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词义引申? 语义演变最主要的途径是词义的引申。所谓引 申,是指基于联想作用一个词从其本义衍生出 新的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词义一般不是孤立地存在 着的,而是成系统的,所以词义的演变也往往 不是孤立进行的,某个词的语义演变往往受到 与之构成聚合关系(如同义关系、反义关系 类义关系等)的其他词的语义的影响或制约, 或者受到与之在搭配上存在组合关系的其他词 的语义的影响或制约
什么是词义引申? • 语义演变最主要的途径是词义的引申。所谓引 申,是指基于联想作用一个词从其本义衍生出 新的意义。 •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词义一般不是孤立地存在 着的,而是成系统的,所以词义的演变也往往 不是孤立进行的,某个词的语义演变往往受到 与之构成聚合关系(如同义关系、反义关系、 类义关系等)的其他词的语义的影响或制约, 或者受到与之在搭配上存在组合关系的其他词 的语义的影响或制约
语义沾染 “语义沾染”又叫“语义感染 ( contagion)”、“语义滲透”、“语义溢 出( semantic overflow)”,是词义引申的 种重要方式。 ·所谓语义沾染,是指本不同义的两个词由于经 常组合在一起,其结果会导致组合中的某个词 感染与它邻近的词,使得邻近的这个词也获得 了与它相同的意义。或者说词或义位组合中A 单位的语义流淌到B单位中去(至少是渗透), 使B受义
一、语义沾染 • “语义沾染”又叫“语义感染 (contagion)”、“语义渗透”、“语义溢 出(semantic overflow)”,是词义引申的一 种重要方式。 • 所谓语义沾染,是指本不同义的两个词由于经 常组合在一起,其结果会导致组合中的某个词 感染与它邻近的词,使得邻近的这个词也获得 了与它相同的意义。或者说词或义位组合中A 单位的语义流淌到B单位中去(至少是渗透), 使B受义
颜色】 ·“颜”字的本义是“眉目之间也”(即前额部 分),“色”字的本义是“眉目之间的表情”, 因二字意义相近而经常连用。但“色”字另有 个“色彩”义,这个意义是“颜”字所没有 的,只因“颜色”二字经常连用,于是“色” 字就把“色彩”义传染给“颜”字了(参见王 力《新字义的产生》,《龙虫并雕斋文集(第 三册)》第8页,中华书局,1982年10月)
• 【颜色】 • “颜”字的本义是“眉目之间也”(即前额部 分),“色”字的本义是“眉目之间的表情”, 因二字意义相近而经常连用。但“色”字另有 一个“色彩”义,这个意义是“颜”字所没有 的,只因“颜色”二字经常连用,于是“色” 字就把“色彩”义传染给“颜”字了(参见王 力《新字义的产生》,《龙虫并雕斋文集(第 三册)》第8页,中华书局,1982年10月)
文侯不说,知于颜色。(《吕氏春秋·自 知》〕文侯,魏文侯。说,同“悦”。知, 显露。颜色,脸色。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李白《古风》 之十二)颜,颜色、色彩
• 文侯不说,知于颜色。(《吕氏春秋·自 知》)文侯,魏文侯。说,同“悦”。知, 显露。颜色,脸色。 •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李白《古风》 之十二)颜,颜色、色彩
涟漪】 在上古汉语中,“漪”本作“猗”,是个 位于句子末尾的语气词。 ·河水清且涟猗 o·●·●● 河水清且直猗。 ●●。●●● 河水清且沦猗。(《诗经·魏风·伐檀》) 涟、直、沦:“涟”、“沦”指微波; 直”指直波。朱熹注:““猗’与“分’ 同,语词也
• 【涟漪】 • 在上古汉语中,“漪”本作“猗”,是个 位于句子末尾的语气词。 • 河水清且涟猗。……河水清且直猗。…… 河水清且沦猗。(《诗经·魏风·伐檀》) 涟、直、沦:“涟”、“沦”指微波; “直”指直波。朱熹注:“‘猗’与‘兮’ 同,语词也
·在六朝时期的文献中,在字形和意义上受前面 “涟”字的“沾染”,“猗”或写作“漪”, 与“涟”、“沦”构成双音词“涟漪”、“沦 漪”,共同表示“徼波”之义。 剖巨蚌于回渊,濯明月于涟漪。(西晋·左思 《吴都赋》) 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 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情采》)
• 在六朝时期的文献中,在字形和意义上受前面 “涟”字的“沾染”,“猗”或写作“漪”, 与“涟”、“沦”构成双音词“涟漪”、“沦 漪”,共同表示“微波”之义。 • 剖巨蚌于回渊,濯明月于涟漪。(西晋·左思 《吴都赋》) • 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 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情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