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分析》教案 第一章:绪论部分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对分析化学的任务、重要性、分类及发展趋势等,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2激起进一步深入学习这门学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掌握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定计量单位的正确使用 二.教学内容纲要 1.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2.分析化学的分类、研究对象及其主要内容 3.分析化学的进展及要求 4.分析结果的表示 5.分析化学中的法定计量单位 小结三.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化学的研究对象及其主要内容 难点:1.分析化学的各种分类 2.分析化学中的法定计量单位的正确使用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讲解式、例举分析式讲授本绪论课程 内容。可采用多媒体提供本章内容归总比较。 五.时间分配:2学时 内容 时间分配(min) 分折化学的任务及作用 25 分析方法分类、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 0 发展现状和趋势和要求 10 分析结果的表示及分析化学中的法定计量单位 小结 5 总 90 六.教学内容 1.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引入最新的对分析化学认识的各种观点。以27项与分析仪器发展有关的诺 贝尔奖和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为分析化学家来说明分析化学的重要作用 2.分析化学的分类、研究对象及其主要内容: 根据分析化学任务、分析对象、分析原理、操作方法等分为多种分类。 2分析化学的讲展乃要求: 对分析化学的要求 快速、准确、非破坏性、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遥测、自动化、智能化等
《化学分析》教案 1 第一章:绪论部分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对分析化学的任务、重要性、分类及发展趋势等,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2.激起进一步深入学习这门学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掌握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定计量单位的正确使用 二.教学内容纲要 1.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2.分析化学的分类 、研究对象及其主要内容 3.分析化学的进展及要求 4.分析结果的表示 5.分析化学中的法定计量单位 小结三.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化学的研究对象及其主要内容 难点:1.分析化学的各种分类 2.分析化学中的法定计量单位的正确使用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讲解式、例举分析式讲授本绪论课程 内容。可采用多媒体提供本章内容归总比较。 五.时间分配:2 学时 内 容 时间分配(min) 分析化学的任务及作用 25 分析方法分类、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 40 发展现状和趋势和要求 10 分析结果的表示及分析化学中的法定计量单位 10 小结 5 总计 90 六.教学内容 1.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引入最新的对分析化学认识的各种观点。以 27 项与分析仪器发展有关的诺 贝尔奖和 2002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为分析化学家来说明分析化学的重要作用。 2.分析化学的分类 、研究对象及其主要内容: 根据分析化学任务、分析对象、分析原理、操作方法等分为多种分类。 3.分析化学的进展及要求: 对分析化学的要求: 快速、准确、非破坏性、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遥测、自动化、智能化等
《化学分析》教案 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仪器化、自动化,快速跟踪、无损、在线监测技术发展。 4.分析结果的表示及分析化学中的法定计量单位: 分析结果通常以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感.月中被测物质的量来表示。 1991起,我国的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5.小结:1.常用参考书、手册、杂志介绍 2.如何学好分析化学 6.学习和考核方法(Credit) 80 7.参考书日(References) 《化学分析》(第五版),华东理工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第二版),彭崇慧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21世纪的分析化学》汪尔康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年 七.本次课作业: 做好下一章的预习
《化学分析》教案 2 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仪器化、自动化,快速跟踪、无损、在线监测技术发展。 4.分析结果的表示及 分析化学中的法定计量单位: 分析结果通常以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 (mS、Vs) 中被测物质的量来表示。 1991 起,我国的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5.小结:1.常用参考书、手册、杂志介绍 2.如何学好分析化学 6.学习和考核方法(Credit) Experiments and Participation 20 Final Test 80 7.参考书目(References) 《化学分析》(第五版),华东理工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 《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第二版),彭崇慧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年 《21 世纪的分析化学》汪尔康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 年 七.本次课作业: 做好下一章的预习
《化学分析》教案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精密度,准确度的意义, 树立准确的量的概念。掌握误差产生原理及其减免的方法。 2.掌握有效数字意义及修约规则。 3.了解有限次测量值的偶然误差之t分布及平均值的置信度与置信区域。 二.教学内容纲要 1.概述 2.误差产生、分类及减免 3.有效数字及运算法叫 4.有限量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 5.小结 三,重点、难点 重点:1.误差的概念,米源及其表示方法 2.有效数字及运算法则 3.有限量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 难点:有限量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例举分析式、提问式讲授本绪论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3学时 内容 时间分配(min) 概述 误差产生、分类及减免 40 有效数字及运算法则 有限量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 小结 10 总计 135 六.教学内容 1.概述:误差存在的客观性
《化学分析》教案 3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精密度,准确度的意义, 树立准确的量的概念。掌握误差产生原理及其减免的方法。 2.掌握有效数字意义及修约规则。 3.了解有限次测量值的偶然误差之 t 分布及平均值的置信度与置信区域。 二.教学内容纲要 1.概述 2.误差产生、分类及减免 3.有效数字及运算法则 4.有限量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 5.小结 三.重点、难点 重点:1.误差的概念,来源及其表示方法 2.有效数字及运算法则 3.有限量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 难点:有限量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例举分析式、提问式讲授本绪论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3 学时 内 容 时间分配(min) 概述 5 误差产生、分类及减免 40 有效数字及运算法则 35 有限量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 45 小结 10 总计 135 六.教学内容 1.概述:误差存在的客观性
《化学分析》教案 2.误差产生、分类及减免: 系统误差及偶然误差的产生、分类、特点家诚免方法 3.有效数字及运算法则: 有效数字的意义、有效数字的记录、有效数字的计算、有效数字的约规则。 4.有限量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置信度、置信区间、可疑值的取舍、显著性检验。 5.小结:误差的分类和减免方法分析数据处理的一般步骤 七.本次课作业: 思考题:P27.1、2、3、4、6 习题P27.1、2、3、5、8、10 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滴定分析中的共同性内容,为以后各种滴定分析法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掌握物质的量浓度(01九)和滴定度的概念,表示方法及互相换算。 3.掌握滴定分析中的有关量值计算,如试样或基准物质称取量的计算,标淮溶液浓度 的计算,滴定分折结果的计算」 二.教学内容纲要 1.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滴定方式 2.标准溶液配制及浓度表示 3.滴定分析的计算实例 三.重点、难点 重点1滴定分析法的有关概念 2.滴定分析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多媒体讲授式一启发式一讨论式 五.时间分配:2学时 内容 时间分配(min) 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滴定方式 25 标准溶液配生制及浓度表示 40 滴定分析的计算实例 25 总计 90 六.教学内容 1.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滴定方式:
《化学分析》教案 4 2.误差产生、分类及减免: 系统误差及偶然误差的产生、分类、特点家减免方法 3.有效数字及运算法则: 有效数字的意义、有效数字的记录、有效数字的计算、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 4.有限量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 :置信度、置信区间 、可疑值的取舍、显著性检验。 5.小结:误差的分类和减免方法 分析数据处理的一般步骤 七.本次课作业: 思考题:P27. 1、2、3、4、6 习题 P27.1、2、3、5、8、10 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滴定分析中的共同性内容,为以后各种滴定分析法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掌握物质的量浓度(mol/L)和滴定度的概念,表示方法及互相换算。 3.掌握滴定分析中的有关量值计算,如试样或基准物质称取量的计算,标准溶液浓度 的计算,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二.教学内容纲要 1.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滴定方式 2.标准溶液配制及浓度表示 3.滴定分析的计算实例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滴定分析法的有关概念 2.滴定分析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多媒体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 五.时间分配:2 学时 内 容 时间分配(min) 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滴定方式 25 标准溶液配制及浓度表示 40 滴定分析的计算实例 25 总计 90 六.教学内容 1.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滴定方式:
《化学分析》教案 概念:滴定与标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滴定与标定:指示剂 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三原则 滴定方式及作用 2.标准溶液配制及浓度表示 物质的量浓度 滴定度 3.滴定分析的计算实例: 化学计量关系得确定 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 七,本次课作业: 思考题:P41.1、2、3、4、5、6、7、8 第四章:酸碱滴定法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酸碱滴定分析的研究方法,pH值的变化规律,为以后学习其它滴定分析法 打下基础 2.掌据酸碱质子论的酸碱定义,共轭酸碱对的Ka与Kb的关系。 3.掌握酸碱溶液的H值计算 4.掌握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范围、选择依据 5.掌握酸碱标准溶液配制和标定 6,掌握酸碱平衡的理论及酸碱的分布情况一酸碱的分布曲线。 二.教学内容纲要 1.质子论的酸碱概念 2.溶液中酸碱组分的分布,酸碱溶液的值计算 3.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范围、选择依据 4.强酸(碱)的滴定曲线 一元弱酸(碱)的滴定曲线、多元酸(碱)的滴定曲线 5.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 6.酸碱标准溶液配制和标定。 7.应用示例计算 8.小结: 三,重点、难点 重点:L,酸碱溶液的pH值计
《化学分析》教案 5 概念:滴定与标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滴定与标定;指示剂 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三原则 滴定方式及作用 2.标准溶液配制及浓度表示: 物质的量浓度 滴定度 3.滴定分析的计算实例: 化学计量关系得确定 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 七.本次课作业: 思考题:P41.1、2、3、4、5、6、7、8 第四章:酸碱滴定法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酸碱滴定分析的研究方法,pH 值的变化规律,为以后学习其它滴定分析法 打下基础。 2.掌握酸碱质子论的酸碱定义,共轭酸碱对的 Ka 与 Kb 的关系。 3.掌握酸碱溶液的 pH 值计算 4.掌握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范围、选择依据 5.掌握酸碱标准溶液配制和标定 6.掌握酸碱平衡的理论及酸碱的分布情况 -酸碱的分布曲线。 二.教学内容纲要 1.质子论的酸碱概念 2.溶液中酸碱组分的分布,酸碱溶液的 pH 值计算 3.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范围、选择依据 4.强酸(碱)的滴定曲线、一元弱酸(碱)的滴定曲线、多元酸(碱)的滴定曲线。 5.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 6.酸碱标准溶液配制和标定。 7.应用示例计算 8.小结: 三.重点、难点 重点:1.酸碱溶液的 pH 值计
《化学分析》教案 2.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3.酸碱滴定准确滴定条件的时论 难点:1.溶液酸度计算的近似处理 2.滴定误差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多媒体讲授式一启发式一讨论式 五.时间分配:6学时 内 容 时间分配(min)》 质子论的酸碱概念 35 溶液中酸碱组分的分布,酸碱溶液的H值计算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范围、选择依据 强酸(碱)的滴定曲线、一元弱酸(碱)的滴定 60 曲线、多元酸(碱)的演定曲线 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 酸碱标准溶液配制和标定 20 应用示例计算 小结 20 总计 270 六.教学内容 1.质子论的酸碱概念: 电离理论、质子理论、电子理论比较:共轭酸碱对及其电离常数 2.溶液中酸碱组分的分布,酸碱溶液的值计算 分布系数与分布曲线:几种酸碱溶液体系的酸度计算 3.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范围、选择依据:变色原理: 理论色范围和实际变色范围:几种酸碱指示剂:指示剂的选择依据 4.强酸(碱)的滴定曲线 ·元弱酸(碱)的滴定曲线、多元酸(碱)的滴定曲线 几种滴定体系的滴定曲线的绘制 影响滴定突越的因素 分步和分别滴定的条件 5.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 滴定误差的表示、滴定误差的计算 6.酸碱标准溶液配制和标定:配制、标定及基准物 7.应用示例 8.小结:1.质子论的酸碱概念2.酸碱滴定讨论3.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七,本次课作业 思考题:P97.1、3、410、11、12 习题:P98.11、13
《化学分析》教案 6 2.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3.酸碱滴定准确滴定条件的讨论 难点:1.溶液酸度计算的近似处理 2.滴定误差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多媒体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 五.时间分配:6 学时 内 容 时间分配(min) 质子论的酸碱概念 35 溶液中酸碱组分的分布,酸碱溶液的 pH 值计算 50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范围、选择依据 20 强酸(碱)的滴定曲线、一元弱酸(碱)的滴定 曲线、多元酸(碱)的滴定曲线 60 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 40 酸碱标准溶液配制和标定 20 应用示例计算 25 小结 20 总计 270 六.教学内容 1.质子论的酸碱概念: 电离理论、质子理论、电子理论比较;共轭酸碱对及其电离常数 2.溶液中酸碱组分的分布,酸碱溶液的 pH 值计算: 分布系数与分布曲线;几种酸碱溶液体系的酸度计算 3.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范围、选择依据:变色原理; 理论色范围和实际变色范围;几种酸碱指示剂;指示剂的选择依据 4.强酸(碱)的滴定曲线、一元弱酸(碱)的滴定曲线、多元酸(碱)的滴定曲线: 几种滴定体系的滴定曲线的绘制 影响滴定突越的因素 分步和分别滴定的条件 5.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 滴定误差的表示、滴定误差的计算 6.酸碱标准溶液配制和标定:配制、标定及基准物 7.应用示例 8.小结:1.质子论的酸碱概念 2.酸碱滴定讨论 3.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七.本次课作业: 思考题:P97.1、3、4、10、11、12 习题:P98.11、13
《化学分析》教案 第五章:非水滴定法部分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非水滴定的特点 2.掌握溶剂的分类、溶剂的性质、溶剂的选择 3了解弱酸弱碱的非水滴定 二.教学内容纲要 1.质子溶剂和无质子溶剂 2.溶剂的性质、溶剂的均化效应和区分效应 3.非水溶剂中的酸碱反应、溶剂的选择 4.弱碱的非水滴定,溶剂,标准溶液配制和标定,指示剂 5.小结 三,重点、难点 重点:1,溶剂的均化效应和区分效应
《化学分析》教案 7 第五章:非水滴定法部分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非水滴定的特点 2.掌握溶剂的分类、溶剂的性质、溶剂的选择 3 了解弱酸弱碱的非水滴定 二.教学内容纲要 1.质子溶剂和无质子溶剂 2.溶剂的性质、溶剂的均化效应和区分效应 3.非水溶剂中的酸碱反应、溶剂的选择 4.弱碱的非水滴定,溶剂,标准溶液配制和标定,指示剂 5.小结 三.重点、难点 重点:1.溶剂的均化效应和区分效应
《化学分析》教案 2.溶剂的选择 3弱酸弱碱非水滴定的条件控制 难点:1.非水溶剂中的酸碱反应 2.溶剂的自身离解常数及其对滴定突跃范围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式一启发式一讨论式 五.时间分配:2学时 内容 时间分配(mim)】 质子溶剂和无质子溶剂 20 溶剂的性质、溶剂的均化效应和风分效应 25 非水溶剂中的酸碱反应、溶剂的选择 3 弱碱的非水滴定,溶剂,标准溶液配制和标定,指示剂20 小结 10 总计 90 六.教学内容 1.质子溶剂和无质子溶剂:溶剂的分类 2.溶剂的性质、溶剂的均化效应和区分效应:拉平效应、区分效应及相对性 3.非水溶剂中的酸碱反应、溶剂的选择 4.弱碱的非水滴定,溶剂,标准溶液配制和标定,指示剂 5.小结: 1.溶剂的均化效应和区分效应、溶剂的选择 2.非水滴定的特点、除去溶剂中的水分的经验 七,本次课作业: 思考题:P98.10、11、12 第六章:配位滴定法部分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包括配位平衡,滴定曲线,金属指示剂. 2.掌握滴定条件的选择 3.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二.教学内容纲要
《化学分析》教案 8 2.溶剂的选择 3.弱酸弱碱非水滴定的条件控制 难点:1.非水溶剂中的酸碱反应 2.溶剂的自身离解常数及其对滴定突跃范围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 五.时间分配:2 学时 内 容 时间分配(min) 质子溶剂和无质子溶剂 20 溶剂的性质、溶剂的均化效应和区分效应 25 非水溶剂中的酸碱反应、溶剂的选择 25 弱碱的非水滴定,溶剂,标准溶液配制和标定,指示剂 20 小结 10 总计 90 六.教学内容 1.质子溶剂和无质子溶剂:溶剂的分类 2.溶剂的性质、溶剂的均化效应和区分效应:拉平效应、区分效应及相对性 3.非水溶剂中的酸碱反应、溶剂的选择: 4.弱碱的非水滴定,溶剂,标准溶液配制和标定,指示剂 5.小结: 1.溶剂的均化效应和区分效应、溶剂的选择 2.非水滴定的特点、除去溶剂中的水分的经验 七.本次课作业: 思考题:P98.10、11、12 第六章:配位滴定法部分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包括配位平衡,滴定曲线,金属指示剂. 2.掌握滴定条件的选择 3.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二.教学内容纲要
《化学分析》教案 1.配位滴定概述 2.配位平衡,稳定常数与累积稳定常数 3.副反应系数 4.条件稳定常数 5.配位滴定曲线 6金尿指示剂 7.滴定条件的选择 8.滴定方法及应用 9.小结 三,重点、难点 重点:1.稳定常数,副反应系数,条件稳定常数的概念及计算 2.滴定曲线的计算化学计量占的计算 3.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和其他指示滴定终点的方法 4.酸度的选择,滴定方法及计算 难点:1.副反应系数对配位平衡的影响及计算 2.络合滴定的酸度控制及滴定条件的选择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式一启发式一例举示例 五.时间分配:6学时 内容 时间分配(min) 配位滴定概述 配位平衡,稳定常数与累积稳定常数 30 副反应系数 40 条件稳定常数及准确滴定条件 配位滴定曲线 20 金届指示剂 滴定条件的选择 50 滴定方法及应用 小结 20 总计 270 六.教学内容 1,配位滴定概述:氨羧络合剂的应用 2.配位平衡,稳定常数与累积稳定常数:几种络合形式及稳定常数、积累稳定常数 3.副反应系数:主反应、副反应、副反应程度一副反应系数 4.条件稳定常数及准确滴定条件 5.配位滴定曲线 6.金属指示剂:原理、常用指示剂、使用金属指示剂的注意事项 7.滴定条件的选择:酸度、掩蔽剂等
《化学分析》教案 9 1.配位滴定概述 2.配位平衡,稳定常数与累积稳定常数 3.副反应系数 4.条件稳定常数 5.配位滴定曲线 6.金属指示剂 7.滴定条件的选择 8.滴定方法及应用 9.小结 三.重点、难点 重点:1.稳定常数,副反应系数,条件稳定常数的概念及计算 2.滴定曲线的计算,化学计量点的计算 3.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和其他指示滴定终点的方法 4.酸度的选择,滴定方法及计算 难点:1.副反应系数对配位平衡的影响及计算 2.络合滴定的酸度控制及滴定条件的选择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式—启发式—例举示例 五.时间分配:6 学时 内 容 时间分配(min) 配位滴定概述 15 配位平衡,稳定常数与累积稳定常数 30 副反应系数 40 条件稳定常数及准确滴定条件 50 配位滴定曲线 20 金属指示剂 25 滴定条件的选择 50 滴定方法及应用 20 小结 20 总计 270 六.教学内容 1.配位滴定概述:氨羧络合剂的应用 2.配位平衡,稳定常数与累积稳定常数:几种络合形式及稳定常数、积累稳定常数 3.副反应系数:主反应、副反应、副反应程度—副反应系数 4.条件稳定常数及准确滴定条件 5.配位滴定曲线 6.金属指示剂:原理、常用指示剂、使用金属指示剂的注意事项 7.滴定条件的选择:酸度、掩蔽剂等
《化学分析》教案 8.滴定方法及应用:应用实例 9.小结:1.络合滴定的副反应的客观存在问题和条件稳定常数 2.金属指示剂及其使用注意事项 3.络合滴定的滴定条件的选择 七.本次课作业 思考题:P129.4、5、6、7 习题:P129.2、4、6、 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法部分 10
《化学分析》教案 10 8.滴定方法及应用:应用实例 9.小结:1.络合滴定的副反应的客观存在问题和条件稳定常数 2.金属指示剂及其使用注意事项 3.络合滴定的滴定条件的选择 七.本次课作业: 思考题:P129.4、5、6、7 习题:P129.2、4、6、 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法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