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九年级语文学科试卷 (分值150分时间120分钟) 【温馨寄语】亲爱的新同学,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这美好的时光里,让我们打开文 学之门,步入语文的美妙殿堂,用字词句章、诗词曲赋的盛装,扮靓青春的风采。 、积累与运用(42分) 1.名句默写。(10分) ①愿将腰下剑, ② ,春风不度玉门关。 ③烈士暮年, ④蒌蒿满地芦芽短, 大雪满弓刀 ⑥泪眼问花花不语, ⑦绿杨烟外晓寒轻, ⑧水所以载舟, ⑨我想 。这正如地上的路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乡》。 2.阅读下面的语段,把其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格内。 太阳所反映的水上涟y()的影子,像轻烟似地总在树上和青草上晃动 着。在小溪的淙淙()声中,饱含树脂的幼芽在开放,水下的草长出水面, 岸上青草越发繁茂。水流在克制的嘟哝声中稳稳地流淌着,惹动着新结的黄色花 蕾,花蕾反又在水面yang( )起波纹。真惬( )意啊:我坐 在树根上,一边休息,一边听陡岸下面强大的水流不急不忙地彼此呼唤。 (摘自普里什文《林中小溪》)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 B.“乡下曲辫子!”夹着一支水笔的手按在算盘珠上,鄙夷不屑的眼光从眼镜边 射出来。 C.由于几日来连续的强降雨,街道都已经到了万人空巷的程度 D.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4.下列选项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2分) A.对于能不能既提高教学质量,又减轻学生负担的问题,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1 2016 年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九年级语文学科试卷 (分值 150 分 时间 120 分钟) 【温馨寄语】亲爱的新同学,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这美好的时光里,让我们打开文 学之门,步入语文的美妙殿堂,用字词句章、诗词曲赋的盛装,扮靓青春的风采。 一、积累与运用(42 分) 1.名句默写。(10 分) ①愿将腰下剑,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 ③烈士暮年, _______________。 ④蒌蒿满地芦芽短,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 大雪满弓刀。 ⑥泪眼问花花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绿杨烟外晓寒轻,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水所以载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我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正如地上的路;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乡》。 2. 阅读下面的语段,把其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格内。 (4 分) 太阳所反映的水上涟 y.ī.( )的影子,像轻烟似地总在树上和青草上晃动 着。在小溪的淙淙.( )声中,饱含树脂的幼芽在开放,水下的草长出水面, 岸上青草越发繁茂。水流在克制的嘟哝声中稳稳地流淌着,惹动着新结的黄色花 蕾,花蕾反又在水面 y.à.ng..( )起波纹。真惬.( )意啊:我坐 在树根上,一边休息,一边听陡岸下面强大的水流不急不忙地彼此呼唤。 (摘自普里什文《林中小溪》)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 ....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 B.“乡下曲辫子!”夹着一支水笔的手按在算盘珠上,鄙夷不屑 ....的眼光从眼镜边 射出来。 C.由于几日来连续的强降雨,街道都已经到了万人空巷 ....的程度。 D.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 4.下列选项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2 分) A.对于能不能既提高教学质量,又减轻学生负担的问题,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B.随着社会的开展,生活的改变,使许多字眼起了变化。 C.为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 饲养员技术培训班。 D.很多家用电器,国家的并不比洋货差。质量不仅能与之抗衡,而且价格也很 便宜 5.下列选项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柯蓝的《飞红滴翠记黄山》有别于一般的游记,它是一篇解说词,是借助于电 视镜头展示画面来介绍黄山风光的,使用了现代影视的表现手段 B.《陈涉世家》这篇课文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客观地记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 的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赞扬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 反映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肯定了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作用 C.《画山绣水》是著名散文家杨朔写的一篇散文,课题采用了互文的手法,意 思是画出来的和绣出来的山和水。 D.俄国作家普里什文在《〈林中小溪》一文采用第一人称和主观视角的方式来述 说,表现出了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6、综合实践题(8分) (1)阅读下列诗句,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探究诗中所蕴含的物候现象。(2分) A、“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2)下面是响水9月27日的天气预报,电台计划播送时,在信息上加一些体现 人文关怀的内容。请你为电台设计一段这样的话,50字左右。(2分 9月27日多云转阴有阵雨或雷雨温度:17C-22风力:6级 (3)【辩论擂台】提到“烈日”“暴雨”下的痛苦,我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了 祥子,为此,我们开展了以“走近祥子”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来参加 有人说祥子“勤劳朴实”,语含赞美,也有人认为他“性格懦弱”,语含讽刺,请 你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7、材料探究题(12分) 3月23日,第54个世界气象日如期而至,盐阜中学“环境保护与研究”兴趣小 组计划开展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江苏大部遭遇雾霾天气,省内多个市县气象台连发大雾预警信号,提醒 公众注意防范。记者从南京科大附属医院了解到,这几天呼吸科的病人增加了 3-5成。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医生周学筠介绍说,雾霾能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 血管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生殖系统等疾病,诸如咽喉炎、肺气肿、哮喘、鼻炎 支气管炎等炎症,长期处于雾霾环境还会诱发肺癌、心肌缺血及损伤 材料二:1月12日6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大雾蓝色预警。据悉,当天,兰 海髙速贵州境内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致5死19伤,沪昆髙速湖南段16车连环相撞 1死9伤。 材料三:专家介绍,阴沉的雾霾天气由于光线较弱及导致的低气压,容易让人产 生精神懒散、情绪低落及悲观情绪,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甚至容易失控
2 B.随着社会的开展,生活的改变,使许多字眼起了变化。 C.为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 饲养员技术培训班。 D.很多家用电器,国家的并不比洋货差。质量不仅能与之抗衡,而且价格也很 便宜。 5.下列选项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柯蓝的《飞红滴翠记黄山》有别于一般的游记,它是一篇解说词,是借助于电 视镜头展示画面来介绍黄山风光的,使用了现代影视的表现手段。 B.《陈涉世家》这篇课文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客观地记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 的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赞扬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 反映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肯定了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作用 C.《画山绣水》是著名散文家杨朔写的一篇散文,课题采用了互文的手法,意 思是画出来的和绣出来的山和水。 D.俄国作家普里什文在《〈林中小溪》一文采用第一人称和主观视角的方式来述 说,表现出了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6、综合实践题(8 分) (1)阅读下列诗句,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探究诗中所蕴含的物候现象。(2 分) A、“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响水 9 月 27 日的天气预报,电台计划播送时,在信息上加一些体现 人文关怀的内容。请你为电台设计一段这样的话,50 字左右。(2 分) 9 月 27 日 多云转阴有阵雨或雷雨 温度:170 C—22 0 C 风力:6 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辩论擂台】提到“烈日”“暴雨”下的痛苦,我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了 祥子,为此,我们开展了以“走近祥子”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来参加。 有人说祥子“勤劳朴实”,语含赞美,也有人认为他“性格懦弱”,语含讽刺,请 你谈谈自己的看法。(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材料探究题(12 分) 3 月 23 日,第 54 个世界气象日如期而至,盐阜中学“环境保护与研究”兴趣小 组计划开展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江苏大部遭遇雾霾天气,省内多个市县气象台连发大雾预警信号,提醒 公众注意防范。记者从南京科大附属医院了解到,这几天呼吸科的病人增加了 3-5 成。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医生周学筠介绍说,雾霾能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 血管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生殖系统等疾病,诸如咽喉炎、肺气肿、哮喘、鼻炎、 支气管炎等炎症,长期处于雾霾环境还会诱发肺癌、心肌缺血及损伤。 材料二:1 月 12 日 6 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大雾蓝色预警。据悉,当天,兰 海高速贵州境内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致 5 死 19 伤,沪昆高速湖南段 16 车连环相撞 1 死 9 伤。 材料三:专家介绍,阴沉的雾霾天气由于光线较弱及导致的低气压,容易让人产 生精神懒散、情绪低落及悲观情绪,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甚至容易失控
【我探究】兴趣小组成员王涛收集到三则材料,请你结合材料,概括出你对雾霾 危害的认识。(3分) 【我怀念】记忆深处,古诗词中就有着许多描绘蓝天、白云、煦风、暖阳整天相 伴的优美环境的诗句,请你写两句。(4分) (2) 【我采访】盐城市环保局陈局长将在23日上午召开记者招待会,你作为兴趣小 组外派小记者王敏,得到了一次向局长提问的机会,请你会怎么说?(3分) 【我策划】兴趣小组决定在第54个世界气象日期间,策划一些活动,来提高同 学们对环保的认识,请仿照示例,请你再帮组长设计两个活动。(2分) 活动一:举办“我为环保献一策”主题班会 活动二: 活动三: 二、短文阅读。(50分) (一)阅读下面辛弃疾的两首词,完成习题。(6分) 【甲】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乙】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蛮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8.“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一句描绘典型的军旅生活场景,试用自己 的语言描绘诗句呈现的画面。(2分) 9.两首词都是辛弃疾辞官闲居在江西上饶时所写,但表现的主旨截然不同,请 结合词的内容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的两个文言段落,完成10-13题。(15分)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 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 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 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 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 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 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
3 【我探究】兴趣小组成员王涛收集到三则材料,请你结合材料,概括出你对雾霾 危害的认识。(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怀念】记忆深处,古诗词中就有着许多描绘蓝天、白云、煦风、暖阳整天相 伴的优美环境的诗句,请你写两句。(4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采访】盐城市环保局陈局长将在 23 日上午召开记者招待会,你作为兴趣小 组外派小记者王敏,得到了一次向局长提问的机会,请你会怎么说?(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策划】兴趣小组决定在第 54 个世界气象日期间,策划一些活动,来提高同 学们对环保的认识,请仿照示例,请你再帮组长设计两个活动。(2 分) 活动一:举办“我为环保献一策”主题班会 活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短文阅读。(50 分) (一)阅读下面辛弃疾的两首词,完成习题。(6 分) 【甲】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乙】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蛮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8.“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一句描绘典型的军旅生活场景,试用自己 的语言描绘诗句呈现的画面。(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两首词都是辛弃疾辞官闲居在江西上饶时所写,但表现的主旨截然不同,请 结合词的内容分析。(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两个文言段落,完成 10-13 题。(15 分)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 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 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 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 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 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 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
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 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 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乙】陈胜出于戍卒,一旦奋发不顾,海内豪杰之士乃始云合响应,并起而诛 之。数月之间,一战失利,不幸陨命于御者之手,身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 相竟亡秦。……且其称王之初,且其称王之初,万事草创°,能从陈余之言, 迎孔子之孙鲋为博士,至尊为太师,所与谋议,皆非庸人崛起者可及,其志岂小 小者哉!汉高帝为之置守冢于砀,血食二百年乃绝。子云指以为乱",何邪?若 乃杀吴广,诛故人,寡恩忘旧,无帝王之度,此其所以败也。 【注】:1.云:像云一样2.陨命于御者之手:死于车夫之手。3.置:任命。4 竟:最终。5.万事草创:所有事情刚刚起步6.陈余:一位贤人。7.博士:官名。 8.所与谋议:他们在一起所商议的事。9.冢:坟墓10.血食:享用祭祀 11.子云指以为乱:扬雄指斥并认为他是乱臣。12.度:气度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5分) (1)等死 (2)又间令吴广 (3)法皆斩 (4)固以怪之矣 (5)并起而诛之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译 12、从甲乙两文中找出表明陈胜发动起义和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的句子。(4分) 发动起义 起义失败: 13、选出下列对两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一项( (2分) A.陈胜在众人因雨逾期而面临被杀厄运之时,决定发动起义,可见他决断果断 B.一句“何邪”表明乙文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其实认同扬雄对陈涉的评价的 C.甲乙两文中“以数谏故”“数月之间”中的“数”的意思和读音完全相同。 D.甲乙两文都以描写史实为主,不做主观评价;甲文栩栩如生,乙文简练灵动。 (三)阅读《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完成14-17小题(12分) ①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达尔文把这一行为称作“最独特和最具人类特征的 表情”。达尔文早在研究进化论时就已注意到这个问题了。他发现,不论是哪个 国家、哪个民族的人,在感到难为情时都会面红耳赤,而包括一些灵长类在内的 高级动物却不会出现脸红。达尔文解释不了这种奇怪的现象。著名生物学家、美 国埃默里大学的弗朗斯·德瓦尔教授也把脸红描述为“进化史上最大的鸿沟 之一。他说:“我们是唯一在尴尬情境下或者谎言被揭穿时脸会变红的灵长类动 物。”可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这种表达内心情感的信号昵? ②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脸红是由人的大脑决定的。当遇到特殊刺激时,人们通 过眼睛、耳朵等感受器官把刺激信号传给大脑皮质,而大脑皮质的一个重要的作 用就是刺激肾上腺,而肾上腺受到刺激,就会分泌出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在体内
4 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 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 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乙】陈胜出于戍卒,一旦奋发不顾,海内豪杰之士乃始云①合响应,并起而诛 之。数月之间,一战失利,不幸陨命于御者之手②,身虽已死。其所置③遣侯王将 相竟④亡秦。……且其称王之初,且其称王之初,万事草创⑤,能从陈余⑥之言, 迎孔子之孙鲋为博士⑦ ,至尊为太师,所与谋议⑧,皆非庸人崛起者可及,其志岂小 小者哉!汉高帝为之置守冢⑨于砀,血食⑩二百年乃绝。子云指以为乱⑾,何邪? 若 乃杀吴广,诛故人,寡恩忘旧,无帝王之度⑿,此其所以败也。 【注】:1.云:像云一样 2.陨命于御者之手:死于车夫之手。3.置:任命。4. 竟:最终。5.万事草创:所有事情刚刚起步 6.陈余:一位贤人。7.博士:官名。 8.所与谋议:他们在一起所商议的事。9.冢:坟墓 10.血食:享用祭祀。 11.子云指以为乱:扬雄指斥并认为他是乱臣。12.度:气度。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5 分) (1)等.死______________ (2)又间令..吴广________________ (3)法.皆斩 ________________ (4) 固.以怪之矣________________ (5)并.起而诛之______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甲乙两文中找出表明陈胜发动起义和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的句子。(4 分) 发动起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起义失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选出下列对两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一项 ( ) (2 分) A.陈胜在众人因雨逾期而面临被杀厄运之时,决定发动起义,可见他决断果断。 B.一句“何邪”表明乙文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其实认同扬雄对陈涉的评价的。 C.甲乙两文中“以数谏故”“数月之间”中的“数”的意思和读音完全相同。 D.甲乙两文都以描写史实为主,不做主观评价;甲文栩栩如生,乙文简练灵动。 (三)阅读《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完成 14-17 小题(12 分) ①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达尔文把这一行为称作“最独特和最具人类特征的 表情”。达尔文早在研究进化论时就已注意到这个问题了。他发现,不论是哪个 国家、哪个民族的人,在感到难为情时都会面红耳赤,而包括一些灵长类在内的 高级动物却不会出现脸红。达尔文解释不了这种奇怪的现象。著名生物学家、美 国埃默里大学的弗朗斯·德瓦尔教授也把脸红描述为“进化史上最大的鸿沟” 之一。他说:“我们是唯一在尴尬情境下或者谎言被揭穿时脸会变红的灵长类动 物。”可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这种表达内心情感的信号呢? ②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脸红是由人的大脑决定的。当遇到特殊刺激时,人们通 过眼睛、耳朵等感受器官把刺激信号传给大脑皮质,而大脑皮质的一个重要的作 用就是刺激肾上腺,而肾上腺受到刺激,就会分泌出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在体内
由酪氨酸转变而来,它的作用的特点是,少量分泌时能够使血管扩张,尤其引起 脸部的皮下小血管扩张;可是大量分泌肾上腺素的时候,反而会使血管收缩。当 外界刺激比如害羞等信号传入大脑的时候会分泌少量肾上腺素,就引起面部血管 扩张,血流增加,血的颜色是红的,所以容易引起心理性脸红 ③科学家认为,如果用“险恶、野蛮和无礼”来描述人类早期社会是正确的话 那么冒犯是可能导致暴力冲突的。结果,人类就发展出了表达歉意的方法,以告 诉别人他们为自己所做的事而感到后悔。 ④想想你们家那条狗的表现,当它在你的院子里刨坑被你发现时,它就在地上打 滚。你的狗躺在地上向你展示它的肚子,告诉你它不想在此时挑战你的愤怒- 这是痛悔的表示。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对一条在地上翻滚的狗继续保持愤怒。 与此类似,脸红可能是人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懊悔的标志。通过脸红,我们可以 告诉别人我们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对,我们正为此付出代价。而此时看到我们脸 红的人则可以了解我们在那一刻所经历的不快感受,脸红也许就是我们对所犯错 误表示歉意的身体语言。 ⑤当然,对人类来说,语言才是最主要的交流方式。但是语言是受意识控制的, 可以进行欺骗,而不受意识控制的脸红却能透露真实的想法。这些想法有时是你 想用语言掩饰的。脸红发出的信号有时甚至比语言还要准确。脸红会让人们的撒 谎变得困难。因此脸红使人类保持诚实可信,促使群体更团结 ⑥在哺乳动物中,只有灵长类具有三色视觉,能够看到由三原色组成的彩色世界, 其他哺乳动物都是色盲。如牛、羊、马、狗、猫等,几乎不会分辨颜色,反映到 它们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3种颜色,如同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单调 感谢造物主让人类有一双最敏感的眼睛,也只有这双眼睛才能捕捉到脸红的信 息。(节选自《课外阅读》) 14.请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本文说明了什么样的事理。(4分) 15.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①段划线的句子运用设问,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引出下文说明内容 B.人类需要脸红这种表达内心情感的信号,可能是为了告诉别人自己正因错误 行为而懊悔,以避免冒犯可能导致的暴力冲突,从而促使人类讲诚信,更团结。 C.第④段“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对一条在地上翻滚的狗继续保持愤怒”中的 “大多数”从范围上对对象加以限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脸红和语言相比,不受意识控制的脸红更能传递人类的真情实感,脸红发出 的信号比语言要更准确 16.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结合文段内容,说说它的作用。(3分) 17.人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懊悔时往往会脸红,但也有犯了错误却不脸红的情况 出现,请从生活中举出一例,运用文中的科学原理,简要探究其原因。(3分) (四)阅读周克武《老屋》,完成18-22小题(17分) (1)这一辈子,不管自己身居何处,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有走进乡下的那栋老屋 才叫回家。(2)我家的老屋,只是傍山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 窗。靠西头的几间,至今还盖着稻草,山风吹过,弥散着一股亲切的草屑味,淡
5 由酪氨酸转变而来,它的作用的特点是,少量分泌时能够使血管扩张,尤其引起 脸部的皮下小血管扩张;可是大量分泌肾上腺素的时候,反而会使血管收缩。当 外界刺激比如害羞等信号传入大脑的时候会分泌少量肾上腺素,就引起面部血管 扩张,血流增加,血的颜色是红的,所以容易引起心理性脸红。 ③科学家认为,如果用“险恶、野蛮和无礼”来描述人类早期社会是正确的话, 那么冒犯是可能导致暴力冲突的。结果,人类就发展出了表达歉意的方法,以告 诉别人他们为自己所做的事而感到后悔。 ④想想你们家那条狗的表现,当它在你的院子里刨坑被你发现时,它就在地上打 滚。你的狗躺在地上向你展示它的肚子,告诉你它不想在此时挑战你的愤怒—— 这是痛悔的表示。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对一条在地上翻滚的狗继续保持愤怒。 与此类似,脸红可能是人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懊悔的标志。通过脸红,我们可以 告诉别人我们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对,我们正为此付出代价。而此时看到我们脸 红的人则可以了解我们在那一刻所经历的不快感受,脸红也许就是我们对所犯错 误表示歉意的身体语言。 ⑤当然,对人类来说,语言才是最主要的交流方式。但是语言是受意识控制的, 可以进行欺骗,而不受意识控制的脸红却能透露真实的想法。这些想法有时是你 想用语言掩饰的。脸红发出的信号有时甚至比语言还要准确。脸红会让人们的撒 谎变得困难。因此脸红使人类保持诚实可信,促使 群体更团结。 ⑥在哺乳动物中,只有灵长类具有三色视觉,能够看到由三原色组成的彩色世界, 其他哺乳动物都是色盲。如牛、羊、马、狗、猫等,几乎不会分辨颜色,反映到 它们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 3 种颜色,如同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单调。 感谢造物主让人类有一双最敏感的眼睛,也只有这双眼睛才能捕捉到脸红的信 息。(节选自《课外阅读》) 14.请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本文说明了什么样的事理。(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第①段划线的句子运用设问,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引 出下文说明内容。 B.人类需要脸红这种表达内心情感的信号,可能是为了告诉别人自己正因错误 行为而懊悔,以 避免冒犯可能导致的暴力冲突,从而促使人类讲诚信,更团结。 C.第④段“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对一条在地上翻滚的狗继续保持愤怒”中的 “ 大多数”从范围上对对象加以限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脸红和语言相比,不受意识控制的脸红更能传递人类的真情实感,脸红发出 的信号比语言要更准确。 16.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结合文段内容,说说它的作用。(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人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懊悔时往往会脸红,但也有犯了错误却不脸红的情况 出现,请从生活中举出一例,运用文中的科学原理,简要探究其原因。(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周克武《老 屋》,完成 18-22 小题(17 分) (1)这一辈子,不管自己身居何处,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有走进乡下的那栋老屋 才叫回家。 (2)我家的老屋,只是傍山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 窗。靠西头的几间,至今还盖着稻草,山风吹过,弥散着一股亲切的草屑味,淡
淡的。可是岁月的磨蚀无情,如今老屋的鱼鳞瓦沟里长满青苔,黄泥墙壁粉尘脱 落,两扇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是油漆斑驳,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好似老人 额头遍布的鱼尾纹。 (3)老屋真的“老”了。落日衔山时分,我站在村口远远望去,它像在酣睡,许 是太累,睡得那样安详、静谧 (4)我默默走近老屋。夕阳下,风如佛手,柔柔地摩挲路边的草木,没有声响 鸟儿慵倦地栖落在树上,伸出尖尖小嘴巴梳理自己的羽毛,没有鸣唱。也许它们 此刻一如我的心情一一轻轻抚摸深褐色的大门,却不敢推开,怕惊扰了老屋,惊 碎了它的梦。 (5)梦里有我的童年。也是在这样的傍晚,太阳渐渐沉落,屋檐下飘落起母亲长 声短一声催我回家的呼唤。我,还有鸡们、鸭们、牛羊们,朝同一个方向 炊烟轻笼的老屋,踏碎了一路残阳。我难以自控地抬眼望望,屋顶的炊烟仿佛还 在,柴火饭的香味仿佛还在,飘飘拂拂,又落到了我的鼻尖上。此刻,我真想再 像孩提时那样,一路飞跑进屋,猴急火急拈起一块香喷喷的白米锅巴塞进嘴里 再听一声母亲骂我“馋嘴猫”…… (6)老屋是心的归宿。当我终于抬脚跨进门槛的一刹那,一种久违的感觉涌动全 身:真的到家了。(7)老屋是父亲耗尽心血的杰作。我小时候,常听父亲说起, 他和一家人是在赤日炎炎的酷暑下挥锄破土,头顶满天繁星赶运木料、砖块、沙 石,直至北风呼啸的严冬圆垛上梁。【A】像春燕衔泥般,几经周折,终于盖起了 这个属于自己的窝。【B】那时候,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 或者指指屋上的椽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一个秋日,村里来了位摄影 师,平日不爱照相的父亲,突然换上他仅有的一件中山装,拉着一家人在老屋前 照了张相。还一再叮嘱我记住,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8)几十年岁月蹉跎,转眼间物是人非。奶奶和父亲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母亲也 随我住进了城里。夜深了,我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堂屋里,孤灯只影,满屋的冷清 (9)窗外的上弦月,瘦瘦的。也许是我与它相隔太久,彼此之间已经陌生,它刚 刚露出半张脸, 转身,又躲进了薄薄的云层。我突然想起,儿时老屋的月亮似乎不是这样。那 时,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 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我至今记得奶奶一直坐在床沿,边给我打扇边哼 童谣:月光光,夜光光,伴随我家乖乖郎……我迷迷糊糊入睡了,奶奶的歌声还 在继续,像温婉的明月,落在我的枕上,我的梦里。今晩,我可用记忆的碎片还 原全部细节,却再无法听到奶奶的歌声。只有墙角那张静卧的雕花床仿佛与我达 成心灵上的某种默契,无可辩驳地见证这里曾经氤氲的天伦之乐 (10)而这一夜,我久久无法入睡 (11)第二天一早起来,太阳刚刚露头,温煦的阳光投射在老屋的房顶,染成一片 熟悉的金黄。我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每走一步,仿佛都可弯腰拾起儿时 的一段记忆。门槛上,父亲抚膝而坐,眉飞色舞讲三国;杂屋里,母亲筛糠剁菜 喂猪仔;后山竹林中,与儿时伙伴追追闹闹捉迷藏;屋前小道上,髙举火把,紧跟 大人去看电影……在我眼里,老屋是一本贮满情与爱的大书,翻开任何一页,都 会找到生命之源的温暖。 (12)吃过早饭,我站在老屋门口与亲友们闲聊。邻家小侄劝我拆除老屋,盖幢时 尚气派的“小二层”。 (13)我摇摇头:不拆!他哪里知道,没了老屋,我的灵魂只能浪迹天涯
6 淡的。可是岁月的磨蚀无情,如今老屋的鱼鳞瓦沟里长满青苔,黄泥墙壁粉尘脱 落,两扇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是油漆斑驳,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好似老人 额头遍布的鱼尾纹。 (3)老屋真的“老”了。落日衔山时分,我站在村口远远望去,它像在酣睡,许 是太累,睡得那样安详、静谧。 (4)我默默走近老屋。夕阳下,风如佛手,柔柔地摩挲路边的草木,没有声响; 鸟儿慵倦地栖落在树上,伸出尖尖小嘴巴梳理自己的羽毛,没有鸣唱。也许它们 此刻一如我的心情——轻轻抚摸深褐色的大门,却不敢推开,怕惊扰了老屋,惊 碎了它的梦。 (5)梦里有我的童年。也是在这样的傍晚,太阳渐渐沉落,屋檐下飘落起母亲长 一声短一声催我回家的呼唤。我,还有鸡们、鸭们、牛羊们,朝同一个方向—— 炊烟轻笼的老屋,踏碎了一路残阳。我难以自控地抬眼望望,屋顶的炊烟仿佛还 在,柴火饭的香味仿佛还在,飘飘拂拂,又落到了我的鼻尖上。此刻,我真想再 像孩提时那样,一路飞跑进屋,猴急火急拈起一块香喷喷的白米锅巴塞进嘴里, 再听一声母亲骂我“馋嘴猫”… … (6)老屋是心的归宿。当我终于抬脚跨进门槛的一刹那,一种久违的感觉涌动全 身:真的到家了。 (7)老屋是父亲耗尽心血的杰作。我小时候,常听父亲说起, 他和一家人是在赤日炎炎的酷暑下挥锄破土,头顶满天繁星赶运木料、砖块、沙 石,直至北风呼啸的严冬圆垛上梁。【A】像春燕衔泥般,几经周折,终于盖起了 这个属于自己的窝。【B】那时候,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 或者指指屋上的椽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一个秋日,村里来了位摄影 师,平日不爱照相的父亲,突然换上他仅有的一件中山装,拉着一家人在老屋前 照了张相。还一再叮嘱我记住,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8)几十年岁月蹉跎,转眼间物是人非。奶奶和父亲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母亲也 随我住进了城里。夜深了,我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堂屋里,孤灯只影,满屋的冷清。 (9)窗外的上弦月,瘦瘦的。也许是我与它相隔太久,彼此之间已经陌生,它刚 刚露出半张脸, 一转身,又躲进了薄薄的云层。我突然想起,儿时老屋的月亮似乎不是这样。那 时,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 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我至今记得奶奶一直坐在床沿,边给我打扇边哼 童谣:月光光,夜光光,伴随我家乖乖郎……我迷迷糊糊入睡了,奶奶的歌声还 在继续,像温婉的明月,落在我的枕上,我的梦里。今晚,我可用记忆的碎片还 原全部细节,却再无法听到奶奶的歌声。只有墙角那张静卧的雕花床仿佛与我达 成心灵上的某种默契,无可辩驳地见证这里曾经氤氲的天伦之乐。 (10)而这一夜,我久久无法入睡。 (11)第二天一早起来,太阳刚刚露头,温煦的阳光投射在老屋的房顶,染成一片 熟悉的金黄。我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每走一步,仿佛都可弯腰拾起儿时 的一段记忆。门槛上,父亲抚膝而坐,眉飞色舞讲三国;杂屋里,母亲筛糠剁菜 喂猪仔;后山竹林中,与儿时伙伴追追闹闹捉迷藏;屋前小道上,高举火把,紧跟 大人去看电影……在我眼里,老屋是一本贮满情与爱的大书,翻开任何一页,都 会找到生命之源的温暖。 (12)吃过早饭,我站在老屋门口与亲友们闲聊。邻家小侄劝我拆除老屋,盖幢时 尚气派的“小二层”。 (13)我摇摇头:不拆!他哪里知道,没了老屋,我的灵魂只能浪迹天涯
(选自2008年第3期《散文海外版》,有删改。) 18、本文记叙了作者回访老屋的经过。请摘录文中语句,把作者的行踪补充完整。 (3分) 站在村口远远望去→ →默默地坐在堂屋里→ 站在老屋门口 19、细读第(2)段,说说对老屋的描写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文中描写细腻感人。从第(⑦)段描写父亲的【A】【B】两个画线句中选择一句 加以品析。(4分) 21、第(9)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耐人寻味。怎样理解“奶奶的歌声”落在“我的 梦里”?(3分) 22、你对结尾处作者不拆老屋的决定如何评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 (5分) 三、写作(60分) 23.人的一生,总有一些记忆值得珍藏,总有一些情感值得珍惜,总有一些道理 值得感悟,总有一些梦想值得追求· 请以“值得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3)文体不限(戏剧、诗歌除外),; (4)字数不少于600字 (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7 ( 选自 2008 年第 3 期《散文海外版》,有删改。) 18、本文记叙了作者回访老屋的经过。请摘录文中语句,把作者的行踪补充完整。 (3 分) 站在村口远远望去→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默默地坐在堂屋里→ ____________→站在老屋门口 19、细读第(2)段,说说对老屋的描写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描写细腻感人。从第(7)段描写父亲的【A】【B】两个画线句中选择一句 加以品析。(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9)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耐人寻味。怎样理解“奶奶的歌声”落在“我的 梦里”?(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你对结尾处作者不拆老屋的决定如何评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 (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60 分) 23.人的一生,总有一些记忆值得珍藏,总有一些情感值得珍惜,总有一些道理 值得感悟,总有一些梦想值得追求…… 请以“值得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3)文体不限(戏剧、诗歌除外),; (4)字数不少于 600 字; (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