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字子 舆,邹(今山东省邹城,属济宁市)人,战国 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 子之后的儒学大师,被后人尊称为“亚圣”。 孟子生活在列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代,他提 出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主张对人民做 出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性的战争。他反对 “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所谓 “仁政”“王道”。主张“法先王”,“尊贤 授能
•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字子 舆,邹(今山东省邹城,属济宁市)人,战国 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 子之后的儒学大师,被后人尊称为“亚圣” 。 • 孟子生活在列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代,他提 出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主张对人民做 出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性的战争。他反对 “霸道” ,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所谓 “仁政”“王道” 。主张“法先王” , “尊贤 授能”
当时各国诸侯正热衷于征伐混战,认为他的主 张阔不切实际,都不纳,于是他退而与弟 子著书立说,其著作就是留传到现在的《孟 子》 语句沉畅气势磅,感情弃放,富于感染为, 真有狼高的文学价值。 《盂子》的通行注本有李汉赵歧的垂子着 的《孟子正义》。今人则有杨伯峻的《孟子译 注》
• 当时各国诸侯正热衷于征伐混战,认为他的主 张迂阔不切实际,都不采纳,于是他退而与弟 子著书立说,其著作就是留传到现在的《孟 子》。 • 《孟子》中的文章长于辩论,善用比喻。文章 语句流畅,气势磅礴,感情奔放,富于感染力, 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 《孟子》的通行注本有东汉赵歧的《孟子章 句》,南宋朱熹的《孟子集注》,清代焦循 的《孟子正义》。今人则有杨伯峻的《孟子译 注》
寡人之於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蒿耳矣。 ·*寡人之於國盡心,… (“於”发生动词化, 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相当于动词)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 其肉。(《孟子·梁惠王上》) ·君子之于子,爱之而勿面,使之而勿貌,导之以道而勿强。 (《荀子·大略》) ·君之于先王也,世之所明知也。(《战国策·燕策三》) ·县官之于百姓,若慈父之于子也。(《盐铁论·授时》。 县官,朝廷。) 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论语·卫灵公》)
寡人之於国也 ⚫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 *寡人之於國盡心,……→ 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 •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 其肉。(《孟子·梁惠王上》) • 君子之于子,爱之而勿面,使之而勿貌,导之以道而勿强。 (《荀子·大略》) • 君之于先王也,世之所明知也。(《战国策·燕策三》) • 县官之于百姓,若慈父之于子也。(《盐铁论·授时》。 县官,朝廷。) • 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论语·卫灵公》) (“於”发生动词化, 相当于动词)
无如泉人之用心昝 ■“若(如、似、伪)…者”,表示事物 之间类同或者类似,“者”已虚化为助词, 不过还残留着指示代词的用法。可译为 像……的(样子)”、“……似的”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论语·乡党》) ·阳虎伪不见冉猛者,曰:“猛在此,必 败。”(《左传·定公八年》)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若(如、似、伪)……者” ,表示事物 之间类同或者类似,“者”已虚化为助词, 不过还残留着指示代词的用法。可译为 “像……的(样子)” 、 “……似的” 。 •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论语·乡党》) • 阳虎伪不见冉猛者,曰:“猛在此,必 败。”(《左传·定公八年》)
酒酣以往,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 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史记刺客列 传》)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 十二年,几死得数矣。”言之,貌若甚戚 者。(柳宗元《捕蛇者说》。数,音朔, 多次。)
• 酒酣以往,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 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史记·刺客列 传》) •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 十二年,几死得数矣。”言之,貌若甚戚 者。(柳宗元《捕蛇者说》。数,音朔, 多次。)
郎国之民不加少,人之民不加多 日“加少,就是减少的意思。”(杨伯峻 《孟子译注》第7页,注②,中华书局, 2005年1月第2版。) 在古代汉语中,当“加”位于动词或形容 词之前时,用作副词,表示程度有所加深, 数量有所增加或减少,可译为“更” “更加”、“越发”。这种用法系由动词 用法(“增加”“增益”)虚化而来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加少,就是减少的意思。”(杨伯峻 《孟子译注》第7页,注②,中华书局, 2005年1月第2版。) • 在古代汉语中,当“加”位于动词或形容 词之前时,用作副词,表示程度有所加深, 数量有所增加或减少,可译为“更” 、 “更加” 、 “越发” 。这种用法系由动词 用法(“增加”“增益”)虚化而来
曹、滕、二邾,实不忘我好。敬以逆之, 犹惧其贰。…其如旧而加敬焉!(《左 传·昭公三年》)贰,有贰心。逆,迎接。 登高而呼,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 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荀子·劝 学) 顶上才生枝叶,若棕榈状,皮如龙鳞,叶 如凤尾,实如枣而加大。(元陶宗仪《南 村辍耕录》卷二十七,“金果”条。)
• 曹、滕、二邾,实不忘我好。敬以逆之, 犹惧其贰。……其如旧而加敬焉!(《左 传·昭公三年》)贰,有贰心。逆,迎接。 • 登高而呼,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 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荀子·劝 学) • 顶上才生枝叶,若棕榈状,皮如龙鳞,叶 如凤尾,实如枣而加大。(元·陶宗仪《南 村辍耕录》卷二十七,“金果”条。)
兵勿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古代以语中,“步”、“趋 走”是 一组同曳阔,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步:〈速度较慢〉+〈两脚不同时离地〉+ 〈身体移动〉 趋:〈速度较快〉+〈两脚不同时离地〉+ 〈身体移动〉 ·走:〈速度快〉+〈两脚同时离地〉+〈身 体移动〉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古代汉语中,“步”、“趋”、“走”是 一组同义词,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 步:〈速度较慢〉+〈两脚不同时离地〉+ 〈身体移动〉 • 趋:〈速度较快〉+〈两脚不同时离地〉+ 〈身体移动〉 • 走:〈速度快〉+〈两脚同时离地〉+〈身 体移动〉
教口之家可以无飢矣 ●【辨】飢:饑 ·“飢”和“饑”古音不相同,“飢”属脂 部([ei]),“饑”属微部([。i);意义 也不相同,“飢”指飢饿,“饑”指饑 荒,在《左传》中绝不相混。在《孟子》 中“饑”字有时当“飢饿”讲,但“飢” 字绝不当“饑荒”讲。中古以后, “飢”“饑”二字读音变得相同,才逐渐 混用了
数口之家可以无飢矣 ⚫【辨】飢:饑 • “飢”和“饑”古音不相同, “飢”属脂 部([ei]),“饑”属微部([əi]);意义 也不相同, “飢” 指飢饿, “饑”指饑 荒,在《左传》中绝不相混。在《孟子》 中“饑”字有时当“飢饿”讲,但“飢” 字绝不当“饑荒”讲。中古以后, “飢”“饑”二字读音变得相同,才逐渐 混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