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中学二轮复习天天练之二 、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孜然/辎重剃刀/倜傥稔熟/荏苒卓越超群/真知灼见 B.崎岖/祛除薅草/蓬蒿打盹/下蹲自古暨今/嫉贤妒能 C.籼米/翩跹箴言/甄别车辆/咱俩扶老挈幼/怯声怯气 D.刍议/踌躇飙升/鱼鳔颀长/豆萁罄竹难书/钟磬长鸣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走进木渎严家花园东侧的“李兴荣木雕艺术馆”,你就会被那些形态各异、姿态生 动的佛雕像所陶醉,而这些精美的木雕艺术品,就出自其貌不扬的民间工艺家李兴 荣之手。 B.12月5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对话》栏目播出的一期关注“普洱茶现象”的节 目,妙趣横生,让我陶醉其中,乐不思蜀 C.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这使得外语尚未过 关,文史知识贫乏的学生觉得云里雾里 谈起最喜欢的武侠小说中的角色,马云不知不觉兴奋起来,其实,在网络的世界里, 马云和风清扬一样,同样是出手无招,出神人化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书商告诉我,如今青少年热销的读物除了教辅书,就数恐怖小说最热销。这番话不禁 引起了我对恐怖小说的关注。当我对本土恐怖小说有所了解之后,我想说:该给恐怖 小说降降温了。 B.中国石油同时肩负着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在经济快速发展,国内能源供需矛盾 日益突出的情况下,积极拓展海外油气业务,获取海外资源,已在全球主要能源区域 形成五大油气合作区。 C.火箭虽然发射成功了,所有的设备也都启动了,而且运行很正常,还是要严密监视各 个系统,包括控制系统、动力系统、卫星隔离系统等,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轻易放过。 D.由于自身特殊情况,美术、体育等特长生在专业上多投入一点时间和精力本是无可非 议的,但是是否就可以因此而忽视文化课的学习呢?从长远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 做是不恰当的 4.许多俗语和名言警句,如果变换一个角度思考,就会产生另一种理解,让人耳目一新。 请依照示例,写出你对下面俗语或名句的不同看法。(三句中任选两句)(4分) 示例】酒香不怕巷子深 另一看法:深巷中的酒香,谁能闻得到?好酒也需要包裝和宣传。在信息时代,我们不能消 极等待一个偶然过客的发现 ①假作真时真亦假 另一看 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另 ③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另一看: 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①——②题。(5分)
1 沛县中学二轮复习天天练之二 一、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 ....的一组是 A.孜.然/辎.重 剃.刀/倜.傥 稔.熟/荏.苒 卓.越超群/真知灼.见 B.崎岖./祛.除 薅.草/蓬蒿. 打盹./下蹲. 自古暨.今/嫉.贤妒能 C.籼.米/翩跹. 箴.言/甄.别 车辆./咱俩. 扶老挈.幼/怯.声怯气 D.刍.议/踌躇. 飙.升/鱼鳔. 颀.长/豆萁. 罄.竹难书/钟磬.长鸣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 分) ( ) A.走进木渎严家花园东侧的“李兴荣木雕艺术馆”,你就会被那些形态各异、姿态生 动的佛雕像所陶醉,而这些精美的木雕艺术品,就出自其貌不扬 ....的民间工艺家李兴 荣之手。 B.12 月 5 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对话》栏目播出的一期关注“普洱茶现象”的节 目,妙趣横生,让我陶醉其中,乐不思蜀 ....。 C.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 ....,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这使得外语尚未过 关,文史知识贫乏的学生觉得云里雾里。 D.谈起最喜欢的武侠小说中的角色,马云不知不觉兴奋起来,其实,在网络的世界里, 马云和风清扬一样,同样是出手无招,出神人化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句是(3 分) A.书商告诉我,如今青少年热销的读物除了教辅书,就数恐怖小说最热销。这番话不禁 引起了我对恐怖小说的关注。当我对本土恐怖小说有所了解之后,我想说:该给恐怖 小说降降温了。 B.中国石油同时肩负着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在经济快速发展,国内能源供需矛盾 日益突出的情况下,积极拓展海外油气业务,获取海外资源,已在全球主要能源区域 形成五大油气合作区。 C.火箭虽然发射成功了,所有的设备也都启动了,而且运行很正常,还是要严密监视各 个系统,包括控制系统、动力系统、卫星隔离系统等,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轻易放过。 D.由于自身特殊情况,美术、体育等特长生在专业上多投入一点时间和精力本是无可非 议的,但是是否就可以因此而忽视文化课的学习呢?从长远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 做是不恰当的。 4.许多俗语和名言警句,如果变换一个角度思考,就会产生另一种理解,让人耳目一新。 请依照示例,写出你对下面俗语或名句的不同看法。(三句中任选两句)(4 分) 【示例】 酒香不怕巷子深 另一看法:深巷中的酒香,谁能闻得到?好酒也需要包装和宣传。在信息时代,我们不能消 极等待一个偶然过客的发现。 ①假作真时真亦假 另一看: 。 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另一看: 。 ③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另一看: 。 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①——②题。(5 分)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他们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三组,每天学习后就进 行测验,测验后分别给予不同的反馈方式:第一组每天告知学习结果,第二组每周告知一次 学习结果,第三组只测验不告知学习结果。8周后将第一组和第三组的反馈方式对调,第二 组反馈方式不变,实验也进行8周。反馈方式改变后,第三组的成绩有突出的进步,而第一 组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第二组成绩稳步上升 ①此实验的目的是(不超过20字)(2分) ②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不超过20字)(3分) 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任延字长孙。更始元年,拜会稽都尉。会稽颇称多士。延到,聘请高行,敬待以师友之 礼。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 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掾吏曰请召之。延曰:“龙 丘生躬德履义,有伯夷之节。都尉扫洒其门,犹惧辱焉。召之不可。”遣功曹奉谒,修书记, 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遂署议曹祭酒。苌寻病 卒,延自临殡,不朝三日。是以郡中贤士大夫争往宦焉。 建武初,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趾,每致困乏 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视事四年,拜武威太守,帝亲见,戒之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延对曰:“臣闻忠臣 不私,私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节。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 帝叹息曰:“卿言是也。” 既之武威,时将兵长史田绀,郡之大姓,其弟子宾客为人暴害。延收绀系之,父子宾客 伏法者五六人。绀少子尚乃聚会轻薄数百人,自号将军,夜来攻郡。延即发兵破之。自是威 行境内,吏民安息。 又造立校官,自掾吏子孙,皆令诣学受业,郡遂有儒雅之士。 后坐擅诛羌不先上,左转召陵令。永平二年以为河内太守,视事九年,病卒。 (《后汉书·任延传》) 6.下列对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修书记,致医药 致:送去 B.遂署议曹祭酒 署:暂任 C.民常告籴交趾 籴:买卖粮食 其子弟宾客为人暴害 暴害:残暴凶恶 7.下列加点虚词的用法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①都尉扫洒其门,犹惧辱焉②郡中贤大夫争往宦焉 B.①辄分奉禄以赈给之 ②九真俗以射猎为业 C.①敬待师友之礼 ②既之武威 D.①延乃令铸作田器 ②绀少子尚乃聚会轻薄百人 2
2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他们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三组,每天学习后就进 行测验,测验后分别给予不同的反馈方式:第一组每天告知学习结果,第二组每周告知一次 学习结果,第三组只测验不告知学习结果。8 周后将第一组和第三组的反馈方式对调,第二 组反馈方式不变,实验也进行 8 周。反馈方式改变后,第三组的成绩有突出的进步,而第一 组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第二组成绩稳步上升。 ①此实验的目的是(不超过 20 字)(2 分) ②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不超过 20 字)(3 分)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任延字长孙。更始元年,拜会稽都尉。会稽颇称多士。延到,聘请高行,敬待以师友之 礼。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 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掾吏曰请召之。延曰:“龙 丘生躬德履义,有伯夷之节。都尉扫洒其门,犹惧辱焉。召之不可。”遣功曹奉谒,修书记, 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遂署.议曹祭酒。苌寻病 卒,延自临殡,不朝三日。是以郡中贤士大夫争往宦焉。 建武初,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趾,每致困乏。 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视事四年,拜武威太守,帝亲见,戒之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延对曰:“臣闻忠臣 不私,私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节。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 帝叹息曰:“卿言是也。” 既之武威,时将兵长史田绀,郡之大姓,其弟子宾客为人暴害..。延收绀系之,父子宾客 伏法者五六人。绀少子尚乃聚会轻薄数百人,自号将军,夜来攻郡。延即发兵破之。自是威 行境内,吏民安息。 又造立校官,自掾吏子孙,皆令诣学受业,郡遂有儒雅之士。 后坐擅诛羌不先上,左转召陵令。永平二年以为河内太守,视事九年,病卒。 (《后汉书·任延传》) 6.下列对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修书记,致.医药 致:送去 B. 遂署.议曹祭酒 署:暂任 C.民常告籴.交趾 籴:买卖粮食 D.其子弟宾客为人暴害.. 暴害:残暴凶恶 7.下列加点虚词的用法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都尉扫洒其门,犹惧辱焉. ②郡中贤大夫争往宦焉. B.①辄分奉禄以.赈给之 ②九真俗以.射猎为业 C.①敬待师友之.礼 ②既之.武威 D.①延乃.令铸作田器 ②绀少子尚乃.聚会轻薄百人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延就任会稽都尉后,总是聘请那些品行高尚的人,救济家庭贫穷的属官,勉励那些 孝敬老人的人,可见任延自己也是个“躬德履义”之人。 B.任延认为龙丘先生有伯夷一般的节操,所以非常尊重他,可是龙丘为官不久就因病去 世,任延很气愤,于是连续三天不去上朝。 C.任延到任九真后,发现这里的人们靠打猎为生,常常搞到生活贫困。于是,教他们开 荒垦地,终于使当地百姓富足 D.任延胆敢当面否定皇帝告诚他的要好好侍奉好上级的话,不过皇帝还是肯定了任延的 观点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 译文 (2)臣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节。 (3)后坐擅诛羌不先上,左转召陵令。 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中国古典诗学里的钟声 刘士林 中国古人写“钟声”的诗句很多,其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杜甫的“晨钟云外湿”、 张继的“夜半钟声到客船”等。在这些诗句中,“钟声”以其自身特有的存在方式,构成 中国古典诗学一个饶有兴味的审美意象。 钟声从一开始就与人类的文化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黑格尔说:“塔楼上的钟塔是专门为宗教仪式而设的,因为钟声特别适合于基督教的礼 拜,这种依稀隐约的庄严的声响,能感发人的心灵深处……”在欧洲,钟声所传达的缥缈、 崇高、严静的宗教意味,是自始至终贯穿下来的 在中国,情况则有不同。在有关记载中,钟声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的宗教祭祀 仪式中的钟声,这种宗教音乐带给人的心理感受是恐惧、松弛和宗教性迷醉。另一类是与古 代庆典活动相关的钟声,多用来表达一种阔大、热烈的气氛,如《诗经·关雎》中的“钟鼓 乐之”。后来这类钟声又演变成显示身份地位的象征信号,如王勃《滕王阁序》的“闾阎扑 地,钟鸣鼎食之家”。随着这层意义的出现,钟声也就逐渐具有了审美属性 但这些都还不全是古典诗学中那种发人深省、令人超升、使人有所领悟的“钟声”意象 它的生成还有一个更为直接、也更为深层的原因,这就是:钟声昭示着时间 无论中西,钟声都与时间有特殊的关系,或者说,钟声常给时间一种特殊的内涵。在西 方,《圣经》中就常用“丧钟”一词提示尘世的虚幻。在基督教的生命观里,钟声能提醒 人类:生命的短暂和上帝的永恒。钟声的这层时间含义实质上包含了两种意义:一是表示日 常生活时间,如早钟、晚钟:二是表示带宗教色彩的时间,如丧钟,我们可称之为“精神时 间”。钟声的这两种意义,在中国古代也有昭示,但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积淀成分。 在中国文化里,钟鸣常与桑榆之年等特定意象连用,表达对时光消逝的感觉和对生命的 领悟。尤其在佛教东渡,带给中国传统思想以“空”的观念后,寺院的钟声被赋予了一切皆
3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任延就任会稽都尉后,总是聘请那些品行高尚的人,救济家庭贫穷的属官,勉励那些 孝敬老人的人,可见任延自己也是个“躬德履义”之人。 B.任延认为龙丘先生有伯夷一般的节操,所以非常尊重他,可是龙丘为官不久就因病去 世,任延很气愤,于是连续三天不去上朝。 C.任延到任九真后,发现这里的人们靠打猎为生,常常搞到生活贫困。于是,教他们开 荒垦地,终于使当地百姓富足。 D.任延胆敢当面否定皇帝告诫他的要好好侍奉好上级的话,不过皇帝还是肯定了任延的 观点。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 译文 (2)臣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节。 译文 (3)后坐擅诛羌不先上,左转召陵令。 译文 三. 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 中国古典诗学里的钟声 刘士林 中国古人写“钟声”的诗句很多,其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杜甫的“晨钟云外湿”、 张继的“夜半钟声到客船”等。在这些诗句中, “钟声”以其自身特有的存在方式,构成 中国古典诗学一个饶有兴味的审美意象。 钟声从一开始就与人类的文化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黑格尔说:“塔楼上的钟塔是专门为宗教仪式而设的,因为钟声特别适合于基督教的礼 拜,这种依稀隐约的庄严的声响,能感发人的心灵深处……”在欧洲,钟声所传达的缥缈、 崇高、严静的宗教意味,是自始至终贯穿下来的。 在中国,情况则有不同。在有关记载中,钟声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的宗教祭祀 仪式中的钟声,这种宗教音乐带给人的心理感受是恐惧、松弛和宗教性迷醉。另一类是与古 代庆典活动相关的钟声,多用来表达一种阔大、热烈的气氛,如《诗经·关雎》中的“钟鼓 乐之”。后来这类钟声又演变成显示身份地位的象征信号,如王勃《滕王阁序》的“闾阎扑 地,钟鸣鼎食之家”。随着这层意义的出现,钟声也就逐渐具有了审美属性。 但这些都还不全是古典诗学中那种发人深省、令人超升、使人有所领悟的“钟声”意象。 它的生成还有一个更为直接、也更为深层的原因,这就是:钟声昭示着时间。 无论中西,钟声都与时间有特殊的关系,或者说,钟声常给时间一种特殊的内涵。在西 方, 《圣经》中就常用“丧钟”一词提示尘世的虚幻。在基督教的生命观里,钟声能提醒 人类:生命的短暂和上帝的永恒。钟声的这层时间含义实质上包含了两种意义:一是表示日 常生活时间,如早钟、晚钟;二是表示带宗教色彩的时间,如丧钟,我们可称之为“精神时 间”。钟声的这两种意义,在中国古代也有昭示,但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积淀成分。 在中国文化里,钟鸣常与桑榆之年等特定意象连用,表达对时光消逝的感觉和对生命的 领悟。尤其在佛教东渡,带给中国传统思想以“空”的观念后,寺院的钟声被赋予了一切皆 2 , 4 , 6
空的佛教思想,从而逐渐变成人们反省、忏悔、探视内心和领悟生存的象征。钟声作为一种 信号,它展示出生命在时光中消耗、磨损的程度,从心灵深处提醒人们:夕阳西下或早晨到 来,旧的结束或新的开始,以及“我们向何处去”或“何处是归程”等。钟声又常与年华已 逝、风尘碌碌的惆怅心情联系在一起,其缥缈而又严静的音律也最易把精疲力竭的生灵, 入宗教的虚幻精神境界 在西方,对“钟声”意象最为关注和凝神思考的当推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他晚 年一直思考用“诗”去追寻在现代社会中“隐去”的上帝。他认为,对诗来说,重要的是“说 出”(蕴含)“精神能量”。这蕴含的精神能量,被他比喻为“沉默的钟声”。他要求诗人用 这“钟声”去寻回上帝和神性事物,让人们通过诗,聆听到内心深处“沉寂的钟声”,最终 完成向上帝皈依的历史旅程 中国人真正悟出这“沉寂的钟声”的悠长意味的,则应首推唐代诗佛王维。诗如: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过香积寺》) 谷口疏钟动,渔樵唯觉稀。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归辋川作》) 这些可以说是古典诗学中“钟声”意象的最佳表现。它充满了一种真正经心灵领悟、体 验到的空寂。它具有那种令人大悟的“精神能量”与海德格尔“沉寂的钟声”不同的是,它 不是召唤人们皈依上帝,而是皈依佛家宣扬的空寂的世界本原。在古典诗学中还有一种召唤, 它不是召唤人们走向“空寂”,而是召唤人们回归自然,如唐人于良史云:“南望鸣钟处 楼台深翠微。”钟声借助它积淀在人类心灵深处的宗教情感,往往能一举将人从现实世界引 入虚幻王国。这对那些在现实世界中遭受挫折、因顿的人们来说,尤其如此,如常建的“山 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钟声”已失 去原始宗教内容,也部分失去佛教内容,而成为一种特定的审美意象。 (选自《文史哲》2003年第2期,有删改) 10.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3分) A.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钟声最初都是一种表达宗教意味的信号 B.在中外文化中,钟声或传递宗教的情感,或表示庆典的气氛 C.中国“钟声”的审美属性是伴随宗教属性同时产生和发展的。 D.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钟声”常用来表达一种生命超越的情感 E.在真正悟出“沉寂的钟声”的意味这方面,西方要早于中国 F.“钟声”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已失去宗教内容,仅存审美属性 11.“钟声”在中西文化中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6分) 12.中国古典诗学中的“钟声”具有哪些文化内涵?(6分)
4 空的佛教思想,从而逐渐变成人们反省、忏悔、探视内心和领悟生存的象征。钟声作为一种 信号,它展示出生命在时光中消耗、磨损的程度,从心灵深处提醒人们:夕阳西下或早晨到 来,旧的结束或新的开始,以及“我们向何处去”或“何处是归程”等。钟声又常与年华已 逝、风尘碌碌的惆怅心情联系在一起,其缥缈而又严静的音律也最易把精疲力竭的生灵,引 入宗教的虚幻精神境界。 在西方,对“钟声”意象最为关注和凝神思考的当推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他晚 年一直思考用“诗”去追寻在现代社会中“隐去”的上帝。他认为,对诗来说,重要的是“说 出”(蕴含)“精神能量”。这蕴含的精神能量,被他比喻为“沉默的钟声”。他要求诗人用 这“钟声”去寻回上帝和神性事物,让人们通过诗,聆听到内心深处“沉寂的钟声”,最终 完成向上帝皈依的历史旅程。 中国人真正悟出这“沉寂的钟声”的悠长意味的,则应首推唐代诗佛王维。诗如: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过香积寺》) 谷口疏钟动,渔樵唯觉稀。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 (《归辋川作》) 这些可以说是古典诗学中“钟声”意象的最佳表现。它充满了一种真正经心灵领悟、体 验到的空寂。它具有那种令人大悟的“精神能量”与海德格尔“沉寂的钟声”不同的是,它 不是召唤人们皈依上帝,而是皈依佛家宣扬的空寂的世界本原。在古典诗学中还有一种召唤, 它不是召唤人们走向“空寂”,而是召唤人们回归自然,如唐人于良史云: “南望鸣钟处, 楼台深翠微。”钟声借助它积淀在人类心灵深处的宗教情感,往往能一举将人从现实世界引 入虚幻王国。这对那些在现实世界中遭受挫折、因顿的人们来说,尤其如此,如常建的“山 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钟声”已失 去原始宗教内容,也部分失去佛教内容,而成为一种特定的审美意象。 (选自《文史哲》2003 年第 2 期,有删改) 10.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3 分) A.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钟声最初都是一种表达宗教意味的信号。 B.在中外文化中,钟声或传递宗教的情感,或表示庆典的气氛。 C.中国“钟声”的审美属性是伴随宗教属性同时产生和发展的。 D.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钟声”常用来表达一种生命超越的情感。 E.在真正悟出“沉寂的钟声”的意味这方面,西方要早于中国。 F.“钟声”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已失去宗教内容,仅存审美属性。 11.“钟声”在中西文化中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中国古典诗学中的“钟声”具有哪些文化内涵? (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天练二参考答案 1.答案:A(B盹dn蹲dn,暨ⅱ嫉j:C辆 liang俩lia:D飙bio鳔bio) 2.B(“乐不思蜀”的意思是乐而忘返,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3.B(A“青少年热销的读物”话说不通,且与“恐怖小说最热销”语意重复。C“虽然” 后缺少匹配的转折连词,“监视”的前面缺少主语,可在“还要”前加上“但我们”。D“这 样”指代不明。) 4.①假作真时真亦假 另一看法:世上固然有许多虚假的东西,但我们不能因此怀疑否定一切,对于这个世界, 我们是否应多几分信心呢 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另一看法:如果是不动脑筋地读,读的遍数再多,终究还是浮在表面;而对那些浅显的 文章,又何须读上百遍? ③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另一看法:谁知这一别对方都干了什么,有时时间并不能改变一个人;纵使能改变,又 焉知一定是向好的方向。 5.①研究反馈方式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或“研究反馈方式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 分)②及时反馈学习结果,能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3分)(如答:反馈频率和成绩提高成 正比例关系,得2分 6.C(籴,买进粮食。) 7.D(“于是”“就”。A代词“他”/助词,不译。B连词,表目的/介词“把”。C结 构助词“的”/动词“到”。) 8.B(任延不是感到气愤,而是表示悲伤与哀悼。) 9.(9分) (1)每次视察属县,总是派人慰问勉励孝子,招待他们吃饭 (2)我听说忠臣不利己,利己不是忠臣。行正奉公,是臣子的节操 (3)任延后因擅自诛杀羌人,事先没有上奏而获罪,降职为召陵令。 [附参考译文] 任延,字长孙。更始元年,被任命为会稽都尉。会稽以人才众多而著称。任延到任,都 聘请品行高尚的人,以对待老师和朋友的礼节尊敬地对待他们。对于贫穷的属官,总是分出 自己的俸禄来救济他们。每次视察属县,总是派人慰问勉励孝子,招待他们吃饭。 吴地有位龙丘苌,隐居在太末。王莽时,四辅和三公连续征召他,但他不愿前去。属官 汇报建议任延征召他。任延说:“龙丘先生亲身实行道德大义,有伯夷一般的节操。都尉为 他洒扫院门,尚且担心让他感到羞辱,征召他是不可以的。”派功曹拿自己的名帖前去拜访, 任延写了书牍,派人送去医药,前往的官吏使者在路上连绵不断。一年以后,龙丘苌就乘车 到任延的官府拜见,希望在有生之年被录用任职。最终请他暂任议曹祭酒。龙丘苌不久因病 去世,任延亲自前去灵前祭祀,三日没有升堂办公。因此郡中贤能的士人都积极入仕了。 建武初年,皇帝下令征召他任九真太守。九真民众习惯以打猎为业,不懂得用牛耕种 民众常常到交趾去买粮,常常导致生活贫困。任延于是下令铸造农具,教他们开垦田地。田 地一年年开垦多了,百姓富足。 任延在九真郡任职四年,后被任命为武威太守,皇帝亲自召见,告诫他说:“好好侍奉 上级长官,不要失掉好的名声。”任延回答说:“我听说忠臣不利己,利己不是忠臣。行正奉
5 天天练二参考答案 1.答案:A(B 盹 dǚn 蹲 dǖn,暨 jì 嫉 jí;C 辆 liàng 俩 liǎ;D 飙 biāo 鳔 biào ) 2.B(“乐不思蜀”的意思是乐而忘返,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3.B(A“青少年热销的读物”话说不通,且与“恐怖小说最热销”语意重复。C“虽然” 后缺少匹配的转折连词,“监视”的前面缺少主语,可在“还要”前加上“但我们”。D“这 样”指代不明。) 4.①假作真时真亦假 另一看法:世上固然有许多虚假的东西,但我们不能因此怀疑否定一切,对于这个世界, 我们是否应多几分信心呢? 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另一看法:如果是不动脑筋地读,读的遍数再多,终究还是浮在表面;而对那些浅显的 文章,又何须读上百遍? ③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另一看法:谁知这一别对方都干了什么,有时时间并不能改变一个人;纵使能改变,又 焉知一定是向好的方向。 5.①研究反馈方式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或“研究反馈方式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2 分)②及时反馈学习结果,能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3 分)(如答:反馈频率和成绩提高成 正比例关系,得 2 分) 6.C(籴,买进粮食。) 7.D(“于是”“就”。 A 代词“他”/助词,不译。 B 连词,表目的/介词“把”。C 结 构助词“的”/动词“到”。) 8.B(任延不是感到气愤,而是表示悲伤与哀悼。) 9.(9 分) (1)每次视察属县,总是派人慰问勉励孝子,招待他们吃饭。 (2)我听说忠臣不利己,利己不是忠臣。行正奉公,是臣子的节操。 (3)任延后因擅自诛杀羌人,事先没有上奏而获罪,降职为召陵令。 [附参考译文] 任延,字长孙。更始元年,被任命为会稽都尉。会稽以人才众多而著称。任延到任,都 聘请品行高尚的人,以对待老师和朋友的礼节尊敬地对待他们。对于贫穷的属官,总是分出 自己的俸禄来救济他们。每次视察属县,总是派人慰问勉励孝子,招待他们吃饭。 吴地有位龙丘苌,隐居在太末。王莽时,四辅和三公连续征召他,但他不愿前去。属官 汇报建议任延征召他。任延说:“龙丘先生亲身实行道德大义,有伯夷一般的节操。都尉为 他洒扫院门,尚且担心让他感到羞辱,征召他是不可以的。”派功曹拿自己的名帖前去拜访, 任延写了书牍,派人送去医药,前往的官吏使者在路上连绵不断。一年以后,龙丘苌就乘车 到任延的官府拜见,希望在有生之年被录用任职。最终请他暂任议曹祭酒。龙丘苌不久因病 去世,任延亲自前去灵前祭祀,三日没有升堂办公。因此郡中贤能的士人都积极入仕了。 建武初年,皇帝下令征召他任九真太守。九真民众习惯以打猎为业,不懂得用牛耕种, 民众常常到交趾去买粮,常常导致生活贫困。任延于是下令铸造农具,教他们开垦田地。田 地一年年开垦多了,百姓富足。 任延在九真郡任职四年,后被任命为武威太守,皇帝亲自召见,告诫他说:“好好侍奉 上级长官,不要失掉好的名声。”任延回答说:“我听说忠臣不利己,利己不是忠臣。行正奉
公,是臣子的节操。上级下级人云亦云,对陛下来说不是好事。至于好好侍奉上级长官,臣 不敢接受旨意。”皇帝感慨地说:“你的话是对的。” 到武威之后,当时带兵的长史田绀,是郡里的大宗族,他的子侄门客为人凶暴为害。任 延将田绀逮捕囚禁,田绀父子与门客被依法处死的有五六人。田绀的小儿子田尚就聚集了流 氓几百人,自称为将军,夜里来攻打郡城,任延立即出兵击败了他们,从此威慑境内,官吏 民众都很敬畏他。 任延又建立了学校,设立了主管的学官,从属官吏的子孙,都令之上学读书。武威郡才 有了有学问的儒生 任延后因擅自诛杀羌人,事先没有上奏而获罪,降职为召陵令。永平二年,任延被任命 为河内太守,在郡任职九年,因病而亡 甲、论述类文本 0.AD(A.“在欧洲,钟声所传达的……宗教意味,是自始至终贯穿下来的”,町见 西方的钟声最初就是一种宗教信号。而在中国古代,钟声的其中一种就用于“纯粹的宗教祭 祀仪式”,可见也是一种宗教信号。D.钟声将人“引人宗教的虚幻精神境界”,“召唤人们 皈依……佛家宣扬的空寂的世界本原”,这说的就是“生命的超越”。B。“表达庆典气氛” 仅存在于中国文化中。C。中国“钟声”的审美属性不是与宗教属性同时产生的,而是后来 逐渐形成的。E。文本仅指出“中国人真正悟出¨…首推唐代诗佛王维”,究竟谁更早真正 悟出“沉寂钟声”的意味,文本中并无提及。F.原文只是说钟声“已失去原始宗教内容 也部分失去佛教内容”,并不是说钟声仅存审美属性。) 在西方,“钟声”自始至终只是传递宗教情感:而在中国,“钟声”除传递宗教情 感外,还常用来表达庆典的气氛等。 12.①表达一种宗教的情感。②表达一种阔大、热烈的喜庆气氛。③是一种特定的审美 意象。④是人类反省、忏悔、探视内心和领悟生存的象征。(或:表达一种要求超越生命 的情感。) 沛县中学二轮复习天天练之四 古诗鉴赏(8分)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云梦馆 欧阳修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 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注】欧阳修曾坐“朋党”之罪出放外任,这诗是外放时途经云梦驿馆之作。 (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结合第一、二句诗做简要分析。(4分) 答 (2)这首诗的第四句化用了哪位诗人的什么名句?作用是什么?(4分) 答 二、名句名篇默写(8分) 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1)汨余若将不及兮 屈原《离骚》 (2)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3)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无题》) (4)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登高》) (5)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
6 公,是臣子的节操。上级下级人云亦云,对陛下来说不是好事。至于好好侍奉上级长官,臣 不敢接受旨意。”皇帝感慨地说:“你的话是对的。” 到武威之后,当时带兵的长史田绀,是郡里的大宗族,他的子侄门客为人凶暴为害。任 延将田绀逮捕囚禁,田绀父子与门客被依法处死的有五六人。田绀的小儿子田尚就聚集了流 氓几百人,自称为将军,夜里来攻打郡城,任延立即出兵击败了他们,从此威慑境内,官吏 民众都很敬畏他。 任延又建立了学校,设立了主管的学官,从属官吏的子孙,都令之上学读书。武威郡才 有了有学问的儒生。 任延后因擅自诛杀羌人,事先没有上奏而获罪,降职为召陵令。永平二年,任延被任命 为河内太守,在郡任职九年,因病而亡。 甲、论述类文本 10.A D(A.“在欧洲,钟声所传达的……宗教意味,是自始至终贯穿下来的”,町见 西方的钟声最初就是一种宗教信号。而在中国古代,钟声的其中一种就用于“纯粹的宗教祭 祀仪式”,可见也是一种宗教信号。D.钟声将人“引人宗教的虚幻精神境界”, “召唤人们 皈依……佛家宣扬的空寂的世界本原”,这说的就是“生命的超越”。B。“表达庆典气氛” 仅存在于中国文化中。C。中国“钟声”的审美属性不是与宗教属性同时产生的,而是后来 逐渐形成的。E。文本仅指出“中国人真正悟出¨…首推唐代诗佛王维”,究竟谁更早真正 悟出“沉寂钟声”的意味,文本中并无提及。F.原文只是说钟声“已失去原始宗教内容, 也部分失去佛教内容”,并不是说钟声仅存审美属性。) 11.在西方, “钟声”自始至终只是传递宗教情感;而在中国,“钟声”除传递宗教情 感外,还常用来表达庆典的气氛等。 12.①表达一种宗教的情感。②表达一种阔大、热烈的喜庆气氛。③是—种特定的审美 意象。④是人类反省、忏悔、探视内心和领悟生存的象征。 (或:表达一种要求超越生命 的情感。) 沛县中学二轮复习天天练之四 一、古诗鉴赏(8 分)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云梦馆 欧阳修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 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注】欧阳修曾坐“朋党”之罪出放外任,这诗是外放时途经云梦驿馆之作。 (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结合第一、二句诗做简要分析。(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第四句化用了哪位诗人的什么名句?作用是什么?(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句名篇默写(8 分) 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1)汨余若将不及兮,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2)___________________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3)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 (4)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 (5)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6) 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7)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8)射者中,弈者胜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欧阳修 《醉翁亭记》) 三、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夜色下的玫瑰 女人家有个不大的院落 院落里盛开着娇艳的玫瑰花。 她的丈夫为救一个落水儿童,永远地离开了她。 她本是一挡车女工,现在,厂里说垮就垮了 居家过日子,柴米油盐针头线脑儿,哪儿都离不了钱。女人把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她还 有个上小学的儿子,正是长个头的时候,菜也好,汤也好,女人总想做的可口些。世上的好 事只能想,做起来可就不那么顺手了。有热心肠的邻居给女人介绍了个丧偶的男人 好说歹说女人总算是跟人家见了面 人还说得过去,会一手好油漆手艺 男人说话也直来直去:我没啥呼风唤雨的大能耐,但我会把你和儿子当做我的亲人。不 会再让你为吃喝花钱的小事劳心就是了。 花钱也是小事?女人想,有手艺的人说话就是跟没手艺的人说话不一样 回来后,邻居问女人到底是啥意思,说出来,好给人家回个话儿 女人说:让我想想,让我想想。 女人其实早就早想好了,能有个人来帮衬着把儿子养大,还能陪她说说话,这比什么都 好。女人不显山不露水地把这件事透给了儿子。当时,儿子正在吃饭,一听这话,小脸一下 子就急成了紫茄子。 儿子问:那我要叫这个人爸? 你不想叫,就叫他叔叔好了 他算哪路英雄,要到咱家来管着我?我不喜欢陌生人来咱家指手画脚。 儿子摔了筷子,眼泪婆娑地拎着书包上学去了。 女人手里拿着一样东西岀了门。那是件很好看的丝织披肩,是那个男人让邻居转送给她 的 女人敲开邻居家的房门,把那件艳丽华贵的披肩塞到了那位热心的大姐手里。 女人没说儿子不原意 女人说:我想等几年再说。 邻居家的大姐问:等到人老珠黄吗? 女人垂了头 女人再抬起头时,眼里就有了雾一样的东西 女人仍去做钟点工。做一天就给天钱;不做,就没有一分钱。有时一连几天都没有人 找她做钟点工,有时十天半月也没有人找她。女人就这样靠断断续续做钟点工的钱来打发紧 紧巴巴的日子。 那件披肩又被邻居家的大姐送了回来 大姐说:你看看,你看看,多知疼知热的—个男人。人家回了话儿说不成也没啥,留下 做个念想吧。 女人闲下来时,就会从衣柜里拿出披肩看呀看。女人一次也没有舍得披在身上。女人每 次端详完披肩时,样子都是痴痴的。那段时间,老师传过话来,说儿子最近上课时精力不集 中。现在初中生早恋是最让老师头疼的事情。女人跟往常一样做给儿子吃,洗给儿子穿。儿 子也没有什么不对头的地方。该上学上学,该做作业做作业。到了夜深人静的晚上,儿子神
7 (6) ___________________ ,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7)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8)射者中,弈者胜,___________________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欧阳修 《醉翁亭记》) 三、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5 题。 夜色下的玫瑰 女人家有个不大的院落。 院落里盛开着娇艳的玫瑰花。 她的丈夫为救一个落水儿童,永远地离开了她。 她本是一挡车女工,现在,厂里说垮就垮了。 居家过日子,柴米油盐针头线脑儿,哪儿都离不了钱。女人把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她还 有个上小学的儿子,正是长个头的时候,菜也好,汤也好,女人总想做的可口些。世上的好 事只能想,做起来可就不那么顺手了。有热心肠的邻居给女人介绍了个丧偶的男人。 好说歹说女人总算是跟人家见了面。 人还说得过去,会一手好油漆手艺。 男人说话也直来直去:我没啥呼风唤雨的大能耐,但我会把你和儿子当做我的亲人。不 会再让你为吃喝花钱的小事劳心就是了。 花钱也是小事?女人想,有手艺的人说话就是跟没手艺的人说话不一样。 回来后,邻居问女人到底是啥意思,说出来,好给人家回个话儿。 女人说:让我想想,让我想想。 女人其实早就早想好了,能有个人来帮衬着把儿子养大,还能陪她说说话,这比什么都 好。女人不显山不露水地把这件事透给了儿子。当时,儿子正在吃饭,一听这话,小脸一下 子就急成了紫茄子。 儿子问:那我要叫这个人爸? 你不想叫,就叫他叔叔好了。 他算哪路英雄,要到咱家来管着我?我不喜欢陌生人来咱家指手画脚。 儿子摔了筷子,眼泪婆娑地拎着书包上学去了。 女人手里拿着一样东西出了门。那是件很好看的丝织披肩,是那个男人让邻居转送给她 的。 女人敲开邻居家的房门,把那件艳丽华贵的披肩塞到了那位热心的大姐手里。 女人没说儿子不原意。 女人说:我想等几年再说。 邻居家的大姐问:等到人老珠黄吗? 女人垂了头。 女人再抬起头时,眼里就有了雾一样的东西。 女人仍去做钟点工。做一天就给一天钱;不做,就没有一分钱。有时一连几天都没有人 找她做钟点工,有时十天半月也没有人找她。女人就这样靠断断续续做钟点工的钱来打发紧 紧巴巴的日子。 那件披肩又被邻居家的大姐送了回来。 大姐说:你看看,你看看,多知疼知热的一个男人。人家回了话儿说不成也没啥,留下 做个念想吧。 女人闲下来时,就会从衣柜里拿出披肩看呀看。女人一次也没有舍得披在身上。女人每 次端详完披肩时,样子都是痴痴的。那段时间,老师传过话来,说儿子最近上课时精力不集 中。现在初中生早恋是最让老师头疼的事情。女人跟往常一样做给儿子吃,洗给儿子穿。儿 子也没有什么不对头的地方。该上学上学,该做作业做作业。到了夜深人静的晚上,儿子神
神秘秘在写什么。女人一走近儿子跟前,儿子就又捂着又盖着不让母亲看。女人只好说些弦玄 外有音的话给儿子听,无非是劝儿子把心思用在学习上 儿子倒也懂事。母亲说什么,他就点头应承下什么。可等母亲转向离去了,他就又神神 秘秘地写个没完没了。 老师第二次来找女人时,说有同学反映常给邻班的一个女同学写求爱信。而且两人来往 密切,躲在走廊里说个不停。 女人是个做事沉得住气的人,可这次真有点儿坐不住了。她牢牢地记下了那个女同学的 名字。她不想先找儿子来谈这件事,她想只有先和那个女学生多接触几次,才能再来做儿子 的工作,男女之事,妇人多多少少是懂的 女人更不想把这事在学校里闹得沸沸扬扬。她等女学生下午放学后,约女学生到学校外 的公园里坐坐。可是女人在横穿马路时,因心里装着事儿,心思就不那么专注,竟被迎面而 来的辆大卡车撞倒在地。倒下了,就再没起来 那天,儿子去参加一个数学比赛,回家时,天就快黑了,家里空荡荡的,母亲不在家 儿子以为母亲是去做钟点工,一边写作业,一边静静地等母亲回来。等呀等,一等不来,二 等不来 他和那个邻班的女同学说好的,今晚邻班的女同学要来看那条披肩。 儿孑把母亲在家常看披肩的事,还有母亲毎次看完披肩失魂落魄的样子,都描绘得有声 有色。他要先把这些写出来,感动这位女同学,然后求女同学帮忙,告诉她那位油漆手艺的 父亲,他的一条披肩,一直被一个女人完好地保存着。儿子希望女同学的父亲和自己的母亲 结百年之好。每当儿子看到母亲生病时孤苦伶仃的样子就有些后悔当初不该阻挡母亲嫁人。 儿子一个人坐在院落里。 夜风把院落里的玫瑰花轻轻地摇落,袅袅娜娜飞到儿子手里那条披肩上。一片,又一片。 3.文中开头和结尾都写到玫瑰,这里的玫瑰花有什么意蕴?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4 分) 答:(1) 4.这篇小说运用了误会法,请分析情节上构成误会的过程。(4分) 答 5.这篇小说很善于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手法来发掘人物的精神世界,试举例分析。(6分) 6.说说你对小说中母亲最终没有改嫁这件事有什么看法。(6分)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8分) 一切归功于人民 温家宝总理中外记者招待会侧记 新华记者孙承斌翟伟李斌 本届政府工作走过了四个年头,它告诉我们,必须懂得一个真理,这就是政府的 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
8 神秘秘在写什么。女人一走近儿子跟前,儿子就又捂着又盖着不让母亲看。女人只好说些弦 外有音的话给儿子听,无非是劝儿子把心思用在学习上。 儿子倒也懂事。母亲说什么,他就点头应承下什么。可等母亲转向离去了,他就又神神 秘秘地写个没完没了。 老师第二次来找女人时,说有同学反映常给邻班的一个女同学写求爱信。而且两人来往 密切,躲在走廊里说个不停。 女人是个做事沉得住气的人,可这次真有点儿坐不住了。她牢牢地记下了那个女同学的 名字。她不想先找儿子来谈这件事,她想只有先和那个女学生多接触几次,才能再来做儿子 的工作,男女之事,妇人多多少少是懂的。 女人更不想把这事在学校里闹得沸沸扬扬。她等女学生下午放学后,约女学生到学校外 的公园里坐坐。可是女人在横穿马路时,因心里装着事儿,心思就不那么专注,竟被迎面而 来的一辆大卡车撞倒在地。倒下了,就再没起来。 那天,儿子去参加一个数学比赛,回家时,天就快黑了,家里空荡荡的,母亲不在家, 儿子以为母亲是去做钟点工,一边写作业,一边静静地等母亲回来。等呀等,一等不来,二 等不来。 他和那个邻班的女同学说好的,今晚邻班的女同学要来看那条披肩。 儿子把母亲在家常看披肩的事,还有母亲每次看完披肩失魂落魄的样子,都描绘得有声 有色。他要先把这些写出来,感动这位女同学,然后求女同学帮忙,告诉她那位油漆手艺的 父亲,他的一条披肩,一直被一个女人完好地保存着。儿子希望女同学的父亲和自己的母亲 结百年之好。每当儿子看到母亲生病时孤苦伶仃的样子,就有些后悔当初不该阻挡母亲嫁人。 …… 儿子一个人坐在院落里。 夜风把院落里的玫瑰花轻轻地摇落,袅袅娜娜飞到儿子手里那条披肩上。一片,又一片。 3.文中开头和结尾都写到玫瑰,这里的玫瑰花有什么意蕴?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4 分) 答:(1) 。 (2) 。 4.这篇小说运用了误会法,请分析情节上构成误会的过程。(4 分) 答: 5.这篇小说很善于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手法来发掘人物的精神世界,试举例分析。(6 分) 答: 6.说说你对小说中母亲最终没有改嫁这件事有什么看法。(6 分) 答: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18 分) 一切归功于人民 ——温家宝总理中外记者招待会侧记 新华记者 孙承斌 翟伟 李斌 “本届政府工作走过了四个年头,它告诉我们,必须懂得一个真理,这就是政府的 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
3月16日上午11时,人民大会堂三楼大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这里会见采访两会的 中外记者。真切、简短的开场白,让人们再次领略了总理的赤子情怀。 近一个小时前,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会表决通过政府工作报告。这是全国人大连续第 四次高票通过他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 大厅内,鲜花吐艳,灯火辉煌。中外记者用热烈的掌声,向中国总理致意 会场外,亿万百姓通过电视、广播等,收看、收听着现场直播 “必须秉持一种精神,这就是公仆精神。政府工作人员除了当好人民的公仆以外,没有 任何其他权力。”温家宝的这句话,正是党和政府与人民心心相印的真实写照 “一个船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面 对中外记者,温家宝形象地说明了改善困难群众生活的重要性。 “解决民生问题是要让人民生活得快乐和幸福。这就要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推进社会 的公平与正义…… “什么叫快乐?我可以借用诗人艾青的一句诗:‘去问开花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 温家宝话音刚落,掌声立刻响起。 农民工忘不了,在总理的关心下终于讨回工钱:被艾滋病夺去亲人的儿童忘不了,大年 除夕温爷爷和他们一起吃饺子、迎新年:建筑工人、乡村医生、出租车司机忘不了,中南海 向基层群众敞开了大门,总理把他们请进会议室,听取对政府工作的意见… “我们改革和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这就需要解决民 生问题。”温家宝如是说。 促进教育机会均等,实施积极就业政策,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 保障体系……温家宝掰着手指,向中外记者一一阐述当前应加快解决的四大重点民生问题。 从全面取消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到出台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具体政策:从实现城市困难 群众的应保尽保,到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农村1.5亿孩子接受免费义务教育,到 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份份沉甸甸的“民生清单”,清晰记录了本届政府关 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不懈努力 时间在飞逝,答问仍在热烈进行 政治、经济、社会,内政、外交、国防,近两个小时里,温总理对十一个问题一一坦诚 作答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不必评功摆好。我的脑子里充满了忧患。”面对政府 工作取得的成绩,温家宝十分冷静。 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在分析中国经济面临的几大问题后,温家宝坚 毅地说,任务“虽然十分艰巨,但是我们抱有信心。” 直面挑战,毫不退缩。总理坦诚、自信的回答让在场中外记者频频点头。 信心来自人民,力量来自人民。会前,网民向总理提的问题超过了100万条,点击人数 越过2600万人次。正如温家宝所说:我从群众的意见中感受到大家对政府工作的期待和鞭 策,也看到一种信心和力量 “总理的心究竟离我们有多近?他在思虑什么?”招待会前,一位网民向总理“提问 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一温家宝以自己的真 情告白,向人们作出了郑重回答…… (选自2007年3月17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7.温总理在解释“快乐”的含义时引用了艾青的一句诗“去问开花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 流”,对引用此诗的意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春天来临,大地开花,冰河解冻,万象更新,欣欣向荣,充满生机与希望,人们心头油 然而生兴奋感、自豪感……这就是最大的快乐
9 民……” 3 月 16 日上午 11 时,人民大会堂三楼大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这里会见采访两会的 中外记者。真切、简短的开场白,让人们再次领略了总理的赤子情怀。 近一个小时前,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会表决通过政府工作报告。这是全国人大连续第 四次高票通过他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 大厅内,鲜花吐艳,灯火辉煌。中外记者用热烈的掌声,向中国总理致意。 会场外,亿万百姓通过电视、广播等,收看、收听着现场直播…… “必须秉持一种精神,这就是公仆精神。政府工作人员除了当好人民的公仆以外,没有 任何其他权力。”温家宝的这句话,正是党和政府与人民心心相印的真实写照。 “一个船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面 对中外记者,温家宝形象地说明了改善困难群众生活的重要性。 “解决民生问题是要让人民生活得快乐和幸福。这就要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推进社会 的公平与正义……” “什么叫快乐?我可以借用诗人艾青的一句诗:‘去问开花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 流’……” 温家宝话音刚落,掌声立刻响起。 农民工忘不了,在总理的关心下终于讨回工钱;被艾滋病夺去亲人的儿童忘不了,大年 除夕温爷爷和他们一起吃饺子、迎新年;建筑工人、乡村医生、出租车司机忘不了,中南海 向基层群众敞开了大门,总理把他们请进会议室,听取对政府工作的意见…… “我们改革和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这就需要解决民 生问题。”温家宝如是说。 促进教育机会均等,实施积极就业政策,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 保障体系……温家宝掰着手指,向中外记者一一阐述当前应加快解决的四大重点民生问题。 从全面取消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到出台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具体政策;从实现城市困难 群众的应保尽保,到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农村 1.5 亿孩子接受免费义务教育,到 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份份沉甸甸的“民生清单”,清晰记录了本届政府关 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不懈努力。 时间在飞逝,答问仍在热烈进行…… 政治、经济、社会,内政、外交、国防,近两个小时里,温总理对十一个问题一一坦诚 作答。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不必评功摆好。我的脑子里充满了忧患。”面对政府 工作取得的成绩,温家宝十分冷静。 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在分析中国经济面临的几大问题后,温家宝坚 毅地说,任务“虽然十分艰巨,但是我们抱有信心。” 直面挑战,毫不退缩。总理坦诚、自信的回答让在场中外记者频频点头。 信心来自人民,力量来自人民。会前,网民向总理提的问题超过了 100 万条,点击人数 越过 2600 万人次。正如温家宝所说:我从群众的意见中感受到大家对政府工作的期待和鞭 策,也看到一种信心和力量! “总理的心究竟离我们有多近?他在思虑什么?”招待会前,一位网民向总理“提问”。 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温家宝以自己的真 情告白,向人们作出了郑重回答…… (选自 2007 年 3 月 17 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7.温总理在解释“快乐”的含义时引用了艾青的一句诗“去问开花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 流”,对引用此诗的意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春天来临,大地开花,冰河解冻,万象更新,欣欣向荣,充满生机与希望,人们心头油 然而生兴奋感、自豪感……这就是最大的快乐
B.人民的快乐要是和大地开花、河流解冻一样是发自内心的,而不能用什么具体的指标衡 量。只要政府秉公行事,真正为人民谋福利,人民就一定会过上快乐的生活。 C.温总理的发言谈笑风生,文采横溢,使听者为之动容振奋 D.温总理引用此诗幽默含蓄地表达了“快乐”的深刻内涵 8.对这则消息的结尾方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属于点化主题类结尾 B.紧扣标题,点明主旨。 C.照应开头,呼应全篇。 D.画龙点睛,总结全文, 9.温总理的答记者问言简意赅,生动形象,而且一语中的。请阅读“一个船队,决定它速 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一句的上下文,对温总理这 句话所触及的社会问题和语言的表达作用作简要地分析。(6分) (1)触及的社会问题 (2)语言的表达作用: 10.孔子曾说“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通过本文的引用和介绍,你看到怎样的一 个总理形象?(6分) 天天练四参考答案 、古诗鉴赏 1.(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思念家人,渴望与家人团圆的思想感情以及思念不得的愁绪。 (2分)第一、二句借“北雁“岁欲昏”点出季节和时令,岁暮正是与家人团圆的时节,妻 子的来信更勾起归家之念,于是诗人渴盼团圆的情感自然就显现出来了,本当团圆,却要远 行,无奈的诗人只能在梦中与家人团聚,而秋凉岁昏,则烘托出了难以团聚的愁绪。(2分) (2)“一夜西窗雨不闻”化用了李商隐(1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的诗句(1分),巧妙地表达了思念家人,渴盼归家的思想情感,既亲切自然,又增加了诗 的内涵。(2分) 【简析】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思念家人,渴望与家人团圆的思想感情以及思念不得的悠悠愁绪。 “北雁来时岁欲昏”,第一句借“北雁”“岁欲昏”点出季节和时令,是写季节,也是暗 点思妇之情。“北雁”南来,是写眼前景,但古有鸿雁传说之说,所以下句接以“私书”,表 示接到了妻子的信,一语双关。岁暮正是与家人团圆的时节,妻子的来信更勾起归家之念, 于是诗人渴盼团圆的情感自然就显现出来了。“一夜西窗雨不闻”一句,诗人化用了李商隐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诗句,巧妙地表达了思念家人,渴盼归家的思想情 感。后两句大意是说:梦醒后推窗一看,只见桐叶凋落,池荷谢尽,已下了一夜秋雨,但自 己沉酣于梦境之中,竟充耳不闻。李商隐《夜雨寄北》诗诗云:“君向归期未有期,巴山夜 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西窗”二字暗用李诗情事。言外之意是:
10 B.人民的快乐要是和大地开花、河流解冻一样是发自内心的,而不能用什么具体的指标衡 量。只要政府秉公行事,真正为人民谋福利,人民就一定会过上快乐的生活。 C.温总理的发言谈笑风生,文采横溢,使听者为之动容振奋。 D.温总理引用此诗幽默含蓄地表达了“快乐”的深刻内涵。 8.对这则消息的结尾方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属于点化主题类结尾。 B.紧扣标题,点明主旨。 C.照应开头,呼应全篇。 D.画龙点睛,总结全文, 9.温总理的答记者问言简意赅,生动形象,而且一语中的。请阅读“一个船队,决定它速 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一句的上下文,对温总理这 句话所触及的社会问题和语言的表达作用作简要地分析。(6 分) (1)触及的社会问题: (2)语言的表达作用: 10.孔子曾说“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通过本文的引用和介绍,你看到怎样的一 个总理形象?(6 分) 天天练四参考答案 一、古诗鉴赏 1.(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思念家人,渴望与家人团圆的思想感情以及思念不得的愁绪。 (2 分)第一、二句借“北雁“岁欲昏”点出季节和时令,岁暮正是与家人团圆的时节,妻 子的来信更勾起归家之念,于是诗人渴盼团圆的情感自然就显现出来了,本当团圆,却要远 行,无奈的诗人只能在梦中与家人团聚,而秋凉岁昏,则烘托出了难以团聚的愁绪。(2 分) (2)“一夜西窗雨不闻”化用了李商隐(1 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的诗句(1 分),巧妙地表达了思念家人,渴盼归家的思想情感,既亲切自然,又增加了诗 的内涵。(2 分) 【简析】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思念家人,渴望与家人团圆的思想感情以及思念不得的悠悠愁绪。 “北雁来时岁欲昏”,第一句借“北雁”“岁欲昏”点出季节和时令,是写季节,也是暗 点思妇之情。“北雁”南来,是写眼前景,但古有鸿雁传说之说,所以下句接以“私书”,表 示接到了妻子的信,一语双关。岁暮正是与家人团圆的时节,妻子的来信更勾起归家之念, 于是诗人渴盼团圆的情感自然就显现出来了。“一夜西窗雨不闻”一句,诗人化用了李商隐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诗句,巧妙地表达了思念家人,渴盼归家的思想情 感。后两句大意是说:梦醒后推窗一看,只见桐叶凋落,池荷谢尽,已下了一夜秋雨,但自 己沉酣于梦境之中,竟充耳不闻。李商隐《夜雨寄北》诗诗云:“君向归期未有期,巴山夜 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西窗”二字暗用李诗情事。言外之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