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泉州五中高考语文考前最后一卷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要求,见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女之耽兮 !(《诗经·氓》) ,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2) 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 屈心而抑志兮, 。(屈原《离骚》) (3)凭谁问:廉颇老矣,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焚驴志 王若虚 岁己未,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①。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②小数 ③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 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旱胡得止?”一人臆倡,众万以附。帅 闻之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吾生不幸为异类, 又不幸堕于畜兽。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鞭篓,亦惟人所加;劳辱以终,吾分然也。 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置斯酷欤?孰诬我者,而帅从之!祸有存乎天,有因乎 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殷之旱也,有桑林之祷④,言出而雨。卫之旱也, 为伐邢之役⑤,师兴而雨。汉旱,卜式请烹弘羊;唐旱,李中敏乞斩郑注。救旱之术多矣 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 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嘻,其不然!暴巫投魃⑥,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杀我而有利 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
2010 年泉州五中高考语文考前最后一卷 本卷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要求,见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女之耽兮, !(《诗经·氓》) ,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2) ,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 屈心而抑志兮, 。(屈原《离骚》) (3)凭谁问:廉颇老矣,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 焚驴志 王若虚 岁己未,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①。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②小数 ③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 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旱胡得止?”一人臆倡,众万以附。帅 闻之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吾生不幸为异类, 又不幸堕于畜兽。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鞭篓,亦惟人所加;劳辱以终,吾分然也。 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置斯酷欤?孰诬我者,而帅从之!祸有存乎天,有因乎 人。 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殷之旱也,有桑林之祷④,言出而雨。卫之旱也, 为伐邢之役⑤,师兴而雨。汉旱,卜式请烹弘羊;唐旱,李中敏乞斩郑注。救旱之术多矣, 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 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嘻,其不然!暴巫投魃⑥,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杀我而有利 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
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 以空。人无复议驴。 [注]①无主赖:无所依恃。②厌禳:祈祷免除灾祸的巫术。③小数:小法术。④桑林之 祷:商汤在桑林以身祈雨。⑤伐邢之役:邢国无道,卫国出兵攻邢以祈雨。⑥魃:传说中引 起旱灾的鬼怪 2.对下列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帅闻之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亟:赶快 B.民自罹之,吾何预焉 预:参与 C.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 委:交给 D.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 谢:道谢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驴的不满情绪的一组是()(3分) ①怪诬之说兴 ②云方兴,驴辄仰号之 ③冤哉焚也! ④孰诬吾者,而帅从之! ⑤今兹无乃复甚?⑥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③④⑤ 4.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河朔地区的旱灾危及百姓的年成,镇阳帅用巫术祈雨,但一点效果都没有。 B.一户人家产了一头白驴,主人认为旱灾是它造成的,很多人也都同意这种说法 C.镇阳帅听信谣言,下令焚烧白驴,白驴于是托梦给帅府的僚属诉说自己的冤情。 D.白驴认为把它烧了无益于救灾,因为旱灾要么是人造成的要么是天造成的,与它无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3分) (2)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南陵道中 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红袖”指的是什么?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2分) (2)前两句与客心的表现有何关系?请简要分析。(4分) 文化经典、文学名著阅读(16分) (一)文化经典阅读(6分) 7.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 以空。人无复议驴。 [注]①无主赖:无所依恃。②厌禳:祈祷免除灾祸的巫术。③小数:小法术。④桑林之 祷:商汤在桑林以身祈雨。⑤伐邢之役:邢国无道,卫国出兵攻邢以祈雨。⑥魃:传说中引 起旱灾的鬼怪 2.对下列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帅闻之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亟:赶快 B.民自罹之,吾何预.焉 预:参与 C.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 委:交给 D.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 谢:道谢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驴的不满情绪的一组是( )(3 分) ①怪诬之说兴。 ②云方兴,驴辄仰号之。 ③冤哉焚也! ④孰诬吾者,而帅从之! ⑤今兹无乃复甚? ⑥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③④⑤ 4.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河朔地区的旱灾危及百姓的年成,镇阳帅用巫术祈雨,但一点效果都没有。 B.一户人家产了一头白驴,主人认为旱灾是它造成的,很多人也都同意这种说法。 C.镇阳帅听信谣言,下令焚烧白驴,白驴于是托梦给帅府的僚属诉说自己的冤情。 D.白驴认为把它烧了无益于救灾,因为旱灾要么是人造成的要么是天造成的,与它无 关。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3 分) (2)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3 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 分) 南陵道中 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红袖”指的是什么?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2 分) (2)前两句与客心的表现有何关系?请简要分析。(4 分) 二、文化经典、文学名著阅读(16 分) (一)文化经典阅读(6 分) 7.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 分)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磙。子路问日:“子见夫子乎?”丈人日:“四体不勤,五 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①之,见其二子 焉。 明日,孑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 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 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篇》) [注]①食:拿东西给人吃。 (1)阅读上文,根据下文的提示填空。(3分) 子路认为自己对隐者 隐者便款待自己,并让儿子出来相见,这说明隐者没 有废弃“”。孔子的话和他叫子路回去看丈人的举动,表现他对丈人过隐居生活怀有 某种 的情感 (2)请结合上面的选段,简要说明你对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处世态度的理解。(3 分) (二)文学名著阅读(10分) 8.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陈宫做中牟县令的时候,捉住了行刺董卓失败的曹操,因感佩曹操的抱负而弃官和 他一起逃走。在曹操残暴杀害吕伯奢一家后,陈宫离开了曹操,后来辅助刘备,多次设计打 败曹操。但最后被曹操所擒,曹操马上把他杀了示众,一解心头之恨。(《三国演义》) B.高家丫头鸣凤与觉慧情投意合,却被高老太爷送给冯乐山做姨太太。她向太太哀求 但高老太爷的决定谁也无法反对:她又想向觉慧求救,但又不忍打扰。出嫁前的晚上,她怀 着最后的希望去找觉慧,恰遇觉慧赶着写稿,他没有听完鸣凤的哀诉就把她遣走了。于是鸣 凤含泪离开了觉慧,投湖而死。(《家》) C.祸不单行,继元妃去世、宝玉失玉之后,王子腾在进京拜相的路上竟因风寒身亡 贾政又升了江西粮道。即将赴任之时,贾母郑重地和他说起宝玉的病只有娶一个金命的人为 他冲喜才能好。袭人听说这件事后,深怕一件喜事会伤害三个人。贾母等人也踌躇起来。幸 亏王熙凤想出一个“调包计”来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红楼梦》) D.由于吝啬和爱财,葛朗台在家庭生活中是个锱铢必较的人物。他指挥一切、命令 切,亲自安排一天的伙食。连多用一块糖,多点一根蜡烛也不许可。他的妻子像奴隶般地顺 从。为了省钱,全家的衣服都由妻子、女儿缝制。家里杂务女仆拿侬包办。女儿已二十三岁 了,葛朗台根本还没想到过要给她相亲。(《欧也妮·葛朗台》) E.卡西莫多把爱斯梅拉达安置在圣母院避难所里,给她拿来了衣服、食物和被子。爱 斯梅拉达抬:头看到卡西莫多-丑陋的外表,虽然害怕但还是向他表示了感谢。卡西莫多为 了不让她害怕,让她看着窗外的天空听他说话。(《巴黎圣母院》) 9.简答题。(任选一题,]00字左右)(5分) (1)请简述抄检大观园的前因后果。(《红楼梦》)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分析画线句子的来龙去脉 正把倒在血泊里的卫队长抬走,教士早巳无影无踪了,房间深处临河的那扇窗户敞开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磙。子路问日:“子见夫子乎?”丈人日:“四体不勤,五 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①之,见其二子 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 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 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篇》) [注]①食:拿东西给人吃。 (1)阅读上文,根据下文的提示填空。(3 分) 子路认为自己对隐者 ,隐者便款待自己,并让儿子出来相见,这说明隐者没 有废弃“ ”。孔子的话和他叫子路回去看丈人的举动,表现他对丈人过隐居生活怀有 某种 的情感 (2)请结合上面的选段,简要说明你对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处世态度的理解。(3 分) (二)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8.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陈宫做中牟县令的时候,捉住了行刺董卓失败的曹操,因感佩曹操的抱负而弃官和 他一起逃走。在曹操残暴杀害吕伯奢一家后,陈宫离开了曹操,后来辅助刘备,多次设计打 败曹操。但最后被曹操所擒,曹操马上把他杀了示众,一解心头之恨。(《三国演义》) B.高家丫头鸣凤与觉慧情投意合,却被高老太爷送给冯乐山做姨太太。她向太太哀求, 但高老太爷的决定谁也无法反对;她又想向觉慧求救,但又不忍打扰。出嫁前的晚上,她怀 着最后的希望去找觉慧,恰遇觉慧赶着写稿,他没有听完鸣凤的哀诉就把她遣走了。于是鸣 凤含泪离开了觉慧,投湖而死。(《家》) C.祸不单行,继元妃去世、宝玉失玉之后,王子腾在进京拜相的路上竟因风寒身亡。 贾政又升了江西粮道。即将赴任之时,贾母郑重地和他说起宝玉的病只有娶一个金命的人为 他冲喜才能好。袭人听说这件事后,深怕一件喜事会伤害三个人。贾母等人也踌躇起来。幸 亏王熙凤想出一个“调包计”来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红楼梦》) D.由于吝啬和爱财,葛朗台在家庭生活中是个锱铢必较的人物。他指挥一切、命令一 切,亲自安排一天的伙食。连多用一块糖,多点一根蜡烛也不许可。他的妻子像奴隶般地顺 从。为了省钱,全家的衣服都由妻子、女儿缝制。家里杂务女仆拿侬包办。女儿已二十三岁 了,葛朗台根本还没想到过要给她相亲。(《欧也妮·葛朗台》) E.卡西莫多把爱斯梅拉达安置在圣母院避难所里,给她拿来了衣服、食物和被子。爱 斯梅拉达抬:头看到卡西莫多-丑陋的外表,虽然害怕但还是向他表示了感谢。卡西莫多为 了不让她害怕,让她看着窗外的天空听他说话。(《巴黎圣母院》) 9.简答题。(任选一题,]00 字左右)(5 分) (1)请简述抄检大观园的前因后果。(《红楼梦》)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分析画线句子的来龙去脉。 正把倒在血泊里的卫队长抬走,教士早巳无影无踪了,房间深处临河的那扇窗户敞开
着,人们捡到件斗篷,猜想这斗篷是军官的。她听到周围的人在议论:“是个巫婆刺杀了 一位军官。”(《巴黎圣母院》)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社论:我们的安全感来自哪里? 中国日报评论员朱渊 在8月1日英文版的《中国日报》里,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文字:谈到安全感,我们 总看到文章说中国中产阶级最缺乏安全感。 是的,中产阶级中的大部分白领的确有很大的压力,他们总为更好的房子、更好的车子, 为孩子上更好的学校而整日忙碌。总是加班加点工作,他们的健康不尽如人意,加上生活中 的预期不确定,所以他们总处在焦虑之中。 这些可能说得都不错,但我们决不能忘记这是从中产阶级本身的角度来看问题。处于社 会最底层的工人和农民可能就不这么看。他们羡慕这些中产阶级的生活质量,他们恨自己为 什么生为农民或者工人。他们也许根本不知道何为安全感,但他们必须拼命地干活让全家有 吃,让全家不至于衣不蔽体。他们有他们的焦虑:担心是否能保住工厂的工作,是否能在 自己的土地被占用时得到合理的赔偿。 说实话,与中产阶级相比,他们没有更多的安全感。他们是众多的群体事件中的核心 这样的事实很能说明问题,如果不是对生活绝望,有诽愿意参与群体事件。 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中国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所取得成就有目共睹。人民的生活 水平也获得了长足的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进入了一个各种矛盾聚集的时期。 因为过去三十年的发展也产生了众多的社会问题,诸如环境污染、官员腐败、社会分配 的不公以及收入差距的日益拉大 在这样情况下,不仅仅是中产阶级,社会各阶层都缺乏安全感。就连改革开放最大的受 益者富人群体也未必就有绝对的安全感。他们有可能会担心相关政策会不会保持稳定不变
着,人们捡到一件斗篷,猜想这斗篷是军官的。她听到周围的人在议论:“是个巫婆刺杀了 一位军官。”(《巴黎圣母院》)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社论:我们的安全感来自哪里? 中国日报评论员 朱渊 在 8 月 1 日英文版的《中国日报》里,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文字:谈到安全感,我们 总看到文章说中国中产阶级最缺乏安全感。 是的,中产阶级中的大部分白领的确有很大的压力,他们总为更好的房子、更好的车子, 为孩子上更好的学校而整日忙碌。总是加班加点工作,他们的健康不尽如人意,加上生活中 的预期不确定,所以他们总处在焦虑之中。 这些可能说得都不错,但我们决不能忘记这是从中产阶级本身的角度来看问题。处于社 会最底层的工人和农民可能就不这么看。他们羡慕这些中产阶级的生活质量,他们恨自己为 什么生为农民或者工人。他们也许根本不知道何为安全感,但他们必须拼命地干活让全家有 饭吃,让全家不至于衣不蔽体。他们有他们的焦虑:担心是否能保住工厂的工作,是否能在 自己的土地被占用时得到合理的赔偿。 说实话,与中产阶级相比,他们没有更多的安全感。他们是众多的群体事件中的核心。 这样的事实很能说明问题,如果不是对生活绝望,有谁愿意参与群体事件。 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中国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所取得成就有目共睹。人民的生活 水平也获得了长足的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进入了一个各种矛盾聚集的时期。 因为过去三十年的发展也产生了众多的社会问题,诸如环境污染、官员腐败、社会分配 的不公以及收入差距的日益拉大。 在这样情况下,不仅仅是中产阶级,社会各阶层都缺乏安全感。就连改革开放最大的受 益者富人群体也未必就有绝对的安全感。他们有可能会担心相关政策会不会保持稳定不变
从而影响他们财富的进一步积累。 正因为如此,中央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同时加快了包括城乡医疗保险在内的社会保 障体系的建设。所有这一切无疑是值得赞许的,但这一切远远不够 我们要让所有的人实现合理的生活预期。比如,一个期望保住自己的土地或者在土地被 征用时得到合理赔偿的农民,能够实现自己的预期。一个白领希望自己的孩子进一所好的学 校,只要他的孩子学习足够优秀,他也能够实现自己的预期。 这应该是和谐社会重要的部分。实现这样一个社会,除了其他条件,一个好的政府不 可或缺。这个政府应该愿意也能够为老百姓解决问题。只有拥有这样的政府,我们才能期望 更公平的社会财富再分配,我们才能够期待—个全面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唯其如此,我们 才能期望减少生活中的焦虑,获得安全感。(文字略有改动) 10.下列关于中国中产阶级的“安全感”的阐述,与原文意思不符合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认可“中国中产阶级最缺乏安全感”的说法,但是他同时指出:社会各阶层都 缺乏安全感,特别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工人和农民 B.中国的中产阶级一直在为更好的房子、更好的车子、孩子上更好的学校而整日忙碌 着,他们中的大部分白领顶着很大的生活压力 C.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中国的中产阶级总是加班加点地工作,不尽如人意的健康和 生活预期的不确定,使他们总是处在焦虑之中。 作者认为中国中产阶级缺乏安全感是中产阶级从自身的角度看问题所得出的结论 他认为社会各阶层中不只中产阶级缺乏安全感。 1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根据已经成为众多群体事件核心的事实,再次强调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工人和农 民没有比中产阶级拥有更多安全感的看法 B.文章第五段分析过去三十年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目的是找出 社会各阶层都缺乏安全感的社会根源。 C.作者认为,富人群体在中国进入各种矛盾聚集的时期,可能担心政策不稳定会影响 财富的进一步积累,未必会有绝对的安全感 D.作者认为,要建设和谐社会,就应有一个愿意也能够为老百姓解决问题的政府,这 样才能建立公平的分配制度和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 12.下列选项中,属于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3分) A.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中国进入了各种矛盾聚集的时期。 B.我们要建设一个愿意也能够为老百姓解决问题的政府。 C.不仅仅是中产阶级,社会各阶层都缺乏安全感 D.建设和谐社会,才能让人们获得生活的安全感
从而影响他们财富的进一步积累。 正因为如此,中央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同时加快了包括城乡医疗保险在内的社会保 障体系的建设。所有这一切无疑是值得赞许的,但这一切远远不够 我们要让所有的人实现合理的生活预期。比如,一个期望保住自己的土地或者在土地被 征用时得到合理赔偿的农民,能够实现自己的预期。一个白领希望自己的孩子进一所好的学 校,只要他的孩子学习足够优秀,他也能够实现自己的预期。 这应该是和谐社会重要的一部分。实现这样一个社会,除了其他条件,一个好的政府不 可或缺。这个政府应该愿意也能够为老百姓解决问题。只有拥有这样的政府,我们才能期望 更公平的社会财富再分配,我们才能够期待一个全面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唯其如此,我们 才能期望减少生活中的焦虑,获得安全感。(文字略有改动) 10.下列关于中国中产阶级的“安全感”的阐述,与原文意思不符合的一项是( ) (3 分) A.作者认可“中国中产阶级最缺乏安全感”的说法,但是他同时指出:社会各阶层都 缺乏安全感,特别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工人和农民。 B.中国的中产阶级一直在为更好的房子、更好的车子、孩子上更好的学校而整日忙碌 着,他们中的大部分白领顶着很大的生活压力。 C.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中国的中产阶级总是加班加点地工作,不尽如人意的健康和 生活预期的不确定,使他们总是处在焦虑之中。 D.作者认为中国中产阶级缺乏安全感是中产阶级从自身的角度看问题所得出的结论, 他认为社会各阶层中不只中产阶级缺乏安全感。 1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根据已经成为众多群体事件核心的事实,再次强调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工人和农 民没有比中产阶级拥有更多安全感的看法。 B.文章第五段分析过去三十年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目的是找出 社会各阶层都缺乏安全感的社会根源。 C.作者认为,富人群体在中国进入各种矛盾聚集的时期,可能担心政策不稳定会影响 财富的进一步积累,未必会有绝对的安全感。 D.作者认为,要建设和谐社会,就应有一个愿意也能够为老百姓解决问题的政府,这 样才能建立公平的分配制度和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 12.下列选项中,属于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3 分) A.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中国进入了各种矛盾聚集的时期。 B.我们要建设一个愿意也能够为老百姓解决问题的政府。 C.不仅仅是中产阶级,社会各阶层都缺乏安全感。 D.建设和谐社会,才能让人们获得生活的安全感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贼 刘国芳 开始,他不是一个贼 开始,他只是去找人,找一个叫张贵的人,这张贵住在一幢八层的楼房里。不过,张贵 住在哪一层,他忘了。 他走进了那幢楼。 但从一楼走到八楼,他没看见一个人,好像,这幢楼里没有住人。 他只好从八楼走下来 走到四楼时,他看见一个人了,一个男人。但男人眼皮都没抬一下,也就是说,男人根 本没看他,就从他跟前擦身而过了。 很快,他从四楼走了下来。但他没走,他在楼下呆了一会,又上楼了。 他还要去找张贵 这回,走到六楼时,一个人从房里出来。但这人也没看他,就从他身边走了下楼。 他继续往上走,很快,走到八楼了。但这趟也白走了,他没见到张贵或没找到张贵 他觉得应该问问人家。 往下走到三楼时,他又看见一个人了,一个往上走的人。.他于是看着这人,还笑着问 道:“请问,张贵住在哪楼 “不知道。”那人也没看他,匆匆走了。 很快,他又走了下来,这一趟,也是白走 在楼下又呆了一会,他又上楼了。 他还得去找那个张贵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5 分)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贼 刘国芳 开始,他不是一个贼。 开始,他只是去找人,找一个叫张贵的人,这张贵住在一幢八层的楼房里。不过,张贵 住在哪一层,他忘了。 他走进了那幢楼。 但从一楼走到八楼,他没看见一个人,好像,这幢楼里没有住人。 他只好从八楼走下来。 走到四楼时,他看见一个人了,一个男人。但男人眼皮都没抬一下,也就是说,男人根 本没看他,就从他跟前擦身而过了。 很快,他从四楼走了下来。但他没走,他在楼下呆了一会,又上楼了。 他还要去找张贵。 这回,走到六楼时,一个人从房里出来。但这人也没看他,就从他身边走了下楼。 他继续往上走,很快,走到八楼了。但这趟也白走了,他没见到张贵或没找到张贵。 他觉得应该问问人家。 往下走到三楼时,他又看见一个人了,一个往上走的人。.他于是看着这人,还笑着问 道:“请问,张贵住在哪楼。” “不知道。”那人也没看他,匆匆走了。 很快,他又走了下来,这一趟,也是白走。 在楼下又呆了一会,他又上楼了。 他还得去找那个张贵
这回,他分别在四楼和五楼碰见两个人,他也问了他们,问他们张贵住哪楼。一个人说 不知道。另一个人,根本就没睬他。 很快,他再走到八楼了,但那个他要找的张贵,他还是没找到 从八楼下来,他决定敲门问问人家。 他敲开了七楼一户人家,他说:“请问,张贵住在哪楼? “不知道。”随着,门哐一声关了。 他往下走,敲开了五楼一户人家,也问:“请问,张贵住哪楼?” 还是那句:“不知道。”说着,也哐一声把门关了。 仍往下走,他又敲了三楼一户人家的门,但在这儿,他根本没把门敲开。 又回到一楼了,他要找的人,还是没找到 再往上走时,他没敲门,也没碰到个人,倒是在七楼一家门口,看到几双鞋。其中有 双,崭新的,他怎么看,怎么觉得自己穿着很合适。 他提起了这双鞋,往下走。 这回下楼时碰见了两个人,他有些慌了,也紧张。但他的表情有些浪费,那两个人,根 本没看他 他顺利地把鞋提了下来。 到此,他变成一个贼了 第二天,他又去了那幢楼,但他不再去找张贵了。他手里拿了只编织袋,专门去偷东西 了。在那幢楼里,他把很多看得上眼的鞋子往编织袋里放。放满了往下扛。在六楼和四楼, 他又碰到人了,但没人看他一眼。 再去时,他带了开门的工具。他敲了几户门,有两户开门了,他就说找张贵。有一户没 开门,他就晓得屋里没人,于是他便把门撬了
这回,他分别在四楼和五楼碰见两个人,他也问了他们,问他们张贵住哪楼。一个人说 不知道。另一个人,根本就没睬他。 很快,他再走到八楼了,但那个他要找的张贵,他还是没找到。 从八楼下来,他决定敲门问问人家。 他敲开了七楼一户人家,他说:“请问,张贵住在哪楼?” “不知道。”随着,门哐一声关了。 他往下走,敲开了五楼一户人家,也问:“请问,张贵住哪楼?” 还是那句:“不知道。”说着,也哐一声把门关了。 仍往下走,他又敲了三楼一户人家的门,但在这儿,他根本没把门敲开。 又回到一楼了,他要找的人,还是没找到。 再往上走时,他没敲门,也没碰到一个人,倒是在七楼一家门口,看到几双鞋。其中有 一双,崭新的,他怎么看,怎么觉得自己穿着很合适。 他提起了这双鞋,往下走。 这回下楼时碰见了两个人,他有些慌了,也紧张。但他的表情有些浪费,那两个人,根 本没看他 他顺利地把鞋提了下来。 到此,他变成一个贼了。 第二天,他又去了那幢楼,但他不再去找张贵了。他手里拿了只编织袋,专门去偷东西 了。在那幢楼里,他把很多看得上眼的鞋子往编织袋里放。放满了,往下扛。在六楼和四楼, 他又碰到人了,但没人看他一眼。 再去时,他带了开门的工具。他敲了几户门,有两户开门了,他就说找张贵。有一户没 开门,他就晓得屋里没人,于是他便把门撬了
他成了真正的名副其实的贼了。 出来时,他还搬着一只彩电。 也没人过问他,但走出楼道时,一个人认识他,这人喊着他说:“东东,你怎么在这里?” 他说:“你是谁?” 回答:“我是张贵呀 他说:“张贵,哪个张贵,我不认识。 说着,他搬着彩电走了 13.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一开篇就说“开始,他不是一个贼”,这个简单的开头道出了经常被人们忽视的 事实:没有人天生就是贼,贼是一个人被后天环境改变的结果。 B.贼四次上到八楼找张贵,每次上楼时,要么没碰到人,要么碰到都是些连“眼皮都 没抬一下”的人,这说明楼里的人们生活忙碌、相互不认识。 C.贼开始是去找张贵的,几次找不着之后,经受不住一双新鞋子的诱惑,就开始干起 了偷盗的勾当,从偷鞋子到偷彩电,手段由顺手牵羊发展到人室盗取。 D.这篇作品情节简单,意蕴也很单一:贪欲会让一个人抵御不住外在的诱惑,能让人 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渊。在作品主题的把握上,这让人感到轻松而又印象深刻 E.这篇小小说的语言极具生活化、口语化,又不乏幽默和滑稽,这使人感到亲切又耐 人寻味。结尾的安排极具戏剧性和逻辑性,引人在惊奇中思考作者的深意 14.对于作品主人公,他偷双拖鞋时,作者写他“有些慌了,也紧张”,他偷彩电时,作者 写他面对熟人张贵,还居然能说“张贵,哪个张贵,我不认识”。这是否前后矛盾了? 请简要分析。(4分) 15.请结合作品的情节,探究这篇作品的创作意图。(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新中国首位女火车司机靠经验控制速度 徐扬《环球人物》杂志特约记者 80岁的田桂英老人,在家闲坐时喜欢翻看过去的老照片。她最喜欢的照片,挂在家里 最显眼的位置。一张是毛主席接见她的留影;另一张则是她手扶火车车窗、颈上系着白毛巾, 两眼炯炯有神地望着前方。 在新中国60华诞前夕,记者来到田桂英位于沈阳的家中采访。作为新中国第一位女火 车司机,这位与共和国一路走来的耄耋老人,一说起过去,就仿佛回到了曾经激情燃烧的岁
他成了真正的名副其实的贼了。 出来时,他还搬着一只彩电。 也没人过问他,但走出楼道时,一个人认识他,这人喊着他说:“东东,你怎么在这里?” 他说:“你是谁?” 回答:“我是张贵呀!” 他说:“张贵,哪个张贵,我不认识。” 说着,他搬着彩电走了。 13.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小说一开篇就说“开始,他不是一个贼”,这个简单的开头道出了经常被人们忽视的 事实:没有人天生就是贼,贼是一个人被后天环境改变的结果。 B.贼四次上到八楼找张贵,每次上楼时,要么没碰到人,要么碰到都是些连“眼皮都 没抬一下”的人,这说明楼里的人们生活忙碌、相互不认识。 C.贼开始是去找张贵的,几次找不着之后,经受不住一双新鞋子的诱惑,就开始干起 了偷盗的勾当,从偷鞋子到偷彩电,手段由顺手牵羊发展到人室盗取。 D.这篇作品情节简单,意蕴也很单一:贪欲会让一个人抵御不住外在的诱惑,能让人 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渊。在作品主题的把握上,这让人感到轻松而又印象深刻。 E.这篇小小说的语言极具生活化、口语化,又不乏幽默和滑稽,这使人感到亲切又耐 人寻味。结尾的安排极具戏剧性和逻辑性,引人在惊奇中思考作者的深意 14.对于作品主人公,他偷双拖鞋时,作者写他“有些慌了,也紧张”,他偷彩电时,作者 写他面对熟人张贵,还居然能说“张贵,哪个张贵,我不认识”。这是否前后矛盾了? 请简要分析。(4 分) 15.请结合作品的情节,探究这篇作品的创作意图。(6 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新中国首位女火车司机靠经验控制速度 徐扬 《环球人物》杂志特约记者 80 岁的田桂英老人,在家闲坐时喜欢翻看过去的老照片。她最喜欢的照片,挂在家里 最显眼的位置。一张是毛主席接见她的留影;另一张则是她手扶火车车窗、颈上系着白毛巾, 两眼炯炯有神地望着前方。 在新中国 60 华诞前夕,记者来到田桂英位于沈阳的家中采访。作为新中国第一位女火 车司机,这位与共和国一路走来的耄耋老人,一说起过去,就仿佛回到了曾经激情燃烧的岁 月
出生在大连一个渔民家庭的田桂英,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那年,我在大连 铁路机务段食堂卖饭票,听说要招收一批女火车司机,就立即报了名。”要成为火车司机并 不容易,尤其是重体力劳动对妇女身体条件的要求高。田桂英清楚地记得,她是从1949年 6月18日开始练习投炭的。当时的火车全是蒸汽机车,靠烧煤运行。“10多斤重的平板锹, 15分钟要送280锹,相当于毎3秒一锹煤。”田桂英说,一个小时下来就腰酸背疼,当天 练完就累得直不起腰来。经过种种严格训练,1950年2月,田桂英和姐妺们终于通过苏联 专家的考试。1个月后,是新中国的第—一个“三八”妇女节,她们九人被铁道部命名为“三 八“女子机车包乘组,田桂英则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女火车司机 “那一天太隆重了,我生都忘不了。欢送的人们送上了锦旗,上面绣着“妇女的火车 头′,我的眼泪总也止不住,激动得连路都不会走了。” 从此,田桂英的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当时无数女青年的偶像。1951年,由舒绣 文、孙道临等人主演的电影《女司机》在全国上映。这部以田桂英为原型的电影再次引发了 女青年们对报国择业的思考,很多以前不曾出现妇女身影的岗位,都陆续看到了“妇女能顶 半边天”的景象。 1950年、1951年,田桂英作为全国劳模两次进京,受到毛主席的接见。田桂英说, 毛主席第一次见到她时有些不相信地问:“你能开动大火车?″田桂英激动得说不出话,事先 准备的“全国铁路职工祝毛主席身体健康”的话全都忘了,就是使劲握着主席的手。毛主席 觉得她使劲,就说:“你的脾气不小呢『“我对主席说,想开火车到朝鲜战场上做贡献……. 主席说,在国内做好工作一样支持抗美援朝。 毛主席的嘱咐激励了田桂英一生。无论是后来当上了沈阳铁路局第-位女工程师,还是 在文革时被打成“假劳模″,田桂英始终心系中国铁路事业。Σ007年,铁路第六次大提速, 田桂英还忍不住买票坐了一趟“动车”。田桂英笑着对记者说,刚解放时火车条件简陋,冬
出生在大连一个渔民家庭的田桂英,194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那年,我在大连 铁路机务段食堂卖饭票,听说要招收一批女火车司机,就立即报了名。”要成为火车司机并 不容易,尤其是重体力劳动对妇女身体条件的要求高。田桂英清楚地记得,她是从 1949 年 6 月 18 日开始练习投炭的。当时的火车全是蒸汽机车,靠烧煤运行。“10 多斤重的平板锹, 15 分钟要送 280 锹,相当于每 3 秒一锹煤。”田桂英说,一个小时下来就腰酸背疼,当天 练完就累得直不起腰来。经过种种严格训练,1950 年 2 月,田桂英和姐妹们终于通过苏联 专家的考试。1 个月后,是新中国的第一个“三八”妇女节,她们九人被铁道部命名为“三 八”女子机车包乘组,田桂英则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女火车司机。 “那一天太隆重了,我一生都忘不了。欢送的人们送上了锦旗,上面绣着‘妇女的火车 头’,我的眼泪总也止不住,激动得连路都不会走了。” 从此,田桂英的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当时无数女青年的偶像。1951 年,由舒绣 文、孙道临等人主演的电影《女司机》在全国上映。这部以田桂英为原型的电影再次引发了 女青年们对报国择业的思考,很多以前不曾出现妇女身影的岗位,都陆续看到了“妇女能顶 半边天”的景象。 1950 年、1951 年,田桂英作为全国劳模两次进京,受到毛主席的接见。田桂英说, 毛主席第一次见到她时有些不相信地问:“你能开动大火车?”田桂英激动得说不出话,事先 准备的“全国铁路职工祝毛主席身体健康”的话全都忘了,就是使劲握着主席的手。毛主席 觉得她使劲,就说:“你的脾气不小呢!”“我对主席说,想开火车到朝鲜战场上做贡献…… 主席说,在国内做好工作一样支持抗美援朝。” 毛主席的嘱咐激励了田桂英一生。无论是后来当上了沈阳铁路局第一位女工程师,还是 在文革时被打成“假劳模”,田桂英始终心系中国铁路事业。2007 年,铁路第六次大提速, 田桂英还忍不住买票坐了一趟“动车”。田桂英笑着对记者说,刚解放时火车条件简陋,冬
天冷夏天热,驾驶室连速度表都没有,完全靠经验。而如今,“动车舒适又快捷,60年来 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 13.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田桂英到了耄耋之年,还一直怀念她年轻时的岁月。作为一名和新中国一起成长的 女火车司机,留下来了两张值得骄傲的照片,它们见证了她光荣的人生奋斗史 B.田桂英出生在渔民家庭: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到铁路机务段食堂卖饭票;再 后来成为新中国第一一位女火车司机。她的一生可以说是新中国劳动妇女成长的缩影。 C.田桂英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女火车司机之后,迅速红遍全中国,成为无数女青年的偶 像,后来由于她在电影《女司机》中的出色表现,再次引发女青年对报国择业的思考。 文章选择田桂英的主要事迹来记写,材料主要按照人物经历的先后顺序来安排。这 让读者在简短的文字里把握住了人物的精神面貌,也使材料的组织显得有条不紊。 E.作者对田桂英的事迹没有停留在经历的叙写上,而是进——步挖掘人物的精神风貌, 让人亲切地感受到时代风尚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从而在人生与社会的关系上深受启迪 14.请根据文本分析田桂英为什么会把毛主席接见她的留影和她手扶火车车窗、颈上系着白 毛巾,两眼炯炯有神地望着前方的照片挂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4分) 15.文中说田桂英“一说起过去,就仿佛回到了曾经激情燃烧的岁月”,请结合文本和时代 精神,谈谈你对新一代青年如何才能让自己的青春激情燃烧的认识。(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3 分) 如果你能使一朵花儿快乐,不用自己的手随意折毁它,那么鲜花也会使你快乐,在你 苦闷烦恼时为你送上一束醉人的温馨。 17.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10月14日晚,上海市浦东新区发生一起涉嫌非法营运的执法事件,当事人 孙中界在驾车行驶途中载运一名男子,被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处罚、扣车。“新华视点 记者经过多方核查发现,这起事件确实存在着“钓鱼″执法的嫌疑。 材料二近日,网友“善良的被骗”发帖讲述了自己的一段经历——他出于好心,帮 助了一位自称胃疼又打不到车的路人。没想到,那是一个俗称“钩子”的交通行政执法队协 查人,他的私家车当场被扣。事件引发网络议论狂潮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3分)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回答。(7分) 五、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人: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随地吐痰;有警察时遵守交通
天冷夏天热,驾驶室连速度表都没有,完全靠经验。而如今,“动车舒适又快捷, 60 年来 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 13.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田桂英到了耄耋之年,还一直怀念她年轻时的岁月。作为一名和新中国一起成长的 女火车司机,留下来了两张值得骄傲的照片,它们见证了她光荣的人生奋斗史。 B.田桂英出生在渔民家庭;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到铁路机务段食堂卖饭票;再 后来成为新中国第——位女火车司机。她的一生可以说是新中国劳动妇女成长的缩影。 C.田桂英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女火车司机之后,迅速红遍全中国,成为无数女青年的偶 像,后来由于她在电影《女司机》中的出色表现,再次引发女青年对报国择业的思考。 D.文章选择田桂英的主要事迹来记写,材料主要按照人物经历的先后顺序来安排。这 让读者在简短的文字里把握住了人物的精神面貌,也使材料的组织显得有条不紊。 E.作者对田桂英的事迹没有停留在经历的叙写上,而是进——步挖掘人物的精神风貌, 让人亲切地感受到时代风尚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从而在人生与社会的关系上深受启迪。 14.请根据文本分析田桂英为什么会把毛主席接见她的留影和她手扶火车车窗、颈上系着白 毛巾,两眼炯炯有神地望着前方的照片挂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4 分) 15.文中说田桂英“一说起过去,就仿佛回到了曾经激情燃烧的岁月”,请结合文本和时代 精神,谈谈你对新一代青年如何才能让自己的青春激情燃烧的认识。(6 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 分) 16.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 (3 分) 如果你能使一朵花儿快乐,不用自己的手随意折毁它,那么鲜花也会使你快乐,在你 苦闷烦恼时为你送上一束醉人的温馨。 17.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材料一 10 月 14 日晚,上海市浦东新区发生一起涉嫌非法营运的执法事件,当事人 孙中界在驾车行驶途中载运一名男子,被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处罚、扣车。“新华视点” 记者经过多方核查发现,这起事件确实存在着“钓鱼”执法的嫌疑。 材料二 近日,网友“善良的被骗”发帖讲述了自己的一段经历——他出于好心,帮 助了一位自称胃疼又打不到车的路人。没想到,那是一个俗称“钩子”的交通行政执法队协 查人,他的私家车当场被扣。事件引发网络议论狂潮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3 分)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回答。(7 分) 五、作文(70 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人: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随地吐痰;有警察时遵守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