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中的否定词和否定句 (《古代汉话教程》第142页、177页)
古代汉语中的否定词和否定句 (《古代汉语教程》第142页、177页)
常见的否定词 不、弗、毋、勿、未、否、非、徼[否定性副词] 无[否定性动词;否定性副词] 莫[否定性代词] ◆“罔”、“亡”经常假借为“无”:用作 动词,相当于“没”、“没有”;用作副 词,相当于“不”、“不要”(义同 毋”)
一、常见的否定词 • 不、弗、毋、勿、未、否、非、微 • 无 • 莫 ◆“罔” 、 “亡”经常假借为“无” :用作 动词,相当于“没” 、 “没有” ;用作副 词,相当于“不” 、 “不要”(义同 “毋”)。 [否定性副词] [否定性动词;否定性副词] [否定性代词]
“不”与“弗 两者的区别是:“不”后面的动词可以是及物 动词,也可以是不及物动词,既可以带宾语 也可以不带宾语;“弗”后面的动词一般是及 物动词,且经常不带宾语。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 语宪问》)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欲,则请除之,无 生民心。(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爱公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二、“不”与“弗” • 两者的区别是:“不”后面的动词可以是及物 动词,也可以是不及物动词,既可以带宾语, 也可以不带宾语;“弗”后面的动词一般是及 物动词,且经常不带宾语。 •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 语·宪问》) •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欲,则请除之,无 生民心。(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 爱公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口否定及物动词而又带宾语的属于例外: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孟子·告子上》) 口有少量“弗”字否定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的用 例 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尚书·舜典》) 纳,选入,这里是“担任”之义。大麓,官名, 守山林之吏。 今吕氏王,大臣弗平。(《史记吕太后本 纪》)弗平,不平,不悦
否定及物动词而又带宾语的属于例外: •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孟子·告子上》) 有少量“弗”字否定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的用 例: • 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尚书·舜典》) 纳,选入,这里是“担任”之义。大麓,官名, 守山林之吏。 • 今吕氏王,大臣弗平。(《史记·吕太后本 纪》)弗平,不平,不悦
●“不”和“弗”都不能否定名词,如果出 现了名词,该名词用如形容词或动词。 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 《左传成公三年》) 不足生于不农。(晁错《论贵粟疏》)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左 传庄公十年)加,虚夸,这里指以少报多 孚,诚信感人。福,赐福、保佑
⚫“不”和“弗”都不能否定名词,如果出 现了名词,该名词用如形容词或动词。 • 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 (《左传·成公三年》) • 不足生于不农。(晁错《论贵粟疏》) •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左 传·庄公十年)加,虚夸,这里指以少报多。 孚,诚信感人。福,赐福、保佑
三、“毋”与“勿 这两个否定词都用于祈使句,表示禁止、劝阻,等 于现代汉语的“不要”、“别”。在语法意义上 “毋”和“不”相当,“勿”和“弗”相当。在上 古汉语中(尤其是先秦时期),“毋”后面的动词 般带语,“勿”后面的动词一般不带宾语。 大毋侵小。(左传·襄公十九年) 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 (《史记·淮阴侯列传》)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三、“毋”与“勿” ⚫ 这两个否定词都用于祈使句,表示禁止、劝阻,等 于现代汉语的“不要”、“别”。在语法意义上, “毋”和“不”相当,“勿”和“弗”相当。在上 古汉语中(尤其是先秦时期),“毋”后面的动词 一般带语,“勿”后面的动词一般不带宾语。 • 大毋侵小。(左传·襄公十九年) • 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 (《史记·淮阴侯列传》) •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百亩之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 矣。(《孟子·梁惠王上》)
• 百亩之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 矣。(《孟子·梁惠王上》)
◆古书中“毋”经常写作“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诗经·魏风·硕 鼠》) 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漫。 (郑伯克段于鄢)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欲,则请除之,无 生民心。(郑伯克段于鄢)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郑伯克段于鄢) 无令與师陷入君地。(齐晋章之战)
◆古书中“毋”经常写作“无”。 •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诗经·魏风·硕 鼠》) • 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漫。 (郑伯克段于鄢) •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欲,则请除之,无 生民心。(郑伯克段于鄢) •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郑伯克段于鄢) • 无令舆师陷入君地。(齐晋鞌之战)
●如果“无(毋)”、“勿”的后面带 了名词,该名词用如动词。 ·无友不如己者。(《论语学而》) 非礼也,勿籍。(左传成公二年)籍,史 册
⚫如果“无(毋)”、“勿”的后面带 了名词,该名词用如动词。 • 无友不如己者。(《论语·学而》) • 非礼也,勿籍。(左传·成公二年)籍,史 册
四、“未 ●“未”表示动作尚未完成(与“既”相 对)。需要指出的是,“未”除了表示否 定和包含时间性以外,还带有一定的主观 性:对以往(过去以迄现在)表示否定, 对将来却表示可能或愿望。因此,“未” 准确的意思大致等同于现代汉语的“还没 (有)
四、“未” ⚫“未”表示动作尚未完成(与“既”相 对)。需要指出的是,“未”除了表示否 定和包含时间性以外,还带有一定的主观 性:对以往(过去以迄现在)表示否定, 对将来却表示可能或愿望。因此,“未” 准确的意思大致等同于现代汉语的“还没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