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10年福建省宁德三县市一中201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五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地古田一中 出卷人高三备课组 考试时间:2010-4-229:00-11:30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题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在答题卡上填写所选题目的序号 5.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离骚》)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杜牧《阿房宫赋》) (2)木直中绳, ,其曲中规。 (《荀子·劝学》) 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 (3) 凌万顷之茫然。 (苏轼《赤壁赋》)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 (《诗经·氓》)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弘字休元,琅邪临沂人也。曾祖导,晋丞相,祖洽,中领军,父殉,司徒。弘少好 学,以清悟知名。弱冠为会稽王道子骠骑主簿。殉颇好积聚,财物布在人间,及薨弘悉燔 券书,一不收责,其余旧业,悉委诸弟。时内外多难,在丧者皆不得终其哀,唯弘征召一无 所就。桓玄克建业,收道子付廷尉,臣吏莫敢瞻送,弘时尚居丧,独道侧拜辞,攀车涕泣, 论者称焉。 宋国建,为尚书仆射掌选,领彭城太守。后迁"2r-州刺史,省赋简役,百姓安之。永初
绝密★启用前 2010年福建省宁德三县市一中201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五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地 区 古田一中 出卷人 高三备课组 考试时间:2010-4-22 9:00-11:30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题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在答题卡上填写所选题目的序号。 5.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长太息以掩涕兮, 。 (屈原《离骚》) 一肌一容,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杜牧《阿房宫赋》) (2)木直中绳, ,其曲中规。 (《荀子•劝学》) ,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 (3) ,凌万顷之茫然。 (苏轼《赤壁赋》)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 (《诗经•氓》)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弘字休元,琅邪临沂人也。曾祖导,晋丞相,祖洽,中领军,父殉,司徒。弘少好 学,以清悟知名。弱冠为会稽王道子骠骑主簿。殉颇好积聚,财物布在人间,及薨,弘悉燔 券书,一不收责,其余旧业,悉委诸弟。时内外多难,在丧者皆不得终其哀,唯弘征召一无 所就。桓玄克建业,收道子付廷尉,臣吏莫敢瞻送,弘时尚居丧,独道侧拜辞,攀车涕泣, 论者称焉。 宋国建,为尚书仆射掌选,领彭城太守。后迁"2r-州刺史,省赋简役,百姓安之。永初
元年,以佐命功,封华容县公。三年入朝,进号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帝因宴集日:“我 布衣,始望不至此。”傅亮之徒并撰辞,欲盛称功德。弘率尔对日:“此所谓天命,求之不可 得,推之不可去。”时称其简举。 弘博练政体,留心庶事,斟酌时宜,每存优允。及弟昙首亡,文帝嗟悼不已,见弘流 涕款欷,弘敛容而已。既而彭城王义康言于帝日:“昙首既为家宝,又为国器,弘情不称 何也?”帝日:“贤者意不可度。”其见体亮如此 弘既人望所宗,造次必存礼法。凡动止施为及书翰仪体,后人皆依放之,谓为王太保 家法。虽历藩辅,而不营财利,薨亡之后,家无余业。自领选及当朝总录,将加荣爵于人者 每先呵责谴辱之,然后施行;若美相盼接语欣欢者,必无所谐。人问其故,答日:“王爵既 加于人,又相抚劳,便成与主分功,此所谓奸以事君者也。若求者绝官叙之分,既无以为惠 又不微借颜色,即大成怨府,亦鄙薄所不任。”问者悦伏 (选自《南史·王弘传》)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不收责 责:责罚 B.悉委诸弟 委:交付 C.唯弘征召一无所就 就:就职 D.收道子付廷尉 收:逮捕 3.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弘擅长政务的一组是(3分) ①省赋简役,百姓安之 ②求之不可得,推之不可去 ③斟酌时宜,每存优允 ④造次必存礼法 ⑤薨亡之后,家无余业 ⑥将加荣爵于人者,每先呵责谴辱之,然后施行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③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弘的父亲王殉喜欢积聚财产,把许多钱财借贷给别人,父亲去世后,王弘把所有 的债券全部烧毁,他也不营求财利,死后家中没有其他产业。 B.面对宋武帝说的“我是布衣百姓,最初的愿望并不想登上帝位”,傅亮等人撰写诗 文想要极力赞颂武帝的功德,而王弘的回答被认为简要而周全。 C.王弘的弟弟王昙首去世,连宋文帝都痛惜不已,见到王弘后流涕献欷,王弘却没有 悲伤的样子,彭城王便在文帝面前告他的状,但文帝原谅了他
元年,以佐命功,封华容县公。三年入朝,进号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帝因宴集曰:“我 布衣,始望不至此。”傅亮之徒并撰辞,欲盛称功德。弘率尔对日:“此所谓天命,求之不可 得,推之不可去。”时称其简举。 弘博练政体,留心庶事,斟酌时宜,每存优允。及弟昙首亡,文帝嗟悼不已,见弘流 涕款欷,弘敛容而已。既而彭城王义康言于帝曰:“昙首既为家宝,又为国器,弘情不称, 何也?”帝日:“贤者意不可度。”其见体亮如此。 弘既人望所宗,造次必存礼法。凡动止施为及书翰仪体,后人皆依放之,谓为王太保 家法。虽历藩辅,而不营财利,薨亡之后,家无余业。自领选及当朝总录,将加荣爵于人者, 每先呵责谴辱之,然后施行;若美相盼接语欣欢者,必无所谐。人问其故,答日:“王爵既 加于人,又相抚劳,便成与主分功,此所谓奸以事君者也。若求者绝官叙之分,既无以为惠, 又不微借颜色,即大成怨府,亦鄙薄所不任。”问者悦伏 (选自《南史·王弘传》)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一不收责. 责:责罚 B.悉委.诸弟 委:交付 C.唯弘征召一无所就. 就:就职 D.收.道子付廷尉 收:逮捕 3.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弘擅长政务的一组是(3分) ( ) ①省赋简役,百姓安之 ②求之不可得,推之不可去 ③斟酌时宜,每存优允 ④造次必存礼法 ⑤薨亡之后,家无余业 ⑥将加荣爵于人者,每先呵责谴辱之,然后施行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③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王弘的父亲王殉喜欢积聚财产,把许多钱财借贷给别人,父亲去世后,王弘把所有 的债券全部烧毁,他也不营求财利,死后家中没有其他产业。 B.面对宋武帝说的“我是布衣百姓,最初的愿望并不想登上帝位”,傅亮等人撰写诗 文想要极力赞颂武帝的功德,而王弘的回答被认为简要而周全。 C.王弘的弟弟王昙首去世,连宋文帝都痛惜不已,见到王弘后流涕献欷,王弘却没有 悲伤的样子,彭城王便在文帝面前告他的状,但文帝原谅了他
D.王弘负责铨选,他对待给予封爵的人和不能得到官职的人态度截然不同,在他看来 对皇上要封爵的人如果自己再加以抚慰,那就是与君王争功劳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弘时尚居丧,独道侧拜辞,攀车涕泣,论者称焉。(3分) 译文: (2)昙首既为家宝,又为国器,弘情不称,何也?(3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舟中见猎犬有感二首(其一) 清·宋琬 秋水芦花一片明,难与鹰隼共功名① 樯边饱饭垂头睡②,也似英雄髀肉生③ [简注] ①隼(san):鹰类之最小者。猎者多蓄之,以逐禽兔。②檣:桅杆。③髀肉生:语本《三 国志.蜀志.先主传》注:《九州春秋》曰:“备往荆州数年,尝于(刘)表坐起入厕,见 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 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后因用“髀肉复生”为自叹久 处安逸,思图有所作为之辞。髀(bi):股部,大腿 6.从“猎犬形象”的角度,简析全诗。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大获全胜。赵云救出刘备,逃往白帝城。陆逊引兵追击,误 从死门进入了诸葛亮布下的石阵(名“八阵图”)幸得诸葛亮岳父黄承彦引领,才从生门而 出.得以逃脱。(《三国演义》) B.《子夜》最后一章里,吴荪甫、赵伯韬当面交锋.赵伯韬以借款给危机中的益中公司 作为“和解”的借口,实际上是在进一步完成他的吞并计划。吴荪甫只好屈服,抛下妻子离 开上海。(《子夜》) C.“寂寞啊!我们的家庭好像是一个沙漠,又像是一个狭的笼′。我需要的是活动, 我需要的是生命。在我们家里连一个可以谈话的人也找不到
D.王弘负责铨选,他对待给予封爵的人和不能得到官职的人态度截然不同,在他看来, 对皇上要封爵的人如果自己再加以抚慰,那就是与君王争功劳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弘时尚居丧,独道侧拜辞,攀车涕泣,论者称焉。(3分) 译文: (2)昙首既为家宝,又为国器,弘情不称,何也?(3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舟中见猎犬有感二首(其一) 清·宋 琬 秋水芦花一片明,难与鹰隼共功名①。 樯边饱饭垂头睡②,也似英雄髀肉生③。 [简注] ①隼(sǔn):鹰类之最小者。猎者多蓄之,以逐禽兔。②樯:桅杆。③髀肉生:语本《三 国志.蜀志.先主传》注:《九州春秋》曰:“备往荆州数年,尝于(刘)表坐起入厕,见 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 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后因用“髀肉复生”为自叹久 处安逸,思图有所作为之辞。髀(bi):股部,大腿 6.从“猎犬形象”的角度,简析全诗。 __ _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A.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大获全胜。赵云救出刘备,逃往白帝城。陆逊引兵追击,误 从死门进入了诸葛亮布下的石阵(名“八阵图”)幸得诸葛亮岳父黄承彦引领,才从生门而 出.得以逃脱。(《三国演义》) B.《子夜》最后一章里,吴荪甫、赵伯韬当面交锋.赵伯韬以借款给危机中的益中公司 作为“和解”的借口,实际上是在进一步完成他的吞并计划。吴荪甫只好屈服,抛下妻子离 开上海。(《子夜》) C.“寂寞啊!我们的家庭好像是一个沙漠,又像是一个‘狭的笼’。我需要的是活动, 我需要的是生命。在我们家里连一个可以谈话的人也找不到
这是因为闹学潮,觉慧被祖父关在家里时写下的一段日记。在家里,他常常看到的是许 多毫无表情、似笑非笑的脸,有时候他实在忍耐不下去了,便愤愤地说:“等着吧,总有 天……”(《家》) D.甘果瓦误入乞丐小偷们聚居的圣迹区。按照圣迹区的法律,他只有两种选择,要么 跟绞索配对,要么跟乞丐王国中的女人结婚。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爱斯梅拉达接受了甘果瓦 的求婚,宣布愿意做他的妻子,婚期五年,但两人实际上只是名义上的夫妻。(《巴黎圣母 院》) 玛丝洛娃在聂赫留朵夫第三次到监狱来探望她的时候,已经戒了酒,还答应在医院 里做杂务工,但拒绝接受他的求婚。(《复活》) 8.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 (1)《红楼梦》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纠葛,请简述他们的人生结局。 (2)梳妆匣是《欧也妮·葛朗台》中的重要道具,请简述围绕梳妆匣前前后后发生的 事情,以及梳妆匣的最后去处 第 答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有子日:“礼①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 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 【注】①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这里的“礼”, 既指“周礼”中的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子提出“礼之用,和为贵”,意思就是说,礼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实现“和”。儒 家思想是十分强调“礼”的,而“礼”的运用,又以和睦为贵 B.选段中的“小大由之”,是总结上文。这里的“由之”是“遵循这个原则”的意思。 儒家认为:“礼”是为了“和”,“和”最重要,事事都要讲“和” C.儒家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 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
这是因为闹学潮,觉慧被祖父关在家里时写下的一段日记。在家里,他常常看到的是许 多毫无表情、似笑非笑的脸,有时候他实在忍耐不下去了,便愤愤地说:“等着吧,总有一 天……”(《家》) D.甘果瓦误入乞丐小偷们聚居的圣迹区。按照圣迹区的法律,他只有两种选择,要么 跟绞索配对,要么跟乞丐王国中的女人结婚。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爱斯梅拉达接受了甘果瓦 的求婚,宣布愿意做他的妻子,婚期五年,但两人实际上只是名义上的夫妻。 (《巴黎圣母 院》) E.玛丝洛娃在聂赫留朵夫第三次到监狱来探望她的时候,已经戒了酒,还答应在医院 里做杂务工,但拒绝接受他的求婚。(《复活》) 8.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 (5分) (1)《红楼梦》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纠葛,请简述他们的人生结局。 (2)梳妆匣是《欧也妮·葛朗台》中的重要道具,请简述围绕梳妆匣前前后后发生的 事情,以及梳妆匣的最后去处。 第( )题 答: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有子曰:“礼①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 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 【注】①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这里的“礼”, 既指“周礼”中的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有子提出“礼之用,和为贵”,意思就是说,礼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实现“和”。儒 家思想是十分强调“礼”的,而“礼”的运用,又以和睦为贵。 B.选段中的“小大由之”,是总结上文。这里的“由之”是“遵循这个原则”的意思。 儒家认为:“礼”是为了“和”,“和”最重要,事事都要讲“和”。 C.儒家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 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
D.“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儒学“礼之用,和为贵”的思 想,表明“礼”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目标,就是创造人与人乃至全社会的和谐。 (2)孔子也曾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请结合上面的选段,简要说说 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通俗艺术的强烈度和吸引力中那种显然的和胁迫性的真实满足有时会在另外一种意义 上—即在短促性的意义上——被讥讽为虚假的。据说,这些满足不是真实的,因为它们 飞速消逝。我们暂时高兴……但不满足。”“你现在消费的东西可以使你这一刻暂时满足 在另一时刻它又会让你贪婪渴望。”然而,这种论证是经不住分析的。首先,从逻辑的层次 上说,它完全错误地从某种东西的暂时性中得出它不真实的结论。这种不合逻辑的推论之所 以似乎令人信服,不仅因为它具有一个可以上溯到柏拉图的重要哲学谱系,而且因为满足了 我们对稳定性的根深蒂固的渴望这个同样强烈的心理动机这种稳定性被典型地误解为要求 完全永恒的确定性。但是,尽管它得到这种强大的和持久的偏见的支持,这个推论显然是错 误的。某种仅仅暂时存在的东西仍然是真正的存在,一个暂时的满足始终是一种满足。 而且,如果我们接受短暂必然虚假这种论点,它可以同样有效地反对高级艺术的满足。 对一首十四行诗的阅读或者对一打绘画作品的观看能够给我们永恒甚或持久的满足吗?当 然不能,因为真正审美愉快的确凿特征之一是:在它使人满足的同时也激起对这种偷快的更 多要求。在我们这个不断变化和充满期望的世界中,不存在永久的满足,对于消逝的愉快和 期望更多的欲望来说,惟的终点就是死亡。 对通俗艺术的另外—个不同的指控,就是通俗艺术作品经受不了时间的检验。它们可以 短暂地达到流行音乐排行榜的顶端,但很快就会丧失娱乐我们的力量,不久就会逐渐被人遗
D.“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儒学“礼之用,和为贵”的思 想,表明“礼”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目标,就是创造人与人乃至全社会的和谐。 (2)孔子也曾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请结合上面的选段,简要说说 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通俗艺术的强烈度和吸引力中那种显然的和胁迫性的真实满足,有时会在另外一种意义 上——即在短促性的意义上——被讥讽为虚假的。据说,这些满足不是真实的,因为它们 飞速消逝。“我们暂时高兴……但不满足。”“你现在消费的东西可以使你这一刻暂时满足;…… 在另一时刻它又会让你贪婪渴望。”然而,这种论证是经不住分析的。首先,从逻辑的层次 上说,它完全错误地从某种东西的暂时性中得出它不真实的结论。这种不合逻辑的推论之所 以似乎令人信服,不仅因为它具有一个可以上溯到柏拉图的重要哲学谱系,而且因为满足了 我们对稳定性的根深蒂固的渴望这个同样强烈的心理动机,这种稳定性被典型地误解为要求 完全永恒的确定性。但是,尽管它得到这种强大的和持久的偏见的支持,这个推论显然是错 误的。某种仅仅暂时存在的东西仍然是真正的存在,一个暂时的满足始终是一种满足。 而且,如果我们接受短暂必然虚假这种论点,它可以同样有效地反对高级艺术的满足。 对一首十四行诗的阅读或者对一打绘画作品的观看能够给我们永恒甚或持久的满足吗?当 然不能,因为真正审美愉快的确凿特征之一是:在它使人满足的同时也激起对这种愉快的更 多要求。在我们这个不断变化和充满期望的世界中,不存在永久的满足,对于消逝的愉快和 期望更多的欲望来说,惟一的终点就是死亡。 对通俗艺术的另外一个不同的指控,就是通俗艺术作品经受不了时间的检验。它们可以 短暂地达到流行音乐排行榜的顶端,但很快就会丧失娱乐我们的力量,不久就会逐渐被人遗
忘;因此,它们的魅力和快乐表现为根本性的幻象。与之相反,高级艺术能够保持它的令人 满足的力量 但是,这种论证仍然存有严重的缺陷。首先,现在得岀结论说这个世纪的通俗艺术经典 将不会作为审美享受的对象存活下去还为时过早。相信其中某些通俗艺术会存活下去,比相 信许多人仍然在为了愉快而阅读荷马似乎更为容易。其次,我们通常忽略确保高级艺术经典 的持久愉悦性有其社会文化和制度上的原因。教育和选择的有效性,在决定我们愉快的对象 中起了巨大的但经常被遗忘的作用。在较大的程度上,我们只是享受我们被训练和受条件限 制去享受的东西。由于经典长期被系统性地传播,而且对它们的欣赏是通过强有力的教育体 制严格地反复灌输的,然而,却从来没有这种有组织的或有影响的体制去传播和保存通俗艺 术作品,因此前者作为令人关注的对象因而成为审美享受对象而更好地存活下来,这就不应 该有什么大惊小怪了。 (选自[美]理查德·舒斯特曼《生活即审美》,有删改。) 10.下列说法符合作者观点的两项是(5分) A.通俗艺术的强烈度和吸引力中那种显然的和胁迫性的真实满足是虚假的。 B.通俗艺术可以使人在这一刻暂时满足,而在另一时刻又会让人贪婪渴望 C.真正的艺术审美愉悦在令人满足的同时激起人们对这种愉快的更多要求。 通俗艺术经典作为审美对象,一定能够比荷马更加容易阅读而存活下去 11.下列现象,符合作者所认同的通俗艺术审美特点的有(3分) A.但丁的《神曲》被称为“中世纪史诗”,思想深邃,引喻复杂。 B.早期传唱的民歌《茉莉花》,现在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代名词。 C.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曾经传唱一时,但现已渐渐被淡忘。 D.罗琳创作的《哈里·波特》风靡全球,持续热销,欲罢不能。 12.人们对通俗艺术的第二个指控是什么?请分点概括作者对这一指控的批驳理由。(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流浪的二胡
忘;因此,它们的魅力和快乐表现为根本性的幻象。与之相反,高级艺术能够保持它的令人 满足的力量 但是,这种论证仍然存有严重的缺陷。首先,现在得出结论说这个世纪的通俗艺术经典 将不会作为审美享受的对象存活下去还为时过早。相信其中某些通俗艺术会存活下去,比相 信许多人仍然在为了愉快而阅读荷马似乎更为容易。其次,我们通常忽略确保高级艺术经典 的持久愉悦性有其社会文化和制度上的原因。教育和选择的有效性,在决定我们愉快的对象 中起了巨大的但经常被遗忘的作用。在较大的程度上,我们只是享受我们被训练和受条件限 制去享受的东西。由于经典长期被系统性地传播,而且对它们的欣赏是通过强有力的教育体 制严格地反复灌输的,然而,却从来没有这种有组织的或有影响的体制去传播和保存通俗艺 术作品,因此前者作为令人关注的对象因而成为审美享受对象而更好地存活下来,这就不应 该有什么大惊小怪了。 (选自[美]理查德·舒斯特曼《生活即审美》,有删改。) 10.下列说法符合作者观点的两项是 (5分) ( ) A.通俗艺术的强烈度和吸引力中那种显然的和胁迫性的真实满足是虚假的。 B.通俗艺术可以使人在这一刻暂时满足,而在另一时刻又会让人贪婪渴望。 C.真正的艺术审美愉悦在令人满足的同时激起人们对这种愉快的更多要求。 D.通俗艺术经典作为审美对象,一定能够比荷马更加容易阅读而存活下去。 11.下列现象,符合作者所认同的通俗艺术审美特点的有(3分) ( ) A.但丁的《神曲》被称为“中世纪史诗”,思想深邃,引喻复杂。 B.早期传唱的民歌《茉莉花》,现在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代名词。 C.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曾经传唱一时,但现已渐渐被淡忘。 D.罗琳创作的《哈里•波特》风靡全球,持续热销,欲罢不能。 12.人们对通俗艺术的第二个指控是什么?请分点概括作者对这一指控的批驳理由。(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流浪的二胡
①有一个精灵,漂泊如三春之水,清冷似冬夜之月;有一个精灵,惆怅如初夏细雨,幽 怨似深秋桂子;有一个精灵,它注定了永远都在流浪——二胡,江南,流浪的二胡。 ②蒙古包、轱轳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注定了是马头琴的摇篮;红高粱、信天游, 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黄土高坡天生就是唢呐的世界而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绕人家的江 南则永远是二胡生生不息的磁场。二胡之于江南恰如杏花春雨之于江南一殷地诗意和绵长。 只是我们不知那当初的当初,是江南选择了二胡,还是二胡选择了江南 ③六朝金粉、王谢侯府的秦淮,有太多的声色犬马,那不是二胡弦线上开放的花;三秋 桂子、十里荷花的钱塘,有太浓的绮丽繁华,那也不是二胡琴弓中跳动的律。纤道、乌篷、 台门、廊棚、雨巷、石桥、茶肆、谷场这才注定了二胡流浪的行脚。本不属于墨客骚人,显 贵官宦,流浪的二胡注定只是在百姓黎民、俗子凡夫中开放的花,流淌的画;流浪的二胡天 生就是贩夫走卒、商贾戏子开心时的道具,潦倒间的支撑。 ④我真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二胡开始在江南流浪我只知道当如水的月色浸淫深秋桂 子,稠密的细雨婆娑泂边的芭蕉的时候;当多情的晩风掸拂台门石桥,散漫的炊烟缭绕乡野 谷场的时候,二胡的流浪便开始了。当流浪的二胡宿命地遇上了那个人,它的流浪被无端的 浓缩聚集了,被无限地扩散放大了。那叫瞎子阿炳的人,像-一个巫师,二胡遇上了他,从此 便再也停不下流浪的步伐 ⑤《二泉映月》的音符如泉眼汩汨洇漫,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该是种无奈;《病中吟》 的曲调如泪水缓缓流岀,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分明是·种悲凉;《良宵》的节拍如思念浓浓 笼罩,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更是种彻骨的沧桑。二胡流浪着种悲苦和困顿、一种沧桑和 无奈。不是二胡的流浪、音乐的流浪,那样的流浪是一个灵魂的流浪,一方水土的流浪;那 样的流浪是一个时代的流浪,一个民族的流浪 ⑥流浪的二胡总要催生众多流浪的心灵,催放众多流浪的花,瞎子阿炳便是一个极致
①有一个精灵,漂泊如三春之水,清冷似冬夜之月;有一个精灵,惆怅如初夏细雨,幽 怨似深秋桂子;有一个精灵,它注定了永远都在流浪——二胡,江南,流浪的二胡。 ②蒙古包、轱轳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注定了是马头琴的摇篮;红高粱、信天游, 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黄土高坡天生就是唢呐的世界,而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绕人家的江 南则永远是二胡生生不息的磁场。二胡之于江南,恰如杏花春雨之于江南一般地诗意和绵长。 只是我们不知那当初的当初,是江南选择了二胡,还是二胡选择了江南。 ③六朝金粉、王谢侯府的秦淮,有太多的声色犬马,那不是二胡弦线上开放的花;三秋 桂子、十里荷花的钱塘,有太浓的绮丽繁华,那也不是二胡琴弓中跳动的律。纤道、乌篷、 台门、廊棚、雨巷、石桥、茶肆、谷场这才注定了二胡流浪的行脚。本不属于墨客骚人,显 贵官宦,流浪的二胡注定只是在百姓黎民、俗子凡夫中开放的花,流淌的画;流浪的二胡天 生就是贩夫走卒、商贾戏子开心时的道具,潦倒间的支撑。 ④我真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二胡开始在江南流浪,我只知道当如水的月色浸淫深秋桂 子,稠密的细雨婆娑河边的芭蕉的时候;当多情的晚风掸拂台门石桥,散漫的炊烟缭绕乡野 谷场的时候,二胡的流浪便开始了。当流浪的二胡宿命地遇上了那个人,它的流浪被无端的 浓缩聚集了,被无限地扩散放大了。那叫瞎子阿炳的人,像一个巫师,二胡遇上了他,从此 便再也停不下流浪的步伐。 ⑤《二泉映月》的音符如泉眼汩汩洇漫,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该是一种无奈;《病中吟》 的曲调如泪水缓缓流出,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分明是一种悲凉;《良宵》的节拍如思念浓浓 笼罩,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更是一种彻骨的沧桑。二胡流浪着一种悲苦和困顿、一种沧桑和 无奈。不是二胡的流浪、音乐的流浪,那样的流浪是一个灵魂的流浪,一方水土的流浪;那 样的流浪是一个时代的流浪,一个民族的流浪 ⑥流浪的二胡总要催生众多流浪的心灵,催放众多流浪的花,瞎子阿炳便是一个极致
然而在江南,在青石小弄台门深,乌瓦粉檐廊棚长遍地市肆的江南,在舂草池塘蛙鼓稠莺 雏声里碧禾浓处处乡野的江南类似因了二胡而流浪的心灵和生命又何止阿炳呢?在我的故 乡,四岁失明,自幼父母双亡的孙文明,十二岁时便从故乡的曹娥江边出发漂泊江南,颠沛 流离中,他的二胡声响彻了大半个江南。《流波曲》、《四方曲》、《人静心安》,使他由 一个民间流浪艺人走上了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讲授二胡的讲台。而流浪了一辈子的孙文明, 最终还是积劳成疾地客死于异乡上海。从阿炳到孙文明,到江南市肆和乡野里众多生生灭灭 的流浪的灵魂,都体现了一种忍耐和坚韧、一种奋进和抗争。我伤感地承认,在江南的丝竹 中,二胡也许最具有悲剧性格。 ⑦一方水土的精灵,一盈风情的血脉,器乐是一个时代种文化的魂魄。而流浪是生命 另—种鮮活的姿态,这种鲜活的姿态永远都不能消解。 13.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流浪的二胡》是诗的散文,是散文诗。语言优美形象,句式错落有致,修辞手法 多样。 B.二胡在江南丝竹中最具悲剧性格,最能表达墨客骚人、显贵官宦的不平和心声。 C.“是一个时代的流浪,一个民族的流浪”这句话的意思是,二胡曲所表达的那种无 奈、悲凉和沧桑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写照。 作者提到了故乡的孙文明,他走上了上海音乐学院的讲台,而使二胡民间的纯粹性 得以丧失,这就是他的悲剧性 E.这篇散文揭示了二胡的地域性、社会性和时代性,记人清晰、叙事精当、情节曲折 低沉、悒郁的感情贯串全文。 14.文章的第②自然段,把“马头琴”“唢呐”“二胡”放在一起来写,作者要表明一个什 么样的观点?(4分) 答 15.文章的标题为“流浪的二胡”,请结合全文概括“流浪”的两层含义。(6分) ①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
然而在江南,在青石小弄台门深,乌瓦粉檐廊棚长遍地市肆的江南,在春草池塘蛙鼓稠,莺 雏声里碧禾浓处处乡野的江南,类似因了二胡而流浪的心灵和生命又何止阿炳呢?在我的故 乡,四岁失明,自幼父母双亡的孙文明,十二岁时便从故乡的曹娥江边出发漂泊江南,颠沛 流离中,他的二胡声响彻了大半个江南。《流波曲》、《四方曲》、《人静心安》,使他由 一个民间流浪艺人,走上了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讲授二胡的讲台。而流浪了一辈子的孙文明, 最终还是积劳成疾地客死于异乡上海。从阿炳到孙文明,到江南市肆和乡野里众多生生灭灭 的流浪的灵魂,都体现了一种忍耐和坚韧、一种奋进和抗争。我伤感地承认,在江南的丝竹 中,二胡也许最具有悲剧性格。 ⑦一方水土的精灵,一盈风情的血脉,器乐是一个时代一种文化的魂魄。而流浪是生命 另一种鲜活的姿态,这种鲜活的姿态永远都不能消解。 13.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流浪的二胡》是诗的散文,是散文诗。语言优美形象,句式错落有致,修辞手法 多样。 B.二胡在江南丝竹中最具悲剧性格,最能表达墨客骚人、显贵官宦的不平和心声。 C.“是一个时代的流浪,一个民族的流浪”这句话的意思是,二胡曲所表达的那种无 奈、悲凉和沧桑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写照。 D.作者提到了故乡的孙文明,他走上了上海音乐学院的讲台,而使二胡民间的纯粹性 得以丧失,这就是他的悲剧性。 E.这篇散文揭示了二胡的地域性、社会性和时代性,记人清晰、叙事精当、情节曲折, 低沉、悒郁的感情贯串全文。 14.文章的第②自然段,把“马头琴”“唢呐”“二胡”放在一起来写,作者要表明一个什 么样的观点?(4分) 答: 15.文章的标题为“流浪的二胡”,请结合全文概括“流浪”的两层含义。(6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
奥斯卡决胜之前接受采访张艺谋:得失平常心 《南方都市报》记者谢晓 记者:《英雄》在国内取得这么大成功,这给你的奥斯卡之行带来了什么压力吗? 张:没有,《英雄》在商业上是空前成功的,不仅在中国,韩国、泰国、所有东南亚国 家……都是中国电影有史以来破纪录的数字,我也很好奇为什么这么卖钱,前不久有媒体说 是因为在国内做了特别的炒作,那我想其它地方已经是有游戏规则的,所谓“车走车路马走 马路”,它们总不存在恶性炒作,所以我一直在想,可能我们需要总结一下怎么去吸引观众 看电影。至于奥斯卡,以前我也来过一次,它就是这一套,就像一个大聚会,美国人的电影 游戏,大家盛装而来,我语言不通,就是来看热闹。 记者:您获奖无数,那在您看来奥斯卡奖的特殊意义在哪? 张:中国老百姓有奥斯卡情结,其实圈中人都知道这只是一个美国人的奖,只是美国人 的评判标准,与其它电影节不一样,它不代表最高水准,但中国人很特别,从媒体到老百姓 始终有这情结,也许是因为影响力大,而在所有奖项中,它在商业上影响力最大,这可能与 美国国情、它在电影界老大的地位有关 记者:您得奖或不得奖希望说一些什么? 张:获不获奖都说得差不多,都是要感谢关注中国电影的人们。每年都有很多作品、导 演出现,但通过奥斯卡游戏方式引起广泛关注也是一件好事。 记者:您的《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都获过奥斯卡提名,您怎么看奥斯卡奖的评选 标准走势? 张:很难评价它的走势,从历年来看它没特别的标准,大标准是美国标准,但这么多年 《辛德勒名单》和《芝加哥》就是完全不一样的风格,有个共同点就是卖钱,好像美国评奖 与影片的受欢迎程度与票房经常一致,很少看到爆一个大冷门,即从来未听说过或沉闷的电
奥斯卡决胜之前接受采访 张艺谋:得失平常心 《南方都市报》记者 谢晓 记者:《英雄》在国内取得这么大成功,这给你的奥斯卡之行带来了什么压力吗? 张:没有,《英雄》在商业上是空前成功的,不仅在中国,韩国、泰国、所有东南亚国 家……都是中国电影有史以来破纪录的数字,我也很好奇为什么这么卖钱,前不久有媒体说 是因为在国内做了特别的炒作,那我想其它地方已经是有游戏规则的,所谓“车走车路马走 马路”,它们总不存在恶性炒作,所以我一直在想,可能我们需要总结一下怎么去吸引观众 看电影。至于奥斯卡,以前我也来过一次,它就是这一套,就像一个大聚会,美国人的电影 游戏,大家盛装而来,我语言不通,就是来看热闹。 记者:您获奖无数,那在您看来奥斯卡奖的特殊意义在哪? 张:中国老百姓有奥斯卡情结,其实圈中人都知道这只是一个美国人的奖,只是美国人 的评判标准,与其它电影节不一样,它不代表最高水准,但中国人很特别,从媒体到老百姓 始终有这情结,也许是因为影响力大,而在所有奖项中,它在商业上影响力最大,这可能与 美国国情、它在电影界老大的地位有关 记者:您得奖或不得奖希望说一些什么? 张:获不获奖都说得差不多,都是要感谢关注中国电影的人们。每年都有很多作品、导 演出现,但通过奥斯卡游戏方式引起广泛关注也是一件好事。 记者:您的《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都获过奥斯卡提名,您怎么看奥斯卡奖的评选 标准走势? 张:很难评价它的走势,从历年来看它没特别的标准,大标准是美国标准,但这么多年 《辛德勒名单》和《芝加哥》就是完全不一样的风格,有个共同点就是卖钱,好像美国评奖 与影片的受欢迎程度与票房经常一致,很少看到爆一个大冷门,即从来未听说过或沉闷的电
影获奖的,这可能代表美国投票心理,他们还是希望电影能带给他们兴奋。 记者:您对这一届参赛作品大赢家《芝加哥》怎么评价? 张:这次《芝加哥》得提名最多,还是能给我一些启发,比如传统歌舞片中作了一些转 换和内心表达,这些新形式特别好,还有歌舞特别好看,音乐的表现方式很美国化,让年轻 人有很强的节奏感,同时针砭时弊的现实主义命题,对社会对媒体等幕后有批判,这也是它 获奖的原因吧。还是有一点思想性。 记者:马丁斯科塞斯是美国坚持艺术个性的一位导演,他冲击奥斯卡20年了,一次没 得,您怎么看? 张:马丁是我非常喜欢的导演之一,8年前我在他家吃饭还见过他妈妈,上次金球奖颁 奖后有个聚会,可是人挨人,我等了两小时想祝贺他但他一直忙着,后来在一个人挤人的长 过道里,我跟他擦身而过了。我很喜欢他的作品,在美国这样一个程式化的电影创作环境中 他的个性非常鲜明,但这次《纽约黑帮》不是他的代表作,听说原片长三个半至四个小时, 现在看到的是两个半钟头,我觉得剪得很碎,不知是否导演原先的版本,但看得出他极具野 心,想对纽约及美国人历史进行浓缩,又都是大牌演员,能控制这么大题材已经很难了。 记者:您认为外国人能看懂《英雄》中的传统文化吗? 张:不管大家怎么看《英雄》,它里面充满了传统文化的很多视觉符号,琴棋书画对外 国人来说可能很陌生,他们可能还觉得神秘,感到很遥远,不太像中国人能看那么透彻。 记者:之前很多人认为《英雄》不可能得奖,因为离《卧虎藏龙》太近了,您认为假如 它落败这是主要原因吗? 张:我也是这么个看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给同类型两部电影一个奖不大可能,所以我 也不太期望。 记者:您正在筹备下一部武侠片,那您是否会将《英雄》中的经验教训全带到下部片中
影获奖的,这可能代表美国投票心理,他们还是希望电影能带给他们兴奋。 记者:您对这一届参赛作品大赢家《芝加哥》怎么评价? 张:这次《芝加哥》得提名最多,还是能给我一些启发,比如传统歌舞片中作了一些转 换和内心表达,这些新形式特别好,还有歌舞特别好看,音乐的表现方式很美国化,让年轻 人有很强的节奏感,同时针砭时弊的现实主义命题,对社会对媒体等幕后有批判,这也是它 获奖的原因吧。还是有一点思想性。 记者:马丁·斯科塞斯是美国坚持艺术个性的一位导演,他冲击奥斯卡20年了,一次没 得,您怎么看? 张:马丁是我非常喜欢的导演之一,8年前我在他家吃饭还见过他妈妈,上次金球奖颁 奖后有个聚会,可是人挨人,我等了两小时想祝贺他但他一直忙着,后来在一个人挤人的长 过道里,我跟他擦身而过了。我很喜欢他的作品,在美国这样一个程式化的电影创作环境中, 他的个性非常鲜明,但这次《纽约黑帮》不是他的代表作,听说原片长三个半至四个小时, 现在看到的是两个半钟头,我觉得剪得很碎,不知是否导演原先的版本,但看得出他极具野 心,想对纽约及美国人历史进行浓缩,又都是大牌演员,能控制这么大题材已经很难了。 记者:您认为外国人能看懂《英雄》中的传统文化吗? 张:不管大家怎么看《英雄》,它里面充满了传统文化的很多视觉符号,琴棋书画对外 国人来说可能很陌生,他们可能还觉得神秘,感到很遥远,不太像中国人能看那么透彻。 记者:之前很多人认为《英雄》不可能得奖,因为离《卧虎藏龙》太近了,您认为假如 它落败这是主要原因吗? 张:我也是这么个看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给同类型两部电影一个奖不大可能,所以我 也不太期望。 记者:您正在筹备下一部武侠片,那您是否会将《英雄》中的经验教训全带到下部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