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林福兰(华南师大教科所副研究员) 20世纪转眼即逝。回首改革开放20年来,在邓小平思想的 指导下,广大教育工作者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把德育 工作摆在重要地位,全面改革学校德育,促使学校德育工作逐步 走向有序化、规范化、科学化,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新人作出 了重要贡献。但在开放的社会环境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学校德育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效果不尽如人意。如德育观念的转 变,德育的要求如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和青少年的发展 要求有机统一,德育的方式方法如何与现代信息社会环境中責少 年的持点相适应,德育工作如何更科学更有实效等间题,仍有待 我们去探索。 21世纪将是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飞速发展、 社会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国际社会、经济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各 国各民族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的冲突也将更加剧烈,青少年的 思想意识也必将更为复杂多变,学校德育将面临着更多更新的挑 战。如何加大德育改革的力度,使学校德育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承担起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历史重任,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需 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们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改革提出以下几 点看法,以求教各位同行
当前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林福兰(华南师大教科所副研究员) 20 世纪转眼即逝。回首改革开放 20 年来,在邓小平思想的 指导下,广大教育工作者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把德育 工作摆在重要地位,全面改革学校德育,促使学校德育工作逐步 走向有序化、规范化、科学化,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新人作出 了重要贡献。但在开放的社会环境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学校德育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效果不尽如人意。如德育观念的转 变,德育的要求如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和青少年的发展 要求有机统一,德育的方式方法如何与现代信息社会环境中青少 年的特点相适应,德育工作如何更科学更有实效等问题,仍有待 我们去探索。 21 世纪将是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飞速发展、 社会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国际社会、经济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各 国各民族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的冲突也将更加剧烈,青少年的 思想意识也必将更为复杂多变,学校德育将面临着更多更新的挑 战。如何加大德育改革的力度,使学校德育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承担起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 21 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历史重任,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需 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们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改革提出以下几 点看法,以求教各位同行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 导,实现从传统德育观念向现代德育观念的转变 观念是行为的指导。德育改革首先要更新观念。面对21 世纪国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复杂挑战, 我们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面 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实现从传统德育观念向现代德 育观念的转变 首先,从封闭型的德育观向开放型的现代德育观转变。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社会信息化程度日益增 高。封闭式的学校德育环境已不复存在,传统德育观念受到了彻 底的挑战。我们应确立开放型的现代德育观,充分发挥学校德育 的信息选择和文化整合功能,主动迎接开放社会的各种挑战。 其次,从传统学校德育观向现代德育终身化、社会化观 念转变。 教育终身化、社会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德育的对 象将从传统的在校青少年扩展为全民,德育将伴随人的终生。现 代德育不仅贯穿大中小学教育阶段,也应贯穿于幼儿教育、职业 教育、成人教育等各类教育,贯穿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各个方 面。实现从传统学校德育观向现代德育终身化、社会化观念的转 变,是德育工作者的必要意识 再次,从传统的防范型德育观向主动发展型德育观转变
一、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 导,实现从传统德育观念向现代德育观念的转变 观念是行为的指导。德育改革首先要更新观念。面对 21 世纪国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复杂挑战, 我们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面 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实现从传统德育观念向现代德 育观念的转变。 首先,从封闭型的德育观向开放型的现代德育观转变。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社会信息化程度日益增 高。封闭式的学校德育环境已不复存在,传统德育观念受到了彻 底的挑战。我们应确立开放型的现代德育观,充分发挥学校德育 的信息选择和文化整合功能,主动迎接开放社会的各种挑战。 其次,从传统学校德育观向现代德育终身化、社会化观 念转变。 教育终身化、社会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德育的对 象将从传统的在校青少年扩展为全民,德育将伴随人的终生。现 代德育不仅贯穿大中小学教育阶段,也应贯穿于幼儿教育、职业 教育、成人教育等各类教育,贯穿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各个方 面。实现从传统学校德育观向现代德育终身化、社会化观念的转 变,是德育工作者的必要意识。 再次,从传统的防范型德育观向主动发展型德育观转变
传统德育是防范型的德育。教师、家长、社会有关人士 考虑较多的是如何管好孩子,企图在孩子与社会现实生活之间筑 起一道围墙,不考虑孩子的个性发展需求,一味要求应该怎样不 该怎样,按照成人的意愿成长,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在复杂开放 的信息社会中,面对大量的信息流,面对多元文化、多元思想意 识、多元道德观和价值观的竞争和冲突,如何正确的选择,我们 要彻底改变传统德育那种防范型的德育观,确立主动发展型的德 育观念,引导学生学会主动选择、主动发展,充分发挥主体性 自我教育能力和整体素质,自觉地把社会外在的道德要求转化为 内在的自我道德震要,促进他们主动地健康地全面发展。 、大力开展德育科研,促进德育工作科学化 社会、经济在飞速发展,青少年思想意识复杂多变。今天 的教育是为明天培养人才。我们就要科学地预测:21世纪的社 会震要么样的人才素质?当令的青少年一一未来的社会主人 的需求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应建立什么样的新型德育模式? 这都需要进行研究。深入开展德育科研,是解决当前德育面临的 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高德育效果,为教育行政部门作出 科学决策提供参考的重要举措。德育科研不仅是教育科学研究部 门的任务,也是教育实际工作者的任务。《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 提出:“德育科研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
传统德育是防范型的德育。教师、家长、社会有关人士 考虑较多的是如何管好孩子,企图在孩子与社会现实生活之间筑 起一道围墙,不考虑孩子的个性发展需求,一味要求应该怎样不 该怎样,按照成人的意愿成长,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在复杂开放 的信息社会中,面对大量的信息流,面对多元文化、多元思想意 识、多元道德观和价值观的竞争和冲突,如何正确的选择,我们 要彻底改变传统德育那种防范型的德育观,确立主动发展型的德 育观念,引导学生学会主动选择、主动发展,充分发挥主体性、 自我教育能力和整体素质,自觉地把社会外在的道德要求转化为 内在的自我道德需要,促进他们主动地健康地全面发展。 二、大力开展德育科研,促进德育工作科学化 社会、经济在飞速发展,青少年思想意识复杂多变。今天 的教育是为明天培养人才。我们就要科学地预测:21 世纪的社 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素质?当今的青少年——未来的社会主人 的需求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应建立什么样的新型德育模式? 这都需要进行研究。深入开展德育科研,是解决当前德育面临的 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高德育效果,为教育行政部门作出 科学决策提供参考的重要举措。德育科研不仅是教育科学研究部 门的任务,也是教育实际工作者的任务。《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 提出:“德育科研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
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德育科学研究部门和学术团体的作用, 鼓励德育科研人员与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中小学教师密切合作 开展课题的硏究”。广东省政府为普教科研提供经费和政策的支 持,调动了广大科研人员和教师的积极性,将促进德育的创新, 有利于提高德育水平、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德育科研人员、教育 行政管理人员和中小学教师三结合研究队伍的形成,将对德育改 革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新世纪的德育更为重要,也更为复杂, 需要具备更强的适应性与超越性,也就是更高的科学性。德育科 研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三、积极进行德育创新,建立面向21世纪的新德育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德育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大中 小学德育大纲的颁布与实施,使我国德育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的轨 道。确定了德育的内涵为思想、政治、道德、心理品质教育,确 定了德育总体目标及不同学龄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规定了学 校、家庭、社会的德育责任,形成了德育考核标准及考核制度, 逐步建立起适应新时期社会和青少年发展的德育体系,使德育工 作向科学化迈进。但随着时代的变迁,青少年需求的变化,原有 的德育体系已无法解决社会现代化过程涌现的种种问题了。德育 需要创新,需要对原有德育体系进行完善、改革,需要创立各种 适应21世纪的新德育模式,建立德育新体系。如德育的目标如 何体现21世纪青少年的道德素质要求;德育内容和德育课程的
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德育科学研究部门和学术团体的作用, 鼓励德育科研人员与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中小学教师密切合作 开展课题的研究”。广东省政府为普教科研提供经费和政策的支 持,调动了广大科研人员和教师的积极性,将促进德育的创新, 有利于提高德育水平、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德育科研人员、教育 行政管理人员和中小学教师三结合研究队伍的形成,将对德育改 革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新世纪的德育更为重要,也更为复杂, 需要具备更强的适应性与超越性,也就是更高的科学性。德育科 研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三、积极进行德育创新,建立面向 21 世纪的新德育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德育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大中 小学德育大纲的颁布与实施,使我国德育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的轨 道。确定了德育的内涵为思想、政治、道德、心理品质教育,确 定了德育总体目标及不同学龄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规定了学 校、家庭、社会的德育责任,形成了德育考核标准及考核制度, 逐步建立起适应新时期社会和青少年发展的德育体系,使德育工 作向科学化迈进。但随着时代的变迁,青少年需求的变化,原有 的德育体系已无法解决社会现代化过程涌现的种种问题了。德育 需要创新,需要对原有德育体系进行完善、改革,需要创立各种 适应 21 世纪的新德育模式,建立德育新体系。如德育的目标如 何体现 21 世纪青少年的道德素质要求;德育内容和德育课程的
设置如何反映现代化建设要求,反映新时代的特点和青少年的思 想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关注青少年的个性发展、心理问题, 健康的闲暇生活,人际道德与自然生态道德的关系、中华民族传 统美德更新与继承、世界各民族文化的批判与借鉴问题;德育的 方法如何适应信息时代青少年的特点;学校、社会、家庭德育机 制的完善问题;如何克服德育过于理想化和标准化、过于强调德 育的“塑造”功能;如何建立完善的科学的德育评价标准等问 题,都需要德育思想、德育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四、深化德育课程的改革 德育课程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一定社会时期对青少年精 神面貌的要求。重视德育,首先要重视德育课程。德育课程的改 革是德育改革的核心。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是我国中小学德 育的主要课程,是贯彻德育要求的主要途径。中共中央对德育课 程的改革十分重视,专门为德育课程的改革颁发指导性文件。改 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德育课程有了频繁的改革、变动。从统一大 纲统一教材到一纲多本,直到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的颁布 实施,从未停止。以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为依据而编写的新 教材,在内容体系上进行较合理的选择和安排,注意知识性、科 学性、教育性、基础性、针对性、方向性及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统 叙述形式生动活泼,改变了传统政治课高大空的理论说教面
设置如何反映现代化建设要求,反映新时代的特点和青少年的思 想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关注青少年的个性发展、心理问题, 健康的闲暇生活,人际道德与自然生态道德的关系、中华民族传 统美德更新与继承、世界各民族文化的批判与借鉴问题;德育的 方法如何适应信息时代青少年的特点;学校、社会、家庭德育机 制的完善问题;如何克服德育过于理想化和标准化、过于强调德 育的“塑造”功能;如何建立完善的科学的德育评价标准等问 题,都需要德育思想、德育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四、深化德育课程的改革 德育课程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一定社会时期对青少年精 神面貌的要求。重视德育,首先要重视德育课程。德育课程的改 革是德育改革的核心。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是我国中小学德 育的主要课程,是贯彻德育要求的主要途径。中共中央对德育课 程的改革十分重视,专门为德育课程的改革颁发指导性文件。改 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德育课程有了频繁的改革、变动。从统一大 纲统一教材到一纲多本,直到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的颁布、 实施,从未停止。以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为依据而编写的新 教材,在内容体系上进行较合理的选择和安排,注意知识性、科 学性、教育性、基础性、针对性、方向性及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统 一,叙述形式生动活泼,改变了传统政治课高大空的理论说教面
孔,使用后普遍受到好评。但中学思想政治课新教材的改革仍需 继续,内容的选择还需进一步贴近中学生的实际。大中小学德育 课程的衔接问题以及考试的改革问题也要深入研究。 五、注重道德基础教育与政治思想导向教育的有机统一 当前,部分青少年善恶是非观念混淆,不懂做人的基本准 则和基本道德,形成多重人格,青少年的犯罪率增高,各种不健 康心理、不良行为增多等问题困扰着家长、教师和社会。许多教 师和家长感到今天的孩子难教了,讲起道理来比老师和家长讲得 更好更多,可心里想的和做的就不一定是这样。原因很多,社会 上存在某些成人口头上讲的是社会主义,实际上干的是个人主义 的现象,对青少年造成恶劣的影响。而教育上的失误也是重要原 因。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重智轻德的思想使德育落不到实 处。传统德育注重灘输大道理,过分强调德育的政迨取向而忽视 了基础文明、基础道德和个性心理素质的培养,没有处理好育政 与育德、育心的关系,忽视德育的现实性、针对性、基础性,使 政治、理想教育没有很好地建立在道德素质、健康心理品质的养 成基础上。德育的考核也注重思想认识方面。政治、思想和道德、 个性心理品质教育都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机的统一体, 坚持方向性和基础性都是必要的。社会主义理想的确立要有坚实 的道德和心理基础。基础道德是社会文明的基本要求,是社会现
孔,使用后普遍受到好评。但中学思想政治课新教材的改革仍需 继续,内容的选择还需进一步贴近中学生的实际。大中小学德育 课程的衔接问题以及考试的改革问题也要深入研究。 五、注重道德基础教育与政治思想导向教育的有机统一 当前,部分青少年善恶是非观念混淆,不懂做人的基本准 则和基本道德,形成多重人格,青少年的犯罪率增高,各种不健 康心理、不良行为增多等问题困扰着家长、教师和社会。许多教 师和家长感到今天的孩子难教了,讲起道理来比老师和家长讲得 更好更多,可心里想的和做的就不一定是这样。原因很多,社会 上存在某些成人口头上讲的是社会主义,实际上干的是个人主义 的现象,对青少年造成恶劣的影响。而教育上的失误也是重要原 因。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重智轻德的思想使德育落不到实 处。传统德育注重灌输大道理,过分强调德育的政治取向而忽视 了基础文明、基础道德和个性心理素质的培养,没有处理好育政 与育德、育心的关系,忽视德育的现实性、针对性、基础性,使 政治、理想教育没有很好地建立在道德素质、健康心理品质的养 成基础上。德育的考核也注重思想认识方面。政治、思想和道德、 个性心理品质教育都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机的统一体, 坚持方向性和基础性都是必要的。社会主义理想的确立要有坚实 的道德和心理基础。基础道德是社会文明的基本要求,是社会现
实生活的反映,是社会公德与现阶段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统一。 当前德育改革要重视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础道德 教育,认真解决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对社会信息化、市场化、全球 化带来的种种道德和心理困惑,引导青少年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从而确立社会主义理想。 六、大力增加德育的物质投入,加快实现德育手段的现代 化 传统德育以说教为主要方法,教育场所、手段简单化,缺 乏吸引力。90年代以来,各级政府注意增加教育的投入,建设 了一批德育基地和图书、影视等“五个一工程”,对校园进行修 建和改造,美化了育人环境。这为21世纪学校德育打下了良好 的物质基础。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仪表、道德情感、道 德行为和价值观等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起着隐性课程的作 用。但相对时代和青少年的发展要求,德育的物质投入远远不足。 不仅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大中小学的图书资料、信息资源的投 入以及校外德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的完善都需要继续增加投 入,以利发挥德育的功能。 当前,信息技术已普遍应用于社会、经济和生活的各个 方面,信息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娱乐的重要途径。德育改革 要与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相适应。而目前我国学校德育手段的现代
实生活的反映,是社会公德与现阶段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统一。 当前德育改革要重视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础道德 教育,认真解决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对社会信息化、市场化、全球 化带来的种种道德和心理困惑,引导青少年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从而确立社会主义理想。 六、大力增加德育的物质投入,加快实现德育手段的现代 化 传统德育以说教为主要方法,教育场所、手段简单化,缺 乏吸引力。90 年代以来,各级政府注意增加教育的投入,建设 了一批德育基地和图书、影视等“五个一工程”,对校园进行修 建和改造,美化了育人环境。这为 21 世纪学校德育打下了良好 的物质基础。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仪表、道德情感、道 德行为和价值观等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起着隐性课程的作 用。但相对时代和青少年的发展要求,德育的物质投入远远不足。 不仅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大中小学的图书资料、信息资源的投 入以及校外德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的完善都需要继续增加投 入,以利发挥德育的功能。 当前,信息技术已普遍应用于社会、经济和生活的各个 方面,信息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娱乐的重要途径。德育改革 要与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相适应。而目前我国学校德育手段的现代
化建设相当不足,德育软件的开发更是远远落后,学校德育没有 很好地应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手段。投入大量的人 力、物力、资金,加快实现德育手段的现代化,使德育要求以生 动、活泼、形象的形式融入青少年的脑子里和生活中,促进青少 年的道德内在化,是当前德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必须 釆取有力措施,加快搞好现代德育手段的软硬件建设,利用现代 多媒体技术和信息网络开展德育工作 七、提高教师的德育素质,建立有效的德育激励机制 学校是德育的主阵地,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力量。 提高教师队伍的德育素质,是搞好学校德育工作和德育改革的基 本条件。每个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除了具备法定的教师资格外, 还要具备实施德育的素质。如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德育观;自觉 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成为学生的道德榜样;有较高的业务知 识、教育水平和从事德育工作的能力;有参与德育科硏的积极性 等等。中共中央、国务院已作出了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决定, 各级教育部门也开始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大力提高教师队 伍的整体素质。部分省市已启动培养名校长、名教育专家、名教 师的“百千万”工程,并制定和逐步实施全面培训教师的计划。 《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提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努力培养 造就中小学德育专家、德育特级教师和高级教师,要创造条件不
化建设相当不足,德育软件的开发更是远远落后,学校德育没有 很好地应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手段。投入大量的人 力、物力、资金,加快实现德育手段的现代化,使德育要求以生 动、活泼、形象的形式融入青少年的脑子里和生活中,促进青少 年的道德内在化,是当前德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必须 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搞好现代德育手段的软硬件建设,利用现代 多媒体技术和信息网络开展德育工作。 七、提高教师的德育素质,建立有效的德育激励机制 学校是德育的主阵地,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力量。 提高教师队伍的德育素质,是搞好学校德育工作和德育改革的基 本条件。每个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除了具备法定的教师资格外, 还要具备实施德育的素质。如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德育观;自觉 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成为学生的道德榜样;有较高的业务知 识、教育水平和从事德育工作的能力;有参与德育科研的积极性 等等。中共中央、国务院已作出了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决定, 各级教育部门也开始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大力提高教师队 伍的整体素质。部分省市已启动培养名校长、名教育专家、名教 师的“百千万”工程,并制定和逐步实施全面培训教师的计划。 《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提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努力培养 造就中小学德育专家、德育特级教师和高级教师,要创造条件不
断提高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这为提高教 师的德育素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培训和德育实践都是提高教师 德育素质的重要途径。在优先培养部分骨干教师的情况下,通过 科学指导德育实践提高全体教师的德育素质是很必要的。 同时,需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德育激励机制。《中小学德育 工作规程》提出:“要建立、健全中小学班主任的聘任、培训、 考核、评优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教 师应当给予奖励。”并规定了从事德育工作是评定职称、职级的 重要条件,评聘教师职务工作的政策要有利于加强学校的德育工 作,要表彰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教育部门, 设立了各种教师奖励基金,奖励在教育教学和德育工作中作出显 著成绩的教师。把德育工作作为职称评聘、考核、评优和奖励的 重要条件,促进教师积极投入德育工作,有利于德育的改革和发 展。目前,德育激励机制仍有不够完善的地方,如从事德育工作 的待遇仍未能与教师的劳动价值相适应,转变一个差生远远比不 上培养一个大学生等,有待不断改进和健全。 八、优化社会、家庭的德育环境,落实社区、家庭的德育 责任 家庭、社会环境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 现代德育受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大,这是不争的事实
断提高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这为提高教 师的德育素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培训和德育实践都是提高教师 德育素质的重要途径。在优先培养部分骨干教师的情况下,通过 科学指导德育实践提高全体教师的德育素质是很必要的。 同时,需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德育激励机制。《中小学德育 工作规程》提出:“要建立、健全中小学班主任的聘任、培训、 考核、评优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教 师应当给予奖励。”并规定了从事德育工作是评定职称、职级的 重要条件,评聘教师职务工作的政策要有利于加强学校的德育工 作,要表彰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教育部门, 设立了各种教师奖励基金,奖励在教育教学和德育工作中作出显 著成绩的教师。把德育工作作为职称评聘、考核、评优和奖励的 重要条件,促进教师积极投入德育工作,有利于德育的改革和发 展。目前,德育激励机制仍有不够完善的地方,如从事德育工作 的待遇仍未能与教师的劳动价值相适应,转变一个差生远远比不 上培养一个大学生等,有待不断改进和健全。 八、优化社会、家庭的德育环境,落实社区、家庭的德育 责任 家庭、社会环境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 现代德育受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大,这是不争的事实
世纪之交,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发展市场化、全球化是 必然趋势。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不同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 文化、思想意识等等,必将对青少年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学 校德育的难度更大。优化社会、家庭的德育环境,充分利用社会 和家庭的德育资源,尽可能降低社会的负面影响,成为现代德育 改革的重要方面。需要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社会经济、文化、 教育及各事业部门、每个家庭负起德育责任,形成教育的合力。 社区是青少年成长的主要场所。社区环境对青少年的思 想意识、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落实社区德育责任制,统筹社会各种教育力量,为学校 提供德育基地和社会实践条件,是今后社区德育改革的着力点。 大众传媒、影视文化、信息网络,对青少年具有重大影响力,有 关部门应依法加强管理,为青少年提供优秀的精神粮食,严禁生 产精神毒品。家长,是青少年的第一人生榜样,对青少年的健康 成长负主要责任。提高家长自身的道德素质和德育水平,是提高 德育效果的重要措施。学校德育应发挥主阵地作用,做好协调社 区德育力量、提高家庭德育水平的工作
世纪之交,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发展市场化、全球化是 必然趋势。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不同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 文化、思想意识等等,必将对青少年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学 校德育的难度更大。优化社会、家庭的德育环境,充分利用社会 和家庭的德育资源,尽可能降低社会的负面影响,成为现代德育 改革的重要方面。需要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社会经济、文化、 教育及各事业部门、每个家庭负起德育责任,形成教育的合力。 社区是青少年成长的主要场所。社区环境对青少年的思 想意识、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落实社区德育责任制,统筹社会各种教育力量,为学校 提供德育基地和社会实践条件,是今后社区德育改革的着力点。 大众传媒、影视文化、信息网络,对青少年具有重大影响力,有 关部门应依法加强管理,为青少年提供优秀的精神粮食,严禁生 产精神毒品。家长,是青少年的第一人生榜样,对青少年的健康 成长负主要责任。提高家长自身的道德素质和德育水平,是提高 德育效果的重要措施。学校德育应发挥主阵地作用,做好协调社 区德育力量、提高家庭德育水平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