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 为了更准确、更方便地开发符合国际CDM规则以及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重点 领域的CDM项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办公室研究确 定了中国区域电网的基准线排放因子,可作为CDM项目业主、开发商、指定经 营实体在编写和审定项目文件和计算减排量的参考和引用。 区域电网划分 为了便于中国CDM发电项目确定基准线排放因子,现将电网边界统一划分 为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和南方电网,不包括西藏自治区、香港澳门和 台湾省。由于南方电网下属的海南省为孤立岛屿电网,海南电网的排放因子单独 计算。上述电网边界包括的地理范围如下表所示 电网名称 盖省市 华北区域电网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内蒙古 自治区 东北区域电网 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 华东区域电网 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 华中区域电网 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四川省、重庆市 西北区域电网 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自治区、新疆自治区 南方区域电网 广东省、广西自治区、云南省、贵州省 海南电网 海南省 二、排放因子计算方法 根据方法学ACM0002,计算电量边际排放因子(OM)采用了“简单OM”方 法,公式如下 ∑F,COEF GEM 其中 Fy是省份j分别在y年份消耗的燃料i的数量(按质量或体积单位) COEFI是燃料i的CO2排放系数(tCO2/燃料质量或体积单位,考虑了y年 省份j所使用燃料(原煤、燃油和燃气)的含碳量和燃料氧化率; GENy为由省份j向电网提供的电量(MWh) CO2排放系数COEF由下式获得 COEF=NCV1· EFco2x·OMD 其中 NCV为燃料ⅰ单位质量或体积的净热值(能源含量),为国家特定值 OYD为燃料的氧化率,为IPCC缺省值 EFco2为燃料i每单位能量的CO2潜在排放因子,为IPCC缺省值
1 中国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 为了更准确、更方便地开发符合国际 CDM 规则以及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重点 领域的 CDM 项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办公室研究确 定了中国区域电网的基准线排放因子,可作为 CDM 项目业主、开发商、指定经 营实体在编写和审定项目文件和计算减排量的参考和引用。 一、 区域电网划分 为了便于中国 CDM 发电项目确定基准线排放因子,现将电网边界统一划分 为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和南方电网,不包括西藏自治区、香港澳门和 台湾省。由于南方电网下属的海南省为孤立岛屿电网,海南电网的排放因子单独 计算。上述电网边界包括的地理范围如下表所示: 电网名称 覆盖省市 华北区域电网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内蒙古 自治区 东北区域电网 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 华东区域电网 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 华中区域电网 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四川省、重庆市 西北区域电网 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自治区、新疆自治区 南方区域电网 广东省、广西自治区、云南省、贵州省 海南电网 海南省 二、 排放因子计算方法 根据方法学 ACM0002,计算电量边际排放因子(OM)采用了“简单 OM”方 法,公式如下: ∑ ∑ ⋅ = j j y i j i j i j y OM simple y GEN F COEF EF , , , , , , , (1) 其中: Fi ,j, y 是省份 j 分别在 y 年份消耗的燃料 i 的数量(按质量或体积单位); COEFi,j y 是燃料 i 的 CO2 排放系数(tCO2/燃料质量或体积单位), 考虑了 y 年 省份 j 所使用燃料(原煤、燃油和燃气)的含碳量和燃料氧化率; GENj,y 为由省份 j 向电网提供的电量(MWh)。 CO2 排放系数 COEFi 由下式获得: COEFi NCVi EFCO i OXIDi = ⋅ ⋅ 2, (2) 其中: NCVi为燃料 i 单位质量或体积的净热值 (能源含量),为国家特定值; OXIDi为燃料的氧化率,为 IPCC 缺省值; EFCO2,i 为燃料 i 每单位能量的 CO2 潜在排放因子, 为 IPCC 缺省值
另外,在电网存在净调入的情况下,在明确知道该特定电厂时,采用调入电 量的特定电厂的排放因子;在特定电厂不明确时,采用调出电量电网的平均排放 率 根据ACM0002,容量边际排放因子( EFBM1)可按m个样本电厂排放因子的 发电量加权平均求得,公式如下: F×COEF GEN 其中: Fmy是第m个样本电厂在第y年的燃料i消耗量(tce吨标煤); COEF.my是燃料i的排放因子(CO2/tce),并考虑第m个样本电厂在第y 年消耗的燃料i的含碳量和燃料氧化率 GENm是第m个样本电厂在第y年向电网提供的电量(MWh)也即上网电 方法学提供了计算BM的两种选择:1)基于PDD提交时最近三年的可得数 据事前计算,2)在第一计入期内按实际发电量和减排量逐年事后更新BM,在 其它计入期采用同选择1的事前计算方法。本次公布的排放因子BM的结果是基 于方法学提供的选择1)的事前计算,不需要事后的监测和更新。 由于数据可得性的原因,本计算采用了 CDM EB同意的变通办法,即首先 计算新增装机容量及其中各种发电技术的组成,然后计算各发电技术的新增装机 权重,最后利用各种技术商业化的最优效率水平计算排放因子。 由于现有统计数据中无法从火电中分离出燃煤、燃油和燃气的各种发电技术 容量,因此本计算采用如下方法:首先,利用最近一年可得的能源平衡表数据, 计算出发电用固体、液体和气体燃料对应的CO2排放量在总排放量中的比重 其次以此比重为权重,以商业化最优效率技术水平对应的排放因子为基础,计算 出对应于各电网的火电排放因子;最后,用此火电排放因子再乘以火电在该电网 新增的20%容量中的比重,结果即为该电网的BM排放因子。 具体步骤和公式如下: 步骤1,计算发电用固体、液体和气体燃料对应的CO2排放量在总排放量中 的比重。 Coal =ECOAL J, y XCOEFij ∑FA, X COEF 1o=分 X COEF F,y×COEF
2 另外,在电网存在净调入的情况下,在明确知道该特定电厂时,采用调入电 量的特定电厂的排放因子;在特定电厂不明确时,采用调出电量电网的平均排放 率。 根据ACM0002,容量边际排放因子(EFBM,y)可按m个样本电厂排放因子的 发电量加权平均求得,公式如下: ∑ × ∑ i,m,y i,m,y i,m BM,y m,y m F COEF EF = GEN (3) 其中: Fi,m,y是第 m 个样本电厂在第 y 年的燃料 i 消耗量(tce 吨标煤); COEFi,m,y 是燃料 i 的排放因子(tCO2/tce),并考虑第 m 个样本电厂在第 y 年消耗的燃料 i 的含碳量和燃料氧化率; GENm,y是第 m 个样本电厂在第 y 年向电网提供的电量(MWh)也即上网电 量。 方法学提供了计算 BM 的两种选择:1)基于 PDD 提交时最近三年的可得数 据事前计算,2)在第一计入期内按实际发电量和减排量逐年事后更新 BM,在 其它计入期采用同选择 1 的事前计算方法。本次公布的排放因子 BM 的结果是基 于方法学提供的选择 1)的事前计算,不需要事后的监测和更新。 由于数据可得性的原因,本计算采用了 CDM EB 同意的变通办法,即首先 计算新增装机容量及其中各种发电技术的组成,然后计算各发电技术的新增装机 权重,最后利用各种技术商业化的最优效率水平计算排放因子。 由于现有统计数据中无法从火电中分离出燃煤、燃油和燃气的各种发电技术 容量,因此本计算采用如下方法:首先,利用最近一年可得的能源平衡表数据, 计算出发电用固体、液体和气体燃料对应的 CO2 排放量在总排放量中的比重; 其次以此比重为权重,以商业化最优效率技术水平对应的排放因子为基础,计算 出对应于各电网的火电排放因子;最后,用此火电排放因子再乘以火电在该电网 新增的 20%容量中的比重,结果即为该电网的 BM 排放因子。 具体步骤和公式如下: 步骤 1,计算发电用固体、液体和气体燃料对应的 CO2 排放量在总排放量中 的比重。 ∑ ∑ × × = ∈ i j i j y i j i COAL j i j y i j Coal F COEF F COEF , , , , , , , , λ (4) ∑ ∑ × × = ∈ i j i j y i j i OIL j i j y i j Oil F COEF F COEF , , , , , , , , λ (5)
F×COEF ∑F,COEF 其中 Fjy是第j个省份在第y年的燃料i消耗量(tce) COEF,,y是燃料i的排放因子(O2tce),并考虑第y年消耗的燃料i的含 碳量和燃料氧化率。 COAL.O冮和GAS分别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的脚标集合。 步骤2:计算对应的火电排放因子。 X EF 其中EFcω,EFO和EFas,分别对应于商业化最优效率的燃煤、燃 油和燃气发电技术所对应的排放因子,具体参数及计算见附件2 步骤3:计算电网的BM CAPTherma×EFn CAPT (8) 其中, CAPtital为总的新增容量, CATH为新增火电容量 、数据来源 计算OM和BM所需的发电量和厂用电率数据来源为1998-2005年《中国电 力年鍳》;发电燃料消耗以及发电燃料的低位发热值等数据来源为20002005年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2年海南省发电燃料消耗数据来源为《2002年电力工 业统计资料汇编》;分燃料品种的潜在排放系数和碳氧化率来源为“ Revised1996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 Workbook”,第一章,1.6 页的表1-2和1.8页的表1-4 四、排放因子数值 OM (tCO2/MWh) BM(tCO2/MWh) 华北区域电网 1.0585 0.9066 东北区域电网 1.1983 0.8108 东区域电网 0.9411 0.7869 华中区域电网 1.2526 0.6363 西北区域电网 1.0329 0.6491 南方区域电网 0.9853 0.5714 海南省电网 0.9349 0.7568 注:表中数据将根据公共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需要,适时进行必要的更新
3 ∑ ∑ × × = ∈ i j i j y i j i GAS j i j y i j Gas F COEF F COEF , , , , , , , , λ (6) 其中: Fi,j,y是第 j 个省份在第 y 年的燃料 i 消耗量(tce); COEFi,j,y 是燃料 i 的排放因子(tCO2/tce),并考虑第 y 年消耗的燃料 i 的含 碳量和燃料氧化率。 COAL,OIL 和 GAS 分别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的脚标集合。 步骤 2:计算对应的火电排放因子。 EFThermal = λCoal × EFCoal,Adv + λOil × EFOil,Adv + λGas × EFGas,Adv (7) 其中 EFCoal,Adv,EFOil,Adv 和 EFGas,Adv 分别对应于商业化最优效率的燃煤、燃 油和燃气发电技术所对应的排放因子,具体参数及计算见附件 2。 步骤 3:计算电网的 BM Thermal Total Thermal BM y EF CAP CAP EF , = × , (8) 其中,CAPTotal为总的新增容量,CAPThermal 为新增火电容量。 三、 数据来源 计算 OM 和 BM 所需的发电量和厂用电率数据来源为 1998-2005 年《中国电 力年鉴》;发电燃料消耗以及发电燃料的低位发热值等数据来源为 2000-2005 年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2 年海南省发电燃料消耗数据来源为《2002 年电力工 业统计资料汇编》;分燃料品种的潜在排放系数和碳氧化率来源为“Revised 1996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 Workbook”, 第一章, 1.6 页的表 1-2 和 1.8 页的表 1-4。 四、排放因子数值 OM (tCO2/MWh) BM(tCO2/MWh) 华北区域电网 1.0585 0.9066 东北区域电网 1.1983 0.8108 华东区域电网 0.9411 0.7869 华中区域电网 1.2526 0.6363 西北区域电网 1.0329 0.6491 南方区域电网 0.9853 0.5714 海南省电网 0.9349 0.7568 注:表中数据将根据公共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需要,适时进行必要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