②课程教学大纲 CHEM130001 分析化学(1 Analytical Chemistry (1) 学分2学时2 总学时36 CHEM130002 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 (Il) 分2学时2 总学时36 课程性质:化学类专业基础课程 预修课程:普通化学、高等数学和普通物理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获取物质化学组成、含量、状态信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 论、基本方法及测量原理,建立起认识物质的严格的“量ˆ的概念。 基本内容:本课程包括经典的定量分析及仪器分析两部分,在选材上以无机物分析为主兼顾 有机物分析,并以成份分析为重点。本课程由分析化学的基本知识及理论、化学分析法、电 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光学光谱法等五部分组成 基本要求:学生应按本大纲具体要求,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掌握各 类分析仪器的测量原理;了解仪器的结构及各类分析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及局限性,初步 具有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分析手段的能力 教学方式: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必要时可另安排适当学时讨论。课程共计36+36学时,按 一学期或两学期两种安排。 考核方式以笔试方式考试为主,期终综合评分,并以课程(1)(Ⅲ)记分。 教学用书:吴性良,朱万森,马林编,《分析化学原理》 参考书 《定量分析》,陶增宁等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 [2]《分析化学》(第三版),武汉大学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3]《分析化学》邹明珠,许宏鼎,于桂荣编著,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6 4]《化学分析原理》,张锡瑜等编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5]《定量分析化学简明教程》,彭崇慧等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7。 6《仪器分析》,朱世盛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 「7《仪器分析原理》,方患群,史坚,倪君蒂,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8]《仪器分析》趙藻藩,周性尧,张悟铭,趙文宽,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9]《仪器分析教程》北京大学化学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0《仪器分析》(第三版),朱明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教学内容、要求和课时安排 分析化学(1) 第一章绪论(1.5学时) 教学内容 0-1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
课程教学大纲 CHEM130001 分析化学(Ⅰ) Analytical Chemistry ( I ) 学分2 学时2 总学时36 CHEM130002 分析化学(Ⅱ) Analytical Chemistry ( II ) 分2 学时2 总学时36 课程性质:化学类专业基础课程 预修课程: 普通化学、高等数学和普通物理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获取物质化学组成、含量、状态信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 论、基本方法及测量原理,建立起认识物质的严格的“量”的概念。 基本内容: 本课程包括经典的定量分析及仪器分析两部分,在选材上以无机物分析为主兼顾 有机物分析,并以成份分析为重点。本课程由分析化学的基本知识及理论、化学分析法、电 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光学光谱法等五部分组成。 基本要求: 学生应按本大纲具体要求,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掌握各 类分析仪器的测量原理;了解仪器的结构及各类分析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及局限性,初步 具有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分析手段的能力。 教学方式: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必要时可另安排适当学时讨论。课程共计36+36学时,按 一学期或两学期两种安排。 考核方式: 以笔试方式考试为主,期终综合评分,并以课程(Ⅰ)(Ⅱ)记分。 教学用书: 吴性良,朱万森,马 林编, 《分析化学原理》 参考书: [1] 《定量分析》, 陶增宁等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 [2]《分析化学》(第三版), 武汉大学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3] 《分析化学》邹明珠,许宏鼎,于桂荣编著,长春: 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 [4]《化学分析原理》, 张锡瑜等编著,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0 [5]《定量分析化学简明教程》, 彭崇慧等编,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6]《仪器分析》,朱世盛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 [7] 《仪器分析原理》,方惠群,史 坚,倪君蒂,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8] 《仪器分析》趙藻藩,周性尧,张悟铭,趙文宽,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9] 《仪器分析教程》北京大学化学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0] 《仪器分析》(第三版),朱明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教学内容、要求和课时安排: 分析化学(Ⅰ) 第一章 绪论 (1.5学时) 教学内容: 0-1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
0-2分析化学的变革与发展 0-3分析化学的分类及内容 0-4分析过程是获取物质化学信息的过程 教学要求 了解分析化学的分类、任务与作用,分析化学的发展,以及定性分析及定量分析,分析过程 具体环节。 第二章定量分析引论(4.5学时) 教学内容 1-1定量分析基本方法 1-2分析测定中的误差概念 1-3小样本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1-4定量分析的校准 1-5定量分析方法的评价 教学要求 掌握:定量分析的准确度、精密度、误差、偏差等概念及相互关系,灵敏度、检测限、选择 性、专一性、线性范围等概念。 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概念,产生原因及减免方法。有效数字的意义,数字的修约规则及有效 数字的运算规则。 置信度,平均值的置信区间的概念及计算,极差和中位值概念。测定数值的正确表示方法。 对物质进行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定量分析校正的基本方法,显著性检验的意义和方法-F 检验、t检验,异常值取舍方法-Q检验法。 了解不确定度的概念及意义 第三章化学分析法导论(4学时) 教学内容 2-1溶液的浓度 2-2溶液体系中的化学平衡 2-3分析中的平衡处理及浓度计算的一般方法 2-4滴定分析法 2-5化学反应的速率及动力学分析 教学要求 掌握:浓度的表示方法,定量分析中化学平衡的-般处理方法酸碱质子理论、质子条件、 分布系数法、副反应系数法以及条件反应常数。化学平衡态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动力学分 析的基本方法 滴定、标准溶液、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指示剂、终点误差等概念及有关计算,滴定分析 法对化学反应要求,各种滴定分析方式的特点及应用条件,基准物质的概念及要求,滴定分 析中的计算。 第四章酸碱滴定法(4学时) 教学内容 4-1酸碱平衡中[的计算 4-2酸碱滴定终点的检测 4-3酸碱滴定曲线及终点误差
0-2分析化学的变革与发展 0-3分析化学的分类及内容 0-4分析过程是获取物质化学信息的过程 教学要求: 了解分析化学的分类、任务与作用,分析化学的发展,以及定性分析及定量分析,分析过程 具体环节。 第二章 定量分析引论 (4.5学时) 教学内容: 1-1定量分析基本方法 1-2分析测定中的误差概念 1-3小样本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1-4定量分析的校准 1-5定量分析方法的评价 教学要求: 掌握:定量分析的准确度、精密度、误差、偏差等概念及相互关系,灵敏度、检测限、选择 性、专一性、线性范围等概念。 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概念,产生原因及减免方法。有效数字的意义,数字的修约规则及有效 数字的运算规则。 置信度,平均值的置信区间的概念及计算,极差和中位值概念。测定数值的正确表示方法。 对物质进行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定量分析校正的基本方法,显著性检验的意义和方法-F 检验、t检验,异常值取舍方法-Q检验法。 了解:不确定度的概念及意义。 第三章 化学分析法导论 (4学时) 教学内容: 2-1溶液的浓度 2-2溶液体系中的化学平衡 2-3分析中的平衡处理及浓度计算的一般方法 2-4滴定分析法 2-5化学反应的速率及动力学分析 教学要求: 掌握:浓度的表示方法,定量分析中化学平衡的一般处理方法─酸碱质子理论、质子条件、 分布系数法、副反应系数法以及条件反应常数。化学平衡态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动力学分 析的基本方法 滴定、标准溶液、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指示剂、终点误差等概念及有关计算,滴定分析 法对化学反应要求,各种滴定分析方式的特点及应用条件,基准物质的概念及要求,滴定分 析中的计算。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4学时) 教学内容: 4-1酸碱平衡中[H+ ]的计算 4-2酸碱滴定终点的检测 4-3酸碱滴定曲线及终点误差
4-4酸碱滴定应用 4-5非水滴定 教学要求 掌握:一元弱酸和多元弱酸各种存在形式的计算,用质子条件处理水溶液质子转移平衡关 系,溶液中H计算的最简式和近似式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常用指示剂甲基红、甲基橙、酚酞的变色范围及其选择原则。强酸 碱滴定及强碱酸滴定一元弱酸(碱的化学计量点及滴定突跃范围的pH值计算,滴定终点误 差计算。多元酸碱分步滴定时各化学计量点pH的计算。酸碱滴定中CO2的影响。 酸碱滴定的应用,如:混合碱的双指示剂法测定,铵盐中氮的测定等 第五章络合滴定法(3学时) 教学内容 5-1氨羧络合剂 5-2络合滴定基本原理 5-3络合滴定终点的检测 5-4混合离子的选择性滴定 5-5络合滴定方式及应用 教学要求 掌握:络合滴定化学计量点时的pM、pM计算,终点误差,影响络合滴定突跃的因素,络 合滴定可行性的判断。 指示剂选择原则,常用指示剂类型、变色原理及使用条件。 混合离子进行选择性滴定的条件,控制酸度分别滴定,掩蔽剂的应用原则 各种滴定方式的基本方法。 第六章氧化还原滴定法(3学时) 教学内容 6-1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位 6-2氧化还原滴定的基本原理 6-3氧化还原滴定方法及预处理 6-4几种重要的氧化还原方法及其应用 教学要求 掌握:电极电位、条件电极电位概念,溶液体系中不同因素对电极电位的影响,并应用 Nernst公式计算,氧化还原平衡常数及条件平衡常数计算。氧化还原滴定曲线中化学计量点 电位计算 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因素及滴定分析时各种相应措施。自身指示剂和特殊指示剂,指示 剂选择原则。滴定预处理的意义及预处理试剂选择。 了解KMnO4法、K2C2O法、12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条件。 第七章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2学时) 教学内容 7-1重量分析法与沉淀反应 7-2重量分析法的影响因素 7-3沉淀剂 7-4沉淀滴定法
4-4酸碱滴定应用 4-5非水滴定 教学要求: 掌握:一元弱酸和多元弱酸各种存在形式的计算,用质子条件处理水溶液质子转移平衡关 系,溶液中[H+ ]计算的最简式和近似式。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常用指示剂甲基红、甲基橙、酚酞的变色范围及其选择原则。强酸 碱滴定及强碱(酸)滴定一元弱酸(碱)的化学计量点及滴定突跃范围的pH值计算,滴定终点误 差计算。多元酸碱分步滴定时各化学计量点pH的计算。酸碱滴定中CO2的影响。 酸碱滴定的应用,如:混合碱的双指示剂法测定,铵盐中氮的测定等。 第五章 络合滴定法 (3学时) 教学内容: 5-1氨羧络合剂 5-2络合滴定基本原理 5-3络合滴定终点的检测 5-4混合离子的选择性滴定 5-5络合滴定方式及应用 教学要求: 掌握:络合滴定化学计量点时的pM、pM’ 计算,终点误差,影响络合滴定突跃的因素,络 合滴定可行性的判断。 指示剂选择原则,常用指示剂类型、变色原理及使用条件。 混合离子进行选择性滴定的条件,控制酸度分别滴定,掩蔽剂的应用原则。 各种滴定方式的基本方法。 第六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3学时) 教学内容: 6-1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位 6-2氧化还原滴定的基本原理 6-3氧化还原滴定方法及预处理 6-4几种重要的氧化还原方法及其应用 教学要求: 掌握:电极电位、条件电极电位概念,溶液体系中不同因素对电极电位的影响,并应用 Nernst公式计算,氧化还原平衡常数及条件平衡常数计算。氧化还原滴定曲线中化学计量点 电位计算。 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因素及滴定分析时各种相应措施。自身指示剂和特殊指示剂,指示 剂选择原则。滴定预处理的意义及预处理试剂选择。 了解: KMnO4法、 K2Cr2O7法、I2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条件。 第七章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2学时) 教学内容: 7-1重量分析法与沉淀反应 7-2重量分析法的影响因素 7-3沉淀剂 7-4沉淀滴定法
教学要求 掌握:重量分析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结果计算。沉淀的形成及沉淀的沾污,表面 吸附规律。晶形及无定型沉淀的沉淀滎件。洗涤液的选择原则及洗涤操作的合理性。灼烧与 干燥。 了解沉淀滴定的Moh法、 Volhard法、 Fajans法的原理、特点和应用条件。 第八章电分析化学法引论(1学时) 教学内容 8-1定义、历史与分类 电化学电池 8-3电化学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8-4电化学电池的盐桥与电极 教学要求 掌握:原电池、电解池、电解池组成及表达、半电池反应、电池电动势等概念。电极电位同 浓度关系,电极电位及电池电动势计算。盐桥、可逆电池、不可逆电池、阳极和阴极等概 念 了解电极与溶液的界面的电化学过程,传质过程,电极的类型 第九章电位分析法及离子选择性电极(5学时) 教学内容 9-1电位分析法基本原理及实验装置 9-2离子选择性电极 9-3直接电位法 94电位滴定法 教学要求 掌握:电位分析法基本原理,金属基电极、膜电极、参比电极及指示电极概念。pH玻璃电 极、氟离子选择性电极结构、响应机理及性能特点。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极选择系数K 液接电位对测量的影响及降低液接电位的办法,电位测量中加入ISA、TSAB、的意义和作 用。直接电位法进行定量的主要方法及计算。直接电位法准确度。pH实用定义及pH测定方 法。电位滴定中的电极体系。 了解:电位型生物电极的原理及应用特点 第十章电解分析与库仑分析法(2学时) 教学内容 10-1电解的基本概念 10-2电解分析法 10-3库仑分析法 教学要求 掌握:析出电位、分解电压、极化、过电位及电解方程式等基本概念。恒电位电解法及恒电 流电解法的原理及特点。法拉第定律及实现库仑分析的基本条件,恒电位库仑法原理,库仑 滴定原理以及确定终点的方法。 了解:汞阴极电解法的特点,微库仑法原理 第十一章极谱分析法及伏安分析法(4学时)
教学要求: 掌握:重量分析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结果计算。沉淀的形成及沉淀的沾污,表面 吸附规律。晶形及无定型沉淀的沉淀条件。洗涤液的选择原则及洗涤操作的合理性。灼烧与 干燥。 了解:沉淀滴定的Mohr法、Volhard法、Fajans法的原理、特点和应用条件。 第八章 电分析化学法引论 (1学时) 教学内容: 8-1定义、历史与分类 8-2 电化学电池 8-3 电化学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8-4 电化学电池的盐桥与电极 教学要求: 掌握:原电池、电解池、电解池组成及表达、半电池反应、电池电动势等概念。电极电位同 浓度关系,电极电位及电池电动势计算。盐桥、可逆电池、不可逆电池、阳极和阴极等概 念。 了解: 电极与溶液的界面的电化学过程, 传质过程,电极的类型 第九章 电位分析法及离子选择性电极 (5学时) 教学内容: 9-1电位分析法基本原理及实验装置 9-2离子选择性电极 9-3直接电位法 9-4电位滴定法 教学要求: 掌握:电位分析法基本原理,金属基电极、膜电极、参比电极及指示电极概念。pH玻璃电 极、氟离子选择性电极结构、响应机理及性能特点。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极选择系数Kij。 液接电位对测量的影响及降低液接电位的办法,电位测量中加入ISA、TISAB、的意义和作 用。直接电位法进行定量的主要方法及计算。直接电位法准确度。pH实用定义及pH测定方 法。电位滴定中的电极体系。 了解: 电位型生物电极的原理及应用特点。 第十章 电解分析与库仑分析法 (2学时) 教学内容: 10-1电解的基本概念 10-2电解分析法 10-3库仑分析法 教学要求: 掌握:析出电位、分解电压、极化、过电位及电解方程式等基本概念。恒电位电解法及恒电 流电解法的原理及特点。法拉第定律及实现库仑分析的基本条件,恒电位库仑法原理,库仑 滴定原理以及确定终点的方法。 了解: 汞阴极电解法的特点, 微库仑法原理 第十一章 极谱分析法及伏安分析法 (4学时)
教学内容 11-1用微电极电解 11-2极谱波方程 11-3扩散电流和极谱定量分析 114其他极谱分析及伏安分析法 115伏安法的电极进展 教学要求 掌握:极谱法原理,电解条件的特殊性,极化电极,去极化电极,外加电压及电极电位,极 谱波,扩散电流等概念。使用滴汞电极的优点及存在问题。 Ilkovic公式中各项物理意义及影 响扩散电流因素。各种干扰电流对极谱测定的影响,极谱测定的三电极体系。 单扫描极极谱法、谱催化波、脉冲极谱法、溶岀伏安法的原理。 了解:各类极谱波方程的物理意义及应用,以及伏安法的电极进展。 分析化学( 第十二章光学分析法引论(2学时) 教学内容 12-1电磁辐射的基本特征 12-2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2-3光学分析法及其分类 12-4光学光谱仪器的基本构成 教学要求 掌握:电磁波谱,光学分析方法的分类。电磁辐射的透射、折射、散射、反射、吸收和发射 等有关性质。光谱仪对辐射源、滤光片、单色器、检测器的基本要求及其主要类型。 了解光谱仪的类型及主要构成部件 第十三章紫外可见区的吸收光谱定量分析(6学时) 教学内容 13-1选择吸收及吸收光谱的获得 2紫外可见区吸收光谱的主要 13-3光的吸收定律 13-4显色反应与光度测量 13-5定量分析方法 13-6光度分析法的其它技术 13-7分光光度法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要求 掌握:选择吸收,物质颜色及其互补关系,生色团、助色团、红移、蓝移等基本概念。吸收 光谱的主要类型及特征。吸收定律的导出及物理意义,吸收定律应用的基本限制。吸收测量 中的化学误差及仪器误差。显色剂的类型,影响显色反应因素,提高光度法测定灵敏度及选 择性的主要途径,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双波长、导数法、示差法等光度分析技术的基本原 理及应用特点。 了解光度法研究离子平衡的基本方法,光谱电化学技术
教学内容: 11-1用微电极电解 11-2极谱波方程 11-3扩散电流和极谱定量分析 11-4其他极谱分析及伏安分析法 11-5伏安法的电极进展 教学要求: 掌握:极谱法原理,电解条件的特殊性,极化电极,去极化电极,外加电压及电极电位,极 谱波,扩散电流等概念。使用滴汞电极的优点及存在问题。Ilkovic公式中各项物理意义及影 响扩散电流因素。各种干扰电流对极谱测定的影响,极谱测定的三电极体系。 单扫描极极谱法、谱催化波、脉冲极谱法、溶出伏安法的原理。 了解: 各类极谱波方程的物理意义及应用,以及伏安法的电极进展。 ※ ※ ※ ※ ※ 分析化学(Ⅱ) 第十二章 光学分析法引论 (2学时) 教学内容: 12-1电磁辐射的基本特征 12-2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2-3光学分析法及其分类 12-4光学光谱仪器的基本构成 教学要求: 掌握:电磁波谱,光学分析方法的分类。电磁辐射的透射、折射、散射、反射、吸收和发射 等有关性质。光谱仪对辐射源、滤光片、单色器、检测器的基本要求及其主要类型。 了解:光谱仪的类型及主要构成部件。 第十三章 紫外可见区的吸收光谱定量分析(6学时) 教学内容: 13-1选择吸收及吸收光谱的获得 13-2紫外可见区吸收光谱的主要类型 13-3光的吸收定律 13-4显色反应与光度测量 13-5定量分析方法 13-6光度分析法的其它技术 13-7分光光度法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要求: 掌握:选择吸收,物质颜色及其互补关系,生色团、助色团、红移、蓝移等基本概念。吸收 光谱的主要类型及特征。吸收定律的导出及物理意义,吸收定律应用的基本限制。吸收测量 中的化学误差及仪器误差。显色剂的类型,影响显色反应因素,提高光度法测定灵敏度及选 择性的主要途径,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双波长、导数法、示差法等光度分析技术的基本原 理及应用特点。 了解: 光度法研究离子平衡的基本方法,光谱电化学技术
第十四章分子发光分析法(4学时) 教学内容 14-1光致发光理论 142仪器与实验方法 14-3荧光定量分析 14-4分子的磷光分析方法 14-5化学发光分析 146光化学传感器 教学要求 掌握:分子的单重、三重激发态的去活化过程,荧光光谱及激发光谱的表达、特征,影响发 光的因素,分子发光与结构关系,荧光分光光度计的设计特点,发光强度与浓度的关系。荧 光分析的基本方法。分子磷光分析法及化学发光分析法基本原理及应用特点。 了解:同步荧光光谱法、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法的原理及特点。光化学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特 点。 第十五章原子发射光谱法(3学时) 教学内容 15-1原子光谱 15-2激发光源及试样引入的方法 15-3光谱仪器 15-4光谱定性分析及半定量分析 15-5光谱定量分析 15-6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分析 教学要求 掌握:原子的激发和电离,激发光源主要类型及特点,选择光源-·般原则,典型光谱仪器的 光路及其光学特性,定性分析基本方法,内标法原理及定量的基本方法。 了解: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分析方法 第十六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3学时) 教学内容 16-1基本原理 16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16-3原子吸收的定量方法及其干扰 16-4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 教学要求 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特点,原子吸收线的宽度及其变宽原因,积分吸收,峰值吸收与原 子浓度关系,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调制,光源灯的基本要求及其使用特点,原子化的过程 及其使用特点,原子吸收测量中的主要干扰类型及其消除方法。 了解: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 第十七章分离方法(1学 教学内容
第十四章 分子发光分析法 (4学时) 教学内容: 14-1光致发光理论 14-2仪器与实验方法 14-3荧光定量分析 14-4分子的磷光分析方法 14-5化学发光分析 14-6光化学传感器 教学要求: 掌握:分子的单重、三重激发态的去活化过程,荧光光谱及激发光谱的表达、特征,影响发 光的因素,分子发光与结构关系,荧光分光光度计的设计特点,发光强度与浓度的关系。荧 光分析的基本方法。分子磷光分析法及化学发光分析法基本原理及应用特点。 了解: 同步荧光光谱法、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法的原理及特点。光化学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特 点。 第十五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3学时) 教学内容: 15-1原子光谱 15-2激发光源及试样引入的方法 15-3光谱仪器 15-4光谱定性分析及半定量分析 15-5光谱定量分析 15-6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分析 教学要求: 掌握:原子的激发和电离,激发光源主要类型及特点,选择光源一般原则,典型光谱仪器的 光路及其光学特性,定性分析基本方法,内标法原理及定量的基本方法。 了解: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分析方法 第十六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3学时) 教学内容: 16-1基本原理 16-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16-3原子吸收的定量方法及其干扰 16-4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 教学要求: 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特点,原子吸收线的宽度及其变宽原因,积分吸收,峰值吸收与原 子浓度关系,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调制,光源灯的基本要求及其使用特点,原子化的过程 及其使用特点,原子吸收测量中的主要干扰类型及其消除方法。 了解: 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 第十七章 分离方法(1学时) 教学内容:
17-1分离方法中的一些概念 17-2沉淀分离法 17-3溶剂萃取分离法 17-4离子交换分离法 17-5其它分离方法 教学要求 掌握:分离方法中的回收率、分离因子、纯度。沉淀分离的沉淀剂、共沉淀分离法。溶剂萃 取分离的分配系数、分配比和萃取百分率,萃取的主要类型及方法。离子交换分离的交换树 脂及其性能,离子交换分离过程 了解:挥发与蒸馏分离法,膜分离法,气浮分离法 第十八章色谱分析法引论(4学时) 教学内容 18-1概论 18-2色谱过程的热力学 18-3色谱过程的动力学 18-4柱色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 18-5色谱的定性及定量分析 教学要求 掌握:色谱的流岀曲线及有关术语,保留值的意义,塔板理论及谏率理论要点,分离度的概 色谱定性与定量分析。平板色谱分离方法的要点。 第十九章气相色谱法(3学时) 教学内容 19-1气相色谱仪 19-2检测器 19-3气相色谱固定相担体,固定液,固体吸附剂。 19-4分离条件的选择 19-5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 19-6气相色谱的联用技术 教学要求 掌握:气相色谱流程及仪器的主要结构,热导池检测器及氢火焰检测的原理结构及性能指 标。固定液的主要类型,气相色谱分离条件选择的主要因素。毛细管色谱柱的类型及特点。 程序升温的方法及特点。 了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气相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 第二十章高效液相色谱法(2学时) 教学内容 20-1速率理论方程 20-2固定相及流动相 20-3高效液相色谱仪 20-4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离模式 20-5分离方法的选择 20-6超临界体色谱技术
17 - 1 分离方法中的一些概念 17 - 2 沉淀分离法 17 - 3 溶剂萃取分离法 17 - 4 离子交换分离法 17 - 5 其它分离方法 教学要求: 掌握:分离方法中的回收率、分离因子、纯度。沉淀分离的沉淀剂、共沉淀分离法。溶剂萃 取分离的分配系数、分配比和萃取百分率,萃取的主要类型及方法。离子交换分离的交换树 脂及其性能,离子交换分离过程。 了解: 挥发与蒸馏分离法,膜分离法,气浮分离法。 第十八章 色谱分析法引论 (4学时) 教学内容: 18-1概论 18-2色谱过程的热力学 18-3色谱过程的动力学 18-4 柱色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 18-5色谱的定性及定量分析 教学要求: 掌握:色谱的流出曲线及有关术语,保留值的意义,塔板理论及速率理论要点,分离度的概 念。色谱定性与定量分析。平板色谱分离方法的要点。 第十九章 气相色谱法 (3学时) 教学内容: 19-1气相色谱仪 19-2检测器 19-3气相色谱固定相担体,固定液,固体吸附剂。 19-4分离条件的选择 19-5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 19-6 气相色谱的联用技术 教学要求: 掌握:气相色谱流程及仪器的主要结构,热导池检测器及氢火焰检测器的原理结构及性能指 标。固定液的主要类型,气相色谱分离条件选择的主要因素。毛细管色谱柱的类型及特点。 程序升温的方法及特点。 了解: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气相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 第二十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2学时) 教学内容: 20-1速率理论方程 20-2固定相及流动相 20-3高效液相色谱仪 20-4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离模式 20-5分离方法的选择 20-6超临界体色谱技术
教学要求 掌握:折合参数及速率理论方程,固定相的类型,流动相溶剂的选择要求,高效液相色谱仪 的主要部件及其一般要求,高效液相色谱主要方法的原理及使用特点。 了解:超临界体色谱方法原理及特点。 第二十一章毛细管电泳(2学时) 教学内容 21-1毛细管电泳的原理 21-2分离模式 21-3进样与检测 教学要求 掌握:电泳、电渗,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效率和分离度,区带宽度及其展宽因素。分离的主要 模式 了解:毛细管电泳的进样和检测方法及使用特点。 第二十二章物质的分析(2学时) 教学内容 22-1物质分析的一般步骤 22-2试样的制备 22-3试样的分解处理 2-4分析方法的选择 22-5物质剖析的方法及举例 226过程分析方法 教学要求 掌握:固、液、气试样采集的基本方法,试样采集、保存及制备的原则,无机固体试样、有 机生物试样分解(溶解、熔融等)的基本方法。选择分析方法的原则。 了解:物质剖析的一般程序,流动注射技术在分析中的应用 第二十三章分析化学中的化学计量学简介(2学时) 教学内容 23-1实验数据的参数估计 23-2回归分析及分析质量控制 23-3分析试验设计 23-4多元校正方法 教学要求 了解:分析化学中的化学计量学主要内容。实验数据的参数估计,测量数据的回归分析,分 析试验的抽样设计,试验方法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分析测量中的质量控制。多元校正方 法 编制者:马林吴性良 006年7月
教学要求: 掌握:折合参数及速率理论方程,固定相的类型,流动相溶剂的选择要求,高效液相色谱仪 的主要部件及其一般要求,高效液相色谱主要方法的原理及使用特点。 了解: 超临界体色谱方法原理及特点。 第二十一章 毛细管电泳(2学时) 教学内容: 21-1 毛细管电泳的原理 21-2 分离模式 21-3 进样与检测 教学要求: 掌握:电泳、电渗,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效率和分离度,区带宽度及其展宽因素。分离的主要 模式。 了解: 毛细管电泳的进样和检测方法及使用特点。 第二十二章 物质的分析 (2学时) 教学内容: 22-1 物质分析的一般步骤 22-2 试样的制备 22-3 试样的分解处理 22-4 分析方法的选择 22-5 物质剖析的方法及举例 22-6 过程分析方法 教学要求: 掌握:固、液、气试样采集的基本方法,试样采集、保存及制备的原则,无机固体试样、有 机生物试样分解(溶解、熔融等)的基本方法。选择分析方法的原则。 了解:物质剖析的一般程序,流动注射技术在分析中的应用。 第二十三章 分析化学中的化学计量学简介 (2学时) 教学内容: 23-1实验数据的参数估计 23-2回归分析及分析质量控制 23-3分析试验设计 23-4多元校正方法 教学要求: 了解:分析化学中的化学计量学主要内容。实验数据的参数估计,测量数据的回归分析,分 析试验的抽样设计,试验方法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分析测量中的质量控制。多元校正方 法。 编制者:马林 吴性良 2006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