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质检考试试题 第1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随着明代“一条鞭法”和清代“摊丁入亩”政策的推行,作为乡村基层的里甲制度逐渐 流为一种形式。国家将缴纳赋税的职能交给民间社会自行办理,由此形成了明清的“基层社 会自治化”。而且,地方政府往往也因人力、财政上的困难,而难以有效地组织地方上的公 共工程、福利机构和教育设施等,乡村社会的公共事务的组织及公共产品的提供很大程度上 依靠乡贤。既然地方政府财政不足,只能依仗“乐善好施”“笃行仗义”的乡贤了。在筹建 过程中和经营管理上,地方乡贤也参与其中,如清代《牧令书》卷七记载:“地方利弊,生 民休戚,非咨访绅士不能周知…况邑有兴建,非公正绅士不能筹办,如修治城垣、学宫及 各祠庙,建育婴堂,修治街道,俱赖绅士倡劝,始终经理。”他们不仅在经济上支持公共事 务,而且在发起、经营、管理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明清时候的乡贤能够在乡村发 挥作用,与国家的基层制度和社会的变迁紧密相关 另一方面,乡贤在明清时期的发展与乡绅阶层的兴起紧密相关。广义上的乡绅是指“士 之居乡者”。乡绅又可分为官绅、学绅和商绅。官绅是指曾经或现任官员在乡者:学绅是指 那些有功名或学衔但又尚未入仕者:商绅是指那些具有商人身份的士绅,其在地方上具有 定权威并获得民众认可。 明朝中叶以后,乡绅阶层渐渐形成,主要原因有:其一,退休官员多返回本籍。明代朝 廷规定官员辞官或退休一律给驿还乡,致仕官不得留住京师和任所地。其二,“学绅”在地 方上的累积。明代学校系统完备,士人一般都可在本地官学入学。拥有一定功名和学衔的士 人,除非因违反学规、受处分剥夺学籍和功名外,其身份可以一直保持下去。而且,地方上 举荐待入仕者多,官缺少,生员则绝大部分终身与仕途无缘。除了少数人离乡谋发展之外 大多数人都留在本乡。 这些乡绅由科举制、学校制和捐纳制产生,社会地位相近,朝廷赋予他们各种政治、经 济、司法方面的特权,具有一定的官方背景。同时,他们与乡土社会联系比较紧密,是一个 社区中的领导者。他们在维护乡村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乡贤在地方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声望和特权,熟悉朝廷的法令、政策,可以与地方官员
- 1 - 广东省揭阳市 2017-2018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质检考试试题 第 1 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 随着明代“一条鞭法”和清代“摊丁入亩”政策的推行,作为乡村基层的里甲制度逐渐 流为一种形式。国家将缴纳赋税的职能交给民间社会自行办理,由此形成了明清的“基层社 会自治化”。而且,地方政府往往也因人力、财政上的困难,而难以有效地组织地方上的公 共工程、福利机构和教育设施等,乡村社会的公共事务的组织及公共产品的提供很大程度上 依靠乡贤。既然地方政府财政不足,只能依仗“乐善好施”“笃行仗义”的乡贤了。在筹建 过程中和经营管理上,地方乡贤也参与其中,如清代《牧令书》卷七记载:“地方利弊,生 民休戚,非咨访绅士不能周知……况邑有兴建,非公正绅士不能筹办,如修治城垣、学宫及 各祠庙,建育婴堂,修治街道,俱赖绅士倡劝,始终经理。”他们不仅在经济上支持公共事 务,而且在发起、经营、管理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明清时候的乡贤能够在乡村发 挥作用,与国家的基层制度和社会的变迁紧密相关。 另一方面,乡贤在明清时期的发展与乡绅阶层的兴起紧密相关。广义上的乡绅是指“士 之居乡者”。乡绅又可分为官绅、学绅和商绅。官绅是指曾经或现任官员在乡者;学绅是指 那些有功名或学衔但又尚未入仕者;商绅是指那些具有商人身份的士绅,其在地方上具有一 定权威并获得民众认可。 明朝中叶以后,乡绅阶层渐渐形成,主要原因有:其一,退休官员多返回本籍。明代朝 廷规定官员辞官或退休一律给驿还乡,致仕官不得留住京师和任所地。其二,“学绅”在地 方上的累积。明代学校系统完备,士人一般都可在本地官学入学。拥有一定功名和学衔的士 人,除非因违反学规、受处分剥夺学籍和功名外,其身份可以一直保持下去。而且,地方上 举荐待入仕者多,官缺少,生员则绝大部分终身与仕途无缘。除了少数人离乡谋发展之外, 大多数人都留在本乡。 这些乡绅由科举制、学校制和捐纳制产生,社会地位相近,朝廷赋予他们各种政治、经 济、司法方面的特权,具有一定的官方背景。同时,他们与乡土社会联系比较紧密,是一个 社区中的领导者。他们在维护乡村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乡贤在地方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声望和特权,熟悉朝廷的法令、政策,可以与地方官员
甚至中央官员直接联系;另一方面,他们视自己家乡的福利增进和权益保护为己任,具有强 烈的地方认同感和归属意识,与民间社会有直接的接触,易于被百姓所信任和接受。所以清 代一位叫王凤生的县令就说:“士为齐民之首,朝廷法纪尽喻于民,唯士与民亲,易于取信。” 在与官方沟通时,他们代表了本地的利益,利用其拥有的特权,通过一切社会关系,将民间 社会的意见传达上去。无论是朝廷政令在地方上的有效实施,还是民间社会愿望的上达,作 为政府和基层民众之间的中介,乡贤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胡彬彬《古代乡贤与乡村治理》) 1、下列关于文中“明清乡贤”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清乡贤”即当时乡里的“公正绅士”,他们“乐善好施”“笃行仗义”,常常参 与地方公共设施的筹建、经营以及管理 B.“明清乡贤”是当时乡绅阶层兴起的产物,是政府和基层民众之间的中介,在政令实 施和下情上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C.“明清乡贤”在地方上凭借自己的地位、声望和特权,以及对国家法令、政策的熟悉可 以与地方官甚至中央官员直接联系。 “明清乡绅”代表了广大百姓的利益,把增进家乡福利和保护家乡权益作为首要责任, 具有强烈的归属意识和地方认同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清代《牧令书》中的记载充分说明,乡贤之所以参与地方管理和工程营建,主要是因 为地方政府的人力和财力不足 B.明清乡绅分官绅、学绅和商绅,由于士人在本地官学入学和拥有学衔后绝大部分不能 做官,就形成地方学绅的累积 C.明清乡绅具有官方背景,这是因为他们由科举制、学校制和捐纳制产生,同时朝廷赋 予他们政治、经济、司法等特权 明朝中期以后,乡绅开始形成,他们与乡土社会相联系,是社区的领导者,在维护乡 村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清的里甲制度是在“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政策的前提下形成的,是民间组织 形式,它承担了向国家缴纳赋税的职责 B.“士之居乡者”即乡绅,他们在地方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乡绅阶层的兴起,促进了乡 贤的发展,使明清时期地方管理打开新局
- 2 - 甚至中央官员直接联系;另一方面,他们视自己家乡的福利增进和权益保护为己任,具有强 烈的地方认同感和归属意识,与民间社会有直接的接触,易于被百姓所信任和接受。所以清 代一位叫王凤生的县令就说:“士为齐民之首,朝廷法纪尽喻于民,唯士与民亲,易于取信。” 在与官方沟通时,他们代表了本地的利益,利用其拥有的特权,通过一切社会关系,将民间 社会的意见传达上去。无论是朝廷政令在地方上的有效实施,还是民间社会愿望的上达,作 为政府和基层民众之间的中介,乡贤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胡彬彬《古代乡贤与乡村治理》) 1、下列关于文中“明清乡贤”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明清乡贤”即当时乡里的“公正绅士”,他们“乐善好施”“笃行仗义”,常常参 与地方公共设施的筹建、经营以及管理。 B.“明清乡贤”是当时乡绅阶层兴起的产物,是政府和基层民众之间的中介,在政令实 施和下情上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C.“明清乡贤”在地方上凭借自己的地位、声望和特权,以及对国家法令、政策的熟悉可 以与地方官甚至中央官员直接联系。 D.“明清乡绅”代表了广大百姓的利益,把增进家乡福利和保护家乡权益作为首要责任, 具有强烈的归属意识和地方认同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 A.清代《牧令书》中的记载充分说明,乡贤之所以参与地方管理和工程营建,主要是因 为地方政府的人力和财力不足。 B.明清乡绅分官绅、学绅和商绅,由于士人在本地官学入学和拥有学衔后绝大部分不能 做官,就形成地方学绅的累积。 C.明清乡绅具有官方背景,这是因为他们由科举制、学校制和捐纳制产生,同时朝廷赋 予他们政治、经济、司法等特权。 D.明朝中期以后,乡绅开始形成,他们与乡土社会相联系,是社区的领导者,在维护乡 村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明清的里甲制度是在“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政策的前提下形成的,是民间组织 形式,它承担了向国家缴纳赋税的职责。 B.“士之居乡者”即乡绅,他们在地方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乡绅阶层的兴起,促进了乡 贤的发展,使明清时期地方管理打开新局
C.官绅、学绅和商绅是明清政治制度和教育制度的产物,其中官绅指致仕居乡者,商绅 在地方上要具有一定权威并获得民众认可。 D.清代县令王凤生说,“唯士与民亲,易于取信”,由此可见,在封建时代,要想使政 令法纪取信于民,官员要做到亲民爱民。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失语的秋天 符浩勇 天才蒙蒙亮,老黄便起身打点行装。透过窗户,依稀可见小村高矮错落的瓦房升起的袅 袅的炊烟,疲惫的脸孔不由掠过一缕悲哀,他感受到一阵迷惘、屈辱和压抑… 两个月前,他作为县农业合作银行的信贷员,被抽调来到四英岭下小村蹲点扶贫。他的 目光盯住了村后一片弃荒而又不可多得的红碱土地。年初,他看到一本科技杂志刊载红碱土 地培植西洋香菇获高产的经验,他也去函联系购买了少许菌种,意想谋求推广 他不会忘记他发动大伙儿培植西洋香菇的那个夜晚。低矮剥落的村部小屋,人声嚷嚷, 挤着村中的父老兄弟姊妹。 村长姓李,睨着眼,干咳两声,说:“老黄是镇上营业所的,从科技兴农着眼,有心让 大家脱贫致富,大家欢迎!”小屋里,响起了噼里啪啦的掌声。 他咧口一笑,从一只衣袋里掏出一把菌种,说:“这是西洋香菌种,一月余一个种植周 期,希望大家都种上。五元一斤,不过现在不收钱,等秋天收获后再从菇菜款中扣……” “那样金贵的西洋香菇,恐怕我们侍养不活。”有人顾虑说 “种植技术,由我负责,种不活的不收钱。不过有个条件,菇菜收获了,一定卖给我, 每公斤十元。” 哟,每公斤十元。”屋里人吵嚷起来。 “老黄,真能那样,你算是为大伙儿办了件积德事!” “只怕嘴说不算,等种出菇菜,你不收,一拍屁股走了,怎么办? 他手一挥,说:“大家不要担心,种了菇菜,我哪有不收之理?告诉大家,菇菜收后还 要经过加工、消毒……最后出口外销。为了慎重,我们还是订个合同吧。到时,我还怕你们 不卖给我呢!” “不卖给你卖给谁?我们不懂得消毒,如何脱手?’’村长抢过话,笑开了怀,“你放 心,有我在,菇菜一定能卖给你,不过履行手续,订下合同也好!
- 3 - C.官绅、学绅和商绅是明清政治制度和教育制度的产物,其中官绅指致仕居乡者,商绅 在地方上要具有一定权威并获得民众认可。 D.清代县令王凤生说,“唯士与民亲,易于取信”,由此可见,在封建时代,要想使政 令法纪取信于民,官员要做到亲民爱民。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失语的秋天 符浩勇 天才蒙蒙亮,老黄便起身打点行装。透过窗户,依稀可见小村高矮错落的瓦房升起的袅 袅的炊烟,疲惫的脸孔不由掠过一缕悲哀,他感受到一阵迷惘、屈辱和压抑…… 两个月前,他作为县农业合作银行的信贷员,被抽调来到四英岭下小村蹲点扶贫。他的 目光盯住了村后一片弃荒而又不可多得的红碱土地。年初,他看到一本科技杂志刊载红碱土 地培植西洋香菇获高产的经验,他也去函联系购买了少许菌种,意想谋求推广。 他不会忘记他发动大伙儿培植西洋香菇的那个夜晚。低矮剥落的村部小屋,人声嚷嚷, 挤着村中的父老兄弟姊妹。 村长姓李,睨着眼,干咳两声,说:“老黄是镇上营业所的,从科技兴农着眼,有心让 大家脱贫致富,大家欢迎!”小屋里,响起了噼里啪啦的掌声。 他咧口一笑,从一只衣袋里掏出一把菌种,说:“这是西洋香菌种,一月余一个种植周 期,希望大家都种上。五元一斤,不过现在不收钱,等秋天收获后再从菇菜款中扣……” “那样金贵的西洋香菇,恐怕我们侍养不活。”有人顾虑说。 “种植技术,由我负责,种不活的不收钱。不过有个条件,菇菜收获了,一定卖给我, 每公斤十元。” “哟,每公斤十元。”屋里人吵嚷起来。 “老黄,真能那样,你算是为大伙儿办了件积德事!” “只怕嘴说不算,等种出菇菜,你不收,一拍屁股走了,怎么办?” 他手一挥,说:“大家不要担心,种了菇菜,我哪有不收之理?告诉大家,菇菜收后还 要经过加工、消毒……最后出口外销。为了慎重,我们还是订个合同吧。到时,我还怕你们 不卖给我呢!” “不卖给你卖给谁?我们不懂得消毒,如何脱手?’’村长抢过话,笑开了怀,“你放 心,有我在,菇菜一定能卖给你,不过履行手续,订下合同也好!
之后,他从县农业合作银行贷款一万元,亲自跑了一趟省城,买回了八百斤菌种。他跑 东家、走西舍、去南院,订合同、核亩数,指导播种、点粪、浇水、遮阳、开光… 月把一过,红碱土地长出了白花花的香菇菜,映照在一张张喜悦的脸上 收获季节到了,他估算了一下全村的菇菜收成,又跑了趟县农业合作银行,贷款十万元 用来收购菇菜。 他刚回小村,就踏进村长的家,说:“村长,你没白忙。你种香菇收成有四百公斤,可 赚四千元呀。” 村长却眨了眨眼说:“老黄,把这香菇每公斤十元卖给你,你转卖给别人每公斤多少元?” 村长,不瞒你说,我同别人订了合同,每公斤卖十二元!” “十二元?一公斤赚两元,全村有万余公斤,佧就赚了两万多元,好轻松呀。”村长打 着哈哈说。 “没有这么多,村长你也知道,我收了香菇,还要同别人联营过滤、消毒,除去贷款本 息、过滤成本、货运杂费……能有三两千元就不错了。” “老黄,不是我作难你。我同大伙儿说了,香菇菜,我们自己联系自己卖,卖了后,菌 种钱,我们给。待到你蹲点走时,我们再好好聚一餐……”村长盯着他像一个陌路人。 “村长你怎能这样?我们订了合同的呀!” “订了合同有屁用,你上告,也没有人理 村长嗓门提上来,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 老黄知道拗不过村长,他跑东家,他走西舍,他去南院… 他没有想到,大伙儿支支吾吾,都是同样的回答 转眼,香菇菜收获完了,村长派人外出联系,销路一直没有着落。 等到有一天,村长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找上门来。老黄跑去一看,愣住了:原先白花花 的西洋香菇变质、长霉、褪色了,失去了销售的价值,他顿感一阵悲哀 万余公斤的西洋香菇报废了,茵种的钱自然也收不上。他赔去了一万元贷款本息不算, 没有想到,竞有人怨起他领着大伙蛮干了一番,毫无结果 昨天,镇政府来人,找他谈话,语重心长地说,农民脱贫致富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蛮 干,一下子就想富起来……末了,调整他到别个村庄去。 天渐渐地亮了。他拎起了行李,走出门去。门外,站了一帮憨厚朴实的农民,呼地围了 上来,嘘寒问暖,他们仿佛欠了什么重债,负疚、惭愧、不安… 他心头一热,大步流星,离开了小村…
- 4 - 之后,他从县农业合作银行贷款一万元,亲自跑了一趟省城,买回了八百斤菌种。他跑 东家、走西舍、去南院,订合同、核亩数,指导播种、点粪、浇水、遮阳、开光…… 月把一过,红碱土地长出了白花花的香菇菜,映照在一张张喜悦的脸上。 收获季节到了,他估算了一下全村的菇菜收成,又跑了趟县农业合作银行,贷款十万元 用来收购菇菜。 他刚回小村,就踏进村长的家,说:“村长,你没白忙。你种香菇收成有四百公斤,可 赚四千元呀。” 村长却眨了眨眼说:“老黄,把这香菇每公斤十元卖给你,你转卖给别人每公斤多少元?” “村长,不瞒你说,我同别人订了合同,每公斤卖十二元!” “十二元?一公斤赚两元,全村有万余公斤,佧就赚了两万多元,好轻松呀。”村长打 着哈哈说。 “没有这么多,村长你也知道,我收了香菇,还要同别人联营过滤、消毒,除去贷款本 息、过滤成本、货运杂费……能有三两千元就不错了。” “老黄,不是我作难你。我同大伙儿说了,香菇菜,我们自己联系自己卖,卖了后,菌 种钱,我们给。待到你蹲点走时,我们再好好聚一餐……”村长盯着他像一个陌路人。 “村长你怎能这样?我们订了合同的呀!” “订了合同有屁用,你上告,也没有人理。” 村长嗓门提上来,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 老黄知道拗不过村长,他跑东家,他走西舍,他去南院… 他没有想到,大伙儿支支吾吾,都是同样的回答。 转眼,香菇菜收获完了,村长派人外出联系,销路一直没有着落。 等到有一天,村长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找上门来。老黄跑去一看,愣住了:原先白花花 的西洋香菇变质、长霉、褪色了,失去了销售的价值,他顿感一阵悲哀。 一万余公斤的西洋香菇报废了,茵种的钱自然也收不上。他赔去了一万元贷款本息不算, 没有想到,竞有人怨起他领着大伙蛮干了一番,毫无结果。 昨天,镇政府来人,找他谈话,语重心长地说,农民脱贫致富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蛮 干,一下子就想富起来……末了,调整他到别个村庄去。 天渐渐地亮了。他拎起了行李,走出门去。门外,站了一帮憨厚朴实的农民,呼地围了 上来,嘘寒问暖,他们仿佛欠了什么重债,负疚、惭愧、不安… 他心头一热,大步流星,离开了小村……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采用了倒叙的形式,从蹲点扶贫的老黄离开小村写起,然后讲述了他帮助村民脱 贫致富的故事,叙事起伏有波澜, B.在培植西洋香菇的动员会上,村民们兴致勃勃,但也流露出心中的顾虑和对老黄的不 信任,这为后面村民的违约做了铺垫 C.村民看到白花花的香菇菜时的喜悦,与不愿将之卖给老黄时的冷漠形成反差,突出了 村民们的自私冷酷、贪得无厌 D.“失语的秋天”中的“失语”一词,意蕴丰富,既表现了老黄经历风波后的无奈,更 表现了村民们事后的感动。 5、请简要梳理小说中“老黄”的心理变化过程。(5分) 6、“村长”在小说中有哪些主要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度还未散去,央视另一档自制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又以浩大的 声势占据了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的页面。在网络高度普及的今天,对于每一个离开 了学生时代的人而言,“朗读“似乎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词语。大小屏幕代替了书籍文本,键 盘语音代替了信札驿马。朗读被加上了一层梦幻的滤镜,覆盖上了文化和美的薄纱,提醒着 我们思念又回不去的过去。这大概是《朗读者》对于观众产生原始魅力的原因之 事实上,《朗读者》用了“朗读”作为外壳,内核依然是分享嘉宾的故事、传递回忆和温
- 5 -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采用了倒叙的形式,从蹲点扶贫的老黄离开小村写起,然后讲述了他帮助村民脱 贫致富的故事,叙事起伏有波澜。 B.在培植西洋香菇的动员会上,村民们兴致勃勃,但也流露出心中的顾虑和对老黄的不 信任,这为后面村民的违约做了铺垫。 C.村民看到白花花的香菇菜时的喜悦,与不愿将之卖给老黄时的冷漠形成反差,突出了 村民们的自私冷酷、贪得无厌。 D.“失语的秋天”中的“失语”一词,意蕴丰富,既表现了老黄经历风波后的无奈,更 表现了村民们事后的感动。 5、请简要梳理小说中“老黄”的心理变化过程。(5 分) 6、“村长”在小说中有哪些主要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度还未散去,央视另一档自制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又以浩大的 声势占据了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的页面。在网络高度普及的今天,对于每一个离开 了学生时代的人而言,“朗读“似乎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词语。大小屏幕代替了书籍文本,键 盘语音代替了信札驿马。朗读被加上了一层梦幻的滤镜,覆盖上了文化和美的薄纱,提醒着 我们思念又回不去的过去。这大概是《朗读者》对于观众产生原始魅力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朗读者》用了“朗读”作为外壳,内核依然是分享嘉宾的故事、传递回忆和温
情。它更像一个精简的谈话节目,并且董卿掌握对话的节奏远胜于多数谈话节目的主持人, 颦一笑都显得真诚,也不会时不时就出神,或者生硬地切换话题一一这一点,《见字如面》 的主持人真应该好好学习。也正是有了一段简短却恰到好处的交流,带动了观众的情绪,才 使得接下来的朗读自然而然,真情流露。《朗读者》的野心明显不在说故事和煽情,它更想传 递的是价值观、是社会中日渐缺失的温情和责任感 和多数更活泼的娱乐节目倾向于选择“放飞自我”的嘉宾不同,《朗读者》选的人、想讲 述的故事,其实把“我”藏起来了一些。更多强调了“爱”和各种“责任” 诗文的选择,可以反映《朗读者》高高树起的一面大旗——文学。制片人董卿在接受采 访时表示,“我想用朗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温柔记忆。”这句话让身处中文系的笔者深感悲哀 在当下,对于文学的温柔记忆居然是需要被唤醒的。网络挤压了民众对于书籍的热情,文学, 正在和我们渐行渐远。 然而文学本不仅是记忆,对于父母辈们而言,文学曾是一场流行。和经历过扎实基础教育、 上了十几年语文课的年轻一代不同,文学对父辈而言,可能是仰望、是梦想。一本外国名著 在当年可能会引发似如今苹果发售时的排队浪潮……对于他们而言,文学让他们在过去找到 了“美”的感染力,找到了治愈伤痕的灵药。《朗读者》很好地重述了一遍他们已经快忘却的 “文学梦”,并将之化为了节目自身的魅力。 在真人秀节目的蹦蹦跳跳渐渐让观众审美疲劳时,文化综艺的异军突起是意料之中的事。 在消费主义泛滥的当下,电视节目作为消费品被直接投放给了更有消费力的年轻观众,中老 年们则被刻意忽略了。《朗读者》等一节目填补了这处空白。这也许是无心之举,但结果却相 当有意义。《朗读者》所传递的责任感、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因此,你可能会发现父 母乃至爷爷奶奶,对这档节目赞不绝口。 (摘自《新京报》2017年2月23日) 材料二 在娱乐致死的年代,《见字如面》《朗读者》等一批批“高而不冷”的综艺界清流涌现, 文化类节目真的回暖了吗? 年初的《中国诗词大会》口碑收视双收,主持人董卿担任制作人的《朗读者》又来了 而更早播出的同类节目《见字如面》,由之前《中国成语大会》的制作团队操刀,也获得了很 好的口碑和不小的热度。能把文化节目做到“高而不冷”也并不容易,这两个节目给人最直 接的刺激,大概是“声控福利”吧。在演戏全靠配音的流量们霸屏的日子,想要听老戏骨们 层次丰富、情绪丰满的声音,受众只能在这里找了
- 6 - 情。它更像一个精简的谈话节目,并且董卿掌握对话的节奏远胜于多数谈话节目的主持人, 一颦一笑都显得真诚,也不会时不时就出神,或者生硬地切换话题——这一点,《见字如面》 的主持人真应该好好学习。也正是有了一段简短却恰到好处的交流,带动了观众的情绪,才 使得接下来的朗读自然而然,真情流露。《朗读者》的野心明显不在说故事和煽情,它更想传 递的是价值观、是社会中日渐缺失的温情和责任感。 和多数更活泼的娱乐节目倾向于选择“放飞自我”的嘉宾不同,《朗读者》选的人、想讲 述的故事,其实把“我”藏起来了一些。更多强调了“爱”和各种“责任”。 诗文的选择,可以反映《朗读者》高高树起的一面大旗——文学。制片人董卿在接受采 访时表示,“我想用朗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温柔记忆。”这句话让身处中文系的笔者深感悲哀, 在当下,对于文学的温柔记忆居然是需要被唤醒的。网络挤压了民众对于书籍的热情,文学, 正在和我们渐行渐远。 然而文学本不仅是记忆,对于父母辈们而言,文学曾是一场流行。和经历过扎实基础教育、 上了十几年语文课的年轻一代不同,文学对父辈而言,可能是仰望、是梦想。一本外国名著 在当年可能会引发似如今苹果发售时的排队浪潮……对于他们而言,文学让他们在过去找到 了“美”的感染力,找到了治愈伤痕的灵药。《朗读者》很好地重述了一遍他们已经快忘却的 “文学梦”,并将之化为了节目自身的魅力。 在真人秀节目的蹦蹦跳跳渐渐让观众审美疲劳时,文化综艺的异军突起是意料之中的事。 在消费主义泛滥的当下,电视节目作为消费品被直接投放给了更有消费力的年轻观众,中老 年们则被刻意忽略了。《朗读者》等一节目填补了这处空白。这也许是无心之举,但结果却相 当有意义。《朗读者》所传递的责任感、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因此,你可能会发现父 母乃至爷爷奶奶,对这档节目赞不绝口。 (摘自《新京报》2017 年 2 月 23 日) 材料二 在娱乐致死的年代,《见字如面》《朗读者》等一批批“高而不冷”的综艺界清流涌现, 文化类节目真的回暖了吗? 年初的《中国诗词大会》口碑收视双收,主持人董卿担任制作人的《朗读者》又来了。 而更早播出的同类节目《见字如面》,由之前《中国成语大会》的制作团队操刀,也获得了很 好的口碑和不小的热度。能把文化节目做到“高而不冷”也并不容易,这两个节目给人最直 接的刺激,大概是“声控福利”吧。在演戏全靠配音的流量们霸屏的日子,想要听老戏骨们 层次丰富、情绪丰满的声音,受众只能在这里找了
《朗读者》是很典型的央视表达方式,每一位嘉宾都要讲“背后的故事”,再加上朗读本 身,看上去内容就很拥挤。而那些讲故事环节容易让观众感觉教化和煽情不够节制。 不过,除开那些煽情过度的部分,《朗读者》里有些背后故事是用自身经历的方式去“言 传身教”,加上阅读文本本身的大众性,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朗读者》第一个引起高度 共鸣的朗读者是翻译界大神许渊冲。人民日报微博安利了一个许先生的《朗读者》片段,转 发两万多条 纵然电视上体会到的文字之美不如阅读更深沉彻底,但在浮躁的时代里,《朗读者》创造 了一种表达方式,把观众拉回到文字上。朗读是美的,更美的是字句下面那些真挚的悲欢和 浪漫,那才是永不过时的价值。这两档节目不就证明了吗?(摘自“中青在线“2017年3月 9日报道) 材料三 当日,上海图书馆知识广场东侧的朗读亭前排起了长队,高峰排队时长超过9个小时 这是央视综艺节目《朗读者》设置的一个环节,旨在让朗读走进每个人的生活。朗读亭里有 一套专业的录音设备和一个摄像头,每位“朗读者”进门后对着麦克风就可以开始朗读自己 心目中的好文章,限时3分钟。据悉,继上海图书馆之后,朗读亭还将出现在上海另外两到 个地点。 此前,中新网2月21日报道,当天,一座朗读亭现身杭州街头,浙江杭州不少市民在朗 读亭前排队等候朗读诗歌、作品等。(摘自新华社2017年3月9日上海报道)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三者关注的《朗读者》节目,材料一分析得全面、深入:相较之下,材料二就显 得略逊一筹,材料三则只是事实呈现。 B.三则新闻材料中,材料一、材料二属于新闻评论,并不要求具有时效性;材料三作为 新闻报道体裁,时效性要求就很高 C.材料一、二都认为《朗读者》中讲述的“背后的故事“能带动观众的情绪,使朗读更 易引起共鸣,虽然有过度煽情之嫌 D.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朗读者》这个节目的影响问题,材料一多褒赞,材料二寓贬于褒, 材料三则只是事实呈现,无褒贬。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4分) )( A.材料一力图从多个角度剖析“《朗读者》热”的原因,材料二则虽然对此类文化类电视 节目的回暖有很多期盼,却仍持怀疑态度
- 7 - 《朗读者》是很典型的央视表达方式,每一位嘉宾都要讲“背后的故事”,再加上朗读本 身,看上去内容就很拥挤。而那些讲故事环节容易让观众感觉教化和煽情不够节制。 不过,除开那些煽情过度的部分,《朗读者》里有些背后故事是用自身经历的方式去“言 传身教”,加上阅读文本本身的大众性,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朗读者》第一个引起高度 共鸣的朗读者是翻译界大神许渊冲。人民日报微博安利了一个许先生的《朗读者》片段,转 发两万多条。 纵然电视上体会到的文字之美不如阅读更深沉彻底,但在浮躁的时代里,《朗读者》创造 了一种表达方式,把观众拉回到文字上。朗读是美的,更美的是字句下面那些真挚的悲欢和 浪漫,那才是永不过时的价值。这两档节目不就证明了吗?(摘自“中青在线“2017 年 3 月 9 日报道) 材料三 当日,上海图书馆知识广场东侧的朗读亭前排起了长队,高峰排队时长超过 9 个小时。 这是央视综艺节目《朗读者》设置的一个环节,旨在让朗读走进每个人的生活。朗读亭里有 一套专业的录音设备和一个摄像头,每位“朗读者”进门后对着麦克风就可以开始朗读自己 心目中的好文章,限时 3 分钟。据悉,继上海图书馆之后,朗读亭还将出现在上海另外两到 三个地点。 此前,中新网 2 月 21 日报道,当天,一座朗读亭现身杭州街头,浙江杭州不少市民在朗 读亭前排队等候朗读诗歌、作品等。(摘自新华社 2017 年 3 月 9 日上海报道)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 分)( ) A.对于三者关注的《朗读者》节目,材料一分析得全面、深入;相较之下,材料二就显 得略逊一筹,材料三则只是事实呈现。 B.三则新闻材料中,材料一、材料二属于新闻评论,并不要求具有时效性;材料三作为 新闻报道体裁,时效性要求就很高。 C.材料一、二都认为《朗读者》中讲述的“背后的故事“能带动观众的情绪,使朗读更 易引起共鸣,虽然有过度煽情之嫌。 D.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朗读者》这个节目的影响问题,材料一多褒赞,材料二寓贬于褒, 材料三则只是事实呈现,无褒贬。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4 分)( )( ) A.材料一力图从多个角度剖析“《朗读者》热”的原因,材料二则虽然对此类文化类电视 节目的回暖有很多期盼,却仍持怀疑态度
B.上海、杭州的朗读亭前排长队等候朗读的“长龙”明确告诉我们,《朗读者》这类文化 类电视节目的“火爆”是有广泛的受众基础的。 C.三则新闻的报道的媒体不同,呈现出的语言风格也各不相同:材料一严谨、理性,材 料二新潮、活泼,材料三则朴实、稳重。 D.“高而不冷”、“流量们霸屏”、“安利”……写在“中青在线“这样的网络媒体上贴合其 身份,而写在纸媒上就不合适 E.三家媒体的报道角度、内容各有侧重,这种取舍可能是对同一报道对象的认识、理解 不同,更可能是为适应读者的阅读趣味。 9、根据上述材料,假如《朗读者》节目改版,你准备给制片人董卿提些什么建议?(5分 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6分) [文段一]阅读下列文段,并回答问题:(选自《阿房宫赋》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 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借。嗟乎!一人之心,千万 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 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 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 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 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 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0、下列加点的词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奈何取之尽錙铢 锱铢:极其细小,都是古代的计量单位 B、齐楚之精英 精英:出类拔萃的人 C、戍卒叫,函谷举 举:攻占 D、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输:运送
- 8 - B.上海、杭州的朗读亭前排长队等候朗读的“长龙”明确告诉我们,《朗读者》这类文化 类电视节目的“火爆”是有广泛的受众基础的。 C. 三则新闻的报道的媒体不同,呈现出的语言风格也各不相同:材料一严谨、理性,材 料二新潮、活泼,材料三则朴实、稳重。 D.“高而不冷”、“流量们霸屏”、“安利”……写在“中青在线“这样的网络媒体上贴合其 身份,而写在纸媒上就不合适。 E.三家媒体的报道角度、内容各有侧重,这种取舍可能是对同一报道对象的认识、理解 不同,更可能是为适应读者的阅读趣味。 9、根据上述材料,假如《朗读者》节目改版,你准备给制片人董卿提些什么建议?(5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1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26 分) [文段一]阅读下列文段,并回答问题:(选自《阿房宫赋》)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 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 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 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 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 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 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 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0、下列加点的词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奈何取之尽锱铢.. 锱铢: 极其细小,都是古代的计量单位 B、齐楚之精英.. 精英:出类拔萃的人 C、戍卒叫,函谷举. 举:攻占 D、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输:运送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②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①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C、①后人哀之血不鉴之 ②远人不服血不能来也 D、①直栏橫槛,多王九土之城郭:②某所,而母立王兹 1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二旦不能有 B、弃掷逦迤 C、韩魏之经营 D、奈何取之尽锱铢 [文段二]阅读下列文段,并回答问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 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 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 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 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 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 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 子之所共适。” 13、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固一世之雄也 固:本来 B.举匏樽以相属 举:全,都 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坐:端坐 D.托遗响于悲风 遗响:余音,指萧声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A.顺流而车也
- 9 -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A、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②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B、①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C、①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②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D、①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②某所,而母立于.兹 1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一旦..不能有 B、弃掷逦迤.. C、韩魏之经营.. D、奈何取之尽锱铢.. [文段二] 阅读下列文段,并回答问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 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 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 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 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 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 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 子之所共适。” 13、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固.一世之雄也 固:本来 B.举.匏樽以相属 举:全,都 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坐:端坐 D.托遗响..于悲风 遗响:余音,指萧声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A.顺流而东.也
B.月明星稀,乌鹊直飞 C.舞幽壑之潜蛟 D.侣鱼虾而友糜鹿 15、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A.月出于东山之上 B.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16、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 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8、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 10 - 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C.舞.幽壑之潜蛟 D.侣.鱼虾而友糜鹿 15、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A.月出于东山之上 B.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16、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 (1)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0 分) 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 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8、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