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第I卷阅读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物品评在我国发轫甚早。《尚书》中“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日柔 克”把人分为正直、过于刚强和过于柔弱三类。《诗经》有对“君子”品德之良 善、神态之庄重、胸怀之宽广、威仪之显赫的赞叹。春秋时叔孙豹提出著名的 立”说,认为“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这既为士人提出了实 现人生价值的目标,也隐含着对不同人物的品评。 先秦诸子从各自学说出发,对人物个性修养或境界进行品评。孔子重视 “知人”,根据德行修养将人物分为“中行”“狂者”“狷者”“乡愿”四等, 强调“听其言观其行”。孟子提出通过眼神观察人品邪正的品鉴方法,主张了解 人物所处时代背景,“知人论世” 先秦时代还诞生了与人物品评密切相关的谥法和相人术。谥法是指帝王、 贵族、大臣、士大夫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评价褒贬、给予称号的一种制度。谥 法产生于西周初年,废止于秦,复行于汉,历代沿用,直到清帝逊位才废除。帝 王谥号由礼官议上。贵族、大臣死后定谥,一般先由亲友向朝廷呈“行状”,提 请求,然后由礼官依死者生平功过,按谥法议谥,最后呈报皇帝定夺,下诏赐谥, 士大夫死后由亲族、门生、故吏自行命谥,称私谥。谥法可以看作一种制度化 特殊场合使用的盖棺论定式人物品评,是我国封建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 于区别尊卑、惩恶扬善,历来被视为“国之大典”,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 位置。 相人术是通过探察人物骨骼形态、音声大小、毛发颜色以及某些特定部 位凹凸等体貌特征,预测人的吉凶祸福贵贱贫富寿天等的一种方术。相人术虽长 期处于民间地位,受到质疑批判不少,但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严密的理 论体系。就理论基础和思维模式而言,相人术与人物品评都是从人物仪容、举止 等外在表征出发,探究人物内在品质或未来命运。而相人术是预知人物的富贵寿 夭,人物品评是体察人物的德性才能。汉魏人物品评的兴盛,与当时流行的相人 术不无关系。 汉代以来,官方主要以“察举”“征辟”方式发现、选拔和任用人才 这就使人物品评与敦厚风俗及现实政治有密切联系,受到社会关注和重视。汉代 不少歌谣谚语涉及人物品评,足见风气之盛。曹魏政权继承曹操以才用人思想, 制定“九品中正制”,在各州或郡县设置大、小中正官品评人才。这样,如何分 析考察人物的才能并划分等级、予以任用就成为现实政治问题。随着门阀士族势 力扩张,九品中正制逐渐沦为形式,人物品评的政治意味慢慢淡化,而对人物才 情风貌的审美品评发展起来了。《世说新语》较为集中地反映了魏晋时期审美性 人物品评的状况,堪称审美性人物品评的渊薮:审美性人物品评大体包括“才情、 思理、放达、容貌”四个方面。魏晋人的审美品评与原先政治性的品评相比,不 是诉之理智分析,而是诉之直观、想象和情感体验的。这种转变对中国古代文艺 美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催生了《诗品》《画品》《书品》《棋品》《曲品》等 系列著作 (摘编自陈斐《人物品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广东省揭阳市 2018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第Ⅰ卷 阅读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人物品评在我国发轫甚早。《尚书》中“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 克”把人分为正直、过于刚强和过于柔弱三类。《诗经》有对“君子”品德之良 善、神态之庄重、胸怀之宽广、威仪之显赫的赞叹。春秋时叔孙豹提出著名的“三 立”说,认为“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这既为士人提出了实 现人生价值的目标,也隐含着对不同人物的品评。 先秦诸子从各自学说出发,对人物个性修养或境界进行品评。孔子重视 “知人”,根据德行修养将人物分为“中行”“狂者”“狷者”“乡愿”四等, 强调“听其言观其行”。孟子提出通过眼神观察人品邪正的品鉴方法,主张了解 人物所处时代背景,“知人论世”。 先秦时代还诞生了与人物品评密切相关的谥法和相人术。谥法是指帝王、 贵族、大臣、士大夫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评价褒贬、给予称号的一种制度。谥 法产生于西周初年,废止于秦,复行于汉,历代沿用,直到清帝逊位才废除。帝 王谥号由礼官议上。贵族、大臣死后定谥,一般先由亲友向朝廷呈“行状”,提 请求,然后由礼官依死者生平功过,按谥法议谥,最后呈报皇帝定夺,下诏赐谥。 士大夫死后由亲族、门生、故吏自行命谥,称私谥。谥法可以看作一种制度化、 特殊场合使用的盖棺论定式人物品评,是我国封建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 于区别尊卑、惩恶扬善,历来被视为“国之大典”,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 位置。 相人术是通过探察人物骨骼形态、音声大小、毛发颜色以及某些特定部 位凹凸等体貌特征,预测人的吉凶祸福贵贱贫富寿夭等的一种方术。相人术虽长 期处于民间地位,受到质疑批判不少,但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严密的理 论体系。就理论基础和思维模式而言,相人术与人物品评都是从人物仪容、举止 等外在表征出发,探究人物内在品质或未来命运。而相人术是预知人物的富贵寿 夭,人物品评是体察人物的德性才能。汉魏人物品评的兴盛,与当时流行的相人 术不无关系。 汉代以来,官方主要以“察举”“征辟”方式发现、选拔和任用人才。 这就使人物品评与敦厚风俗及现实政治有密切联系,受到社会关注和重视。汉代 不少歌谣谚语涉及人物品评,足见风气之盛。曹魏政权继承曹操以才用人思想, 制定“九品中正制”,在各州或郡县设置大、小中正官品评人才。这样,如何分 析考察人物的才能并划分等级、予以任用就成为现实政治问题。随着门阀士族势 力扩张,九品中正制逐渐沦为形式,人物品评的政治意味慢慢淡化,而对人物才 情风貌的审美品评发展起来了。《世说新语》较为集中地反映了魏晋时期审美性 人物品评的状况,堪称审美性人物品评的渊薮;审美性人物品评大体包括“才情、 思理、放达、容貌”四个方面。魏晋人的审美品评与原先政治性的品评相比,不 是诉之理智分析,而是诉之直观、想象和情感体验的。这种转变对中国古代文艺 美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催生了《诗品》《画品》《书品》《棋品》《曲品》等一 系列著作。 (摘编自陈斐《人物品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在人物品评上,孔孟都注重人品修养;在鉴评人物途径上,孔子强调“听 其言观其行”,重视“知人”,而孟子提出观察眼神的品鉴方法,主张“知人论 世 B.帝王谥号由礼官议上;贵族、大臣的谥号一般先由亲友向朝廷呈“行 状”,提请求,再由礼官按谥法议谥,报皇帝定夺赐谥;士大夫则由亲族、门生、 故吏自行私谥 C.相人术与人物品评有相同点,皆从人物仪容、举止等外在表征来探究人物 内在品质或未来命运。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预知富贵寿夭,而后者是体察德性 才能。 D.汉代以来,人物品评受到社会关注和重视,主要是因为官方以“察举”“征 辟”方式发现、选拔和任用人才,不少歌谣谚语涉及人物品评的兴盛风气也是原 因之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尚书》中的三类人和《诗经》中对“君子”的赞叹以及叔孙豹的“三立” 说,这些内容既是士人实现人生价值的目标,也隐含着对不同人物的品评。 B.谥法是我国封建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这 种被认为在特殊场合使用的盖棺论定式的人物品评,目的在于区别尊卑、惩恶扬 善 C.《世说新语》较为集中地反映了魏晋时期大致从“才情、思理、放达、容貌” 四个方面进行审美性人物品评的状况,堪称审美性人物品评的渊薮。 D.体现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的《诗品》《画品》《书品》等一系列著作的产生, 重要的原因是魏晋人的审美品评由理智分析转变成了直观、想象和情感体验的审 美品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谥法是指根据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生前事迹评价褒贬、给予称号的 种制度。谥法产生于西周初年,废止于秦,复行于汉,一直到清帝逊位才废除 B.相人术是通过探察人物骨骼、音声、毛发以及某些特定部位等体貌特征,预 测人的吉凶祸福等的一种方术。虽受诟病,可也有一套比较严密的理论体系。 C.为了解决分析考察人物的才能并划分等级和任用这一现实政治问题,曹魏政 权制定了“九品中正制”,并在各州或郡县设置了大、小中正官来品评人才。 D.人物品评对人们见贤思齐有引导作用,对敦厚风俗有积极作用,影响到官员 选拔制度,上升为国家典章制度,中国文艺和美学也与人物品评有密切关系 二、文言文阅读(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赵南星,字梦白,高邑人。万历二年进士。除汝宁推官。治行廉平,稍迁户 部主事。二十一年大计京官,与尚书孙鏰秉公澄汰。首黜所亲都给事中王三余及 鏰甥文选员外郎吕胤昌,其附丽政府及大学士赵志皋弟皆不免,政府大不堪。光 宗立,起太常少卿。拜左都御史,慨然以整齐天下为任。寻代张问达为吏部尚书。 当是时,人务奔竞,苞苴①恣行,言路横尤甚。每文选郎出,辄邀之半道,氵 为人 求官,不得则加以恶声,或逐之去。选郎即公正无如何,尚书亦太息而已。南星 素疾其弊,锐意澄清,独行己志,政府及中贵亦不得有所干请,诸人惮其刚严不 敢犯。有给事为赀郎求盐运司,即注赀郎王府,而出给事于外。魏忠贤雅重之, 尝于帝前称其任事。一日,遺娣子傅应星贽见,南星麾之去。尝并坐弘政门选通
A.在人物品评上,孔孟都注重人品修养;在鉴评人物途径上,孔子强调“听 其言观其行”,重视“知人”,而孟子提出观察眼神的品鉴方法,主张“知人论 世”。 B.帝王谥号由礼官议上;贵族、大臣的谥号一般先由亲友向朝廷呈“行 状”,提请求,再由礼官按谥法议谥,报皇帝定夺赐谥;士大夫则由亲族、门生、 故吏自行私谥。 C.相人术与人物品评有相同点,皆从人物仪容、举止等外在表征来探究人物 内在品质或未来命运。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预知富贵寿夭,而后者是体察德性 才能。 D.汉代以来,人物品评受到社会关注和重视,主要是因为官方以“察举”“征 辟”方式发现、选拔和任用人才,不少歌谣谚语涉及人物品评的兴盛风气也是原 因之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尚书》中的三类人和《诗经》中对“君子”的赞叹以及叔孙豹的“三立” 说,这些内容既是士人实现人生价值的目标,也隐含着对不同人物的品评。 B.谥法是我国封建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这 种被认为在特殊场合使用的盖棺论定式的人物品评,目的在于区别尊卑、惩恶扬 善。 C.《世说新语》较为集中地反映了魏晋时期大致从“才情、思理、放达、容貌” 四个方面进行审美性人物品评的状况,堪称审美性人物品评的渊薮。 D.体现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的《诗品》《画品》《书品》等一系列著作的产生, 重要的原因是魏晋人的审美品评由理智分析转变成了直观、想象和情感体验的审 美品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谥法是指根据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生前事迹评价褒贬、给予称号的一 种制度。谥法产生于西周初年,废止于秦,复行于汉,一直到清帝逊位才废除。 B.相人术是通过探察人物骨骼、音声、毛发以及某些特定部位等体貌特征,预 测人的吉凶祸福等的一种方术。虽受诟病,可也有一套比较严密的理论体系。 C.为了解决分析考察人物的才能并划分等级和任用这一现实政治问题,曹魏政 权制定了“九品中正制”,并在各州或郡县设置了大、小中正官来品评人才。 D.人物品评对人们见贤思齐有引导作用,对敦厚风俗有积极作用,影响到官员 选拔制度,上升为国家典章制度,中国文艺和美学也与人物品评有密切关系 二、文言文阅读(38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 7 题。 赵南星,字梦白,高邑人。万历二年进士。除汝宁推官。治行廉平,稍迁户 部主事。二十一年大计京官,与尚书孙鑨秉公澄汰。首黜所亲都给事中王三余及 鑨甥文选员外郎吕胤昌,其附丽政府及大学士赵志皋弟皆不免,政府大不堪。光 宗立,起太常少卿。拜左都御史,慨然以整齐天下为任。寻代张问达为吏部尚书。 当是时,人务奔竞,苞苴①恣行,言路横尤甚。每文选郎出,辄邀之半道,为人 求官,不得则加以恶声,或逐之去。选郎即公正无如何,尚书亦太息而已。南星 素疾其弊,锐意澄清,独行己志,政府及中贵亦不得有所干请,诸人惮其刚严不 敢犯。有给事为赀郎求盐运司,即注赀郎王府,而出给事于外。魏忠贤雅重之, 尝于帝前称其任事。一日,遣娣子傅应星贽见,南星麾之去。尝并坐弘政门选通
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孑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大学士魏广微,南星友允贞子也,素以通家子畜之。广微入内阁附忠贤,尝三至 南星门,拒勿见。又尝叹曰:“见泉无子。”见泉,允贞别号也。广微恨刺骨, 与忠贤比而龀南星。忠贤及其党恶南星甚,每矫敕谕,必目为元凶。于是御史张 讷劾南星十大罪。系之狱,坐南星赃万五千。南星家素贫,亲故捐助,始获竣 卒戍南星代州。嫡母冯氏哀恸而卒。子生七龄,惊怖死。南星抵戍所,处之怡然。 庄烈帝登极,有诏赦还。巡抚牟志夔,忠贤党也,故迟遣之,竟卒于戍所。崇祯 初,赠太子太保,谥忠毅。 (节选 自《明史》二百四十三卷) 【注】①苞苴:贿赂。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 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 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C.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 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D.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 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明清时,户部掌管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 切财政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副职为左、右侍郎。 B.大计,是明清两代考核官员的制度,分为京察、外察,每三年举行一次 通过考核来决定在京和在外官员的任免及职位的升降 C.嫡母,是封建家庭中子女对亲生母亲的称呼。在古代,嫡妻所生子女称 作嫡出,而姬妾所生的子女称作庶出。 D.登极,本指登上屋顶,后指皇帝即位。古代还有很多类似的词语,生动 形象地形容皇帝即位,如:践极、南面、荣登大宝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南星秉公执法,整肃吏治。他与尚书孙鏰考核京官,首先就将与他们 亲近的王三余、吕胤昌罢黜,大学士赵志皋的弟弟也不能幸免。 B.赵南星忠于职守,锐意除弊。他对于官场上奔走于升迁之道、贿赂公行 的风气甚为痛恨,特立独行,极力澄清,朝廷上下都惧怕他,不敢向他开口请托 C.赵南星刚直不阿,嫉恶如仇。魏忠贤曾在皇帝面前称赞他的为政才能, 并让自己的外甥拉拢他,他不为所动。因老友之子依附魏忠贤,他拒不接见,惹 来怨恨。 D.赵南星遭谗受害,含冤而卒。他秉公澄汰的做法虽然得到皇帝的大力支 持,但因直接触犯了当权者的利益,未能持久。他也受到打击迫害,含恨卒于戍 所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每文选郎出,辄邀之半道,为人求官,不得则加以恶声,或逐之去。 (5分) (2)系之狱,坐南星赃万五千。南星家素贫,亲故捐助,始获竣。(5分)
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大学士魏广微,南星友允贞子也,素以通家子畜之。广微入内阁附忠贤,尝三至 南星门,拒勿见。又尝叹曰:“见泉无子。”见泉,允贞别号也。广微恨刺骨, 与忠贤比而龁南星。忠贤及其党恶南星甚,每矫敕谕,必目为元凶。于是御史张 讷劾南星十大罪。系之狱,坐南星赃万五千。南星家素贫,亲故捐助,始获竣。 卒戍南星代州。嫡母冯氏哀恸而卒。子生七龄,惊怖死。南星抵戍所,处之怡然。 庄烈帝登极,有诏赦还。巡抚牟志夔,忠贤党也,故迟遣之,竟卒于戍所。崇祯 初,赠太子太保,谥忠毅。 (节选 自《明史》二百四十三卷) 【注】①苞苴:贿赂。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 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B.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 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C.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 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D.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 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明清时,户部掌管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 一切财政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副职为左、右侍郎。 B.大计,是明清两代考核官员的制度,分为京察、外察,每三年举行一次。 通过考核来决定在京和在外官员的任免及职位的升降。 C.嫡母,是封建家庭中子女对亲生母亲的称呼。在古代,嫡妻所生子女称 作嫡出,而姬妾所生的子女称作庶出。 D.登极,本指登上屋顶,后指皇帝即位。古代还有很多类似的词语,生动 形象地形容皇帝即位,如:践极、南面、荣登大宝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赵南星秉公执法,整肃吏治。他与尚书孙鑨考核京官,首先就将与他们 亲近的王三余、吕胤昌罢黜,大学士赵志皋的弟弟也不能幸免。 B.赵南星忠于职守,锐意除弊。他对于官场上奔走于升迁之道、贿赂公行 的风气甚为痛恨,特立独行,极力澄清,朝廷上下都惧怕他,不敢向他开口请托。 C.赵南星刚直不阿,嫉恶如仇。魏忠贤曾在皇帝面前称赞他的为政才能, 并让自己的外甥拉拢他,他不为所动。因老友之子依附魏忠贤,他拒不接见,惹 来怨恨。 D.赵南星遭谗受害,含冤而卒。他秉公澄汰的做法虽然得到皇帝的大力支 持,但因直接触犯了当权者的利益,未能持久。他也受到打击迫害,含恨卒于戍 所。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 10 分) (1)每文选郎出,辄邀之半道,为人求官,不得则加以恶声,或逐之去。 (5 分) (2)系之狱,坐南星赃万五千。南星家素贫,亲故捐助,始获竣。(5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裴怀古,寿州寿春人也。仪凤中,上书阙下,补下邽主簿,累转监察 御史。姚、愒道蛮反,命怀古驰驿往怀辑之申明诛赏归者日千计俄缚首恶遂定南 方蛮夏立石著功恒州浮屠为其徒诬告祝诅不道,武后怒,命按诛之。怀古得其枉, 为后申诉,不听,因曰:“陛下法与天下画一,岂使臣杀无辜以希圣旨哉?即其 人有不臣状,臣何情宽之?”后意解,得不诛。阎知微之使突厥,怀古监其军。 默啜①胁知微称可汗,又欲官怀古,不肯拜,将杀之。辞曰:“守忠而死与毁节 以生孰愈?请就斩,不避也。”遂囚军中,因得亡,而素烶弱,不能骑,宛转山 谷间,仅达并州。时长史武重规纵暴,左右妄杀人取赏,见怀古至,急执之。 有果毅尝识怀古,疾呼曰:“裴御史也。”遂免。迁祠部员外郎。姚、嚮酋等叩 阙下,愿得怀古镇安远夷,拜姚州都督,以疾辞。始安②贼欧阳倩众数万,剽没 州县,以怀古为桂州都督招尉讨击使,未逾岭,逆以书谕祸福,贼迎降,自陈为 吏侵而反。怀古知其诚,以为示不疑,可破其谋,乃轻骑赴之。或曰:“獠夷难 亲,备之且不信,况易之哉!”答曰:“忠信可通神明,况裔人耶!”因造其营 以慰谕之,倩等大喜,悉归所掠岀降,虽诸泂素翻覆者,亦牵连根附,岭外平。 徙相州刺史、并州大都督长史,所至吏民怀爱。神龙中,召为左羽林大将军,未 至官,还为并州。人知其还,携扶老稚出迎。时崔宣道代怀古为并州,亦野次。 怀古不欲厚愧宣道,使人驱迎者还,而来者愈众,得人心类如此。俄转幽州都督, 绥怀两蕃,将举落内属,会以左威卫大将军召,而孙佺代之,而佺不知兵,遂败 其师。卒于官。 (节选《新唐书·裴怀古传》) 注:①默啜:突厥首领名;②始安:地名,今广西桂林。 8.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累转监察御史 累:多次 B.以希圣 旨 希:迎合 C.因造其营以慰谕之造:修建 D.时崔宣道代怀古为并州为:治 理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命怀古驰驿往/怀辑之/申明诛赏归者/日千计/俄缚首恶/遂定南方/蛮夏立石 著功/ B.命怀古驰驿往怀辑之/申明诛赏/归者日千计/俄缚首恶/遂定南方/蛮夏立石著 功/ C.命怀古驰驿往/怀辑之/申明诛赏/归者日千计/俄缚首恶/遂定南方蛮夏/立石 著功/ D.命怀古驰驿往怀辑之/申明诛赏归者/日千计/俄缚首恶/遂定南方蛮夏/立石著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裴怀古不畏武后,努力保全无辜。当僧人被他的徒弟诬告,致使武后发怒 执意要査办这位僧人时,裴怀古据理力争,才使僧人得以幸免。 B.裴怀古坚守气节,险被突服所害。在他监阎知微出使突厥时,断然拒绝默啜 的胁迫利诱,不肯称臣,差点被杀,后因囚禁军中,得以逃脱。 C.裴怀古讲究策略,轻松止息岭外叛乱。他先用书檄向贼人宣示祸福后,贼人 迎降;后又轻装骑马前往贼营安抚劝导,叛军悉归所掠,后归附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 - 11 题。 裴怀古,寿州寿春人也。仪凤中,上书阙下,补下邽主簿,累转监察 御史。姚、巂道蛮反,命怀古驰驿往怀辑之申明诛赏归者日千计俄缚首恶遂定南 方蛮夏立石著功恒州浮屠为其徒诬告祝诅不道,武后怒,命按诛之。怀古得其枉, 为后申诉,不听,因曰:“陛下法与天下画一,岂使臣杀无辜以希圣旨哉?即其 人有不臣状,臣何情宽之?”后意解,得不诛。阎知微之使突厥,怀古监其军。 默啜①胁知微称可汗,又欲官怀古,不肯拜,将杀之。辞曰:“守忠而死与毁节 以生孰愈?请就斩,不避也。”遂囚军中,因得亡,而素尪弱,不能骑,宛转山 谷间,仅达并州。时长史武重规纵暴, 左右妄杀人取赏,见怀古至,急执之。 有果毅尝识怀古,疾呼曰:“裴御史也。”遂免。迁祠部员外郎。姚、巂酋等叩 阙下,愿得怀古镇安远夷,拜姚州都督,以疾辞。始安②贼欧阳倩众数万,剽没 州县,以怀古为桂州都督招尉讨击使,未逾岭,逆以书谕祸福,贼迎降,自陈为 吏侵而反。怀古知其诚,以为示不疑,可破其谋,乃轻骑赴之。或曰:“獠夷难 亲,备之且不信,况易之哉!”答曰:“忠信可通神明,况裔人耶!”因造其营 以慰谕之,倩等大喜,悉归所掠出降,虽诸洞素翻覆者,亦牵连根附,岭外平。 徙相州刺史、并州大都督长史,所至吏民怀爱。神龙中,召为左羽林大将军,未 至官,还为并州。人知其还,携扶老稚出迎。时崔宣道代怀古为并州,亦野次。 怀古不欲厚愧宣道,使人驱迎者还,而来者愈众,得人心类如此。俄转幽州都督, 绥怀两蕃,将举落内属,会以左威卫大将军召,而孙佺代之,而佺不知兵,遂败 其师。卒于官。 (节选《新唐书▪裴怀古传》) 注:①默啜:突厥首领名;②始安:地名,今广西桂林。 8.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累转监察御史 累:多次 B.以希圣 旨 希:迎合 C.因造其营以慰谕之 造:修建 D.时崔宣道代怀古为并州 为:治 理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命怀古驰驿往/怀辑之/申明诛赏归者/日千计/俄缚首恶/遂定南方/蛮夏立石 著功/ B.命怀古驰驿往怀辑之/申明诛赏/归者日千计/俄缚首恶/遂定南方/蛮夏立石著 功/ C.命怀古驰驿往/怀辑之/申明诛赏/归者日千计/俄缚首恶/遂定南方蛮夏/立石 著功/ D.命怀古驰驿往怀辑之/申明诛赏归者/日千计/俄缚首恶/遂定南方蛮夏/立石著 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裴怀古不畏武后,努力保全无辜。当僧人被他的徒弟诬告,致使武后发怒, 执意要查办这位僧人时,裴怀古据理力争,才使僧人得以幸免。 B.裴怀古坚守气节,险被突服所害。在他监阎知微出使突厥时,断然拒绝默啜 的胁迫利诱,不肯称臣,差点被杀,后因囚禁军中,得以逃脱。 C.裴怀古讲究策略,轻松止息岭外叛乱。他先用书檄向贼人宣示祸福后,贼人 迎降;后又轻装骑马前往贼营安抚劝导,叛军悉归所掠,后归附
D.裴怀古为人着想,深得百姓爱戴。在他重返并州任职时,为避免治政不佳也 在郊野排队迎接的崔宣道难堪,就派人驱赶迎者还,但来的人却更多。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辞曰:“守忠而死与毁节以生孰愈?请就斩,不避也。”(5分) (2)时长史武重规纵暴,左右妄杀人取赏,见怀古至,争执之。(5分) 古代诗歌阅读(18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得一官 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 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尽情饮酒。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极力状写韦曲的夏日景色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对“爱煞人”的反说,有曲折之 E.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盛衰之感,本诗也通过眼前景物的描绘而抒物是人 非之感。 13.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各题(11分)。 菩萨蛮 【宋】谢逸 暄风迟日春光闹,葡萄水绿摇轻棹。两岸草烟低,青山啼子规 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花影转廊腰,红添酒面潮。 14、对本诗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4分)() A.“暄风”,即春风。“迟日”,即春日。与《诗经》中的“春日迟迟”和杜 诗中的“迟日江山丽”一样,写出了春光融融的情景,能给读者以春暖日长的感 受 B.“春光闹”化用宋祁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运用拟人,虽是概括的 描写,却能引起姹紫嫣红开遍的联想。 C.“葡萄水绿”,两岸葡萄青藤满架,倒映水中,摇曳生姿,暗示游春者的陶 醉之情。 D.上阕写游春所见所闻,由“暄风迟日”到“青山啼子规”,可见时间由白天 到了晚上,开启下阙的“归来愁未寝” E.“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写出主人公回来后无心整妆,写主人公眉间浅 浅的黛色,既意味着残妆未整,又暗示着无人扫眉 15、阅读这首词你可以看到主人公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全词具体分析。 (5分)
D.裴怀古为人着想,深得百姓爱戴。在他重返并州任职时,为避免治政不佳也 在郊野排队迎接的崔宣道难堪,就派人驱赶迎者还,但来的人却更多。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辞曰:“守忠而死与毁节以生孰愈?请就斩,不避也。”(5 分) (2)时长史武重规纵暴,左右妄杀人取赏,见怀古至,争执之。(5 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18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得一官。 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 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尽情饮酒。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极力状写韦曲的夏日景色。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对“爱煞人”的反说,有曲折之 妙。 E.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盛衰之感,本诗也通过眼前景物的描绘而抒物是人 非之感。 13.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 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各题(11 分)。 菩萨蛮 【宋】谢逸 暄风迟日春光闹,葡萄水绿摇轻棹。两岸草烟低,青山啼子规。 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花影转廊腰,红添酒面潮。 14、对本诗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4 分)( ) A.“暄风”,即春风。“迟日”,即春日。与《诗经》中的“春日迟迟”和杜 诗中的“迟日江山丽”一样,写出了春光融融的情景,能给读者以春暖日长的感 受。 B.“春光闹”化用宋祁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运用拟人,虽是概括的 描写,却能引起姹紫嫣红开遍的联想。 C.“葡萄水绿”,两岸葡萄青藤满架,倒映水中,摇曳生姿,暗示游春者的陶 醉之情。 D.上阕写游春所见所闻,由“暄风迟日”到“青山啼子规”,可见时间由白天 到了晚上,开启下阙的“归来愁未寝”。 E.“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写出主人公回来后无心整妆,写主人公眉间浅 浅的黛色,既意味着残妆未整,又暗示着无人扫眉。 15、阅读这首词你可以看到主人公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全词具体分析。 (5 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借古讽今是古人写文章时经常用到的方法,杜牧《阿房宫赋》中 ”两句卒章显志,将矛头直接指向了当朝的统治者。 (2)李白《行路难》中 ”两句,正面写出行路之 难,借冰雪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面对帮国河山,不禁被勾起了对历 史英雄的缅怀,“ ”极力写出了刘裕当年北伐时气概之豪 第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英国曼彻斯特体育馆发生自杀式恐怖袭击,死伤惨重,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投袂 而起,痛斥极端分子 ②这个周末,适逢秋阳髙照,朗朗乾坤,金灿灿的柑橘挂满枝头,红彤彤的柿子 频频点头,碧水青山相映成趣,非常美丽。 ③张晓明表示,中央政府长期以来对香港的方针政策是一脉相承的,中央政府对 香港的政策不存在“收紧不收紧”的问题 ④经过反复考查论证,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该剧团森严壁垒的管理体制是导致节 目出错的重要原因,其他原因都是次要的。 ⑤反腐工作的开展需要各级官资积板大胆检举,而不是括囊守禄,否则将会产重 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 ⑥这些新技术将给每个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促使企业 管理模式与经营方式发生本质性改善 A①③⑥ B①②④ C.②⑤⑥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京州山远煤矿被困矿工的救援工作目前正紧张进行,听到被困矿工已被成功救 出的消息传来,在场的每个人都松了一口气。 B.分析人士指出,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保持中法关系健康稳定发展能够推动两国 战略伙伴关系迈向更高水平和两国人民广泛受益。 C.虽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呼声一年高过一年,但是,某些国家的贸易保护仍旧 时有发生,这些短视行为,最终只会阻碍世界经济的发展。 D.生活在三峡中的穷苦人民大部分靠拉纤度日,而夔州却是阔绰的贾客胡商必经 之地,这两种生活的对照,杜甫在诗歌中刻画的很清楚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既然你如此虚心探讨问题的本源,我也就不吝赐教了。 B.这几填我身体不是很舒服,玉体欠安,你在这件事上就多费心些吧。 C.面对强劲对手的诚意挑战,你如此却之不恭似乎有些不近人情 D.小生不才,幸得有贵人相助,得以借重,遂成此事。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 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在说话时,我们可以不注意文法。① 是因为我们有很多辅助表情来补充传达情意的作用。我们可以用手指指着自己而
四、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借古讽今是古人写文章时经常用到的方法,杜牧《阿房宫赋》中 “ , ”两句卒章显志,将矛头直接指向了当朝的统治者。 (2)李白《行路难》中“ , ”两句,正面写出行路之 难,借冰雪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面对帮国河山,不禁被勾起了对历 史英雄的缅怀,“ ”极力写出了刘裕当年北伐时气概之豪 迈。 第 II 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①英国曼彻斯特体育馆发生自杀式恐怖袭击,死伤惨重,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投袂 而起,痛斥极端分子。 ②这个周末,适逢秋阳高照,朗朗乾坤,金灿灿的柑橘挂满枝头,红彤彤的柿子 频频点头,碧水青山相映成趣,非常美丽。 ③张晓明表示,中央政府长期以来对香港的方针政策是一脉相承的,中央政府对 香港的政策不存在“收紧不收紧”的问题。 ④经过反复考查论证,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该剧团森严壁垒的管理体制是导致节 目出错的重要原因,其他原因都是次要的。 ⑤反腐工作的开展需要各级官资积板大胆检举,而不是括囊守禄,否则将会产重 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 ⑥这些新技术将给每个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促使企业 管理模式与经营方式发生本质性改善。 A.①③⑥ B.①②④ C.②⑤⑥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 A.京州山远煤矿被困矿工的救援工作目前正紧张进行,听到被困矿工已被成功救 出的消息传来,在场的每个人都松了一口气。 B.分析人士指出,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保持中法关系徤康稳定发展能够推动两国 战略伙伴关系迈向更高水平和两国人民广泛受益。 C.虽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呼声一年高过一年,但是,某些国家的贸易保护仍旧 时有发生,这些短视行为,最终只会阻碍世界经济的发展。 D.生活在三峡中的穷苦人民大部分靠拉纤度日,而夔州却是阔绰的贾客胡商必经 之地,这两种生活的对照,杜甫在诗歌中刻画的很清楚。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 分)( ) A.既然你如此虚心探讨问题的本源,我也就不吝赐教了。 B.这几填我身体不是很舒服,玉体欠安,你在这件事上就多费心些吧。 C.面对强劲对手的诚意挑战,你如此却之不恭似乎有些不近人情。 D.小生不才,幸得有贵人相助,得以借重,遂成此事。 20.在下面 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 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字。(6 分) 在说话时,我们可以不注意文法。① ,而 是因为我们有很多辅助表情来补充传达情意的作用。我们可以用手指指着自己而
在话里吃去一个“我”字。② 于是我们 得尽量依着文法去写成完整的句子。不合文法的字词难免引起人家的误会,所以 不好。③ ,不但显得迂阔,而且可笑 这是从书本上学外国语的人常会感到的痛苦。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分) 在人工智能围棋机器人“阿尔法狗”先后战胜围棋高手李世石和柯洁后,有科学 家指出,人工智能已经比人类更聪明,而且随着技术发展,人工智能不断升级换 代,最终会有一天,将全面超越人类,反之人类自身进化缓慢,最终一定会被人 工智能取代甚至统治。这位科学家的观点说出了不少人的忧虑。 ①智能机器人战胜围棋高手,不代表人工智能比人类更聪明。 六、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许多人在中小学阶段,上过各种各样的“培训课”:有学乐器的,有学书画的, 有学体育的,也有学奥数、英语的,不一而足。不过近日,家住上海的黄女士花 了两万元为正在上初三的女儿报了一门“情商培训课”,引来家长圈一片唏 针对上述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 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 语文参考答案 1、选D(解析:强加因果。“不少歌谣谚语涉及人物品评的兴盛风气”应是“人 物品评受到社会关注和重视”之后的表现形式,而非原因。) 2、选A(解析:曲解文意。“既是士人实现人生价值的目标,也隐含着对不同 人物的品评”的陈述对象应是“三立说”;“是……目标”与原文“为士人提 了……目标”也有语意的不同。) 3、选C(解析:根据原文“曹魏政权……予以任用就成为现实政治问题”可知, 选项因果倒置。) 5.C“是封建家庭中子女对亲生母亲的称呼”错,嫡母是“妾 生的子女对父亲的正妻的称呼” 6.D无中生有,未得到皇帝的大力 支持
在话里吃去一个“我”字。② 。于是我们 得尽量依着文法去写成完整的句子。不合文法的字词难免引起人家的误会,所以 不好。③ ,不但显得迂阔,而且可笑。 这是从书本上学外国语的人常会感到的痛苦。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 分) 在人工智能围棋机器人“阿尔法狗”先后战胜围棋高手李世石和柯洁后,有科学 家指出,人工智能已经比人类更聪明,而且随着技术发展,人工智能不断升级换 代,最终会有一天,将全面超越人类,反之人类自身进化缓慢,最终一定会被人 工智能取代甚至统治。这位科学家的观点说出了不少人的忧虑。 ①智能机器人战胜围棋高手,不代表人工智能比人类更聪明。 ② 。 ③ 。 六、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许多人在中小学阶段,上过各种各样的“培训课”:有学乐器的,有学书画的, 有学体育的,也有学奥数、英语的,不一而足。不过近日,家住上海的黄女士花 了两万元为正在上初三的女儿报了一门“情商培训课”,引来家长圈一片唏 嘘。 针对上述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要求:自选 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 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 语文参考答案 1、选 D (解析:强加因果。“不少歌谣谚语涉及人物品评的兴盛风气”应是“人 物品评受到社会关注和重视”之后的表现形式,而非原因。) 2、选 A(解析:曲解文意。“既是士人实现人生价值的目标,也隐含着对不同 人物的品评”的陈述对象应是“三立说”;“是……目标”与原文“为士人提出 了……目标”也有语意的不同。) 3、选 C(解析:根据原文“曹魏政权……予以任用就成为现实政治问题”可知, 选项因果倒置。) 4.B 5.C“是封建家庭中子女对亲生母亲的称呼”错,嫡母是“妾 生的子女对父亲的正妻的称呼”。 6.D 无中生有,未得到皇帝的大力 支持
7.(1)每次文选郎外出,总有人在半道上将他拦住,替别人求官,得不到满足 就恶言相加(就说他的坏话),或者把他赶走。(“邀”“恶声”“或”各1 分,句意2分。) (2)(朝廷)将他抓进(投入)监狱,判处赵南星赔偿赃款一万五千两银子。 赵南星家里一向贫穷,亲友进行了捐助,才将官司了结。(“系”“坐”“竣 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赵南星,字梦白,高邑人。万历二年进士。被任命为汝宁推官。善于治理政 事,品行廉洁,办事公正,又逐渐升迁为户部主事。万历二十一年考核京官,与 尚书孙鏰秉公执法挑选淘汰官吏。首先罢免了与他亲近的都给事中王三余及孙鏰 的外甥文选员外郎吕胤昌,其他依附政府的人连大学士赵志皋的弟弟也不能幸 免。内阁大臣难以承受。光宗继位,赵南星被起用为太常少卿。又被任命为左都 御史,他愤慨以拯济天下为己任。不久代替张问达担任吏部尚书。这时,人们竞 相追名逐利,贿赂恣意盛行,谏官尤为横行。每次文选郎外出,总有人在半路将 其拦住,替别人求官,不能成功就用恶语相加,或者把他赶走。选官即使公正也 没有什么办法,尚书也只能叹息而已。赵南星向来就痛恨这弊端,锐意澄清,独 行自己的志向,政府官员以及宫中权贵也不能有所请托,众人忌惮他刚正严明不 敢冒犯。有个给事为赀郎(出钱捐官的人)求取盐运司之职,赵南星就把出钱捐 官的人调入王府,而把给事调出京城。魏忠贤向来推重他,曾在皇帝面前称 赞他能担当大任。有一天,魏忠贤派遣外甥傅应星拿着礼物拜见他,赵南星把他 赶走了。曾与魏忠贤一起坐在弘政门下,选拔通政司的参议,态度严肃地对魏忠 贤说:“皇上年幼,我们这些朝廷内外的臣子应该各自努力做好事。”魏忠贤一 声不吭,愤怒之情溢于言表。大学士魏广微,是赵南星的朋友魏允贞的儿子,向 来以世交子弟抚养他,魏广微进入内阁依附魏忠贤,曾三次到赵南星家,都被拒 之门外,又曾经感叹说:“见泉没有儿子。”见泉是魏允贞的别号。魏广微对他 恨之入骨,与魏忠贤相勾结来陷害赵南星。魏忠贤及其党徒非常憎恨赵南星。每 当假传皇帝诏令时,总是把他看作罪魁祸首。于是御史张讷弹劾赵南星十大罪状。 将他投入监狱,判处赵南星赔偿赃款一万五千两银子。赵南星家里一向贫穷,靠 亲友捐助才将官司了结。最后将赵南星发配代州。嫡母冯氏由于哀痛过度而死 七岁的儿子也由于受惊吓死去了。赵南星到达发配地,安然自处。 庄烈皇帝登基,下诏赦免让他返京。巡抚牟志夔,是魏忠贤的死党,故意推 迟派送,赵南星最终死在发配的地方。崇祯初年,赠太子太保,谥号“忠毅” 8.C(造:前往;到) 10.D(“治政不佳”于文无据) 11.(1)裴怀古告诉默啜说:“守忠而死和失节而活着相比哪个好?请立即杀 死我,决不躲避。”(“辞”“孰愈”“毁节”各1分,句意2分。) (2)当时并州长史武益规纵容暴徒,他身边的人用胡乱乱人来取赏,看见斐怀 古到来,争着去抓他。(“纵”“左右”“执”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裴怀古,是寿州寿春人。仪凤年间,到京城上书,补授下邽主簿,多次调动任 监察御史。姚、櫶道的蛮人反叛,朝廷命令裴怀古从驿道兼程前往招徕安抚他们, 说明赏罚的利害,归附的人每天以千计算。不久捉住罪魁祸首,于是平定南方, 蛮人和中原人立石碑记载他的功德。恒州有位僧人被他的徒弟诬告说他诅咒当今 的女皇帝而大不道,武后发怒,命令审问处死他。裴怀古审出那位僧人是被冤枉
7.(1)每次文选郎外出,总有人在半道上将他拦住,替别人求官,得不到满足 就恶言相加(就说他的坏话),或者把他赶走。(“邀”“恶声”“或”各 1 分,句意 2 分。) (2)(朝廷)将他抓进(投入)监狱,判处赵南星赔偿赃款一万五千两银子。 赵南星家里一向贫穷,亲友进行了捐助,才将官司了结。(“系”“坐”“竣” 各 1 分,句意 2 分。) 【参考译文】 赵南星,字梦白,高邑人。万历二年进士。被任命为汝宁推官。善于治理政 事,品行廉洁,办事公正,又逐渐升迁为户部主事。万历二十一年考核京官,与 尚书孙鑨秉公执法挑选淘汰官吏。首先罢免了与他亲近的都给事中王三余及孙鑨 的外甥文选员外郎吕胤昌,其他依附政府的人连大学士赵志皋的弟弟也不能幸 免。内阁大臣难以承受。光宗继位,赵南星被起用为太常少卿。又被任命为左都 御史,他愤慨以拯济天下为己任。不久代替张问达担任吏部尚书。这时,人们竞 相追名逐利,贿赂恣意盛行,谏官尤为横行。每次文选郎外出,总有人在半路将 其拦住,替别人求官,不能成功就用恶语相加,或者把他赶走。选官即使公正也 没有什么办法,尚书也只能叹息而已。赵南星向来就痛恨这弊端,锐意澄清,独 行自己的志向,政府官员以及宫中权贵也不能有所请托,众人忌惮他刚正严明不 敢冒犯。有个给事为赀郎(出钱捐官的人)求取盐运司之职,赵南星就把出钱捐 官的人调入王府,而把给事调出京城。 魏忠贤向来推重他,曾在皇帝面前称 赞他能担当大任。有一天,魏忠贤派遣外甥傅应星拿着礼物拜见他,赵南星把他 赶走了。曾与魏忠贤一起坐在弘政门下,选拔通政司的参议,态度严肃地对魏忠 贤说:“皇上年幼,我们这些朝廷内外的臣子应该各自努力做好事。”魏忠贤一 声不吭,愤怒之情溢于言表。大学士魏广微,是赵南星的朋友魏允贞的儿子,向 来以世交子弟抚养他,魏广微进入内阁依附魏忠贤,曾三次到赵南星家,都被拒 之门外,又曾经感叹说:“见泉没有儿子。”见泉是魏允贞的别号。魏广微对他 恨之入骨,与魏忠贤相勾结来陷害赵南星。魏忠贤及其党徒非常憎恨赵南星。每 当假传皇帝诏令时,总是把他看作罪魁祸首。于是御史张讷弹劾赵南星十大罪状。 将他投入监狱,判处赵南星赔偿赃款一万五千两银子。赵南星家里一向贫穷,靠 亲友捐助才将官司了结。最后将赵南星发配代州。嫡母冯氏由于哀痛过度而死。 七岁的儿子也由于受惊吓死去了。赵南星到达发配地,安然自处。 庄烈皇帝登基,下诏赦免让他返京。巡抚牟志夔,是魏忠贤的死党,故意推 迟派送,赵南星最终死在发配的地方。崇祯初年,赠太子太保,谥号“忠毅”。 8. C(造:前往;到) 9. B 10.D(“治政不佳”于文无据) 11.(1)裴怀古告诉默啜说:“守忠而死和失节而活着相比哪个好?请立即杀 死我,决不躲避。”(“辞”“孰愈”“毁节”各 1 分,句意 2 分。) (2)当时并州长史武益规纵容暴徒,他身边的人用胡乱乱人来取赏,看见斐怀 古到来,争着去抓他。(“纵”“左右”“执”各 1 分,句意 2 分。) 参考译文 裴怀古,是寿州寿春人。仪凤年间,到京城上书,补授下邽主簿,多次调动`任 监察御史。姚、巂道的蛮人反叛,朝廷命令裴怀古从驿道兼程前往招徕安抚他们, 说明赏罚的利害,归附的人每天以千计算。不久捉住罪魁祸首,于是平定南方, 蛮人和中原人立石碑记载他的功德。恒州有位僧人被他的徒弟诬告说他诅咒当今 的女皇帝而大不道,武后发怒,命令审问处死他。裴怀古审出那位僧人是被冤枉
的,便给武后申述分析,武后不听,于是他说:“陛下的法律应该与天下的人 致,难道教臣诛杀无罪的人而逢迎圣旨吗?如果那个人有背叛皇上的情状,臣有 什么脸面宽免他呢?“武后的怒气消解,那位僧人也得以幸免。阎知微出使突厥 裴怀古前去监突厥军。默啜胁迫阎知微称可汗,又要授予裴怀古官职,裴怀古不 肯接受,默啜打算杀掉他。裴怀古告诉默啜说:“守忠而死和失节而活着相比哪 个好?请立即杀死我,决不躲避。”于是被囚禁在军中,从而趁机逃脱,但他向 来瘦小体弱,不能骑马,辗转于山谷之间,勉强到达并州。当时并州长史武重规 纵容暴徒,他身边的人用胡乱杀人来取赏,看见裴怀古到来,争着去抓他。有位 担任果毅的低级军官曾认识裴怀古,大声呼喊说:“他是御史裴怀古。”于是幸 免一死。升任为祠部员外郎。姚、蔼的酋长们进京叩见皇上,希望得到裴怀古来 安定远方夷人,被授予姚州都督,因为有病而辞掉官职。始安地区的叛贼首领欧 阳倩有数万人马,攻陷州县,朝廷委派裴怀古担任桂州都督招慰讨击使,还没有 经过岭,他预先用书檄向贼人宣示祸福,贼人迎降,自己陈说是被当地的官吏逼 迫而反叛。裴怀古知道他们诚恳,认为用不怀疑的办法,可以破除他们的谋虑 自己就轻装骑马前往那里。有人说:“蛮夷难于亲近,有准备的时候他们尚且表 现出不诚实,何况没有准备的时候呢!”他回答说:“忠信可以通神灵,何况是 边远地方的人呀!”于是亲身到营寨里安抚劝导,欧阳倩等大喜,全部归还所掠 夺的东西后出降,即使诸洞部族向来反复无常的,也受此影响彻底归附,岭外就 平定了。升任相州刺史、并州大都督长史,所到之处百姓都从心底爱戴他。神龙 年间,召他入京担任左羽林大将军,还未到任,又返回并州。并州人知道他返回, 扶老携幼出城欢迎。此时崔宣道代替裴怀古治理并州,也出城到郊外等候迎接怀 古。裴怀古不想使崔宣道太难堪,派人驱赶欢迎的人回去,但来的人更多,他的 得人心的情况大都像这样。不久转任幽州都督,安抚关照奚人、契丹人,他们准 备全部归附时,恰巧这时朝廷下令召他担任左威卫大将军,并让孙佺代替他,孙 佺不懂得用兵,于是被奚人、契丹人打败。裴怀古死在官任上 12.CE(C项“夏日景色”错误,本诗所写明显是春日景色,并非夏日。E项, 兴亡盛衰之感往往是通过描绘眼前的物是人非而起,“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 人”只是进行单纯的景物描写,春天韦曲的花盛开,在微风的吹拂下像小孩子那 样活泼可爱,让人流连忘返,春花把家家户户装点得姹紫嫣红,实在惹人喜爱, 作者因韦曲春景而动归隐之怀。) 13.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占据一丛竹林,头戴小乌巾,过着像 刘岩一样的隐士生活”。运用典故,通过对韦曲春色描写,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 情,因此产生对归隐山林的隐士生活的向往,曲折含蓄地表达出对久图官场功名 而不得的厌倦情绪。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 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这是考査诗歌的情感。题干中给出“小乌巾”的注解“刘岩隐逸不仕, 常著缁衣小乌巾”,使我们知道诗人因为韦曲春景之美而心生归隐之意。“何时 占丛竹”表达了作者对归隐的向往,与前面对韦曲美景的赞赏一脉相承。“头戴 小乌巾”运用典故,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而诗歌后面的注释表明了作诗背 景“求仕于长安而未得一官”,求仕不得,难免心灰意冷,于是说上几句归隐之 语自然之极,这种情感很复杂,说是要归隐,未必真归隐,发发牢骚或自我安慰 均有可能,不过对自然美景的不舍倒是真实可感
的,便给武后申述分析,武后不听,于是他说:“陛下的法律应该与天下的人一 致,难道教臣诛杀无罪的人而逢迎圣旨吗?如果那个人有背叛皇上的情状,臣有 什么脸面宽免他呢?“武后的怒气消解,那位僧人也得以幸免。阎知微出使突厥, 裴怀古前去监突厥军。默啜胁迫阎知微称可汗,又要授予裴怀古官职,裴怀古不 肯接受,默啜打算杀掉他。裴怀古告诉默啜说:“守忠而死和失节而活着相比哪 个好?请立即杀死我,决不躲避。”于是被囚禁在军中,从而趁机逃脱,但他向 来瘦小体弱,不能骑马,辗转于山谷之间,勉强到达并州。当时并州长史武重规 纵容暴徒,他身边的人用胡乱杀人来取赏,看见裴怀古到来,争着去抓他。有位 担任果毅的低级军官曾认识裴怀古,大声呼喊说:“他是御史裴怀古。”于是幸 免一死。升任为祠部员外郎。姚、巂的酋长们进京叩见皇上,希望得到裴怀古来 安定远方夷人,被授予姚州都督,因为有病而辞掉官职。始安地区的叛贼首领欧 阳倩有数万人马,攻陷州县,朝廷委派裴怀古担任桂州都督招慰讨击使,还没有 经过岭,他预先用书檄向贼人宣示祸福,贼人迎降,自己陈说是被当地的官吏逼 迫而反叛。裴怀古知道他们诚恳,认为用不怀疑的办法,可以破除他们的谋虑, 自己就轻装骑马前往那里。有人说:“蛮夷难于亲近,有准备的时候他们尚且表 现出不诚实,何况没有准备的时候呢!”他回答说:“忠信可以通神灵,何况是 边远地方的人呀!”于是亲身到营寨里安抚劝导,欧阳倩等大喜,全部归还所掠 夺的东西后出降,即使诸洞部族向来反复无常的,也受此影响彻底归附,岭外就 平定了。升任相州刺史、并州大都督长史,所到之处百姓都从心底爱戴他。神龙 年间,召他入京担任左羽林大将军,还未到任,又返回并州。并州人知道他返回, 扶老携幼出城欢迎。此时崔宣道代替裴怀古治理并州,也出城到郊外等候迎接怀 古。裴怀古不想使崔宣道太难堪,派人驱赶欢迎的人回去,但来的人更多,他的 得人心的情况大都像这样。不久转任幽州都督,安抚关照奚人、契丹人,他们准 备全部归附时,恰巧这时朝廷下令召他担任左威卫大将军,并让孙佺代替他,孙 佺不懂得用兵,于是被奚人、契丹人打败。裴怀古死在官任上。 12.C E(C 项“夏日景色”错误,本诗所写明显是春日景色,并非夏日。E 项, 兴亡盛衰之感往往是通过描绘眼前的物是人非而起,“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 人”只是进行单纯的景物描写,春天韦曲的花盛开,在微风的吹拂下像小孩子那 样活泼可爱,让人流连忘返,春花把家家户户装点得姹紫嫣红,实在惹人喜爱, 作者因韦曲春景而动归隐之怀。) 13.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占据一丛竹林,头戴小乌巾,过着像 刘岩一样的隐士生活”。运用典故,通过对韦曲春色描写,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 情,因此产生对归隐山林的隐士生活的向往,曲折含蓄地表达出对久图官场功名 而不得的厌倦情绪。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 刘岩隐逸不 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题干中给出“小乌巾”的注解“刘岩隐逸不仕, 常著缁衣小乌巾”,使我们知道诗人因为韦曲春景之美而心生归隐之意。“何时 占丛竹”表达了作者对归隐的向往,与前面对韦曲美景的赞赏一脉相承。“头戴 小乌巾”运用典故,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而诗歌后面的注释表明了作诗背 景“求仕于长安而未得一官”,求仕不得,难免心灰意冷,于是说上几句归隐之 语自然之极,这种情感很复杂,说是要归隐,未必真归隐,发发牢骚或自我安慰 均有可能,不过对自然美景的不舍倒是真实可感
【技巧点拨】参照注释和典故本身,知人论世,即可得到答案,注意要先理解诗 句本身的意思再分析,归隐之怀在表面,厌倦功名之心则为根本。这两句诗的意 思是“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占据一丛竹林,头戴小乌巾,过着像刘岩一样的隐士生 活”,运用典故,通过对韦曲春色描写,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因此产生对归 隐山林的隐士生活的向往,曲折含蓄地表达出对久图官场功名而不得的厌倦情 绪。) 14、CD(C.将春水比成葡萄美酒,写出水色可爱,D青山子规啼应是白天游玩时 所闻。) 15、喜悦一忧愁。上阕描绘春日游玩图景,女主人陶醉于热闹的春光,写出了她 的内心喜悦:下阕女主人,因听到子规的啼叫,联想到自身,于是难以入眠、借 酒浇愁,写出了她内心的忧愁。(5分) 16、(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 太行雪满山(3)气吞万里如虎(每空1分) 17、B(①投袂而起:形容精神振作立即行动。不和语境。②朗朗乾坤:形容正 直清明、天下太平。使用错误。③一脉相承:比喻某种思想、行动或学说之间有 继承关系。使用正确。④森严壁垒:原指军事戒备严密;现也用来比喻彼此界限 划得很分明。使用错误。⑤括囊守禄:指说话谨慎,只想保住个人禄位。使用正 确。⑥翻天覆地: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使用正确。) 18、D(A项句式杂糅。可改为“听到…的消息”或“…的消息传来”;B项搭 配不当,可将“和”改为“并能让”;C项成分残缺,“贸易保护”后缺少宾语 中心语,可在其后加上“事件”。) 19、D(A项,不吝赐教:请人指教的客气话;B项,玉体:尊贵的身体,敬辞 C项,却之不恭:指对别人的邀请、赠予等,如果拒绝接受就显得不恭敬。) 20.①并不是说话时没有文法(或:并不是说话时可以不注意文法/并不是说话 时不需要文法) ②在写作时却不能如此(或:在写作时却并非如此) ③说话时我们如果用了完整的句子(或:如果说话时也依文法用完整的句子) 21.【参考答案】(1句2分,2句5分) ②人工智能不断升级换代,不代表终将全面超越人类。 ③人类自身进化缓慢,不代表最终一定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甚至统治
【技巧点拨】参照注释和典故本身,知人论世,即可得到答案,注意要先理解诗 句本身的意思再分析,归隐之怀在表面,厌倦功名之心则为根本。这两句诗的意 思是“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占据一丛竹林,头戴小乌巾,过着像刘岩一样的隐士生 活”,运用典故,通过对韦曲春色描写,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因此产生对归 隐山林的隐士生活的向往,曲折含蓄地表达出对久图官场功名而不得的厌倦情 绪。) 14、CD(C.将春水比成葡萄美酒,写出水色可爱,D 青山子规啼应是白天游玩时 所闻。) 15、喜悦—忧愁。上阕描绘春日游玩图景,女主人陶醉于热闹的春光,写出了她 的内心喜悦;下阕女主人,因听到子规的啼叫,联想到自身,于是难以入眠、借 酒浇愁,写出了她内心的忧愁。(5 分) 16、(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 后人也(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 太行雪满山 (3)气吞万里如虎(每空 1 分) 17、B (①投袂而起:形容精神振作立即行动。不和语境。②朗朗乾坤:形容正 直清明、天下太平。使用错误。③一脉相承:比喻某种思想、行动或学说之间有 继承关系。使用正确。④森严壁垒:原指军事戒备严密;现也用来比喻彼此界限 划得很分明。使用错误。⑤括囊守禄:指说话谨慎,只想保住个人禄位。使用正 确。⑥翻天覆地: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使用正确。) 18 、D (A 项句式杂糅。可改为“听到…的消息”或“…的消息传来”;B 项搭 配不当,可将“和”改为“并能让”;C 项成分残缺,“贸易保护”后缺少宾语 中心语,可在其后加上“事件”。) 19、D (A 项,不吝赐教:请人指教的客气话;B 项,玉体:尊贵的身体,敬辞; C 项,却之不恭:指对别人的邀请、赠予等,如果拒绝接受就显得不恭敬。) 20.①并不是说话时没有文法(或:并不是说话时可以不注意文法/并不是说话 时不需要文法) ②在写作时却不能如此(或:在写作时却并非如此) ③说话时我们如果用了完整的句子(或:如果说话时也依文法用完整的句子) 21.【参考答案】(1 句 2 分,2 句 5 分) ②人工智能不断升级换代,不代表终将全面超越人类。 ③人类自身进化缓慢,不代表最终一定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甚至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