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节选) 安妮·弗兰克 教学目标 1、深刻了解德国纳粹给人类造成的灾难 2、学习日记的写法,利用日记记下自己的心灵轨迹 教学设想 1、学习安妮在困境中从不绝望、满怀理想的积极的人生观 2、围绕“战争与人”的话题写一篇日记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导入 个十六岁的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记者和作家,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 一场邪恶的战争,于花季之龄死于纳粹集中营。这本日记是安妮遇难前两年藏身 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作为一名成长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 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在种族歧视和战争迫害的社会大环境中,藏 匿且充满恐怖的密室生活,在她朴实流畅的笔下,深深地揪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 因此,《安妮日记》不仅仅是一名成长中的少女的心灵独白,更是德军占领下的 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 二、走近作者 安妮是德国犹太人,为逃避纳粹大屠杀,安妮一家到荷兰避难。后来,中立 的荷兰也被德军占领。从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安妮等人一直躲藏在阿姆 斯特丹一所房子的密室里。安妮以她14岁少女的眼光记述了这段苦难煎熬的岁 月 随着盟军捷报频传,安妮一家一度深信苦尽甘来的日子不远,熟料盖世太保 却先一步得到密报,将他们抓进集中营。隔年安妮因伤寒在集中营里病逝,此时 距离德军投降仅一个星期。 1947年,死里逃生的安妮父亲将她遗留的日记付梓出版。 这本日记已转译成54种文字,共印刷3000万册。 她避难的房子已辟为安妮故居博物馆,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缅怀那不 堪回首的人类悲剧。 KRO电视台女发言人莫尼克说,“我们知道她不是荷兰人,但提名委员会认 为她为荷兰作出了贡献。而且,很多人都赞成安妮当选荷兰伟人 安妮故居博物馆女发言人帕特里夏说,不论安妮是不是荷兰人,都丝毫无损 于她是荷兰一部分的事实。因为“她的遗产属于荷兰,她的日记用荷兰语写成”。 三、关于《安妮日记》 安妮的日记从1942年6月12日写到1944年8月1日。起初,她这日记是 纯为自己而写。后来,1944年有一天,荷兰流亡政府的成员杰瑞特·波克斯坦 ( Gerrit bolkestein)在伦敦广播电台宣布说,他希望在战争结束之后,能搜 集有关荷兰人民在德军占领之下的苦难生活的目击报导,公诸大众。他特别提到 信件与日记,作为例子。 安妮收听到这段话,为之动心,于是决定在战争结束之后,要根据她的日记 出版一本书。她这就开始将她的日记加以改写、编辑,润饰文字,删去她认为不
安妮日记(节选) 安妮·弗兰克 教学目标 1、深刻了解德国纳粹给人类造成的灾难 2、学习日记的写法,利用日记记下自己的心灵轨迹 教学设想 1、学习安妮在困境中从不绝望、满怀理想的积极的人生观 2、围绕“战争与人”的话题写一篇日记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导入 一个十六岁的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记者和作家,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 一场邪恶的战争,于花季之龄死于纳粹集中营。这本日记是安妮遇难前两年藏身 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作为一名成长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 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在种族歧视和战争迫害的社会大环境中,藏 匿且充满恐怖的密室生活,在她朴实流畅的笔下,深深地揪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 因此,《安妮日记》不仅仅是一名成长中的少女的心灵独白,更是德军占领下的 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 二、走近作者 安妮是德国犹太人,为逃避纳粹大屠杀,安妮一家到荷兰避难。后来,中立 的荷兰也被德军占领。从 1942 年 7 月到 1944 年 8 月,安妮等人一直躲藏在阿姆 斯特丹一所房子的密室里。安妮以她 14 岁少女的眼光记述了这段苦难煎熬的岁 月。 随着盟军捷报频传,安妮一家一度深信苦尽甘来的日子不远,熟料盖世太保 却先一步得到密报,将他们抓进集中营。隔年安妮因伤寒在集中营里病逝,此时 距离德军投降仅一个星期。 1947 年,死里逃生的安妮父亲将她遗留的日记付梓出版。 这本日记已转译成 54 种文字,共印刷 3000 万册。 她避难的房子已辟为安妮故居博物馆,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缅怀那不 堪回首的人类悲剧。 KRO 电视台女发言人莫尼克说,“我们知道她不是荷兰人,但提名委员会认 为她为荷兰作出了贡献。而且,很多人都赞成安妮当选荷兰伟人。” 安妮故居博物馆女发言人帕特里夏说,不论安妮是不是荷兰人,都丝毫无损 于她是荷兰一部分的事实。因为“她的遗产属于荷兰,她的日记用荷兰语写成”。 三、关于《安妮日记》 安妮的日记从 1942 年 6 月 12 日写到 1944 年 8 月 1 日。起初,她这日记是 纯为自己而写。后来,1944 年有一天,荷兰流亡政府的成员杰瑞特·波克斯坦 (Gerrit Bolkestein)在伦敦广播电台宣布说,他希望在战争结束之后,能搜 集有关荷兰人民在德军占领之下的苦难生活的目击报导,公诸大众。他特别提到 信件与日记,作为例子。 安妮收听到这段话,为之动心,于是决定在战争结束之后,要根据她的日记 出版一本书。她这就开始将她的日记加以改写、编辑,润饰文字,删去她认为不
够有趣的部分,并且靠回忆增加一些内容。同时,安妮也保留了原始的日记。学 术界编纂的《安妮的日记:评注本》( The Diary of Anne Frank: The Critical Edition,1989),将安妮第一次写成、未经整编的日记称为A版,以别于第二 次所写、经过整理的版本,这第二种版本,一般称为B版。安妮日记的最后一则, 所标的日期是1944年8月1日。1944年8月4日,藏在“密室”( Secretannex) 的八个人被德军逮捕。蜜普·吉斯与贝普·弗斯库吉尔,也就是在同一幢建筑工 作的两位秘书,发现安妮的日记散落一地。蜜普·吉斯将这些纸页收好,藏在 层抽屉中,未加阅读。战争结束,安妮被证实已经过世,她便将这批日记交给安 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 OttoFrank) 奧托·弗兰克斟酌许久,决定完成女儿的宿愿,将日记出版问世。他从A 与B版中选材,编成篇幅较短的一种版本,后来称为C版,全世界读者历来读到 的《安妮日记》( TheDiaryofayoungGir1)就是这个版本。 奥托·弗兰克选材的时候,根据了几项标准。首先,篇幅必须精简,以便符 合荷兰出版公司那套系列要求的规模。其次,安妮笔下与她自己的性事 有关的文字也要删除,安妮日记首度问世的时代,也就是1947年,公然将 性事付诸笔墨,不大合俗,在青少年读物里尤属不宜。最后,出于尊重死者,日 记中对奥托的亡妻及“密室”中其他人有些失敬之处,也未予刊行。安妮开始写 日记是十三岁,停笔时是十五岁,对自己的一切好恶都直言无讳 奧托·弗兰克1980年辞世,遗言将女儿日记手稿赠予设在阿姆斯特丹的“荷 兰国家战争档案研究所”。由于这批日记出版以来,其真实性一直有人质疑,战 争档案研究所下令彻底调査,证明真实性毫无可疑后,将日记全文连同巨细靡遗 的调查报告一并出版。这个评注版不但包括A、B、C三个版本,还收入弗兰克家 族的背景资料、这家人被逮捕与发配的始末,以及安妮的笔迹研究、笔迹研究所 用的资料,一应俱全。 奧托·弗兰克的遗产由坐落在瑞士巴塞尔的“安妮·弗兰克基金会”继承, 该会因此也拥有他女儿的版权。该会后来决定为日记推出一种增订的新版本,供 应一般读者。无数读者得识安妮的日记,原是奥托·弗兰克所编版本之功,我们 这个新版本也无损旧版之美。新版本的编辑与增订工作,由作家兼翻译家米里亚 姆·普雷斯勒( MlirjamPressler)担任,从安妮的A与B两个版本取材,对奧 托·弗兰克的内容加以补充。本版已获得安妮·弗兰克基金会批准,内容大约增 加了百分之三十,希望能让读者更了解安妮的内心世界。 安妮撰写其日记的第二版本(B版)时,为里面的人物使用了假名。她本来 想称自己为安妮·欧理斯( Anneaulis),后来又想以安妮·罗宾( Annerobin 自名。奥图为其家人使用真名,其余人名则依照安妮的心意。 这么多年来,在“密室”里协助这家人的几个人,其真名已众人皆知,我们 这个版本因此使用他们的真名,因为我们现在应该让他们以真名实姓居功了。至 于其他角色,则仍用“评注本”中的假名。对于不愿曝光的人士,我们则使用战 争档案硏究所为他们取定的姓名字头缩写。 读者不妨记住,我们这个新版本有许多是以安妮十五岁时写下的B版为根 据。安妮有时候会回顾从前,为某则日记写下几句评语。这些评语,我们都以与 正文不同的字体清楚标识。安妮拼字与其他文字上的疏误,我们也代为改正。除 此之外,本版文字都忠于安妮的原作,因为这是历史纪录,多事编派与澄清都是 不宜的。 四、关于“那个时代
够有趣的部分,并且靠回忆增加一些内容。同时,安妮也保留了原始的日记。学 术界编纂的《安妮的日记:评注本》(The Diary of Anne Frank:The Critical Edition,1989),将安妮第一次写成、未经整编的日记称为 A 版,以别于第二 次所写、经过整理的版本,这第二种版本,一般称为 B 版。安妮日记的最后一则, 所标的日期是 1944 年 8 月 1 日。1944 年 8 月 4 日,藏在“密室”(SecretAnnex) 的八个人被德军逮捕。蜜普·吉斯与贝普·弗斯库吉尔,也就是在同一幢建筑工 作的两位秘书,发现安妮的日记散落一地。蜜普·吉斯将这些纸页收好,藏在一 层抽屉中,未加阅读。战争结束,安妮被证实已经过世,她便将这批日记交给安 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OttoFrank)。 奥托·弗兰克斟酌许久,决定完成女儿的宿愿,将日记出版问世。他从 A 与 B 版中选材,编成篇幅较短的一种版本,后来称为 C 版,全世界读者历来读到 的《安妮日记》(TheDiaryofayoungGirl)就是这个版本。 奥托·弗兰克选材的时候,根据了几项标准。首先,篇幅必须精简,以便符 合荷兰出版公司那套系列要求的规模。其次,安妮笔下与她自己的性事 有关的文字也要删除,安妮日记首度问世的时代,也就是 1947 年,公然将 性事付诸笔墨,不大合俗,在青少年读物里尤属不宜。最后,出于尊重死者,日 记中对奥托的亡妻及“密室”中其他人有些失敬之处,也未予刊行。安妮开始写 日记是十三岁,停笔时是十五岁,对自己的一切好恶都直言无讳。 奥托·弗兰克 1980 年辞世,遗言将女儿日记手稿赠予设在阿姆斯特丹的“荷 兰国家战争档案研究所”。由于这批日记出版以来,其真实性一直有人质疑,战 争档案研究所下令彻底调查,证明真实性毫无可疑后,将日记全文连同巨细靡遗 的调查报告一并出版。这个评注版不但包括 A、B、C 三个版本,还收入弗兰克家 族的背景资料、这家人被逮捕与发配的始末,以及安妮的笔迹研究、笔迹研究所 用的资料,一应俱全。 奥托·弗兰克的遗产由坐落在瑞士巴塞尔的“安妮·弗兰克基金会”继承, 该会因此也拥有他女儿的版权。该会后来决定为日记推出一种增订的新版本,供 应一般读者。无数读者得识安妮的日记,原是奥托·弗兰克所编版本之功,我们 这个新版本也无损旧版之美。新版本的编辑与增订工作,由作家兼翻译家米里亚 姆·普雷斯勒(MlirjamPressler)担任,从安妮的 A 与 B 两个版本取材,对奥 托·弗兰克的内容加以补充。本版已获得安妮·弗兰克基金会批准,内容大约增 加了百分之三十,希望能让读者更了解安妮的内心世界。 安妮撰写其日记的第二版本(B 版)时,为里面的人物使用了假名。她本来 想称自己为安妮·欧理斯(AnneAulis),后来又想以安妮·罗宾(AnneRobin) 自名。奥图为其家人使用真名,其余人名则依照安妮的心意。 这么多年来,在“密室”里协助这家人的几个人,其真名已众人皆知,我们 这个版本因此使用他们的真名,因为我们现在应该让他们以真名实姓居功了。至 于其他角色,则仍用“评注本”中的假名。对于不愿曝光的人士,我们则使用战 争档案研究所为他们取定的姓名字头缩写。 读者不妨记住,我们这个新版本有许多是以安妮十五岁时写下的 B 版为根 据。安妮有时候会回顾从前,为某则日记写下几句评语。这些评语,我们都以与 正文不同的字体清楚标识。安妮拼字与其他文字上的疏误,我们也代为改正。除 此之外,本版文字都忠于安妮的原作,因为这是历史纪录,多事编派与澄清都是 不宜的。 四、关于“那个时代
希特勒上台之后,在全国掀起迫害犹太人的浪潮。德国的排犹是全民性的, 虽然有许多德国人不同意驱逐犹太人,但是在全民一致的行动浪潮下,这种声音 很微弱。安妮十三四岁,本当生活在阳光和歌唱中,但是为了躲避迫害和杀戮, 她躲进了密室,失去了自由。能否活着走岀密室,能否像普通姑娘一样获得幸福 和爱情,安妮比一般的女孩考虑得更加迫切。法西斯剥夺了她在阳光下散步的权 利,但是无法剥夺她梦想和思考的权利。《安妮日记》所告诉人们的是一位少女 如何在战争状态下面对种种迫害的经历。节选部分的内容,突出表现安妮在不幸 生活中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五、文本研习 问题设计1、安妮遭受了难以想象的痛苦,却没有想到过仇恨和报复,只希 望人类永远不再有战争。她为什么会这样想?她的日记传达了怎样的感情? 指导:她指导自己所遭受的苦难都是战争造成的,而报复只会增加仇恨,让 战争无休止地进行下去。安妮有自己的信仰和希望,她的日记传达了对战争的憎 恨和对和平的向往 问题设计2、安妮认为:“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 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指导:尽管战争仅仅是极少数人的意志,但是战争的进行依靠的毕竟是大众, 如果大众能觉醒,认清侵略战争的真实目的,如果大众能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 如果大众不屈从于专制集团的利益,战争是有可能被制止的。 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日法西斯蒙蔽了他们的人民,而战争结束后,这两 个民族人民对侵略战争的反思有很大的差距,这是很能说明问题的。如果仅仅把 战争罪恶归咎于统治阶级,就无法实现民族的反省,人民没有反思,也就不可能 有效地制止战争的再次发生 问题设计3、人类制止战争,实现和平的途径,是什么? 指导:人类制止战争,实现和平的途径,首先基于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 重,认识到和平发展是人类进步的唯一道路。 问题设计4、安妮虽然无法回答却一直在思考战争的根源,并且认为“除非 所有人没有例外都经历过一场蜕变,否则还是会有战争。”你是否赞同这一见解? 为什么 指导:(1)这里强调“所有人”,照应了前文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战争发 动者的罪过一样大这一见解;说明要接受蜕变的是所有人。而非几个战争狂。 (2)这里的“蜕变”是个比喻的说法,意思是说所有的人都必须彻底改变 思想,认识到战争是所有参加侵略行为的人的罪行,并且每一个侵略者和被侵略 者在接受着它无情的折磨,所以无论罪行大小,思想根源是一致的,不蜕变这种 内在的思想根源,人类迟早还要受到战争狂魔的迫害。 问题设计5、文中用了大量的比喻,试分析其好处 (1)炸弹又如雨一般落下来。 指导:说明炸弹的密集 (2)我从一个房间徘徊到另一个房间,在楼梯里上上下下,像一只本来会 唱歌的鸟被剪去翅膀,不断用身子撞那沉暗的笼子的铁条。 指导:小鸟的力量何其柔弱,突出了我的弱小。 (3)大片乌云像一堵穿不透的墙一样挡在我们面前,想压碎我们,只是还 压不过来 指导:战争的烟云太厚重了,可以看出在战争面前普通人的弱小和无奈
希特勒上台之后,在全国掀起迫害犹太人的浪潮。德国的排犹是全民性的, 虽然有许多德国人不同意驱逐犹太人,但是在全民一致的行动浪潮下,这种声音 很微弱。安妮十三四岁,本当生活在阳光和歌唱中,但是为了躲避迫害和杀戮, 她躲进了密室,失去了自由。能否活着走出密室,能否像普通姑娘一样获得幸福 和爱情,安妮比一般的女孩考虑得更加迫切。法西斯剥夺了她在阳光下散步的权 利,但是无法剥夺她梦想和思考的权利。《安妮日记》所告诉人们的是一位少女 如何在战争状态下面对种种迫害的经历。节选部分的内容,突出表现安妮在不幸 生活中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五、文本研习 问题设计 1、安妮遭受了难以想象的痛苦,却没有想到过仇恨和报复,只希 望人类永远不再有战争。她为什么会这样想?她的日记传达了怎样的感情? 指导:她指导自己所遭受的苦难都是战争造成的,而报复只会增加仇恨,让 战争无休止地进行下去。安妮有自己的信仰和希望,她的日记传达了对战争的憎 恨和对和平的向往。 问题设计 2、安妮认为:“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 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指导:尽管战争仅仅是极少数人的意志,但是战争的进行依靠的毕竟是大众, 如果大众能觉醒,认清侵略战争的真实目的,如果大众能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 如果大众不屈从于专制集团的利益,战争是有可能被制止的。 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日法西斯蒙蔽了他们的人民,而战争结束后,这两 个民族人民对侵略战争的反思有很大的差距,这是很能说明问题的。如果仅仅把 战争罪恶归咎于统治阶级,就无法实现民族的反省,人民没有反思,也就不可能 有效地制止战争的再次发生。 问题设计 3、人类制止战争,实现和平的途径,是什么? 指导:人类制止战争,实现和平的途径,首先基于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 重,认识到和平发展是人类进步的唯一道路。 问题设计 4、安妮虽然无法回答却一直在思考战争的根源,并且认为“除非 所有人没有例外都经历过一场蜕变,否则还是会有战争。”你是否赞同这一见解? 为什么? 指导:(1)这里强调“所有人”,照应了前文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战争发 动者的罪过一样大这一见解;说明要接受蜕变的是所有人。而非几个战争狂。 (2)这里的“蜕变”是个比喻的说法,意思是说所有的人都必须彻底改变 思想,认识到战争是所有参加侵略行为的人的罪行,并且每一个侵略者和被侵略 者在接受着它无情的折磨,所以无论罪行大小,思想根源是一致的,不蜕变这种 内在的思想根源,人类迟早还要受到战争狂魔的迫害。 问题设计 5、文中用了大量的比喻,试分析其好处。 (1)炸弹又如雨一般落下来。 指导:说明炸弹的密集。 (2)我从一个房间徘徊到另一个房间,在楼梯里上上下下,像一只本来会 唱歌的鸟被剪去翅膀,不断用身子撞那沉暗的笼子的铁条。 指导:小鸟的力量何其柔弱,突出了我的弱小。 (3)大片乌云像一堵穿不透的墙一样挡在我们面前,想压碎我们,只是还 压不过来。 指导: 战争的烟云太厚重了,可以看出在战争面前普通人的弱小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