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2018-2019学年第1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MA卷囗B卷囗c卷 课程名称:支代汉语(上) 课程代码:CHIN130226.02 开课院系:中国语宣文学系 考试形式:闭卷 姓名: 学号: 专业 提示:请同学们秉持诚实守信宗旨,谨守考试纪律,摒弃考试作弊。学生如有违反学校 考试纪律的行为,学校将按《复旦大学学生纪律处分条例》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题号 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平时成绩(30分)。 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所谓合音造词,是指由前一字的 与后一字的组合而成,是 后来“反切”注音方法的萌芽。 2、构成复合词的两个语素,如果只有其中一个表示意义,另外一个失去意义, 只是充当陪衬,这样的复合词叫做 3、古汉语中,最常见和最先产生的两种复合词的结构类型是 和 4、古汉语中,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经常前置于动词,如果句子中出现了副词或助 动词,那么代词宾语要置于 之前。 古汉语中,询问处所的疑问代词主要有 6、“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这几句话出自课文 《战国策 三、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9分)。 1、语义沾染 第1页共4页
第 1 页 共 4 页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2018~2019 学年第 1 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A 卷 B 卷 C 卷 课程名称:古代汉语(上) 课程代码: CHIN130226.02 开课院系:中国语言文学系 考试形式:闭卷 姓名: 学号: 专业: 提示:请同学们秉持诚实守信宗旨,谨守考试纪律,摒弃考试作弊。学生如有违反学校 考试纪律的行为,学校将按《复旦大学学生纪律处分条例》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一、平时成绩(30 分)。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1、所谓合音造词,是指由前一字的 与后一字的 组合而成,是 后来“反切”注音方法的萌芽。 2、构成复合词的两个语素,如果只有其中一个表示意义,另外一个失去意义, 只是充当陪衬,这样的复合词叫做 。 3、古汉语中,最常见和最先产生的两种复合词的结构类型是 和 。 4、古汉语中,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经常前置于动词,如果句子中出现了副词或助 动词,那么代词宾语要置于 之前。 5、古汉语中,询问处所的疑问代词主要有 、 、 。 6、“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这几句话出自课文 《战国策· 》。 三、名词解释(每个 3 分,共 9 分)。 1、语义沾染 (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2、重言词 3、联绵词 四、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的意思(每一个1分,共10分)。 1、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而与之。(《左传·晋灵公不君》) 2、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類(頸)为招。(《战国策·庄辛说楚襄王》) 3、不知夫穰侯方受命乎秦王,填黾塞之内,而投己乎黾塞之外。(《战国策·庄 辛说楚襄王》) 4、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5、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6、行仁政而王,莫之能禦也。(《孟子·夫子当路于齐》) 7、虽有鎰基,不如待时。(《孟子·夫子当路于齐》) 8、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战国策·齐宣王见颜斶》) 9、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战国策·齐宣王见颜斶》)) 10、夫晋,何厌之有?(《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五、词义辨析(6分)。 请辨析古汉语中“视、望、观、见、瞻、察、顾、相”这一组同义词的意义 差异 第2页共4页
第 2 页 共 4 页 2、重言词 3、联绵词 四、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的意思(每一个 1 分,共 10 分)。 1、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而与之。(《左传·晋灵公不君》) 2、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類(頸)为招.。(《战国策·庄辛说楚襄王》) 3、不知夫穰侯方受命乎秦王,填.黽塞之内,而投己乎黽塞之外。(《战国策·庄 辛说楚襄王》) 4、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5、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6、行仁政而王,莫之能禦.也。(《孟子·夫子当路于齐》) 7、虽有鎡基..,不如待时。(《孟子·夫子当路于齐》) 8、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战国策·齐宣王见颜斶》) 9、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战国策·齐宣王见颜斶》)) 10、夫.晋,何厌之有?(《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五、词义辨析(6 分)。 请辨析古汉语中“视、望、观、见、瞻、察、顾、相”这一组同义词的意义 差异
六、简答题(共15分)。 1、古汉语中常见的否定词有哪几类?它们的用法有什么区别?试简述之(10分)。 2、试述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孰”的用法(5分) 第3页共4页
第 3 页 共 4 页 六、简答题(共 15 分)。 1、古汉语中常见的否定词有哪几类?它们的用法有什么区别?试简述之(10 分)。 2、试述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孰”的用法(5 分)
七、给下面一段文言文加上标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标点10分,翻译10分, 共20分) 斶聞古大禹之時諸侯萬國何則德厚之道得貴士之力也 故舜起農畝出於野鄙而為天子及湯之時諸侯三千當今 之世南面稱寡者乃二十四由此觀之非得失之策與稍稍 誅滅之時欲為監門閭里安可得而有乎哉是故易傳不云 乎居上位未得其實以喜其為名者必以驕奢為行据慢驕 奢則凶從之是故無其實而喜其名者削無德而望其福者 約無功而受其祿者辱禍必握故曰矜功不立虛願不至此 皆幸樂其名華而無其實德者也是以堯有九佐舜有七友 禹有五丞湯有三輔自古及今而能虛成名於天下者無有 是以君王無羞亟問不魏下學是故成其道德而揚功名於 後世者堯舜禹湯周文王是也故曰無形者形之君也無端 者事之本也夫上見其原下通其流至聖明學何不吉之有 哉老子日雖貴必以賤為本雖高必以下為基是以侯王稱 孤寡不穀是其賤之本與非夫孤寡者人之困賤下位也而 侯王以自謂豈非下人而貴士與夫堯傳舜舜傳禹周成王 任周公旦而世世稱曰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貴也 ((《戰國策·齊宣王見顏斶》) 第4页共4页
第 4 页 共 4 页 七、给下面一段文言文加上标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标点 10 分,翻译 10 分, 共 20 分)。 斶 聞 古 大 禹 之 時 諸 侯 萬 國 何 則 德 厚 之 道 得 貴 士 之 力 也 故 舜 起 農 畝 出 於 野 鄙 而 為 天 子 及 湯 之 時 諸 侯 三 千 當 今 之 世 南 面 稱 寡 者 乃 二 十 四 由 此 觀 之 非 得 失 之 策 與 稍 稍 誅 滅 之 時 欲 為 監 門 閭 里 安 可 得 而 有 乎 哉 是 故 易 傳 不 云 乎 居 上 位 未 得 其 實 以 喜 其 為 名 者 必 以 驕 奢 為 行 据 慢 驕 奢 則 凶 從 之 是 故 無 其 實 而 喜 其 名 者 削 無 德 而 望 其 福 者 約 無 功 而 受 其 祿 者 辱 禍 必 握 故 曰 矜 功 不 立 虛 願 不 至 此 皆 幸 樂 其 名 華 而 無 其 實 德 者 也 是 以 堯 有 九 佐 舜 有 七 友 禹 有 五 丞 湯 有 三 輔 自 古 及 今 而 能 虛 成 名 於 天 下 者 無 有 是 以 君 王 無 羞 亟 問 不 媿 下 學 是 故 成 其 道 德 而 揚 功 名 於 後 世 者 堯 舜 禹 湯 周 文 王 是 也 故 曰 無 形 者 形 之 君 也 無 端 者 事 之 本 也 夫 上 見 其 原 下 通 其 流 至 聖 明 學 何 不 吉 之 有 哉 老 子 曰 雖 貴 必 以 賤 為 本 雖 高 必 以 下 為 基 是 以 侯 王 稱 孤 寡 不 穀 是 其 賤 之 本 與 非 夫 孤 寡 者 人 之 困 賤 下 位 也 而 侯 王 以 自 謂 豈 非 下 人 而 貴 士 與 夫 堯 傳 舜 舜 傳 禹 周 成 王 任 周 公 旦 而 世 世 稱 曰 明 主 是 以 明 乎 士 之 貴 也 ((《戰國策·齊宣王見顏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