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只大冬 本科生课程论文 “作揖”,还是反抗? 解读巴金小说《家》中的人物悲欢 课程名称:中国现代名著选讲课程代码:OH|N11900.02 姓名:任予琛学号:1430713085 学院:微电子学院专业:徹电子科学与工程
1 本科生课程论文 “作揖”,还是反抗? ——解读巴金小说《家》中的人物悲欢 课程名称: 中国现代名著选讲 课程代码: CHIN119005.02 姓 名: 任予琛 学 号: 14307130085 学 院: 微电子学院 专 业: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作揖”,还是反抗? 解读巴金小说《家》中的人物悲欢 任予琛 摘要]巴金的长篇小说《家》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初一个封建大家 庭的罪恶及腐朽,歌颂了年轻一代的反封建斗争。作品中,以觉新为代表的人物 奉行“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而以觉慧为代表的人物敢于积极反抗封建 家长的束缚。本文通过解读《家》中主要人物的悲欢离合,来反思五四时期“作 揖”还是反抗的问题。 [关键词]《家》;作揖主义;反抗;觉新;觉民;琴;觉慧;鸣凤 巴金的长篇小说《家》是《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最早于1931年在《时 报》开始连载,原篇名为《激流》。巴金这样描述自己的写作动机:“我所要写的 应该是一般的封建大家庭的历史。这里面的主人公应该是我们在那些家庭里常常 见到的。我要写这种家庭怎样必然地走上崩溃的路,走到它自己亲手掘成的墓穴。 我要写包含在那里面的倾轧、斗争和悲剧……我要反抗这不公平的命运……我的 思想,我的工作都是从这一点出发的。” 20世纪20年代初一一这部小说的背景年代一一正是封建体制将亡未亡、新 式思想将立未立之时。随着五四运动高潮的退散,原先全身心投入到反帝反封建 斗争的知识分子在国民革命失败后血腥、恐怖的氛围中分化了:有的发扬五四精 神,沿着先烈的足迹前进;有的却与封建主义进行了妥协,消沉甚至堕落了。在 后者的意识形态中,顺从是生活的常态,一些人注定是另一些人的附庸:譬如封 建家庭中晚辈之于长辈,又譬如婚恋关系中女性之于男性。 小说的主人公高家三兄弟,便是上述两种类型的代表人物。大哥觉新因家族 长房长孙的身份而受到封建礼教和长辈的约束,虽受过新思想地熏陶,但却在封 建家庭中委曲求全,奉行“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最终陷入爱人早逝的 悲痛之中。而三弟觉慧最具批判与反抗精神,处处与旧思想做对抗,最终因无法 忍受这个家而出走,奔向新生活 《家》中,不同人物迴异的性格和身份造就了不同的结局。有的人屈从于封 1巴金.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384-386
2 “作揖”,还是反抗? ——解读巴金小说《家》中的人物悲欢 任予琛 [摘 要] 巴金的长篇小说《家》[1]描写了 20 世纪 20 年代初一个封建大家 庭的罪恶及腐朽,歌颂了年轻一代的反封建斗争。作品中,以觉新为代表的人物 奉行“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而以觉慧为代表的人物敢于积极反抗封建 家长的束缚。本文通过解读《家》中主要人物的悲欢离合,来反思五四时期“作 揖”还是反抗的问题。 [关键词] 《家》;作揖主义;反抗;觉新;觉民;琴;觉慧;鸣凤 巴金的长篇小说《家》是《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最早于 1931 年在《时 报》开始连载,原篇名为《激流》。巴金这样描述自己的写作动机:“我所要写的 应该是一般的封建大家庭的历史。这里面的主人公应该是我们在那些家庭里常常 见到的。我要写这种家庭怎样必然地走上崩溃的路,走到它自己亲手掘成的墓穴。 我要写包含在那里面的倾轧、斗争和悲剧……我要反抗这不公平的命运……我的 思想,我的工作都是从这一点出发的。”1 20 世纪 20 年代初——这部小说的背景年代——正是封建体制将亡未亡、新 式思想将立未立之时。随着五四运动高潮的退散,原先全身心投入到反帝反封建 斗争的知识分子在国民革命失败后血腥、恐怖的氛围中分化了:有的发扬五四精 神,沿着先烈的足迹前进;有的却与封建主义进行了妥协,消沉甚至堕落了。在 后者的意识形态中,顺从是生活的常态,一些人注定是另一些人的附庸:譬如封 建家庭中晚辈之于长辈,又譬如婚恋关系中女性之于男性。 小说的主人公高家三兄弟,便是上述两种类型的代表人物。大哥觉新因家族 长房长孙的身份而受到封建礼教和长辈的约束,虽受过新思想地熏陶,但却在封 建家庭中委曲求全,奉行“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最终陷入爱人早逝的 悲痛之中。而三弟觉慧最具批判与反抗精神,处处与旧思想做对抗,最终因无法 忍受这个家而出走,奔向新生活。 《家》中,不同人物迥异的性格和身份造就了不同的结局。有的人屈从于封 1 巴金. 家[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384-386
建家庭,甘愿成为封建家庭的牺牲品;有的人向封建家庭“作揖”,表面一套背 地里又另一套;还有的人奋起反抗,企图脱离封建的束缚,寻找新生活。面对封 建制度和旧思想的压迫,是唯唯诺诺的“作揖”,还是奋起反抗,把握自我的命 运?要探究这一问题还得从《家》中主要人物的选择及其最终的命运谈起 、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 首先说明一下“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 “作揖主义”是新文化运动时期著名的左派作家刘半农发表在1918年《新 青年》第五卷第五号上的一篇随感。“作揖”就是讲礼貌的意思,加上“主义” 就是只对别人讲礼貌的意思,指善于恭维上司、阿谀奉承的一类人,当面一套背 后一套,阳奉阴违。“作揖主义”是一种处世哲学,意思是不管什么天大的事情, 不与别人争论,多作几个揖,留下更多的精力办自己的事情 “不抵抗主义”是托尔斯泰最著名的思想,是坚持和平的一种方式。其中, 不抵抗”并不是指软弱或者懦弱,而是指宁愿以生命的代价去换取和平,反对 战争与暴力。因此,不抵抗但也绝不服从,没有服从就不会被战胜。 在《家》中,“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变了些味道,偏贬义。奉行“作 揖主义”的人不仅表面上对封建家长恭恭敬敬,做起事来也对封建家长言听计从 奉行“不抵抗主义”的人从不反抗封建家长,只为了眼下的和平;但其维护的封 建制度已经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表面和平的家庭背地里已经暗潮涌动了 小说中,觉新是“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的典型代表。他对高老太爷 的训诫和安排几乎不提出任何异议,甘愿成为封建家庭的“牺牲品”,以求告慰 父母、自享安然。但在当时,封建礼教腐朽堕落,旧制度和旧思想走向衰亡,“作 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似乎已经行不通了。 二、“牺牲品”觉新 觉新是一个有着“双重人格”的人,“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对他有 很大的用处。在旧家庭里,他是一个暮气十足的少爷;和两兄弟在一起时,他又 是一个新青年,乐于阅览《新青年》等杂志。“读着新思想,过着旧生活”,觉新 这种生活方式常常引起两兄弟的责难 小说中,觉新从没有主动反抗过。面对祖父的要求,他总是唯唯地答应着;
3 建家庭,甘愿成为封建家庭的牺牲品;有的人向封建家庭“作揖”,表面一套背 地里又另一套;还有的人奋起反抗,企图脱离封建的束缚,寻找新生活。面对封 建制度和旧思想的压迫,是唯唯诺诺的“作揖”,还是奋起反抗,把握自我的命 运?要探究这一问题还得从《家》中主要人物的选择及其最终的命运谈起。 一、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 首先说明一下“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 “作揖主义”是新文化运动时期著名的左派作家刘半农发表在 1918 年《新 青年》第五卷第五号上的一篇随感[2]。“作揖”就是讲礼貌的意思,加上“主义” 就是只对别人讲礼貌的意思,指善于恭维上司、阿谀奉承的一类人,当面一套背 后一套,阳奉阴违。“作揖主义”是一种处世哲学,意思是不管什么天大的事情, 不与别人争论,多作几个揖,留下更多的精力办自己的事情。 “不抵抗主义”是托尔斯泰最著名的思想[3],是坚持和平的一种方式。其中, “不抵抗”并不是指软弱或者懦弱,而是指宁愿以生命的代价去换取和平,反对 战争与暴力。因此,不抵抗但也绝不服从,没有服从就不会被战胜。 在《家》中,“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变了些味道,偏贬义。奉行“作 揖主义”的人不仅表面上对封建家长恭恭敬敬,做起事来也对封建家长言听计从。 奉行“不抵抗主义”的人从不反抗封建家长,只为了眼下的和平;但其维护的封 建制度已经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表面和平的家庭背地里已经暗潮涌动了。 小说中,觉新是“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的典型代表。他对高老太爷 的训诫和安排几乎不提出任何异议,甘愿成为封建家庭的“牺牲品”,以求告慰 父母、自享安然。但在当时,封建礼教腐朽堕落,旧制度和旧思想走向衰亡,“作 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似乎已经行不通了。 二、“牺牲品”觉新 觉新是一个有着“双重人格”的人,“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对他有 很大的用处。在旧家庭里,他是一个暮气十足的少爷;和两兄弟在一起时,他又 是一个新青年,乐于阅览《新青年》等杂志。“读着新思想,过着旧生活”,觉新 这种生活方式常常引起两兄弟的责难。 小说中,觉新从没有主动反抗过。面对祖父的要求,他总是唯唯地答应着;
面对两兄弟对封建家长的反抗,他甚至还得意地想:“如果牺牲是必需的话,做 牺牲品的决不是我。” 然而,上句话中的“牺牲”是指在封建家长压迫下艰难的境遇。实际上真正 牺牲了自己的幸福和前途的正是觉新自己 这一切都是从觉新被订亲开始的。在父亲之命下,觉新没说一句反抗的话, 也没有任何反抗的思想,只是应承下来,理所当然地认定自己的美梦破灭了。随 着瑞环嫁入高家,他甚至一度忘却了梅,在家人的笑脸中,对自己的婚后生活愈 加满足。 但在得知梅亡夫后回到省城,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时,觉新旧时的记忆被唤起, 夹在两个女人中间的他感到痛苦和绝望。一方面,他认定现实的环境不允许他当 时违背父亲之命推掉婚事;另一方面,他又不愿愧对待他好的瑞环和出世的儿子。 面对梅的痛苦,他既后悔又有些不知所措。 觉新真的无力改变这一切而注定成为封建家庭的牺牲品吗?这恐怕不一定。 正如觉慧心中对觉新的责备:“这都是你自己找来的。你当初为什么不反抗,不 把你自己的意见说出来?现在是咎有应得!…为了现实的可以改变的环境,牺 牲自己一生的幸福,这样的牺牲是不必要的,对谁都没有好处,不过把旧家庭的 寿命多延长几时罢了。”如果觉新当时没有听从父亲的安排,而是只认定梅一人, 那么瑞环便不会出现在高家,也就不会成为他的亲情束缚。这样一来,他对梅的 愧疚会少几分,梅的痛苦也会少几分。可是,现实中是没有那么多如果的。 不妨回过头来看一下觉新亲事的挑选过程:钱家太太本有允意,但因觉新和 梅的八字排出了“命相克”的卦象而拒绝了婚事;另一边,觉新的母亲因在牌桌 上与钱家太太产生矛盾,也暗中作梗,最终将觉新先同李家订婚了。在这样两个 “赌气”和“迷信”的由头下,觉新的婚事被家长确定了,确定得如此草率,如 此不负责任。觉新所信奉的父母之命与顽童的意气用事又有什么分别呢? 随着梅的生命在痛苦中陨落,奉行“作揖主义”的觉新后悔了,梅那封建迷 信的母亲也后悔了。在生死面前,封建礼教显得如此的苍白和无力,“不抵抗主 义”之殇令觉新追悔莫及。 觉新为什么能够在不合理的封建家庭中安度了那么多年?一方面,亲情的纽 带束缚着他,家庭环境迫使他忘却心中的青春之火,因为奋斗和反抗只会给他招 致更多的敌人;另一方面,“健忘”也使他忘却痛苦,满足地生活下去。觉新美 梦幻灭的伤痛没持续多久,便被出生的海儿冲淡了;当他拿着第一个月的工资暗 自欢喜时,他就已经将自己所有的希望与未来永远地埋葬了。 巴金.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297 3巴金.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110-11
4 面对两兄弟对封建家长的反抗,他甚至还得意地想:“如果牺牲是必需的话,做 牺牲品的决不是我。”2 然而,上句话中的“牺牲”是指在封建家长压迫下艰难的境遇。实际上真正 牺牲了自己的幸福和前途的正是觉新自己。 这一切都是从觉新被订亲开始的。在父亲之命下,觉新没说一句反抗的话, 也没有任何反抗的思想,只是应承下来,理所当然地认定自己的美梦破灭了。随 着瑞环嫁入高家,他甚至一度忘却了梅,在家人的笑脸中,对自己的婚后生活愈 加满足。 但在得知梅亡夫后回到省城,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时,觉新旧时的记忆被唤起, 夹在两个女人中间的他感到痛苦和绝望。一方面,他认定现实的环境不允许他当 时违背父亲之命推掉婚事;另一方面,他又不愿愧对待他好的瑞环和出世的儿子。 面对梅的痛苦,他既后悔又有些不知所措。 觉新真的无力改变这一切而注定成为封建家庭的牺牲品吗?这恐怕不一定。 正如觉慧心中对觉新的责备:“这都是你自己找来的。你当初为什么不反抗,不 把你自己的意见说出来?现在是咎有应得!……为了现实的可以改变的环境,牺 牲自己一生的幸福,这样的牺牲是不必要的,对谁都没有好处,不过把旧家庭的 寿命多延长几时罢了。”3如果觉新当时没有听从父亲的安排,而是只认定梅一人, 那么瑞环便不会出现在高家,也就不会成为他的亲情束缚。这样一来,他对梅的 愧疚会少几分,梅的痛苦也会少几分。可是,现实中是没有那么多如果的。 不妨回过头来看一下觉新亲事的挑选过程:钱家太太本有允意,但因觉新和 梅的八字排出了“命相克”的卦象而拒绝了婚事;另一边,觉新的母亲因在牌桌 上与钱家太太产生矛盾,也暗中作梗,最终将觉新先同李家订婚了。在这样两个 “赌气”和“迷信”的由头下,觉新的婚事被家长确定了,确定得如此草率,如 此不负责任。觉新所信奉的父母之命与顽童的意气用事又有什么分别呢? 随着梅的生命在痛苦中陨落,奉行“作揖主义”的觉新后悔了,梅那封建迷 信的母亲也后悔了。在生死面前,封建礼教显得如此的苍白和无力,“不抵抗主 义”之殇令觉新追悔莫及。 觉新为什么能够在不合理的封建家庭中安度了那么多年?一方面,亲情的纽 带束缚着他,家庭环境迫使他忘却心中的青春之火,因为奋斗和反抗只会给他招 致更多的敌人;另一方面,“健忘”也使他忘却痛苦,满足地生活下去。觉新美 梦幻灭的伤痛没持续多久,便被出生的海儿冲淡了;当他拿着第一个月的工资暗 自欢喜时,他就已经将自己所有的希望与未来永远地埋葬了。 2 巴金. 家[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297. 3 巴金. 家[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110-111
觉新虽然奉行不抵抗主义,但却往往前后矛盾。因为封建迷信,瑞环被家人 逼迫前往城外生产,觉新一开始虽然感到痛苦和自责,但却强调自己有苦衷:“担 不起不孝的罪名”、“三爸也点头”、自觉“解说无用”等;因此没有反抗或 试图反抗长辈的要求。可就连身份卑微的“底下人”袁成都奇怪:“大少爷为什 么不争一下?我们底下人不懂事,依我们看,总是人要紧啊。”4 然而,最不愿看到的悲剧还是发生了。瑞环在产房难产,极度痛苦,疯狂地 呼唤着觉新;而觉新这时心系瑞环,终于顾不得什么清规戒律,绝望地捶门,哀 求屋里的人把自己放进去。可这扇门终究没有打开,或许觉新也从未想过门会打 开。听到接生婆“恭喜大少爷”的声音,觉新没有任何为人父的喜悦,在苟延残 喘着的封建势力的压迫下,他亲手将瑞环送到了这荒芜的小屋,死神的宅邸。与 其说是封建礼教造成了瑞环的死,倒不如说是不敢反抗的觉新造成了瑞环的死, 因为觉新并不是没有新思想。在产房外呆住的觉新,再一次意识到封建制度残害 人的本质。时而顺从,时而试图反抗的他,已经成为了这个封建家庭的牺牲品, 他自己再也跳不出这个怪圈了。 令人欣慰的是,认识到封建家族的丑陋但又放弃抵抗的觉新并没有剥夺两兄 弟的幸福和前程。在觉慧决定要离家出走后,觉新将自己的反抗希望寄托在觉慧 身上:“我们这个家需要一个叛徒。我一定要帮助三弟成功。他也可以替我出一 口气……你们看着吧。家里头并不全是像我这样服从的人!”成为“牺牲品”的 觉新在家族关系的桎梧下难以挣脱,但他终于意识到了封建家庭的不断衰落和反 抗的必要性 三、觉民和琴的忠贞爱情 小说中,觉民和琴对爱情的坚守是两人的主线。和觉新的爱情有所不同,琴 不似梅表姐一样无力,觉民也不似觉新一样懦弱。 琴在小说中的第一次出现是与觉民所在的男学堂准备开放女禁联系在一起 的。之前,高家兄弟要进新式学堂,高老太爷本来也是反对的,但最终还是被他 们说服了。这鼓舞着琴,但琴又不得不考虑母亲的感受:“为了我一女师,妈受 到了不少的闲气……妈的思想完全是旧式的,虽然比另外一般人高明一点,但也 高明不了多少。”6当琴回家试探着问母亲时,母亲也确实是不赞同的,只是推说 巴金.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333-334. °巴金.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358 6巴金.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16
5 觉新虽然奉行不抵抗主义,但却往往前后矛盾。因为封建迷信,瑞环被家人 逼迫前往城外生产,觉新一开始虽然感到痛苦和自责,但却强调自己有苦衷:“担 不起不孝的罪名”、“ 三爸也点头”、自觉“解说无用”等;因此没有反抗或 试图反抗长辈的要求。可就连身份卑微的“底下人”袁成都奇怪:“大少爷为什 么不争一下?我们底下人不懂事,依我们看,总是人要紧啊。”4 然而,最不愿看到的悲剧还是发生了。瑞环在产房难产,极度痛苦,疯狂地 呼唤着觉新;而觉新这时心系瑞环,终于顾不得什么清规戒律,绝望地捶门,哀 求屋里的人把自己放进去。可这扇门终究没有打开,或许觉新也从未想过门会打 开。听到接生婆“恭喜大少爷”的声音,觉新没有任何为人父的喜悦,在苟延残 喘着的封建势力的压迫下,他亲手将瑞环送到了这荒芜的小屋,死神的宅邸。与 其说是封建礼教造成了瑞环的死,倒不如说是不敢反抗的觉新造成了瑞环的死, 因为觉新并不是没有新思想。在产房外呆住的觉新,再一次意识到封建制度残害 人的本质。时而顺从,时而试图反抗的他,已经成为了这个封建家庭的牺牲品, 他自己再也跳不出这个怪圈了。 令人欣慰的是,认识到封建家族的丑陋但又放弃抵抗的觉新并没有剥夺两兄 弟的幸福和前程。在觉慧决定要离家出走后,觉新将自己的反抗希望寄托在觉慧 身上:“我们这个家需要一个叛徒。我一定要帮助三弟成功。他也可以替我出一 口气……你们看着吧。家里头并不全是像我这样服从的人!”5成为“牺牲品”的 觉新在家族关系的桎梧下难以挣脱,但他终于意识到了封建家庭的不断衰落和反 抗的必要性。 三、觉民和琴的忠贞爱情 小说中,觉民和琴对爱情的坚守是两人的主线。和觉新的爱情有所不同,琴 不似梅表姐一样无力,觉民也不似觉新一样懦弱。 琴在小说中的第一次出现是与觉民所在的男学堂准备开放女禁联系在一起 的。之前,高家兄弟要进新式学堂,高老太爷本来也是反对的,但最终还是被他 们说服了。这鼓舞着琴,但琴又不得不考虑母亲的感受:“为了我一女师,妈受 到了不少的闲气……妈的思想完全是旧式的,虽然比另外一般人高明一点,但也 高明不了多少。”6当琴回家试探着问母亲时,母亲也确实是不赞同的,只是推说 4 巴金. 家[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333-334. 5 巴金. 家[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358. 6 巴金. 家[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16
来年再议。 但琴没有就此消沉,看着易卜生的剧本《娜拉》,她更加坚定了自己反抗的 决心:“她明白她的事情并没有绝望,能不能成功还是要靠自己努力。总之希望 还是有的,希望在自己,并不在别人。” 后来,当母亲说要给琴订亲时,琴的身体里充满着渴求诉诸正义的感情。她 思考着封建家族历史中那些被牺牲的女性,在那样一条充斥着呻吟的旧路上,满 是血肉模糊的景象。在封建家长和亲戚的压迫下,琴这时虽然还没看到一条新的 出路,但也不愿意走“顺从地作为牺牲品”的旧路。 琴反抗思想的定型源自梅表姐的死,琴母亲思想的进一步改观亦源自梅表姐 的死。看着梅表姐逝后的凄凉,琴下定决心:“我无论如何绝不做第二个梅姐, 而且妈也绝不会让我做,她亲口向我说过。她昨天看见梅姐身后的情形和钱伯母 的惨状,她也很感动。她说她愿意给我帮忙。” 将琴一家的改变和觉新最后对觉慧的态度做类比可以发现,唯有血淋淋的现 实,唯有发生在身边的悲剧,才真正惊醒了依偎在封建襁褓中的青年。这样的悲 剧不可预知吗?恐怕不是的。但这种未来的不确定性和人健忘的天性,使觉新久 久陶醉在家族粉饰的封建童话中,也险些使琴成为第二个“梅表姐”。 在残酷悲剧的洗礼和坚贞爱情的引导下,觉民和琴私定终生,展开了轰轰烈 烈反抗冯乐山根据八字给他订亲的命运。觉民逃离了高家,觉慧替觉民在长辈面 前打掩护,即使是觉新也无法说动两兄弟放弃抵抗。 后来,随着克定在外偷人被发现,高老太爷陷入失望、幻灭和黑暗之中。他 以为可以使用独断的手腕来处置和指挥一切,使这个家庭兴盛发达下去,可是他 的努力却只换来了子孙的“忤逆”、自己的孤独。高老太爷在失望中逐渐病重, 临死前宽恕了觉民的行为,取消了亲事。这是觉民在反抗后收获到的胜利,也是 封建家庭走向衰落的必然结果。面对逐渐成为“纸老虎”的封建礼教,如果不去 反抗,甘愿继续做一个牺牲品,正如觉慧所说,只不过把旧家庭的寿命多延长几 时罢了。旧思想、旧制度的加速衰落需要一个助推力,也许不需要多么强劲,像 觉民所做的无声的抵抗足矣 但是,如果我们对琴和觉民的形象做一个俯视,便会发现他们并不想觉慧 样是一个彻底的“叛逆者”。事实上,除了爱情,两人在其他方面并未投入过多 反抗的精力 当学生情愿如火如荼地进行时,觉民并不热心于此,而是忙着给琴补习英文 当女师初现剪短发的新行为时,琴虽然羡慕和敬佩倩如,但因不敢给母亲造成困 扰而畏缩不前。而当倩如问琴是否也会屈从于长辈叮嘱的亲事时,琴不回答了, 7巴金.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28
6 来年再议。 但琴没有就此消沉,看着易卜生的剧本《娜拉》,她更加坚定了自己反抗的 决心:“她明白她的事情并没有绝望,能不能成功还是要靠自己努力。总之希望 还是有的,希望在自己,并不在别人。”7 后来,当母亲说要给琴订亲时,琴的身体里充满着渴求诉诸正义的感情。她 思考着封建家族历史中那些被牺牲的女性,在那样一条充斥着呻吟的旧路上,满 是血肉模糊的景象。在封建家长和亲戚的压迫下,琴这时虽然还没看到一条新的 出路,但也不愿意走“顺从地作为牺牲品”的旧路。 琴反抗思想的定型源自梅表姐的死,琴母亲思想的进一步改观亦源自梅表姐 的死。看着梅表姐逝后的凄凉,琴下定决心:“我无论如何绝不做第二个梅姐, 而且妈也绝不会让我做,她亲口向我说过。她昨天看见梅姐身后的情形和钱伯母 的惨状,她也很感动。她说她愿意给我帮忙。” 将琴一家的改变和觉新最后对觉慧的态度做类比可以发现,唯有血淋淋的现 实,唯有发生在身边的悲剧,才真正惊醒了依偎在封建襁褓中的青年。这样的悲 剧不可预知吗?恐怕不是的。但这种未来的不确定性和人健忘的天性,使觉新久 久陶醉在家族粉饰的封建童话中,也险些使琴成为第二个“梅表姐”。 在残酷悲剧的洗礼和坚贞爱情的引导下,觉民和琴私定终生,展开了轰轰烈 烈反抗冯乐山根据八字给他订亲的命运。觉民逃离了高家,觉慧替觉民在长辈面 前打掩护,即使是觉新也无法说动两兄弟放弃抵抗。 后来,随着克定在外偷人被发现,高老太爷陷入失望、幻灭和黑暗之中。他 以为可以使用独断的手腕来处置和指挥一切,使这个家庭兴盛发达下去,可是他 的努力却只换来了子孙的“忤逆”、自己的孤独。高老太爷在失望中逐渐病重, 临死前宽恕了觉民的行为,取消了亲事。这是觉民在反抗后收获到的胜利,也是 封建家庭走向衰落的必然结果。面对逐渐成为“纸老虎”的封建礼教,如果不去 反抗,甘愿继续做一个牺牲品,正如觉慧所说,只不过把旧家庭的寿命多延长几 时罢了。旧思想、旧制度的加速衰落需要一个助推力,也许不需要多么强劲,像 觉民所做的无声的抵抗足矣。 但是,如果我们对琴和觉民的形象做一个俯视,便会发现他们并不想觉慧一 样是一个彻底的“叛逆者”。事实上,除了爱情,两人在其他方面并未投入过多 反抗的精力。 当学生情愿如火如荼地进行时,觉民并不热心于此,而是忙着给琴补习英文。 当女师初现剪短发的新行为时,琴虽然羡慕和敬佩倩如,但因不敢给母亲造成困 扰而畏缩不前。而当倩如问琴是否也会屈从于长辈叮嘱的亲事时,琴不回答了, 7 巴金. 家[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28
眼里泛着泪珠 可以看到,只有在面对琴的时候,觉民才会敞开他勇敢坚强的一面:只有面 对琴的时候,觉民才敢于违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让人想到鲁迅小说《伤 逝》中的涓生和子君。他们在新的时代潮流里接受了个性解放、男女平等、爱情 自由等新思想,为了争取获得个人幸福,敢于向封建势力展开挑战。但最终,还 是以离婚而告终。所以说,个人狭隘得反抗只是知识分子觉醒的起点。如果不超 越个性解放思想的水平,并且把事业扩大到社会解放上,他们的人生价值仍然是 渺小的。如果社会制度不改变,即使争取到了个人幸福也是很容易再失去的 四、“反抗者”觉慧 觉慧是这个家庭中真正的觉醒者和叛逆者,虽然他在面对鸣凤的命运和悲凉 的现实时偶尔会感到无奈和彷徨,内心矛盾而痛苦,但他终究比觉新甚至觉民勇 敢得多、坚毅得多。 觉新天天打牌,讨别人的喜欢;觉民天天去教琴读英文;而觉慧看不惯这些, 他认为这样活下去简直是在浪费青春。当梅表姐无奈地说自己无法掌控命运时 觉慧则热烈地说:“梅表姐,虽然环境的关系很大,但环境也是人造的。我们又 何尝不可以改变环境?人无论如何应该跟环境奋斗。能够征服环境,就可以把幸 福给自己争回来。”众人请巫师来给高老太爷“驱鬼”,觉慧则“一人当关”,以 其无可辩驳的道理和坚定的意志令众人悻悻而归。事实上,如果亲戚们要硬闯, 觉慧一个人哪里能拦得住!然而克明等人本就不信这封建迷信,只是碍于面子、 囿于礼教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此,自觉理亏的他们终究没有冲破觉慧把守的 大门。 随着高家的悲剧和牺牲不断增加,觉慧终于无法再忍受了。他决意不再受限 于这个家庭里任何的束缚,“甚至于踏着他们的尸首,也要向前走去”°,最终逃 离了这个家,寻找自己的新生活和社会的新出路去了。 °巴金.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84 °巴金.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337
7 眼里泛着泪珠。 可以看到,只有在面对琴的时候,觉民才会敞开他勇敢坚强的一面;只有面 对琴的时候,觉民才敢于违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让人想到鲁迅小说《伤 逝》中的涓生和子君。他们在新的时代潮流里接受了个性解放、男女平等、爱情 自由等新思想,为了争取获得个人幸福,敢于向封建势力展开挑战。但最终,还 是以离婚而告终。所以说,个人狭隘得反抗只是知识分子觉醒的起点。如果不超 越个性解放思想的水平,并且把事业扩大到社会解放上,他们的人生价值仍然是 渺小的。如果社会制度不改变,即使争取到了个人幸福也是很容易再失去的。 四、“反抗者”觉慧 觉慧是这个家庭中真正的觉醒者和叛逆者,虽然他在面对鸣凤的命运和悲凉 的现实时偶尔会感到无奈和彷徨,内心矛盾而痛苦,但他终究比觉新甚至觉民勇 敢得多、坚毅得多。 觉新天天打牌,讨别人的喜欢;觉民天天去教琴读英文;而觉慧看不惯这些, 他认为这样活下去简直是在浪费青春8。当梅表姐无奈地说自己无法掌控命运时, 觉慧则热烈地说:“梅表姐,虽然环境的关系很大,但环境也是人造的。我们又 何尝不可以改变环境?人无论如何应该跟环境奋斗。能够征服环境,就可以把幸 福给自己争回来。”众人请巫师来给高老太爷“驱鬼”,觉慧则“一人当关”,以 其无可辩驳的道理和坚定的意志令众人悻悻而归。事实上,如果亲戚们要硬闯, 觉慧一个人哪里能拦得住!然而克明等人本就不信这封建迷信,只是碍于面子、 囿于礼教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此,自觉理亏的他们终究没有冲破觉慧把守的 大门。 随着高家的悲剧和牺牲不断增加,觉慧终于无法再忍受了。他决意不再受限 于这个家庭里任何的束缚,“甚至于踏着他们的尸首,也要向前走去”9,最终逃 离了这个家,寻找自己的新生活和社会的新出路去了。 8 巴金. 家[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84. 9 巴金. 家[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337
五、鸣凤的悲剧 和很多婢女一样,鸣凤也不愿在高家流眼泪和吃打骂,但她已经对此习以为 常了,她认定这是神明安排好的命运。但年轻的鸣凤心里还有另外一种东西在作 怪,她渴望自己的归宿能够好一些,不重蹈“伺候主人—一嫁给老男人做姨太太 一贫苦地做事、生孩子一一伺候旧主人”的老路。只是,她在封建制度的压迫 下看不到任何的希望,找不到一条生路,只得在幻想中一天天地麻醉自己。 和觉慧之间微妙的感情是鸣凤在决定自己命运归途时的重要考量因素。当觉 慧问她如果被选作姨太太送出去怎么办时,鸣凤坚决地发誓自己绝不去跟别人。 然而后来这件事定下后,连周氏也无可奈何,不敢不听从高老太爷的话。鸣凤虽 然能看到这无穷大的世界中各处都有幸福的女子,但却看不到有力量支持自己追 求幸福的命运。她走投无路,但又不甘心踏入可以预知的悲惨的宿命,最终只得 跳入湖水,结束自己的生命。 封建的高墙似乎完全阻断了鸣凤追求幸福未来的脚步。但值得读者留意的是, 巴金在关于《家》的十版代序中,提到了一个境遇跟鸣凤很相似的丫头一一翠凤。 当巴金的一个远房亲戚要讨翠凤去做姨太太时,她竟然严词拒绝了。后来,翠凤 快乐地嫁了人,虽然嫁的只是一个贫家丈夫。当然,翠凤和鸣凤还是有差别的, 毕竟翠凤只是一个“寄饭”的婢女,其叔父还是家里的老仆,而鸣凤则没有任何 的依靠。但这还是值得我们反思:除去性格的因素,在教养、环境的逼迫和引诱 下,鸣凤除了一片湖水,真的再无其他归宿了吗? 六、“作揖”,还是反抗? 纵观《家》中人物不抵抗封建势力的理由,往往跟亲情和家族关系有关。例 如,觉慧在外参加学生请愿后,高老太爷让觉新限制觉慧不要再外出。觉慧虽然 开始激动地说自己一定要跑出去,但考虑到大哥,不愿让大哥招骂,不愿给大 哥带来更大的麻烦,最终还是平静下来,决定暂时不出家门。觉新甘愿成为父辈 的牺牲品亦与亲情有关:父亲临死前将兄弟姐妹托付给觉新照看,“爹肩膀上的 担子就移到我的肩膀上来了。从此以后,我每想到爹病中的话,我就忍不住要流 泪,同时我也觉得我除了牺牲外,再也没有别的路。我愿意做一个牺牲者。然而 就是这样我也对不起爹,因为我又把你们大姐失掉了……” 觉新将父亲的教诲奉为圭臬,但却没有对封建家庭的衰落和长辈们的虚伪足 够警醒:在攻城的炮火声中,一大家子人心惶惶,他们想到的应对策略只有逃跑
8 五、鸣凤的悲剧 和很多婢女一样,鸣凤也不愿在高家流眼泪和吃打骂,但她已经对此习以为 常了,她认定这是神明安排好的命运。但年轻的鸣凤心里还有另外一种东西在作 怪,她渴望自己的归宿能够好一些,不重蹈“伺候主人——嫁给老男人做姨太太 ——贫苦地做事、生孩子——伺候旧主人”的老路。只是,她在封建制度的压迫 下看不到任何的希望,找不到一条生路,只得在幻想中一天天地麻醉自己。 和觉慧之间微妙的感情是鸣凤在决定自己命运归途时的重要考量因素。当觉 慧问她如果被选作姨太太送出去怎么办时,鸣凤坚决地发誓自己绝不去跟别人。 然而后来这件事定下后,连周氏也无可奈何,不敢不听从高老太爷的话。鸣凤虽 然能看到这无穷大的世界中各处都有幸福的女子,但却看不到有力量支持自己追 求幸福的命运。她走投无路,但又不甘心踏入可以预知的悲惨的宿命,最终只得 跳入湖水,结束自己的生命。 封建的高墙似乎完全阻断了鸣凤追求幸福未来的脚步。但值得读者留意的是, 巴金在关于《家》的十版代序中,提到了一个境遇跟鸣凤很相似的丫头——翠凤。 当巴金的一个远房亲戚要讨翠凤去做姨太太时,她竟然严词拒绝了。后来,翠凤 快乐地嫁了人,虽然嫁的只是一个贫家丈夫。当然,翠凤和鸣凤还是有差别的, 毕竟翠凤只是一个“寄饭”的婢女,其叔父还是家里的老仆,而鸣凤则没有任何 的依靠。但这还是值得我们反思:除去性格的因素,在教养、环境的逼迫和引诱 下,鸣凤除了一片湖水,真的再无其他归宿了吗? 六、“作揖”,还是反抗? 纵观《家》中人物不抵抗封建势力的理由,往往跟亲情和家族关系有关。例 如,觉慧在外参加学生请愿后,高老太爷让觉新限制觉慧不要再外出。觉慧虽然 一开始激动地说自己一定要跑出去,但考虑到大哥,不愿让大哥招骂,不愿给大 哥带来更大的麻烦,最终还是平静下来,决定暂时不出家门。觉新甘愿成为父辈 的牺牲品亦与亲情有关:父亲临死前将兄弟姐妹托付给觉新照看,“爹肩膀上的 担子就移到我的肩膀上来了。从此以后,我每想到爹病中的话,我就忍不住要流 泪,同时我也觉得我除了牺牲外,再也没有别的路。我愿意做一个牺牲者。然而 就是这样我也对不起爹,因为我又把你们大姐失掉了……” 觉新将父亲的教诲奉为圭臬,但却没有对封建家庭的衰落和长辈们的虚伪足 够警醒:在攻城的炮火声中,一大家子人心惶惶,他们想到的应对策略只有逃跑
逃离这个家,以求自保;在曾经达官贵人消遣过的客厅,克明考虑到自己的“体 统”,对蛮横的马弁无可奈何;高老太爷做寿时,席间老太爷的朋友们调戏着来 演出的旦角,种种恶俗的丑态在尊贵的客人席间表现出来。觉新所维护、所尊敬 的竟是这样一个破败的家、这样一群丑陋的人!觉新为了满足所有人,牺牲了自 己的幸福,但最终依旧不曾给他带来和平与安宁。他自愿地从父亲的肩头接过担 子,把扶助弟妹的事情作为自己生活的目标,他愿意为他们牺牲一切。可结果他 赶走了一个弟弟,又被另一个弟弟骂为懦夫,他能够拿什么话安慰自己呢? 回过头来,我们也需要反思觉慧等人的反抗行动。被吃人的礼教逼死固然悲 惨,但毫无价值的牺牲更让人心痛。学生情愿时,大家轰轰烈烈地在雨中要向督 军讨个说法。然而,赵科长一句“督军自有办法”便打发掉了所有人,“这不是 因为大家相信那个科长的话,只是因为大家明白纵然在这里站一夜也不会有一点 好处。况且天气是这样冷,又在下雨,谁都不愿意站在这里空等,白白地耗费精 力。”在这类热血沸腾的反抗运动中,不可否认有不少是盲目的、不合时宜的, 或者至少是方法不正确的。 虽然积极的反抗不一定能收到预期的成效,但奉行消极的“作揖主义”和 “不抵抗主义”注定会成为封建家庭的牺牲品。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凭借个人 的力量与整个传统风气斗争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觉慧最终的离家出走,以及 “鸣凤们”的死等都鲜明地指向“反抗”这面大旗,因为“我们是青年,不是畸 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 参考文献: [1]巴金.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1-398 [2]刘半农.“作揖主义”[J.新青年,1918,5(5):519-522 [3]傅雷.傅雷译文集第十一卷[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 495-511 巴金.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巴金.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9 逃离这个家,以求自保;在曾经达官贵人消遣过的客厅,克明考虑到自己的“体 统”,对蛮横的马弁无可奈何;高老太爷做寿时,席间老太爷的朋友们调戏着来 演出的旦角,种种恶俗的丑态在尊贵的客人席间表现出来。觉新所维护、所尊敬 的竟是这样一个破败的家、这样一群丑陋的人!觉新为了满足所有人,牺牲了自 己的幸福,但最终依旧不曾给他带来和平与安宁。他自愿地从父亲的肩头接过担 子,把扶助弟妹的事情作为自己生活的目标,他愿意为他们牺牲一切。可结果他 赶走了一个弟弟,又被另一个弟弟骂为懦夫,他能够拿什么话安慰自己呢? 回过头来,我们也需要反思觉慧等人的反抗行动。被吃人的礼教逼死固然悲 惨,但毫无价值的牺牲更让人心痛。学生情愿时,大家轰轰烈烈地在雨中要向督 军讨个说法。然而,赵科长一句“督军自有办法”便打发掉了所有人,“这不是 因为大家相信那个科长的话,只是因为大家明白纵然在这里站一夜也不会有一点 好处。况且天气是这样冷,又在下雨,谁都不愿意站在这里空等,白白地耗费精 力。”10在这类热血沸腾的反抗运动中,不可否认有不少是盲目的、不合时宜的, 或者至少是方法不正确的。 虽然积极的反抗不一定能收到预期的成效,但奉行消极的“作揖主义”和 “不抵抗主义”注定会成为封建家庭的牺牲品。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凭借个人 的力量与整个传统风气斗争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觉慧最终的离家出走,以及 “鸣凤们”的死等都鲜明地指向“反抗”这面大旗,因为“我们是青年,不是畸 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11 参考文献: [1] 巴金. 家[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1-398. [2] 刘半农. “作揖主义”[J]. 新青年,1918,5(5):519-522. [3] 傅雷. 傅雷译文集 第十一卷[M]. 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 495-511. 10 巴金. 家[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56. 11 巴金. 家[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