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2期 和平翻发展 No.2.April 2010 总第114期 Peace and Development Seq.No.114 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和中美关系 卞庆祖 [内容提要]奥巴马政府执政以来,美国的对华政策基本上是继承上届政府的衣钵,保持总体战略定位不 变,采用“两边下注”策略。但政策框架并不稳固,一方面美国需要中国在国际上的更多方面发挥作用,突出 其政策中的对华合作一面:另一方面受国内政治因素的左右而突然“变脸”,进入2010年以来中美关系的 “突变”,正是其政策框架不稳的表现。总体上,未来中美关系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改变,既有相互合作的一面, 又有利益冲突危及双边关系的一面。 [关键词]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中美关系 [作者简介]卞庆祖,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对外友协前秘书长。 [中图分类号]D8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241(2010)02-0032-05 奥巴马打着“改变”的旗帜,赢得了美国2008 来,又在中国定位问题上采取模糊态度,既不认作 年总统选举的胜利。美国为了实现其治下的“一统 敌人,也不看成伙伴。小布什说美中关系的定位“太 天下”,在对外战略部署、议题的优先顺序、策略运 复杂”,实际上回避了两国关系的定位问题。奥巴 用和具体政策制定方面,不得不做出一系列调整和 马在竞选时曾说:“中国崛起是美国面临的最大挑 改革,以多边主义方式加强与国际社会合作,把修 战,但我不会把中国妖魔化”,“与世界人口最多、 补美国形象,挽回下降的美国声誉和恢复昔日的影 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保持建设性关系是符合美国 响力等,作为美国对外关系的中心任务。在对华关 利益的。我将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努力”。他上任后 系上,美国新政府基本继承了小布什时期的政策, 又认为,经济富有活力、政治更趋活跃的中国崛起, 奥巴马2009年首次访华有助于中美关系的“巩固 为繁荣和合作带来了新的机会,但也对美国及其他 和提升”。但是今年初以来,在有关中国核心利益的 亚洲地区盟国构成新的挑战。奥巴马在其亚洲之行 几个问题上,中国遭到美国多次挑衅,中美关系出 中,公开表示美国不谋求遏制中国,美国欢迎一个 现重大波折,引起人们的严重关注。本文拟对中美 强大繁荣的中国崛起,欢迎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 关系的现状及其未来走向作出一些分析和判断。 更大作用。在他看来,中美两国“既不是敌人,也不 是朋友”。中国“既是重要伙伴,也是竞争对手”。中 一、继承上届政府对华政策的“衣钵” 美关系的定位,既不是亲密的“全面战略伙伴关 系”,也不是冷漠的“无外交对峙关系”,而是处于 1.美国新老政府对中美关系的战略定位近似 一种微妙的“中间状态”。两国关系既有矛盾分 冷战结束以来,关于中美关系的定位问题一直 歧,又有利益交叉,是“本世纪最复杂的一组双边关 是两国关系中最重要的战略性议题,也是美国国内 系”。面对新形势和错综复杂的两国关系,中国究竞 争论不休的难题。小布什政府在这个问题上,从“战 略竞争对手”和“潜在威胁”,转向“负责任的利益 [1]中国网,2009-02-20. 攸关者”,并愿意成为中国的“建设性合作者”。后 [2](香港)大公挑,2009-06-05. —32—
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和中美关系 ○ 卞庆祖 [内容提要]奥巴马政府执政以来,美国的对华政策基本上是继承上届政府的衣钵,保持总体战略定位不 变,采用“两边下注”策略。 但政策框架并不稳固,一方面美国需要中国在国际上的更多方面发挥作用,突出 其政策中的对华合作一面;另一方面受国内政治因素的左右而突然“变脸”,进入 2010 年以来中美关系的 “突变”,正是其政策框架不稳的表现。 总体上,未来中美关系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改变,既有相互合作的一面, 又有利益冲突危及双边关系的一面。 [关键词]奥巴马政府 对华政策 中美关系 [作者简介]卞庆祖,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对外友协前秘书长。 [中图分类号] D8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6241(2010)02- 0032 - 05 奥巴马打着“改变”的旗帜,赢得了美国 2008 年总统选举的胜利。美国为了实现其治下的“一统 天下”,在对外战略部署、议题的优先顺序、策略运 用和具体政策制定方面,不得不做出一系列调整和 改革,以多边主义方式加强与国际社会合作,把修 补美国形象,挽回下降的美国声誉和恢复昔日的影 响力等,作为美国对外关系的中心任务。在对华关 系上,美国新政府基本继承了小布什时期的政策, 奥巴马 2009 年首次访华有助于中美关系的 “巩固 和提升”。但是今年初以来,在有关中国核心利益的 几个问题上,中国遭到美国多次挑衅,中美关系出 现重大波折,引起人们的严重关注。本文拟对中美 关系的现状及其未来走向作出一些分析和判断。 一、继承上届政府对华政策的“衣钵” 1.美国新老政府对中美关系的战略定位近似 冷战结束以来,关于中美关系的定位问题一直 是两国关系中最重要的战略性议题,也是美国国内 争论不休的难题。小布什政府在这个问题上,从“战 略竞争对手”和“潜在威胁”,转向“负责任的利益 攸关者”,并愿意成为中国的“建设性合作者”。后 来,又在中国定位问题上采取模糊态度,既不认作 敌人,也不看成伙伴。小布什说美中关系的定位“太 复杂”,实际上回避了两国关系的定位问题。[1]奥巴 马在竞选时曾说:“中国崛起是美国面临的最大挑 战,但我不会把中国妖魔化”,“与世界人口最多、 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保持建设性关系是符合美国 利益的。我将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努力”。他上任后 又认为,经济富有活力、政治更趋活跃的中国崛起, 为繁荣和合作带来了新的机会,但也对美国及其他 亚洲地区盟国构成新的挑战。奥巴马在其亚洲之行 中,公开表示美国不谋求遏制中国,美国欢迎一个 强大繁荣的中国崛起,欢迎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 更大作用。在他看来,中美两国“既不是敌人,也不 是朋友”。中国“既是重要伙伴,也是竞争对手”。中 美关系的定位,既不是亲密的 “全面战略伙伴关 系”,也不是冷漠的“无外交对峙关系”,而是处于 一种微妙的“中间状态”。[2]两国关系既有矛盾分 歧,又有利益交叉,是“本世纪最复杂的一组双边关 系”。面对新形势和错综复杂的两国关系,中国究竟 [1]中国网,2009-02-20. [2] (香港)大公报, 2009-06-05. 2010年第 2 期 总第 114 期 No.2, April 2010 Peace and Development Seq. No. 114 — — 32
是机遇还是挑战,美国政府认为实在太复杂,难下 冷战思维不放的人,对中国崛起心存恐惧,不赞成 判断和结论。由于受到美国国内各种政治势力的影 两国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3月,美“无瑕号”间谍 响和制约,奥巴马政府对于中国崛起心态异常矛 船在南中国海与中国船只对峙事件的发生,表面看 盾,对中美关系的定位还在“中间状态”和“潜在对 是美国鹰派在给奥巴马一个“下马威”,实际上反 手”之间犹豫徘徊。 映了美国政府对华的防范心理。5月,美国参谋长联 2继续保持对华关系中的“两面下注”战路 席会议主席马伦在美国海军协会公开表示,中国在 美国历届政府的对华政策,一直在“遏制”和 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持下加强海军和空军建设,看来 “接触”两种政策之间摇摆。布什政府兼容“遏制” 是针对美国。美国最高军事长官明确称中国军队 和“接触”两方面的要素,把“接触和围堵政策结合 “针对美国”,还是第一次。7月,希拉里代表美国签 起来了”。在要求中国做现行国际体制的负责任的 署《东南亚友好条约》和奥巴马的亚洲之行,都反 利益攸关者的同时,坚持防范牵制中国,布什政府 映美国对中国在东南亚地区不断增长的政治、经济 八年来的对华交往,就是遵循这一政策思路,使之 和军事力量的日益不安,表明美国决心“重返亚 固定化常态化,成为新形势下美国对华政策的基 洲”,在东南亚采取攻势战略消耗中国实力,牵制中 调。奥巴马早在竞选期间就明确表示在中美关系上 国。8月,美国众议院外委会亚太小组主席韦布在东 要延续布什时代的做法。虽说他以变革为主题赢得 南亚之旅中,兜售“中国威胁论”。9月,国防部长盖 总统选举,但在“把握美国同在崛起的中国关系方 茨在空军协会演讲中说,中国日益先进的武器可能 面,变革并非所需”。奥巴马政府在对华政策上明 对美军构成新威胁,削弱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 显地表现出了与上届政府的“连续性”,没有根本 力量。美国情报总署在同月公布的《国家情报战 改变上届政府对中国实行的既接触又遏制的双重 略》中,把中国与伊朗、朝鲜同列为挑战美国利益的 政策。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问题专家沈大伟 主要国家。10月,美国公布2009年宗教报告,对中 David Shambaug中)认为,美国新政府继承了布什政 国宗教情况妄加评论。11月,美国国会美中经济与 府在对华政策上的两手策略,即外交作为第一层 安全评估委员会发表年度涉华报告,罔顾事实,充 面,军事作为第二层面。四 满偏见,别有用心,干涉中国内政。2010年2月,美 奥巴马上台后,一直表示中美两国在安全和经 国防部向国会提交《四年防务评估报告》,重弹《中 济等诸多问题上的利益一致性,两国应建立伙伴关 国军事威胁论》老调。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在研究美 系。他主动提出双方建立“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新 国新政府对华政策时,不能忽视美国保守的战略界 机制,建立和发展中美之间“积极、合作、全面的关 人士、国会和共和党右翼、军工集团、保守思想库等 系”。他在2009年7月两国“经济与战略对话”的 在美国对华政策上的干扰作用。奥巴马政府的对台 开幕词中说,“中美将共同塑造21世纪”。美国政 军售明白无误地显示出美国对中国的戒心。美国社 府在强调积极发展与中国建设性关系的同时,却仍 会顽固的反共意识形态和“普世价值观”立场,决 对中国怀有一种复杂心态,表现为两个面孔和两种 定了奥巴马政府不会放弃对中国在民主、人权、宗 行为。在政治上,它希望中国在重大地区和全球问 教和自由等问题的挑剔和指责。美国历届政府习惯 题上与美国合作,联合对抗恐怖主义等威胁:在经 性地利用台湾、西藏和新疆等问题来牵制中国。自 济上,与中国配合,尽快走出经济危机,希望中国更 1991年来,美国历届总统都以各种形式同达赖会 多购买美国国债,广泛地开放国内市场:但在军事 面。奥巴马在竞选时就与达赖保持联系,2009年7 上,却对中国发展意图和能力充满猜疑,不断加强 月他给达赖写亲笔信,表示对达赖的支持。9月派高 对中国的警觉和防范。奥巴马在竞选的演讲中提 级顾问与达赖会晤,商讨11月他访问中国后与达 到,美国在欢迎一个和平崛起的中国同时,“也要时 刻准备应对这种崛起转向有问题的方向”。2009年 [山](关)华盛领季刊,2009-07. 2美国外交政策研究所网站,2009-04. 以来,美国一些政府部门、军方和部分国会议员不 B(新加坡)联合早报,2009-03-13. 断在军事威胁、西藏等问题上搞小动作。一些抱着 [4香港)经济日报,2009-03-12. 33
[1] (美)华盛顿季刊, 2009-07. [2]美国外交政策研究所网站, 2009-04. [3]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09-03-13. [4](香港)经济日报, 2009-03-12. 是机遇还是挑战,美国政府认为实在太复杂,难下 判断和结论。由于受到美国国内各种政治势力的影 响和制约,奥巴马政府对于中国崛起心态异常矛 盾,对中美关系的定位还在“中间状态”和“潜在对 手”之间犹豫徘徊。 2.继续保持对华关系中的“两面下注”战略 美国历届政府的对华政策,一直在“遏制”和 “接触”两种政策之间摇摆。布什政府兼容“遏制” 和“接触”两方面的要素,把“接触和围堵政策结合 起来了”。在要求中国做现行国际体制的负责任的 利益攸关者的同时,坚持防范牵制中国,布什政府 八年来的对华交往,就是遵循这一政策思路,使之 固定化常态化,成为新形势下美国对华政策的基 调。奥巴马早在竞选期间就明确表示在中美关系上 要延续布什时代的做法。虽说他以变革为主题赢得 总统选举,但在“把握美国同在崛起的中国关系方 面,变革并非所需”。[1]奥巴马政府在对华政策上明 显地表现出了与上届政府的“连续性”,没有根本 改变上届政府对中国实行的既接触又遏制的双重 政策。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问题专家沈大伟 (David Shambaugh)认为,美国新政府继承了布什政 府在对华政策上的两手策略,即外交作为第一层 面,军事作为第二层面。[2] 奥巴马上台后,一直表示中美两国在安全和经 济等诸多问题上的利益一致性,两国应建立伙伴关 系。他主动提出双方建立“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新 机制,建立和发展中美之间“积极、合作、全面的关 系”。他在 2009 年 7 月两国“经济与战略对话”的 开幕词中说,“中美将共同塑造 21 世纪”。美国政 府在强调积极发展与中国建设性关系的同时,却仍 对中国怀有一种复杂心态,表现为两个面孔和两种 行为。[3]在政治上,它希望中国在重大地区和全球问 题上与美国合作,联合对抗恐怖主义等威胁;在经 济上,与中国配合,尽快走出经济危机,希望中国更 多购买美国国债,广泛地开放国内市场;但在军事 上,却对中国发展意图和能力充满猜疑,不断加强 对中国的警觉和防范。奥巴马在竞选的演讲中提 到,美国在欢迎一个和平崛起的中国同时,“也要时 刻准备应对这种崛起转向有问题的方向”。2009 年 以来,美国一些政府部门、军方和部分国会议员不 断在军事威胁、西藏等问题上搞小动作。一些抱着 冷战思维不放的人,对中国崛起心存恐惧,不赞成 两国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4]3 月,美“无瑕号”间谍 船在南中国海与中国船只对峙事件的发生,表面看 是美国鹰派在给奥巴马一个“下马威”,实际上反 映了美国政府对华的防范心理。5 月,美国参谋长联 席会议主席马伦在美国海军协会公开表示,中国在 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持下加强海军和空军建设,看来 是针对美国。美国最高军事长官明确称中国军队 “针对美国”,还是第一次。7 月,希拉里代表美国签 署《东南亚友好条约》和奥巴马的亚洲之行,都反 映美国对中国在东南亚地区不断增长的政治、经济 和军事力量的日益不安,表明美国决心“重返亚 洲”,在东南亚采取攻势战略消耗中国实力,牵制中 国。8 月,美国众议院外委会亚太小组主席韦布在东 南亚之旅中,兜售“中国威胁论”。9 月,国防部长盖 茨在空军协会演讲中说,中国日益先进的武器可能 对美军构成新威胁,削弱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 力量。美国情报总署在同月公布的 《国家情报战 略》中,把中国与伊朗、朝鲜同列为挑战美国利益的 主要国家。10 月,美国公布 2009 年宗教报告,对中 国宗教情况妄加评论。11 月,美国国会美中经济与 安全评估委员会发表年度涉华报告,罔顾事实,充 满偏见,别有用心,干涉中国内政。2010 年 2 月,美 国防部向国会提交《四年防务评估报告》,重弹《中 国军事威胁论》老调。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在研究美 国新政府对华政策时,不能忽视美国保守的战略界 人士、国会和共和党右翼、军工集团、保守思想库等 在美国对华政策上的干扰作用。奥巴马政府的对台 军售明白无误地显示出美国对中国的戒心。美国社 会顽固的反共意识形态和“普世价值观”立场,决 定了奥巴马政府不会放弃对中国在民主、人权、宗 教和自由等问题的挑剔和指责。美国历届政府习惯 性地利用台湾、西藏和新疆等问题来牵制中国。自 1991 年来,美国历届总统都以各种形式同达赖会 面。奥巴马在竞选时就与达赖保持联系,2009 年 7 月他给达赖写亲笔信,表示对达赖的支持。9 月派高 级顾问与达赖会晤,商讨 11 月他访问中国后与达 — — 33
赖会见。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等国会领导人在10 国力持续上升的一种积极反应。美国国防部的《中 月会见访美的达赖,还给他颁发“人权奖”。美国会 国军力报告》也承认,中国对外战略的核心目标不 一些反华议员是“世维会”主席热比娅的座上客, 是与美国竞争霸权地位,说明国防部对中国的判断 动辄邀她去国会人权听证会上发言。事实上,“世维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这次美国遭遇的严重金 会”就是美欧一手扶植壮大的,而美国则是新疆分 融危机和经济萧条,加强了中美之间的相互依赖, 裂势力的幕后指使者。) 使美国难以继续担当世界经济的引擎。而中国却对 总之,奥巴马政府根本没有放弃对中国“遏制 于日益全球化的世界经济拥有巨大影响力。中国 加接触”并举的两手策略,“遏制加接触”仍是美国 拥有8,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政府对华政策的核心内容。美国既想推进对华关 又是美国最重要的供货商。“美消中长”的力量变 系,又要遏制和防范中国的发展。奥巴马政府无非 化使中美朝着平等的方向发展,让两国实力天枰产 是在对华交流合作和防范牵制之间的寻找最佳平 生逆转,使华盛顿深切认识到“中国价值”。现在, 衡而已。 “中国需要美国与美国需要中国一样多”。中国可 以在重塑世界经济和金融秩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 二、对华政策框架基本形成,但并不稳固 用。中美两国对话己是平起平坐,美国不能抛开中 国去解决任何全球重大问题。美国认识到必须寻找 1.随着中美两国综合国力的变化,美国需要中 合作伙伴,必需学会适应中国的强大,必须采取合 国在更多方面发挥作用 作多于竞争的立场,与中国“一起思考和探讨世界 多年来,美国国内对中国和中国崛起以及中国 课题”。 未来向何处去,争论不断,辩论激烈。“中国威胁 2强化共识,深化接触,突出美国对华政策中的 论”时隐时现,“中国崩溃论”和“中国崛起论”并 合作面 行不悖。由于近年来美国社会各界的中国观和对中 奥巴马政府在执政的第一年强调中美关系的 国战略判断的进一步变化,美国政府对中国的评估 重要性,认为“中美关系是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 和对策己更加务实。美国政府意识到中国一定会成 系”。“中美保持积极合作关系对亚太地区及整个 为一个超级大国,没有任何一种外部力量能阻止这 世界的和平和繁荣都具有重要意义”。表示美中关 种趋势。现在美国社会精英关注的问题,是美国如 系面临很多发展机遇,希望双方加强合作,推动美 何接纳一个崛起的中国,中美两国能在多大程度上 中关系取得更大发展,造福两国人民。奥巴马是 合作解决全球性问题。奥巴马在访华时表示,“一个 “少有的执政伊始没有对中国采取明显敌对态度的 强大繁荣中国的崛起,可以加强国际社会的力量, 美国总统”,向“也是上任第一年就进行对华国事访 是亚太力量的源泉”,并承诺要与中国“深化关系” 问的美国总统。他表现出对中国、中美关系以及与 和“加强两军交流”。美国对华态度是国会和政府 中国发展更广泛合作的高度重视,其程度明显超过 声音的混合体。美国国会囿于意识形态和党派利 小布什和克林顿”。在过去的一年中,两国最高领 益,往往成为中美两国关系的消极因素和反面力 导人互动密切。他们正式会晤3次,共同出席国际 量。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两国经济和全球 会议4次,通电话5次。奥巴马高调访华“巩固和提 利益日益交织,越来越多的美国国会议员认识到, 升”了中美关系,为今后关系的发展确定一个相对 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败”,发展中美关系符 合两国的共同利益。许多议员还意识到不能只看对 [1】(俄)自由蝶体网站.2009-07-06. 华关系的负面,“必须关注中国”回,重新研究对华 [2美)国会幸刊.每日在线新闻,2009-06-20. 态度。国会参议员格雷格说:“过去10年里,我们与 [3引美国外交政策研究所网站,2009-07-28. 中国的整个关系彻底改变了,需要一些时间才能搞 [4新华网,2009-08-06. [5新华网,2009-07-16. 清它对我们、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美国众议院在 [环球时报,2009-07-18. 2009年10月通过议案,纪念孔子诞辰,这是对中国 [7☑中国战略观察,20094/5 -34-
[1] (俄)自由媒体网站, 2009-07-06. [2](美)国会季刊. 每日在线新闻, 2009-06-20. [3]美国外交政策研究所网站,2009-07-28. [4]新华网, 2009-08-06. [5]新华网,2009-07-16. [6]环球时报, 2009-07-18. [7]中国战略观察, 2009(4/5). 赖会见。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等国会领导人在 10 月会见访美的达赖,还给他颁发“人权奖”。美国会 一些反华议员是“世维会”主席热比娅的座上客, 动辄邀她去国会人权听证会上发言。事实上,“世维 会”就是美欧一手扶植壮大的,而美国则是新疆分 裂势力的幕后指使者。[1] 总之,奥巴马政府根本没有放弃对中国“遏制 加接触”并举的两手策略,“遏制加接触”仍是美国 政府对华政策的核心内容。美国既想推进对华关 系,又要遏制和防范中国的发展。奥巴马政府无非 是在对华交流合作和防范牵制之间的寻找最佳平 衡而已。 二、对华政策框架基本形成,但并不稳固 1.随着中美两国综合国力的变化,美国需要中 国在更多方面发挥作用 多年来,美国国内对中国和中国崛起以及中国 未来向何处去,争论不断,辩论激烈。“中国威胁 论”时隐时现,“中国崩溃论”和“中国崛起论”并 行不悖。由于近年来美国社会各界的中国观和对中 国战略判断的进一步变化,美国政府对中国的评估 和对策已更加务实。美国政府意识到中国一定会成 为一个超级大国,没有任何一种外部力量能阻止这 种趋势。现在美国社会精英关注的问题,是美国如 何接纳一个崛起的中国,中美两国能在多大程度上 合作解决全球性问题。奥巴马在访华时表示,“一个 强大繁荣中国的崛起,可以加强国际社会的力量, 是亚太力量的源泉”,并承诺要与中国“深化关系” 和“加强两军交流”。美国对华态度是国会和政府 声音的混合体。美国国会囿于意识形态和党派利 益,往往成为中美两国关系的消极因素和反面力 量。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两国经济和全球 利益日益交织,越来越多的美国国会议员认识到, 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败”,发展中美关系符 合两国的共同利益。许多议员还意识到不能只看对 华关系的负面,“必须关注中国”[2],重新研究对华 态度。国会参议员格雷格说:“过去 10 年里,我们与 中国的整个关系彻底改变了,需要一些时间才能搞 清它对我们、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美国众议院在 2009 年 10 月通过议案,纪念孔子诞辰,这是对中国 国力持续上升的一种积极反应。美国国防部的《中 国军力报告》也承认,中国对外战略的核心目标不 是与美国竞争霸权地位,说明国防部对中国的判断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这次美国遭遇的严重金 融危机和经济萧条,加强了中美之间的相互依赖, 使美国难以继续担当世界经济的引擎。而中国却对 于日益全球化的世界经济拥有巨大影响力。[3]中国 拥有 8,000 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又是美国最重要的供货商。“美消中长”的力量变 化使中美朝着平等的方向发展,让两国实力天枰产 生逆转,使华盛顿深切认识到“中国价值”。现在, “中国需要美国与美国需要中国一样多”。中国可 以在重塑世界经济和金融秩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 用。中美两国对话已是平起平坐,美国不能抛开中 国去解决任何全球重大问题。美国认识到必须寻找 合作伙伴,必需学会适应中国的强大,必须采取合 作多于竞争的立场,与中国“一起思考和探讨世界 课题”。[4] 2.强化共识,深化接触,突出美国对华政策中的 合作面 奥巴马政府在执政的第一年强调中美关系的 重要性,认为“中美关系是 21 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 系”。“中美保持积极合作关系对亚太地区及整个 世界的和平和繁荣都具有重要意义”。表示美中关 系面临很多发展机遇,希望双方加强合作,推动美 中关系取得更大发展,造福两国人民。[5]奥巴马是 “少有的执政伊始没有对中国采取明显敌对态度的 美国总统”,[6] “也是上任第一年就进行对华国事访 问的美国总统。他表现出对中国、中美关系以及与 中国发展更广泛合作的高度重视,其程度明显超过 小布什和克林顿”。[7]在过去的一年中,两国最高领 导人互动密切。他们正式会晤 3 次,共同出席国际 会议 4 次,通电话 5 次。奥巴马高调访华“巩固和提 升”了中美关系,为今后关系的发展确定一个相对 — — 34
稳定的积极的架构。他的对华政策团队,是战后美 到反感,因此对华态度从去年对华示好突然大转 国“知华派”人士最多的一个,其中包括具有丰富 折,对中国的公开批评代替了软性外交,强硬态度 对华外交经验的拜登和希拉里、美国历史上第一位 代替了温和谦逊,四奥巴马在2月2日称要对中国 会说中文的财政部长盖特纳和“能为奥巴马传递中 采取贸易强硬措施。与此同时,美国政府逐渐修复 国信息的最重要渠道”的美驻华大使洪博培。商务 与欧洲传统盟友的政治和军事关系,在伊拉克进行 部长骆家辉和能源部长朱棣文等多位华裔同时入 战略收缩,加大在阿富汗的军事投入。并积极缓和 阁开创了美国历史的先河。这个团队既不是亲华 与缅甸和朝鲜的紧张关系,强化与韩国、日本的军 派,也不是反华派。他们在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和 事同盟,这一切可以说都是服务于美国对华战略遏 执行中扮演重要角色,对两国关系走向产生重要影 制的目的。今年以来中美之间的这场风波,是在美国 响。但另一方面,也许因为“知华派”多,坚持维护 走弱而中国走强的背景下发生的。从年初贸易争 美国利益的一面反而会更加突出。 端、谷歌事件到美国对台军售,奥巴马会见达赖,还 3.美国国内政治因素使奥巴马政府突然对华 有更麻烦的中美汇率回合,频率之高和问题之多超 “变脸” 出了人们的想象。美国向中国核心利益发起挑战, 在2009年,奥巴马政府认识到美国在许多全 展示强硬态度,使中美关系受到严重干扰,给两国 球性问题上有求于中国,必需用一种“软”的方式 诸多重要领域交往与合作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这 与中国沟通,和中国搞好关系。因此,奥巴马执政之 一系列事件表明,2010年将是中美关系不平静的一 初,他和他的团队在对华交流上主动积极,姿态低 年。希拉里在1月11日对媒体表示,中美关系可能 调、温和谦卑,愿意“倾听中国”,处处对华示好。奥 在今年进入“一个不愉快的时期”:美国的中国问 巴马执政后,主动提出要访华,美国新任驻华大使 题专家蓝普顿说,“中美关系将经历一二年的困难 洪博培8月上任即宣布奥巴马11月中旬访华。于 时期”。有的美国媒体则把两国关系渲染成“风暴 是美国政府高官在2009年“扎堆”访华。奥论称希 正在太平洋上空酝酿”。 拉里访华是“握手之旅”,盖特纳是“卖国债”之 行,两位华裔部长则是为“卖技术”而访华。他们争 三、中美关系发展的大趋势不会变化 先恐后接踵而至,形成一种集体行动,在美国新政 府对外交往中十分罕见。佩洛西访华,避而不谈敏 1.两国关系仍面临考验和挑战 感的人权问题,而大讲能源和气候问题。希拉里访 诚然,中美关系在奥巴马政府第一年向前发展 华,欲与中国“同舟共济”,高调呼吁两国合作。美 的同时,确实仍有不少问题和矛盾,面临新的不确 国政府高官一改美国一家独大形象和强硬作风,放 定性和挑战。它是一对“充满矛盾的双边关系”。基 下身段,强调共同利益。他们避谈分歧,不提人权, 辛格说过,“中美之间始终存在重大政治分歧”。从 对华赞誉有加,并以高规格礼遇和前所未有的大排 结构性矛盾的深层次看,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对立 场接待中国高级官员。中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2009 依然尖锐。不同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所决定的深层 年9月访美和中国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10月访 次结构的矛盾非但没有消失,而且变得比过去更为 美,都受到美方高礼遇高规格的接待。 深刻。双方战略互信严重不足。近年来两国关系发 然而,中美关系虽说开局良好,但是进入2010 展,主要表现在双方经济合作上,但互信并没有因 年的短短的一两个月,两国关系却出现“大变脸”。四 此而增加。中国外交和经济影响的扩展,引起了美 为摆脱民调持续下滑的尴尬处境和2010年11月 国所有各派精英的不快、嫉妒和忧虑。美对台军售 国会中期选举,拿中国说事成了奥巴马的最佳选 仍是悬在中美关系之上的一把利剑。美国在能源安 择。由于美国正从经济危机中慢慢复苏,总体情况 “比去年好”,美国对华“两面下注”战略的惯性又 [1]环球时报,2010-02-03 开始起作用。奥巴马政府意识到,中国已经在各方 [21(新加坡)联合早报.2009-09-15.] 面有了挑战美国霸权的潜力,对中国的“傲慢”感 [3)国际问题研究,2009(1). —35-
[1]环球时报, 2010-02-03. [2](新加坡) 联合早报, 2009-09-15.] [3]国际问题研究,2009(1). 稳定的积极的架构。他的对华政策团队,是战后美 国“知华派”人士最多的一个,其中包括具有丰富 对华外交经验的拜登和希拉里、美国历史上第一位 会说中文的财政部长盖特纳和“能为奥巴马传递中 国信息的最重要渠道”的美驻华大使洪博培。商务 部长骆家辉和能源部长朱棣文等多位华裔同时入 阁开创了美国历史的先河。这个团队既不是亲华 派,也不是反华派。他们在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和 执行中扮演重要角色,对两国关系走向产生重要影 响。但另一方面,也许因为“知华派”多,坚持维护 美国利益的一面反而会更加突出。 3. 美国国内政治因素使奥巴马政府突然对华 “变脸” 在 2009 年,奥巴马政府认识到美国在许多全 球性问题上有求于中国,必需用一种“软”的方式 与中国沟通,和中国搞好关系。因此,奥巴马执政之 初,他和他的团队在对华交流上主动积极,姿态低 调、温和谦卑,愿意“倾听中国”,处处对华示好。奥 巴马执政后,主动提出要访华,美国新任驻华大使 洪博培 8 月上任即宣布奥巴马 11 月中旬访华。于 是美国政府高官在 2009 年“扎堆”访华。舆论称希 拉里访华是“握手之旅”,盖特纳是“卖国债”之 行,两位华裔部长则是为“卖技术”而访华。他们争 先恐后接踵而至,形成一种集体行动,在美国新政 府对外交往中十分罕见。佩洛西访华,避而不谈敏 感的人权问题,而大讲能源和气候问题。希拉里访 华,欲与中国“同舟共济”,高调呼吁两国合作。美 国政府高官一改美国一家独大形象和强硬作风,放 下身段,强调共同利益。他们避谈分歧,不提人权, 对华赞誉有加,并以高规格礼遇和前所未有的大排 场接待中国高级官员。中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 2009 年 9 月访美和中国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 10 月访 美,都受到美方高礼遇高规格的接待。 然而,中美关系虽说开局良好,但是进入 2010 年的短短的一两个月,两国关系却出现“大变脸”。[1] 为摆脱民调持续下滑的尴尬处境和 2010 年 11 月 国会中期选举,拿中国说事成了奥巴马的最佳选 择。由于美国正从经济危机中慢慢复苏,总体情况 “比去年好”,美国对华“两面下注”战略的惯性又 开始起作用。奥巴马政府意识到,中国已经在各方 面有了挑战美国霸权的潜力,对中国的“傲慢”感 到反感,因此对华态度从去年对华示好突然大转 折,对中国的公开批评代替了软性外交,强硬态度 代替了温和谦逊,[2] 奥巴马在 2 月 2 日称要对中国 采取贸易强硬措施。与此同时,美国政府逐渐修复 与欧洲传统盟友的政治和军事关系,在伊拉克进行 战略收缩,加大在阿富汗的军事投入。并积极缓和 与缅甸和朝鲜的紧张关系,强化与韩国、日本的军 事同盟,这一切可以说都是服务于美国对华战略遏 制的目的。今年以来中美之间的这场风波,是在美国 走弱而中国走强的背景下发生的。从年初贸易争 端、谷歌事件到美国对台军售,奥巴马会见达赖,还 有更麻烦的中美汇率回合,频率之高和问题之多超 出了人们的想象。美国向中国核心利益发起挑战, 展示强硬态度,使中美关系受到严重干扰,给两国 诸多重要领域交往与合作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这 一系列事件表明,2010 年将是中美关系不平静的一 年。希拉里在 1 月 11 日对媒体表示,中美关系可能 在今年进入“一个不愉快的时期”;美国的中国问 题专家蓝普顿说,“中美关系将经历一二年的困难 时期”。有的美国媒体则把两国关系渲染成“风暴 正在太平洋上空酝酿”。 三、中美关系发展的大趋势不会变化 1.两国关系仍面临考验和挑战 诚然,中美关系在奥巴马政府第一年向前发展 的同时,确实仍有不少问题和矛盾,面临新的不确 定性和挑战。它是一对“充满矛盾的双边关系”。基 辛格说过,“中美之间始终存在重大政治分歧”。从 结构性矛盾的深层次看,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对立 依然尖锐。不同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所决定的深层 次结构的矛盾非但没有消失,而且变得比过去更为 深刻。[3]双方战略互信严重不足。近年来两国关系发 展,主要表现在双方经济合作上,但互信并没有因 此而增加。中国外交和经济影响的扩展,引起了美 国所有各派精英的不快、嫉妒和忧虑。美对台军售 仍是悬在中美关系之上的一把利剑。美国在能源安 — — 35
全、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及人权等问题上,向中国 因而美国对华政策不会走向任何一种“极端”。两 施加更大的压力,压中国承担更大的“责任”,致使 国相互依存越来越大,建设性合作关系不可逆转。 矛盾冲突时有发生:气候、减排、节能等问题也成为 今年中美关系会出现较大波动,磕磕碰碰,两国交往 奥巴马时代中美关系的突出话题:而如何应对全球 可能又回到“不打不成交”的旧模式。英国《卫报》 金融危机,并在应对危机过程中加强中美合作,更 说,中美双方争吵会有一定限度,美国不太可能把 是两国面临的重大考验之一。中美关系已经越来越 强硬言辞化为实际行动。奥巴马政府把两国关系这 同美国国内政治联系在一起,国家利益的差异造成 种“紧张、磨擦、调整、缓和”的四行程,从其执政的 中美难以在所有领域达成共识,因此磨擦仍难避 第一年推迟到了第二年。中美关系依然没有告别钟 免。 摆的轨迹。但由于双方共同利益交汇点很多,这种 2.中美将保持相互合作与依存的关系 波动尚不至于导致中美关系崩盘,四两国关系破裂 多年来,中美关系虽然历经风风雨雨,但仍不 的代价是双方都负担不起的。谁也不愿看到两败俱 断前进。两国高层及各级别对话日益增多,合作领 伤的局面。中美关系是“斗而不破”,两国关系的大 域不断扩大,建立起涵盖政治、外交、经贸、军事、文 局不会出现根本改变。看来,中美双方都在控制危 教、科技等广泛领域的60多个对话合作机制。中美 机,努力把损耗降到最低。中美之间冲突的走势很可 经贸合作从小到大,双边贸易额由1979年的24亿 能是上半年利空出尽,下半年有所回转。回 美元增至2009年的3,337亿美元(根据美国统计, 对顺利发展中美关系,中国方面不存在问题和 中美两国贸易额达到4,092亿美元),比建交时期 障碍,中美关系的前景和走向主要取决于美国的对 增长130倍。中美两国经济确确实实是“你中有我, 华政策和行为。美国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提出 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中美在反恐、防扩散以 “战略再保证”,似为美国进行战略理念探路,显示 及朝核、伊核等诸多问题上展开了广泛协调,在打 美国开始认真思考两国关系的长远前景。有鉴于美 击跨国犯罪、应对气候变化、自然灾害救援、重大疾 国国内政治压力和保持民意的需要,奥巴马政府的 病防控等领域加强了沟通与合作。两国在国际和地 对华政策还可能还会左右“摇摆”。有的学者认为 区事务中以及全球问题上的沟通协调成效显著。中 美国是一个实用主义哲学立国的国家,总要使自己 美两国立法机构之间的交流也呈现良好态势,美国 利益最大化。要警惕美国坚持把国内的政治压力扩 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和中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2009 散到对外政策上,在经济好转时再次使中国成为美 年实现了历史性的互访。中国成为少数几个同美 国国内政治的牺牲品。可以说,现在中美关系呈现 参、众两院都全面建立定期交流机制的国家,“议会 出扩大的合作交流和美对华持续猜疑防范的双重 外交”成了中美关系中的新亮点。特别是在目前国 形势,既有强大的合作愿望,又有旷日持久的战略 际金融危机和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 冲突因素。两国之间的博弈不是短时间内能见分晓 下,中美经贸合作的重要意义更加凸显。两国共同 的,而是一场马拉松式的竞争。 利益日渐增多,合作空间十分广阔。中美维护世界 和平与稳定的责任更加重大。 3,中美关系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改变 [收稿日期:2009-12-03] 美国国内经过多年讨论,已形成推进中美关系 [修回日期:2010-02-231 良性发展的主流共识。美国政府不仅延续了布什政 府基本运作良好、积极合作的中美关系,而且也沿 袭了美国国会视为美国国内政治基础的两党一致 原则。当前,中美关系正处在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华关系在美国外交政 策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两国利益关系逐渐由双边 [(香港)风凰网.2010-01-30. 层次向全球层面扩展,中美关系进入深度互动期, [2]环球时报,2010-02-09 -36-
[1] (香港)凤凰网, 2010-01-30. [2]环球时报, 2010-02-09. 全、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及人权等问题上,向中国 施加更大的压力,压中国承担更大的“责任”,致使 矛盾冲突时有发生;气候、减排、节能等问题也成为 奥巴马时代中美关系的突出话题;而如何应对全球 金融危机,并在应对危机过程中加强中美合作,更 是两国面临的重大考验之一。中美关系已经越来越 同美国国内政治联系在一起,国家利益的差异造成 中美难以在所有领域达成共识,因此磨擦仍难避 免。 2.中美将保持相互合作与依存的关系 多年来,中美关系虽然历经风风雨雨,但仍不 断前进。两国高层及各级别对话日益增多,合作领 域不断扩大,建立起涵盖政治、外交、经贸、军事、文 教、科技等广泛领域的 60 多个对话合作机制。中美 经贸合作从小到大,双边贸易额由 1979 年的 24 亿 美元增至 2009 年的 3,337 亿美元(根据美国统计, 中美两国贸易额达到 4,092 亿美元),比建交时期 增长 130 倍。中美两国经济确确实实是“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中美在反恐、防扩散以 及朝核、伊核等诸多问题上展开了广泛协调,在打 击跨国犯罪、应对气候变化、自然灾害救援、重大疾 病防控等领域加强了沟通与合作。两国在国际和地 区事务中以及全球问题上的沟通协调成效显著。中 美两国立法机构之间的交流也呈现良好态势,美国 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和中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 2009 年实现了历史性的互访。中国成为少数几个同美 参、众两院都全面建立定期交流机制的国家,“议会 外交”成了中美关系中的新亮点。特别是在目前国 际金融危机和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 下,中美经贸合作的重要意义更加凸显。两国共同 利益日渐增多,合作空间十分广阔。中美维护世界 和平与稳定的责任更加重大。 3.中美关系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改变 美国国内经过多年讨论,已形成推进中美关系 良性发展的主流共识。美国政府不仅延续了布什政 府基本运作良好、积极合作的中美关系,而且也沿 袭了美国国会视为美国国内政治基础的两党一致 原则。当前,中美关系正处在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华关系在美国外交政 策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两国利益关系逐渐由双边 层次向全球层面扩展,中美关系进入深度互动期, 因而美国对华政策不会走向任何一种“极端”。两 国相互依存越来越大,建设性合作关系不可逆转。 今年中美关系会出现较大波动,磕磕碰碰,两国交往 可能又回到“不打不成交”的旧模式。英国《卫报》 说,中美双方争吵会有一定限度,美国不太可能把 强硬言辞化为实际行动。奥巴马政府把两国关系这 种“紧张、磨擦、调整、缓和”的四行程,从其执政的 第一年推迟到了第二年。中美关系依然没有告别钟 摆的轨迹。但由于双方共同利益交汇点很多,这种 波动尚不至于导致中美关系崩盘,[1] 两国关系破裂 的代价是双方都负担不起的。谁也不愿看到两败俱 伤的局面。中美关系是“斗而不破”,两国关系的大 局不会出现根本改变。看来, 中美双方都在控制危 机,努力把损耗降到最低。中美之间冲突的走势很可 能是上半年利空出尽,下半年有所回转。[2] 对顺利发展中美关系,中国方面不存在问题和 障碍,中美关系的前景和走向主要取决于美国的对 华政策和行为。美国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提出 “战略再保证”,似为美国进行战略理念探路,显示 美国开始认真思考两国关系的长远前景。有鉴于美 国国内政治压力和保持民意的需要,奥巴马政府的 对华政策还可能还会左右“摇摆”。有的学者认为 美国是一个实用主义哲学立国的国家,总要使自己 利益最大化。要警惕美国坚持把国内的政治压力扩 散到对外政策上,在经济好转时再次使中国成为美 国国内政治的牺牲品。可以说,现在中美关系呈现 出扩大的合作交流和美对华持续猜疑防范的双重 形势,既有强大的合作愿望,又有旷日持久的战略 冲突因素。两国之间的博弈不是短时间内能见分晓 的,而是一场马拉松式的竞争。 [收稿日期:2009-12-03] [修回日期:2010-02-23] — — 36
Professor at PLA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Since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took office,basic framework of its security strategy in Asia-Pacific region has taken shape tentatively.It is intended for leading and controlling that region by the employment of mechanisms and cooperation with other countries.It serves as an introspection on the unilateral foreign policies and power politics of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U.S.neoliberal mode of thinking,and a re-confirmation of Clinton Administration's Asia- Pacific security strategy.It may have certain implications for maintaining stability in the region,but will also complicate the situation and bring about a new political ecology there,posing more and more impediments and challenges to China's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6.Obama Administration's China Policy and China-U.S.Relations,by Bian Qingzu,former Secretary General of Chinese People's Association for Friendship with Foreign Countries and Guest Researcher of CPDS. After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took office,it inherited the mantle of the previous administration by adopting a "hedging strategy".However,its policy framework does not look steady.While the U.S.feels the need to make China more active in international affairs,it has suddenly to "change face"and turn aggressive at the mercy of its domestic political elements.The US "abrupt changes"regarding China-U.S.relations since the entry into 2010 are indeed a clear manifestation of how feeble that policy framework is.Generally speaking,the main progressive trend in China-U.S.relationship will not change in its future development,taking on both an aspect of being cooperative between the two sides and another aspect of being exposed to conflicts of interests which may endanger the bilateral ties. 7.China-Russian Relations in 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by Zhao Huasheng,Director, Center for Russian and Central Asian Studies at Fudan University.As a regional organization,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SCO)is formed on the basis of strategic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for maintaining security and stability in Central Asia.It also plays the role of reducing mutual suspicions and conflicts in the region and safeguarding their common interests.Under the influences of history,geopolitics, international setup and a multitude of other factors,a marked discrepancy also exit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s to their respective expectations on the goals of SCO,but the main trend to carry on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in SCO will not be halted. 8.The General Drift of China-Japan-US Ties towards Multi-polarization,by Wang Shaopu,Professor and Director,Center for Japanese Studies at Shanghai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International financial and economic crisis has remarkably quickens the process of global multi-polarization,which will exert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ripartite relationship among China,Japan and the U.S.,making it possible for a new motive for cooperation as well as some emerging problems.It is of special importance to maintain world economic stability through their cooperation in an inter-related financial and economic structure.When the three sides reach a common understanding on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of the Asia-Pacific region,differences among them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East Asia Community will be straightened out.Faced with changes in diplomatic tasks, the trilateral relations will tend to be more pragmatic.However,with the deepened trend of multi-polarization, their relations are undergoing an important process of changes,during which instability of the relations may be increasing. 9.The EU's Understanding of Its Strategy towards China at Present and Its New Policy Directions, —68—
Professor at PLA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 Since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took office, basic framework of its security strategy in Asia -Pacific region has taken shape tentatively. It is intended for leading and controlling that region by the employment of mechanisms and cooperation with other countries. It serves as an introspection on the unilateral foreign policies and power politics of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U.S. neoliberal mode of thinking, and a re-confirmation of Clinton Administration’s AsiaPacific security strategy. It may have certain implications for maintaining stability in the region, but will also complicate the situation and bring about a new political ecology there, posing more and more impediments and challenges to China’s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6.Obama Administration’s China Policy and China-U.S. Relations, by Bian Qingzu, former Secretary General of Chinese People’s Association for Friendship with Foreign Countries and Guest Researcher of CPDS. After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took office, it inherited the mantle of the previous administration by adopting a “hedging strategy”. However, its policy framework does not look steady. While the U.S. feels the need to make China more active in international affairs, it has suddenly to “change face” and turn aggressive at the mercy of its domestic political elements. The US “abrupt changes” regarding China-U.S. relations since the entry into 2010 are indeed a clear manifestation of how feeble that policy framework is. Generally speaking, the main progressive trend in China-U.S. relationship will not change in its future development, taking on both an aspect of being cooperative between the two sides and another aspect of being exposed to conflicts of interests which may endanger the bilateral ties. 7.China-Russian Relations in 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by Zhao Huasheng, Director, Center for Russian and Central Asian Studies at Fudan University. As a regional organization, 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SCO) is formed on the basis of strategic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for maintaining security and stability in Central Asia. It also plays the role of reducing mutual suspicions and conflicts in the region and safeguarding their common interests. Under the influences of history, geopolitics, international setup and a multitude of other factors, a marked discrepancy also exit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s to their respective expectations on the goals of SCO, but the main trend to carry on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in SCO will not be halted. 8.The General Drift of China-Japan-US Ties towards Multi-polarization, by Wang Shaopu, Professor and Director, Center for Japanese Studies at Shanghai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and economic crisis has remarkably quickens the process of global multi-polarization, which will exert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ripartite relationship among China, Japan and the U.S., making it possible for a new motive for cooperation as well as some emerging problems. It is of special importance to maintain world economic stability through their cooperation in an inter-related financial and economic structure. When the three sides reach a common understanding on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of the Asia-Pacific region, differences among them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East Asia Community will be straightened out. Faced with changes in diplomatic tasks, the trilateral relations will tend to be more pragmatic. However, with the deepened trend of multi-polarization, their relations are undergoing an important process of changes, during which instability of the relations may be increasing. 9.The EU’s Understanding of Its Strategy towards China at Present and Its New Policy Directions, — —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