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2210 座位号■■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一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开卷) 中国文化导论试题 2011年1月 题 号 二 三 总 分 分数 得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古代从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转变,有几方面的表现。下面所列有一个不是这一转变的 表现,它是()。 A.从铁器的出现可以看出 B.从卜筮的方法可以看出 C.从周人重“德”的风尚可以看出 D.从周代的宗法制度可以看出 2.“百家争鸣”是( )时期出现的文化现象。 A.魏晋 B.春秋战国 C.唐代 D.“五四” 3.以下著作中,属于道家的是( )。 A.《论语》 B.《庄子》 C.《孟子》 D.《商君书》 4.历史上最体现法制特色的王朝是( )。 A.秦 B.西汉 C.东汉 D.唐 5.在以下诸学派中,最为强调“孝道”的是( )。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 1309
试卷代号 座位号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11学年度第→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开卷) 中国文化导论试题 2011 年1 |题号!一|二|三|总分| |分数 I I '-1 |得分|评卷人| I I I 一、选择题{每题 2 0 1.古代从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转变,有几方面的表现。下面所列有一个不是这一转变的 表现,它是( )。 A. 从铁 B. 方法 C. 度可 2. "百家争鸣"是( )时期出现的文化现象。 A. 晋B.春秋 C. 唐代 3. 著作 于道家 )。 A. «论语》 c. «孟子》 4. 历史 最体现法 )。 A.秦 C. 5. 学派 强调 A.法家 C. 儒家 D. "五四" B. «庄子》 D. «商君书》 B. 西汉 D. B.道家 D. 1309
6.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创造性地发挥了二程以来的( )思想, 并将之视为最高范畴。 A.天理 B.天命 C.天人感应 D.天人合一 7.《四库全书》是( )朝修订的。 A.清 B.明 C.汉 D.唐 8.“兼爱”是( )的主张。 A.孟子 B.庄子 C.荀子 D.墨子 9.“无为”是( )的主张。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10.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的人是()。 A.魏源 B.冯桂芬 C.孙中山 D.郑观应 得 分 评卷人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先秦“百家争鸣”中,百家思想虽然各异,但他们共同的学术之源是 2.魏晋时期,儒、佛、道三家思想的融合,导致了 的出现。 3.佛教把一切现实世界中引发人内心欲望的东西,都称为 4.唐代儒学复兴最初是以 的形态和 的形式出现。 5.明代朱载堉用“新法密律”建立起科学的 ,其科学性至今仍得到 肯定。 6.针对不断涌来且表现出高势能文化特性的西学,明代的科学家在经过深人思索之后提 出了 的命题。 7. 是官商知识分子对西学人侵理性应对,太平天国和 则 是贫民百姓对西学入侵的应对。 8.从文化学的角度透视毛泽东思想,它有两个来源,一是进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一 是 1310
6. 宋朱嘉是 学集 代表 他创 发挥 二程 )思想, 并将之视为最高范畴。 A. 理B. c. 人合 7. «四库全书》是( )朝修订的。 A.清 c. 8. "兼爱"是( )的主张。 A. 子B.庄子 c. 9. "无为"是( )的主张。 A. 家B.儒家 c. 道家 10. 主张 )。 A. 源B. 桂芬 c. 郑观 |得分|评卷人| I I I 二、填空题{每空 2分,共 0分} 1.先秦"百家争鸣"中,百家思想虽然各异,但他们共同的学术之源是 2. 时期 道三 导致 3. 佛教 中 引 4. 学复兴最初是 5. 载靖 新法 肯定。 6. 且表 能文 西学 学家在经 索之后提 出了的命题。 7. 分子 西学 侵理性应 是贫民百姓对西学人侵的应对。 8. 文化 度 透 它 有 两 是 进 列 宁 的出现。 的形式出现。 ,其科学性至今仍得到
得 分 评卷人 三、简述题(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春秋时期士的崛起有哪些原因。 2.简述魏晋时代“人性的自觉”的文化特征。 3.简述宋代理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4.简述近代西学东渐的特点及其意义。 1311
得分 l评卷人 三、简述题{每题 5分,共 0分} 1.简述春秋时期士的崛起有哪些原因。 2. 述魏 时代 人性 文化 3. 述宋 学对 文化 4. 近代 意义 1311
试卷代号:221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一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未考试(开卷) 中国文化导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1年1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A 2.B 3.B 4.A 5.C 6.A 7.A 8.D 9.C 10.D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六经 2.三教调和论 3.色相 4.古文运动 以诗为文 5.十二平均律 6.欲求超胜,必须会通 7.洋务运动·义和团 8.中国传统文化 三、简述题(每题15分,共60分) 参考答案要点 1.简述春秋时期士的崛起有哪些原因。 春秋时期士的崛起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经济基础。铁器的使用,生产力的提高,促使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使士 “不耕而食”成为可能。(5分) 其次,社会原因。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宗法制度受到挑战,使士失去生活保障,他们便凭 借才能重新寻找生活出路和进行人生价值定位。(5分) 1312
试卷代号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开卷) 中国文化导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1 年1 一、选择题(每题 2分,共 0分} LA 6.A 2. B 7.A 3.B 8. D 4.A 9. C 5.C 10. D 二、填空题{每空 2分,共 0分} 1.六经 2. 3. 4. 5. 6. 7. 务运 8. 中 国 传统文化 三、简述题(每题 5分,共 0分} 参考答案要点 1.简述春秋时期士的崛起有哪些原因。 春秋时期士的崛起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经济基础。铁器的使用,生产力的提高,促使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使士 "不耕而食"成为可能。 其次,社会原因。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宗法制度受到挑战,使士失去生活保障,他们便凭 借才能重新寻找生活出路和进行人生价值定位。 1312
最后,是政治条件。诸侯为求富国强兵,纷纷招贤纳士。士于是作为政治智囊、军事参谋、 外交使节、思想精英步人了历史舞台。(5分) 2。简述魏晋时代“人性的自觉”的文化特征。 魏晋时代,从整个时代精神来讲,可以称之为“人性的自觉”的时代。魏晋玄学,第一次将 个体人格摆到最为重要的地位,体现出的是一种重个性的、审美的人生价值追求,和自由的、适 性的、唯美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判断。清谈名家殷浩说:“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张融说:“不恨 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不见我。”无不体现出魏晋时人张扬的个性。(10分) 在审美追求上,魏晋艺术表现出来的最大特点是“气韵生动”,而不是合乎古范。如顾恺之 的绘画,陶渊明的诗,王羲之的书法,《世说新语》中的名土无不体现出他们各有千秋的个性特 征。(5分) 3.简述宋代理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宋代理学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3分) 首先,理学重新构筑起“礼”的封建秩序。(3分) 其次,理学家以个人的道德修养作为人生学问的根本,促成了儒学朝“内圣”的方向发展的 趋势。(3分) 再次,理学家们强调的道德自党,给我们的民族带来了积极的因子。(3分) 此外,在以“天理”为根本的理学本体论中,妇女丧失了一切权力,变为男性的附庸和奴隶。 一系列的封建礼教枷锁,至今仍给中国妇女的文化心理留下阴影。(3分) 4.简述近代西学东渐的特点及其意义。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汹涌而来,表现为三点: 其一,西学传播的渠道大为增加。(3分) 其二,西学传人的内容广泛和丰富。(3分) 其三,影响的深刻和久远。(3分) 全方位的文化输人,对中国社会各阶层都发生了影响。近代史上,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太 平天国和义和团、辛亥革命、五四运动,都是在这一背景上展开的。可以说,西学东渐,改变了 中国文化的传统走向,改变了中国的命运。(6分) 1313
最后,是政治条件。诸侯为求富国强兵,纷纷招贤纳士。士于是作为政治智囊、军事参谋、 外交使节、思想精英步入了历史舞台。 2. 魏晋时代,从整个时代精神来讲,可以称之为"人性的自觉"的时代。魏晋玄学,第一次将 个体人格摆到最为重要的地位,体现出的是一种重个性的、审美的人生价值追求,和自由的、适 性的、唯美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判断。清谈名家殷浩说«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张融说«不恨 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不见我。"无不体现出魏晋时人张扬的个性。(1 在审美追求上,魏晋艺术表现出来的最大特点是"气韵生动",而不是合乎古范。如顾世之 的绘画,陶渊明的诗,王拳之的书法,«世说新语》中的名士无不体现出他们各有千秋的个性特 征。 3. 述宋代理学对 中 国 宋代理学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首先,理学重新构筑起"礼"的封建秩序。 其次,理学家以个人的道德修养作为人生学间的根本,促成了儒学朝"内圣"的方向发展的 趋势。 再次,理学家们强调的道德自觉,给我们的民族带来了积极的因子。 此外,在以"天理"为根本的理学本体论中,妇女丧失了一切权力,变为男性的附庸和奴隶。 -系列的封建礼教棚锁,至今仍给中国妇女的文化心理留下阴影。 4. 代西学东 及其意义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汹涌而来,表现为三点 其一,西学传播的渠道大为增加。 其二,西学传人的内容广泛和丰富。 其三,影响的深刻和久远。 全方位的文化输入,对中国社会各阶层都发生了影响。近代史上,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太 平天国和义和团、辛亥革命、五四运动,都是在这一背景上展开的。可以说,西学东渐,改变了 中国文化的传统走向,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