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战》《飞将军李广》 复习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并掌握“解”、“从”、“举”、“幸”、“属”、“亡”、 被”、“顾”、“固”等文言实词。 2、总结“乃”、“为”、“何”、“而”等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目标 能结合文本,根据特殊句式的特点正确理解和翻译文句。 课前案 阅读课文,自主复习文言基础知识 识记字音 骓zhui数阕que属zh绐dai刈yi披靡mi舣船yi创 chuang八百石dan 益解xie讷ne口屏bing野翳yi数奇q1悛xun悛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乃引兵解而东归 2、诸侯不 从约 3、即不能,事未可知也 4、不如因其机 而遂取之 5、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会 、信、越未有分地 其不至固宜 7、今可立致也 8、君 王能自陈以东傅海 9、诣项 王 10、时不 利兮骓不逝 11、田父绐曰“左” 12、举九江 兵 12、岂尝有所恨乎 14、中首 虏率 (三)说出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乃 (2) 何 引兵解而东归 是何 楚人之多也 汉军乃觉之 何 如? (3)为 (4) 而
《垓下之战》《飞将军李广》 【复习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并掌握“解”、“从”、“举”、“幸”、“属”、“亡”、 “当”、“被”、“顾”、“固”等文言实词。 2、 总结“乃”、“为”、“何”、“而”等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目标: 能结合文本,根据特殊句式的特点正确理解和翻译文句。 课前案 阅读课文,自主复习文言基础知识 (一)识记字音 骓 zhuī 数阕 què 属 zhǔ 绐 dàì 刈 yì 披靡 mǐ 舣船 yǐ 创 chuāng 八百石 dàn 益解xiè 讷nè 口 屏bǐng 野 翳 yì 数奇 qí 悛xún悛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乃引兵解而东归 2、诸侯不 从约 3、即不能,事未可知也 4、不如因其机 而遂取之 5、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会 6、信、越未有分地, 其不至固宜 7、今可立致也 8、君 王能自陈以东傅海 9、诣项 王 10、时不 利兮骓不逝 11、田父绐曰“左” 12、举九江 兵 12、岂尝有所恨乎 14、中首 虏率 (三)说出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乃 (2) 何 引兵解而东归 是何 楚人之多也 汉军乃觉之 何 如? (3)为 (4) 而
为之奈 发即应 弦而倒 自为诗 以为虎 而射之 愿为诸君快战 军无功 与其骑会为三处 而又迷 失道 我何渡为 (四)找出下面句中活用的字,并说明活用情况 1、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2、络而盛卧广 3、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4、鞭马南驰数十里 5、尝夜从一骑出 止广宿亭下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l、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2、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3、纵使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4、汉骑追者数千人 有美人名姬,常幸从 6、固自辞于大将军。 7、见匈奴三人,与战。 课堂案 、翻译下列句子 l、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 (5分) 译文 2、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 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5分) 文 3、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示鲁,鲁父兄 乃降
为之奈 何 发即应 弦而倒 自为诗 曰 以为虎 而射之 愿为诸君快战 而广 军无功 与其骑会为三处 而又迷 失道 我何渡为 (四)找出下面句中活用的字,并说明活用情况 1、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2、络而盛卧广 3、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4、鞭马南驰数十里 5、尝夜从一骑出 6、 止广宿亭下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2、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3、纵使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4、汉骑追者数千人。 5、有美人名姬,常幸从。 6、固自辞于大将军。 7、见匈奴三人,与战。 课堂案 一、翻译下列句子 1、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 (5 分) 译 文: 。 2、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 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5 分) 译 文: 。 3、 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示鲁,鲁父兄 乃降
译文分 (5 4、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 步行,行数十里。 译 文 (4分) 5、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 即有急,奈何?” 译文 4分) 6、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译文分译文 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3分 8、博望侯军亦至,匈奴军乃解去。汉军罢,弗能追。(3分) 译文 9、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5 分) 译 文 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译 文 (4分) 、拓展翻译 1、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弃市:即死罪。)(3分) 译 文 2、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其:陈胜)(2分)
译 文: 。(5 分) 4、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 步行,行数十里。 译 文: (4 分) 5、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 即有急,奈何?” 译 文: (4 分) 6、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译 文: (3 分) 7、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3 分) 译 文: 。 8、博望侯军亦至,匈奴军乃解去。汉军罢,弗能追。(3 分) 译 文: 。 9、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5 分) 译 文: 。 1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译 文: 。(4 分) 二、拓展翻译 1、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弃市:即死罪。)(3 分) 译 文: 。 2、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其:陈胜)(2 分)
译 文 3、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5分) 译 4、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3分) 译文三 课外文段拓展 阅读下列文段,然后完成练习题。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 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 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 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 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 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 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 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耶?”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 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 《史记·循吏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坚直廉正,无所阿避阿避:指阿谀和逃避 B.夫以父立政,不孝也立政:指树立政绩 C.废法纵罪,非忠也废法:指废除法律 D.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傅:指把罪责推给别人 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 今过听杀人,罪当死王赦其罪 A.两个“当”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 B.两个“当”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 C.两个“当”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D.两个“当”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3、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石奢、李离都严守法纪,以身殉法,维护了法纪的尊 石奢为官清廉,李离严守法纪,二人都值得称道。 C.石奢清廉正直,李离勇于自责,后者更值得称道 D.石奢、李离都严守法纪,以身殉法,以保住自己的名誉 4、翻译:
译 文: 。 3、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5 分) 译 文: 。 4、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3 分) 译 文: 。 三、课外文段拓展 阅读下列文段,然后完成练习题。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 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 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 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 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 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 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 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耶?”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 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 死。 (《史记·循吏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坚直廉正,无所阿避 阿避:指阿谀和逃避 B.夫以父立政,不孝也 立政:指树立政绩 C.废法纵罪,非忠也 废法:指废除法律 D.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傅:指把罪责推给别人 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不当伏罪 子其治事矣 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王赦其罪 A.两个“当”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 B.两个“当”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 C.两个“当”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D.两个“当”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3、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石奢、李离都严守法纪,以身殉法,维护了法纪的尊严。 B.石奢为官清廉,李离严守法纪,二人都值得称道。 C.石奢清廉正直,李离勇于自责,后者更值得称道。 D.石奢、李离都严守法纪,以身殉法,以保住自己的名誉。 4、翻译:
(1)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 也;伏诛而死,臣职也。”(4分) 译文 (2)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4分) 译文 课后案 、素材积累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若奈何? 江水悠悠,泊船无数,纵使晴空万里,也无船载得动昨日“力拔山兮气 盖世”的冲天霸气。莫说一生只有一次失败,纵然有一千次,也永远无法抹去这 伟岸男子的千古雄姿。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钢铁铸成的生命,竟然伟大到毫无韧性的地步,没有一丝一毫的 权宜与苟且。要么一战灭暴秦,要么一战而弃天下,酣畅淋漓而壁立千仞,真是 种至奇至美的大活法啊! 【名句·回味】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篇》 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论语·子路篇》) 二、一课一词 十四、于 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 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 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 同 对”、“对于”、“给”、“由于”等。如:得复见将军于此。(《鸿 门宴》在)\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输》在…方面)\苟全 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在…中)\请奉命求救于孙 将军。(《赤壁之战》向)\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到) \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元。(《左忠毅公逸事》从、自)\故燕王欲结 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跟、同)\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对 对于)\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记王忠肃公翱事》给)
(1)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 也;伏诛而死,臣职也。”(4 分) 译 文: 。 (2)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4 分) 译 文: 。 课后案 一、素材积累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若奈何? 江水悠悠,泊船无数,纵使晴空万里,也无船载得动昨日“力拔山兮气 盖世”的冲天霸气。莫说一生只有一次失败,纵然有一千次,也永远无法抹去这 伟岸男子的千古雄姿。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钢铁铸成的生命,竟然伟大到毫无韧性的地步,没有一丝一毫的 权宜与苟且。要么一战灭暴秦,要么一战而弃天下,酣畅淋漓而壁立千仞,真是 一种至奇至美的大活法啊! 【名句·回味】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篇》) 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论语·子路篇》) 二、一课一词 十四、于 “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 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 “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 “同”、“对”、“对于”、“给”、“由于”等。如:得复见将军于此。(《鸿 门宴》 在)\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输》 在……方面)\ 苟全 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在……中)\ 请奉命求救于孙 将军。(《赤壁之战》 向)\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 到) \ 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元。(《左忠毅公逸事》 从、自)\ 故燕王欲结 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跟、同)\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对、 对于)\ 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记王忠肃公翱事》 给)
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如: 良曰:长于臣。(《鸿门宴》)\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 人墓碑记》) 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 “受”等字和它相应。如: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吾不能举全吴之地… 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六艺经 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4.复音虚词“于是”。 )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 连词相同。如:于是秦王不怦,为一击氙。(《廉颇蔺相如列传》)\吴之民 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 (二)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 ①在这里。(表地方)如: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勾 践灭吴》) ②在此,在这件事上。(表事情)如: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 者说》) ③对此,对于这种情况。(表问题)如: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 ④在这时,在那时;从此。(表时间)如: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 尽在己。(《秋水》)/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 参考答案 课前案一、(二)解释下列加点字1、解,涣散、松弛。2、从,遵守。3、即, 如果。4、因,利用。5、不会:没有来会合。6、固,固然。7、致,招致,来到 8、傅,附着,来到。9、诣,到……去,逼近。10、奔驰。11、绐,欺骗。12、 举,发动,率领。13、遗憾14、率,通“律“,条令,法令。(三)乃:副词, 于是,就;副词,才。何,为什么,疑问代词;怎么样,疑问副词。为,动词, 应对;动词,写;介词,替;动词,成为;语气助词,呢。而,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递进。(四)1、怪,意动用法,对 感到奇怪2、络,名词作动词,用绳编成网络;卧,使动用法,使……卧3、乐、 苦,意动用法,以……为乐,以……为苦4、南,名词作状语,向南5、夜,名 词作状语,在夜晚。从,使动用法,使……跟从6、止,使动用法,使……停止 五)1、定语后置,能跟上项羽的随从只有一百多人了。2、省略句,介宾后置 句,项羽就连夜起来,在军帐中喝酒。3、介宾后置句,即使他们不说,我项羽 难道不感到内心有愧吗?4、定语后置,追击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5、被动句, 有美人名虞姬,受宠爱常陪在身边。6、介宾后置,坚决地亲自向大将军推辞。7、 定语后置,遇到三个匈奴人,与他们交战。 课堂案一、1、亲身经历七十余次战斗,阻挡我的都被打败,所攻打的都服从了, 从没有失败过,所以才称霸天下。但是今天却终于被困在这里。2、项羽自己也 遭受十余处创伤,忽然回头看见了汉军骑司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
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如: 良曰:长于臣。(《鸿门宴》)\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 人墓碑记》) 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 “受”等字和它相应。如: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 受制于人……(《赤壁之战》)\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六艺经 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4.复音虚词“于是”。 (一)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 连词相同。如: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 吴之民 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 (二)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 ①在这里。(表地方) 如: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勾 践灭吴》) ②在此,在这件事上。(表事情) 如: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 者说》) ③对此,对于这种情况。(表问题) 如: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 ④在这时,在那时;从此。(表时间)如: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 尽在己。(《秋水》)/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 参考答案: 课前案一、(二)解释下列加点字 1、解,涣散、松弛。2、从,遵守。3、即, 如果。4、因,利用。5、不会:没有来会合。6、固,固然。7、致,招致,来到。 8、傅,附着,来到。9、诣,到……去,逼近。10、奔驰。11、绐,欺骗。12、 举,发动,率领。13、遗憾 14、率,通“律“,条令,法令。(三)乃:副词, 于是,就;副词,才。何,为什么,疑问代词;怎么样,疑问副词。为,动词, 应对;动词,写;介词,替;动词,成为;语气助词,呢。而,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递进。(四)1、怪,意动用法,对…… 感到奇怪 2、络,名词作动词,用绳编成网络;卧,使动用法,使……卧 3、乐、 苦,意动用法,以……为乐,以……为苦 4、南,名词作状语,向南 5、夜,名 词作状语,在夜晚。从,使动用法,使……跟从 6、止,使动用法,使……停止 (五)1、定语后置,能跟上项羽的随从只有一百多人了。2、省略句,介宾后置 句,项羽就连夜起来,在军帐中喝酒。3、介宾后置句,即使他们不说,我项羽 难道不感到内心有愧吗?4、定语后置,追击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5、被动句, 有美人名虞姬,受宠爱常陪在身边。6、介宾后置,坚决地亲自向大将军推辞。7、 定语后置,遇到三个匈奴人,与他们交战。 课堂案一、1、亲身经历七十余次战斗,阻挡我的都被打败,所攻打的都服从了, 从没有失败过,所以才称霸天下。但是今天却终于被困在这里。2、项羽自己也 遭受十余处创伤,忽然回头看见了汉军骑司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
吕马童背对项羽,指项羽给王翳看,说:“这个人就是项羽。”3、汉王于是就 率领天下的兵力想要屠戮鲁城,但因为鲁国恪守礼义,为主人(项羽)固守节操, 就拿着项王的头给鲁人看,鲁地的父老这才投降。4、宦官逃跑到李广跟前,李 广说:“这一定是射雕的人。”李广于是带一百名骑兵,急追这三个人。那三个 人没有马,徒步行走,走了几十里。5、前进到约离匈奴阵地二里许停了下来, 又下令说:“都下马解鞍!”他的骑兵说:“敌人多而且离得近,如果有紧急情 况,怎么办?”6、执法官吏判决李广折损伤亡人马多,又被匈奴活捉,依法当轩 经纳粟赎罪,成为平民。7、因此,他带兵出击多次被围困受辱,射猛虎也被虎 扑伤。8、博望侯的军队也来到,匈奴军队就解围而去。汉军因疲劳,不能追击 9、大将军卫青也是密受武帝的告诚,认为李广年老,命运不好,不要派他与单 于对敌,怕达不到原来的期望。10、本身行为正,不下命令,人们也奉行;本 身不正,下命令,人们也不奉行。”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 二、1、父老乡亲,你们被秦国的苛法折磨得太久了。如果有人说了诋毁的话, 就要灭族;两人私下议论的,就要判死罪。2、他(陈胜)一些曾经一道给人作 雇工耕田的老朋友听到了这个消息。3、动用心思的人治理别人,动用体力的人 被人治理;被人治理的人养活别人,治理人的人靠别人养活。这是天下通行的道 理。4、如果一定要使国家治理得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大概只有管夷吾才 行吧。 三、1、C2、D3、A4、(1)石奢说:“不偏袒自己父亲,不是孝子;不遵守 王法,不是忠臣。您赦免我的罪责,是主上的恩惠;服刑而死,则是为臣的职责。” (2)您因为臣能听察细微隐情事理,决断疑难案件,才让我做法官。现在我听 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应该判处死罪
吕马童背对项羽,指项羽给王翳看,说:“这个人就是项羽。”3、汉王于是就 率领天下的兵力想要屠戮鲁城,但因为鲁国恪守礼义,为主人(项羽)固守节操, 就拿着项王的头给鲁人看,鲁地的父老这才投降。4、宦官逃跑到李广跟前,李 广说:“这一定是射雕的人。”李广于是带一百名骑兵,急追这三个人。那三个 人没有马,徒步行走,走了几十里。5、前进到约离匈奴阵地二里许停了下来, 又下令说:“都下马解鞍!”他的骑兵说:“敌人多而且离得近,如果有紧急情 况,怎么办?”6、执法官吏判决李广折损伤亡人马多,又被匈奴活捉,依法当斩, 经纳粟赎罪,成为平民。 7、因此,他带兵出击多次被围困受辱,射猛虎也被虎 扑伤。8、博望侯的军队也来到,匈奴军队就解围而去。汉军因疲劳,不能追击。 9、大将军卫青也是密受武帝的告诫,认为李广年老,命运不好,不要派他与单 于对敌,怕达不到原来的期望。 10、本身行为正,不下命令,人们也奉行;本 身不正,下命令,人们也不奉行。”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 二、1、父老乡亲,你们被秦国的苛法折磨得太久了。如果有人说了诋毁的话, 就要灭族;两人私下议论的,就要判死罪。2、他(陈胜)一些曾经一道给人作 雇工耕田的老朋友听到了这个消息。3、动用心思的人治理别人,动用体力的人 被人治理;被人治理的人养活别人,治理人的人靠别人养活。这是天下通行的道 理。4、如果一定要使国家治理得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大概只有管夷吾才 行吧。 三、1、C 2、D 3、A 4、(1)石奢说:“不偏袒自己父亲,不是孝子;不遵守 王法,不是忠臣。您赦免我的罪责,是主上的恩惠;服刑而死,则是为臣的职责。” (2)您因为臣能听察细微隐情事理,决断疑难案件,才让我做法官。现在我听 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应该判处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