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防洪潮规划修编及河道整治规划 防洪潮规划修编报告(2014~2020) 深圳市水务局 二O一四年四月
深圳市防洪潮规划修编及河道整治规划 防洪潮规划修编报告(2014~2020) 深圳市水务局 二○一四年四月
防洪潮规划修编报告 前言 城市防洪是城市安全体系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防洪潮规划是城市规划中重 要的约束性专项规划之一。 《深圳市防洪(潮)规划》自2002年实施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 在市、区、街道各级水务部门的努力下,防洪(潮)治涝体系基本构建,防洪安 全管理及响应机制已经形成,深圳城市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高,为深圳社会、经 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安全保障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明确了深圳“一区四市”的重 要定位,提出了深圳市城市防洪防潮能力应达到200年一遇的目标:随着深圳市 城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特区一体化及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对深圳市防 洪减灾工程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近年来极端天气频现,2012-年北京 “721”特大暴雨的警示,有必要对现有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进行评估。 党的十八大召开,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五位一体”的发展思路,描绘了 “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防洪排涝将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务转变;将从被动的 控制洪水”向主动的“管理洪水”转变;河道、蓄滞洪区、水库……将从单一 的兴利除害功能向防洪安全、景观宜人、生态良好的多功能转变 为此,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更新理念的防洪潮规划修编是十分必要和迫切 根据市政府的总体部署,深圳市水务局主持开展了“深圳市防洪潮规划修编 及河道整治规划”的编制工作,形成了《深圳市防洪潮规划修编及河道整治规划 ——防洪潮规划修编报告》(以下简称《规划修编》)及《深圳市防洪潮规划修编 及河道治理规划—一河道治理规划报告》 本规划于2014年3月经深圳市人民政府同意,由市水务局印发、组织实施
防洪潮规划修编报告 前 言 城市防洪是城市安全体系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防洪潮规划是城市规划中重 要的约束性专项规划之一。 《深圳市防洪(潮)规划》自 2002 年实施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 在市、区、街道各级水务部门的努力下,防洪(潮)治涝体系基本构建,防洪安 全管理及响应机制已经形成,深圳城市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高,为深圳社会、经 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安全保障。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明确了深圳“一区四市”的重 要定位,提出了深圳市城市防洪防潮能力应达到 200 年一遇的目标;随着深圳市 城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特区一体化及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对深圳市防 洪减灾工程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近年来极端天气频现,2012 年北京 “7.21”特大暴雨的警示,有必要对现有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进行评估。 党的十八大召开,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五位一体”的发展思路,描绘了 “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防洪排涝将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务转变;将从被动的 “控制洪水”向主动的“管理洪水”转变;河道、蓄滞洪区、水库……将从单一 的兴利除害功能向防洪安全、景观宜人、生态良好的多功能转变。 为此,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更新理念的防洪潮规划修编是十分必要和迫切 的。 根据市政府的总体部署,深圳市水务局主持开展了“深圳市防洪潮规划修编 及河道整治规划”的编制工作,形成了《深圳市防洪潮规划修编及河道整治规划 ——防洪潮规划修编报告》(以下简称《规划修编》)及《深圳市防洪潮规划修编 及河道治理规划——河道治理规划报告》。 本规划于 2014 年 3 月经深圳市人民政府同意,由市水务局印发、组织实施
防洪潮规划修编报告 目录 1.城市概况 1.1.自然概况 118 12.社会经济概况 2.防洪、治涝现状和存在问题 2.1.洪涝灾害 防洪治涝现状 2.3.回顾性评价及存在问题. 3.规划依据、目标及原则 3.1.规划依据 3.2.规划目标 3.3.规划原则 4.防洪、治涝水文分析… 41.河流水系基本情况 42.水文基本资料 4.3.设计洪水 44.设计潮水位 4.5.洪潮组合分析 46.治涝水文 5.防洪(潮)、排涝工程规划 58 51.防洪(潮)、排涝工程体系总体布局及布置原则…. 52.深圳河流域 53.茅洲河流域 54.观澜河流域 55.龙岗河流域 56.坪山河流域 57.西部沿海区域 58.东部沿海区域 6.城市雨水排水工程体系 …108
防洪潮规划修编报告 目 录 1. 城市概况 .................................................................................................................. 1 1.1. 自然概况 ............................................................................................................................ 1 1.2. 社会经济概况 ................................................................................................................... 8 2. 防洪、治涝现状和存在问题 ................................................................................ 10 2.1. 洪涝灾害 .......................................................................................................................... 10 2.2. 防洪治涝现状 ................................................................................................................. 13 2.3. 回顾性评价及存在问题............................................................................................... 20 3. 规划依据、目标及原则 ........................................................................................ 23 3.1. 规划依据 .......................................................................................................................... 23 3.2. 规划目标 .......................................................................................................................... 25 3.3. 规划原则 .......................................................................................................................... 34 4. 防洪、治涝水文分析 ............................................................................................ 36 4.1. 河流水系基本情况 ........................................................................................................ 36 4.2. 水文基本资料 ................................................................................................................. 37 4.3. 设计洪水 .......................................................................................................................... 38 4.4. 设计潮水位 ..................................................................................................................... 49 4.5. 洪潮组合分析 ................................................................................................................. 52 4.6. 治涝水文 .......................................................................................................................... 55 5. 防洪(潮)、排涝工程规划 .................................................................................. 58 5.1. 防洪(潮)、排涝工程体系总体布局及布置原则 ............................................... 58 5.2. 深圳河流域 ..................................................................................................................... 59 5.3. 茅洲河流域 ..................................................................................................................... 67 5.4. 观澜河流域 ..................................................................................................................... 77 5.5. 龙岗河流域 ..................................................................................................................... 82 5.6. 坪山河流域 ..................................................................................................................... 87 5.7. 西部沿海区域 ................................................................................................................. 91 5.8. 东部沿海区域 ............................................................................................................... 102 6. 城市雨水排水工程体系 ...................................................................................... 108
防洪潮规划修编报告 7.非工程措施规划 7.1.防洪、治涝指挥系统. 72.防洪(潮)、治涝应急预案 7.3.防灾减灾 8.防洪(潮)管理规划 ,114 8.1.管理体制 114 82.管理设施 83.河道清障与管理范围 9远景展望 ,121 10.附件 1附表 附表-1深圳河流域水面线成果 附表2茅洲河流域水面线成果 附表-3观澜河流域水面线成果 附表-4龙岗河流域水面线成果 附表5坪山河流域水面线成果 附表-6西部沿海区域水面线成果 附表7东部沿海区域水面线成果 12附图 附图-1深圳市水系图 附图-2深圳市蓄、滞洪工程水工程分布图 附图-3深圳河流域水文计算断面分布图 附图-4茅洲河流域水文计算断面分布图 附图-5观澜河流域水文计算断面分布图 附图-6龙岗河流域水文计算断面分布图 附图-7坪山河流域水文计算断面分布图 附图-8西部沿海区域水文计算断面分布图 附图-9东部沿海区域水文计算断面分布图 附图-10深圳河流域防洪(潮)治涝工程总体布置图
防洪潮规划修编报告 7. 非工程措施规划 .................................................................................................. 109 7.1. 防洪、治涝指挥系统 ................................................................................................. 109 7.2. 防洪(潮)、治涝应急预案 ...................................................................................... 110 7.3. 防灾减灾 ........................................................................................................................ 111 8. 防洪(潮)管理规划 .......................................................................................... 114 8.1. 管理体制 ........................................................................................................................ 114 8.2. 管理设施 ........................................................................................................................ 115 8.3. 河道清障与管理范围 ................................................................................................. 119 9.远景展望 ............................................................................................................... 121 10.附件 11.附表 附表-1 深圳河流域水面线成果 附表-2 茅洲河流域水面线成果 附表-3 观澜河流域水面线成果 附表-4 龙岗河流域水面线成果 附表-5 坪山河流域水面线成果 附表-6 西部沿海区域水面线成果 附表-7 东部沿海区域水面线成果 12.附图 附图-1 深圳市水系图 附图-2 深圳市蓄、滞洪工程水工程分布图 附图-3 深圳河流域水文计算断面分布图 附图-4 茅洲河流域水文计算断面分布图 附图-5 观澜河流域水文计算断面分布图 附图-6 龙岗河流域水文计算断面分布图 附图-7 坪山河流域水文计算断面分布图 附图-8 西部沿海区域水文计算断面分布图 附图-9 东部沿海区域水文计算断面分布图 附图-10 深圳河流域防洪(潮)治涝工程总体布置图
防洪潮规划修编报告 附图-11茅洲河流域防洪(潮)治涝工程总体布置图 附图-12观澜河流域防洪(潮)治涝工程总体布置图 附图-13龙岗河流域防洪(潮)治涝工程总体布置图 附图-14坪山河流域防洪(潮)治涝工程总体布置图 附图-15西部沿海区域防洪(潮)治涝工程总体布置图 附图-16东部沿海区域防洪(潮)治涝工程总体布置图 附图-17深圳市水文站网分布图
防洪潮规划修编报告 附图-11 茅洲河流域防洪(潮)治涝工程总体布置图 附图-12 观澜河流域防洪(潮)治涝工程总体布置图 附图-13 龙岗河流域防洪(潮)治涝工程总体布置图 附图-14 坪山河流域防洪(潮)治涝工程总体布置图 附图-15 西部沿海区域防洪(潮)治涝工程总体布置图 附图-16 东部沿海区域防洪(潮)治涝工程总体布置图 附图-17 深圳市水文站网分布图
洪潮规划修编报告 第1章城市概况 1城市概况 11.自然概况 1.1.1.地理位置 深圳市位于广 东省东南部珠江口 的东岸,北连惠州 市、东莞市,南隔 美。州 深圳河与香港九龙 新界毗邻,东依大 深圳 鹏湾、大亚湾,西 沱行列蹄 开应 濒伶仃洋与珠海市 相望。 深圳市范围为北纬22°5149″(罗田水库北缘)~22°09,东经114°3848″ 113°3936″。陆域面积为北纬22°5149″~22°26′59″(大鹏半岛南端),东经 114°3721"(大鹏半岛鞋柴角)~113°4544°平面呈条带状分布,东西长约92km 南北宽约44km。据2011年深圳统计年鉴显示,全市土地总面积为199164km2。 1.12.地形、地貌 深圳市受地层构造运动的影响,本区域地势呈东南高、西北低。由三个明显 的地貌带组成。 南部半岛海湾地貌带:由东向西分别为大亚湾——大鹏半岛——大鹏湾 九龙半岛——深圳湾——南山半岛——前海,呈半岛(隆起)海湾(断陷)相间, 地貌反差强烈。东部岸线曲折蜿蜒,属港湾山地和海崖山地景观地貌,崖高、坡 陡、水深,湾槽为平底,海域三级水下平台(大亚湾平台水深为13、16、20m, 大鹏湾平台水深为16、18、22m)是天然深水良港。西部平原海岸地貌,岸线平 直、泥滩宽广,海底地形槽、滩相间(伶仃洋三滩两槽,深圳湾两滩一槽)。海 岸地貌类型丰富多样,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过渡接触带,物种多样
防洪潮规划修编报告 第 1 章 城市概况 1 深圳 广州 东莞 惠州 香港 1.城市概况 1.1. 自然概况 1.1.1. 地理位置 深圳市位于广 东省东南部珠江口 的东岸,北连惠州 市、东莞市,南隔 深圳河与香港九龙 新界毗邻,东依大 鹏湾、大亚湾,西 濒伶仃洋与珠海市 相望。 深圳市范围为北纬 22°51′49″(罗田水库北缘)~ 22°09′,东经 114°38′48″~ 113°39′36″。陆域面积为北纬 22°51′49″~22°26′59″(大鹏半岛南端),东经 114°37′21″(大鹏半岛鞋柴角)~113°45′44″。平面呈条带状分布,东西长约 92km, 南北宽约 44km。据 2011 年深圳统计年鉴显示,全市土地总面积为 1991.64km2 。 1.1.2. 地形、地貌 深圳市受地层构造运动的影响,本区域地势呈东南高、西北低。由三个明显 的地貌带组成。 南部半岛海湾地貌带:由东向西分别为大亚湾——大鹏半岛——大鹏湾—— 九龙半岛——深圳湾——南山半岛——前海,呈半岛(隆起)海湾(断陷)相间, 地貌反差强烈。东部岸线曲折蜿蜒,属港湾山地和海崖山地景观地貌,崖高、坡 陡、水深,湾槽为平底,海域三级水下平台(大亚湾平台水深为 13、16、20m, 大鹏湾平台水深为 16、18、22m)是天然深水良港。西部平原海岸地貌,岸线平 直、泥滩宽广,海底地形槽、滩相间(伶仃洋三滩两槽,深圳湾两滩一槽)。海 岸地貌类型丰富多样,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过渡接触带,物种多样
洪潮规划修编报告 第1章城市概况 丰富,适宜生物生存繁衍,是独特的南亚热带海岸地貌带 中部海岸山脉地貌带:属粵东莲花山脉西端,至铁炉嶂(主峰海拔743.9m, 高程系统除特殊注释外,均为黄海髙程系统。)后入深圳市。深圳境内分布的山 脉依次为笔架山(717m)——田心山(689m)—梅沙尖(753.6m)—梧桐 山主峰(943.7m),为一条北东向展布的山脉,山脉逼近海岸是一条断隆山地貌 带。其西北受深圳断裂所限,与西部的鸡公头(44.8m)、塘朗山(43m)、羊台山 (587m)隔断:东南面被乌泥涌断裂、王母断裂与大鹏半岛的排牙山(707m)、七 娘山(867m)隔开。海岸山脉高程多为400~700m,制高点梧桐山为943.7m。 本地貌带以深圳市具有多层异龄混交结构乔木、灌丛、草地最茂盛,属于人为干 扰最小,树种多,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森林自然分布区,现存多为次生林,是南亚 热带森林低山区域所独有的自然生态景观地貌带,也是众多南北流向河流的分水 岭、发源地、水环境保护地。 北部丘陵谷地地貌带:一般高程为400~500m以下的丘陵、台地、阶地 谷地构成。该区域分布有10条主要河流切割高程多为100~150m的低丘陵区 形成宽窄相间的四级台地、两级阶地。中部是南北向低丘、台地为主的走廊地貌, 也是雨量分布、水系沟通、寒潮袭击路径和交通干线走廊。东部(海岸山脉以北) 为北东向平行岭谷,断陷谷地(龙岗河、坪山河谷地)地貌。西部是巨大的羊台 山椭圆形穹窿体,不完整的四个环状地貌,中心是羊台山:第二环是三个中型水 库(石岩、铁岗、西沥水库)及观澜河谷地、台地;第三环是凤凰山、塘朗山 鸡公头、吊神山等组成的丘陵;第四环是低台地和平原。西部丘陵区森林乔、灌、 草植被,是本地貌带主要的水源(石岩、铁岗、西沥水库及各河流上游)涵养保 护地。 1.1.3.气候特征 1.3.1.日照、气温、气压、风 深圳市地处广东省南部沿海,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 候,温暖、湿润、多雨、无霜,夏季长,冬季不明显。冷期短,霜日极少。多年 平均日照时数2120h,年>10℃积温8053.1℃,年太阳总辐射量1278千卡/cm2, 其年季变化不大
防洪潮规划修编报告 第 1 章 城市概况 2 丰富,适宜生物生存繁衍,是独特的南亚热带海岸地貌带。 中部海岸山脉地貌带:属粤东莲花山脉西端,至铁炉嶂(主峰海拔 743.9m, 高程系统除特殊注释外,均为黄海高程系统。)后入深圳市。深圳境内分布的山 脉依次为笔架山(717m)——田心山(689m)——梅沙尖(753.6m)——梧桐 山主峰(943.7m),为一条北东向展布的山脉,山脉逼近海岸是一条断隆山地貌 带。其西北受深圳断裂所限,与西部的鸡公头(444.8m)、塘朗山(430m)、羊台山 (587m)隔断;东南面被乌泥涌断裂、王母断裂与大鹏半岛的排牙山(707m)、七 娘山(867m)隔开。海岸山脉高程多为 400~700m,制高点梧桐山为 943.7m。 本地貌带以深圳市具有多层异龄混交结构乔木、灌丛、草地最茂盛,属于人为干 扰最小,树种多,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森林自然分布区,现存多为次生林,是南亚 热带森林低山区域所独有的自然生态景观地貌带,也是众多南北流向河流的分水 岭、发源地、水环境保护地。 北部丘陵谷地地貌带:一般高程为 400~500m 以下的丘陵、台地、阶地、 谷地构成。该区域分布有 10 条主要河流切割高程多为 100~150m 的低丘陵区, 形成宽窄相间的四级台地、两级阶地。中部是南北向低丘、台地为主的走廊地貌, 也是雨量分布、水系沟通、寒潮袭击路径和交通干线走廊。东部(海岸山脉以北) 为北东向平行岭谷,断陷谷地(龙岗河、坪山河谷地)地貌。西部是巨大的羊台 山椭圆形穹窿体,不完整的四个环状地貌,中心是羊台山;第二环是三个中型水 库(石岩、铁岗、西沥水库)及观澜河谷地、台地;第三环是凤凰山、塘朗山、 鸡公头、吊神山等组成的丘陵;第四环是低台地和平原。西部丘陵区森林乔、灌、 草植被,是本地貌带主要的水源(石岩、铁岗、西沥水库及各河流上游)涵养保 护地。 1.1.3. 气候特征 1.1.3.1.日照、气温、气压、风 深圳市地处广东省南部沿海,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 候,温暖、湿润、多雨、无霜,夏季长,冬季不明显。冷期短,霜日极少。多年 平均日照时数 2120h,年≥10℃积温 8053.1℃,年太阳总辐射量 127.8 千卡/cm2 , 其年季变化不大
洪潮规划修编报告 第1章城市概况 多年平均气温224℃,极端最高气温387℃,极端最低气温0.2℃,多年平 均水面蒸发量1346mm,多年平均气压1010.8毫巴,各月气压变化较小,冬季当 强冷空气入侵时,气压明显升高,夏秋季受热带低压或台风影响时气压急剧下降 深圳市常年盛行风向南东东,北北东,夏季以南西风、南东东风为多,多年 平均风速26m/s,最大风速40m/s。 1.1.3.2大气环流与降雨 深圳市位于东亚季风区,受季风环流控制,冬半年和夏半年气流明显交替, 影响了四季的气候变化。冬季因冷高压发展南移而降温,夏季受到副高压脊低槽 影响,常有暴雨。 深圳地区雨量充沛,降雨量时空分配极不平衡。根据深圳水库站1960~2010 年实测雨量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198lmm,4-9月为16898mm,占全年 降水的85.3%。前汛期多受印度洋孟加拉湾低槽活跃东扩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 伸北抬的影响,西南季风带来的充沛水汽与南北冷空气遭遇形成冷锋,常呈现暴 雨和大暴雨。后汛期暴雨主要受热带环流系统台风等影响,台风水汽充沛,加之 强烈的辐合系统激升运动形成大暴雨。如与冷空气西风带系统结合,则会产生更 强降水。多年平均台风降雨量约为689mm,占多年平均降水量的36%。降水量 的地区分布主要受海岸山脉地貌带、北部丘陵谷地地貌带和夏季盛形风向的影 响,降雨量呈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部分低山高丘地区因受地形影响暴雨量较 大。多年平均降水量:东部地区约为2000mm,中部地区为1700~2000mm,西 部地区约为1700mm。 1.14.河流水系 深圳市境内河流众多、河道短小,流域面积大于1km2的河流共有310条, 其中直接入海河流有90条。流域面积大于10km2的河流只有5条,即茅洲河 龙岗河、观澜河、深圳河、坪山河
防洪潮规划修编报告 第 1 章 城市概况 3 多年平均气温 22.4℃,极端最高气温 38.7℃,极端最低气温 0.2℃,多年平 均水面蒸发量 1346mm,多年平均气压 1010.8 毫巴,各月气压变化较小,冬季当 强冷空气入侵时,气压明显升高,夏秋季受热带低压或台风影响时气压急剧下降。 深圳市常年盛行风向南东东,北北东,夏季以南西风、南东东风为多,多年 平均风速 2.6m/s,最大风速 40m/s。 1.1.3.2.大气环流与降雨 深圳市位于东亚季风区,受季风环流控制,冬半年和夏半年气流明显交替, 影响了四季的气候变化。冬季因冷高压发展南移而降温,夏季受到副高压脊低槽 影响,常有暴雨。 深圳地区雨量充沛,降雨量时空分配极不平衡。根据深圳水库站 1960~2010 年实测雨量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 1981mm,4~9 月为 1689.8mm,占全年 降水的 85.3%。前汛期多受印度洋孟加拉湾低槽活跃东扩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 伸北抬的影响,西南季风带来的充沛水汽与南北冷空气遭遇形成冷锋,常呈现暴 雨和大暴雨。后汛期暴雨主要受热带环流系统台风等影响,台风水汽充沛,加之 强烈的辐合系统激升运动形成大暴雨。如与冷空气西风带系统结合,则会产生更 强降水。多年平均台风降雨量约为 689mm,占多年平均降水量的 36%。降水量 的地区分布主要受海岸山脉地貌带、北部丘陵谷地地貌带和夏季盛形风向的影 响,降雨量呈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部分低山高丘地区因受地形影响暴雨量较 大。多年平均降水量:东部地区约为 2000mm,中部地区为 1700~2000mm,西 部地区约为 1700mm。 1.1.4. 河流水系 深圳市境内河流众多、河道短小,流域面积大于 1km2 的河流共有 310 条, 其中直接入海河流有 90 条。流域面积大于 100km2 的河流只有 5 条,即茅洲河、 龙岗河、观澜河、深圳河、坪山河
洪潮规划修编报告 第1章城市概况 深圳市河流分 布受沿海山脉和丘 陵地貌影响,多以 海岸山脉和羊台山 东江水 为主要分水岭。根 珠江口水系 粤东沿海水系 据河流的位置、流 向,结合珠江水系 分区,深圳市境内 河流自西向东划分为三个水系: 珠江口水系:西部地区诸河流,流入珠江口伶仃洋,主要有深圳河、大沙河、 茅洲河及直接入海河涌。 东江水系:河流发源于海岸山脉北麓,流入东江中下游,主要有龙岗河、坪 山河和观澜河。 粤东沿海水系:河流发源于海岸山脉南麓,流入大鹏湾和大亚湾,主要有盐 田河、葵涌河、王母河、东涌河等。 1.1.海岸滩涂 深圳市海岸线全长约230km,香港半岛将其分成东西两部分。东部海岸线长 156km,分布在大亚湾、大鹏湾,属山地海岸,呈海湾半岛相间,岸线曲折。大 亚湾、大鹏湾平面形态和湾底地形是断陷而成的嵌入式陆地的凹槽形,沿岸有许 多两侧岬角拱卫的水深岸陡的港湾和七个优良的倚山面海、沙滩广阔的天然海 滩,为优良港口及旅游胜地。西部海岸线长74km,属冲积、海积平原海岸,其 中南头湾、深圳湾沿岸海岸线相对平顺,海岸泥沙淤积,海岸线外推移,有泥滩、 红树林滩。前海湾海岸变迁较大,据1985年航空遥感图象与1962年测绘的地形 图中低潮时的海滩界线对比,自1962年以来,海岸线已普遍向外推移,海岸外 移速度为174~56.5m/年。加之城市开发建设用地的需求,海岸线平均外推约 1.1.6.地质 区内从震旦系至第四系地层发育比较齐全,并经历了由地槽—准地台
防洪潮规划修编报告 第 1 章 城市概况 4 深圳市河流分 布受沿海山脉和丘 陵地貌影响,多以 海岸山脉和羊台山 为主要分水岭。根 据河流的位置、流 向,结合珠江水系 分区,深圳市境内 河流自西向东划分为三个水系: 珠江口水系:西部地区诸河流,流入珠江口伶仃洋,主要有深圳河、大沙河、 茅洲河及直接入海河涌。 东江水系:河流发源于海岸山脉北麓,流入东江中下游,主要有龙岗河、坪 山河和观澜河。 粤东沿海水系:河流发源于海岸山脉南麓,流入大鹏湾和大亚湾,主要有盐 田河、葵涌河、王母河、东涌河等。 1.1.5. 海岸滩涂 深圳市海岸线全长约 230km,香港半岛将其分成东西两部分。东部海岸线长 156km,分布在大亚湾、大鹏湾,属山地海岸,呈海湾半岛相间,岸线曲折。大 亚湾、大鹏湾平面形态和湾底地形是断陷而成的嵌入式陆地的凹槽形,沿岸有许 多两侧岬角拱卫的水深岸陡的港湾和七个优良的倚山面海、沙滩广阔的天然海 滩,为优良港口及旅游胜地。西部海岸线长 74km,属冲积、海积平原海岸,其 中南头湾、深圳湾沿岸海岸线相对平顺,海岸泥沙淤积,海岸线外推移,有泥滩、 红树林滩。前海湾海岸变迁较大,据 1985 年航空遥感图象与 1962 年测绘的地形 图中低潮时的海滩界线对比,自 1962 年以来,海岸线已普遍向外推移,海岸外 移速度为 17.4~56.5m/年。加之城市开发建设用地的需求,海岸线平均外推约 2km。 1.1.6. 地质 区内从震旦系至第四系地层发育比较齐全,并经历了由地槽——准地台——
洪潮规划修编报告 第1章城市概况 大陆边缘活动带三个阶段的发展演变历史。由于受区域变质及混化岩化作用的影 响,已变为一套由变质石英砂岩、石英岩、变粒岩、千枚岩、片岩及混合花岗岩 组成的变质岩—混合岩系。 1.16.1.地质构造基本特征 深圳市地处广东省主要构造:高要——惠来东西向断裂带南侧,北东向莲花 山断裂带的南西段,且是莲花山断裂带北西支五华——深圳断裂带南西段展布 本地区地质构造比较复杂,以断裂构造为主。北东向的五华——深圳断裂带 斜贯全区,是区内的主导构造。褶皱构造多与断裂相伴产生,多数不太完整。主 要有:北东向龙岗向斜、葵涌向斜、钓神山向斜和排牙山背斜以及东西向横沥向 斜等,还有多个主要与花岗岩侵入体有关的环形构造 1.16.2地震 深圳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沿海,属中国东南沿海莲花山断裂构造地震带的西 南段五华——深圳断裂带,北东向主干断裂带和北西向潮汕、广州—一珠江口断 裂带。断裂带现今活动明显,是主要的发震构造,延伸最长的东西向断裂带和南 部海域的东西向断裂带,对地震活动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而断裂带之间所夹持 的相对稳定地块,则很少发生地震,即使有个别地震发生,其震级也较低。莲花 山断裂地震活动带的地震活动强度,在区内属中等偏弱。 根据历史记载,深圳市历史上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本区有历史记载的强震, 对深圳地区地震影响烈度从未超过Ⅵ度。2000年9月30日大鹏湾曾发生3.7 级地震。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11-2010》,深圳市除龙岗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Ⅵ度,其余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 16.3.工程地质 (1)岩体工程地质特征
防洪潮规划修编报告 第 1 章 城市概况 5 大陆边缘活动带三个阶段的发展演变历史。由于受区域变质及混化岩化作用的影 响,已变为一套由变质石英砂岩、石英岩、变粒岩、千枚岩、片岩及混合花岗岩 组成的变质岩——混合岩系。 1.1.6.1.地质构造基本特征 深圳市地处广东省主要构造:高要——惠来东西向断裂带南侧,北东向莲花 山断裂带的南西段,且是莲花山断裂带北西支五华——深圳断裂带南西段展布 区。 本地区地质构造比较复杂,以断裂构造为主。北东向的五华——深圳断裂带 斜贯全区,是区内的主导构造。褶皱构造多与断裂相伴产生,多数不太完整。主 要有:北东向龙岗向斜、葵涌向斜、钓神山向斜和排牙山背斜以及东西向横沥向 斜等,还有多个主要与花岗岩侵入体有关的环形构造。 1.1.6.2.地震 深圳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沿海,属中国东南沿海莲花山断裂构造地震带的西 南段五华——深圳断裂带,北东向主干断裂带和北西向潮汕、广州——珠江口断 裂带。断裂带现今活动明显,是主要的发震构造,延伸最长的东西向断裂带和南 部海域的东西向断裂带,对地震活动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而断裂带之间所夹持 的相对稳定地块,则很少发生地震,即使有个别地震发生,其震级也较低。莲花 山断裂地震活动带的地震活动强度,在区内属中等偏弱。 根据历史记载,深圳市历史上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本区有历史记载的强震, 对深圳地区地震影响烈度从未超过Ⅵ度。2000 年 9 月 30 日 大鹏湾曾发生 3.7 级地震。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11-2010》,深圳市除龙岗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Ⅵ度,其余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 1.1.6.3.工程地质 (1) 岩体工程地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