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分子遗传学基础 生命的遗传形式是多样的。大到生态群体,小到 组织细胞,而目前我们所能探究的最微观的遗传 领域是分子,包括核酸、蛋白质以及糖、脂类等 等。在这一章里,重点探究什么是遗传物质,遗 传物质的性质、特征,以及遗传信息的传递。通 过对经典实验的回顾,充分理解上述遗气学基础 理论和框架。结合新的研究进展,领会遗传信息 传递的规律和复杂性。本章要特别重视对经典实 验的逻辑分析,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第一章 分子遗传学基础 ⚫ 生命的遗传形式是多样的。大到生态群体,小到 组织细胞,而目前我们所能探究的最微观的遗传 领域是分子,包括核酸、蛋白质以及糖、脂类等 等。在这一章里,重点探究什么是遗传物质,遗 传物质的性质、特征,以及遗传信息的传递。通 过对经典实验的回顾,充分理解上述遗气学基础 理论和框架。结合新的研究进展,领会遗传信息 传递的规律和复杂性。本章要特别重视对经典实 验的逻辑分析,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第一节遗传信息的载体 ●几乎与孟德尔发现遗传现象同时,1865年,瑞士 化学家米歇尔(P.Miescher)从病人的脓细胞中 分离出了核酸成分。但在当时人们并没有把核酸 与遗传现象联系起来。 ● 1879年,德国生物学家弗来明(A.Flemming) 在细胞核内发现了染色质。1903年,美国细胞学 家萨顿(W.S.Sutt。。)和德国实验胚胎学家博 韦里(T.H.Boveri)发现,细胞染色体的活动 方式与孟德尔所描述的遗传因子极为类似。1909 年,丹麦的植物遗传学家约翰逊 (w.L.Johannsen)提出“基因”一词,取代了 遗传因子
第一节遗传信息的载体 ⚫ 几乎与孟德尔发现遗传现象同时,1865年,瑞士 化学家米歇尔(P.Miescher)从病人的脓细胞中 分离出了核酸成分。但在当时人们并没有把核酸 与遗传现象联系起来。 ⚫ 1879年,德国生物学家弗来明(A.Flemming) 在细胞核内发现了染色质。1903年,美国细胞学 家萨顿(W.S.Sutt。。)和德国实验胚胎学家博 韦里(T.H.Boveri)发现,细胞染色体的活动 方式与孟德尔所描述的遗传因子极为类似。1909 年,丹麦的植物遗传学家约翰逊 (w.L.Johannsen)提出“基因”一词,取代了 “遗传因子”
● 1910年,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T.H.M。rsan)藉由果 蝇的研究,终于证明了基因的确存在于染色体上。 遗传物质这一抽象的概念才获得了物质的依托。然而,真 正确立DNA是遗传物质的,是两组科学家的重要实验 ∷ 一是:英国生物学家,格里夫兹(P.Griffith)所进行的细 菌转化实验(1928年),二是:是赫希(A.Hershey)与蔡 斯(M.chase)两位科学家进行的噬菌体侵染实验1952 年),他们相继证实了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而不是 蛋白质或其他的生物分子。 ● 1956年,格勒(A.Girer)和施拉姆(C.Scharum)的烟 草花叶病毒实验证明RNA亦可作为遗传物质
⚫ 1910年,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T.H.M。rsan)藉由果 蝇的研究,终于证明了基因的确存在于染色体上。 ⚫ 遗传物质这一抽象的概念才获得了物质的依托。然而,真 正确立DNA是遗传物质的,是两组科学家的重要实验: ⚫ 一是:英国生物学家,格里夫兹(P.Griffith)所进行的细 菌转化实验(1928年),二是:是赫希(A.Hershey)与蔡 斯(M.chase)两位科学家进行的噬菌体侵染实验(1952 年),他们相继证实了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而不是 蛋白质或其他的生物分子。 ⚫ 1956年,格勒(A.Girer)和施拉姆(C.Scharum)的烟 草花叶病毒实验证明RNA亦可作为遗传物质
细菌的转化 肺炎双球菌可分为S型和R型两种类型 (1)有毒性的,外表光滑的,简称S型(smooth),可 导致小鼠患败血症死亡,但经热处理被杀死即丧失感 染能力. (2)无毒性的,外表是粗糙的,简称R型(rough), 感染小鼠不会令小鼠死亡 1928年格里费斯(Griffith)首次实现了细菌遗传性状 的定向转化。将肺炎双球菌的RⅡ型转化为SⅢ型, 其进行的实验如下: S型和R型可以按血清免疫反应不同,分成许多抗原型, SISⅡSⅢRIRⅡ等
一、细菌的转化 肺炎双球菌可分为S型和R型两种类型 (1)有毒性的,外表光滑的,简称S型(smooth),可 导致小鼠患败血症死亡,但经热处理被杀死即丧失感 染能力. (2)无毒性的,外表是粗糙的,简称R型(rough), 感染小鼠不会令小鼠死亡. 1928年格里费斯(Griffith)首次实现了细菌遗传性状 的定向转化。将肺炎双球菌的RⅡ型转化为SⅢ型, 其进行的实验如下: S型和R 型可以按血清免疫反应不同,分成许多抗原型, SⅠSⅡSⅢ RⅠRⅡ等
(a) 888 888 活的有毒S型 死亡 S型活菌 b 活的无毒R型 活的 无肺炎球菌 (c) 888 加热 888 活的有毒S型 热灭活S型 活的 无肺炎球茵 肺炎球菌的转化试验 (d) 加热 活的有毒S型 热灭活S型(无毒 )q 死亡 S型活菌 十活的R型 (无毒)
结论: ●加热杀死的SⅢ型细菌可以使活的RⅡ型细 菌合成SⅢ型荚膜多糖而成为有毒细菌,这 种现象叫转化(transformation) ●10年后Avery等的体外转化实验,弄清转化 因子是DNA
结论: ⚫加热杀死的SⅢ型细菌可以使活的RⅡ 型细 菌合成SⅢ型荚膜多糖而成为有毒细菌,这 种现象叫转化(transformation)。 ⚫10年后Avery等的体外转化实验,弄清转化 因子是DNA
S菌株 杀死细菌分离提取 多糖 脂类 蛋白质 RNA DNA DNA+DNase R菌株 R菌株 R菌株 R菌株 R菌株 R菌株 活 活 活 活 死亡 活 e的体外转化实验 R菌株 R菌株 R菌株 R菌株 ?菌株 S菌 R菌株
二、噬菌体的侵染 噬菌体是微小的细菌病毒,其中T,噬菌体 侵染大肠杆菌。绝大多数是含有DNA的病 毒,只有少数含有RNA的病毒。 ●1952年赫尔歇(Hershey)和索斯 (Chose)进行噬菌体侵染的分析实验如 图:
二、噬菌体的侵染 ⚫噬菌体是微小的细菌病毒,其中T2噬菌体 侵染大肠杆菌。绝大多数是含有DNA的病 毒,只有少数含有RNA的病毒。 ⚫1952年赫尔歇(Hershey)和索斯 (Chose)进行噬菌体侵染的分析实验 如 图:
● 1952年,赫希和蔡斯把宿主细菌分别培养在含有35S和32P的培养基 1,宿主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就分别被3$和32P所标记。T2噬菌体由 壳蛋直和DNA组成,蛋质含有而不含有P,DNA含有而不 。赫希等人用T:噬菌还分脚長染被35和32P标记的细菌。,【 有 体在细菌的内增殖裂解后释 致出的子代噬菌体中1 3S标花细菌的噬園体蛋首液棕花,侵类32P标记细崮的噬菌体bN八 被标。接下来用被35$和32P记的噬菌体分别一 培养基 的细菌(培养1Qm后,经型烈薹荡使吸的娃菌体表面的城芬脱落 下 离父后脱落感汾悬浮在上清液中,菌连细胞沉迂底部 :d漾面躇禁 测 累雀威赛 镇我再 胞的同位素标记。 信 感 染的细菌测定军 远示,{ 素标记天多数同位32P标定信号出现美细胞内鹰1二2。 实验说明应体在得类细黄时进人细丙的主要分冕中 - DNA一附羞专到菌表面的是蛋名质。,司觅,在碰菌林的生结 DNA是起增殖产生字代的畅质。因此,再次证萌5NA是遗传物质
⚫ 1952年,赫希和蔡斯把宿主细菌分别培养在含有35S和32P的培养基 中,宿主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就分别被35S和32P所标记。T2噬菌体由 外壳蛋白和DNA组成,蛋白质含有S而不含有P, DNA含有P而不含 有S。赫希等人用T:噬菌体分别去侵染被35S和32P标记的细菌。噬 菌体在细菌细胞内增殖,细菌裂解后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中,侵染 35S标记细菌的噬菌体蛋白被标记,侵染32P标记细菌的噬菌体DNA 被标记。接下来用被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分别去侵染一般培养基 中的细菌,培养10min后,经剧烈震荡使吸附于菌体表面的成分脱落 下来,离心后,脱落成分悬浮在上清液中,菌体细胞沉于底部。测定 宿主细胞的同位素标记。对于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的细菌,测定 结果显示,宿主细胞内很少有同位素标记,而大多数35S标记信号出 现在含有宿主细胞表面附着物的上清液里面;对于用32P标记的噬菌 体感染的细菌,测定结果显示,宿主细胞的表面附着物中很少有同位 素标记,而大多数同位素32P标记信号出现在宿主细胞内(图1—2)。 这一实验说明,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进入细菌内的主要成分是 DNA,而附着于细菌表面的是蛋白质。可见,在噬菌体的生活史中, DNA是引起增殖产生子代的物质。因此,再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噬菌体 2P标记内核A 5s标记外壳蛋白 2 实验,证明02是遗传物质 隐菌体感染H 3 离心 外壳 噬菌体外壳 80%) 细菌 细菌 (32P:30瑞) 35S: 20%) (32p: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