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 把握文章的结构,品味文章的语言 2.掌握悼词的一般写法。 过程和方法 阅读课文,运用学到的有关知识来分析欣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革命所作的巨大贡献。 2.感受、学习马克思勇于创新、注重实践、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等伟大精神。 【重点难点】 体会本文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特点 2.议论、抒情相结合,议论中饱含着强烈的感情的写作方法 【学法指导】 诵读法、质疑法、探究法、背景解读法 【知识链接】 1.关于悼词 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或文章。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悼词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 怀与敬意的一切形式的悼念性文章,狭义的悼词专指在追悼大会上对死者表示敬意与哀思的宣读式 的专用哀掉的文体悼词是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悼念性文章。本篇悼词的特点是:(1) 从内容看,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所以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原因、时间、地点及其享年, 还有死者生前的身份职务:然后追述死者的经历和一生中做出的成就贡献,并做出评价;最后对自 者表示哀悼之情,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等。(2)从表达方式看,有叙述,有议论 更有抒情,而且可以这么说,抒情贯穿着全文 2.走近马恩 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 (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市。1843年迁居法国巴黎。中学毕业后,先后入波恩大学、柏林大学研究法 学、历史学和哲学。大学毕业后,开始了他一生的政治活动。当时,英法两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 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1848年法国巴黎无产阶级的起义震动了整个欧洲。就在这样的历史时 代,1844年9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见(恩格斯于1820年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的巴门城)。从 此“这两位朋友的毕生工作,就成了他们的共同事业”。他们在革命实践中共同战斗,在革命理论上 共同创造。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1847年,他们参加共 产主义者同盟,共同草拟了该同盟的纲领,即《共产党宣言》。1864年,马克思在伦敦创建了国际 工人协会(在第二国际成立后才称第一国际),奠定了国际组织的基础 从1870年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住在伦敦,“他们两人始终过着充满紧张工作的共同的精 神生活”。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特殊的运动规律,他的最伟大的 著作《资本论》就是这方面研究的结晶。作为马克思伟大事业的终身战友的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 以后,出色地完成了《资本论》第二、三卷的整理出版工作,卓越地领导了国际工人运动,直至1895 年8月5日因病逝世。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 切最动人的传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 马克思( Karl marx,1818-1883)和恩格斯( Friedrich Engels,1820-1895)是无产阶级的 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引发了科学和社会领域里的一系列变革,教 育理论从此掌握了科学的武器,揭开了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 1.把握文章的结构,品味文章的语言。 2.掌握悼词的一般写法。 过程和方法: 阅读课文,运用学到的有关知识来分析欣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革命所作的巨大贡献。 2.感受、学习马克思勇于创新、注重实践、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等伟大精神。 【重点难点】 1.体会本文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特点。 2.议论、抒情相结合,议论中饱含着强烈的感情的写作方法。 【学法指导】 诵读法、质疑法、探究法、背景解读法 【知识链接】 1.关于悼词 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或文章。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悼词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 怀与敬意的一切形式的悼念性文章,狭义的悼词专指在追悼大会上对死者表示敬意与哀思的宣读式 的专用哀掉的文体 悼词是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悼念性文章。本篇悼词的特点是:(1) 从内容看,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所以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原因、时间、地点及其享年, 还有死者生前的身份职务;然后追述死者的经历和一生中做出的成就贡献,并做出评价;最后对自 者表示哀悼之情,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等。(2)从表达方式看,有叙述,有议论,, 更有抒情,而且可以这么说,抒情贯穿着全文。 2.走近马恩 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卡尔·马克思,1818 年 5 月 5 日生于普鲁士 (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市。1843 年迁居法国巴黎。中学毕业后,先后入波恩大学、柏林大学研究法 学、历史学和哲学。大学毕业后,开始了他一生的政治活动。当时,英法两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 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1848 年法国巴黎无产阶级的起义震动了整个欧洲。就在这样的历史时 代,1844 年 9 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见(恩格斯于 1820 年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的巴门城)。从 此“这两位朋友的毕生工作,就成了他们的共同事业”。他们在革命实践中共同战斗,在革命理论上 共同创造。1846 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1847 年,他们参加共 产主义者同盟,共同草拟了该同盟的纲领,即《共产党宣言》。1864 年,马克思在伦敦创建了国际 工人协会(在第二国际成立后才称第一国际),奠定了国际组织的基础。 从 1870 年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住在伦敦,“他们两人始终过着充满紧张工作的共同 的精 神生活”。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特殊的运动规律,他的最伟大的 著作《资本论》就是这方面研究的结晶。作为马克思伟大事业的终身战友的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 以后,出色地完成了《资本论》第二、三卷的整理出版工作,卓越地领导了国际工人运动,直至 1895 年 8 月 5 日因病逝世。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 切最动人的传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 马克思(Karl Marx,1818—1883)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1895)是无产阶级的 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引发了科学和社会领域里的一系列变革,教 育理论从此掌握了科学的武器,揭开了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志同道合是友谊的坚实基础(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伟大友谊)。1844年,马克思在巴黎期间,恩 格斯拜访了他。两人在一起生活了10天,倾心交谈,对一切重大问题的看法完全一致。这次会见 为他们终生的战斗友谊和伟大合作奠定了基础。他们在政治风浪中团结战斗,在科学研究中相互切 磋,在人生坎坷的道路上彼此激励,共同奋战了40个春秋。他们各自都为自己有志同道合的战友 而自豪。恩格斯说:“马克思是和我相交40年的最好的、最亲密的朋友,他给我的教益是无法用语 言表达的。”马克思说:“我们之间存在的友谊是何等的珍贵!”恩格斯为了使马克思有可能从事革命 活动和理论研究,心甘情愿作出牺牲,从事自己最不愿干的“该死的生意”,把挣来的钱负担马克思 家的生活 欧洲1848年革命失败后,马克思住在伦敦,恩格斯住在曼彻斯特,他们两人虽然不能“一起 生活,一起工作,一起欢笑”,但却保持着密切的书信联系。他们几乎天天都要通信,只要一方回信 稍慢一点,另一方就会感到不安。有一次,恩格斯隔了几天没有写信,马克思就写信风趣地问他: “亲爱的恩格斯!你在哭泣还是在欢笑?你睡着了还是醒着?”既是问候,又是关切。他们这种友 谊是前无古人的 【学习过程】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芜()杂譬()如估()量悼()词 诅()咒肤()浅豁()然开朗卓()有成效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结构: 细读课文,研讨问题。 先看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也是全文的第一部分。 1.作者为什么详细交代马克思逝世的时间? 2.为什么要突出强调“还不到两分钟”? 作者写马克思的逝世,为什么用“停止思想”、“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而不用“停 止呼吸”或“心脏停止跳动”? 4.“安静地睡着了一一但已经是”中破折号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接下来,我们看文章的第二部分(2-7段)。 5.这部分主要是论述马克思的贡献。请同学们把课文再速读一遍,排一排马克思一生中对人类的伟 大贡献主要有哪些? 作者是怎样综合评价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的?(第2段) 7.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志同道合是友谊的坚实基础(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伟大友谊)。1844 年,马克思在巴黎期间,恩 格斯拜访了他。两人在一起生活了 10 天,倾心交谈,对一切重大问题的看法完全一致。这次会见 为他们终生的战斗友谊和伟大合作奠定了基础。他们在政治风浪中团结战斗,在科学研究中相互切 磋,在人生坎坷的道路上彼此激励,共同奋战了 40 个春秋。他们各自都为自己有志同道合的战友 而自豪。恩格斯说:“马克思是和我相交 40 年的最好的、最亲密的朋友,他给我的教益是无法用语 言表达的。”马克思说:“我们之间存在的友谊是何等的珍贵!”恩格斯为了使马克思有可能从事革命 活动和理论研究,心甘情愿作出牺牲,从事自己最不愿干的“该死的生意”,把挣来的钱负担马克思 一家的生活。 欧洲 1848 年革命失败后,马克思住在伦敦, 恩格斯住在曼彻斯特,他们两人虽然不能“一起 生活,一起工作,一起欢笑”,但却保持着密切的书信联系。他们几乎天天都要通信,只要一方回信 稍慢一点,另一方就会感到不安。有一次,恩格斯隔了几天没有写信,马克思就写信风趣地问他: “亲爱的恩格斯!你在哭泣还是在欢笑?你睡着了还是醒着?”既是问候,又是关切。他们这种友 谊是前无古人的。 【学习过程】 一、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芜( )杂 譬( )如 估( )量 悼( )词 诅( )咒 肤( )浅 豁( )然开朗 卓( )有成效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结构: 三、细读课文,研讨问题。 先看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也是全文的第一部分。 [来源: Z x xk. Com ] 1.作者为什么详细交代马克思逝世的时间? 2.为什么要突出强调“还不到两分钟”? [来源: Z。xx 。k .Co m] 3.作者写马克思的逝世,为什么用“停止思想”、“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而不用“停 止呼吸”或“心脏停止跳动” ? 4.“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中破折号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接下来,我们看文章的第二部分(2—7 段)。 5.这部分主要是论述马克思的贡献。请同学们把课文再速读一遍,排一排马克思一生中对人类的伟 大贡献主要有哪些? 6.作者是怎样综合评价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的?(第 2 段) 7.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8.恩格斯认为哪一项是马克思一生中最伟大的贡献?理由是什么? 能不能把“对于”换成“和”? 最后一部分(8-9段) 10.“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怎样理解这句话。 11.马克思逝世,“整个欧洲和美洲……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这与各 国政府和资产者对他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照,这说明了什么? 12.“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里的“敌人”和“私敌”有何区别? 13.“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字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悼(do)念诅(z0)咒肤(fu)浅 豁(huo)然开朗 B.嫉(j)恨立即(j1)驱逐(zhu) 卓(zhuo)有成效 C.诽(f6i)谤勒(1e)令估量( liang)意识(sh)形态 D.闭塞(se) 空(kong)白忠( zhong)心纷繁芜(w)杂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他沉默寡言,不苟言笑,似乎从没有见过他的音容笑貌。 B.他俨然像个大款,头上冠冕堂皇,身上大衣笔挺,脚上皮鞋锃亮。 C.走出峡谷,眼前便豁然开朗。 D.他慷慨激昂地把多年的积蓄捐献给希望工程 3.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应填入的一组关联词语是() 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口口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口囗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口囗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口 口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的研究 A.虽然但是以至而且 B.虽然可是甚至并且 C.即使可是甚至并且 D.即使但是甚至而且 4.下面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A.《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篇悼词,也是一篇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和抒情的演说词,作 者恩格斯,普鲁士(后称德国)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 B.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代表作是《物种起源》
8.恩格斯认为哪一项是马克思一生中最伟大的贡献?理由是什么? 9.能不能把“对于”换成“和”? 最后一部分(8—9 段) 10.“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怎样理解这句话。 11.马克思逝世,“整个欧洲和美洲……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这与各 国政府和资产者对他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照,这说明了什么? [来源:学科网 ZXX K] 12.“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里的“敌人”和“私敌”有何区别? 13.“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字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悼.(dào)念 诅.(zǚ)咒 肤.(fū)浅 豁.(huò)然开朗 B.嫉.(jí)恨 立即.(jí) 驱逐.(zhú) 卓.(zhuó)有成效 C.诽.(fěi)谤 勒.(lè)令 估量.(liàng) 意识.(shí)形态 D.闭塞.(sè) 空.(kōng)白 忠.(zhōng)心 纷繁芜.(wǘ)杂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他沉默寡言,不苟言笑 ....,似乎从没有见过他的音容笑貌。 B.他俨然像个大款,头上冠冕堂皇 ....,身上大衣笔挺,脚上皮鞋锃亮。 C.走出峡谷,眼前便豁然开朗 ....。 D.他慷慨激昂 ....地把多年的积蓄捐献给希望工程。 3.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应填入的一组关联词语是( )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 □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的研究。 A.虽然 但是 以至 而且 B.虽然 可是 甚至 并且 C.即使 可是 甚至 并且 D.即使 但是 甚至 而且 4.下面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篇悼词,也是一篇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和抒情的演说词,作 者恩格斯,普鲁士(后称德国)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 B.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代表作是《物种起源》
C.恩格斯在这篇悼词中指出马克思一生有许多发现,其中主要是,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 展规律,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还指出马克 思首先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 D.马克思,普鲁士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代表作为《资本论》、《共产党宣言》。 5.从括号里选择一个恰当的关联词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更“古” (①但,②而)却不能说他们不属于现代,不能 说他们不属于未来(③因此,④因为)他们的思维具有最强的“历史穿透力” 并且,⑥从而)对未来展望也最远,最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 二、阅读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 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 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 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 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 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 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 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 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一—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 法预见—一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 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地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6.第2段中先提“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后提“对于历史科学”的原因是( A.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B.他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C.欧洲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源地 D.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马克思的需要更迫切。 7.从全文看,先写马克思在历史科学方面的发现,后写他对革命实践的贡献,原因是() A.他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B.先提马克思贡献最大的方面 C.这样写可以使文章内容层层深入。 D.这样写可以充分表现作者对马克思的崇敬之情 8.概括的说“两个发现”是什么 第一个发现是 (不超过8个字) 第二个发现是 (不超过4个字) 9.“一生中能有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这两 句话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0.第6段中,“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对于加点词注释正确的 项是() A.“这样”和“这”指代的是同一内容
C.恩格斯在这篇悼词中指出马克思一生有许多发现,其中主要是,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 展规律,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还指出马克 思首先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 D.马克思,普鲁士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代表作为《资本论》、《共产党宣言》。 5.从括号里选择一个恰当的关联词。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更“古”了,________(①但,②而)却不能说他们不属 于现代,不能 说他们不属于未来________(③因此,④因为)他们的思维具有最强的“历史穿透力”________(⑤ 并且,⑥从而)对未来展望也最远,最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 二、阅读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 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 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 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 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 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 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 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 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 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 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地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6.第 2 段中先提“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后提“对于历史科学”的原因是( ) A.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B.他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C.欧洲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源地。 D.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马克思的需要更迫切。 7.从全文看,先写马克思在历史科学方面的发现,后写他对革命实践的贡献,原因是( ) A.他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B.先提马克思贡献最大的方面。[来源: Z x xk. Com ] C.这样写可以使文章内容层层深入。 D.这样写可以充分表现作者对马克思的崇敬之情。 8.概括的说“两个发现”是什么 第一个发现是 (不超过 8 个字) 第二个发现是 (不超过 4 个字) 9.“一生中能有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这两 句话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10.第 6 段中,“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对于加点词注释正确的 一项是( ) A.“这样”和“这”指代的是同一内容
B.“这样”指代他的两个发现以及许多领域的深刻研究。“这”代“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C.“这样”指上段中“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 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的研究。”“这”指“他作为科学家”。 D.“这”指代“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拓展阅读】 悼念玛丽·居里 爱因斯坦 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好一生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 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 方面还要。即使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 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已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一一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 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已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已满 留下任何佘地。由于社会的严醒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使得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 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一—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脱的少风的严肃性 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貌岸然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一一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一一所以能取得,不 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像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 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 比较光明的末来 提示:这一篇悼词,作者没有把重点放在介绍居里夫人学术上的卓著成就,而是着重介绍她的 伟大品格,评述这些品格对推动时代和历史前进的巨大作用。第二段介绍居里夫人的伟大品格:性 格坚强,意志纯洁,严于律已,客观公正,谦虚谨慎以及为实现理想坚持到底的精神。第3段分析 居里夫人科学功绩的取得正源于她的伟大品格。结尾一段,热情讴歌居里夫人品德的力量推动了时 代和历史的发展,号召欧洲的知识分子向居里夫人学习。 【学习反思】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不足? 【参考答案】 【学习过程】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悼念交代伟人的逝世一一悲痛 第二部分(§2一§7)评价评说马克思在理论和实践的伟大贡献一一敬仰 第三部分(§8-§9)悼念颂扬马克思品质的崇高一一敌人的忌恨、人民的爱戴一一怀念 三、细读课文,研讨问题 1.①因为这是在葬礼上讲话,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逝世的准确时间。②交代具体时间,就强调了这是 世界无产阶级应当永远不忘的时刻。③这个具体的时间,表明马克思生命的每一刻对世界无产阶级 都十分宝贵,饱含了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与赞扬 .终生的所挚友就这样静静地走了,恩格斯没能陪在他身边,抱憾终生。这一时刻更是令世人万分 悲痛和无法忘记的。 3.①马克思是一个思想家,所以用“停止思想”突出了思想家的特点,又写出了“生命不息,思考 不止”的生命状态。("您喜爱的座右铭?”"思考一切。”这是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和女儿的一次对 话。这充分反映了作为思想家、科学家和革命家的马克思一贯的性格,那就是"独立思考”。) ②这是一种讳饰的修辞手法,蕴涵着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深切哀悼。 明确:讳饰手法。讳饰,有叫做婉曲,委婉,是要表达的意思并不直截了当的说出来,而是用
B.“这样”指代他的两个发现以及许多领域的深刻研究。“这”代“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C.“这样”指上段中“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 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的研究。”“这”指“他作为科学家”。[来源:学科网ZXXK] D.“这”指代“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拓展阅读】 悼念玛丽·居里 爱因斯坦 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好一生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 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 方面还要。即使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 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已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 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已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已满 留下任何佘地。由于社会的严醒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使得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 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脱的少风的严肃性。一 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貌岸然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 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像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 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 比较光明的末来。 提示:这一篇悼词,作者没有把重点放在介绍居里夫人学术上的卓著成就,而是着重介绍她的 伟大品格,评述这些品格对推动时代和历史前进的巨大作用。第二段介绍居里夫人的伟大品格:性 格坚强,意志纯洁,严于律已,客观公正,谦虚谨慎以及为实现理想坚持到底的精神。第 3 段分析 居里夫人科学功绩的取得正源于她的伟大品格。结尾一段,热情讴歌居里夫人品德的力量推动了时 代和历史的发展,号召欧洲的知识分子向居里夫人学习。 【学习反思】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不足? 【参考答案】 【学习过程】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 悼念 交代伟人的逝世——悲痛 第二部分(§2-§7) 评价 评说马克思在理论和实践的伟大贡献——敬仰 第三部分(§8-§9) 悼念 颂扬马克思品质的崇高——敌人的忌恨、人民的爱戴——怀念 三、细读课文,研讨问题。 1.①因为这是在葬礼上讲话,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逝世的准确时间。②交代具体时间,就强调了这是 世界无产阶级应当永远不忘的时刻。③这个具体的时间,表明马克思生命的每一刻对世界无产阶级 都十分宝贵,饱含了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与赞扬。 2.终生的所挚友就这样静静地走了,恩格斯没能陪在他身边,抱憾终生。这一时刻更是令世人万分 悲痛和无法忘记的。 3.①马克思是一个思想家,所以用“停止思想”突出了思想家的特点,又写出了“生命不息,思考 不止”的生命状态。("您喜爱的座右铭?”"思考一切。”这是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和女儿的一次对 话。这充分反映了作为思想家、科学家和革命家的马克思一贯的性格,那就是"独立思考”。) ②这是一种讳饰的修辞手法,蕴涵着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深切哀悼。 明确:讳饰手法。讳饰,有叫做婉曲,委婉,是要表达的意思并不直截了当的说出来,而是用
比较曲折的方式烘托或暗示给读者的一种修辞方式。 4.破折号表示补充说明,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的无限依恋和对于马克思逝世所引起的感情上的矛盾 与深重的悲痛。(马克思病危状况,对工作的态度) 5.理论贡献:①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科学家)②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剩余价值理论) (对于历史科学)③其它领域都有独到发现 实践贡献:①出版进步报纸和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 (革命家)②在巴黎等地各组织中的工作 (对于无产阶级)③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最伟大的贡献) 6.巨大损失(伟大贡献)对于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7.第二小节是主体部分的总纲,“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 失。”突出了马克思去世带来的后果,也揭示了在革命实践和革命理论两个方面的贡献。 “这位伟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空白”与“不久”分别从时间和 空间上强调了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也是一个过渡段,引出下文 8.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理由:马克思既是一个科学家(思想家),又是一个革命家。但作为一个科学家,这“远不是主 要”的。因为科学是革命的力量(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那么,什么是“主要 的”?下文说,他“首先”是一个革命家,(“首先”,就是“更主要的”的意思。)而作为他的“顶 峰”就是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文章第6段也是一个明显的过渡段。第 句话“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承上,总结前面的马克思在科学方面的贡献,“但这在他身上远不是 主要的”,与下面第7段第一句“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遥相呼应,说明开始转向对他革命 实践贡献的描述 9.第二自然段不用“和”,而并列用两个“对于”,从在无产阶级实际斗争中的领导作用和研究社会 科学的成就两个方面突出了马克思的杰出贡献:同时,表明了从两个方面总领起后文的内容。 10.“这样”是指上文马克思的划时代的理论创造和革命实践。两个“最”体现在两个“无论”上 无论性质怎样的政府,也无论什么色彩的资产者派别,都毫不例外地疯狂地嫉恨他,恶毒地诬蔑他 马克思对此“毫不在意”,当作蛛丝“轻轻抹去”,说明敌人对马克思攻击很多,却十分无力,也表 明马克思对敌人的极端蔑视,表明崇高的精神境界和无畏的气魄 11.这个“对照”说明马克思是无产阶级最忠实的代表和导师,同时也说明他的理论和实践给了各 国资产者以致命的打击,是资产者不可调和的敌人。这个对照与开头呼应,深化了马克思在科学理 论和革命实践中无与伦比的作用和地位 12.“私敌”是指以我为中心,以“我”的利害区分敌友,这是剥削阶级个人主义的一种表现。马克 思没有这样的私敌,说明他不存私念。他是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全力以赴地与形形色色 的敌对分子作斗争,因而他有“许多敌人”。这些敌人都是无产阶级的敌人。这个评价含蓄深刻,高 度赞颂了马克思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高尚的革命品格。从正反两个方面进一步论证不可估量的损 失 13.恩格斯最后庄严宣告“他的英名和他的事业将永垂不朽”这句饱含深情和敬意的结语,虽是 般悼词结语,但绝不仅仅是形式的需要,它照应全文,总结全文,是由马克思的丰功伟绩中引申出 来的必然结论,体现了作者的心声,也是亿万人民的心声 【基础达标】 1.B2.C3.D4.D(《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合著的)。 5.①④⑥6.A7.A 8.第一个发现是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或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论,或唯物史观):第二个发现是 剩余价值 9.两个发现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极其伟大的意义,其成就和贡献是非常巨大的。 10.C
比较曲折的方式烘托或暗示给读者的一种修辞方式。 4.破折号表示补充说明,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的无限依恋和对于马克思逝世所引起的感情上的矛盾 与深重的悲痛。(马克思病危状况,对工作的态度) 5.理论贡献:①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科学家) ②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剩余价值理论) (对于历史科学) ③其它领域都有独到发现 实践贡献:①出版进步报纸和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 (革命家) ②在巴黎等地各组织中的工作 (对于无产阶级) ③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最伟大的贡献) 6.巨大损失(伟大贡献) 对于无产阶级 对于历史科学 (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7.第二小节是主体部分的总纲,“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 失。”突出了马克思去世带来的后果,也揭示了在革命实践和革命理论两个方面的贡献。 “这位伟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空白”与“不久”分别从时间和 空间上强调了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也是一个过渡段,引出下文。 8.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理由:马克思既是一个科学家(思想家),又是一个革命家。但作为一个科学家,这“远不是主 要”的。因为科学是革命的力量(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那么,什么是“主要 的”?下文说,他“首先”是一个革命家,(“首先”,就是“更主要的”的意思。)而作为他的“顶 峰”就是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文章第 6 段也是一个明显的过渡段。第一 句话“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承上,总结前面的马克思在科学方面的贡献,“但这在他身上远不是 主要的”,与下面第 7 段第一句“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遥相呼应,说明开始转向对他革命 实践贡献的描述。 9.第二自然段不用“和”,而并列用两个“对于”,从在无产阶级实际斗争中的领导作用和研究社会 科学的成就两个方面突出了马克思的杰出贡献;同时,表明了从两个方面总领起后文的内容。 10.“这样”是指上文马克思的划时代的理论创造和革命实践。两个“最”体现在两个“无论”上, 无论性质怎样的政府,也无论什么色彩的资产者派别,都毫不例外地疯狂地嫉恨他,恶毒地诬蔑他。 马克思对此“毫不在意”,当作蛛丝“轻轻抹去”,说明敌人对马克思攻击很多,却十分无力,也表 明马克思对敌人的极端蔑视,表明崇高的精神境界和无畏的气魄。 11.这个“对照”说明马克思是无产阶级最忠实的代表和导师,同时也说明他的理论和实践给了各 国资产者以致命的打击,是资产者不可调和的敌人。这个对照与开头呼应,深化了马克思在科学理 论和革命实践中无与伦比的作用和地位。 12.“私敌”是指以我为中心,以“我”的利害区分敌友,这是剥削阶级个人主义的一种表现。马克 思没有这样的私敌,说明他不存私念。他是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全力以赴地与形形色色 的敌对分子作斗争,因而他有“许多敌人”。这些敌人都是无产阶级的敌人。这个评价含蓄深刻,高 度赞颂了马克思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高尚的革命品格。从正反两个方面进一步论证不可估量的损 失。 13.恩格斯最后庄严宣告“他的英名和他的事业将永垂不朽”这句饱含深情和敬意的结语,虽是一 般悼词结语,但绝不仅仅是形式的需要,它照应全文,总结全文,是由马克思的丰功伟绩中引申出 来的必然结论,体现了作者的心声,也是亿万人民的心声。 【基础达标】 1.B 2.C 3.D 4.D(《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合著的)。 5.①④⑥ 6.A 7.A 8.第一个发现是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或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论,或唯物史观);第二个发现是 剩余价值。 9.两个发现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极其伟大的意义,其成就和贡献是非常巨大的。 1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