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I:10.13374/j.issn1001-053x.1987.s3.028 4,热处理后的性能:中100-240mm钢材,正常淬、回火后整个断面上硬度在HR? 64一65.5范围(中心偏于低限),半径1/2处纵向试样弯曲强度210一285kg/mm2,.神 击韧性1.4一1.9kg/cm2,攻关研制的钢材和西德进口的钢材(中150mm左右)相比,机 械性能处于相同水平。 重庆特殊钢厂和抚顺钢厂已经可以按上述碳化物不均度及低倍组织的质圹要求接受 大断面高速钢材订货。 本课题于1985年11月山治金部组织了鉴定,荣获治金部1986年科技进少一等奖。 不产生过组织热。 轴承钢控制轧制工艺研究 大治钢厂 北京钢铁学院压加系 北京钢铁研究总院 (1983.3~1985.12) 为了提高高碳铬轴承钢碳化物的均匀性,1983年国家科委及冶金部下达了“轴承钢 控制轧制工艺研究”课题,决定在大治钢厂430/300小型车间实现这一工艺。其目的是 降低Gr15(Gcr15SiMn)棒材的网状碳化物级别,获得理想的轧后组织及其后的球化 退火组织,缩短球化退火时间,最终达到提高轴承的疲劳寿命。 解决以上问题的主要关键是钢材轧后控冷,以前生产轴承钢轧后一直采用空冷,即轧 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得不到理想组织,因此必须采用轧后控制冷却,要求得到一定组织。 控制冷却的关键是有一套符合工艺要求的冷却设备及合理的冷却工艺。 我们在生产中采用“湍流管冷却系统”,根据钢材要求的组织调节冷却水有关参数 如流量、正力以及冷却段数来达到改变冷却速度及冷却时间的要求。 设备较简单,使用方便。 其冷却工艺,主要是控制合理的返红温度。 通过这一工艺的实现,得到以下结果: 1,山于采用轧后控冷,解决了过去低温终轧必须等温的要求,产批提高一倍, 小时产量由原9.2吨提高到18.4吨。 2,钢材表面质量山于冷却时纵向和圆周方向冷却均匀,钢材条形平直,氧化铁 皮清,表面光滑,无裂纹。 3,网状碳化物级别可达到YJ2一84标准≤2.5级要求。 4。挖冷后钢材山于具有理想退火前预组织一索氏体组织,因退火组织中碳 化球粒度小,数量多,分布均匀,在2~2.5级,达到国外先进水平,同时退火时间缩 短1/4~1/2。 5。钢材疲劳寿命提高了50一140%。 由于以上结达果到经济效益:已取得19.7170万元今后每年可达315.425万元。(工 22
、 热处理后的性能 价 一 钢材 , 正常淬 、 回火后整个断面上 硬度 在 一 范围 中心 偏于低限 , 半径 ‘ 八 处纵 向试 样 弯 曲 强 度 一 “ , 冲 击 韧性 一 。 , 攻关研 制 的钢 材和西 德进 口 的钢 材 功 左右 相 比 , 机 械 性能 处 于相 同水 平 。 重庆特 殊钢厂 和抚顺钢厂 已经 可 以 按上述碳 化物不 均度 及低 倍红 织 的质 员要求接受 大 断面高速钢材订 货 。 本 课题于 年 月山冶 金部组 织 了鉴 定 , 少卜荣获冶 金部 年科技进 步一 等奖 。 不 产生 过组织 热 。 轴承钢控制轧制工艺研究 大 冶 钢 厂 北 京 钢 铁 学院 压 加 系 北 京 钢 铁研 究 总院 。 。 为了提高高碳 铬轴 承钢碳 化物的均匀性 , 年国家科委 及冶金部下达 了 “ 轴 承钢 控制轧制工艺研究” 课题 , 决 定在大冶钢厂 。 邝 小 型车 间实现这一工艺 。 其 目 的 是 降低 棒材的 网状碳 化 物级别 , 获 得理想 的轧后组织 及其 后 的球 化 退 火组织 , 缩短球 化退火时 间 , 最终 达 到提 高轴 承 的疲劳寿命 。 解决 以 上 问题 的 主要 关键 是钢 材轧后控冷 , 以前生 产轴 承钢 轧后一直采用空冷 , 即轧 后在空 气中 自然 冷却 , 得不 到理想组织 ,因此必须采用轧后控制冷却 , 要求 得到 一 定组织 。 控制冷却 的关 键是有 一 套符合 工艺要 求的冷却设备及 合 理 的冷却工 艺 。 我 们 在生 产 中采 用 “ 湍 流管冷 却系统 ” , 根 据钢材要 求的组 织 调 节冷 却水 有关 参数 如流量 、 压 力以 及 冷 却段数来达到改 变冷 却速度及 冷 却时 间的要 求 。 设备较简单 , 使用方便 。 其冷 却 工 艺 , 主 要是控制 合 理的返 红 温度 。 通 过 这一 工 艺的实 现 , 得 到以 下结 果 山于采 用轧后控冷 , 解决 了过 去 低 温终 轧必须等 温 的 要 求 , 产 觉提 高 一倍 , 小时产 量 由原 吨提 高到 吨 。 钢 材表面质 量山 于冷 却时纵 向和 圆 周方 向冷 却 均 匀 , 钢 材条形 平 直 , 氧化铁 皮簿 , 表面光 滑 , 无裂纹 。 网状碳 化物级别 可 达 到 一 标准 ‘ 级 要 求 。 控 冷后钢 材山于具 有 理想退 火 前预 组 织 — 索 氏体组 织 , 因 退 火 组织 中碳 化球粒度小 , 数量 多 , 分布 均匀 , 在 。 级 , 达 到国外先进 水 平 , 同时退 火 时 间缩 短 钢 材疲劳 寿 命提 高 了 一 。 由于以 上结 达果 到经 济效益 已取 得 万 元 今后 每年 可达 万 元 。 工 DOI :10.13374/j .issn1001—053x.1987.s3.028
广效益) 社会效益为:已生产600吨,74.1万元,如今后每年生产1.5万吨即可相当于多生产 14250吨。 本项目于1985年12月由治金部组织了鉴定,并荣获治金部1986年科技进步-一等奖。 武钢热轧厂精轧制压力数学模型的研究 武钢热轧带钢厂北京钢铁学院机械系 (1980.71984.11) 在计算机控制热轧带钢的生产中,为使带钢顺利通过轧制线,获得具有一定尺寸精 度、良好板型和具有一定机械性能的成品、确保整个轧制线上设备的安全运行,必须建 立一套完整的能被计算机所应用的数学模型。轧制压力数学模型对精轧机组辊缝设定至 关重要,它决定着轧制过程的正常进行和成品带材的尺寸精度。 武钢1700热连轧厂是全套从日本引进具有七十年代水平的计算机控制的生产,所采 用的控制模型均属日本专利。几年来的生产实践表明,日本所提供的精轧轧制压力模型 预报误差较大,在所统计的1477道架次中,轧制压力预报误差超过200吨的竞有679道架 次,占39.2%。日本所提供的精轧轧制压力模型预报误差大的原因是在模型研究中,以 日本钢为对象实验统计作出的,它不能很好地与武钢钢的特点(含铜、硅高于日本钢) 相适应。因此必须以武钢钢为对象,研制适合武钢热轧厂用的精轧轧制压力数学模型。 本项研究是以武钢生产的钢作为试验和研究对象,在北京钢铁学院凸轮式形变机 上,广泛地研究了九个钢种在高速高温下的塑性变形阻力,在全面考虑影响变形阻力的各 个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武钢使用的变形阻力新模型,并以此为基 础,采用现厂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实测数据,重新研制变形区应力状态系数新模型,使应 力状态系统模型与变形阻力模型配套,从而建立整个轧制压力新模型。 研制的武钢自产钢精轧轧制压力新模型,经过十个月在线计算考核,于1984年11月 正式在武钢1700热轧厂精轧机组计算机在线控制生产。 参加鉴定会的专家一致认为:新研制的精轧轧制压力模型成功地代替了日本模型, 运行稳定,安全可靠;新模型中全面地考虑了影响金属塑性变形阻力的各个因素及其交 ◆ 互作用,数学模型的结构优于日本模型,模型的预报梢度高于日本模型,带钢头部厚度 命中率提高6.3%,各机架轧制压力的偏差小于100吨的频数提高15.6%,模型的研制成 功并投入在线控制使用,为国内首创,达到国外先进水平,并为建立同类数学模型提供了 一套研究方法,为今后开发同类数学模型提供了重要经验,具有很大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武钢热轧厂精轧轧制压力数学模型投入使用一年内,已生产260万吨钢,其中采用 负公差轧制了98.94万吨,增产钢板28387吨。山于带钢头部命中率提高,使负公差的轧 制率提高了16.1%,增产钢板4570.3吨。由此获得纯利润为310万元。 本项目于1985年6月由治金部组织了鉴定,并荣获治金部1986年科技进步一等奖。 23
厂效益 社会效益 为 己生 产 吨 , 方元 , 如今后每年生产 万吨即可相当于多生产 吨 。 本项 目于 年 月由冶 金部组织 了鉴定 , 并荣获 冶 金部 年科技进 步一等奖 。 武钢热轧厂精轧制压力数学模型的研究 武 钢 热 札 带钢 厂 北 京 钢铁 学院 机械 系 。 。 在计算机控制热轧带钢的生 产 中 , 为使带钢顺利通 过轧制线 , 获得具有一定尺寸精 度 、 良好板型和具有一定机械性能 的 成 品 、 确 保整个轧制线上设备 的安全运行 , 必须建 立一套完整的能被计算机所 应用 的数 学模型 。 轧制压 力数学模型对精轧机组辊缝设定至 关 重 要 , 它决定着轧制过程 的正常进行 和成 品带材的尺寸精度 。 武钢 。 。 热连 轧厂是全套从 日本引进 具有 七十年代 水 平的计算机控制的生产 , 所采 用 的控制模型 均属 日本专利 。 几年来的生 产实践表 明 , 日本所提 供 的精轧轧制压力模型 预报误差较大 , 在 所 统 计的 道架次 中 , 轧制压 力预报 误差超过 吨的 竟有 道架 次 , 占 。 日本所提 供 的精轧轧制压力模 型预 报 误差大 的原 因是在模型研究 中 , 以 日本钢 为对象实 验统计作 出的 , 它不能很好地 与武钢钢的特 点 含铜 、 硅 高于 日本钢 相适应 。 因此必须以武钢钢 为对象 , 研制适合武钢 热轧厂 用 的精轧轧 制压 力数学模型 。 本项研究是以武 钢生产的钢作 为试 验 和研究对象 , 在北京钢铁 学院 凸 轮 式 形 变机 上 , 广泛地研 究 了九个钢 种在 高速高温下 的塑性变形阻力 , 在全面考虑影响变形阻力 的各 个因素及其交互 作用 的基础上 , 建立 了适 合武钢使用 的变 形 阻力新模 型 , 并以 此 为基 础 , 采用现厂生 产过程 中的各种实测数据 , 重 新研 制 变形 区应力状态系数新模型 , 使应 力状 态系统模型与变形阻力模型配套 , 从而 建立整个轧 制压 力新模型 。 研制 的武钢 自产钢精轧轧制压 力新模型 , 经过十个 月在线计算考核 , 于 年 月 正式在武钢 热轧厂精轧机组计算机在线控制 生 产 。 参加鉴 定会 的 专家 一致认 为 新研制 的精轧轧制压 力模型成功 地 代替 了 日本模型 , 运行稳定 , 安全可 靠, 新模型 中全 面地 考虑 了影响金属 塑性变形 阻 力 的 各个 因素及其交 互作用 , 数学模型的结构优 于 日本 模型 , 模 型 的预报精度 高于 日本模型 , 带钢头部厚度 命 中率提高 , 各机架 轧制压 力 的偏 差小 于 吨 的频数提 高 , 模型的研制成 功并投人在线控制 使用 , 为 国 内首创 , 达 到国外先进 水平 , 并为建立同类数学模型提供 了 一套研究方法 , 为今后开 发同类数学模型提供 了重 要经验 ,具有很大的推广和 应用价值 。 武钢热轧厂精 轧轧 制压 力数学模型投人使用一年 内 , 已生 产 万吨钢 , 其 中 采用 负公 差轧制 了 万吨 , 增产钢板 吨 。 山于带钢头部命 中率提 高 , 使负公 差的轧 制率提高 了 , 增 产钢板 。 吨 。 由此获得纯利润 为 万元 。 本项 目于 年 月由冶 金部组织 了鉴 定 , 并荣获冶 金部 年科技进 步一 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