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西南科技大学:《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PT,文档页数:34,文件大小:1.01MB,团购合买
2.1数学模型基础 2.2线性系统的微分方程 2.3线性系统的传递函数 2.4系统的结构图 2.5信号流图及梅逊公式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

第吕意制统的致学型 21学模型基础 22线性乘就的微分方程 23线性系绕的传递数 E4系统的结构 25信号跪及梅逊公式D 本章作业 Prr Eno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1 数学模型基础 2.2 线性系统的微分方程 2.3 线性系统的传递函数 2.4 系统的结构图 2.5 信号流图及梅逊公式 End 本章作业

2.1教学棋型基础 2.22.32.42.5 1定义:数学模型是指出系统内部物理量(或变量)之间动态 关系的表达式。 2建立数学模型的目的 ●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是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首要工作 (或基础工作)。 ●自控系统的组成可以是电气的、机械的、液压或气动的等等, 然而描述这些系统发展的模型却可以是相同的。因此,通过数学 模型来研究自动控制系统,可以摆脱各种不同类型系统的外部特 征,研究其内在的共性运动规律

1.定义:数学模型是指出系统内部物理量(或变量)之间动态 关系的表达式。 2.1 数学模型基础 2.5 2.建立数学模型的目的 ●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是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首要工作 (或基础工作)。 ●自控系统的组成可以是电气的、机械的、液压或气动的等等, 然而描述这些系统发展的模型却可以是相同的。因此,通过数学 模型来研究自动控制系统,可以摆脱各种不同类型系统的外部特 征,研究其内在的共性运动规律。 2.2 2.3 2.4

3,建模方法 分析法一一本课研究 实验法一—系统辨识课研究 4常用数学模型 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 传递函数(或结构图) 频率特性 状态空间表达式(或状态模型) 5由数学模型求取系统性能指标的主要途径 求解 观察 线性微分方程 时间响应 性能指标 傅氏变换 拉氏变换 拉氏反变换 估算估算 传递函数 -频率特性计算频率响应

3.建模方法 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 传递函数(或结构图) 频率特性 状态空间表达式(或状态模型) 5.由数学模型求取系统性能指标的主要途径 求解 观察 线性微分方程 性能指标 传递函数 时间响应 频率响应 拉氏变换 拉氏反变换 估算 估算 计算 傅 氏 变 换 S=jω 频率特性 4.常用数学模型    − − − − 实验法 系统辨识课研究 分析法 本课研究

22性泉就的微分方程|2123 2.412.5 22.1微分方程的列写2.2231224 R1+ , Gdt dt C u(t) C (t) 化简得RC、na=u 口微分方程的列写步骤 1)确定系统的输入、输出变量; 2)从输入端开始,按照信号的传递顺序,根据各变量所遵循的 物理定理写出各微分方程; 3)消去中间变量,写出输入、输出变量的微分方程 4)变换成标准形式

2.2.1 微分方程的列写  = + i dt c ur i R 1 1 1 1 1  = i dt c uc 1 1 c r c u u dt du 化简,得 R1 C1 + = 2.2 线性系统的微分方程 R1 C1 i1 (t) ur (t) uc (t) ❑微分方程的列写步骤 1)确定系统的输入、输出变量; 2)从输入端开始,按照信号的传递顺序,根据各变量所遵循的 物理定理写出各微分方程; 3)消去中间变量,写出输入、输出变量的微分方程; 4)变换成标准形式。 2.5 2.1 2.3 2.4 2.2.2 2.2.3 2.2.4

例2.1图为机械位移系统。试列写质量m在外力F作用下位移 y(t)的运动方程。 解:阻尼器的阻尼力:F()的 弹簧弹性力:F2()=y() dt m(t) =F(t)-F1(t)-F2() dt y(2) 整理得:m d y(t).dy( f+ky(t=F(t) t 例2,2如图RLC电路,试列写以a1(t)为输入量,u(t)为输出量 的网络微分方程。 Af: L"+u(t)+Ri(t)=u,(t) (tR t u()=-(r u(t) c=uc(t) LC d-u( + rc du, (t) 2 +u(t)=u, (t) dt dt

• 试列写质量m在外力F作用下位移 y(t)的运动方程。 dt dy t F t f ( ) ( ) 1 = ( ) ( ) 2 F t = ky t ( ) ( ) ( ) ( ) 2 1 2 2 F t F t F t dt d y t m = − − ( ) ( ) ( ) ( ) 2 2 ky t F t dt dy t f dt d y t m + + = ( ) ( ) ( ) ( ) u t Ri t u t dt di t L + c + = r  = i t dt c u t c ( ) 1 ( ) ( ) ( ) ( ) ( ) 2 2 u t u t dt du t RC dt d u t LC c r c c + + = 例2.1 图为机械位移系统。 R L C i(t) ur (t) uc (t) F y(t) k f m • 例2.2 如图RLC电路,试列写以ur (t)为输入量,uc (t)为输出量 的网络微分方程。 整理得: 解: 阻尼器的阻尼力: 弹簧弹性力: • 解: 返回

222微分方程的类型2212222 非线性系统:用非线性微分方程描述。 ∫+ky2+y=F(t) dt 。线性系统:用线性微分方程描述。 线性定常系统:用线性微分方程描述,微分方程的系数是常数 dy dt +ky=F() 线性时变系统:用线性微分方程描述,微分方程的系数是 随时间而变化的。 f+k(oy=F(t) dt 线性系统的重要性质:满足叠加性和均匀性(齐次性)。即: 如果输入r(t→>输出y(,输入r2(t)>输出y2(t) 则输入ar1()+br2(t)>输出ay1(t)+by2(t)

• 非线性系统:用非线性微分方程描述。 ( ) 2 ky y F t dt dy f + + = ky F(t) dt dy f + = k(t) y F(t) dt dy f + = 2.2.2 微分方程的类型 • 线性定常系统:用线性微分方程描述,微分方程的系数是常数。 • 线性系统的重要性质:满足叠加性和均匀性(齐次性)。即: 如果输入r1 (t)—>输出y1 (t),输入r2 (t)—>输出y2 (t) 则输入a r1 (t)+b r2 (t) —>输出a y1 (t)+by2 (t) • 线性系统:用线性微分方程描述。 • 线性时变系统:用线性微分方程描述,微分方程的系数是 随时间而变化的。 2.2.1 2.2.3 2.2.4

223非线性元件微分方程的线性化2.112.2124 °严格地说,实际控制系统的某些元件含有一定的非线性特性,而 非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非常困难。如果某些非线性特性在一定的工 作范围内,可以用线性系统模型近似,称为非线性模型的线性化。 小偏差线性化:用台劳级数展开,略去二阶以上导数项。 假设:xy在平衡点(x0yo)附近变化,即 x=x0+△x,y=y0+△y 近似处理△ df(x) △v 数学方法 y=f(r y=+4y=f(x)+(x △x+ X=x dfe (△x)2+ 2!d X=x 略去高阶无穷小项 y=yo+△y=f(xn)dr(x) △x dx 0

x dx df x y x x  =  = 0 ( )   + = +  = +  + = = 2 2 2 0 0 ( ) ( ) 2! 1 ( ) ( ) 0 0 x dx d f x x dx df x y y y f x x x x x x dx df (x) y y y f(x ) x x0 = 0 +  = 0 +   = 2.2.3 非线性元件微分方程的线性化 小偏差线性化:用台劳级数展开,略去二阶以上导数项。 一、假设:x,y在平衡点(x0 ,y0 )附近变化,即 x=x0+△x, y=y0+△y 二、近似处理 略去高阶无穷小项 • 严格地说,实际控制系统的某些元件含有一定的非线性特性,而 非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非常困难。如果某些非线性特性在一定的工 作范围内,可以用线性系统模型近似,称为非线性模型的线性化。 三、数学方法 2.2.1 2.2.2 2.2.4

22.4线性定常微分方程的求解2.12.212.2.3 求解方法:经典法、拉氏变换法。零状态响应、零输入响应。 拉氏变换法求解步骤 1.考虑初始条件,对微分方程中的每一项分别进行拉氏变换, 得到变量s的代数方程; 2.求出输出量拉氏变换函数的表达式; 3.对输出量拉氏变换函数求反变换,得到输出量的时域表达 式,即为所求微分方程的解。 R 例23已知R1=1,C1=1F,u(0)=0.1v, u(t)=1(t),求ut u(t) C= u(t) 解:RC1m+a= RC1SU(3)-RC12(0)+U2(3)=U(S) sU(s)-0.1+U((S)=U,(J) 0.1 s(S+1)s+1 l2(t=1-e+0.1e 零初始条件下取拉氏变换:R,C1sU(s)+U(s)=U(S) U,(s) U(S)R,CS+l

• 求解方法:经典法、拉氏变换法。零状态响应、零输入响应。 c r c u u dt du R1 C1 + = ( ) (0) ( ) ( ) 1 1 1 1 R C sU s R C u U s U s c − c + c = r sU (s) 0.1 U (s) U (s) c − + c = r 1 0.1 ( 1) 1 ( ) + + + = s s s U s c t t c u t e e − − ( ) = 1− + 0.1 2.2.4 线性定常微分方程的求解 R1 C1 i 1 (t) ur (t) uc (t) 例2.3 已知R1=1,C1=1F,uc (0)=0.1v, ur (t)=1(t),求 uc (t) 拉氏变换法求解步骤: 1. 考虑初始条件,对微分方程中的每一项分别进行拉氏变换, 得到变量s的代数方程; 2. 求出输出量拉氏变换函数的表达式; 3. 对输出量拉氏变换函数求反变换,得到输出量的时域表达 式,即为所求微分方程的解。 解: R C sU (s) U (s) U (s) 1 1 c + c = r R C s 1 1 U (s) U (s) r 1 1 c + = 零初始条件下取拉氏变换: 2.2.1 2.2.2 2.2.3

23传逼函教 2.12.22.412.5 231传递函数的定义2.32233|23.4 线性定常系统在零初始条件下,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 拉氏变换之比,称为传递函数。 d" c(t d" c(t) dc(t) dt 在1+…+n-1 +a,c(t) dt d rlt +b1 +…+b +bmr(t) dt dt dt (aos"+a,s+.+a-S+a,C(s) +b,s +.+bm-S+ BR(s) s+b G(S)= C(s)b0s"+b1s"+…+b n-1 R(S) H-1 0S+a1S+…+an1S+a

2.3.1 传递函数的定义 ( ) ( ) ( ) ( ) ( ) ( ) ( ) ( ) 1 1 1 0 1 1 1 1 0 1 b r t dt dr t b dt d r t b dt d r t b a c t dt dc t a dt d c t a dt d c t a m m m m m m n n n n n n = + + + + + + + + − − − − − −   n n n n m m m m a s a s a s a b s b s b s b R s C s G S + + + + + + + + = = − − − − 1 1 0 1 1 1 0 1 ( ) ( ) ( )   ( ) ( ) ( ) ( ) 1 1 0 1 1 1 0 1 b s b s b s b R s a s a s a s a C s m m m m n n n n = + + + + + + + + − − − −   2.3 传递函数 • 线性定常系统在零初始条件下,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 拉氏变换之比,称为传递函数。 2.1 2.2 2.4 2.5 2.3.2 2.3.3 2.3.4

例24如图RLC电路,试列写网络传递函数U(s)/U(s) 参见LCn2+h( +u2(t)=u1() (t)R L dt 解:1)零初始条件下取拉氏变换: ur(t) C (t) LCSU(S)+RCSU (s)+U(S=U(s) 传递函数:G(s)= U(s) (((((((s)R_ mY U (s) LCS+RCs+1 2)变换到复频域来求。 U(s) 1/sC=U(s) 23.2、传递函数的性质 1)传递函数是复变量S的有理真分式函数,分子多项式的次数 m低于或等于分母多项的次数n,所有系数均为实数; 2)传递函数只取决于系统和元件的结构,与输入信号无关; 3)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有相通性,可经简单置换而转换; 4)传递函数的拉氏反变换是系统的脉冲响应。 5)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定义的,它只反应系统的零状态 特性;零初始条件含义要明确

试列写网络传递函数Uc (s)/Ur (s). ( ) ( ) ( ) ( ) 2 2 u t u t dt du t RC dt d u t LC c r c c + + = ( ) ( ) ( ) ( ) 2 LCs U s RCsU s U s U s c + c + c = r 1 1 ( ) ( ) ( ) 2 + + = = U s LCs RCs U s G s r c 例2.4 如图RLC电路, R L C i(t) ur (t) uc (t) R Ls 1/sC I(s) Ur (s) Uc (s) 1) 传递函数是复变量S的有理真分式函数,分子多项式的次数 m 低于或等于分母多项的次数n,所有系数均为实数; 2) 传递函数只取决于系统和元件的结构,与输入信号无关; 3) 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有相通性,可经简单置换而转换; 4) 传递函数的拉氏反变换是系统的脉冲响应。 5) 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定义的,它只反应系统的零状态 特性;零初始条件含义要明确。 参见 解:1) 零初始条件下取拉氏变换: 传递函数: 2) 变换到复频域来求。 2.3.2、传递函数的性质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34页,可试读12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