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湖南省郴州市中考语文试卷(课改区)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该试题卷的封面上,并认 真核对答题卡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 2、考生做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作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生 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卡。满分13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试题卷共8页。如 缺页,考生须声明,否则后果自负。 5、“听力测试”第1、2、3题和“阅读与欣赏”中的第11、12、13、14、15题均用 2B铅笔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添涂。 听力测试(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寓言剧《老桕树与蔷薇花》片断中的矛盾冲突是() A老柏树与蔷薇花两者的自我评价。 B老柏树对蔷薇花的评价 C蔷薇花对老柏树的评价。 D主人对老柏树的评价。 想一想:主人所说的话赞扬了谁?() A老柏树 B蔷薇花 C老柏树和蔷薇花 D胭脂花、鸡冠花 3.老柏树和蔷薇花自我评价的共同点是() A谦虚,不自信。B骄傲,不自信 C骄傲,自卑。 D骄傲,自信 二、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4.书法是一门艺术,写得一笔好字会给人以美的享受。请将下面的句子工整、规范地抄写 在答题卡的田字格中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5.按原文填空。 ①烽火连三月, (杜甫《春望》) ②知否?知否? (李清照《如梦令》) 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 6.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给我一次困难,让我懂得克服 ,让我经受磨炼:给我一次失败, 给我一次耻辱,让我学会真振作。我感谢每一次带我走向成功的经历 7.下面表格是今年“五一”黄金周郴州各景点游客统计表(单位:万人) 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 010-51280617
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 010-51280617 1 2007 年湖南省郴州市中考语文试卷(课改区)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该试题卷的封面上,并认 真核对答题卡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 2、考生做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作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生 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卡。满分 13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试题卷共 8 页。如 缺页,考生须声明,否则后果自负。 5、“听力测试”第 1、2、3 题和“阅读与欣赏”中的第 11、12、13、14、15 题均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添涂。 一、听力测试(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1.寓言剧《老柏树与蔷薇花》片断中的矛盾冲突是( ) A 老柏树与蔷薇花两者的自我评价。 B 老柏树对蔷薇花的评价。 C 蔷薇花对老柏树的评价。 D 主人对老柏树的评价。 2.想一想:主人所说的话赞扬了谁?( ) A 老柏树 B 蔷薇花 C 老柏树和蔷薇花 D 胭脂花、鸡冠花 3.老柏树和蔷薇花自我评价的共同点是( ) A 谦虚,不自信。 B 骄傲,不自信。 C 骄傲,自卑。 D 骄傲,自信。 二、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1 分) 4.书法是一门艺术,写得一笔好字会给人以美的享受。请将下面的句子工整、规范地抄写 在答题卡的田字格中。 以 崇 尚 科 学 为 荣,以 愚 昧 无 知 为 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原文填空。 ①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春望》) ②知否?知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如梦令》)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 6.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给我一次困难,让我懂得克服;____________ ,让我经受磨炼;给我一次失败, _____________ ;给我一次耻辱,让我学会真振作。我感谢每一次带我走向成功的经历。 7.下面表格是今年“五 一”黄金周郴州各景点游客统计表(单位:万人)
读了这张表你发现了什么?请用一句话将你的发现恰当地表达出来 下面是物理学中磁场状态图,看了此图后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并把自己觉得最 理想的联想用一句话描述出来。(可人选一图联想,也可以两图一起联想) 9.口语交际一次辩论会上,两名同学就乞丐乞讨现象展开了辩论,一名学生说:“乞丐是 弱势群体,值得同情。”另一名学生说:“乞丐以乞讨为生,不劳而获,甚至出现了乞丐骗 子、乞丐富翁,根本不值得我们同情。”请简要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10.综合性学习 为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某校进行了一次学生对老师的不记名民意测验。在“测验表 的附栏里,校长见到了以下一些留言: A老师,您上课很生动,我很爱听。如果上课时您能关掉手机就更好了 B你上课不要太严肃,严肃并不等于认真。 C老师,请你上课提问也要关照一下我们坐在墙角边的同学。 D王八蛋,总是跟我过不去,我希望你下岗! ①如果你是校长,你从这些留言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②请你在“测验表”的附栏中给你的语文老师留一言。 三、阅读与欣赏(本大题共10大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文段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 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汨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 1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A沿溯阻绝(顺流而下)B乘奔御风(奔驰) C夏水襄陵(河岸) D属引凄异(连续) 12.下面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的翻译,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A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B向来碧绿的潭水里,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C平静的河流,碧绿的潭水,都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D平时碧绿的潭水里,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影子, 13.选出最能概括本文段内容的一项() A描绘了三峡夏季水流之 B描绘了三峡四季的美丽景色 C描绘了三峡春冬之时的美丽景色。D描绘了打鱼人的悲惨生活。 【文段二】 自然灾害对人口的影响与人类社会有密切的关系,天灾与人祸往往交织在一起,天灾 因人祸而加剧,战争、动乱、水旱灾害、瘟疫、饥荒同时爆发所造成的损失至为惨重。如 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 010-51280617
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 010-51280617 2 读了这张表你发现了什么?请用一句话将你的发现恰当地表达出来。 8.下面是物理学中磁场状态图,看了此图后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并把自己觉得最 理想的联想用一句话描述出来。(可人选一图联想,也可以两图一起联想) 9.口语交际 一次辩论会上,两名同学就乞丐乞讨现象展开了辩论,一名学生说:“乞丐是 弱势群体,值得同情。”另一名学生说:“乞丐以乞讨为生,不劳而获,甚至出现了乞丐骗 子、乞丐富翁,根本不值得我们同情。”请简要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10.综合性学习 为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某校进行了一次学生对老师的不记名民意测验。在“测验表” 的附栏里,校长见到了以下一些留言: A 老师,您上课很生动,我很爱听。如果上课时您能关掉手机就更好了。 B 你上课不要太严肃,严肃并不等于认真。 C 老师,请你上课提问也要关照一下我们坐在墙角边的同学。 D 王八蛋,总是跟我过不去,我希望你下岗! ①如果你是校长,你从这些留言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②请你在“测验表”的附栏中给你的语文老师留一言。 三、阅读与欣赏(本大题共 10 大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文段一】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 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1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 A 沿溯阻绝(顺流而下) B 乘奔御风(奔驰) C 夏水襄陵(河岸) D 属引凄异(连续) 12.下面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的翻译,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 A 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B 向来碧绿的潭水里,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C 平静的河流,碧绿的潭水,都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D 平时碧绿的潭水里,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影子。 13.选出最能概括本文段内容的一项( ) A 描绘了三峡夏季水流之急。 B 描绘了三峡四季的美丽景色。 C 描绘了三峡春冬之时的美丽景色。 D 描绘了打鱼人的悲惨生活。 【文段二】 自然灾害对人口的影响与人类社会有密切的关系,天灾与人祸往往交织在一起,天灾 因人祸而加剧,战争、动乱、水旱灾害、瘟疫、饥荒同时爆发所造成的损失至为惨重。如
13世纪前期蒙古灭金期间曾使中国北方的人口减少了70%以上,太平天国战争造成的死亡 和少生人口约占当时总人口的22%,高达1亿,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口的损失超过3000万 本世纪60年代初的饥荒使中国至少损失了1800万人。人类不合理的经济开发和对天然植被 的大规模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干旱和洪涝灾害的加重,由此造成的人口损失难以估量。在工 业革命以前,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量都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徘徊不前:自12世纪至15 世纪,全世界的人口几乎没有什么增加,天灾人祸的严重程度可想而知。 (选自语文读本《人口》) 14.本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A自然灾害对人口的影响 B天灾人祸使人口损失惨重。 C各种战争使中国人口损失惨重。 D人类不保护自然环境对人口造成的影响。 15.本段文字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A举例子列数字B作比较列数字 C打比方列数字D举例子下定义 【文段三】 节约是一种美德 守成文 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有份的节约意识与行为。这种内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节约意识与行为之 所以更重要,是因为它更普遍、更持久、更有效。政府的政策与行为只能收一时之功,只有 当节约内化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这个节约型社会就自然而然地水到渠成了 温、良、恭、俭、让,勤俭节约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但在今天,实行市场经 济在给国家和个人带来巨大的财富的同时,“节约”这个民族的和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美 德与作风渐渐被淡薄了,甚至完全被遗弃了。奢侈、攀比之风盛行,一些人甚至将消费与节 约对立起来,以致将消费行为完全变成了浪费行为。今天,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不仅是对 政府工作的要求,同时,也更是对个人生活方式的期待 节约,作为一种美德,对于个人来说,有两种境界,两种层次:即对于私物的节约与对 公物的节约。对于私物的节约,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爱惜,是一种私德,这一层面的节约容 易做到,但当一个人拥有私人物质财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由于素质的差异,有些人对于自 己的这个财富、自己的这个劳动成果,也未必容易做到节约和爱惜。而且,无论是从道德约 束还是法律约東,社会上也无法干涉个人的这种私德。正因为如此,许多人在极尽奢侈浪费 之时都有“反正是我自己的钱,我怎么潇洒怎么花”的心理。对于公物的节约,是对公共财 产的、对集体共同劳动成果的爱惜,这是一种公德,这一层面的节约,相对前一层次来说, 境界更高,但也更不容易做到。这里,只能如此呼吁:浪费公物,其实质等于浪费私物。因 为,这公物正来源于你纳税人自己的血汗钱 节约,更是一种民族素质。当今发达国家,虽然拥有发展中国家无可比拟的财富,但在 这些发达国家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其实都很节约,节约到甚至让你产生这种印象:从 无论是政府部门花财政(纳税人的)钱、还是企业及个人花自己钱的方式来看,富裕发达国 家倒更像贫穷落后国家,而那些贫穷落后国家倒更发达国家的派头。随便举个例子,日本丰 田公司今天已产值达几千亿美元,一个公司就已超过我们几个广东省了,但你知道吗,那里 的员工至今仍是用用过的复印纸作便条。而且,这还不是个别现象,人家普遍如此,政府花 钱就更不用讲了,因为他们知道每一分钱都是纳税人的钱。相比之下,我们的政府、企业、 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 010-51280617
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 010-51280617 3 13 世纪前期蒙古灭金期间曾使中国北方的人口减少了 70%以上,太平天国战争造成的死亡 和少生人口约占当时总人口的 22%,高达 1 亿,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口的损失超过 3000 万。 本世纪 60 年代初的饥荒使中国至少损失了 1800 万人。人类不合理的经济开发和对天然植被 的大规模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干旱和洪涝灾害的加重,由此造成的人口损失难以估量。在工 业革命以前,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量都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徘徊不前;自 12 世纪至 15 世纪,全世界的人口几乎没有什么增加,天灾人祸的严重程度可想而知。 (选自语文读本《人口》) 14.本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 A 自然灾害对人口的影响。 B 天灾人祸使人口损失惨重。 C 各种战争使中国人口损失惨重。 D 人类不保护自然环境对人口造成的影响。 15.本段文字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A 举例子 列数字 B 作比较 列数字 C 打比方 列数字 D 举例子 下定义 【文段三】 节约是一种美德 守成文 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有份的节约意识与行为。这种内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节约意识与行为之 所以更重要,是因为它更普遍、更持久、更有效。政府的政策与行为只能收一时之功,只有 当节约内化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这个节约型社会就自然而然地水到渠成了。 温、良、恭、俭、让,勤俭节约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但在今天,实行市场经 济在给国家和个人带来巨大的财富的同时,“节约”这个民族的和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美 德与作风渐渐被淡薄了,甚至完全被遗弃了。奢侈、攀比之风盛行,一些人甚至将消费与节 约对立起来,以致将消费行为完全变成了浪费行为。今天,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不仅是对 政府工作的要求,同时,也更是对个人生活方式的期待。 节约,作为一种美德,对于个人来说,有两种境界,两种层次:即对于私物的节约与对 公物的节约。对于私物的节约,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爱惜,是一种私德,这一层面的节约容 易做到,但当一个人拥有私人物质财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由于素质的差异,有些人对于自 己的这个财富、自己的这个劳动成果,也未必容易做到节约和爱惜。而且,无论是从道德约 束还是法律约束,社会上也无法干涉个人的这种私德。正因为如此,许多人在极尽奢侈浪费 之时都有“反正是我自己的钱,我怎么潇洒怎么花”的心理。对于公物的节约,是对公共财 产的、对集体共同劳动成果的爱惜,这是一种公德,这一层面的节约,相对前一层次来说, 境界更高,但也更不容易做到。这里,只能如此呼吁:浪费公物,其实质等于浪费私物。因 为,这公物正来源于你纳税人自己的血汗钱。 节约,更是一种民族素质。当今发达国家,虽然拥有发展中国家无可比拟的财富,但在 这些发达国家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其实都很节约,节约到甚至让你产生这种印象:从 无论是政府部门花财政(纳税人的)钱、还是企业及个人花自己钱的方式来看,富裕发达国 家倒更像贫穷落后国家,而那些贫穷落后国家倒更发达国家的派头。随便举个例子,日本丰 田公司今天已产值达几千亿美元,一个公司就已超过我们几个广东省了,但你知道吗,那里 的员工至今仍是用用过的复印纸作便条。而且,这还不是个别现象,人家普遍如此,政府花 钱就更不用讲了,因为他们知道每一分钱都是纳税人的钱。相比之下,我们的政府、企业
乃至个人还不汗颜吗?人家不仅自己的钱不轻易大手大脚,对于公家的钱更不敢大手大脚 我们则是自己的钱大手大脚不在话下,公家的钱大手大脚就更不在话下。什么时候,倒过来 了,什么时候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统统都不在话下。 16.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的? 17.作者举日本丰田公司的事例有什么作用?在举例前说“随便举个例子”,这样写有什么 作用? 【文段四】 成全一棵树 ①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她要把它们栽在门前 ②母亲栽种完毕后,她的一个孩子从门里一拐一拐地出现了,“妈妈,把这棵小树也 栽下吧?”孩子的手里擎着一棵树苗,那是她丢弃的一棵。她又瘦又小,一点也不强壮,甚 至还有一些枯萎。孩子吃力地站在母亲的面前。他是她最小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残疾。孩子 擎着那棵树苗,满眼里都是渴求的光芒。母亲望着孩子站立不稳的腿,她犹豫了。她认为孩 子是在做着一件没有结果、同样也没有意义的事情。等看到孩子眼里的那片灼灼的光芒,母 亲终于点点头一一就算它最终长不成一棵大树。 ③孩子高兴极了,他小心翼翼地放下树苗,抢着去挖树坑。他人小力气弱,挖得很吃 力。母亲要替他挖,他不肯,硬是自己挖成了。孩子挖的树坑比母亲挖得都大、都深。 ④树苗栽种下了,孩子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给每一棵树浇水。母亲看着,心里想着 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她真的不相信那棵树苗会活过来,会长成一棵大 ⑤可是不久,那棵树苗和其它树苗一样,也鼓出了叶子。只不过稍迟了几天,叶片稍细 小了些。可不管怎么说,它活过来了,它也是一棵树了。 ⑥每一天,孩子都要拎了水桶浇树苗。孩子是认真的。他浇水也不厚此薄彼,一棵小树 桶水。那棵由他乞求母亲允许,他自己亲手挖坑栽种的小树苗,孩子也只浇一桶水。 ⑦小树一天一天长大。开始的时候,那棵小树明显地不如它的哥哥姐姐们壮实,显得有 些楚楚可怜。可是第二年夏天,它竟然慢慢地赶上了它们 ⑧这一年冬天,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送她这个最小的孩子也去学校读书。而在 此之前,她是不想,也没有这个能力让这个孩子去学校读书。孩子背着母亲用布片为他缝制的 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他一拐一拐地走向学校,可他的脸上却是永远像春天一样明丽灿 烂! ⑨放了学,除了做作业,孩子就浇那几棵树,一拐一拐地拎了水桶奔走在水塘和树之 间。春去冬来,那棵本来已经失去了生存资格的树,比别的树更青春更挺拔 ⑩孩子每天都是高高兴兴的。别人送给他一个绰号:阳光。他们都叫他阳光。 ①D几十年过去了,拐腿的孩子已经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这一年,他回到了他的家乡, 母亲已是满头银发了,儿子归来的消息使她分外高兴,这一天她早早就在门口迎接儿子。和 母亲同在门口的还有那几棵树 ⑩他是坐着一辆小轿车回来的。但他没有让车子进村。从村头他就下来自己走路 拐一拐地走向自己的家。 03远远地他首先看到了家门口的树一一那高大的、快有一抱粗的树。他看见了自己的 母亲。她依着树。他的心里一热,急急忙忙冲了过去。在那棵他亲手栽种的树下,他把他的母 亲搂在怀里。他发现母亲是真的老了,身子轻得像一片树叶。他叫了一声娘,就再也说不出 话来 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 010-51280617
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 010-51280617 4 乃至个人还不汗颜吗?人家不仅自己的钱不轻易大手大脚,对于公家的钱更不敢大手大脚。 我们则是自己的钱大手大脚不在话下,公家的钱大手大脚就更不在话下。什么时候,倒过来 了,什么时候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统统都不在话下。 16.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的? 17.作者举日本丰田公司的事例有什么作用?在举例前说“随便举个例子”,这样写有什么 作用? 【文段四】 成全一棵树 ①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她要把它们栽在门前。 ②母亲栽种完毕后,她的一个孩子从门里一拐一拐地出现了,“妈妈,把这棵小树也 栽下吧?”孩子的手里擎着一棵树苗,那是她丢弃的一棵。她又瘦又小,一点也不强壮,甚 至还有一些枯萎。孩子吃力地站在母亲的面前。他是她最小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残疾。孩子 擎着那棵树苗,满眼里都是渴求的光芒。母亲望着孩子站立不稳的腿,她犹豫了。她认为孩 子是在做着一件没有结果、同样也没有意义的事情。等看到孩子眼里的那片灼灼的光芒,母 亲终于点点头——就算它最终长不成一棵大树。 ③孩子高兴极了,他小心翼翼地放下树苗,抢着去挖树坑。他人小力气弱,挖得很吃 力。母亲要替他挖,他不肯,硬是自己挖成了。孩子挖的树坑比母亲挖得都大、都深。 ④树苗栽种下了,孩子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给每一棵树浇水。母亲看着,心里想着, 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她真的不相信那棵树苗会活过来,会长成一棵大 树。 ⑤可是不久,那棵树苗和其它树苗一样,也鼓出了叶子。只不过稍迟了几天,叶片稍细 小了些。可不管怎么说,它活过来了,它也是一棵树了。 ⑥每一天,孩子都要拎了水桶浇树苗。孩子是认真的。他浇水也不厚此薄彼,一棵小树 一桶水。那棵由他乞求母亲允许,他自己亲手挖坑栽种的小树苗,孩子也只浇一桶水。 ⑦小树一天一天长大。开始的时候,那棵小树明显地不如它的哥哥姐姐们壮实,显得有 些楚楚可怜。可是第二年夏天,它竟然慢慢地赶上了它们。 ⑧这一年冬天,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送她这个最小的孩子也去学校读书。而在 此之前,她是不想,也没有这个能力让这个孩子去学校读书。孩子背着母亲用布片为他缝制的 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他一拐一拐地走向学校,可他的脸上却是永远像春天一样明丽灿 烂! ⑨放了学,除了做作业,孩子就浇那几棵树,一拐一拐地拎了水桶奔走在水塘和树之 间。春去冬来,那棵本来已经失去了生存资格的树,比别的树更青春更挺拔。 ⑩孩子每天都是高高兴兴的。别人送给他一个绰号:阳光。他们都叫他阳光。 ⑾几十年过去了,拐腿的孩子已经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这一年,他回到了他的家乡, 母亲已是满头银发了,儿子归来的消息使她分外高兴,这一天她早早就在门口迎接儿子。和 母亲同在门口的还有那几棵树。 ⑿他是坐着一辆小轿车回来的。但他没有让车子进村。从村头他就下来自己走路,一 拐一拐地走向自己的家。 ⒀远远地他首先看到了家门口的树——那高大的、快有一抱粗的树。他看见了自己的 母亲。她依着树。他的心里一热,急急忙忙冲了过去。在那棵他亲手栽种的树下,他把他的母 亲搂在怀里。他发现母亲是真的老了,身子轻得像一片树叶。他叫了一声娘,就再也说不出 话来
040他在老屋里住了半个月,每天都一拐一拐地扶着母亲到门外树下的青石板上坐,陪 着母亲说话。有一天说起身边的树,他忽然神秘地说:“娘,你知道这棵树为什么比那些长 得快吗?这里面,有一个谁也不知道的秘密呢! ⑩5母亲望着已人到中年的儿子,望着他那一脸的得意,她平静地笑了,她点点头说:“其 实娘早就知道了。那树长得高长得快,还不是你每天半夜起来喂它一泡童子尿?开始我也纳 闷儿,后来有一天半夜我悄悄跟着你,看见你一边喂它一边说小树快快长大吧……孩子,你知 道我为什么改变了主意,让你上学堂了吗?就是因为我看见你天天半夜去偷偷喂那树啊 ⑩6他一下子怔住了。许久许久,他突然噗通一声跪了下来,跪在了母亲的面前。他明白了 他终于明白了母亲。母亲的心永远是一颗母亲的心 18.第④段画线句“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请联系上下文,品读出母 亲此时复杂的目光。 19.第②④⑧⑨段中的“一拐一拐”共出现了四次,作者突出这一细节的用意:一是强调他 是个残疾孩子:二是 20.认真揣摩文章标题,说说它的含义是什么? 四、作文(40分) 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 头驮着沉重货物的驴,气喘吁吁地请求只驮一点货物的马:“帮我驮一点东西吧。 对你来说,这不算什么;可对我来说,却可以减轻不少负担。” 马不高兴地回答:“你凭什么让我帮你驮东西,我乐得轻松呢 不久,驴累死了。主人将驴背上的所有货物全部加在马背上,马懊悔不已 读了上面的故事,你一定有很多感悟,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 亲爱的同学,回首三年的初中生活,你难免心潮起伏:成功的喜悦、求学的艰辛、师 长的关爱、同学的帮助"""你一定有说不完的话 请你以“一起走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 1、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最真实的情感。 2、不要忘记拟一个题目 3、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则会扣分。 4、文章不少于500字。 5、请注意书写工整,标点规范,卷面整洁。 五、附加题 22.有人看了《西游记》后,出了一幅上联。请你结合《水浒传》中的有关情节对出下联 (3分) 上联:化险为夷,师徒取得真佛经 下联: 23.“1、2、3、5、8、13、21、34、55、89、144 这是数学中有趣的裴波那级数, 此级数最大的特征是(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3分): 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 010-51280617
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 010-51280617 5 ⒁他在老屋里住了半个月,每天都一拐一拐地扶着母亲到门外树下的青石板上坐,陪 着母亲说话。有一天说起身边的树,他忽然神秘地说:“娘,你知道这棵树为什么比那些长 得快吗?这里面,有一个谁也不知道的秘密呢!” ⒂母亲望着已人到中年的儿子,望着他那一脸的得意,她平静地笑了,她点点头说:“其 实娘早就知道了。那树长得高长得快,还不是你每天半夜起来喂它一泡童子尿?开始我也纳 闷儿,后来有一天半夜我悄悄跟着你,看见你一边喂它一边说小树快快长大吧……孩子,你知 道我为什么改变了主意,让你上学堂了吗?就是因为我看见你天天半夜去偷偷喂那树啊!” ⒃他一下子怔住了。许久许久,他突然噗通一声跪了下来,跪在了母亲的面前。他明白了, 他终于明白了母亲。母亲的心永远是一颗母亲的心。 18.第④段画线句“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请联系上下文,品读出母 亲此时复杂的目光。 19.第②④⑧⑨段中的“一拐一拐”共出现了四次,作者突出这一细节的用意:一是强调他 是个残疾孩子;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认真揣摩文章标题,说说它的含义是什么? 四、作文(40 分) 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 一头驮着沉重货物的驴,气喘吁吁地请求只驮一点货物的马:“帮我驮一点东西吧。 对你来说,这不算什么;可对我来说,却可以减轻不少负担。” 马不高兴地回答:“你凭什么让我帮你驮东西,我乐得轻松呢。” 不久,驴累死了。主人将驴背上的所有货物全部加在马背上,马懊悔不已。 ——读了上面的故事,你一定有很多感悟,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 亲爱的同学,回首三年的初中生活,你难免心潮起伏:成功的喜悦、求学的艰辛、师 长的关爱、同学的帮助 " " "你一定有说不完的话。 请你以“一起走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 1、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最真实的情感。 2、不要忘记拟一个题目。 3、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则会扣分。 4、文章不少于 500 字。 5、请注意书写工整,标点规范,卷面整洁。 五、附加题 22.有人看了《西游记》后,出了一幅上联。请你结合《水浒传》中的有关情节对出下联。 (3 分) 上联:化险为夷,师徒取得真佛经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2、3、5、8、13、21、34、55、89、144 ……”这是数学中有趣的裴波那级数, 此级数最大的特征是(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3 分):
24.有一则关于饮料的广告词是:“口服,心服!”无独有偶,“楚天舒护心贴”的广告词 是:“心不服,口服!”请认真品味这两则广告,回答下面问题 (1)请解释“服”在这两则广告词中的两层意义。(2分) 第一层 第二层: (2)请你谈谈这两则广告词妙在哪里。(3分) (3)请另外写一则你认为设计巧妙的广告词,并作简要的评析。(3分) 25.品读下面的诗歌,你一定会得到很多启发。请你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题,也来创作一首 小诗(写出4-6句的小诗)。供选题目:微风白云轻松翠竹(4分) 细雨题目: 朱自清 东风里 掠过我脸边, 星呀星的细雨, 是春天的绒毛呢。 26.请仔细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甲)晋王羲之,字逸少,旷(王旷,王羲之之父)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 说(论书法的书)于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 “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 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幼令(幼年时的美好才华)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少时,曾经跟她学习书法)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 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留涕曰:“此子必蔽吾名!” (乙)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 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 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 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a)不盈期月盈 (b)尝极东方极 (2)请用自己的话说明乙文中墨池的位置和形态。(3分) (3)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王羲之取得成功的原因。(用原文回答不少于四句)(4分) (c) (d) (4)(甲)、(乙)两文都是介绍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你知道后人对他的尊称是什么吗?后人 用一个四字成语来评价他的字,你能把这个成语写出来吗?(3分) 尊称 成语: 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 010-51280617
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 010-51280617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有一则关于饮料的广告词是:“口服,心服!”无独有偶,“楚天舒护心贴”的广告词 是:“心不服,口服!”请认真品味这两则广告,回答下面问题。 (1)请解释“服”在这两则广告词中的两层意义。(2 分)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谈谈这两则广告词妙在哪里。(3 分) (3)请另外写一则你认为设计巧妙的广告词,并作简要的评析。(3 分) 25.品读下面的诗歌,你一定会得到很多启发。请你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题,也来创作一首 小诗(写出 4-6 句的小诗)。供选题目:微风 白云 轻松 翠竹 (4 分) 细雨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自清 东风里, 掠过我脸边, 星呀星的细雨, 是春天的绒毛呢。 26. 请仔细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甲)晋王羲之,字逸少,旷(王旷,王羲之之父)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 说(论书法的书)于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 “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 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幼令(幼年时的美好才华)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少时,曾经跟她学习书法)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 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留涕曰:“此子必蔽吾名!” (乙)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 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 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 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 分) (a)不盈期月 盈: (b)尝极东方 极: (2)请用自己的话说明乙文中墨池的位置和形态。(3 分) (3)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王羲之取得成功的原因。(用原文回答不少于四句)(4 分) (a) (b) (c) (d) (e) (4)(甲)、(乙)两文都是介绍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你知道后人对他的尊称是什么吗?后人 用一个四字成语来评价他的字,你能把这个成语写出来吗?(3 分) 尊称: 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