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录后序 指南录后序 课型文言文新授课 课时 第1、2课时 教具多媒体 1.了解书序的文体特征 知识点 2.掌握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目能力点学习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标 教育点 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 1.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重难点 2.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 滕州二中高一语文唐景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风雨飘摇的南宋在一百五十余年的历史中一直充满着抗战与投降、正义与邪恶的斗 。在国难当头之际,很多人不顾个人的安危和得失,或奋力抗敌,或奔走呼号,自觉 地承担起救国的重任,他们堪称国家的“脊梁”。相信大家一定还记得“壮志饥餐胡虏 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岳飞、“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的陆游、“醉里 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辛弃疾,今天我们就来走近另一位—“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大家一起背诵《过零丁洋》并介绍文天祥其人其事 文天祥(1236~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字履善, 又字宋瑞,号文山。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宋理宗祐宝四年(1256)考取进 士第一名。曾任湖南提刑,知赣州(现江西赣州市)。德祐元年(1275),元军进迫宋 都临安(今浙江杭州),文天祥应勤王诏,捐家产作军费,率义军万余人起兵抗元。不
指南录后序 课 题 指南录后序 课 型 文言文新授课 课 时 第 1、2 课时 教 具 多媒体 教学目 标 知识点 1. 了解书序的文体特征。 2. 掌握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点 学习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教育点 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 重难点 1.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 滕州二中 高一语文 唐景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风雨飘摇的南宋在一百五十余年的历史中一直充满着抗战与投降、正义与邪恶的斗 争。在国难当头之际,很多人不顾个人的安危和得失,或奋力抗敌,或奔走呼号,自觉 地承担起救国的重任,他们堪称国家的“脊梁”。相信大家一定还记得“壮志饥餐胡虏 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岳飞、“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的陆游、“醉里 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辛弃疾,今天我们就来走近另一位---“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大家一起背诵《过零丁洋》并介绍文天祥其人其事。 文天祥 (1236~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字履善, 又字宋瑞,号文山。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宋理宗祐宝四年(1256)考取进 士第一名。曾任湖南提刑,知赣州(现江西赣州市)。德祐元年(1275),元军进迫宋 都临安(今浙江杭州),文天祥应勤王诏,捐家产作军费,率义军万余人起兵抗元。不
久元军大举南下,驻军于皋亭山,文天祥以资政殿学士身份出使元军议和,被扣,后在 北解途中逃脱,经海路转至福州,拥立端宗,图谋恢复,转战东南,终兵败被俘。次年 送至大都(北京)宁死不屈,从容就义。时年仅46岁,遗有《文山先生全集》二十七卷。 (PPT展示) 、明确目标检测预习 (PPT展示) 1、“序”是一种怎样的文体? 生:序: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 作或出版意旨,编作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 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这 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 的属于说明文,对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 2、本课《指南录后序》中的“后序”是我们刚刚说的列于书后的“跋”、“后序 吗? 生:课下注释①中明确说“作者写这篇序之前,已经为诗集写了《自序》,故本篇成 为‘后序’”。 师:课下注释①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 生:诗集取《渡扬子江》“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句意,命名为“指 师: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背诵并默写“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3、检测生字词注音并解释 (1)德祐 (2)缙绅(通假字“措) (3)纾祸(解除) (4)更欲一觇北(窥视) (5)献谄 (6)诟虏帅(责骂) (7)贵酋(8)羁縻(扣押)(9)二阃 (10)渚洲 (11)自刭(12)殆例(几乎等于) (13)巡徼 (14)檄文(15)毗陵 (16)邂逅 (17)余僇(通假字“戮”) (18)愧怍(19)号呼靡及(不能、奢靡m浪费 4、翻译 1、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久元军大举南下,驻军于皋亭山,文天祥以资政殿学士身份出使元军议和,被扣,后在 北解途中逃脱,经海路转至福州,拥立端宗,图谋恢复,转战东南,终兵败被俘。次年 送至大都(北京)宁死不屈,从容就义。时年仅 46 岁,遗有《文山先生全集》二十七卷。 (PPT 展示) 二、明确目标 检测预习 (PPT 展示) 1、“序”是一种怎样的文体? 生:序: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 作或出版意旨,编作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 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这 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 的属于说明文,对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 2、本课《指南录后序》中的“后序”是我们刚刚说的列于书后的“跋”、“后序” 吗? 生:课下注释①中明确说“作者写这篇序之前,已经为诗集写了《自序》,故本篇成 为‘后序’”。 师:课下注释①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 生:诗集取《渡扬子江》“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句意,命名为“指 南录”。 师: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背诵并默写“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3、检测生字词 注音并解释 (1)德祐 (2)缙绅(通假字“搢) (3)纾祸(解除) (4)更欲一觇北(窥视) (5)献谄 (6)诟虏帅(责骂) (7)贵酋 (8)羁縻(扣押) (9)二阃 (10)渚洲 (11)自刭 (12)殆例(几乎等于) (13)巡徼 (14)檄文 (15)毗陵 (16)邂逅 (17)余僇(通假字“戮”) (18)愧怍 (19)号呼靡及(不能、奢靡 mí浪费) 4、翻译 1、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会”适逢、“当国者”主持国事的人、“谓…为…”说…是…、“一行”去一趟 纾”解除) 2、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 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爱”吝惜、“意”估计、“尚”还、“可”可以、“以”用、“口舌”言语) 3、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于前”“于后”状语后置、“羁縻”被动句被软禁被扣押) 4、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分”名词作状语按本分按理、前一个“以”修饰含垢忍辱地、后一个“以”省略 句凭借“隐忍以行”) 5、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 痛何如哉! (判断句、“昼夜”早晚随时、“见”通假字“现”) 6、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 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之”取消主谓间独立性、“也”句中停顿、“何为”宾语前置、“以”拿用、“遗体”wei 赐予、“殆”危险) 、合作学习质疑解难 1、学习小组内部相互交流、讨论,解决自主学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班内交流发言,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3、教师讲解学生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PPT展示) 以 众谓予一行为回四祸(可以)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可以用介词) 四资政殿学士行(凭借身份介词) 夜则四围所寓舍(用介词) 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凭借…身份介词) 分当引决,然而隐忍囫行(含垢忍辱地相当于“而”表修饰连词) 将四有为也(凭借介词) 即具四虚实告东西二阃(把介词) 去京口,挟匕首四备不测(来相当于面而”表目的连词) 几四捕系死(因为介词)
(“会”适逢、“当国者”主持国事的人、“谓…为…”说…是…、“一行”去一趟、 “纾”解除) 2、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 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爱”吝惜、“意”估计、“尚”还、“可”可以、“以”用、“口舌”言语) 3、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于前”“于后”状语后置、“羁縻”被动句被软禁被扣押) 4、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分”名词作状语按本分按理、前一个“以”修饰含垢忍辱地、后一个“以”省略 句凭借“隐忍以行”) 5、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 痛何如哉! (判断句、“昼夜”早晚随时、“见”通假字“现”) 6、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 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之”取消主谓间独立性、“也”句中停顿、“何为”宾语前置、“以”拿用、“遗体”wèi 赐予、“殆”危险) 三、合作学习 质疑解难 1、学习小组内部相互交流、讨论,解决自主学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班内交流发言,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3、教师讲解学生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PPT 展示) 以: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可以)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可以用 介词) 以资政殿学士行(凭借……身份 介词)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用 介词) 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凭借……身份 介词) 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含垢忍辱地 相当于“而”表修饰 连词) 将以有为也(凭借 介词) 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把 介词) 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来 相当于“而”表目的 连词) 几以捕系死(因为 介词)
几四不纳死(因为介词) 四诗记所遭(用介词) 从王于师,國以为前驱(把.当作作为介词) 四、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第二课时 五、理清层次整体把握 1、我们知道“序”这种文体一般要说明书籍著作、出版意旨、编作体例这些情况, 那么本课哪几个段落说明了作者的写作情况、结集目的和诗集名 生1:第68段。 生2:①写作情况是“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 ②结集目的是“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来者”后世的人、“悲 思念同情) 师:因此我们可以把全文分为两个部分,请大家分别概括这两个部分 生3:第一部分:叙述出使元营的经过及逃亡路上的种种磨难,抒发九死一生的感 第二部分:说明写作情况和结集目的,并从当时社会的君臣父子伦理来 阐述自己的报国之志 六、反复诵读品味情感 1、再读课文,找出一处可以表现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的语句 段落诵读品味 生1:第4段中“避出¨渡”入”展转”至于”等一连串动词,反映了作者迅速逃离险 境的情况,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急于南下组织力量抗元以救国的急切心情。 师:那么请读一读这种急切的心情 生2、第7段作者用“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来表明自己“誓不与贼俱生” 的报国意志;引《出师表》中的“鞠躬尽力,死而后已”来表明自己要像诸葛亮那样为复 兴国家奋斗到底、死而无憾的决心。 师:这一段议论确实写得慷慨激昂、一气呵成,请读一读让我们再次感受作者鞠 躬尽力,死而后己”的报国志向 2、诵读第5段,此段22处写到“死”,是否重复拖沓?
几以不纳死(因为 介词) 间以诗记所遭(用 介词) 从王于师,以为前驱(把……当作 作为 介词) 四、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第二课时 五、理清层次 整体把握 1、我们知道“序”这种文体一般要说明书籍著作、出版意旨、编作体例这些情况, 那么本课哪几个段落说明了作者的写作情况、结集目的和诗集名? 生 1:第 6—8 段。 生 2:①写作情况是“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 ②结集目的是“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来者”后世的人、“悲” 思念同情) 师:因此我们可以把全文分为两个部分,请大家分别概括这两个部分。 生 3:第一部分:叙述出使元营的经过及逃亡路上的种种磨难,抒发九死一生的感 慨。 第二部分:说明写作情况和结集目的,并从当时社会的君臣父子伦理来 阐述自己的报国之志。 六、反复诵读 品味情感 1、再读课文,找出一处可以表现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的语句 段落诵读品味。 生 1:第 4 段中“避”“出”“渡”“入”“展转”“至于”等一连串动词,反映了作者迅速逃离险 境的情况,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急于南下组织力量抗元以救国的急切心情。 师:那么请读一读这种急切的心情。 生 2、第 7 段作者用“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来表明自己“誓不与贼俱生” 的报国意志;引《出师表》中的“鞠躬尽力,死而后已”来表明自己要像诸葛亮那样为复 兴国家奋斗到底、死而无憾的决心。 师:这一段议论确实写得慷慨激昂、一气呵成,请读一读让我们再次感受作者“鞠 躬尽力,死而后已”的报国志向。 2、诵读第 5 段,此段 22 处写到“死”,是否重复拖沓?
生:作者紧紧扣住一个“死”字,从“初至北营,抗辞慷慨”到“以小舟涉鲸波岀”,一口 气历数出十八个“死”,写出十八次“非人世所堪”的险恶经历,再现了此次北行历经的磨 师:这一段最后的“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表明了作者对死亡的态度,而为 了“将以有为也”,他万死不辞,对自己经历的磨难无怨无悔。让我们大家一起诵读这 感受作者的惊心动魄。 七、结束语 本文不是一般的诗集序文,而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民族正气歌。文章通过文天祥挺身 出使之行,威武不屈之概,凌厉斥敌之言,长途越险之举,忧国忧民之情,周旋迎敌之 智,表现了这位民族英雄的刚毅品格和浩然正气。就让我们以文天祥的《沁园春·题潮阳 张许公庙》来结束本课。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 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 骂贼张巡,爱君许远,留取声名万古香 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 人生翕歙(xxu)云亡。 好烈烈轰轰做一场 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流芳。 古庙幽沉,仪容俨雅,枯木赛鸦几夕阳。 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教后记 本课基调悲壮,感情充沛,通过叙述具体介绍了自己为拯救国家而舍生忘死的经历, 表明了“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爱国情怀。所以教学重点应放在语句 的诵读品味上,特别是叙议结合的语句对表现思想情感的作用 设计亮点: 文言文的教学很容易出现一种重言轻文的倾向,如果把文言文教学变成古代汉 语教学,文言文教学就变成了枯燥乏味的痛苦过程。所以本教案在落实文言文知识的基 础上充分重视对作者情感的体会
生:作者紧紧扣住一个“死”字,从“初至北营,抗辞慷慨”到“以小舟涉鲸波出”,一口 气历数出十八个“死”,写出十八次“非人世所堪”的险恶经历,再现了此次北行历经的磨 难。 师:这一段最后的“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表明了作者对死亡的态度,而为 了“将以有为也”,他万死不辞,对自己经历的磨难无怨无悔。让我们大家一起诵读这一 段,再一次感受作者的惊心动魄。 七、结束语 本文不是一般的诗集序文,而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民族正气歌。文章通过文天祥挺身 出使之行,威武不屈之概,凌厉斥敌之言,长途越险之举,忧国忧民之情,周旋迎敌之 智,表现了这位民族英雄的刚毅品格和浩然正气。就让我们以文天祥的《沁园春·题潮阳 张许公庙》来结束本课。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 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 骂贼张巡,爱君许远,留取声名万古香。 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 人生翕歘(xī xū)云亡。 好烈烈轰轰做一场。 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流芳。 古庙幽沉,仪容俨雅,枯木赛鸦几夕阳。 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教后记: 本课基调悲壮,感情充沛,通过叙述具体介绍了自己为拯救国家而舍生忘死的经历, 表明了“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爱国情怀。所以教学重点应放在语句 的诵读品味上,特别是叙议结合的语句对表现思想情感的作用。 设计亮点: 文言文的教学很容易出现一种重言轻文的倾向,如果把文言文教学变成古代汉 语教学,文言文教学就变成了枯燥乏味的痛苦过程。所以本教案在落实文言文知识的基 础上充分重视对作者情感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