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永2009~2010学年上学年期末质量评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 (全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号 总分 备注 得分 、语文积累与运用(20分)。 1、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招(ai)徕 赂倔强(jang)魅(mei)力 B、阿谀(ye) 狭隘yi) 震慑(she) 记载(zai) C、祈(q祷 应和he) 豢(jan)养 积淀(dian) D、汲(x取 浓郁yu) 殉(xmn)职 徘徊(h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侃侃而谈委曲求全适得其反杳无音信 B、举世嘱目无动于忠尾尾动听旁征博引 C、温故知新大相迳庭出类拔萃不言而渝 |D、鬼死神差慷慨急昂川流不息提心掉胆 3、下列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是()(2分) A、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选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氵B、劫后余生:遇上抢劫后面苟且活命。 C、风度翩翩:形容举止洒脱大方。 /D、横空出世:形容高大,横在空中,浮出人间。 选出填入空白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党风政风的根本好转是社会风气根本好转的关键,这句话 包含着 上梁”与“下梁”的关系 也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意思。 这 样说:哪个地方、部门、单位的风气不正 那里的领导自身不正, 氵|那里的领导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 A、不仅而且 所以 不是 就是 B、不但而且 因此 不是 而是 C、不仅而且 所以 如果 就是 D、不但而且 因此 如果 而是 5、下面语段空白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2分) 四时不同,爱者各异。人们大都是用自己的心情去体贴那无言的自然 所以春花灼灼,难免林黛玉葬花之悲;秋色似火,亦有欧阳修夜读之凉。 芳草萋萋,析柳依依,春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是幻想
1 骑永 2009~2010 学年上学年期末质量评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一 (全卷总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20 分)。 1、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招.(ái)徕 贿.(huì)赂 倔强.(jiàng) 魅.(mèi)力 B、阿谀.(yě) 狭隘.(yì) 震慑.(shè) 记载.(zài) C、祈.(qí)祷 应和.(hé) 豢.(jiàn)养 积淀.(diàn) D、汲.(xī)取 浓郁.(yù) 殉.(xùn)职 徘徊.(huí)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 分) A、侃侃而谈 委曲求全 适得其反 杳无音信 B、举世嘱目 无动于忠 尾尾动听 旁征博引 C、温故知新 大相迳庭 出类拔萃 不言而渝 D、鬼死神差 慷慨急昂 川流不息 提心掉胆 3、下列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2 分) A、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选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B、劫后余生:遇上抢劫后面苟且活命。 C、风度翩翩:形容举止洒脱大方。 D、横空出世:形容高大,横在空中,浮出人间。 4、选出填入空白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党风政风的根本好转是社会风气根本好转的关键,这句话 包含着 “上梁”与“下梁”的关系, 也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意思。 这 样说:哪个地方、部门、单位的风气不正, 那里的领导自身不正, 那里的领导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 A、不仅 而且 所以 不是 就是 B、不但 而且 因此 不是 而是 C、不仅 而且 所以 如果 就是 D、不但 而且 因此 如果 而是 5、下面语段空白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 )(2 分) 四时不同,爱者各异。人们大都是用自己的心情去体贴那无言的自然。 所以春花灼灼,难免林黛玉葬花之悲;秋色似火,亦有欧阳修夜读之凉。 ___________, 芳草萋萋,析柳依依,春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是幻想,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备注 得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密……………封……………线……………内……………不……………得……………答…………题…………………
是憧憬,是出航时的眺望;天髙云谈,万山红遍,秋色给人的是深沉的思索, 是收获,是胜利,是到达彼岸的欢乐。一个人只要献身于一种事业,一步步 地有所前进,他的感情就应该和这大自然一样充实 A、其实顺着自然之理,倒应是另一种感慨 B、其实秋色、春景给人带来的是另一种感慨。 C、其实春景、秋色与人的心情无关。 D、古人尚且如此,我们也应有同样的情怀。 6、为了使下面的这段话简明、连贯,应做的修改是()(2分) ①轮船在海上航行,需要灯塔指明方向,不然就可能搁浅或触礁沉没。②航 海史上这样的事故出的太多了,举不胜举。③这类惨剧给人类带来了生命财产的 巨大损失,同时也给人以深刻的教训。④在人生的道路上又何尝不是如此。⑤要 有所作为就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作指导,否则,就会庸庸碌碌,虚度时光,甚至误 入歧途。 A、删去②句 B、删去②③句 C、删去③句 D、删去②④句 7、下列是对文学常识的叙述,请选出叙述有错的一项()(2分) A、《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B、《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记录了公元前722年以后的 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干将莫邪》就选自该书。 C、《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其作者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 D、张养浩,元代散曲家,字希孟,号云庄,《山坡羊·潼关怀古》就是他所做散曲。 8、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错误道 路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的一把真诚的搀扶, 。(2分) 9、名篇名句默写。(4分) ①、辛苦遭逢起一经, 把酒话桑麻 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最能体现杜甫体察人间冷暖、兼济天下情怀的诗句 是 ④、白居易《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刻画了卖炭翁虽然 衣服单薄,但仍然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复杂矛盾心理,《观 刈麦》中也有反映劳动者这种复杂矛盾心理的诗句。这诗句 是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第1015小题(15分)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 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 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贫、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 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
2 是憧憬,是出航时的眺望;天高云谈,万山红遍,秋色给人的是深沉的思索, 是收获,是胜利,是到 达彼岸的欢乐。一个人只要献身于一种事业,一步步 地有所前进,他的感情就应该和这大自然一样充实。 A、其实顺着自然之理,倒应是另一种感慨。 B、其实秋色、春景给人带来的是另一种感慨。 C、其实春景、秋色与人的心情无关。 D、古人尚且如此,我们也应有同样的情怀。 6、为了使下面的这段话简明、连贯,应做的修改是( )(2 分) ①轮船在海上航行,需要灯塔指明方向,不然就可能搁浅或触礁沉没。②航 海史上这样的事故出的太多了,举不胜举。③这类惨剧给人类带来了生命财产的 巨大损失,同时也给人以深刻的教训。④在人生的道路上又何尝不是如此。⑤要 有所作为就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作指导,否则,就会庸庸碌碌,虚度时光,甚至误 入歧途。 A、删去②句 B、删去②③句 C、删去③句 D、删去②④句 7、下列是对文学常识的叙述,请选出叙述有错的一项( )(2 分) A、《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B、《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记录了公元前 722 年以后的 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干将莫邪》就选自该书。 C、《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其作者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 D、张养浩,元代散曲家,字希孟,号云庄,《山坡羊·潼关怀古》就是他所做散曲。 8、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错误道 路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的一把真诚的搀扶,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 9、名篇名句默写。(4 分) ①、辛苦遭逢起一经, 。 ②、 ,把酒话桑麻。 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最能体现杜甫体察人间冷暖、兼济天下情怀的诗句 是 , 。 ④、白居易《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刻画了卖炭翁虽然 衣服单薄,但仍然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复杂矛盾心理,《观 刈麦》中也有反映劳动者这种复杂矛盾心理的诗句。这诗句 是 , 。 二、阅读(40 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第 10—15 小题(15 分)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 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 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贫、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 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
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无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 没有赔礼,我就连这个人的面也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了梦里都像有他的 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 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 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 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了的,我对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 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的一层 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 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 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 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 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 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 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 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 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种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 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 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 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 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 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 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0.按已给空格用原文填空。(2分)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 失意不苦的原因 是 贫、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 。作者认为真正的 痛苦源自 11.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2分) 12.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4分 (1)“卸却”责任指 。(10字以内) (2)“解除”责任指 。(10字以内) 13.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0字以内)(2分) 14.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为什么?(2分)
3 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无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 没有赔礼,我就连这个人的面也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了梦里都像有他的 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 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 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 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了的,我对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 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的一层 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 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 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 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 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 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 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 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 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种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 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 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 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 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 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 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0. 按已给空格用原文填空。(2 分) 在 作 者 笔 下, 贫 而 不苦 的 原因 是 , 。 失意 不 苦 的原 因 是 。贫、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 。作者认为真正的 痛苦源自 。 11. 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2 分) 12. 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4 分) (1)“卸却”责任指 。(10 字以内) (2)“解除”责任指 。(10 字以内) 13. 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0 字以内)(2 分) 14. 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为什么?(2 分)
15.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3分) (二)、读下文回答第16-21小题(15分)。 “喀嚓一呼”。一声尖响。一阵冷风骤雨。在沉闷拥挤的车厢里激起了一片 惊呼。原来,后车厢前排那块有裂纹的玻璃窗,在公共汽车急转弯中被震非了小 半块。幸好没伤人。 阵忙乱之后,就听见乘客中有人说:“大清早就触霉头!”“现在乘车啊, 真是 后门那位理着童花式短发的年轻女售货员红着脸,一声不吭地站起来,走到 玻璃窗前。座位上一对盲人夫妇手握着手,默默地坐着,雨水已打湿了他们的脸 和前襟。姑娘的脸更红了,忙撑开手中的花折伞,堵住洞口。 车厢里一下子静了,大家的目光柔和下来 “对不起,师傅们,这块玻璃应该换了。怪我们……”姑娘柔气轻声地刚说了 半,一阵狂风把娇小的她刮退半步,话也咽了进去。这时,一只大手抓住伞柄, 助她往前一顶。只听“咝一一”,伞面被尖利的玻璃撕开一道口子,伞骨也断了 根,但洞口又封住了。“唷一—”在乘客的惋惜声中,姑娘却朝着身边这位四 十多岁、面带歉意的大汉感激地笑了,笑得弯了眉毛。 “你去吧,我来!”大汉胸前的红字告诉人们,他是一位钢铁工人。他的声 音也像金属一样铿锵有力。 姑娘又去忙着招呼售票,只是声音更甜更亮。 “玻璃窗修好了?”盲人夫妇问 “雨停了。”大汉回答 “那就好 乘客们都善意地笑了,车厢里显得格外温暖 公共汽车又驶过两站。大汉边上一位正在背外语的小伙子突然伸出手说:“你 该下车了,给我吧!”“你怎么知道?”“咱们都是老乘客了。”“好,哈哈…” 又过了两站,小伙子也要下车了,一位女同志刚想接过来,可是伞柄却被 个面皮白白的高中生急忙抢了过去。周围的人又笑了。 站又一站,一人又一人。伞柄被众人捏得暖烘烘的。这上面的暖意不断传 给后来者,也传给了车厢里的每一个人。 16、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语(2分) 触霉头: 暖烘烘: 17、这篇小说表现的主要人物是谁?()(2分) A、女售票员 钢铁工人
4 15. 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3 分) (二)、读下文回答第 16—21 小题(15 分)。 伞 “喀嚓—呼”。一声尖响。一阵冷风骤雨。在沉闷拥挤的车厢里激起了一片 惊呼。原来,后车厢前排那块有裂纹的玻璃窗,在公共汽车急转弯中被震非了小 半块。幸好没伤人。 一阵忙乱之后,就听见乘客中有人说:“大清早就触霉头 ...!”“现在乘车啊, 真是……” 后门那位理着童花式短发的年轻女售货员红着脸,一声不吭地站起来,走到 玻璃窗前。座位上一对盲人夫妇手握着手,默默地坐着,雨水已打湿了他们的脸 和前襟。姑娘的脸更红了,忙撑开手中的花折伞,堵住洞口。 车厢里一下子静了,大家的目光柔和下来。 “对不起,师傅们,这块玻璃应该换了。怪我们……”姑娘柔气轻声地刚说了 一半,一阵狂风把娇小的她刮退半步,话也咽了进去。这时,一只大手抓住伞柄, 助她往前一顶。只听“咝——”,伞面被尖利的玻璃撕开一道口子,伞骨也断了 一根,但洞口又封住了。“唷——”在乘客的惋惜声中,姑娘却朝着身边这位四 十多岁、面带歉意的大汉感激地笑了,笑得弯了眉毛。 “你去吧,我来!”大汉胸前的红字告诉人们,他是一位钢铁工人。他的声 音也像金属一样铿锵有力。 姑娘又去忙着招呼售票,只是声音更甜更亮。 “玻璃窗修好了?”盲人夫妇问。 “雨停了。”大汉回答。 “那就好。” 乘客们都善意地笑了,车厢里显得格外温暖。 公共汽车又驶过两站。大汉边上一位正在背外语的小伙子突然伸出手说:“你 该下车了,给我吧!”“你怎么知道?”“咱们都是老乘客了。”“好,哈哈……” 又过了两站,小伙子也要下车了,一位女同志刚想接过来,可是伞柄却被一 个面皮白白的高中生急忙抢了过去。周围的人又笑了。 一站又一站,一人又一人。伞柄被众人捏得暖烘烘 ...的。这上面的暖意不断传 给后来者,也传给了车厢里的每一个人。 16、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语(2 分) 触霉头: 。 暖烘烘 ...: 。 17、这篇小说表现的主要人物是谁?( )(2 分) A、女售票员 B、钢铁工人
C、女售票员和钢铁工人D、热情助人的人物群体 18、文章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人物?()(2分) A、语言描写和外貌描写 B、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 C、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D、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19、大汉回答盲人说“雨停了”,雨其实没停,大汉为什么这样回答?这表现了 他什么特点? 答 (4分) 20、文章以“伞”的接力结尾很有特点,你觉得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21、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感受?或者找找你周围的人,看看谁有文章中人 物的品格,他(她)做过的什么事让你想到了他(她)?请选一个角度,写下 你的真心话。(3分) 答: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第22-26小题(10分)。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 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念 ②相与步于中庭(相与 ③盖竹柏影也(盖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 24、根据选文内容填空。(3分) 文中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和_、 面描写的方法描绘庭院月色,把 比做君子,比做好友,苏轼在这里 抒情,表达了他和张怀民的 深厚友谊。 25、表现作者自嘲的句子是 (用原文回答)。(1分) 6、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 5
5 C、女售票员和钢铁工人 D、热情助人的人物群体 18、文章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人物?( )(2 分) A、语言描写和外貌描写 B、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 C、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D、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19、大汉回答盲人说“雨停了”,雨其实没停,大汉为什么这样回答?这表现了 他什么特点? 答: (4 分) 20、文章以“伞”的接力结尾很有特点,你觉得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答: 21、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感受?或者找找你周围的人,看看谁有文章中人 物的品格,他(她)做过的什么事让你想到了他(她)?请选一个角度,写下 你的真心话。(3 分) 答: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第 22—26 小题(10 分)。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 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 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念: ) ②相与步于中庭(相与: ) ③盖竹柏影也(盖 : )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 )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 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根据选文内容填空。(3 分) 文中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和 、 面描写的方法描绘庭院月色,把 ____、____ 比做君子,比做好友,苏轼在这里______抒情,表达了他和张怀民的 深厚友谊。 25、表现作者自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1 分) 26、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
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 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2分) 答: 作文(40分) 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27、题目一:按下面的提示和要求选题作文。 生活中,有些事情看起来很困难,但只要你愿意去做,就会觉得其实很简单; 有些事情看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却不简单。相信你也有类似的体验。请你先从 下面两道作文题中选择其中一道,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词语(如“拥有幸福” “拒绝诱惑”、“关爱他人”、“为人父母”……),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题目:(1) 很简单(2) 不简单 题目二: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会表达自己。花儿开放,鱼儿戏水,鸟儿 鸣叫,都在传递某种信息。人类更是如此,生活中随时随地可能都需要我们表达 自己的意思。但是,即便是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机,采用不同的 方式,表达效果就会不同。而有时不同的表达方式,也可能产生相同的效果… 读了这段文字,你想到了什么?有何感受请以“表达”为话题,自选角度,自 定文体,自拟题目作文。 要求:1.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 3.作文中不能出现考生所在地地名、真实姓名及学校校名
6 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 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2 分) 答: 三、作文(40 分) 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27、题目一: 按下面的提示和要求选题作文。 生活中,有些事情看起来很困难,但只要你愿意去做,就会觉得其实很简单; 有些事情看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却不简单。相信你也有类似的体验。请你先从 下面两道作文题中选择其中一道,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词语(如“拥有幸福”、 “拒绝诱惑”、“关爱他人”、“为人父母”……),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题目:(1)_________很简单 (2)___________不简单 28、题目二: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会表达自己。花儿开放,鱼儿戏水,鸟儿 鸣叫,都在传递某种信息。人类更是如此,生活中随时随地可能都需要我们表达 自己的意思。但是,即便是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机,采用不同的 方式,表达效果就会不同。而有时不同的表达方式,也可能产生相同的效果…… 读了这段文字,你想到了什么?有何感受请以“表达”为话题,自选角度,自 定文体,自拟题目作文。 要求:1.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2.不少于 600 字。 3.作文中不能出现考生所在地地名、真实姓名及学校校名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