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中学高三语文天天练之周一练(3) 1.福娃是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下面是一段关于福娃贝贝的报道,请根据文意概 括出人们选择鱼娃作为贝贝原型的三点原因。(6分) 福娃贝贝原型是来自江河湖海的鱼娃,她的头部纹饰使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鱼纹图案 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鱼作为吉祥物之一,在汉魏时代已在钱币图案中普遍使用了。 因"鲤”与“利”谐音,“鱼″与“余”谐音,早有吉祥图案“渔翁得利”“富贵有余″,“鱼”和“水 的图案是繁荣与收获的象征鱼娃贝贝代表繁荣寓意是对世界和平的发展、合作共嬴的祝福。 民间还有"鲤鱼跃龙门"的传说,“鱼跃龙门″为仕途得意、飞黄腾达的祝吉语,寓事业有成;“龙 丁”亦常用以比喻名望大的人,谁能得到他的援引,便声名鹊起,一路顺利,梦想便得以实现 还有远古时代,鱼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之一。每年除夕,餐桌上必然有鱼,暗示吉庆有 余,一般人当时都不吃,不也就是图个“年年有余”吗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日酬王昭仪 汪元量①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黄金台愧少知已②,碧玉调将空好音③。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④ 注释:①汪元量:南宋末人,以善琴供奉内廷。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②黄 金台: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以延天下士,遂以为名。③碧玉:“碧 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乐苑》)④劲气:寒气。 (1)“愁”是这首诗的诗眼,诗的首联、颔联是如何表现这种浓愁的? (2)诗的后两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不要选择,全做 甲.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孟宪实谈历史教育 学者孟宪实与作家阿城联手创作的电视剧《贞观之治》,叫好却不叫座。单讲唐太宗李世 民的故事,就有可能是一部“和尚戏”,为此他们曾设计了两条辅线——窦建德的女儿进宫替父 报仇,却与李世民陷入爱情纠葛;李元吉—子侥幸逃脱劫难,辗转民间,最后入宫,掀动各种 阴谋。宫廷、政变、复仇、情爱,所有吸引眼球的戏剧元素都具备了,可距离历史也就越来越 远了。要收视率,还是要历史,孟宪实他们咬牙选择了后者。 相形之下,《贞观长歌》更叫座。身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的孟宪实不以为然:我
1 沛县中学高三语文天天练之周一练(3) 1.福娃是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下面是一段关于福娃贝贝的报道,请根据文意概 括出人们选择鱼娃作为贝贝原型的三点原因。(6分) 福娃贝贝原型是来自江河湖海的鱼娃,她的头部纹饰使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鱼纹图案。 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鱼作为吉祥物之一,在汉魏时代已在钱币图案中普遍使用了。 因“鲤”与“利”谐音,“鱼”与“余”谐音,早有吉祥图案“渔翁得利”“富贵有余”,“鱼”和“水” 的图案是繁荣与收获的象征,鱼娃贝贝代表繁荣,寓意是对世界和平的发展、合作共赢的祝福。 民间还有“鲤鱼跃龙门”的传说,“鱼跃龙门”为仕途得意、飞黄腾达的祝吉语,寓事业有成;“龙 门”亦常用以比喻名望大的人,谁能得到他的援引,便声名鹊起,一路顺利,梦想便得以实现。 还有远古时代,鱼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之一。每年除夕,餐桌上必然有鱼,暗示吉庆有 余,一般人当时都不吃,不也就是图个“年年有余”吗?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日酬王昭仪 汪元量①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黄金台愧少知已②,碧玉调将空好音③。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④。 注释:①汪元量:南宋末人,以善琴供奉内廷。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 ②黄 金台: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以延天下士,遂以为名。 ③碧玉:“碧 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乐苑》) ④劲气:寒气。 (1)“愁”是这首诗的诗眼,诗的首联、颔联是如何表现这种浓愁的? (2)诗的后两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不要选择,全做) 甲.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一19题。 孟宪实谈历史教育 学者孟宪实与作家阿城联手创作的电视剧《贞观之治》,叫好却不叫座。单讲唐太宗李世 民的故事,就有可能是一部“和尚戏”,为此他们曾设计了两条辅线——窦建德的女儿进宫替父 报仇,却与李世民陷入爱情纠葛;李元吉一子侥幸逃脱劫难,辗转民间,最后入宫,掀动各种 阴谋。宫廷、政变、复仇、情爱,所有吸引眼球的戏剧元素都具备了,可距离历史也就越来越 远了。要收视率,还是要历史,孟宪实他们咬牙选择了后者。 相形之下,《贞观长歌》更叫座。身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的孟宪实不以为然:“我
认为历史资源与自然环境一样,应该合理开发,杜绝污染。” 原罪的驱动力 后人基本都以唐太宗李世民为皇帝楷模,赞扬他从善如流,广为纳谏,创造贞观之治。 这些业绩,让人很难把李世民与玄武门杀兄挟父的那个人联系在一起。孟宪实认为,李世 民正是对玄武门原罪ˆ耿耿于怀,在这件事的鞭策下,他才借鉴历史,实行仁政,励精图治。 有史料为证。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主持修《晋书》,他亲自为王羲之传记写了几段史评 感慨道:“古人有云: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可不谓然乎 日之恶”与三年之善”,相去天壤,可是人们为什么总是更重视前者呢?李世民认为这 不公平。孟宪实认为,李世民是在为自己鸣不平。他的一日之恶”只能是玄武门之变,“三年之 善”当然是贞观之治。 《二十四史》有八部史书主要是在贞观时期完成的。身为皇帝的李世民非常在意后人会怎 么看待他,从他对历史的熟悉程度,能看出他是在寻找自己的历史定位。他能客观指出,秦始 皇有点迷信,汉武帝有些穷兵黩武。他还说就打天下来看,只有汉光武帝可以与自己媲美,只 是光武帝登基时已三十多岁,他自己则18岁上战场,28岁当皇帝 历史教育的虚无 孟宪实有感于,—干多年前的中国曾经有那么一段开明美好的时光。“在古代帝王中,像李 世民那样理性运用最高国家权力的,独一无二。对于中国古代政治家来说,了解历史、懂得历 史是基本素质。我们现在的历史学变成纯学术,象牙塔里面的摆设,距离现实比较遥远。” 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重实用、轻素质的大氛围下,历史教育的位置正在逐步萎缩。“中学历 史教科书,就像政治教育,只是灌输了一些片面的历史观点和概念,讲知识少,阻碍了大家以 饱满的热情去对待自己的历史。” 进入大学后,《中国通史》干脆没有列入必修课,过去北大中文系与历史系一起上通史课 现在非历史专业的历史课程比例都在压缩。“大概是考虑到历史学没什么用吧”,孟宪实认为理 想的历史教育,应该让学生们看到真实的历史过程,而不是经过剪辑的。 在日本,第一流的历史学家像谷川道雄,都会参与中学教科书编写工作。1996年,孟宪实 到日本访问,看到当地一所中学设有古典课程,讲的全是中国《论语》、《孟子》、诸子百家 他很诧异日本人为什么会对中国这些传统文化感兴趣。被告知中国是儒家的故乡。而我们距离 这种教育太遥远了,我们现存教育体制中没有这部分。现在中学生、大学生了解西方比中国历 史还要多,读外语的课外读物,讲的都是西方的风土人情。”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用“辅线”一词,含蓄地讥讽当下历史剧片面追求收视率而背离历史史实的错误做法。 B.孟宪实与阿城在《贞观之治》中加入了宫廷、政变、复仇、情爱等诸多戏剧元素,从而 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C.作者认为,应该让学生们看到真实的历史过程,而不是经过“剪辑”的 D.文章由一部历史剧的创作引申谈及整个历史教育,表达了孟宪实对我国历史普及的思考 与期望
2 认为历史资源与自然环境一样,应该合理开发,杜绝污染。” “原罪”的驱动力 后人基本都以唐太宗李世民为皇帝楷模,赞扬他从善如流,广为纳谏,创造贞观之治。 这些业绩,让人很难把李世民与玄武门杀兄挟父的那个人联系在一起。孟宪实认为,李世 民正是对玄武门“原罪”耿耿于怀,在这件事的鞭策下,他才借鉴历史,实行仁政,励精图治。 有史料为证。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主持修《晋书》,他亲自为王羲之传记写了几段史评, 感慨道:“古人有云: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可不谓然乎!” “一日之恶”与“三年之善”,相去天壤,可是人们为什么总是更重视前者呢?李世民认为这 不公平。孟宪实认为,李世民是在为自己鸣不平。他的“一日之恶”只能是玄武门之变,“三年之 善”当然是贞观之治。 《二十四史》有八部史书主要是在贞观时期完成的。身为皇帝的李世民非常在意后人会怎 么看待他,从他对历史的熟悉程度,能看出他是在寻找自己的历史定位。他能客观指出,秦始 皇有点迷信,汉武帝有些穷兵黩武。他还说就打天下来看,只有汉光武帝可以与自己媲美,只 是光武帝登基时已三十多岁,他自己则 18 岁上战场,28 岁当皇帝。 历史教育的虚无 孟宪实有感于,一千多年前的中国曾经有那么一段开明美好的时光。“在古代帝王中,像李 世民那样理性运用最高国家权力的,独一无二。对于中国古代政治家来说,了解历史、懂得历 史是基本素质。我们现在的历史学变成纯学术,象牙塔里面的摆设,距离现实比较遥远。” 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重实用、轻素质的大氛围下,历史教育的位置正在逐步萎缩。“中学历 史教科书,就像政治教育,只是灌输了一些片面的历史观点和概念,讲知识少,阻碍了大家以 饱满的热情去对待自己的历史。” 进入大学后,《中国通史》干脆没有列入必修课,过去北大中文系与历史系一起上通史课, 现在非历史专业的历史课程比例都在压缩。“大概是考虑到历史学没什么用吧”,孟宪实认为理 想的历史教育,应该让学生们看到真实的历史过程,而不是经过“剪辑”的。 在日本,第一流的历史学家像谷川道雄,都会参与中学教科书编写工作。1996 年,孟宪实 到日本访问,看到当地一所中学设有古典课程,讲的全是中国《论语》、《孟子》、诸子百家。 他很诧异日本人为什么会对中国这些传统文化感兴趣。被告知中国是儒家的故乡。“而我们距离 这种教育太遥远了,我们现存教育体制中没有这部分。现在中学生、大学生了解西方比中国历 史还要多,读外语的课外读物,讲的都是西方的风土人情。”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作者用“辅线”一词,含蓄地讥讽当下历史剧片面追求收视率而背离历史史实的错误做法。 B.孟宪实与阿城在《贞观之治》中加入了宫廷、政变、复仇、情爱等诸多戏剧元素,从而 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C.作者认为,应该让学生们看到真实的历史过程,而不是经过“剪辑”的。 D.文章由一部历史剧的创作引申谈及整个历史教育,表达了孟宪实对我国历史普及的思考 与期望
4.找出下列观点中不属于孟宪实的历史观的一项(3分)( A.客观真实地对待历史,开发历史,如电视剧《贞观之治》的编写 B.深入细致地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如对唐太宗李世民“仁政”的心理剖析 C.后人由于对史实缺少足够的了解,所以多以唐太宗李世民为皇帝楷模,赞扬他从善如流, 广为纳谏 D.要做好历史教育的传承,饱含热情地进行历史教育,如对日本历史教科书编写的看法。 5.“原罪”一词来自基督教的传说,指人类生而俱来的、洗脱不了的罪行,在文章中具体指什么? 作者指出“《二十四史》有八部史书主要是在贞观时期完成意在说明什么?(6分) 6.电视剧《贞观之治》为什么“叫好却不叫座”?这背后反映了什么样的问题?(6分)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以下文段,完成16-19题。 译者眼中的多丽丝莱辛 多丽丝莱辛就是这样—个平易近人的人,在她面前,你用不着因自己写不出她那样的小说 而自卑,完全可以把她当作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一个你早就熟悉的邻里乡亲来看待。 我是按约定于9月底的一个阴雨天拜访她的。下午3时许,我在一幢连排式的房子前按响 了门铃。穿红裙蓝衣的莱辛下楼开门,把我领上楼上的客厅。客厅里有-台老式的电视机,电 视机上是一套音响,搁电视机的架子塞满了书。与电视机平行的墙壁上有两个一米左右高的书 架,靠里的一个比另一个高了几厘米,也宽了几厘米。书架肚子里满满当当的都是书,书架顶 上又摞着四大叠书,每一叠差不多都有半米高。女主人示意我在电视机斜对面的沙发上坐下, 热情地招待我喝咖啡,吃糕点。她自己落座在电视机旁的一张椅子上。 这个客厅给人总的印象是不那么整洁:沙发坐垫上就散落着报纸一类的杂物,女主人坐的 椅子背后还有书刊类的东西不整齐地堆放着。但在这不整洁中透露出一种随和,当我自己动 手挪开—张报纸在沙发上落座时,同时也挪去了按门铃前一直挥之不去的紧张与忐忑。这种随 和、适意的氛围的营造者此刻就与我面对面坐着,说话时目光紧紧盯着你,但那里面所透露的 不是居高临下的轻慢,也不是咄咄逼人的威严,而是朋友间促膝交谈时的专注,邻里间闲聊时 的亲近与随和 我们的谈话就在这样的气氛中展开。我首先向她介绍了自己的文化背景介绍了“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的美景。当我说到自己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农家子弟时,她马上接口说:我也是个 农民的女儿啊。那说话的口气就好像在异乡遇见走失的同道,在语言不通的陌生人中间碰到了 语言相通的人! 当然,作为《金色笔记》的中文译者之一,我没有忘记此次拜访的目的:于是再次提出为 中文版的《金色笔记》写序的事。她明确地答复我,这个序她不便写:一个原因是她不懂中文, 无法对译文下这样那样的断语;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金色笔记》在中国已经有一个译本了
3 4.找出下列观点中不属于孟宪实的历史观的一项(3 分)( ) A.客观真实地对待历史,开发历史,如电视剧《贞观之治》的编写。 B.深入细致地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如对唐太宗李世民“仁政”的心理剖析。 C.后人由于对史实缺少足够的了解,所以多以唐太宗李世民为皇帝楷模,赞扬他从善如流, 广为纳谏。 D.要做好历史教育的传承,饱含热情地进行历史教育,如对日本历史教科书编写的看法。 5.“原罪”一词来自基督教的传说,指人类生而俱来的、洗脱不了的罪行,在文章中具体指什么? 作者指出“《二十四史》有八部史书主要是在贞观时期完成”意在说明什么?(6 分) 6.电视剧《贞观之治》为什么“叫好却不叫座”?这背后反映了什么样的问题?(6 分)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以下文段,完成 16—19 题。 译者眼中的多丽丝·莱辛 多丽丝·莱辛就是这样一个平易近人的人,在她面前,你用不着因自己写不出她那样的小说 而自卑,完全可以把她当作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一个你早就熟悉的邻里乡亲来看待。 我是按约定于 9 月底的一个阴雨天拜访她的。下午 3 时许,我在一幢连排式的房子前按响 了门铃。穿红裙蓝衣的莱辛下楼开门,把我领上楼上的客厅。客厅里有一台老式的电视机,电 视机上是一套音响,搁电视机的架子塞满了书。与电视机平行的墙壁上有两个一米左右高的书 架,靠里的一个比另一个高了几厘米,也宽了几厘米。书架肚子里满满当当的都是书,书架顶 上又摞着四大叠书,每一叠差不多都有半米高。女主人示意我在电视机斜对面的沙发上坐下, 热情地招待我喝咖啡,吃糕点。她自己落座在电视机旁的一张椅子上。 这个客厅给人总的印象是不那么整洁:沙发坐垫上就散落着报纸一类的杂物,女主人坐的 椅子背后还有书刊一类的东西不整齐地堆放着。但在这不整洁中透露出一种随和,当我自己动 手挪开一张报纸在沙发上落座时,同时也挪去了按门铃前一直挥之不去的紧张与忐忑。这种随 和、适意的氛围的营造者此刻就与我面对面坐着,说话时目光紧紧盯着你,但那里面所透露的 不是居高临下的轻慢,也不是咄咄逼人的威严,而是朋友间促膝交谈时的专注,邻里间闲聊时 的亲近与随和。 我们的谈话就在这样的气氛中展开。我首先向她介绍了自己的文化背景,介绍了“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的美景。当我说到自己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农家子弟时,她马上接口说:“我也是个 农民的女儿啊。”那说话的口气就好像在异乡遇见走失的同道,在语言不通的陌生人中间碰到了 语言相通的人! 当然,作为《金色笔记》的中文译者之一,我没有忘记此次拜访的目的:于是再次提出为 中文版的《金色笔记》写序的事。她明确地答复我,这个序她不便写:一个原因是她不懂中文, 无法对译文下这样那样的断语;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金色笔记》在中国已经有一个译本了
她说1993年去过北京,当时陪同的翻译告诉她:《金色笔记》的中译本一出版就印了8万册。 我微笑着调侃道:在改革开放以前,我们没有加入国际版权组织,翻译都很随便;现在我们走 上正规了,不会再有盜版一类的事。她笑笑说:她并不计较这种事,只是不满意随便改动书名 因为 The Goden notebook是小说整体的组成部分 谈了上述一些话,时间不知不觉间已溜走一个半小时左右。虽然没有规定过谈话的时限, 我觉得也该起身告辞了。为使这次拜访留下珍贵的纪念,我问她是否可以合个影。" Why not'她 爽快地说。照完相后,莱辛则回书房拿来5本她写的小说,一本本签上名,送给我。得到她亲 笔签名的书,我真的很激动。随后她还递过两张价值30英镑左右的购书券,嘱我自己去书店买 希尼译的《贝奥武甫》 得知她获得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我比谁都高兴。这两天许多媒体来采访我,因为译了她 的《金色笔记》,我成了莱辛在中国的代言人了。他们不断地问我莱辛个子有多高,拜访她时穿 什么衣服,招待我喝茶还是咖啡等等一些问题。我想我回答这些问题需要耐心,而莱辛现在面 对的媒体比我所面对的不知要多多少,她就更需要耐心了。 7.关于《金色笔记》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作为莱辛在中国的代言人,作者对莱辛有更多的了解的基础上,翻译了《金色笔记》。 B.作者拜访莱辛的目的是再次提出请她为中文版的《金色笔记》写序的事情 C.莱辛主张不要随意改动书名,因为 The Goden Notebook是小说整体的组成部分。 D.莱辛拒绝为《金色笔记》写序,更为重要的理由是其在中国已经有一个译本了。 8.关于文本的相关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用类比的手法,用普通的家庭妇女和熟悉的邻里乡亲与之类比,突出莱辛的性 格特征,为下文作铺垫。 B.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加入了国际版权组织,已经走上了正轨,盗版的事情就再也不会发 生了。莱辛对是否盗版却不是十分在意 C.文章第2段详细地叙写了她客厅内的摆设和给人的印象,渲染一种随和、适意的氛围, 以便开启宾主的对话 D.莱辛不懂中文,坚持不为中文译本写序,不敢妄下断语的行为,反映她的严谨、踏实的 写作精神。 9.文中说“在语言不通的陌生人中间碰到了语言相通的人”,“语言不通”与“语言相通”矛盾吗? 为什么?(6分) 10.作者在文中凸现了多丽丝·莱辛哪些值得人们尊重和学习的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 (6分) 家强拟制
4 她说 1993 年去过北京,当时陪同的翻译告诉她:《金色笔记》的中译本一出版就印了 8 万册。 我微笑着调侃道:在改革开放以前,我们没有加入国际版权组织,翻译都很随便;现在我们走 上正规了,不会再有盗版一类的事。她笑笑说:她并不计较这种事,只是不满意随便改动书名: 因为 The Goden Notebook 是小说整体的组成部分。 谈了上述一些话,时间不知不觉间已溜走一个半小时左右。虽然没有规定过谈话的时限, 我觉得也该起身告辞了。为使这次拜访留下珍贵的纪念,我问她是否可以合个影。“Why not”她 爽快地说。照完相后,莱辛则回书房拿来 5 本她写的小说,一本本签上名,送给我。得到她亲 笔签名的书,我真的很激动。随后她还递过两张价值 30 英镑左右的购书券,嘱我自己去书店买 希尼译的《贝奥武甫》。 得知她获得 2007 年诺贝尔文学奖,我比谁都高兴。这两天许多媒体来采访我,因为译了她 的《金色笔记》,我成了莱辛在中国的代言人了。他们不断地问我莱辛个子有多高,拜访她时穿 什么衣服,招待我喝茶还是咖啡等等一些问题。我想我回答这些问题需要耐心,而莱辛现在面 对的媒体比我所面对的不知要多多少,她就更需要耐心了。 7.关于《金色笔记》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A.作为莱辛在中国的代言人,作者对莱辛有更多的了解的基础上,翻译了《金色笔记》。 B.作者拜访莱辛的目的是再次提出请她为中文版的《金色笔记》写序的事情。 C.莱辛主张不要随意改动书名,因为 The Goden Notebook 是小说整体的组成部分。 D.莱辛拒绝为《金色笔记》写序,更为重要的理由是其在中国已经有一个译本了。 8.关于文本的相关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开头用类比的手法,用普通的家庭妇女和熟悉的邻里乡亲与之类比,突出莱辛的性 格特征,为下文作铺垫。 B.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加入了国际版权组织,已经走上了正轨,盗版的事情就再也不会发 生了。莱辛对是否盗版却不是十分在意。 C.文章第 2 段详细地叙写了她客厅内的摆设和给人的印象,渲染一种随和、适意的氛围, 以便开启宾主的对话。 D.莱辛不懂中文,坚持不为中文译本写序,不敢妄下断语的行为,反映她的严谨、踏实的 写作精神。 9.文中说“在语言不通的陌生人中间碰到了语言相通的人”,“ 语言不通”与“语言相通”矛盾吗? 为什么?(6 分) 10.作者在文中凸现了多丽丝·莱辛哪些值得人们尊重和学习的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 (6 分) 家强拟制
沛县中学高三语文天天练之周一练(3)答案 1.①鱼”的图案是繁荣与收获的象征。②鲤鱼跳龙门”寓事业有成和梦想的实现。③“鱼”喑暗含 吉庆有余、年年有余之意 2.(8分)(1)首联通过写斟酒、挑灯、看剑、流泪等动作神态表达愁绪:(1分)颔联用典,写空有黄金台, 枉调碧玉歌,表达自己的孤寂惆怅。(1分) (2)情景交融的手法。(答衬托或借景抒情也可)(2分)颈联写秋风万叶,衬托其孤寂悲切:写孤灯夜雨衬托 归思难禁。尾联以景结情,用梧桐夜雨,寒气萧萧,枃成凄切悲凉的意境。(2分)全诗抒发了深沉悲切的亡国 之痛故乡之思。(2分) 论述类文本: 3.B(文章中有这样的话“他们曾设计了两条辅线要收视率,还是要历史,孟宪实他们咬牙选择了后者。”) 4.C(这句话是后人对李世民的认识,不是孟宪实的历史观 5.(1)“原罪”在文章中具体指李世民为夺取皇位在玄武门杀兄挟父那件事。(2分)(2)①李世民在和过去 君王的比较中寻找自己的历史定位。(2分)②李世民善于借鉴历史,并为后人留下可靠的历史借鉴。(2分) 6.电视剧《贞观之治》“叫好”是因为它反映了历史的真实,(2分)“却不叫座”是缺少吸引眼球的元素。(2 分)这反映了我们历史教育的虚无,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历史教育的位置正在逐步萎缩。(2分) 实用类文本 7.A(因果倒置) 8.B(“盗版的事情就再也不会发生了”,绝对化,注意原文作者说话的语境,是一种玩笑口吻。) 9.不矛盾,“语言不通的陌生人”是指自己和莱辛所使用的语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3分)“语言相通的人”是 指作者与莱辛有着相同的家庭出身,心理上有相通之处。(3分)(仅判断,不解释,不能得分) 10.①谦虚随和,平易近人:②热爱读书,热爱写作:③态度诚恳,治学严谨:④爽朗大气,慷慨无私。(只要 能答出其中的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
5 沛县中学高三语文天天练之周一练(3)答案 1.①“鱼”的图案是繁荣与收获的象征。②“鲤鱼跳龙门”寓事业有成和梦想的实现。③“鱼”暗含 吉庆有余、年年有余之意。 2.(8 分)(1)首联通过写斟酒、挑灯、看剑、流泪等动作神态表达愁绪;(1 分)颔联用典,写空有黄金台, 枉调碧玉歌,表达自己的孤寂惆怅。(1 分) (2)情景交融的手法。(答衬托或借景抒情也可)(2 分)颈联写秋风万叶,衬托其孤寂悲切;写孤灯夜雨衬托 归思难禁。尾联以景结情,用梧桐夜雨,寒气萧萧,构成凄切悲凉的意境。(2 分)全诗抒发了深沉悲切的亡国 之痛故乡之思。(2 分) 论述类文本: 3.B (文章中有这样的话“他们曾设计了两条辅线”“要收视率,还是要历史,孟宪实他们咬牙选择了后者。”) 4.C (这句话是后人对李世民的认识,不是孟宪实的历史观。) 5.(1)“原罪”在文章中具体指李世民为夺取皇位在玄武门杀兄挟父那件事。(2 分)(2)①李世民在和过去 君王的比较中寻找自己的历史定位。(2 分)②李世民善于借鉴历史,并为后人留下可靠的历史借鉴。(2 分) 6.电视剧《贞观之治》“叫好”是因为它反映了历史的真实,(2 分)“却不叫座”是缺少吸引眼球的元素。(2 分)这反映了我们历史教育的虚无,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历史教育的位置正在逐步萎缩。(2 分) 实用类文本: 7.A (因果倒置) 8.B(“盗版的事情就再也不会发生了”,绝对化,注意原文作者说话的语境,是一种玩笑口吻。) 9.不矛盾,“语言不通的陌生人”是指自己和莱辛所使用的语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3 分)“语言相通的人”是 指作者与莱辛有着相同的家庭出身,心理上有相通之处。(3 分)(仅判断,不解释,不能得分) 10.①谦虚随和,平易近人;②热爱读书,热爱写作;③态度诚恳,治学严谨;④爽朗大气,慷慨无私。(只要 能答出其中的任意三点,即可得 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