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已复礼》学案 黄岩中学郑哲琳老师整理 、基本要求 1、背诵12.1、3.1、16.2、13.3章 2、掌握“敏”、“希”、“阙如 奚 期”在文中的意义, 理解“归”、“目”、“事”、“诸”、“弟”、“女”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 3、理解下列短语并能够默写:克己复礼;郁郁乎文哉;八佾;是可忍孰不可忍: 天下有道;名正言顺:犯上作乱。 4、熟读课文,品味文段的语体和语气,关注特殊句式的表达作用。 5、理解本章节的内容:孔子的礼治主张。明确礼与仁、礼与孝的关系。了解孔 子所提出的克己复礼、所主张的君臣关系与宋儒所谓的“存天理、灭人欲”、“君 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等主张的联系与区别。 、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八佾( 觚( 庶人 孝弟( 馔( 三年之丧( 既没 钻燧( 期可已矣()玉帛( 闻乐不乐() )阙如( 2、解题: 克己复礼:克,约束,克制。复,回归。礼,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 之相应的礼节仪式。(主要指周礼)。孔子认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会,而现实 又“礼崩乐坏”。(礼崩乐坏:古代的规则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孔子要恢复 的是周礼。 周礼是周初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规矩、仪节。其特征是将以祭神(祖先) 为核心的原始礼仪,加以改造制作,予以系统化、扩展化,成为一整套习惯统治 法规(“仪制”)。作为原始礼仪,它们的原型本有其极为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政 治作用。远古氏族正是通过这种原始礼仪活动,将其群体组织起来、团结起来, 按着一定的社会秩序和规范来进行生产和生活,以维系整个社会的生存和活动。 因之这套“礼仪”对每个氏族成员便具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它相当于后世 的法律。到了殷、周,这套作为习惯法的“礼仪”就逐渐变为替氏族统治服务的 专利品了。政统与血统的密切结合的等级制度,是周代统治制度的突出特点。 3、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 天下归仁焉( 请问其 目(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郁郁乎文哉 陪臣执国命( 名不正, 则言不顺( 无所苟而已矣( 君君,臣 臣,父父,子子( 诚如君不君( 虽有粟, 吾得而食诸?(
《克己复礼》学案 黄岩中学郑哲琳老师整理 一、 基本要求 1、 背诵 12.1 、3.1、16.2、13.3 章。 2、 掌握“敏”、“希”、“阙如”、“奚”、“鲜”、“期”在文中的意义, 理解“归”、“目”、“事”、“诸”、“弟”、“女”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 3、 理解下列短语并能够默写:克己复礼;郁郁乎文哉;八佾;是可忍孰不可忍; 天下有道;名正言顺;犯上作乱。 4、 熟读课文,品味文段的语体和语气,关注特殊句式的表达作用。 5、 理解本章节的内容:孔子的礼治主张。明确礼与仁、礼与孝的关系。了解孔 子所提出的克己复礼、所主张的君臣关系与宋儒所谓的“存天理、灭人欲”、“君 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等主张的联系与区别。 二、 知识积累 1、 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八佾( ) 觚( ) 庶人 ( ) 孝弟( ) 馔( ) 三年之丧( ) 既没 ( ) 钻燧( ) 期可已矣( ) 玉帛( ) 闻乐不乐( ) ( ) 阙如( ) 2、解题: 克己复礼:克,约束,克制。复,回归。礼,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 之相应的礼节仪式。(主要指周礼)。孔子认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会,而现实 又“礼崩乐坏”。(礼崩乐坏:古代的规则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孔子要恢复 的是周礼。 周礼是周初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规矩、仪节。其特征是将以祭神(祖先) 为核心的原始礼仪,加以改造制作,予以系统化、扩展化,成为一整套习惯统治 法规(“仪制”)。作为原始礼仪,它们的原型本有其极为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政 治作用。远古氏族正是通过这种原始礼仪活动,将其群体组织起来、团结起来, 按着一定的社会秩序和规范来进行生产和生活,以维系整个社会的生存和活动。 因之这套“礼仪”对每个氏族成员便具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它相当于后世 的法律。到了殷、周,这套作为习惯法的“礼仪”就逐渐变为替氏族统治服务的 专利品了。政统与血统的密切结合的等级制度,是周代统治制度的突出特点。 3、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 天下归仁焉( ) 请问其 目( )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郁郁乎文哉 ( ) 陪臣执国命( ) 名不正, 则言不顺( ) 无所苟而已矣( ) 君君,臣 臣,父父,子子( ) 诚如君不君( ) 虽有粟, 吾得而食诸?( )
君子务本( 先生 馔( 子曰:色难 曾是 以为孝乎( 期可已矣( 人而 不仁( 4、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释义 本字释义句 子 本字释义 ①周监于三代K女安,则为之 (2)五世希不失矣 5)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 3)则民无所错手足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5、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 活用类型向子 活用类型 (1)请事斯语矣 4)必也正名乎 K2)觚不觚 下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3)子将奚先 6)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7)衣夫锦,于女安乎 6、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何句子句中义今义向子 句中义今义 ④有事,弟子服其劳 3)曾是以为孝乎 (2)有酒食,先生馔 7、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 句子 类型 向子 类型 ()奚其正? (7)甚矣吾衰也 2)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k8曾是以为孝乎 3八佾舞于庭 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4)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 00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 也 5)未之有也 0D野哉,由也! (6)有是哉,子之迂也! ①2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 乎 三、基础知识巩固性训练 1.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A.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郁郁乎文哉 B.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由己 C.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D.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A.克(克服)己复礼为仁 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回归)
君子务本( ) 先生 馔( ) 子曰:色难( ) 曾是 以为孝乎( ) 期可已矣( ) 人而 不仁( ) 4、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释义 句 子 本字 释义 句 子 本字 释义 ⑴周监于二代 ⑷女安,则为之 ⑵五世希不失矣 ⑸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 乎 ⑶则民无所错手足 ⑹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5、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 句 子 活用类型 句 子 活用类型 ⑴请事斯语矣 ⑷必也正名乎 ⑵觚不觚 ⑸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⑶子将奚先 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⑺衣夫锦,于女安乎 6、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句 子 句中义 今义 句子 句中义 今义 ⑴有事,弟子服其劳 ⑶曾是以为孝乎 ⑵有酒食,先生馔 7、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 句子 类型 句子 类型 ⑴奚其正? ⑺甚矣吾衰也 ⑵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⑻曾是以为孝乎 ⑶八佾舞于庭 ⑼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⑷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 ⑽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 也 ⑸未之有也 ⑾野哉,由也! ⑹有是哉,子之迂也! ⑿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 乎 三、基础知识巩固性训练 1.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郁郁乎文哉 B.克己复礼为仁 为仁由己 C.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D.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 A.克(克服)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回归)
B.郁郁乎文(完美)哉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空缺,不作处理) 也 C.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稀奇)矣有酒食,先生馔(吃喝) D.食旨(美食)不甘钻燧改火,期(期限)可已矣 3.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②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③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④予之不仁也!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4.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有是哉,子之迂也②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③予之不仁也④夫君 子之居丧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5.选出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请问其目 B.君子于其所不知, 盖阙如也 C.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D.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6.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A.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B.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C.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D.周监于二代 7.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A.子曰:“必也正名乎!”【那一定得有正当的名义吧! B.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即使有粮食,我能吃得到吗?。】 C.三年之丧,期已久矣。【服丧三年,我已经期待很长了。】 D.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乐呀乐呀,难道钟鼓能开口说话吗?】 8.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A.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践行仁德,完全靠自己,难道还要靠别人吗?】 B.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如果由大臣来执行国君的命令,三代的希望 就不会落空。】 C.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总是努力去探 求得知。】 D.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敬父母,照顾弟弟,那难道不是践行仁道的 关键?】 9、名句背诵检测 (1)一日克己复礼, (2)非礼勿视, ,非礼勿 言 (3)是可忍也, (4)名不正则言不顺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5)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6)君子务本
B.郁郁乎文(完美)哉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空缺,不作处理) 也 C.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稀奇)矣 有酒食,先生馔(吃喝) D.食旨(美食)不甘 钻燧改火,期(期限)可已矣 3.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②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③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④予之不仁也!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4.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有是哉,子之迂也 ②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③予之不仁也 ④夫君 子之居丧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5.选出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A.请问其目 B.君子于其所不知, 盖阙如也 C.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D.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6.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A.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B.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C.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D.周监于二代 7.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 A.子曰:“必也正名乎!”【那一定得有正当的名义吧!】 B.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即使有粮食,我能吃得到吗?。】 C.三年之丧,期已久矣。【服丧三年,我已经期待很长了。】 D.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乐呀乐呀,难道钟鼓能开口说话吗?】 8.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 A.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践行仁德,完全靠自己,难道还要靠别人吗?】 B.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如果由大臣来执行国君的命令,三代的希望 就不会落空。】 C.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总是努力去探 求得知。】 D.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敬父母,照顾弟弟,那难道不是践行仁道的 关键?】 9、名句背诵检测 ⑴一日克己复礼, 。 ⑵非礼勿视, ,非礼勿 言, 。 ⑶是可忍也, ? ⑷名不正则言不顺,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⑸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 ⑹君子务本
(7)人而不仁,如礼何? 10、成语解释 克己复礼: 是可忍,孰不可忍 礼崩乐坏 名不正,言不顺: 手足无措: 犯上作乱 四、探究题 1、宋儒说“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和孔子的原意相 同吗? 2、在孔子看来,礼和仁是什么关系?试结合课文有关章节,谈谈你的理解 3、克已复礼就是“明天理,灭人欲”吗? 4、“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见周公”都是主谓倒装句。这种倒装句方式 表达了孔子怎样的心情?《论语》里类似的倒装句还有不少,比较一下现实生活 中书面语言和口语中倒装句使用频度的区别,说说这种现象反映了《论语》怎样 的语体特点。 5、孔子认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与现代教育 主张张扬和尊重个性有什么矛盾?请你联系社会实际,谈谈看法 6、孔子主张为父母守孝三年,但宰我反对,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孔子认为什 么是真正的孝?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看待孝道? 五、高考链结(06年辽宁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2分,每小题3分 王衷裒①,字伟元,城阳营陵人也。祖脩,有名魏世。父仪,髙亮雅直,为文帝 司马。东关之役,帝问于众日:“近日之事,谁任其咎?”仪对日:“责在元帅。” 帝怒日:“司马欲委罪于孤邪!”遂引出斩之 裒少立操尚,行己以礼,身长八尺四寸,容貌绝异,音声清亮,辞气雅正,博学 多能。痛父非命,未尝西向而坐,示不臣朝廷也。于是隐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 就。庐于墓侧,旦夕常至墓所拜跪,攀柏悲号,涕泪著树,树为之枯。母性畏雷, 母没,每雷,轨到墓日:“裒在此。”及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未尝不三复流涕,门人受业者并废《蓼莪》之篇 家贫,躬耕,计口而田,度身而蚕。或有助之者,不听。诸生密为刈麦,裒遂弃 之。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门人为本县所役,告裒求属令。裒曰:“卿学不足
⑺人而不仁,如礼何? , 10、成语解释 克己复礼: 是可忍,孰不可忍: 礼崩乐坏: 名不正,言不顺: 手足无措: 犯上作乱: 四、探究题 1、宋儒说“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和孔子的原意相 同吗? 2、在孔子看来,礼和仁是什么关系?试结合课文有关章节,谈谈你的理解。 3、克已复礼就是“明天理,灭人欲”吗? 4、“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见周公”都是主谓倒装句。这种倒装句方式 表达了孔子怎样的心情?《论语》里类似的倒装句还有不少,比较一下现实生活 中书面语言和口语中倒装句使用频度的区别,说说这种现象反映了《论语》怎样 的语体特点。 5、孔子认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与现代教育 主张张扬和尊重个性有什么矛盾?请你联系社会实际,谈谈看法。 6、孔子主张为父母守孝三年,但宰我反对,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孔子认为什 么是真正的孝?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看待孝道? 五、高考链结(06 年 辽宁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12 分,每小题 3 分。 王衷裒①,字伟元,城阳营陵人也。祖脩,有名魏世。父仪,高亮雅直,为文帝 司马。东关之役,帝问于众日:“近日之事,谁任其咎?”仪对日:“责在元帅。” 帝怒日:“司马欲委罪于孤邪!”遂引出斩之。 裒少立操尚,行己以礼,身长八尺四寸,容貌绝异,音声清亮,辞气雅正,博学 多能。痛父非命,未尝西向而坐,示不臣朝廷也。于是隐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 就。庐于墓侧,旦夕常至墓所拜跪,攀柏悲号,涕泪著树,树为之枯。母性畏雷, 母没,每雷,轨到墓日:“裒在此。”及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未尝不三复流涕,门人受业者并废《蓼莪》之篇。 家贫,躬耕,计口而田,度身而蚕。或有助之者,不听。诸生密为刈麦,裒遂弃 之。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门人为本县所役,告裒求属令。裒曰:“卿学不足
以庇身,吾德薄不足以荫卿,属之何益!且吾不执笔己四十年矣。”乃步担干饭, 儿负盐豉,草屦,送所役生到县,门徒随从者千余人。安丘令以为诣己,整衣出 迎之。裒乃下道至土牛旁,磬折而立,云:“门生为县所役,故来送别。”因执 手涕泣而去。令即放之,一县以为耻。 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未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彦 后为西夷校尉,卒而葬于洛阳,裒后更嫁其女。彦弟馥问裒,裒曰:“吾薄志毕 愿山薮,昔嫁姊妹皆远,吉凶断绝,每以此自誓。今贤兄子葬父于洛阳,此则京 邑之人也,岂吾结好之本意哉!”馥曰:“嫂,齐人也,当还临淄。”裒曰 “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用意如此,何婚之有!” 北海邴春少立志操,寒苦自居,负笈游学,乡邑佥②以为邴原③复出。裒以春性 险狭慕名,终必不成。其后春果无行,学业不终,有识以此归之。裒常以为人之 所行期于当归善道,何必以所能而责人所不能。 及洛京倾覆,寇盗蜂起,亲族悉欲移渡江东,裒恋坟垄不去。贼大盛,方行,犹 思慕不能进,遂为贼所 害 (选自 《晋书·孝友传》) 注〉①裒:音pou。②佥:皆。③邴原:汉末学者。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或有助之者,不 听 听:听任 B.裒告求属 属:联系 C.安丘令以为诣 访 D.犹思慕不能 进 :依恋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步担干饭 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 客 B.因执手涕泣而去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此则京邑之人也 无以,则王乎 D.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 某所,而母立于兹 12.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裒有操行的一组是 ①每雷,辆到墓日:“裒在此 ②安丘令以为诣己,整衣出迎之 ③计口而田,度身而蚕 ④裒以春性险狭慕名,终 必不成 ⑤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 ⑥辞气雅正,博学多能 A.②④⑤ B.②③⑥ ①④⑥ D.①③⑤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王裒因父亲为文帝所杀痛而不仕
以庇身,吾德薄不足以荫卿,属之何益!且吾不执笔己四十年矣。”乃步担干饭, 儿负盐豉,草屩,送所役生到县,门徒随从者千余人。安丘令以为诣己,整衣出 迎之。裒乃下道至土牛旁,磬折而立,云:“门生为县所役,故来送别。”因执 手涕泣而去。令即放之,一县以为耻。 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未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彦 后为西夷校尉,卒而葬于洛阳,裒后更嫁其女。彦弟馥问裒,裒曰:“吾薄志毕 愿山薮,昔嫁姊妹皆远,吉凶断绝,每以此自誓。今贤兄子葬父于洛阳,此则京 邑之人也,岂吾结好之本意哉!”馥曰:“嫂,齐人也,当还临淄。” 裒曰: “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用意如此,何婚之有!” 北海邴春少立志操,寒苦自居,负笈游学,乡邑佥②以为邴原③复出。裒以春性 险狭慕名,终必不成。其后春果无行,学业不终,有识以此归之。裒常以为人之 所行期于当归善道,何必以所能而责人所不能。 及洛京倾覆,寇盗蜂起,亲族悉欲移渡江东,裒恋坟垄不去。贼大盛,方行,犹 思慕不能进,遂为贼所 害。 (选自 《晋书·孝友传》) ①裒:音 póu。 ②佥:皆。 ③邴原:汉末学者。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或有助之者,不 听 听:听任 B.裒告求属 令 属:联系 C.安丘令以为诣 己 诣:造 访 D.犹思慕不能 进 慕 :依恋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步担干饭 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 客 B.因执手涕泣而去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此则京邑之人也 无以,则王乎 D.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 某所,而母立于兹 12.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裒有操行的一组是 ①每雷,辆到墓日:“裒在此。” ②安丘令以为诣己,整衣出迎之 ③计口而田,度身而蚕 ④裒以春性险狭慕名,终 必不成 ⑤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 ⑥辞气雅正,博学多能 A.②④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①③⑤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王裒因父亲为文帝所杀痛而不仕
B.王裒对管彦做了校尉并不持否定态度。 C.王裒改嫁其女是因为管彦去世 D.王裒的学生怕触及老师的思亲之情而不读《蓼莪》一诗。 1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句。(4分) 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末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珐许为婚。 1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2分) (2)吾德薄不足以荫卿。(2分) (3)何必以所能而责人所不能。(2分) 《克己复礼》学案参考答案 黄岩中学郑哲琳老师整理 1.略 3、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 天下归仁焉(赞许)请问其目(条目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 矣(聪慧) 郁郁乎文哉(完美)陪臣执国命(隔了一层的臣)名不正,则言不顺 (顺当 无所苟而已矣(苟且,马马虎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像个君王;像个臣 子;像个父亲;像个儿子)信如君不君(假如;诚然)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即使;能) 君子务本(致力;从事) 先生馔(吃喝)子曰:色难(指敬爱父母 时应该保持的敬爱和悦的神色态度)曾是以为孝乎(乃,竟)期可已矣 (一周年) 人而不仁(如果) 4、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释义 子 本字释义向子本字释义 ①周监于二代鉴借鉴(4)女安,则为之 汝你 2五世希不失矣稀少⑤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汝你 3则民无所错手足措放置6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悌敬爱兄 长 5、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 句 用类型向子 一活用类型 (1)请事斯语矣 名作动4)必也正名乎 形作使动 (2)觚不觚 名作动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名作动 3)子将奚先名作动6)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名作动 7)衣夫锦,于女安乎 名作动 6、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句子 向中义今义 子 向中义今义
B.王裒对管彦做了校尉并不持否定态度。 C.王裒改嫁其女是因为管彦去世。 D.王裒的学生怕触及老师的思亲之情而不读《蓼莪》一诗。 1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句。(4 分) 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末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 1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2 分) (2)吾德薄不足以荫卿。(2 分) (3)何必以所能而责人所不能。(2 分) 《克己复礼》学案参考答案 黄岩中学郑哲琳老师整理 一 1.略 3、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 天下归仁焉(赞许 ) 请问其目(条目 )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 矣(聪慧 ) 郁郁乎文哉(完美) 陪臣执国命( 隔了一层的臣) 名不正,则言不顺 (顺当 ) 无所苟而已矣(苟且,马马虎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像个君王;像个臣 子;像个父亲;像个儿子)信如君不君(假如;诚然) 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即使;能 ) 君子务本(致力;从事 ) 先生馔(吃喝) 子曰:色难( 指敬爱父母 时应该保持的敬爱和悦的神色态度) 曾是以为孝乎( 乃,竟 ) 期可已矣 ( 一周年) 人而不仁(如果 ) 4、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释义 句 子 本字 释义 句 子 本字 释义 ⑴周监于二代 鉴 借鉴 ⑷女安,则为之 汝 你 ⑵五世希不失矣 稀 少 ⑸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 乎 汝 你 ⑶则民无所错手足 措 放置 ⑹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悌 敬爱兄 长 5、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 句 子 活用类型 句 子 活用类型 ⑴请事斯语矣 名作动 ⑷必也正名乎 形作使动 ⑵觚不觚 名作动 ⑸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名作动 ⑶子将奚先 名作动 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名作动 ⑺衣夫锦,于女安乎 名作动 6、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句 子 句中义 今义 句子 句中义 今义
)事,弟子服其劳子弟,年轻人门人徒弟3)曾是以为孝乎把…当作认为 2)有酒食,先生馔年长者①老师②称知识分子③尊称男 人 7、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 句子 一类型句子 类 (1)奚其正? 疑问句宾语前甚矣吾衰也 主语后置 2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主语后置8曾是以为孝乎宾语前置 3)八佾舞于庭状语后置 然后免于父母之怀状语后置 (4)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疑问句宾语前⑩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判断句 也 5未之有也 否定句宾语前野哉,由也! 主语后置 6有是哉,子之迂也!主语后置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状语后置 基础知识巩固性训练 1.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A.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郁郁乎文哉 B.克己复礼为仁为 仁由己 C.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D.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D【A表反问,吗/助词然,什么的样子;B动词,就是,称为动词,实践;C连词,虽 然/连词,即使;D连词,如果】 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A.克(克服)己复礼为仁 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回归) B.郁郁乎文(完美)哉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空缺,不作处理) C.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稀奇)矣有酒食,先生馔(吃喝) D.食旨(美食)不甘钻燧改火,期(期限)可己矣 B【A克:约束,归:称许;C鲜:少;D期:一年】 3.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②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③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④予之不仁也!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B【①句末反问语气助词,②句中表停顿语气助词;③助词,表判断,④句末语 气助词助词,表感叹】 4.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有是哉,子之迂也②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③予之不仁也④夫君 子之居丧 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 同,③④同 A【①②结构助词,的,③④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⑴有事,弟子服其劳 子弟,年轻人门人徒弟 ⑶曾是以为孝乎 把…当作 认为 ⑵有酒食,先生馔 年长者 ①老师②称知识分子③尊称男 人 7、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 句子 类型 句子 类型 ⑴奚其正? 疑问句宾语前 置 ⑺甚矣吾衰也 主语后置 ⑵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主语后置 ⑻曾是以为孝乎 宾语前置 ⑶八佾舞于庭 状语后置 ⑼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状语后置 ⑷ 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疑问句宾语前 置 ⑽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 也 判断句 ⑸未之有也 否定句宾语前 置 ⑾野哉,由也! 主语后置 ⑹有是哉,子之迂也! 主语后置 ⑿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 乎 状语后置 三、基础知识巩固性训练 1.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郁郁乎文哉 B.克己复礼为仁 为 仁由己 C.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D.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D【A 表反问,吗/助词,然,什么的样子;B 动词,就是,称为/动词,实践;C 连词,虽 然/连词,即使;D 连词,如果】 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 A.克(克服)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回归) B.郁郁乎文(完美)哉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空缺,不作处理) 也 C.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稀奇)矣 有酒食,先生馔(吃喝) D.食旨(美食)不甘 钻燧改火,期(期限)可已矣 B【A 克:约束,归:称许;C 鲜:少;D 期:一年】 3.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②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③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④予之不仁也!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B【①句末反问语气助词,②句中表停顿语气助词;③助词,表判断,④句末语 气助词助词,表感叹】 4.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有是哉,子之迂也 ②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③予之不仁也 ④夫君 子之居丧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 同,③④同 A【①②结构助词,的,③④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5.选出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请问其目 B.君子 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C.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D.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 上者,鲜矣 C【与句末“与”配合表示测度语气,大概,恐怕;其余为第三人称,代人或物】 6.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A.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B.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C.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D.周监于二代 C【“于”在C与例句中均为介词,对,对于;A从,B向,D从】 7.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A.子曰:“必也正名乎!”【那一定得有正当的名义吧!】 B.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即使有粮食,我能吃得到吗?。】 C.三年之丧,期已久矣。【服丧三年,我已经期待很长了。 D.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乐呀乐呀,难道钟鼓能开口说话吗?】 B【A那一定是纠正各种名分吧!C三年的守丧期,期限也太长了吧。D乐呀乐呀, 难道指的仅仅是钟鼓之类的乐器吗?】 8.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A.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践行仁德,完全靠自己,难道还要靠别人吗?】 B.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如果由大臣来执行国君的命令,三代的希望 就不会落空。】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总是努力去探 求得知。】 D.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敬父母,照顾弟弟,那难道不是践行仁道的 关键?】 A【B如果是家臣操纵了国家的政令,传至三代很少有不失掉的。C君子对于他 所不知道的事情,大概应该是存而不论吧。D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 道的根本吧?】 9、略 10、成语解释 克己复礼: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是可忍,孰不可忍:这个如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呢 礼崩乐坏: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名不正,言不顺: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反义词“名正言顺” 手足无措: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四、探究 1、宋儒说“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和孔子的原意相 同吗? 孔子提倡要各守本分,不但对臣子提出了制约,而且对君主也有制约;而宋儒则 把君权绝对化了,只讲臣子的义务,不讲君主的责任 2、在孔子看来,礼和仁是什么关系?试结合课文有关章节,谈谈你的理解
5.选出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A.请问其目 B.君子 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C.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D.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 上者,鲜矣 C【与句末“与”配合表示测度语气,大概,恐怕;其余为第三人称,代人或物】 6.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A.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B.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C.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D.周监于二代 C【“于”在 C 与例句中均为介词,对,对于;A 从,B 向,D 从】 7.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 A.子曰:“必也正名乎!”【那一定得有正当的名义吧!】 B.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即使有粮食,我能吃得到吗?。】 C.三年之丧,期已久矣。【服丧三年,我已经期待很长了。】 D.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乐呀乐呀,难道钟鼓能开口说话吗?】 B【A 那一定是纠正各种名分吧!C 三年的守丧期,期限也太长了吧。D 乐呀乐呀, 难道指的仅仅是钟鼓之类的乐器吗?】 8.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 A.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践行仁德,完全靠自己,难道还要靠别人吗?】 B.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如果由大臣来执行国君的命令,三代的希望 就不会落空。】 C.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总是努力去探 求得知。】 D.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敬父母,照顾弟弟,那难道不是践行仁道的 关键?】 A【B 如果是家臣操纵了国家的政令,传至三代很少有不失掉的。C 君子对于他 所不知道的事情,大概应该是存而不论吧。D 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 道的根本吧?】 9、略 10、成语解释 克己复礼: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是可忍,孰不可忍:这个如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呢 礼崩乐坏: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名不正,言不顺: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反义词“名正言顺” 手足无措: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四、探究题 1、宋儒说“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和孔子的原意相 同吗? 孔子提倡要各守本分,不但对臣子提出了制约,而且对君主也有制约;而宋儒则 把君权绝对化了,只讲臣子的义务,不讲君主的责任。 2、在孔子看来,礼和仁是什么关系?试结合课文有关章节,谈谈你的理解
在孔子看来,“礼”,是一种制度、规范,而“仁”则是“礼”的基础和体现。 对统治者来说,要实行“仁政”;对个人来说,要以“仁”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 出发点和准则。离开了“仁”,也无所谓“礼”了。 “仁”是“礼”的内核(3.3):“礼”是“仁”的目的与外在表现(12.1)。 “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等级 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1.2)(2.8)(17.21) 3、克已复礼就是“明天理,灭人欲”吗? 克已复礼是约束自己的欲望和行为而回归于礼,其目的和基础是“仁”;“明天 理,灭人欲”则是将克已复礼赶向了极端,无视人的存在,是无“仁”可言的 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是在承认个人有一定自由欲望基础上提倡人要克服欲 望、约束自己,达到“礼”所规范的要求。孔子“君君、臣臣”的意思主要还是 正名分,定等级,而汉代统治者则发展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 妻纲),而宋以后,又将维护统治者的意志强化为“天理”,特别是明代后,更 绝对否定了个人的一切愿望需求,实行封建专制统治。 4、“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见周公”都是主谓倒装句。这种倒装句方式 表达了孔子怎样的心情?《论语》里类似的倒装句还有不少,比较一下现实生 活中书面语言和口语中倒装句使用频度的区别,说说这种现象反映了《论语》 怎样的语体特点 甚矣吾衰也。一一吾衰也甚矣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一一吾不复梦见周公久矣 陈述句中的主谓倒装,主要是突出感情,强调谓语表达的内容。这两个例句,强 调了程度之“甚”和时间之“久”,反映了孔子对礼制失落的悲凉心情及自己为 理想努力难以实现的感慨,体现了孔子对西周礼制的无限思慕,对周礼理想境界 的向往。这种倒装句的使用,说明《论语》作为古代散文起始阶段的语录体带有 口语化、生活化的特点。 5、孔子认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与现代教育 主张张扬和尊重个性有什么矛盾?请你联系社会实际,谈谈看法。 没有矛盾.孔子的儒家理论是建立在礼教的基础上的.孔子教学也要注重因 材施教,孔子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符合礼教规定的,一定不要做。这与现代 教育主张的张扬跟尊重个性其实是没有差别的。现代教育主张张扬跟尊重个性, 也是建立在一定的“礼教”的基础上,即法律所规定的最低限度。比如我国宪法 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但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不得侵害国家、集体和第 三人的合法利益。” 孔子的这句话是建立在对整体礼教的遵从下,而现代教育主张的[张扬和 尊重个性是针对个体发展,二者并无矛盾 6孔子主张为父母守孝三年,但宰我反对,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孔子认为 什么是真正的孝?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看待孝道? 仁从孝做起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 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2)只有 做到对亲人的爱,老吾老,幼吾幼,才能推己及人,爱他人之老幼他人之幼,然 后才能“泛爱众。”“仁者无不爱”,要用对待家人一样的态度去对待一切人 先“事亲”,“笃于亲”之后,由近及远,由亲及疏,逐步渐进到同事、朋友以 至全社会的人,这是儒家的“爱人
在孔子看来,“礼”,是一种制度、规范,而“仁”则是“礼”的基础和体现。 对统治者来说,要实行“仁政”;对个人来说,要以“仁”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 出发点和准则。离开了“仁”,也无所谓“礼”了。 “仁”是“礼”的内核(3.3);“礼”是“仁”的目的与外在表现(12.1)。 “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等级 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1.2)(2.8)(17.21) 3、克已复礼就是“明天理,灭人欲”吗? 克已复礼是约束自己的欲望和行为而回归于礼,其目的和基础是“仁”;“明天 理,灭人欲”则是将克已复礼赶向了极端,无视人的存在,是无“仁”可言的。 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是在承认个人有一定自由欲望基础上提倡人要克服欲 望、约束自己,达到“礼”所规范的要求。孔子“君君、臣臣”的意思主要还是 正名分,定等级,而汉代统治者则发展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 妻纲),而宋以后,又将维护统治者的意志强化为“天理”,特别是明代后,更 绝对否定了个人的一切愿望需求,实行封建专制统治。 4、“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见周公”都是主谓倒装句。这种倒装句方式 表达了孔子怎样的心情?《论语》里类似的倒装句还有不少,比较一下现实生 活中书面语言和口语中倒装句使用频度的区别,说说这种现象反映了《论语》 怎样的语体特点。 甚矣吾衰也。――吾衰也甚矣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吾不复梦见周公久矣 陈述句中的主谓倒装,主要是突出感情,强调谓语表达的内容。这两个例句,强 调了程度之“甚”和时间之“久”,反映了孔子对礼制失落的悲凉心情及自己为 理想努力难以实现的感慨,体现了孔子对西周礼制的无限思慕,对周礼理想境界 的向往。这种倒装句的使用,说明《论语》作为古代散文起始阶段的语录体带有 口语化、生活化的特点。 5、孔子认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与现代教育 主张张扬和尊重个性有什么矛盾?请你联系社会实际,谈谈看法。 没有矛盾.孔子的儒家理论是建立在礼教的基础上的.孔子教学也要注重因 材施教,孔子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符合礼教规定的,一定不要做。这与现代 教育主张的张扬跟尊重个性其实是没有差别的。现代教育主张张扬跟尊重个性, 也是建立在一定的“礼教”的基础上,即法律所规定的最低限度。比如我国宪法 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但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不得侵害国家、集体和第 三人的合法利益。” 孔子的这句话是建立在对整体礼教的遵从下,而现代教育主张的[张扬和 尊重个性是针对个体发展,二者并无矛盾。 6 孔子主张为父母守孝三年,但宰我反对,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孔子认为 什么是真正的孝?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看待孝道? 仁从孝做起: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 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2)只有 做到对亲人的爱,老吾老,幼吾幼,才能推己及人,爱他人之老幼他人之幼,然 后才能“泛爱众。”“仁者无不爱”,要用对待家人一样的态度去对待一切人。 先“事亲”,“笃于亲”之后,由近及远,由亲及疏,逐步渐进到同事、朋友以 至全社会的人,这是儒家的“爱人
孝指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抚养、送终等等,是传统社会的 基本道德。从动物学上说,实质上是一种”反哺”的行为。《孝经》中,子曰: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 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孔子认为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 是人们应该身体力行的。孟子说:"孝之至,莫大于尊亲。"(《孟子·万章上》 “孝”“弟”不仅是维系血缘关系的道德准则,也是维系等级关系、避免犯上作 乱、维持政治稳定的基本保证。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 以为孝乎?”(2.8)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 何以别乎?” 诚然,儒家孝道也有时代局限性的陈旧观念,夹杂封建性的糟粕一一比如西汉经 学大师董仲舒提出的"父为子纲"(指父亲对子女有绝对权威),于今已绝对不适 合我们这个人人平等的民主社会;又如"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再如"不 孝有三,无后为大”,也已不足取。五四至今的人们,总是对古代的”割股疗亲”、 ″目连救母″的″愚孝”念念不忘,肆意菲薄。其实我们应该知道的,孝再愚,也还 知道要去孝顺父母,其过程虽有差池,其动机仍需褒扬。例如《二十四孝》所选 孝行,事迹十分突出,故事情节生动感人,使人阅读或听讲后容易留下深刻印象, 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五四以来,我们虽都在提倡″尊老敬老爱老",但是相对 古时″孝″与″忠″并列成为中国古代民众最讲究最看重的两大思想观念来说,显得 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事实上,现代的中国人孝″的观念已明显淡薄了很多很多 我们要继承我们所应该继承的孔孟儒学所提倡的合理孝道,以使之符合当今的社 会道德规范并发扬光大。 五、10.[答案][解析]应为“委托”11.[答案]A[解析]A均为“于是 B第一个为“于是”,第二个为“通过”。C第一个为“就是”,第二个为“那 么”D第一个为“可是”第二个为“你”。12.[答案]D[解析]①写“安丘令” ④写王裒有远见 13.[答案]C[解析]是因为管彦去世后儿子葬父洛阳有贪恋权势之意和“葬父河 南而随母还齐”的为孝。 【参考译文】 王裒(pou)字伟元,是城阳营陵人,他的祖父王脩,在魏国时就是个名士,父 亲王仪,有高风亮节,文雅正直,做文帝的司马。东关战役时,文帝向众人说: 最近的事情,谁应该承担罪责。”王仪回答说:“罪责在元帅身上。”文帝大 怒说:“司马想把罪过加在我身上吗?”于是让人把他拉出去斩首 王哀从小就具备良好的道德操行,按礼节行事,身高八尺四寸,容貌与众不同, 说话声音清脆响亮,气质谈吐文雅刚正,博学多才能。痛恨父亲被杀,从不面向 西面坐卧,以显示自己决不做朝廷巨子的决心。于是隐居起来教授学业,朝廷多 次征召他做官,都不去任职。在父亲墓旁建草庐而居,从早到晚经常到墓前跪拜 攀上柏树上悲声哀号,泪水洒落在树上,树也为之干枯。母亲怕听雷声,母亲死 后,每次打雷时,王哀就到母亲的墓前说:“我在此。”读《诗经》时读到“哀 哀父母,生我够劳”时,总是多次痛哭流涕,他的学生怕触及老师的思亲之情, 干脆不读《蓼莪》一诗
孝指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抚养、送终等等,是传统社会的 基本道德。从动物学上说,实质上是一种"反哺"的行为。《孝经》中,子曰:"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 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孔子认为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 是人们应该身体力行的。孟子说:"孝之至,莫大于尊亲。"(《孟子·万章上》) “孝”“弟”不仅是维系血缘关系的道德准则,也是维系等级关系、避免犯上作 乱、维持政治稳定的基本保证。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 以为孝乎?”(2.8)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 何以别乎?” 诚然,儒家孝道也有时代局限性的陈旧观念,夹杂封建性的糟粕——比如西汉经 学大师董仲舒提出的"父为子纲"(指父亲对子女有绝对权威),于今已绝对不适 合我们这个人人平等的民主社会;又如"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再如"不 孝有三,无后为大",也已不足取。五四至今的人们,总是对古代的"割股疗亲"、 "目连救母"的"愚孝"念念不忘,肆意菲薄。其实我们应该知道的,孝再愚,也还 知道要去孝顺父母,其过程虽有差池,其动机仍需褒扬。例如《二十四孝》所选 孝行,事迹十分突出,故事情节生动感人,使人阅读或听讲后容易留下深刻印象, 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五四以来,我们虽都在提倡"尊老敬老爱老",但是相对 古时"孝"与"忠"并列成为中国古代民众最讲究最看重的两大思想观念来说,显得 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事实上,现代的中国人"孝"的观念已明显淡薄了很多很多。 我们要继承我们所应该继承的孔孟儒学所提倡的合理孝道,以使之符合当今的社 会道德规范并发扬光大。 五、10.[答案] [解析]应为“委托” 11.[答案] A[解析]A 均为“于是”。 B 第一个为“于是”,第二个为“通过”。C 第一个为“就是” ,第二个为“那 么”D 第一个为“可是” 第二个为“你”。12.[答案] D[解析]①写“安丘令”; ④写王裒有远见 13.[答案] C[解析]是因为管彦去世后儿子葬父洛阳有贪恋权势之意和“葬父河 南而随母还齐”的为孝。 【参考译文】 王裒(póu)字伟元,是城阳营陵人,他的祖父王脩,在魏国时就是个名士,父 亲王仪,有高风亮节,文雅正直,做文帝的司马。东关战役时,文帝向众人说: “最近的事情,谁应该承担罪责。”王仪回答说:“罪责在元帅身上。”文帝大 怒说:“司马想把罪过加在我身上吗?”于是让人把他拉出去斩首。 王哀从小就具备良好的道德操行,按礼节行事,身高八尺四寸,容貌与众不同, 说话声音清脆响亮,气质谈吐文雅刚正,博学多才能。痛恨父亲被杀,从不面向 西面坐卧,以显示自己决不做朝廷巨子的决心。于是隐居起来教授学业,朝廷多 次征召他做官,都不去任职。在父亲墓旁建草庐而居,从早到晚经常到墓前跪拜, 攀上柏树上悲声哀号,泪水洒落在树上,树也为之干枯。母亲怕听雷声,母亲死 后,每次打雷时,王哀就到母亲的墓前说:“我在此。”读《诗经》时读到“哀 哀父母,生我够劳”时,总是多次痛哭流涕,他的学生怕触及老师的思亲之情, 干脆不读《蓼莪》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