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p区元素(-) 1.单质硼的熔点高于单质铝,试从它们的晶体结构加以说明 为什么可形成A(0H)。和AIF6离子,而不能形成B(OH。3和BF。离子? 3.熔融的三溴化铝不导电,但它的水溶液却是良导体,试解释之 4.已知T'(aq)+es=T1(s);q°=-0.34V, T1(aq)+3es=T1(s);°=+0.74V 求电对T1/T的q值和反应3T(aq) T1(aq)+2T1(s)的25℃时的平衡常数。 5.试解释为什么能制得T1F3,尚不能制得T11,却制得了T1I。 6.硼酸与石墨均为层状晶体,试比较它们结构的异同。 7.讨论乙硼烷分子的结构。它与C2H相比有何不同。 金刚石与晶体硅有相似的结构,但金刚石的熔点却高得多,从键能加以说明 9.比较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硅的性质与结构 10.(a)试比较硅的氢化物和硼的氢化物的性质与分子结构。 (b)试比较硅的氢化物和碳的氢化物的性质与分子结构 11.硼酸在加热过程中发生哪些变化?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12.在焊接金属时,使用硼砂,它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写出硼砂与下列氧化物共熔时的反应方 程式。(1)Ni;(2)Cu0 13.矾土中常含有氧化铁杂质,现将矾土和氢氧化钠共熔(此时生成偏铝酸钠NaA10),用水溶 解熔块。将得到的溶液过滤,在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再次得到沉淀。过滤后将沉淀灼烧, 便得到较纯的氧化铝。试写出各步反应的方程式,并指出杂质铁是在哪一步除去的。 14.为什么铝制品不能置换水中的氢,而能置换碱中的氢?写出反应方程式。 15.为什么碱金属硫化物与铝盐溶液作用时,仅生成氢氧化铝而得不到硫化铝?写出反应方程 Copyright武汉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系
1 Copyright 武汉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系 第十二章 p 区元素(一) 1. 单质硼的熔点高于单质铝,试从它们的晶体结构加以说明。 2. 为什么可形成 Al(OH)6 3-和 AlF6 3-离子,而不能形成 B(OH)6 3-和 BF6 3-离子? 3. 熔融的三溴化铝不导电,但它的水溶液却是良导体,试解释之。 4. 已知 Tl+ (aq)+e- Tl(s); θ ϕ =-0.34V , Tl3+(aq)+3eTl(s); θ ϕ =+0.74V 求电对 Tl3+/ Tl+ 的 θ ϕ 值和反应 3 Tl+ (aq) Tl3+(aq)+2Tl(s)的 25℃时的平衡常数。 5. 试解释为什么能制得 TlF3,尚不能制得 TlI3,却制得了 TlI。 6. 硼酸与石墨均为层状晶体,试比较它们结构的异同。 7. 讨论乙硼烷分子的结构。它与 C2H6相比有何不同。 8. 金刚石与晶体硅有相似的结构,但金刚石的熔点却高得多,从键能加以说明。 9. 比较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硅的性质与结构。 10. (a)试比较硅的氢化物和硼的氢化物的性质与分子结构。 (b)试比较硅的氢化物和碳的氢化物的性质与分子结构。 11. 硼酸在加热过程中发生哪些变化?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12. 在焊接金属时,使用硼砂,它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写出硼砂与下列氧化物共熔时的反应方 程式。(1)NiO ; (2)CuO 13. 矾土中常含有氧化铁杂质,现将矾土和氢氧化钠共熔(此时生成偏铝酸钠 NaAlO2),用水溶 解熔块。将得到的溶液过滤,在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再次得到沉淀。过滤后将沉淀灼烧, 便得到较纯的氧化铝。试写出各步反应的方程式,并指出杂质铁是在哪一步除去的。 14. 为什么铝制品不能置换水中的氢,而能置换碱中的氢?写出反应方程式。 15. 为什么碱金属硫化物与铝盐溶液作用时,仅生成氢氧化铝而得不到硫化铝?写出反应方程 式
16.写出下列各反应的方程式 (1)氢氧化锡(I)溶于氢氧化钾溶液 (2)铅丹溶于盐酸中; (3)氧化铅(II)与二氧化硅共热 (4)用Na2S处理SnS2 (5)在过量空气中燃烧BHe 17.为什么在配制SnCl2溶液时,须加盐酸与锡粒? 8.如何分别鉴定溶液中的Pb2和Sn2离子? 19.为什么白磷比氮气活泼得多? 20.在下列各化合物中氮的氧化态的数值是多少? NH4, NaNO2, N2H4, NH2oH, NO2, N204, NH4NO3, N20. NCl3, Li3N, HN3 21.试根据氮在酸性溶液中的有关φ°值,说明下列反应可以在溶液中发生。 NHC1+NaNo2 N2+2H20+NaCl 22.离子型氮化物与水反应时生成什么产物? 23.制备1L10%的氨水溶液(密度为0.96g·mL)需要多少升的氨气(标准状况)? 24.写出氨溶于水时所发生的反应方程式。在氨水溶液中加酸或加碱各有什么变化? 5.试写出下列物质之间的反应方程式 (1)氨和氧(铂催化剂) (4)稀硝酸和铝 (2)液氨和钠 (5)稀硝酸和银 (3)浓硝酸和汞 26.试分别写出用锌还原硝酸生成下列各产物的反应式 (1)NO(2)N0(3)N2(4)NH4 27.硝酸加热分解出二氧化氮和氧,在这一反应中,哪种元素被氧化?哪种元素被还原← 28.为什么用硝酸能从Na<CO3制备CO2,而不能从Na2S03制备SO2? 29.如何用磷或磷酸钙来制取正磷酸? Copyright武汉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系
2 Copyright 武汉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系 16. 写出下列各反应的方程式。 (1)氢氧化锡(II)溶于氢氧化钾溶液; (2)铅丹溶于盐酸中; (3)氧化铅(II)与二氧化硅共热; (4)用 Na2S 处理 SnS2; (5)在过量空气中燃烧 B2H6。 17. 为什么在配制 SnCl2溶液时,须加盐酸与锡粒? 18. 如何分别鉴定溶液中的 Pb2+和 Sn2+离子? 19. 为什么白磷比氮气活泼得多? 20. 在下列各化合物中氮的氧化态的数值是多少? NH4 + , NaNO2, N2H4,NH2OH,NO2,N2O4,NH4NO3,N2O,NCl3, Li3N,HN3 21. 试根据氮在酸性溶液中的有关 θ ϕ 值,说明下列反应可以在溶液中发生。 NH4C1+NaNO2 ══ N2+2H2O+NaC1 22. 离子型氮化物与水反应时生成什么产物? 23. 制备 1L10%的氨水溶液(密度为 0.96g·mL-1)需要多少升的氨气(标准状况)? 24. 写出氨溶于水时所发生的反应方程式。在氨水溶液中加酸或加碱各有什么变化? 25. 试写出下列物质之间的反应方程式。 (1)氨和氧(铂催化剂) (2)液氨和钠 (3)浓硝酸和汞 (4)稀硝酸和铝 (5)稀硝酸和银 26. 试分别写出用锌还原硝酸生成下列各产物的反应式。 (1)NO (2)N2O (3)N2 (4)NH4 + 27. 硝酸加热分解出二氧化氮和氧,在这一反应中,哪种元素被氧化?哪种元素被还原? 28. 为什么用硝酸能从 Na2CO3制备 CO2,而不能从 Na2SO3制备 SO2? 29. 如何用磷或磷酸钙来制取正磷酸?
30.比较砷、锑、铋的氧化物的性质 1.锑可以形成下列化合物:SbCl3,KH2Sb2O,(NH)3SbS,Sb2(SO4)3。说明锑在哪些化合物中 表现出金属性,在哪些化合物中表现出非金属性。 32.为什么稀释SbCl3溶液时溶液会变混浊?怎样才能防止这种现象? 33.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 (1)B2H6(g)+O2(g)→> (8)Si02+H (2)BH6(g)+H20(1)—> 9)Hg2Cl2+SnCl2-> (3)BF3+H20→> (10)PbO+HCl(浓)—> (4)BCla+H20—> 11)Pb(OH)2+NaC10—> (5)A13+S2+H0—→> (12)SnS2+S2> (6)Mg3 N2+H20 (13)SnS+S2 (7)Na2Si03+NHC1+H20 (14)SnS2+H—> 34.试比较硼与硅的相似性, 35.试总结你所学过的氢氧化物的酸碱性,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有哪些? 36.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 (1)PH+02> 6)As013+I+H> (2)PO6+H2O(冷)一 (7)NaBiO3(s)+Mn+H (3)PC13+H20 ( 8)Sb"+S (4)PC1s+H20 (9)Sb2S3+NaOH 5)As203+NaOH—> (10)Sb2S5+S 习题答案 4.g(nmr)=128V;K=19×1035 3.126.5L
3 30. 比较砷、锑、铋的氧化物的性质。 31. 锑可以形成下列化合物:SbCl3,K2H2Sb2O7,(NH4)3SbS4,Sb2(SO4)3。说明锑在哪些化合物中 表现出金属性,在哪些化合物中表现出非金属性。 32. 为什么稀释 SbC13溶液时溶液会变混浊?怎样才能防止这种现象? 33. 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 (1)B2H6(g)+O2(g) (2)B2H6(g)+H2O(1) (3)BF3+H2O (4)BC13+H2O (5)Al3-+S2-+H2O (6)Mg3N2+H2O (7)Na2SiO3+NH4Cl+H2O (8)SiO2+HF (9)Hg2Cl2+SnCl2 (10)PbO2+HCl(浓) (11)Pb(OH)2+NaClO (12)SnS2+S2- (13)SnS+S2 2- (14)SnS3 2-+H+ 34. 试比较硼与硅的相似性。 35. 试总结你所学过的氢氧化物的酸碱性,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有哪些? 36. 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 (1)PH3+O2 (2)P4O6+H2O(冷) (3)PCl3+H2O (4)PCl5+H2O (5)As2O3+NaOH (6)AsO4 3-+I- +H+ (7)NaBiO3(s)+Mn2++H+ (8)Sb3++Sn (9)Sb2S3+NaOH (10)Sb2S5+S2- 习题答案 4. θ ϕ (Tl3+/Tl+ )=1.28V; θ K =1.9×10-55 23. 126.5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