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六课语言的艺术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教案 随州技师学院沈小凤2010.5 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礼记曲礼上》 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教法学法点拨引导、自主讨论 学习时数一课时 教学要点 导入: 次,一位中国教授与一位西方留学生在交谈中提到“望子成龙”一词。教授说:“你 父母大老远把你送到中国来学习汉语,他们是想‘望子成龙’啊!”话音刚落,不料这位 留学生竟瞪大眼晴反问教授:“你说什么?为什么要望子成‘龙’,而不是望子成‘狗 啊? (讨论)同学们说说中西方“狗”“龙”有何不同? 说“狗 汉族人眼中走狗、狗仗人势、狗腿子、狐朋狗友、狼心狗肺 西方人眼中1 ove e, love my dog(直译“爱我的话,也要爱我的狗”,意译“爱 屋及乌”。)a1 uck dog(直译“幸运狗”,意译“幸运儿”。) top dog(优胜者)、old dog(行家)、 clever dog(聪明的孩子) 说“龙”: 西方“龙”是一种怪兽。早在4000年前,西方神话故事中就出现了被称“ Dragon”的 怪兽,在大部分希腊神话中,龙都是扮演着屡屡被神和英雄击败或被愚弄的对象。大约在公 元2世纪,欧洲龙的形象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它有毒,能喷火,长着蝙蝠状的大翅,腆着 大肚子,怪模怪样而且贪财、狡诈、残暴。常以人或动物为食,喜欢呆在储藏金银和宝藏的 地方,在《圣经》故事中,魔鬼撒旦化成一条大红龙,尾巴扫过了1/3的天上星辰,它有七 个头,每个头上都戴着王冠,贪婪地吞吃着新生的婴儿。于是,西方龙就从“守财奴”堕落 成了最邪恶的魔鬼,被描述成罪恶、狡诈和残忍的代表 汉族“龙”是中国人的一种图腾崇拜。中国人心中的龙常常是神,或者是神人的坐骑 中国龙与帝王有密切的关系,有真龙天子、龙旗龙袍、龙庭龙辇等等说法。跟“龙”相关的 词语还有“龙凤呈祥、龙腾虎跃、生龙活虎”等。 可见,中国龙是一种样兽,西方龙则是邪恶的代名词 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是显而易见的,鲜明地体现在各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中, 正如萨丕尔在《语言论》中所述:“语言的词汇,忠实地反映了它所服务的文化。 不同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对语言有着深刻的影响 二、那么,语言怎样体现了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呢? (课件)附周瘦鹃先生原文《杜鹃枝上杜鹃啼》片段 结合我们的历史背景与民族心理,你能推测是什么原因吗? 语言体现了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
高二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教案 随州技师学院 沈小凤 2010.5 “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礼记 曲礼上》 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教法学法 点拨引导、自主讨论 学习时数 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 导入: 一次,一位中国教授与一位西方留学生在交谈中提到“望子成龙”一词。教授说 :“你 父母大老远把你送到中国来学习汉语,他们是想 ‘望子成龙’啊!” 话音刚落 ,不料这位 留学生竟瞪大眼睛反问教授 : “你说什么? 为什么要望子成‘龙’, 而不是望子成‘狗’ 啊?” (讨论) 同学们说说中西方“狗”“龙”有何不同? 说“狗”: 汉族人眼中 走狗、狗仗人势、狗腿子、狐朋狗友、 狼心狗肺… … 西方人眼中 love me , love my dog (直译“爱我的话,也要爱我的狗”,意译“爱 屋及乌”。)a luck dog (直译“幸运狗”,意译“幸运儿”。)top dog(优胜者)、 old dog(行家)、 clever dog(聪明的孩子) 说“龙”: 西方 “龙”是一种怪兽。早在 4000 年前,西方神话故事中就出现了被称“Dragon”的 怪兽,在大部分希腊神话中,龙都是扮演着屡屡被神和英雄击败或被愚弄的对象。大约在公 元 2 世纪,欧洲龙的形象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它有毒,能喷火,长着蝙蝠状的大翅,腆着 大肚子,怪模怪样而且贪财、狡诈、残暴。常以人或动物为食,喜欢呆在储藏金银和宝藏的 地方,在《圣经》故事中,魔鬼撒旦化成一条大红龙,尾巴扫过了 1/3 的天上星辰,它有七 个头,每个头上都戴着王冠,贪婪地吞吃着新生的婴儿。于是,西方龙就从“守财奴”堕落 成了最邪恶的魔鬼,被描述成罪恶、狡诈和残忍的代表。 汉族 “龙”是中国人的一种图腾崇拜。中国人心中的龙常常是神,或者是神人的坐骑, 中国龙与帝王有密切的关系,有真龙天子、龙旗龙袍、龙庭龙辇等等说法。跟“龙”相关的 词语还有“龙凤呈祥、龙腾虎跃、生龙活虎”等。 可见,中国龙是一种祥兽,西方龙则是邪恶的代名词 。 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是显而易见的,鲜明地体现在各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中, 正如萨丕尔在《语言论》中所述:“语言的词汇,忠实地反映了它所服务的文化。” 不同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对语言有着深刻的影响。 二、 那么,语言怎样体现了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呢? (课件)附周瘦鹃先生原文《 杜鹃枝上杜鹃啼》片段 结合我们的历史背景与民族心理,你能推测是什么原因吗? 语言体现了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
讨论:结合材料,谈谈这些材料中的语言现象传达了哪些文化信息? 什么是文化? 广义地说,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 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 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别指生活制度、 家庭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 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内容。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 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 1、从文字看民族生活和历史 不同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对语言有着深刻的影响,而语言则体现了民族文化和民族心 理。通过语言文字来直接了解早期的民族文化更是研究文化的重要途径 安”、“家”、“姓”这几个字中可以得到哪些文化信息? (“安”上面一个宝盖头,下面一个“女”。宝盖头代表房屋,那么“安”字的意思就是家 里有个女人。“家”是屋子底下有一头猪,猪是古时人们财富的象征,可见猪的地位之高了 但似乎光有头猪,这个“家”并不完整,也并不和谐,往“家”里再领个女人回来,如此才 算是真正地“安”“家”了,这正反映了母系社会的一种文化,母系社会实行走婚制,家 里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女子占据着统治地位。“姓”是“女”字旁一个“生”,所以“姓 字的本义呢就是女子所生的子女。现今流传下来最早的那些姓氏几乎都带有“女”字旁,如 炎帝部落是“姜”姓,黄帝部落是“姬”姓,从中也可以看出女性在母系社会的高地位 (讨论)b中西方个别字词的含义不同。(阅读对话) 美国游客: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kindness. 中国导游: Not at a11.It’ s my duty to take good care of old people 美国游客从导游的回答中得到了两个不良信息: 1、自己是老年人,西方人忌讳说别人“老”,“老”是没有活力的代称 2、以为导游只是在尽责,并不是真心想为他人服务 汉语张老,李老等等 小结:说话者的语言通过语言系统中可能存在的语法范畴和语义分类,决定了说话者的 世界观。这种语言系统是说话者同他的本族文化一起继承下来的。可见,语言反映着民族心 理,语言现象的背后,是文化。 2、从词汇看社会生活与社会意识(快速浏览课文) a.教材里给我们归纳了三种用“吃”描写人物的方法,分别是通过(食物的外部形状、 属性、吃东西的动作神态)描写人物,同时分析了跟“吃”有关的词语为什么可以描写人物 其实,跟“吃”有关的工具,也经常出现在汉语中,形成各种词语或固定的用法,用来比喻 人间万象,比如(课件练习): 碗:人们从“碗”的制作材料着眼,创造了“铁饭碗”“金饭碗”“泥饭碗”等词语。“泥 饭碗”表示工作无保障,随时有失业的危险;“铁饭碗”则相反,表示工作有保障:而“金 饭碗”表示称心如意的工作 刀:词语有“快刀斩乱麻”“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刀架脖子上”“刀子嘴” 锅:“大锅饭”“砸锅卖铁”“背黑锅”“打破沙锅问到底”“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有关“吃”的字词,在汉语中大量地被用来表述复杂的人生 中国在历史上是长期的农业文明,看天吃饭。天灾与战乱较为频繁,时时有饥荒,严重 影响人的生存,中国人将食的追求作为人生至乐来追求,吃饭成为第一要求。正因为如此 长期以来,中国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很多关于“吃”的说法就无不与汉民族的民族心理密切相关。(地大物博,可以吃的东西特
讨论:结合材料,谈谈这些材料中的语言现象传达了哪些文化信息? 什么是文化? 广义地说,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 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 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别指生活制度、 家庭制度、 社会制度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 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内容。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 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 1、从文字看民族生活和历史 不同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对语言有着深刻的影响,而语言则体现了民族文化和民族心 理。通过语言文字来直接了解早期的民族文化更是研究文化的重要途径。 a.从“安”、“家”、“姓”这几个字中可以得到哪些文化信息? (“安”上面一个宝盖头,下面一个“女”。宝盖头代表房屋,那么“安”字的意思就是家 里有个女人。“家”是屋子底下有一头猪,猪是古时人们财富的象征,可见猪的地位之高了, 但似乎光有头猪,这个“家”并不完整,也并不和谐,往“家”里再领个女人回来,如此才 算是真正地“安” “家”了,这正反映了母系社会的一种文化,母系社会实行走婚制,家 里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女子占据着统治地位。“姓”是“女”字旁一个“生”,所以“姓” 字的本义呢就是女子所生的子女。现今流传下来最早的那些姓氏几乎都带有“女”字旁,如 炎帝部落是“姜”姓,黄帝部落是“姬”姓,从中也可以看出女性在母系社会的高地位。 (讨论)b.中西方个别字词的含义不同。(阅读对话) 美国游客: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kindness. 中国导游:Not at all .It’s my duty to take good care of old people. 美国游客从导游的回答中得到了两个不良信息: 1、自己是老年人,西方人忌讳说别人“老”,“老”是没有活力的代称; 2、以为导游只是在尽责,并不是真心想为他人服务。 汉语 张老,李老等等。 小结:说话者的语言通过语言系统中可能存在的语法范畴和语义分类,决定了说话者的 世界观。这种语言系统是说话者同他的本族文化一起继承下来的。可见,语言反映着民族心 理,语言现象的背后,是文化。 2、从词汇看社会生活与社会意识(快速浏览课文) a.教材里给我们归纳了三种用“吃”描写人物的方法,分别是通过(食物的外部形状、 属性、吃东西的动作神态)描写人物,同时分析了跟“吃”有关的词语为什么可以描写人物。 其实,跟“吃”有关的工具,也经常出现在汉语中,形成各种词语或固定的用法,用来比喻 人间万象,比如(课件练习): 碗:人们从“碗”的制作材料着眼,创造了“铁饭碗”“金饭碗”“泥饭碗”等词语。“泥 饭碗”表示工作无保障,随时有失业的危险;“铁饭碗”则相反,表示工作有保障;而“金 饭碗”表示称心如意的工作。 刀:词语有“快刀斩乱麻”“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刀架脖子上”“刀子嘴” 锅:“大锅饭”“砸锅卖铁”“背黑锅”“打破沙锅问到底”“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有关“吃”的字词,在汉语中大量地被用来表述复杂的人生。 中国在历史上是长期的农业文明,看天吃饭。天灾与战乱较为频繁,时时有饥荒,严重 影响人的生存,中国人将食的追求作为人生至乐来追求,吃饭成为第一要求。正因为如此, 长期以来,中国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很多关于“吃”的说法就无不与汉民族的民族心理密切相关。(地大物博,可以吃的东西特
别多,据统计,我国仅食用的蔬菜品种就达600多种,而西方人尚不及我们的六分之一。特 别敢吃,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都敢把它作为我们的腹中物。中国人对“吃”还特 别讲究,食物要做到色、香、味俱全,而且各地有各地的吃法,有很多“吃”的派别,比如 浙系菜、川菜、湘菜等等。 (讨论)b英语 cousin表兄弟,表姐妹 3、从语言看历史变革、文化背景 文革期间流行生活对话: 甲:为人民服务,我要买盒烟。乙:要斗私批修,什么烟? 甲:革命无罪,一号烟。乙:造反有理,两毛钱一盒 甲:一不怕苦,这是钱。乙:二不怕死,找你三毛 (讨论)(文革期间习用毛主席语录。就像如今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极大改变了 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之相关的词如“手机,寻呼机,E-mail(电子信箱),上网,网络,因特网, 网虫”等名词频繁地出现在人们口头及报章杂志上。) 4、从语言看地方民俗(讨论) 上海人看望病人不带苹果谐病故)。 一般有情人不分吃梨子 北京人吃饺子用醋不说吃醋。 不能给恋人送伞。 鳝丝浇头面来了,三碗加一碗了。 搬家不能送别人钟作礼物。 (课件)从“吃茶”看风俗 5、从语言看民族文化心理 A《诗经》以四言为主,以二言为一节拍,充满了骈偶对称的句子;散文中也重视语句成双 成对的运用。 B请问您贵姓?一—免贵,敝姓王。贵庚几何?(春秋几何?)一一虚度四十。(痴长 四十。) C有一些带“女”字旁的表意不好的字:奸、妖、娼、奴、婪、妒。 D“唐宋八大家”之首姓韩名愈,字退之。请问这样的姓名中体现了什么样的文化心理 A追求和谐与对称:(课件)比如中国古代建筑,十分讲究整齐对称。从平面布局上看,一般 都有一条显明的中轴线,把建筑物分成两半,左右两边的建筑物往往也是对称的。在这种审美 心理的影响下;人们说话为文都讲求骈偶对称,如《诗经》以四言为主,以二言为一节拍 充满了骈偶对称的句子;散文中也重视语句成双成对的运用。汉语中的四字成语也是这一求 双心理的一种表现 B自我贬低:(课件)谦让是一种美德,谦词和敬词所反映出的正是我们汉民族“扬人抑己” 的传统文化。 说自己:拙作、贱内、浅见、犬子、寒舍、小女、薄礼、薄酒、拜见、献丑、抛砖引玉 说别人:大作、尊夫人、高见、令郎、府上、令爱、厚礼、盛宴、光临、传经送宝 主人请客,习惯地说:“没有准备什么菜,请多多包涵。”绝对不会说:“今天的菜很丰盛, 都是我精心准备的,你在别的地方绝对吃不到这样的菜的。” C重男轻女:(课件:《婚姻与迷信》相声片段)随着男子在日常生活中地位的提高,女性逐 渐沦为男性的附庸,于是,在一些字上也体现出来了。人们认为妇女愚昧无知、地位低下“妇 人之见”、“夫唱妇随”“头发长见识短”。詈词总是以女性为攻击对象,“奸”,“婪
别多,据统计,我国仅食用的蔬菜品种就达 600 多种,而西方人尚不及我们的六分之一。特 别敢吃,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都敢把它作为我们的腹中物。中国人对“吃”还特 别讲究,食物要做到色、香、味俱全,而且各地有各地的吃法,有很多“吃”的派别,比如 浙系菜、川菜、湘菜等等。 (讨论)b.英语 cousin 表兄弟,表姐妹 3、从语言看历史变革、文化背景 文革期间流行生活对话: 甲:为人民服务,我要买盒烟。乙:要斗私批修,什么烟? 甲:革命无罪,一号烟。 乙:造反有理,两毛钱一盒。 甲:一不怕苦,这是钱。 乙:二不怕死,找你三毛。 (讨论)(文革期间习用毛主席语录。就像如今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极大改变了 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之相关的词如“手机,寻呼机,E—mail(电子信箱),上网,网络,因特网, 网虫”等名词频繁地出现在人们口头及报章杂志上。) 4、从语言看地方民俗(讨论) 上海人看望病人不带苹果谐病故)。 一般有情人不分吃梨子。 北京人吃饺子用醋不说吃醋。 不能给恋人送伞。 鳝丝浇头面来了,三碗加一碗了。 搬家不能送别人钟作礼物。 (课件)从“吃茶”看风俗 5、从语言看民族文化心理。 A《诗经》以四言为主,以二言为一节拍,充满了骈偶对称的句子;散文中也重视语句成双 成对的运用。 B 请问您贵姓?——免贵,敝姓王。贵庚几何?(春秋几何?)——虚度四十。(痴长 四十。) C 有一些带“女”字旁的表意不好的字:奸、妖、娼、奴、婪、妒。 D“唐宋八大家”之首姓韩名愈,字退之。请问这样的姓名中体现了什么样的文化心理? A 追求和谐与对称:(课件)比如中国古代建筑,十分讲究整齐对称。从平面布局上看,一般 都有一条显明的中轴线,把建筑物分成两半,左右两边的建筑物往往也是对称的。在这种审美 心理的影响下;人们说话为文都讲求骈偶对称,如《诗经》以四言为主,以二言为一节拍, 充满了骈偶对称的句子;散文中也重视语句成双成对的运用。汉语中的四字成语也是这一求 双心理的一种表现。 B 自我贬低:(课件)谦让是一种美德,谦词和敬词所反映出的正是我们汉民族“扬人抑己” 的传统文化。 说自己:拙作、贱内、浅见、犬子、寒舍、小女、薄礼、薄酒、拜见、献丑、抛砖引玉。 说别人:大作、尊夫人、高见、令郎、府上、令爱、厚礼、盛宴、光临、传经送宝。 主人请客,习惯地说:“没有准备什么菜,请多多包涵。”绝对不会说:“今天的菜很丰盛, 都是我精心准备的,你在别的地方绝对吃不到这样的菜的。” C 重男轻女:(课件:《婚姻与迷信》相声片段)随着男子在日常生活中地位的提高,女性逐 渐沦为男性的附庸,于是,在一些字上也体现出来了。人们认为妇女愚昧无知、地位低下“妇 人之见”、 “夫唱妇随”“头发长见识短”。詈词总是以女性为攻击对象,“奸”,“婪”, “嫉”,“媚
D中庸思想:“达(进,入)则兼济天下,穷(退,出)则独善其身。”中庸思想的逻辑起 点是尚中,具体做法是中正不偏。中正不偏主要在处理问题时,我们要把握事物度量的正确 性不走极端。对待人或事的关系时,要掌握最佳状态,恰倒好处,正确妥当地进行处理,中 庸被儒家视为待人处世的最高原则 探究活动 (讨论)1.语言交流 材料1一天早晨,一位英国妇女在中国公园里遇见了一位上了年纪的中国人,看见他 长长的白胡子,就走上前用汉语客气地问道:“爷爷,你几岁啦?”老人诧异地看看她,转 身对周围的人有点生气地说:“您瞧,她问我几岁啦!几岁啦!”这位年轻的英国妇女根本 没有想到自己的话会引起对方这样的反应 材料2一天中午,一个在中国学习的美国留学生有个约会。他刚要骑上创神,一位中 国朋友从旁边走过,问他:“吃了吗?”这是中国人在吃饭前后打招呼的常用语。有一次, 个刚到中国不久的外国留学生结结巴巴地用汉语说:“你们为什么老问我吃了饭没有?我有 钱。”他以为人们总问他“吃饭了吗”是因为怕他没钱吃饭。他显然对这种问法感到生气。 材料3一所美国大学开办汉语口语训练班,由一男一女两位教师来教。他们的本族语都 不是汉语。在初学阶段,教师用实物来教某些用语,他们用各种实物演示来教这是什么? 这是书桌(椅子等)”之类的句子后,就着手教“这是东西吗”——是,这是东西“这样的 句子。随后他们又教否定式的回答。这位男教师指指自己说“这是东西吗?”女教师摇摇头说 不,你不是东西。”男教师又指指女教师问:“你是东西吗?”女教师又摇摇头说:“不,我 不是东西。 (正因为这两位美国教师对我们汉民族的语言与文化一知半解,不清楚“东西”这个词 语的另外一层含义,所以才闹出了笑话。 再比如西方人通常不问客人这两个问题: How old are you? What are you doing?因 为他们认为所问的内容涉及个人隐私。) 2.(讨论)请以班级中某一同学的姓名为例,分析语言背后的文化心理。 (女生多“芳、兰、丽、媛”,男生多“伟、俊、斌、杰”,希望女性如花似玉、清纯可爱 男性英俊伟岸、文武双全的共同价值观念。) (补充材料:姓名折射出民族文化的深层意识,观照着民族文化不同时期的种种形态。远在 氏族社会,姓氏就有图腾般的魔力,受到人们的崇敬,指望从中获得保障子孙繁衍,生产发展 的神秘力量。在上古时代,姓名的意义不仅在于符号标记,而且与个人品质浑然一体。从汉族 人的姓名中,可以看到汉族人崇尚什么,喜好什么,遵奉什么,从而显示汉民族文化的种种特 汉族人命名时,有时根据族谱,按字排辈份,叔伯兄弟的子女只要同辈分的皆称同一个字,另 个字可以自由选择.今天在同胞兄弟姐妹中,也常用同一个字来表示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 而排行字辈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孔氏家族了 《清稗类钞》[近人徐珂(1869~1928)编。珂原名昌,字仲可,别署中可、仲玉。浙江杭县(今 杭州)人。光绪举人,为《辞源》编辑之一。]记述曲阜孔氏族名中排行字辈,其中’孔氏命名 之字派’云:’曲阜孔氏为孔子之后,命名皆有字派.盖自元代之五十四代衍圣公名思晦者起, 于是凡五十四代孙,均以思字为派,思字下为克字派,克字以下,则为希,言,公,彦,承,弘,闻, 贞,尚,衍十派,再次则为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十派,又次则为令,德,垂,佑,钦, 绍,念,显,杨十派。 上述孔氏族名的不同字派,其实便是孔子后裔不同辈分的用字.到了1920年第76代衍圣公孙 孔令贻,又在这30字后续了20个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孔氏
D 中庸思想:“达(进,入)则兼济天下,穷(退,出)则独善其身。”中庸思想的逻辑起 点是尚中,具体做法是中正不偏。中正不偏主要在处理问题时,我们要把握事物度量的正确 性不走极端。对待人或事的关系时,要掌握最佳状态,恰倒好处,正确妥当地进行处理,中 庸被儒家视为待人处世的最高原则。 三、 探究活动 (讨论)1.语言交流 材料 1 一天早晨,一位英国妇女在中国公园里遇见了一位上了年纪的中国人,看见他 长长的白胡子,就走上前用汉语客气地问道:“爷爷,你几岁啦?”老人诧异地看看她,转 身对周围的人有点生气地说:“您瞧,她问我几岁啦!几岁啦!”这位年轻的英国妇女根本 没有想到自己的话会引起对方这样的反应 材料 2 一天中午,一个在中国学习的美国留学生有个约会。他刚要骑上创神,一位中 国朋友从旁边走过,问他:“吃了吗?”这是中国人在吃饭前后打招呼的常用语。有一次,一 个刚到中国不久的外国留学生结结巴巴地用汉语说;“你们为什么老问我吃了饭没有?我有 钱。”他以为人们总问他“吃饭了吗”是因为怕他没钱吃饭。他显然对这种问法感到生气。 材料 3 一所美国大学开办汉语口语训练班,由一男一女两位教师来教。他们的本族语都 不是汉语。在初学阶段,教师用实物来教某些用语,他们用各种实物演示来教“这是什么? ——这是书桌(椅子等)”之类的句子后,就着手教“这是东西吗”——是,这是东西“这样的 句子。随后他们又教否定式的回答。这位男教师指指自己说“这是东西吗?”女教师摇摇头说: “不,你不是东西。”男教师又指指女教师问:“你是东西吗?”女教师又摇摇头说:“不,我 不是东西。” (正因为这两位美国教师对我们汉民族的语言与文化一知半解,不清楚“东西”这个词 语的另外一层含义,所以才闹出了笑话。 再比如西方人通常不问客人这两个问题:How old are you ?What are you doing? 因 为他们认为所问的内容涉及个人隐私。) 2.(讨论)请以班级中某一同学的姓名为例,分析语言背后的文化心理。 (女生多“芳、兰、丽、媛”,男生多“伟、俊、斌、杰”,希望女性如花似玉、清纯可爱, 男性英俊伟岸、文武双全的共同价值观念。) (补充材料:姓名折射出民族文化的深层意识,观照着民族文化不同时期的种种形态。远在 氏族社会,姓氏就有图腾般的魔力,受到人们的崇敬,指望从中获得保障子孙繁衍,生产发展 的神秘力量。在上古时代,姓名的意义不仅在于符号标记,而且与个人品质浑然一体。从汉族 人的姓名中,可以看到汉族人崇尚什么,喜好什么,遵奉什么,从而显示汉民族文化的种种特 点. 汉族人命名时,有时根据族谱,按字排辈份,叔伯兄弟的子女只要同辈分的皆称同一个字,另 一个字可以自由选择.今天在同胞兄弟姐妹中,也常用同一个字来表示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 而排行字辈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孔氏家族了。 《清稗类钞》[近人徐珂(1869~1928)编。珂原名昌,字仲可,别署中可、仲玉。浙江杭县(今 杭州)人。光绪举人,为《辞源》编辑之一。]记述曲阜孔氏族名中排行字辈,其中'孔氏命名 之字派'云:'曲阜孔氏为孔子之后,命名皆有字派.盖自元代之五十四代衍圣公名思晦者起, 于是凡五十四代孙,均以思字为派,思字下为克字派,克字以下,则为希,言,公,彦,承,弘,闻, 贞,尚,衍十派,再次则为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十派,又次则为令,德,垂,佑,钦, 绍,念,显,杨十派。' 上述孔氏族名的不同字派,其实便是孔子后裔不同辈分的用字.到了1920年第76代衍圣公孙 孔令贻,又在这30字后续了20个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孔氏
家族的人名辈分用字,大多是有关国家繁荣兴盛,家庭和睦团结,个人修身养性进而治国安邦 的美好字眼,表现了一个宗族的连续的尊卑有序性,维系着宗族的团结 新中国成立后,每一次重大社会运动都会在汉族人名中留下印记。象抗美,援朝,跃进,卓娅, 舒拉,卫东,革命,向红等人名,反映了抗美援朝,大跃进,与苏联友好合作等社会活动情况。在 文革’期间,很多男孩取名不离’军’,女孩起名不离’红’。这一时期”大扫四旧”,对很多人威 助很大,其中有的人因名字中或者有点封建意识的流露,或者只是带个修”字,生怕红卫兵上 门横扫,于是去派出所改名。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人们思想空前 活跃,不满于现状,寻求新鲜。人们起名不再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命名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 面,这同样与当代的社会特征相吻合。共同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姓名的选择与社会变迁息 息相关 (1)第一代(上世纪初):李守仁、李守义、李守信 (2)第二代(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李有金、李有银、李有财 (3)第三代(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李翻身、李解放、李建国 (4)第四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李运动、李文革、李红卫 (5)第五代(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李约翰、李安娜、李丽莎) 四、课堂总结: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 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语言 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我们祖国的 语言,是祖国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是祖国存在的标志,是祖国未来的希望;祖国的语言里 耸立着珠峰,绵延着昆仑,流淌着黄河,镌刻着长城:祖国的语言里,凝聚着我们不屈的民 族精神:让我们热爱我们的母语吧! 五、课后练习 看下列表颜色的词有什么特点? 红白喜事黄袍加身、黑白不分、真相大白、开门红、红光满面、铁青着脸、黑色幽默、黑 帮、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表“数字”的词到“十这些数字我们非常熟悉,你能归纳一下说民族文化,特别是民 族心理赋予了这些数字词语什么特殊的意义吗? 帆风顺、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 九九同心、十全十美、百事亨通、千事顺遂、万事如意 、六:都具有神秘色彩如:三维、三军、三纲、三教 六艺、六亲、六根 九:九族、九天揽月、九州方圆、九霄云外、一言九鼎、九死一生 表动物的词有什么特点? “你真熊!那个家伙简直象条泥瞅!”你这头蠢驴! 六、板书:入乡问俗一—语言和文化 语言体现了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 1.从文字看民族生活和历史 2.从词汇看社会生活与社会意识 3、从对话看历史变革、文化背景 4、从语言看地方民俗 5、从语言看民族文化心理 A追求和谐与对称: B自我贬低
家族的人名辈分用字,大多是有关国家繁荣兴盛,家庭和睦团结,个人修身养性进而治国安邦 的美好字眼,表现了一个宗族的连续的尊卑有序性,维系着宗族的团结. 新中国成立后,每一次重大社会运动都会在汉族人名中留下印记。象抗美,援朝,跃进,卓娅, 舒拉,卫东,革命,向红等人名,反映了抗美援朝,大跃进,与苏联友好合作等社会活动情况。在 '文革'期间,很多男孩取名不离'军',女孩起名不离'红'。这一时期'大扫四旧',对很多人威 助很大,其中有的人因名字中或者有点封建意识的流露,或者只是带个'修'字,生怕红卫兵上 门横扫,于是去派出所改名。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人们思想空前 活跃,不满于现状,寻求新鲜。人们起名不再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命名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 面,这同样与当代的社会特征相吻合。共同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姓名的选择与社会变迁息 息相关。 (1)第一代(上世纪初):李守仁、李守义、李守信 (2)第二代(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李有金、李有银、李有财 (3)第三代(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李翻身、李解放、李建国 (4)第四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李运动、李文革、李红卫 (5)第五代(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李约翰、李安娜、李丽莎) 四、课堂总结: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 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语言 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我们祖国的 语言,是祖国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是祖国存在的标志,是祖国未来的希望;祖国的语言里, 耸立着珠峰,绵延着昆仑,流淌着黄河,镌刻着长城;祖国的语言里,凝聚着我们不屈的民 族精神;让我们热爱我们的母语吧! 五、课后练习 看下列表颜色的词有什么特点? 红白喜事 黄袍加身、黑白不分、真相大白、开门红、红光满面、铁青着脸、黑色幽默、黑 帮、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表“数字”的词“一”到 “十”这些数字我们非常熟悉,你能归纳一下说民族文化,特别是民 族心理赋予了这些数字词语什么特殊的意义吗? 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 九九同心、十全十美、百事亨通、千事顺遂、万事如意 三、六:都具有神秘色彩如:三维、三军、三纲、三教 六艺、六亲、六根 九:九族、九天揽月、九州方圆、九霄云外、一言九鼎、九死一生 表动物的词有什么特点? “你真熊!”“那个家伙简直象条泥瞅!” 你这头蠢驴! 六、板书: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 语言体现了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 1.从文字看民族生活和历史 2. 从词汇看社会生活与社会意识 3、从对话看历史变革、文化背景 4、从语言看地方民俗 5、从语言看民族文化心理。 A 追求和谐与对称: B 自我贬低
C重男轻女 中庸思想等等 七、附周瘦鹃先生原文《杜鹃枝上杜鹃啼》片段 杜鹃有一个神话,据说是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那时荆州有一个死而复生的人,名鳖 灵,望帝立以为相。恰逢洪水为灾,民不聊生,鳖灵凿巫山,开三峡,给除了水患。隔了几 年,望帝因他功高,就让位于他,号开明氏,自己人西山,隐居修道。死了之后,忽然化为 杜鹃,到了春天,总要悲啼起来,使人听了心酸。据说,杜鹃的啼声,是在说“不如归去”。 因此诗词中就有不少以此为题材的,如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 无限好,犹道不如归。”康伯可《满江红》词有云:“……镇日叮吁千百遍,只将一句频频 说:道不如归去不如归,伤情切。”每逢暮春时节,我的园子里杜鹃花开,常可听得有鸟在 叫着“居起、居起”,据说就是杜鹃,“居起”是苏、沪人“归去”的方言,大概四川的杜 鹃到了苏州,也变此腔,杜鹃有一个神话,据说是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那时荆州有一个 死而复生的人,名鳖灵,望帝立以为相。恰逢洪水为灾,民不聊生,鳖灵凿巫山,开三峡 给除了水患。隔了几年,望帝因他功高,就让位于他,号开明氏,自己人西山,隐居修道 死了之后,忽然化为杜鹃,到了春天,总要悲啼起来,使人听了心酸。据说,杜鹃的啼声 是在说“不如归去”。因此诗词中就有不少以此为题材的,如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 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康伯可《满江红》词有云:“……镇日叮吁 千百遍,只将一句频频说:道不如归去不如归,伤情切。”每逢暮春时节,我的园子里杜鹃 花开,常可听得有鸟在叫着“居起、居起”,据说就是杜鹃,“居起”是苏、沪人“归去” 的方言,大概四川的杜鹃到了苏州,也变此腔,懒得说普通话了 西方人似乎爱听杜鹃声,所以波兰有《小杜鹃》歌。西欧各国还有一种杜鹃钟,每到一 点钟有一头杜鹃跳出来报时,作“克谷”之声,正与杜鹃的英国名称“ Cuckoo”相同,十分 有趣。我以为杜鹃声并不悲哀,为什么古人听了要心酸,要断肠,多半是一种心理作用吧? 附:侯宝林相声《婚姻与迷信》文本(节选) 甲您看新旧社会啊,一对比有很多的事情都不同。 乙哎,全都不一样啦 甲旧社会减了多少男女平等 乙是啊 甲可老没平等 乙唉,老没平等 甲唉,就因为是男性社会吗? 乙是嘛 甲啊。男人可以在社会上参加一切活动。 乙对 甲妇女呢,附属品。 乙附属品。 甲哎,没地位。 乙噢,没有地位啊? 乙您就说没有地位,得了吧。 甲在家里做菜做饭洗衣裳生孩子。 乙这个操持家务啊。 甲就管这个吧
C 重男轻女 D 中庸思想等等 七、附 周瘦鹃先生原文《 杜鹃枝上杜鹃啼》片段 杜鹃有一个神话,据说是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那时荆州有一个死而复生的人,名鳖 灵,望帝立以为相。恰逢洪水为灾,民不聊生,鳖灵凿巫山,开三峡,给除了水患。隔了几 年,望帝因他功高,就让位于他,号开明氏,自己人西山,隐居修道。死了之后,忽然化为 杜鹃,到了春天,总要悲啼起来,使人听了心酸。据说,杜鹃的啼声,是在说“不如归去”。 因此诗词中就有不少以此为题材的,如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 无限好,犹道不如归。”康伯可《满江红》词有云:“……镇日叮吁千百遍,只将一句频频 说;道不如归去不如归,伤情切。”每逢暮春时节,我的园子里杜鹃花开,常可听得有鸟在 叫着“居起、居起”,据说就是杜鹃,“居起”是苏、沪人“归去”的方言,大概四川的杜 鹃到了苏州,也变此腔,杜鹃有一个神话,据说是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那时荆州有一个 死而复生的人,名鳖灵,望帝立以为相。恰逢洪水为灾,民不聊生,鳖灵凿巫山,开三峡, 给除了水患。隔了几年,望帝因他功高,就让位于他,号开明氏,自己人西山,隐居修道。 死了之后,忽然化为杜鹃,到了春天,总要悲啼起来,使人听了心酸。据说,杜鹃的啼声, 是在说“不如归去”。因此诗词中就有不少以此为题材的,如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 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康伯可《满江红》词有云:“……镇日叮吁 千百遍,只将一句频频说;道不如归去不如归,伤情切。”每逢暮春时节,我的园子里杜鹃 花开,常可听得有鸟在叫着“居起、居起”,据说就是杜鹃,“居起”是苏、沪人“归去” 的方言,大概四川的杜鹃到了苏州,也变此腔,懒得说普通话了。 西方人似乎爱听杜鹃声,所以波兰有《小杜鹃》歌。西欧各国还有一种杜鹃钟,每到一 点钟有一头杜鹃跳出来报时,作“克谷”之声,正与杜鹃的英国名称“Cuckoo”相同,十分 有趣。我以为杜鹃声并不悲哀,为什么古人听了要心酸,要断肠,多半是一种心理作用吧? 附:侯宝林相声《婚姻与迷信》文本(节选) 甲 您看新旧社会啊,一对比有很多的事情都不同。 乙 哎,全都不一样啦。 甲 旧社会减了多少男女平等。 乙 是啊。 甲 可老没平等。 乙 唉,老没平等。 甲 唉,就因为是男性社会吗? 乙 是嘛。 甲 啊。男人可以在社会上参加一切活动。 乙 对。 甲 妇女呢,附属品。 乙 附属品。 甲 哎,没地位。 乙 噢,没有地位啊? 甲 哎。 乙 您就说没有地位,得了吧。 甲 在家里做菜做饭洗衣裳生孩子。 乙 这个操持家务啊。 甲 就管这个吧
乙可不是嘛。 甲是吧 乙嗯 甲男人地位高,女人地位低嘛! 乙是啊,这就不平等嘛。 甲一般形容词都有区别。 乙哦,有什么区别? 甲形容男人呢,都带个“大”字儿 乙带一“大”字儿。 甲形容妇女,都带个“小”字儿 乙这怎么说啊 甲您没注意嘛! 乙嗯。 甲形容男人啊 乙啊 甲男子大丈夫 乙嗬。 甲听,这词多棒 乙嗯。 甲大老爷们儿 乙嗯 甲大小伙子 乙嗬 甲大学生 乙嗯。 甲一落生,就是个大胖小子。 乙满带个“大”字 甲形容妇女坏了,满带个“小”字 乙怎么说呀 甲小丫头儿 乙嗯 甲小妞儿。 乙嗯。 甲小姑娘儿 乙嗯。 甲好容易盼着结婚了 乙好了。 甲小媳妇儿。 乙小,噢,怎么着都没脱离这“小”字? 甲结婚以后,男人死了更倒霉了 乙怎么? 甲小寡妇儿 乙嗬,瞧这“小”字老没离开
乙 可不是嘛。 甲 是吧。 乙 嗯。 甲 男人地位高,女人地位低嘛! 乙 是啊,这就不平等嘛。 甲 一般形容词都有区别。 乙 哦,有什么区别? 甲 形容男人呢,都带个“大”字儿。 乙 带一“大”字儿。 甲 形容妇女,都带个“小”字儿。 乙 这怎么说啊? 甲 您没注意嘛! 乙 嗯。 甲 形容男人啊...... 乙 啊。 甲 男子大丈夫。 乙 嗬。 甲 听,这词多棒。 乙 嗯。 甲 大老爷们儿。 乙 嗯 甲 大小伙子。 乙 嗬。 甲 大学生。 乙 嗯。 甲 一落生,就是个大胖小子。 乙 满带个“大”字。 甲 形容妇女坏了,满带个“小”字。 乙 怎么说呀? 甲 小丫头儿。 乙 嗯。 甲 小妞儿。 乙 嗯。 甲 小姑娘儿。 乙 嗯。 甲 好容易盼着结婚了。 乙 好了。 甲 小媳妇儿。 乙 小,噢,怎么着都没脱离这“小”字? 甲 结婚以后,男人死了更倒霉了。 乙 怎么? 甲 小寡妇儿。 乙 嗬,瞧这“小”字老没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