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西安市下期第一次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但仔细比较却也发现很多不同的地方。最 明显的,《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不如孟子凡事紧张。 所以大成至圣能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避免“小人常戚戚”的态度去保持他 的悠闲。与这种态度截然相对的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张 孔子没有直接的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论语》之中,“仁”字出现了66次, 没有两个地方解释完全相同。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 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 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孟子则曾斩 钉截铁的说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孔 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孟子的自信,则可以 由他自己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句话里看出。孔子对“礼”非常尊重。 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礼”的原则反 对颜渊厚葬;虽不屑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 候去回拜他。孟子就没有这样的耐性。他见了梁襄王,出来就说:“望之不似人 君 这中间的不同,不能说与孔孟二人的个性无关。或许《论语》与《孟子》两部书 的取材记载不同,也有影响。但是至圣和亚圣,相去约两百年,中国的局势,已 起了很大的变化。孟子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 他们之间的距离。春秋时代的战事,显示了社会的不稳定性;但战事本身,却不 足以造成社会的全面性动荡。孔子对当日情形,还没有完全失望。他的闲雅代表 着当时的社会,相对于战国的暴乱而言,还相当的宁静,所以他仍提倡“克已复 礼”,显然认为过去的社会秩序仍可以恢复,表现一腔复古的热忱。孟子被称为 有“革命性”,这是因为战国时代的动乱已经大大超过春秋时期竞技式的战争, 这使他知道,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弦更张是不能济事的。齐宣王问他贵戚之卿应 做的本分,他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也就是容许废君而 另立族中贤人。这已经不是孔子所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的严格规矩了 宋朝以后,《孟子》既为各朝经筵讲解之用,也为科举取士的标准,被奉为经典, 对中国思想史有巨大的影 一一节选自黄仁宇《孔 孟》 1.孔子和孟子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根据文意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人生态度方面,孔子“轻松愉快”“坦荡”“悠闲”,孟子则忧患、紧张。 B.在人性善恶方面,孔子内心存在性恶论,孟子则明确主张性善论 C.在“礼”方面,孔子非常重视“礼”,孟子对“礼”则不大重视 D.宋朝以后,《孟子》地位高于《论语》,成为科举取士的标准,二者地位不 同了 2.孔子和孟子思想言行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A.孔子和孟子二人的个性不同 B.《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
2010 年西安市下期第一次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但仔细比较却也发现很多不同的地方。最 明显的,《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不如孟子凡事紧张。 所以大成至圣能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避免“小人常戚戚”的态度去保持他 的悠闲。与这种态度截然相对的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张。 孔子没有直接的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论语》之中,“仁”字出现了 66 次, 没有两个地方解释完全相同。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 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 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孟子则曾斩 钉截铁的说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孔 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 70 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孟子的自信,则可以 由他自己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句话里看出。孔子对“礼”非常尊重。 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礼”的原则反 对颜渊厚葬;虽不屑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 候去回拜他。孟子就没有这样的耐性。他见了梁襄王,出来就说:“望之不似人 君。” 这中间的不同,不能说与孔孟二人的个性无关。或许《论语》与《孟子》两部书 的取材记载不同,也有影响。但是至圣和亚圣,相去约两百年,中国的局势,已 起了很大的变化。孟子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 他们之间的距离。春秋时代的战事,显示了社会的不稳定性;但战事本身,却不 足以造成社会的全面性动荡。孔子对当日情形,还没有完全失望。他的闲雅代表 着当时的社会,相对于战国的暴乱而言,还相当的宁静,所以他仍提倡“克己复 礼”,显然认为过去的社会秩序仍可以恢复,表现一腔复古的热忱。孟子被称为 有“革命性”,这是因为战国时代的动乱已经大大超过春秋时期竞技式的战争, 这使他知道,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弦更张是不能济事的。齐宣王问他贵戚之卿应 做的本分,他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也就是容许废君而 另立族中贤人。这已经不是孔子所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的严格规矩了。 宋朝以后,《孟子》既为各朝经筵讲解之用,也为科举取士的标准,被奉为经典, 对中国思想史有巨大的影 响。 ——节选自黄仁宇《孔 孟》 1.孔子和孟子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根据文意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人生态度方面,孔子“轻松愉快”“坦荡”“悠闲”,孟子则忧患、紧张。 B.在人性善恶方面,孔子内心存在性恶论,孟子则明确主张性善论。 C.在“礼”方面,孔子非常重视“礼”,孟子对“礼”则不大重视。 D.宋朝以后,《孟子》地位高于《论语》,成为科举取士的标准,二者地位不 同了。 2.孔子和孟子思想言行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A.孔子和孟子二人的个性不同。 B.《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
C.从孔子到孟子,中国的局势起了很大的变化 D.孟子所说的“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说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这说明,孔子对自己所坚 持的“仁”,并不很自信,而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我善养吾浩然 之气”的一句话里看出。 B.孔子认为要实现“仁”,既要靠经常警惕防范不仁,又要靠由内外观察而产 生的纠正错误并促使自己行善的能力;但是孟子却认为道德纯粹是由本性产生 的 C.春秋时期的战争是属于竞技式的,虽然也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但这种不稳 定不很严重;而战国时期的战争则是剧烈的,给社会造成了全面性的动荡 D.孔子的闲雅代表着当时还相当宁静的社会,他提倡“克己复礼”,显然认为 过去的社会秩序仍有恢复的希望,这表现了他一腔复古的热忱。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种皓字景伯,洛阳人。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 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汉)顺帝末,为侍御史。帝擢皓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 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皓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 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 敢对。乔退而叹息,愧皓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出为益州刺史。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 杂落皆怀服汉德。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冀,皓纠发逮捕, 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皓。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 自称“天王”,皓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之。传逮皓、 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曰:“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皓、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 罪,迫逐深苦,致此不祥。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皓、承以首举大奷,而相随 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上乃赦皓、承罪,免官 后凉州羌动,以皓为凉州刺史,甚得人心。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 曰:“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后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及到郡 化行羌胡,禁止侵掠。迁使匈奴中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 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坐事免归。 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匈奴寇并凉二州,桓帝擢皓为度辽将军。 皓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诚心怀抚,由是羌胡、 乌孙等皆来顺服。皓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 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并、凉边人咸为发哀。匈奴举国伤 《后汉书.卷五十六》有删节)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 慷慨:大方、爽快 B.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 案:查办 C.吏人诣阙请留之 诣:到……去
C.从孔子到孟子,中国的局势起了很大的变化。 D.孟子所说的“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说他一生学习,到 70 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这说明,孔子对自己所坚 持的“仁”,并不很自信,而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我善养吾浩然 之气”的一句话里看出。 B.孔子认为要实现“仁”,既要靠经常警惕防范不仁,又要靠由内外观察而产 生的纠正错误并促使自己行善的能力;但是孟子却认为道德纯粹是由本性产生 的。 C.春秋时期的战争是属于竞技式的,虽然也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但这种不稳 定不很严重;而战国时期的战争则是剧烈的,给社会造成了全面性的动荡。 D.孔子的闲雅代表着当时还相当宁静的社会,他提倡“克己复礼”,显然认为 过去的社会秩序仍有恢复的希望,这表现了他一腔复古的热忱。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4—7 题。 种皓字景伯,洛阳人。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 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汉)顺帝末,为侍御史。帝擢皓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 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皓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 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 敢对。乔退而叹息,愧皓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出为益州刺史。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 杂落皆怀服汉德。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冀,皓纠发逮捕, 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皓。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 自称“天王”,皓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之。传逮皓、 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曰:“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皓、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 罪,迫逐深苦,致此不祥。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皓、承以首举大奸,而相随 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上乃赦皓、承罪,免官 而已。 后凉州羌动,以皓为凉州刺史,甚得人心。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 曰:“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后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及到郡, 化行羌胡,禁止侵掠。迁使匈奴中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 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坐事免归。 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匈奴寇并凉二州,桓帝擢皓为度辽将军。 皓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诚心怀抚,由是羌胡、 乌孙等皆来顺服。皓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 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并、凉边人咸为发哀。匈奴举国伤 惜。 (《后汉书﹒卷五十六》有删节)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 慷慨:大方、爽快 B.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 案:查办 C.吏人诣阙请留之 诣:到……去
D.会匈奴寇并凉二州 寇:侵略 5.下列各组中,全都能够表现种皓“好立功立事”的一项是 ①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 ②宣恩远夷,开晓殊俗 ③皓乃手剑当车,曰:“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 ④化行羌胡,禁止侵掠 ⑤先宣恩信,诱降诸胡 ⑥去烽燧,除候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③⑤⑥ 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种皓为人为官胆大心细,在监护太子时,为国家命运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 大胆质疑中常侍不合常理的行为,深得太傅杜乔的钦佩。 B.种皓担任刺史敢做敢为,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后及时奏报朝廷,后来太守伺 机报复种皓,种皓被免官。 C.种皓由凉州刺史任上升迁时,官民不愿他离开,他因此得到太后的嘉许。调 任汉阳太守时,凉州民众一直送到汉阳地界。 D.种皓被提拔为度辽将军,到任后先礼后兵。边境地方的百姓因为种皓而感念 朝廷,诚心顺服汉朝,边地平安无事 7.将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②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①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上联出自《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祭余”是剩余的祭品;下联“士” 指介之推。 (1)诗歌的首联描写了哪两幅画面?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5分) (2)诗歌的颈联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白露为霜 ,在水 方。(《诗经·蒹葭》) ,君子博学而日 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 。(苏轼《念奴娇·赤 壁怀古》) 乙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 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刚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用 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
D.会匈奴寇并凉二州 寇:侵略 5.下列各组中,全都能够表现种皓“好立功立事”的一项是 ①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 ②宣恩远夷,开晓殊俗 ③皓乃手剑当车,曰:“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 ④化行羌胡,禁止侵掠 ⑤先宣恩信,诱降诸胡 ⑥去烽燧,除候 望 A.①②④ B.①④⑤ C. ②④⑤ D.③⑤⑥ 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种皓为人为官胆大心细,在监护太子时,为国家命运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 大胆质疑中常侍不合常理的行为,深得太傅杜乔的钦佩。 B.种皓担任刺史敢做敢为,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后及时奏报朝廷,后来太守伺 机报复种皓,种皓被免官。 C.种皓由凉州刺史任上升迁时,官民不愿他离开,他因此得到太后的嘉许。调 任汉阳太守时,凉州民众一直送到汉阳地界。 D.种皓被提拔为度辽将军,到任后先礼后兵。边境地方的百姓因为种皓而感念 朝廷,诚心顺服汉朝,边地平安无事。 7.将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②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清 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①。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 ①上联出自《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祭余”是剩余的祭品;下联“士” 指介之推。 (1)诗歌的首联描写了哪两幅画面?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5 分) (2)诗歌的颈联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⑴ ,白露为霜, ,在水一 方。(《诗经·蒹葭》) ⑵ , ,君子博学而日 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⑶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 发, , 。(苏轼《念奴娇·赤 壁怀古》) 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 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刚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25分) 木鱼馄饨林清玄 深夜到临沂街去访友,偶然在巷子里遇见多年前旧识的卖馄饨的老人,他开朗依 旧,风趣依旧。 四年多以前,我客居在临沂街,夜里时常工作到很晚,每天凌晨一点半左右, 阵清越的木鱼声,总响进我临街的窗口。那木鱼的声音非常准时,天天都在那刻 敲响,即使风雨夜也不间断。刚开始的时候,木鱼声带给我一种神秘的感觉,往 往令我停止工作,出神地望着窗外的长空,心里不断地想着:这深夜的木鱼声, 到底是谁敲起的?它又象征了什么意义?难道有人每天凌晨一时在我住处附近 念经吗?在民间,过去曾有敲木鱼为人报晓的僧侣,每日黎明就在街巷里穿梭, 手里端着木鱼滴滴笃笃地敲岀低沉但雄长的声音。我一直觉得这种敲木鱼报佛音 的事情,是中国佛教与民间生活相契一种极好的佐证。 冬季里有一天,天空中落着无力的飘闪的小雨,我正读着一册印刷极为精美的《金 刚经》,读到最后“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段, 木鱼声恰好从远处的巷口传来,格外使人觉得吴天无极,我披衣坐起,撑着一把 伞,决心去找木鱼声音的来处。 那木鱼敲得十分沉重着力,从满天的雨丝里穿扬开来,它敲敲停停,忽远忽近, 完全不像是寺庙里读经时急落的木鱼。我追踪着声音的轨迹,匆匆地穿过巷子 看到一个披着宽大布衣,戴着毡帽的小老头子,他推着一辆老旧的摊车,正摇摇 摆摆地从巷子那一头走来。随着道路的颠踬在微雨的暗道里飘摇。一直迷惑我的 木鱼声,就是那位老头所敲出来的。 走近,才知道那只是一个寻常卖馄饨的摊子,我问老人为什么选择了木鱼的敲 奏,他的回答竟是十分简单,他说:“喜欢吃我的馄饨的老顾客,一听到我的木 鱼声,他们就会跑出来买馄饨了。”我不禁哑然,原来木鱼在他只是一种再也简 单不过的信号。 是我自己把木鱼联想得太远了,其实它有时候仅仅是一种劳苦生活的工具 老人也看出了我的失望,他说:“先生,你吃一碗我的馄饨吧,完全是用精肉做 成的,不加一点葱菜,连大饭店的厨师都爱吃我的馄饨呢。”我于是丢弃了自己 对木鱼的魔障,撑着伞,站立在一座红门前吃了一碗馄饨。在风雨中,我品出了 老人的馄饨,确是人间的美味,不下于他手中敲的木鱼 后来,我也慢慢成为老人忠实的顾客。和老人熟了后才知道他选择木鱼作为馄饨 的讯号有他独特的匠心。他说因为他的生意在深夜,实在想不出一种可以让远近 都听闻而不致于吵醒熟睡人们的工具,而且深夜里像卖粽子的人大声叫嚷,是他 觉得有失尊严而有所不为的,最后他选择了木鱼一一让清醒者可以听到他的叫 唤,却不至于中断了熟睡者的美梦。 我吃老人的馄饨吃了一年多,直到后来迁居,才失去联系,但每当在静夜里工作, 我仍时常怀念着他和他的馄饨 老人是我们社会角落里一个平凡的人,他在这一带卖了三十年馄饨,已成为那 带夜生活里人尽皆知的人,他固然对自己亲手烹调后小心翼翼装在铁盒的馄饨很 有信心,他用木鱼声传递的馄饨也成为那一带的金字招牌。木鱼在他、在吃馄饨 的人来说,都是生活里的一部分 那一天遇到老人,他还是一袭布衣,还是敲着那敲了三十年的木鱼。入夜我还可 以听见木鱼声从黑夜的空中穿过,温暖着迟睡者的心灵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木鱼馄饨 林清玄 深夜到临沂街去访友,偶然在巷子里遇见多年前旧识的卖馄饨的老人,他开朗依 旧,风趣依旧。 四年多以前,我客居在临沂街,夜里时常工作到很晚,每天凌晨一点半左右,一 阵清越的木鱼声,总响进我临街的窗口。那木鱼的声音非常准时,天天都在那刻 敲响,即使风雨夜也不间断。刚开始的时候,木鱼声带给我一种神秘的感觉,往 往令我停止工作,出神地望着窗外的长空,心里不断地想着:这深夜的木鱼声, 到底是谁敲起的?它又象征了什么意义?难道有人每天凌晨一时在我住处附近 念经吗?在民间,过去曾有敲木鱼为人报晓的僧侣,每日黎明就在街巷里穿梭, 手里端着木鱼滴滴笃笃地敲出低沉但雄长的声音。我一直觉得这种敲木鱼报佛音 的事情,是中国佛教与民间生活相契一种极好的佐证。 冬季里有一天,天空中落着无力的飘闪的小雨,我正读着一册印刷极为精美的《金 刚经》,读到最后“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段, 木鱼声恰好从远处的巷口传来,格外使人觉得昊天无极,我披衣坐起,撑着一把 伞,决心去找木鱼声音的来处。 那木鱼敲得十分沉重着力,从满天的雨丝里穿扬开来,它敲敲停停,忽远忽近, 完全不像是寺庙里读经时急落的木鱼。我追踪着声音的轨迹,匆匆地穿过巷子, 看到一个披着宽大布衣,戴着毡帽的小老头子,他推着一辆老旧的摊车,正摇摇 摆摆地从巷子那一头走来。随着道路的颠踬在微雨的暗道里飘摇。一直迷惑我的 木鱼声,就是那位老头所敲出来的。 一走近,才知道那只是一个寻常卖馄饨的摊子,我问老人为什么选择了木鱼的敲 奏,他的回答竟是十分简单,他说:“喜欢吃我的馄饨的老顾客,一听到我的木 鱼声,他们就会跑出来买馄饨了。”我不禁哑然,原来木鱼在他只是一种再也简 单不过的信号。 是我自己把木鱼联想得太远了,其实它有时候仅仅是一种劳苦生活的工具。 老人也看出了我的失望,他说:“先生,你吃一碗我的馄饨吧,完全是用精肉做 成的,不加一点葱菜,连大饭店的厨师都爱吃我的馄饨呢。”我于是丢弃了自己 对木鱼的魔障,撑着伞,站立在一座红门前吃了一碗馄饨。在风雨中,我品出了 老人的馄饨,确是人间的美味,不下于他手中敲的木鱼。 后来,我也慢慢成为老人忠实的顾客。和老人熟了后才知道他选择木鱼作为馄饨 的讯号有他独特的匠心。他说因为他的生意在深夜,实在想不出一种可以让远近 都听闻而不致于吵醒熟睡人们的工具,而且深夜里像卖粽子的人大声叫嚷,是他 觉得有失尊严而有所不为的,最后他选择了木鱼——让清醒者可以听到他的叫 唤,却不至于中断了熟睡者的美梦。 我吃老人的馄饨吃了一年多,直到后来迁居,才失去联系,但每当在静夜里工作, 我仍时常怀念着他和他的馄饨。 老人是我们社会角落里一个平凡的人,他在这一带卖了三十年馄饨,已成为那一 带夜生活里人尽皆知的人,他固然对自己亲手烹调后小心翼翼装在铁盒的馄饨很 有信心,他用木鱼声传递的馄饨也成为那一带的金字招牌。木鱼在他、在吃馄饨 的人来说,都是生活里的一部分。 那一天遇到老人,他还是一袭布衣,还是敲着那敲了三十年的木鱼。入夜我还可 以听见木鱼声从黑夜的空中穿过,温暖着迟睡者的心灵
木鱼在馄饨摊子里真是美,充满了生活的美,我离开的时候这样想着,有时读不 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 (1).下列有关文章的鉴赏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文作者由对木鱼声的误会和探究,引出了卖馄饨老人的故事,从而表达了 对人生的领悟,构思巧妙到不着痕迹的程度。 B.本文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作者开始对木鱼声产生了“魔障”是“抑”, 明白了木鱼“仅仅是一种劳苦生活的工具”是“扬”。 C.“我仍时常怀念着他和他的馄饨”这句话既表达了作者对卖馄饨老人的崇敬, 也使前后文形成自然的照应,使全篇浑然一体 D.本文通过写一个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和人生境界,充满了人性美的温情和馨香, 更充满了生活的哲思和厚重感。 E.文章前面写自己冬日雨天读《金刚经》颇有感悟,结尾说“有时读不读经都 是无关紧要的事”,意在表明现实生活可以改变人的思想 (2).为什么最初卖馄饨老人的木鱼声会给作者带来“一种神秘的感觉”?(6 分) 请根据文章内容,简析作者简笔勾勒的卖混沌老人的形象。(6分) (4)·林清玄曾说过“所有美的感受都要穿过心灵,就好像海岸溪边的卵石, 切杂质都已流去,只剩下最坚实、纯净、浑圆的石心”。结合本文探究这一思 想的内涵。(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苦闷中的求索 陈孝全 1922年春为生计所迫,朱自清应允了第六师范校长郑鹤春的聘请只身到台州教 书,把妻子和儿女留在杭州。六师学生慕名已久,热烈欢迎他的到来。但3月间, 师同学来信要求朱自清回去,因为他的家小也还在那里,于是决定回杭州。六 师的学生得知消息坚决挽留,盛情难却,他只好答应他们:“暑假后,一定回台 州来!” 师的同学对朱自清的回来感到特别高兴,因为他们正酝酿成立“湖畔诗社”。 朱自清对湖畔诗社给予大力的支持,于5月18日写了《读诗集》一文, 这是当时对《湖畔》进行全面评价的第一篇文章。正值此时,他的内心世界掀起 了一阵汹涌的波涛,这一灵魂震颤绝非偶然,而是久已郁积于胸之苦闷情绪的必 然爆发。想当初,五四青年学生们,为改变中国的历史面貌,满怀激情,奔走呼 号,风流一时。他们满以为经此狂飚扫荡,祖国河山必然焕发一新。谁知狂潮一 退,依然荒滩一片。各系军阀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丑剧。面对如 此现实朱自清感到惶惶然了,当年为他那么热情歌颂的五四“金粒”种子,在中 国土地上并没有开花结果呵!黑夜漫漫,风雨沉沉,光明路径又在何方?他从心中 迸发出一声呼告:这样莽荡荡的世界之中,到底哪里是他的路呢! 朱自清内心虽是痛苦,却始终没有颓唐,他一直面向人生,苦苦探索,这就如他 的知友叶圣陶说的,“佩弦并非玩世,是认真处世”的人。他也主张刹那主义: 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有它相当之位置 朱自清对俞平伯诉说了自己的懊恼和怅惘,他说自己“因怅惘而感到空虚,只有 转向才可以比较安心
木鱼在馄饨摊子里真是美,充满了生活的美,我离开的时候这样想着,有时读不 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 (1).下列有关文章的鉴赏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本文作者由对木鱼声的误会和探究,引出了卖馄饨老人的故事,从而表达了 对人生的领悟,构思巧妙到不着痕迹的程度。 B.本文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作者开始对木鱼声产生了“魔障” 是“抑”, 明白了木鱼“仅仅是一种劳苦生活的工具”是“扬”。 C.“我仍时常怀念着他和他的馄饨”这句话既表达了作者对卖馄饨老人的崇敬, 也使前后文形成自然的照应,使全篇浑然一体。 D.本文通过写一个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和人生境界,充满了人性美的温情和馨香, 更充满了生活的哲思和厚重感。 E.文章前面写自己冬日雨天读《金刚经》颇有感悟,结尾说“有时读不读经都 是无关紧要的事”,意在表明现实生活可以改变人的思想。 (2).为什么最初卖馄饨老人的木鱼声会给作者带来“一种神秘的感觉”?(6 分) (3).请根据文章内容,简析作者简笔勾勒的卖混沌老人的形象。(6 分) (4).林清玄曾说过“所有美的感受都要穿过心灵,就好像海岸溪边的卵石, 一切杂质都已流去,只剩下最坚实、纯净、浑圆的石心”。结合本文探究这一思 想的内涵。(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苦闷中的求索 陈孝全 1922 年春为生计所迫,朱自清应允了第六师范校长郑鹤春的聘请只身到台州教 书,把妻子和儿女留在杭州。六师学生慕名已久,热烈欢迎他的到来。但 3 月间, 一师同学来信要求朱自清回去,因为他的家小也还在那里,于是决定回杭州。六 师的学生得知消息坚决挽留,盛情难却,他只好答应他们:“暑假后,一定回台 州来!” 一师的同学对朱自清的回来感到特别高兴,因为他们正酝酿成立“湖畔诗社”。 朱自清对湖畔诗社给予大力的支持,于 5 月 18 日写了《读诗集》一文, 这是当时对《湖畔》进行全面评价的第一篇文章。正值此时,他的内心世界掀起 了一阵汹涌的波涛,这一灵魂震颤绝非偶然,而是久已郁积于胸之苦闷情绪的必 然爆发。想当初,五四青年学生们,为改变中国的历史面貌,满怀激情,奔走呼 号,风流一时。他们满以为经此狂飚扫荡,祖国河山必然焕发一新。谁知狂潮一 退,依然荒滩一片。各系军阀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丑剧。面对如 此现实朱自清感到惶惶然了,当年为他那么热情歌颂的五四“金粒”种子,在中 国土地上并没有开花结果呵!黑夜漫漫,风雨沉沉,光明路径又在何方?他从心中 迸发出一声呼告:这样莽荡荡的世界之中,到底哪里是他的路呢! 朱自清内心虽是痛苦,却始终没有颓唐,他一直面向人生,苦苦探索,这就如他 的知友叶圣陶说的,“佩弦并非玩世,是认真处世”的人。他也主张刹那主义: 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有它相当之位置。 朱自清对俞平伯诉说了自己的懊恼和怅惘,他说自己“因怅惘而感到空虚,只有 转向才可以比较安心
因为曾答应六师师生暑假结束后要去,因此在9月间,朱自清带了妻子和两个孩 子乘轮船到台州去。一时找不到住处,暂住在新嘉兴旅馆,六师同学听到朱老师 来了,欢腾雀跃,连夜赶到旅馆探望。 寂静的环境更适于深思反省,检讨过去,计算未来。是呵,时光虽已流逝,脚步 却仍须向前!11月7日,他给俞平伯写了一封信,明确今后的生活态度:丢去 玄言,专崇实际,这便是我所企图的生活。这也就是他所说的“转向”。这便是 所谓从小处下手。随后,他又给俞平伯去信,进一步解释自己的刹那主义:我的 意思只是生活的每一刹那的趣味,使我这一刹那的生活舒服。至于这刹那以前的 种种,我是追不回来,可以无用过问;这刹那以后,还未到来,我也不必费心去 筹虑。我们“现在”的生活,往往只“惆怅着过去,忧虑着将来”,将功夫都费 去了,将眼前应该做的事都丢下了,这真是自寻烦恼!他最后结论是:“我的刹 那主义,实在即是平凡主义”。实际上是追求内心感情的节制与适中,安于自我 满足,追求安定和谐。这种思想后来曾给他带来无穷烦恼,但他那种不务空想, 不甘沦落,执著地“只管一步步走”的务实精神,却表现出难能可贵的坚实风格。 在台州,朱自清很忙,除了教书备课,还要改六师同学们写的文章;同时,杭州 师的同学还不时寄来稿子要他批改。寂静的家庭也有热闹的时候,那便是学生 的来访,朱自清教学认真,循循善诱,对人和气,同学都喜欢和他亲近。他们时 常来到他的书房,向他请教问题,翻阅堆积在案头的新书报,十分融洽。 (节选自《朱自清传》之四,有删改) (1)下列对评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评传运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按时间顺序评述了朱自清由惶然苦闷而苦苦求 索直至确立了“从小处下手”,不务空想,执著地“只管一步步走”的人生信念 的“转向”历程。 B.朱自清写了当时对《湖畔》进行全面评价的第一篇文章《读诗集》 文,给予湖畔诗社大力的支持,也因此引发了他久已郁积于胸之苦闷情绪的必然 爆发 C.文章最后一段所勾勒的六师学生造家拜访的场景,渲染了温馨祥和的研讨气 氛,突出了朱自清循循善诱、平易近人的特点 D.朱白清认为生活中不必思虑过多,只需求取一刹那的舒服和享乐,回顾与前 瞻,都是自寻烦恼,主张“刹那主义” E.从朱自清的工作情状和他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尽职的 胜任的语文教师,他的教学是成功的。 (2)朱自清的“刹那主义”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应怎样评价它?(6分) (3)从全文看,朱自清先生在苦闷中求索,他苦闷的灵魂发出了哪些呼声?(6 分) (4)文章引用叶圣陶的话说“佩弦并非玩世,是认真处世”的人。请联系传记 有关内容,探究朱自清认真处世给你的启示。(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历尽千难万险,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两弹元勋”钱学森因此而名噪一时 B.通过钱钟书先生粗枝大叶的演讲,我们就可以领略到中国诗歌的最主要的特 点 C.《2012》在西安上映后,观众对影片中的中国元素情有独钟,虽是寒夜,观 众不绝如缕
因为曾答应六师师生暑假结束后要去,因此在 9 月间,朱自清带了妻子和两个孩 子乘轮船到台州去。一时找不到住处,暂住在新嘉兴旅馆,六师同学听到朱老师 来了,欢腾雀跃,连夜赶到旅馆探望。 寂静的环境更适于深思反省,检讨过去,计算未来。是呵,时光虽已流逝,脚步 却仍须向前!11 月 7 日,他给俞平伯写了一封信,明确今后的生活态度:丢去 玄言,专崇实际,这便是我所企图的生活。这也就是他所说的“转向”。这便是 所谓从小处下手。随后,他又给俞平伯去信,进一步解释自己的刹那主义:我的 意思只是生活的每一刹那的趣味,使我这一刹那的生活舒服。至于这刹那以前的 种种,我是追不回来,可以无用过问;这刹那以后,还未到来,我也不必费心去 筹虑。我们“现在”的生活,往往只“惆怅着过去,忧虑着将来”,将功夫都费 去了,将眼前应该做的事都丢下了,这真是自寻烦恼!他最后结论是:“我的刹 那主义,实在即是平凡主义”。实际上是追求内心感情的节制与适中,安于自我 满足,追求安定和谐。这种思想后来曾给他带来无穷烦恼,但他那种不务空想, 不甘沦落,执著地“只管一步步走”的务实精神,却表现出难能可贵的坚实风格。 在台州,朱自清很忙,除了教书备课,还要改六师同学们写的文章;同时,杭州 一师的同学还不时寄来稿子要他批改。寂静的家庭也有热闹的时候,那便是学生 的来访,朱自清教学认真,循循善诱,对人和气,同学都喜欢和他亲近。他们时 常来到他的书房,向他请教问题,翻阅堆积在案头的新书报,十分融洽。 (节选自《朱自清传》之四,有删改) (1)下列对评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评传运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按时间顺序评述了朱自清由惶然苦闷而苦苦求 索直至确立了“从小处下手”,不务空想,执著地“只管一步步走”的人生信念 的“转向”历程。 B.朱自清写了当时对《湖畔》进行全面评价的第一篇文章《读诗集》一 文,给予湖畔诗社大力的支持,也因此引发了他久已郁积于胸之苦闷情绪的必然 爆发。 C.文章最后一段所勾勒的六师学生造家拜访的场景,渲染了温馨祥和的研讨气 氛,突出了朱自清循循善诱、平易近人的特点。 D.朱白清认为生活中不必思虑过多,只需求取一刹那的舒服和享乐,回顾与前 瞻,都是自寻烦恼,主张“刹那主义”。 E.从朱自清的工作情状和他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尽职的 胜任的语文教师,他的教学是成功的。 (2)朱自清的“刹那主义”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应怎样评价它?(6 分) (3)从全文看,朱自清先生在苦闷中求索,他苦闷的灵魂发出了哪些呼声?(6 分) (4)文章引用叶圣陶的话说“佩弦并非玩世,是认真处世”的人。请联系传记 有关内容,探究朱自清认真处世给你的启示。(8 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历尽千难万险,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两弹元勋”钱学森因此而名噪一时。 B.通过钱钟书先生粗枝大叶的演讲,我们就可以领略到中国诗歌的最主要的特 点。 C.《2012》在西安上映后,观众对影片中的中国元素情有独钟,虽是寒夜,观 众不绝如缕
D.近闻有位德国归侨自诩“孟迷”,竟然爱屋及乌,耗费巨资购下北京孟小冬 故居,以偿夙愿。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有两场隔墙戏,酒店听阴谋实属神来之笔,破庙听 真情因过分巧合令人质疑。 B.今天上午9时30分在西安开幕的2009年欧亚经济论坛将为期两天地隆重举 行,国内外900余嘉宾参会。 C.展现一座皇家园林一百多年历史的大型文献片《颐和园》将于11月中旬在中 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上演。 D.三军仪仗队经过半年的艰苦训练,一支军容肃整、等待引领近20万受阅队伍 的队伍已经于日前练就了。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要研究江南的文化历史,就不能不读一读江南的古镇。假若把整个江南比作一部 委婉柔丽、行云流水般的乐章,那么古镇就是一个个非常精彩的乐 段 ①古街虽窄小,却并不失于平直简约 ②把整个一座古镇宕得一波三折,有了音乐的节律 ③有一排房屋干脆就是半间建在河面上的吊脚楼,足可见其对水的依逐 ④古镇的街道一律临河铺筑,两排挤挤挨挨的房屋把天空夹出细长的一条 ⑤一条条幽深的小巷细弄,一头勾联着古街,一头曲曲折折地延伸过去 A.③②①④⑤B.①④②⑤③C.④③①⑤②D.⑤②①④③ 16.阅读下面的新闻,概括优秀中学生应具备的素质。(5分) 《江南晚报》11月24日(记者赵晖)无锡市唯一的“校长实名推荐上北 大”人选,昨天上午在天一中学揭晓:该校高三(1)班年仅14岁的女孩洪欣格 在众多强手中脱颖而出。 记者采访中,洪欣格的班主任王明德老师说作为一名理科班的学生,语言天赋极 髙,雅思曾考7.5分,托福106分,SAT满分。洪欣格平时阅读涉猎广泛,至今 已有50多万字的文学笔记,其中多篇发表在知名杂志上。此外她还喜欢旅游、 会跳拉丁舞。天一中学校长沈茂德说这个女孩是个阳光的女孩,是一个会“快乐 学习”的孩子,超强的自学能力是洪欣格的“秘密武器”。评议组的学生代表梁 佳艾告诉记者,洪欣格是班级里年龄最小的同学,特别随和,同学们都很喜欢她。 做事情效率比较高,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别看她很娇小,在全校1500 米长跑中,她跑了全校第三名,艺术节上拉丁舞是她的强项,科技节中科技论文 获得一等奖,全省化学竞赛二等奖 17.模仿下面例句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另选两个陈述对象,再写两组与例句意思 相连的句子,以构成连贯的排比。(6分) 例句:蓝天有深邃的灵魂,才能吸引星月; 山峰有高昂的头颅,才能俯视原野 六、写作(60分)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蛹看着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非常羡慕,就问:“我能不能像你一样在阳光 下自由地飞翔?”蝴蝶告诉它:“第一,你必须渴望飞翔:第二,你必须有脱离 你那非常安全、温暖的巢穴的勇气。”蛹就问蝶:“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死亡?
D.近闻有位德国归侨自诩“孟迷”,竟然爱屋及乌,耗费巨资购下北京孟小冬 故居,以偿夙愿。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有两场隔墙戏,酒店听阴谋实属神来之笔,破庙听 真情因过分巧合令人质疑。 B.今天上午 9 时 30 分在西安开幕的 2009 年欧亚经济论坛将为期两天地隆重举 行,国内外 900 余嘉宾参会。 C.展现一座皇家园林一百多年历史的大型文献片《颐和园》将于 11 月中旬在中 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上演。 D.三军仪仗队经过半年的艰苦训练,一支军容肃整、等待引领近 20 万受阅队伍 的队伍已经于日前练就了。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要研究江南的文化历史,就不能不读一读江南的古镇。假若把整个江南比作一部 委婉柔丽、行云流水般的乐章,那么古镇就是一个个非常精彩的乐 段。 ①古街虽窄小,却并不失于平直简约 ②把整个一座古镇宕得一波三折,有了音乐的节律 ③有一排房屋干脆就是半间建在河面上的吊脚楼,足可见其对水的依逐 ④古镇的街道一律临河铺筑,两排挤挤挨挨的房屋把天空夹出细长的一条 ⑤一条条幽深的小巷细弄,一头勾联着古街,一头曲曲折折地延伸过去 A.③②①④⑤ B.①④②⑤③ C.④③①⑤② D.⑤②①④③ 16. 阅读下面的新闻,概括优秀中学生应具备的素质。(5 分) 《江南晚报》11 月 24 日 (记者赵晖) 无锡市唯一的“校长实名推荐上北 大”人选,昨天上午在天一中学揭晓:该校高三(1)班年仅 14 岁的女孩洪欣格 在众多强手中脱颖而出。 记者采访中,洪欣格的班主任王明德老师说作为一名理科班的学生,语言天赋极 高,雅思曾考 7.5 分,托福 106 分,SAT 满分。洪欣格平时阅读涉猎广泛,至今 已有 50 多万字的文学笔记,其中多篇发表在知名杂志上。此外她还喜欢旅游、 会跳拉丁舞。天一中学校长沈茂德说这个女孩是个阳光的女孩,是一个会“快乐 学习”的孩子,超强的自学能力是洪欣格的“秘密武器”。评议组的学生代表梁 佳艾告诉记者,洪欣格是班级里年龄最小的同学,特别随和,同学们都很喜欢她。 做事情效率比较高,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别看她很娇小,在全校 1500 米长跑中,她跑了全校第三名,艺术节上拉丁舞是她的强项,科技节中科技论文 获得一等奖,全省化学竞赛二等奖。 17.模仿下面例句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另选两个陈述对象,再写两组与例句意思 相连的句子,以构成连贯的排比。(6 分) 例句:蓝天有深邃的灵魂,才能吸引星月; 山峰有高昂的头颅,才能俯视原野; 六、写作(6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蛹看着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非常羡慕,就问:“我能不能像你一样在阳光 下自由地飞翔?”蝴蝶告诉它:“第一,你必须渴望飞翔;第二,你必须有脱离 你那非常安全、温暖的巢穴的勇气。”蛹就问蝶:“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死亡?
蝶告诉它:“从蛹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已经死亡了;从蝴蝶的生命意义上说,你 又获得了新生。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 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模答案 、(9分) 1.(3分)D(“《孟子》地位高于《论语》”属于无中生有。) 2.(3分)C(C是根本原因,也是最主要原因。D.原文“‘此一时也,彼 时也’,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 3.(3分)B(A.孔子所说的是指他个人的成长经历,而非他的学说。C.战国 时代的动乱大大超过春秋时期,但不等于给社会造成了全面的动荡。D.原文是 “他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相对于战国的暴乱而言,还相当的宁静”。去掉 比较对象,判断错误。) 二、(36分) (一)、(19分) 4.(3分)A(慷慨:意气风发,慷慨激昂。) 5.(3分)C(①③⑥项不能表现种皓“好立功立事”,①表现种皓不追名逐 利,③表现种皓老成持重、为人谨慎,⑥写边境部族晏然无事) 6.(3分)B(种皓被免官不是因为太守伺机报复,而是因为大将军梁冀的诬陷。) 7.翻译(10分) ①(5分)译文:种皓以看着货利为羞耻,追求名声、利益的人,种皓都不与他 们结交往来。(大意2分,“耻”意动用法、定语后置句、“交通”古今异义各 1分。) ②(5分)译文:臣担心这样会阻碍(和挫伤)州官吏的揭发检举的行为(心意), 会使他们互相掩饰、隐瞒,不再对朝廷尽心尽意了。(大意2分,“沮伤”译为 “阻碍”或“挫伤”都可得1分;“纠发”、“饰匿”各1分。) 参考译文 种皓,字景伯,洛阳人。父亲担任过定陶县令,有财产三千万。父亲死后,种皓 将这些财产都用来救济宗族和周围乡里的穷人。种皓以看着货利为羞耻,追求名 声、利益的人,种皓都不与他们结交往来。 汉顺帝末年,担任侍御史。顺帝提拔种皓在承光宫监护太子。中常侍髙梵从宫中 单车出来迎接太子,当时太傅杜乔等人心中怀疑,不想依从,但惶恐迷惑不知道 怎么办。种皓就手持刀剑挡在车前,说:“太子,国家皇位的继承人,关系到天 下人的命运。今天常侍来接人无诏书,有何凭据知道不是奸邪呢?今天只有一死 而已。”高梵理穷辞屈,不敢对答。杜乔事后感叹,自愧不如种皓遇到大事而不 受迷惑。皇帝也嘉奖他老成持重,称赞了很长时间。 后来出任为益州刺史。种皓素来慷慨激昂,喜欢建功立业。在益州任上三年,传 播朝廷一直到边远的部族,开通教化那极为不同的乡俗,岷山上杂落的部族都感 念和服从汉朝的恩德。其时,永昌太守冶炼黄金熔铸了一条有花纹的蛇,用来献 给梁冀,种皓发现后就将永昌太守逮捕,并快马奏报朝廷,但二府怯懦畏惧,不 敢査办此事,梁冀从这件事后对种皓心怀愤怒。正好碰到巴郡人服直聚集党徒数 百人,自称“天王”,种皓与太守应承率兵前去征讨,没有攻克他们,而许多官 吏、士卒却被伤害,梁冀因为这件事诬陷他,传诏逮捕种皓、应承。太尉李固上
蝶告诉它:“从蛹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已经死亡了;从蝴蝶的生命意义上说,你 又获得了新生。”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 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模答案 一、(9 分) 1.(3 分)D ( “《孟子》地位高于《论语》”属于无中生有。) 2.(3 分)C (C 是根本原因,也是最主要原因。D.原文“‘此一时也,彼一 时也’,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 3.(3 分)B (A.孔子所说的是指他个人的成长经历,而非他的学说。C.战国 时代的动乱大大超过春秋时期,但不等于给社会造成了全面的动荡。D.原文是 “他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相对于战国的暴乱而言,还相当的宁静”。去掉 比较对象,判断错误。) 二、(36 分) (一)、(19 分) 4.(3 分)A(慷慨:意气风发,慷慨激昂。) 5.(3 分)C(①③⑥项不能表现种皓“好立功立事”, ①表现种皓不追名逐 利,③表现种皓老成持重、为人谨慎,⑥写边境部族晏然无事) 6.(3 分)B(种皓被免官不是因为太守伺机报复,而是因为大将军梁冀的诬陷。) 7.翻译(10 分) ①(5 分)译文:种皓以看着货利为羞耻,追求名声、利益的人,种皓都不与他 们结交往来。(大意 2 分,“耻”意动用法、定语后置句、“交通”古今异义各 1 分。) ②(5 分)译文:臣担心这样会阻碍(和挫伤)州官吏的揭发检举的行为(心意), 会使他们互相掩饰、隐瞒,不再对朝廷尽心尽意了。(大意 2 分,“沮伤”译为 “阻碍”或“挫伤”都可得 1 分; “纠发”、 “饰匿”各 1 分。) 参考译文: 种皓,字景伯,洛阳人。父亲担任过定陶县令,有财产三千万。父亲死后,种皓 将这些财产都用来救济宗族和周围乡里的穷人。种皓以看着货利为羞耻,追求名 声、利益的人,种皓都不与他们结交往来。 汉顺帝末年,担任侍御史。顺帝提拔种皓在承光宫监护太子。中常侍高梵从宫中 单车出来迎接太子,当时太傅杜乔等人心中怀疑,不想依从,但惶恐迷惑不知道 怎么办。种皓就手持刀剑挡在车前,说:“太子,国家皇位的继承人,关系到天 下人的命运。今天常侍来接人无诏书,有何凭据知道不是奸邪呢?今天只有一死 而已。”高梵理穷辞屈,不敢对答。杜乔事后感叹,自愧不如种皓遇到大事而不 受迷惑。皇帝也嘉奖他老成持重,称赞了很长时间。 后来出任为益州刺史。种皓素来慷慨激昂,喜欢建功立业。在益州任上三年,传 播朝廷一直到边远的部族,开通教化那极为不同的乡俗,岷山上杂落的部族都感 念和服从汉朝的恩德。其时,永昌太守冶炼黄金熔铸了一条有花纹的蛇,用来献 给梁冀,种皓发现后就将永昌太守逮捕,并快马奏报朝廷,但二府怯懦畏惧,不 敢查办此事,梁冀从这件事后对种皓心怀愤怒。正好碰到巴郡人服直聚集党徒数 百人,自称“天王”,种皓与太守应承率兵前去征讨,没有攻克他们,而许多官 吏、士卒却被伤害,梁冀因为这件事诬陷他,传诏逮捕种皓、应承。太尉李固上
疏援救,说:“臣听说征讨盗贼所受伤害,本来不是种皓、应承的责仼,实在是 由于县吏畏惧法律,害怕犯罪、压迫,驱赶太深太苦,然后招致这不祥的报应。 等到盗贼相聚起来,就此起彼伏处处不绝了。种皓、应承因为首先举报大奸大恶 人而紧跟着受罪,臣担心这样会阻碍和挫伤州县官吏的揭发检举的行为,会使他 们互相掩饰、隐瞒,不再对朝廷尽心尽意了。”皇帝阅后采纳了李固的奏请,就 赦了种皓、应承的罪,仅仅免官而已。 后来凉州羌人发生动乱,朝廷就派种皓为凉州刺史,深得百姓的欢心。当种皓又 被朝廷征用调迁时,官吏百姓投书朝廷请求挽留他,梁太后感叹道:“我还没听 说过刺史像这样得人心的。”于是准许了凉州官吏百姓的请求。后来迁任汉阳太 守,梁州戎夷男男女女相送到汉阳地界等到了汉阳郡,教化羌人,禁止侵犯掠夺, 后调任出使匈奴的中郎将。当时,辽东的乌桓人反叛朝廷,种皓又转任辽东太守, 乌桓人相率望风而服,在辽东边境上迎接种皓赴任。后因事免官而归 后来被征用为议郎,调迁为南郡太守,后又应召入京任尚书。正遇到匈奴侵犯并 凉二州,汉桓帝擢升种皓担任度辽将军。种皓到军营后,先向匈奴宣扬汉朝廷的 恩惠,引诱胡人投降,还有不愿意服从的,就加以征讨。诚心诚意地进行安抚, 因此羌胡、乌孙等部族都来归服。种皓于是就撤去报警的烽火,废了望哨楼,边 境上晏然无事。 延熹四年,升迁为司徒。在司徒任上三年,年六十一岁死去。并、凉两州的边民 都为他发丧致哀。匈奴举国之人都伤心惋惜。 (11分) 1)(5分)一方面是桃李欣欣而笑,万物复苏的初春图景;(1分)另一方面 是清明扫墓时的悲凉的野田荒陇景象。(1分)作者以一“笑”字既写出大自然 的生机盎然,也写出自己内心的喜春之情。(2分)以一“悲”字写出了由清明 引发的生死感慨。(1分) (2)(6分)作者运用对比和用典的表现手法。(2分,各1分)《孟子》“齐 人有一妻一妾”章中的齐人“乞祭余”还不算,还要向妻妾炫耀;与此相反,像 介之推这样的人物,甘愿烧死在绵山中也不出山,其气节风骨之高重又如何!(内 容分析2分)在对比中,作者讽刺了向权贵谄媚的卑鄙小人,赞扬了受迫害也 决不改变操守的有气节之士。(作用分析2分) (三)(6分) (1)蒹葭苍苍所谓伊人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3)人生如梦尊还酹江月 (每空1分,凡有错、别、增、漏、调 字的,该空不得分。) 、(25分) 11.(1)(1)BE(B项使用的是对比手法。E项前面读经是为了净化心灵,后面 说“有时读不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是因为作者从老人那里感受到了人情 美、生活美,同样净化了心灵。) (2)因为作者不知道木鱼是谁敲的,不知附近是否有人每天在念经,更不知木 鱼声的象征意义是什么。(每点2分) (3)老人是我们社会角落里一个富有人情美的平凡人;他开朗风趣,勤劳淳朴; 有着高贵的人格,处处为他人着想。(每点2分) (4)这一思想的内涵有两个方面:真正的美具有淳朴、本真、自然的特点,感 受美要用心体会平凡的生活美、人情美。(4分,各2分)老人生活在社会底层, 几十年如一日地在深夜卖混沌谋生,不愿有失人格尊严地大声叫唤,于是选择了
疏援救,说:“臣听说征讨盗贼所受伤害,本来不是种皓、应承的责任,实在是 由于县吏畏惧法律,害怕犯罪、压迫,驱赶太深太苦,然后招致这不祥的报应。 等到盗贼相聚起来,就此起彼伏处处不绝了。种皓、应承因为首先举报大奸大恶 人而紧跟着受罪,臣担心这样会阻碍和挫伤州县官吏的揭发检举的行为,会使他 们互相掩饰、隐瞒,不再对朝廷尽心尽意了。”皇帝阅后采纳了李固的奏请,就 赦了种皓、应承的罪,仅仅免官而已。 后来凉州羌人发生动乱,朝廷就派种皓为凉州刺史,深得百姓的欢心。当种皓又 被朝廷征用调迁时,官吏百姓投书朝廷请求挽留他,梁太后感叹道:“我还没听 说过刺史像这样得人心的。”于是准许了凉州官吏百姓的请求。后来迁任汉阳太 守,梁州戎夷男男女女相送到汉阳地界等到了汉阳郡,教化羌人,禁止侵犯掠夺。 后调任出使匈奴的中郎将。当时,辽东的乌桓人反叛朝廷,种皓又转任辽东太守, 乌桓人相率望风而服,在辽东边境上迎接种皓赴任。后因事免官而归。 后来被征用为议郎,调迁为南郡太守,后又应召入京任尚书。正遇到匈奴侵犯并、 凉二州,汉桓帝擢升种皓担任度辽将军。种皓到军营后,先向匈奴宣扬汉朝廷的 恩惠,引诱胡人投降,还有不愿意服从的,就加以征讨。诚心诚意地进行安抚, 因此羌胡、乌孙等部族都来归服。种皓于是就撤去报警的烽火,废了望哨楼,边 境上晏然无事。 延熹四年,升迁为司徒。在司徒任上三年,年六十一岁死去。并、凉两州的边民 都为他发丧致哀。匈奴举国之人都伤心惋惜。 (二)、(11 分) (1)(5 分)一方面是桃李欣欣而笑,万物复苏的初春图景;(1 分)另一方面 是清明扫墓时的悲凉的野田荒陇景象。(1 分)作者以一“笑”字既写出大自然 的生机盎然,也写出自己内心的喜春之情。(2 分)以一“悲”字写出了由清明 引发的生死感慨。(1 分) (2)(6 分)作者运用对比和用典的表现手法。(2 分,各 1 分)《孟子》“齐 人有一妻一妾”章中的齐人“乞祭余”还不算,还要向妻妾炫耀;与此相反,像 介之推这样的人物,甘愿烧死在绵山中也不出山,其气节风骨之高重又如何!(内 容分析 2 分)在对比中,作者讽刺了向权贵谄媚的卑鄙小人,赞扬了受迫害也 决不改变操守的有气节之士。(作用分析 2 分) (三)(6 分) ⑴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 ⑵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⑶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每空 1 分,凡有错、别、增、漏、调 字的,该空不得分。) 三、(25 分) 11.(1)(1)BE(B 项使用的是对比手法。E 项前面读经是为了净化心灵,后面 说“有时读不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是因为作者从老人那里感受到了人情 美、生活美,同样净化了心灵。) (2)因为作者不知道木鱼是谁敲的,不知附近是否有人每天在念经,更不知木 鱼声的象征意义是什么。(每点 2 分) (3)老人是我们社会角落里一个富有人情美的平凡人;他开朗风趣,勤劳淳朴; 有着高贵的人格,处处为他人着想。(每点 2 分) (4)这一思想的内涵有两个方面:真正的美具有淳朴、本真、自然的特点,感 受美要用心体会平凡的生活美、人情美。(4 分,各 2 分)老人生活在社会底层, 几十年如一日地在深夜卖混沌谋生,不愿有失人格尊严地大声叫唤,于是选择了
木鱼,以便“让清醒者可以听到他的叫唤,却不至于中断了熟睡者的美梦”, 过着平淡朴实而又保持自己尊严的生活,显示着大美。(2分)作者透过现实生活 感悟到了老人平凡的生活美、人情美,领悟了人生真谛。明白了感受生活中真正 的美同样可以净化人的灵魂的道理。(2分) 四、(25分) 2.(1)(5分)BD(B项的错误在于强加因果:即“引发了他久已郁积于胸 之苦闷情绪的必然爆发”的原因是五四狂飚之后,社会依然“黑夜漫漫,风雨沉 沉”等,而不是因为“朱自清写了当时对《湖畔》进行全面评价的第一篇文章《读 〈湖畔>诗集》一文,给予湖畔诗社大力的支持”。D项朱自清针对当时人们“往 往只‘惆怅着过去,忧虑着将来’,将功夫都费去了,将眼前应该做的事都丢下 了”的不良现象,而主张“从小处下手”,不务空想,崇尚实际的平凡主义,所 以B项中“回顾与前瞻,都是白寻烦恼”理解有误。〉 (2)(6分)“刹那主义”实质上是一种追求内心感情的节制与适中的平凡主 义。(3分)“刹那主义”体现出一种“从小处下手”,不务空想,崇尚实际 的务实精神和坚实风格。(3分) (3)(6分)①改变旧中国,让祖国面貌焕发一新:②向往光明,寻找人生前 进的道路;③坚定从小处、近处着手,切切实实做些眼前的事情的主张。(每条 2分,意思对即可) (4)(8分)①在困境中依然坚守人生信念。虽苦闷却不颓唐,直面现实,不 甘沉沦,苦苦探索;(2分)②坚守“从小处下手”,不务空想的原则。朱自清 崇尚实际的平凡主义(刹那主义)就是这样。(2分)③始终做好本质工作。先生 教书育人,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平易近人;支持、指导“湖畔诗社”。(2分) ④交际为人,真诚守信,呵护家人。(2分) 五、(20分) 13.(3分)C(本项用错对象。不绝如缕:比喻形势危急,也比喻声音悠长。) 14.(3分)A(B语序不当,改为“今天上午9时30分开幕的为期两天的2009 年欧亚经济论坛在西安隆重举行”;C搭配不当,“上演”改为“播出”;D结 构混乱,第一个分句是半句话,第二个分句完整。) 15.(3分)C排序首先要选准陈述对象①说“古街”,②句无对象,③的对象 是“一排房屋”,④的对象是“古镇的街道”⑤的对象是“勾联着古街的小巷 细弄”,比较可见陈述对象应是“古镇的街道”,④排第一,④的后半谈房屋, ③紧跟它构成一层。①从又一角度说“古街”,②⑤相接说“古街的小巷细弄” 故①在前,⑤②在后。 16.(5分)应该是品学兼优、具备自学能力(一定潜能)的人才,具备一定创 造性,兴趣广泛,心态阳光。(每个要点1分) 17.(6分)参考例句:大地有慷慨的心肠,才能哺育万物;河海有宽广的胸怀, 才能容纳百川(江河)。(每句3分,某句中若没有用上合适的比喻或拟人手法, 则该句要扣1分;前后句末包含条件和结果关系,也要扣1分;语意不连贯、语 句不得体酌情口1-2分 六、(60分)
木鱼,以便“让清醒者可以听到他的叫唤,却不至于中断了熟睡者的美梦” , 过着平淡朴实而又保持自己尊严的生活,显示着大美。(2 分)作者透过现实生活, 感悟到了老人平凡的生活美、人情美,领悟了人生真谛。明白了感受生活中真正 的美同样可以净化人的灵魂的道理。(2 分) 四、(25 分) 12.(1)(5 分) B D (B 项的错误在于强加因果:即“引发了他久已郁积于胸 之苦闷情绪的必然爆发”的原因是五四狂飚之后,社会依然“黑夜漫漫,风雨沉 沉”等,而不是因为“朱自清写了当时对《湖畔》进行全面评价的第一篇文章《读 〈湖畔>诗集》一文,给予湖畔诗社大力的支持”。D 项朱自清针对当时人们“往 往只‘惆怅着过去,忧虑着将来’,将功夫都费去了,将眼前应该做的事都丢下 了”的不良现象,而主张“从小处下手”,不务空想,崇尚实际的平凡主义,所 以 B 项中“回顾与前瞻,都是白寻烦恼”理解有误。〉 (2)(6 分)“刹那主义”实质上是一种追求内心感情的节制与适中的平凡主 义。(3 分) “刹那主义”体现出—种“从小处下手”,不务空想,崇尚实际 的务实精神和坚实风格。(3 分) (3)(6 分)①改变旧中国,让祖国面貌焕发一新;②向往光明,寻找人生前 进的道路;③坚定从小处、近处着手,切切实实做些眼前的事情的主张。(每条 2 分,意思对即可) (4)(8 分) ①在困境中依然坚守人生信念。虽苦闷却不颓唐,直面现实,不 甘沉沦,苦苦探索;(2 分)②坚守“从小处下手”,不务空想的原则。朱自清 崇尚实际的平凡主义(刹那主义)就是这样。(2 分)③始终做好本质工作。先生 教书育人,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平易近人;支持、指导“湖畔诗社”。(2 分) ④交际为人,真诚守信,呵护家人。(2 分) 五、(20 分) 13.(3 分)C (本项用错对象。不绝如缕:比喻形势危急,也比喻声音悠长。) 14.(3 分)A (B 语序不当,改为“今天上午 9 时 30 分开幕的为期两天的 2009 年欧亚经济论坛在西安隆重举行”;C 搭配不当,“上演”改为“播出”; D 结 构混乱,第一个分句是半句话,第二个分句完整。) 15.(3 分)C 排序首先要选准陈述对象①说“古街”,②句无对象, ③的对象 是“一排房屋”, ④的对象是“古镇的街道”⑤的对象是“勾联着古街的小巷 细弄”,比较可见陈述对象应是“古镇的街道”,④排第一,④的后半谈房屋, ③紧跟它构成一层。①从又一角度说“古街”,②⑤相接说“古街的小巷细弄”, 故①在前,⑤②在后。 16.(5 分)应该是品学兼优、具备自学能力(一定潜能)的人才,具备一定创 造性,兴趣广泛,心态阳光。(每个要点 1 分) 17.(6 分)参考例句:大地有慷慨的心肠,才能哺育万物;河海有宽广的胸怀, 才能容纳百川(江河)。(每句 3 分,某句中若没有用上合适的比喻或拟人手法, 则该句要扣 1 分;前后句末包含条件和结果关系,也要扣 1 分;语意不连贯、语 句不得体酌情口 1—2 分。 六、(6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