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秋八年级语文现代文专题形成性测试卷 (全卷共三大题,满分150分,90分钟完卷) 、课内部分(60分) (一)阅读《社戏》一文中的文段,回答下面问题。(15分)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 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 (摇荡点撑)开船,在桥石上一( )(碰击磕撞),退后几尺,即又上前 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 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里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 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 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 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 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 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 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文段中两处空白处依次填 (2分) 2、第一自然段的表达方式属于()(2分) 、记叙B、描写C、议论D、抒情 3、小朋友们撑船的动作,既说明了 ,又体现了 (2分) 两段从 四个方面写“我”的感受?(3分) 6、选文的第二段写了看戏途中的景物,请摘出相关的句子:(2分) 所见 所闻 7、第三段主要写“我”的感受,表现“我”感受的句子是 使社戏显得“未见其形, ”,充满了诱惑力。(2分) 8、给以上文字拟一个四字标题: 2分) (二)阅读《听潮》一文中的文段,回答下面问题。(15分) ①大海上一片静寂。在我们的脚下,破浪请轻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在平静的深暗 的海面上,月亮劈开了一款狭长的明亮的云汀,闪闪地颤动着,银鱗一般。远处灯光上的红光镶 着黑暗的空间,像是一快红玉。它和那海面的银光在我们面前揭开了海的神秘,一一那不是狂暴 的不测的可怕的神秘,而幽静的和平的愉悦的神秘。我们的脚下仿佛轻松起来,平静地、宽廓地、 带着欣幸与希望,做上了银色的路,朝向红玉的琼台走去
1 2007 年秋八年级语文现代文专题形成性测试卷 (全卷共三大题,满分 150 分,90 分钟完卷) 一、课内部分(60 分) (一)阅读《社戏》一文中的文段,回答下面问题。(15 分)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 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 ) (摇 荡 点 撑)开船,在桥石上一( )(碰 击 磕 撞),退后几尺,即又上前 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 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里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 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 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 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 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 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 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文段中两处空白处依次填 、 。(2 分) 2、第一自然段的表达方式属于( )(2 分) A、记叙 B、描写 C、议论 D、抒情 3、小朋友们撑船的动作,既说明了 ,又体现了 。(2 分) 4、二、三两段从 、 、 、 四个方面写“我”的感受?(3 分) 6、选文的第二段写了看戏途中的景物,请摘出相关的句子:(2 分) 所见: 所闻: 7、第三段主要写“我”的感受,表现“我”感受的句子是 ,使社戏显得“未见其形, ”,充满了诱惑力。(2 分) 8、给以上文字拟一个四字标题: 。(2 分) (二)阅读《听潮》一文中的文段,回答下面问题。(15 分) ①大海上一片静寂。在我们的脚下,破浪请轻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在平静的深暗 的海面上,月亮劈开了一款狭长的明亮的云汀,闪闪地颤动着,银鳞一般。远处灯光上的红光镶 着黑暗的空间,像是一快红玉。它和那海面的银光在我们面前揭开了海的神秘,——那不是狂暴 的不测的可怕的神秘,而幽静的和平的愉悦的神秘。我们的脚下仿佛轻松起来,平静地、宽廓地、 带着欣幸与希望,做上了银色的路,朝向红玉的琼台走去
这时候,妻心中的喜悦正和我一样,我俩一句话也没有说 海在我们的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 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佛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海睡熟了。 大小的岛屿拥抱着,偎依着,海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 星星在头上慵懒地眨着眼睑,也像要睡了, 1、这部分描绘的是一幅图。采用的是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3 分) 2、我们为什么会产生朝向红玉的琼台走去的感觉?试用自己的语言说说。(3分) 3、“波浪轻轻地吻着岩石”中的“吻”字的表达作用在于()(3分) A.将波浪人格化,写出波浪的情感。 B.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大海的宁静美 C.用拟人手法,写出波浪轻柔细微的情态。 D.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大海的动态美 4、根据作者的观察角度,摘出作者观察到的景象的有关句子,(3分) 俯视 平视:在平静深黯的海面上……鱼鳞一般。 仰视 远视: 5、续写句子,使之连贯 海在我们的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佛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 上;像 像 (三)阅读《七根火柴》一文中的文段,回答下面问题。(15分) 就在这一瞬间,①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 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②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棒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 小心地放到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卢进勇的脸 ③“记住,这,这是,大家的!”他墓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 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话就在这里停住了。卢进勇觉得自己的臂弯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远处的树、近 处的草、那湿源源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 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 1.序号句子的描写方法各是什么?(3分) ① 2.语段表现的重要人物是 (2分) 3.加点词指代的内容是什么?(2分)
2 这时候,妻心中的喜悦正和我一样,我俩一句话也没有说。 海在我们的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 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佛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海睡熟了。 大小的岛屿拥抱着,偎依着,海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 星星在头上慵懒地眨着眼睑,也像要睡了。 1、这部分描绘的是一幅 图。采用的是 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3 分) 2、我们为什么会产生朝向红玉的琼台走去的感觉?试用自己的语言说说。(3 分) 3、“波浪轻轻地吻着岩石”中的“吻”字的表达作用在于( )(3 分) A.将波浪人格化,写出波浪的情感。 B.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大海的宁静美。 C.用拟人手法,写出波浪轻柔细微的情态。 D.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大海的动态美。 4、根据作者的观察角度,摘出作者观察到的景象的有关句子,(3 分) 俯视: 平视:在平静深黯的海面上……鱼鳞一般。 仰视: 远视: 5、续写句子,使之连贯。 海在我们的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佛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 上;像 ;像 (三)阅读《七根火柴》一文中的文段,回答下面问题。(15 分) 就在这一瞬间,①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 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②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 小心地放到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卢进勇的脸。 ③“记住,这.,这是,大家的!”他墓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 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话就在这里停住了。卢进勇觉得自己的臂弯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远处的树、近 处的草、那湿源源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 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 1.序号句子的描写方法各是什么?(3 分) ①___ __②_ __③ _ 2.语段表现的重要人物是: (2 分) 3.加点词指代的内容是什么?(2 分)
这 4画线句子的修辞方法和表达作用是什么?(3分 答 5.无名战士牺牲时,作者写卢进勇“眼睛模糊了”,“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 着。”既说“模糊”,又说“清晰”,应怎样理解?。(3分) 答 6.革命胜利后,假如卢进勇再次来到草地,要为无名战士立一座碑,请你代他为无名战士 写一墓志铭(2分 答 (四)阅读《怀疑与学问》一文中的文段,回答下面问题。(15分) ①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 基本条件。②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折不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③这样的脑 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④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 答。⑤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 炼出来的。⑦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一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 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⑧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 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⑨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 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⑩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 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11)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 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段中②③④⑤句是在讲道理,其中从正面说理的句子是。从反面说理的句子 (填序号)(3分) 2.文中的⑦⑧两个句子要直接证明的一句话是 (3分) 3.第⑩句中加点的“这样”指代什么?(3分) 4.第11句中的“学术”和“文化”两个词能不能互换位置,为什么?(3分) 5.请概括作者在这段文字中要表达的主要观点。(3分) 二、课外部分(60分) (五)阅读《30年的重量》一文中的文段,回答下面问题。(20分) 30年的重量 余秋雨
3 这: 它: 4.画线句子的修辞方法和表达作用是什么?(3 分) 答: 5.无名战士牺牲时,作者写卢进勇“眼睛模糊了”,“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 着。”既说“模糊”,又说“清晰”,应怎样理解?。(3 分) 答: 6.革命胜利后,假如卢进勇再次来到草地,要为无名战士立一座碑,请你代他为无名战士 写一墓志铭(2 分) 答: (四)阅读《怀疑与学问》一文中的文段,回答下面问题。(15 分) ①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 基本条件。②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折不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③这样的脑 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④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 答。⑤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 炼出来的。⑦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 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⑧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 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⑨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 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⑩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 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11)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 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 段中②③④⑤句是在讲道理,其中从正面说理的句子是 。从反面说理的句子 是 。(填序号) (3 分) 2. 文中的⑦⑧两个句子要直接证明的一句话是 。(3 分) 3. 第⑩句中加点的“这样”指代什么?(3 分) 4. 第11句中的“学术”和“文化”两个词能不能互换位置,为什么?(3 分) 5. 请概括作者在这段文字中要表达的主要观点。(3 分) 二、课外部分(60 分) (五)阅读《30 年的重量》一文中的文段,回答下面问题。(20 分) 30 年的重量 余秋雨
时至岁末,要我参加的多种社会文化活动突然拥塞在一起,因此我也变得“重要”起来,一位 朋友甚至夸张地说,他几乎能从报纸的新闻上排出我最近的日程表。难道真是这样了?我只感到 浑身空荡荡、虚飘飘。 实在想不到,在接不完的电话中,生愕()愕地插进来一个苍老的声音。待对方报清了名 字,我不由自主地握着话筒站起身来:那是我30年前读中学时的语文老师穆尼先生。他在电话 中说,30年前的春节,我曾与同班同学曹齐合作,画了一张贺年片送给他。那张贺年片已在“文 革”初抄家时遗失,老人说:“你们能不能补画一张送我,作为我晚年最珍贵的收藏?”老人的声音, 诚恳得有点颤抖。 放下电话,我立即断定,这将是我繁忙的岁末活动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我呆坐在书桌前,脑海中出现了60年代初欢乐而清苦的中学生活。那时候,中学教师中很 奇异地隐藏着许多出色的学者,记得初中一年级我们自修课的督课老师竟是著名学者郑逸梅先 生,现在说起来简直有一种奢侈感。到高中换了一所学校,依然学者林立。我的英语老师孙珏先 生对英语和中国古典文学的双重造诣,即便在今天的大学教师中也不多见。穆尼先生也是一位见 过世面的人,至少当时我们就在旧书店里见到过他在青年时代出版的三四本著作,不知什么原因 躲在中学里当个语文教师。记得就在他教我们语文时,我的作文在全市比赛中得了大奖,引得外 校教师纷纷到我们班来听课。穆尼老师来劲了,课程内容越讲越深,而且专挑一些特别难的问题 当场向我提问。我几乎一次也答不出来,情景十分尴尬。我在心中抱怨:穆尼老师你明知道有 那么多人听课向我提这么难的问题为什么不事先打个招呼呢!后来终于想通:这便是学者,半点 机巧也不会 哪怕是再稚嫩的目光,也能约略辨识学问和人格的亮度。我们当时才十四五岁吧,一直傻傻 地想着感激这些老师的办法。凭孩子们的直觉,这些老师当时似乎都受着或多或少的政治牵累 日子过得很不顺心。到放寒假,终于有了主意,全班同学约定在大年初一到所有任课老师家拜年。 那时的中学生是买不起贺年片的,只能凑几张白纸自己绘制,然后成群结队地一家家徒步送去 说好了,什么也不能吃老师家的,怯生生地敲开门,慌忙捧上土土的贺年片,嗫嚅地说上几句就 走。老师不少,走得浑身冒汗。节日的街道上,一队匆匆的少年朝拜者 我和曹齐代表全班同学绘制贺年片。曹齐当时就画得比我好,总该是他画得多一点,我负责 写字。不管画什么,写什么,也超不出10多岁的中学生的水平。但是,就是那点稚拙的涂画, 竟深深地镌刻在一位长者的心扉间,把30年的岁月都刻穿了 今日的曹齐,已是一位知名的书画家,在一家美术出版社供职。我曾看到书法选集乃至月历 上印有他的作品,画廊上也有他的画展。当他一听到穆尼老师的要求,和我一样,把手上的工作 立即停止,选出一张上好宣纸,恭恭敬敬画上一幅贺岁清供,然后迅速送到我的学院。我早已磨 好浓浓一砚墨,在画幅上端满满写上事情的始末,盖上印章,再送去精细裱装。现在,这卷书画 已送到穆尼老师手上。 老师,请原谅,我们已经忘记了30年前的笔墨,失落了那番不能复制的纯净,只得用两双 人的手,卷一卷30年的酸甜苦辣给你。在你面前,为你执笔,我们头上一切名号、头衔全 都抖落了,只剩下两个赤诚的学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超拔烦嚣,感悟到某种跨越时 空的人间至情
4 时至岁末,要我参加的多种社会文化活动突然拥塞在一起,因此我也变得“重要”起来,一位 朋友甚至夸张地说,他几乎能从报纸的新闻上排出我最近的日程表。难道真是这样了?我只感到 浑身空荡荡、虚飘飘。 实在想不到,在接不完的电话中,生愕( )愕地插进来一个苍老的声音。待对方报清了名 字,我不由自主地握着话筒站起身来:那是我 30 年前读中学时的语文老师穆尼先生。他在电话 中说,30 年前的春节,我曾与同班同学曹齐合作,画了一张贺年片送给他。那张贺年片已在“文 革”初抄家时遗失,老人说:“你们能不能补画一张送我,作为我晚年最珍贵的收藏?”老人的声音, 诚恳得有点颤抖。 放下电话,我立即断定,这将是我繁忙的岁末活动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我呆坐在书桌前,脑海中出现了 60 年代初欢乐而清苦的中学生活。那时候,中学教师中很 奇异地隐藏着许多出色的学者,记得初中一年级我们自修课的督课老师竟是著名学者郑逸梅先 生,现在说起来简直有一种奢侈感。到高中换了一所学校,依然学者林立。我的英语老师孙珏先 生对英语和中国古典文学的双重造诣,即便在今天的大学教师中也不多见。穆尼先生也是一位见 过世面的人,至少当时我们就在旧书店里见到过他在青年时代出版的三四本著作,不知什么原因 躲在中学里当个语文教师。记得就在他教我们语文时,我的作文在全市比赛中得了大奖,引得外 校教师纷纷到我们班来听课。穆尼老师来劲了,课程内容越讲越深,而且专挑一些特别难的问题 当场向我提问。我几乎一次也答不出来,情景十分尴尬。我在心中抱怨:穆尼老师,你明知道有 那么多人听课,向我提这么难的问题为什么不事先打个招呼呢!后来终于想通:这便是学者,半点 机巧也不会。 哪怕是再稚嫩的目光,也能约略辨识学问和人格的亮度。我们当时才十四五岁吧,一直傻傻 地想着感激这些老师的办法。凭孩子们的直觉,这些老师当时似乎都受着或多或少的政治牵累, 日子过得很不顺心。到放寒假,终于有了主意,全班同学约定在大年初一到所有任课老师家拜年。 那时的中学生是买不起贺年片的,只能凑几张白纸自己绘制,然后成群结队地一家家徒步送去。 说好了,什么也不能吃老师家的,怯生生地敲开门,慌忙捧上土土的贺年片,嗫嚅地说上几句就 走。老师不少,走得浑身冒汗。节日的街道上,一队匆匆的少年朝拜者。 我和曹齐代表全班同学绘制贺年片。曹齐当时就画得比我好,总该是他画得多一点,我负责 写字。不管画什么,写什么,也超不出 10 多岁的中学生的水平。但是,就是那点稚拙的涂画, 竟深深地镌刻在一位长者的心扉间,把 30 年的岁月都刻穿了。 今日的曹齐,已是一位知名的书画家,在一家美术出版社供职。我曾看到书法选集乃至月历 上印有他的作品,画廊上也有他的画展。当他一听到穆尼老师的要求,和我一样,把手上的工作 立即停止,选出一张上好宣纸,恭恭敬敬画上一幅贺岁清供,然后迅速送到我的学院。我早已磨 好浓浓一砚墨,在画幅上端满满写上事情的始末,盖上印章,再送去精细裱装。现在,这卷书画 已送到穆尼老师手上。 老师,请原谅,我们已经忘记了 30 年前的笔墨,失落了那番不能复制的纯净,只得用两双 中年人的手,卷一卷 30 年的酸甜苦辣给你。在你面前,为你执笔,我们头上一切名号、头衔全 都抖落了,只剩下两个赤诚的学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超拔烦嚣,感悟到某种跨越时 空的人间至情
凭借着这种至情,我有资格以30年前的中学生的身份对今天的青少年朋友说:记住,你们 或许已在创造着某种永恒。你们每天所做的事情中,有 一些立即就会后悔,有一些却有穿越几十年的重量。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什么感情?(3分) 2.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围绕这一线索展开了哪些情节?(3分) 线索: 3.为什么作者在文章开头一段说自己有一种“浑身空荡荡、虚飘飘”的感觉?从全文看,开头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4.文中并没有什么老师感人的事迹和对“我”的巨大帮助,为什么少年时的“我”一直傻傻地 想着感激这些老师的办法(3分) 答 5.对文章的结尾一段你有什么看法?请谈谈。(4分) 6.读罢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的理解。(3分) (六)阅读《我们是一家人》一文中的文段,回答下面问题。(20分) 我们是一家人 (1)我进中学那年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 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的纸条。不用说,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是:我们是一家 人 (2)当时,我在学校的交际圈不小,有位姓毛的圈内女生是个孤女,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 儿搭伙,每月拿一笔救济金自己安排。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最主 要是有一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我最向往的。 (3)也许我叙说这一切时的表情刺痛了母亲的心,她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说为何不让我试 试呢?见母亲摇头,我很伤心,干脆静坐示威,饿了一顿。母亲那时对我怀了种复杂的情感,她 认为我有叛逆倾向,所以也硬下心肠,准备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女儿。当晚,母亲改 变初衷,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我把母亲给我的钱分成30份,有了这个朴素的分配,我想就不 会沦为挨饿者。 (4)刚开始那几天,我感觉好极了,买些面包、红肠独自吃着,进餐时还铺上餐巾,捧一本书
5 凭借着这种至情,我有资格以 30 年前的中学生的身份对今天的青少年朋友说:记住,你们 或许已在创造着某种永恒。你们每天所做的事情中,有 一些立即就会后悔,有一些却有穿越几十年的重量。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什么感情?(3 分) 答: 2.本文以什么为线索? 围绕这一线索展开了哪些情节?(3 分) 线索: 3.为什么作者在文章开头一段说自己有一种“浑身空荡荡、虚飘飘”的感觉?从全文看,开头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 分) 答: 4.文中并没有什么老师感人的事迹和对“我”的巨大帮助,为什么少年时的“我”“一直傻傻地 想着感激这些老师的办法”?(3 分) 答: 5.对文章的结尾一段你有什么看法?请谈谈。(4 分) 答: 6.读罢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的理解。(3 分) 答: (六)阅读《我们是一家人》一文中的文段,回答下面问题。(20 分) 我们是一家人 (1)我进中学那年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 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的纸条。不用说,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是:我们是一家 人。 (2)当时,我在学校的交际圈不小,有位姓毛的圈内女生是个孤女,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 儿搭伙,每月拿一笔救济金自己安排。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最主 要是有一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我最向往的。 (3)也许我叙说这一切时的表情刺痛了母亲的心,她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说为何不让我试 试呢?见母亲摇头,我很伤心,干脆静坐示威,饿了一顿。母亲那时对我怀了种复杂的情感,她 认为我有叛逆倾向,所以也硬下心肠,准备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女儿。当晚,母亲改 变初衷,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我把母亲给我的钱分成 30 份,有了这个朴素的分配,我想就不 会沦为挨饿者。 (4)刚开始那几天,我感觉好极了,买些面包、红肠独自吃着,进餐时还铺上餐巾,捧一本书
就像一个独立的女孩。家人在饭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有了好菜,母亲也邀我去尝尝,但我 概婉拒。倒不是不领情,而是怕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 (5)我还和姓毛的孤女一起去小吃店,对面而坐。虽吃些简单的面食,但周围都是大人,所以 感觉到能和成年人平起平坐,心里还是充满那种自由的快乐。 (6)这样当了半个来月单身贵族后,我忽然发现自己与家人没什么关系了。过去大家总在饭桌 上说笑,现在这些欢乐消失了,我仿佛只是个寄宿者。有时,我踏进家门,发现家人在饭桌上面 面相觑,心里就会愣一愣,仿佛被抛弃了 (7)天气忽然冷下来,毛姓孤女患了重感冒,我也传染上了,头昏脑胀,牙还疼个没完没了, 出了校门就奔回家。 (8)家人正在灯下聚首,饭桌上是热气腾腾的排骨汤。母亲并不知道我还饿着,只顾忙碌着。 这时候,我的泪水掉下来,深深地感觉到与亲人有隔阂、怄气,是何等的凄楚。我翻着书,把书 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心想:无论如何得挨过 这一个月 (9)可惜,事违人愿,因为一项特殊的事,离一个月还剩三天,身无分文了。我想向那孤女 朋友借,但她因为饥一顿,饱一顿,胃出了毛病,都没来学校。我只能向母亲开口借三天伙食费。 可她对这一切保持沉默,只顾冷冷地看我 (10)被母亲拒绝是个周末。早晨我就断了炊,喝了点开水,中午时,感觉双膝发软。那时的 周末,中午就放假了,我没有理由不回家,因为在街上闻到食物的香味,更觉得饥肠辘辘。推开 房门,不由大吃一惊,母亲没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菜,家里香气四溢,仿佛要宴请什 么贵宾 (11)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置上放了一副筷子,示意我可以坐到桌边吃饭。我犹豫着感觉到这 样一来就成了可笑的话栖。母亲没有强拉,悄悄地递给我一只面包,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 面包吧,只是别饿坏了。” (12)我接过面包,手无力地颤抖着,心里涌动着一种酸楚的感觉,不由想起母亲常说我们是 家人,那句话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13)事后我才知道,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 (14)当晩,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阳光下,松弛而又温暖 (15)如今,我早已真正另立门户,可我时常会走很远的路回到母亲身边,一家人围坐在灯下 吃一顿,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 (16)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1、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3分) 2、“母亲那时对我怀了种复杂的感情,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请你在文中找出三个“我 有叛逆倾向”的例子,简要地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①②③
6 就像一个独立的女孩。家人在饭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有了好菜,母亲也邀我去尝尝,但我一 概婉拒。倒不是不领情,而是怕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 (5)我还和姓毛的孤女一起去小吃店,对面而坐。虽吃些简单的面食,但周围都是大人,所以 感觉到能和成年人平起平坐,心里还是充满那种自由的快乐。 (6)这样当了半个来月单身贵族后,我忽然发现自己与家人没什么关系了。过去大家总在饭桌 上说笑,现在这些欢乐消失了,我仿佛只是个寄宿者。有时,我踏进家门,发现家人在饭桌上面 面相觑,心里就会愣一愣,仿佛被抛弃了。 (7)天气忽然冷下来,毛姓孤女患了重感冒,我也传染上了,头昏脑胀,牙还疼个没完没了, 出了校门就奔回家。 (8)家人正在灯下聚首,饭桌上是热气腾腾的排骨汤。母亲并不知道我还饿着,只顾忙碌着。 这时候,我的泪水掉下来,深深地感觉到与亲人有隔阂、怄气,是何等的凄楚。我翻着书,把书 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心想:无论如何得挨过 这一个月。 (9)可惜,事违人愿,因为一项特殊的事,离一个月还剩三天, 身无分文了。我想向那孤女 朋友借,但她因为饥一顿,饱一顿,胃出了毛病,都没来学校。我只能向母亲开口借三天伙食费。 可她对这一切保持沉默,只顾冷冷地看我。 (10)被母亲拒绝是个周末。早晨我就断了炊,喝了点开水,中午时,感觉双膝发软。那时的 周末,中午就放假了,我没有理由不回家,因为在街上闻到食物的香味,更觉得饥肠辘辘。推开 房门,不由大吃一惊,母亲没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菜,家里香气四溢,仿佛要宴请什 么贵宾。 (11)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置上放了一副筷子,示意我可以坐到桌边吃饭。我犹豫着感觉到这 样一来就成了可笑的话柄。母亲没有强拉,悄悄地递给我一只面包,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 面包吧,只是别饿坏了。” (12)我接过面包,手无力地颤抖着,心里涌动着一种酸楚的感觉,不由想起母亲常说我们是 一家人,那句话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13)事后我才知道,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 (14)当晚,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阳光下,松弛而又温暖。 (15)如今,我早已真正另立门户,可我时常会走很远的路回到母亲身边,一家人围坐在灯下 吃一顿,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 (16)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1、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3 分) 2、“母亲那时对我怀了种复杂的感情,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请你在文中找出三个“我 有叛逆倾向”的例子,简要地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 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下文简要描述一下(11)段中“犹豫”一词表现的人物内心活动。(3分) 4、选文是以 为线索组织材料的。(2分) 5、阅读全文,简要回答第(10)段中“母亲没去上班”的原因。(3分) 6、选文用“我”的经历,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 7、你的身边或许就有与“我”一样有“叛逆倾向”的青年,请你以朋友的身份给他(或她) 写几句赠言,帮助他(或她)走出误区。(3分)(不得少于30字) (七)阅读《沙之聚》一文中的文段,回答下面问题(20分) 沙之聚 张抗抗 (1)去敦煌不全是为了莫高窟。其实心里惦念了很久的,是茫茫大漠中那座神奇的鸣沙山 (2)血红的夕阳隐去后,天空纯金一样烁亮。在山脚下能听见沙子呜呜的鸣响伴着月牙泉汩 汩的水声,这鸣沙山就是沙漠中的音乐城 (3)也许是最初的创造只是出于一声无意的游戏。千古寂寞,朔风把大山和岩石揉成沙砾, 然后又把白灼的细沙重新捍成一座山岩一一当鸣沙山成为鸣沙山之时,它已是一群雄健而威武的 西北汉子,壮硕的胸膛上刻着重重深邃而峻峭的线条。绵延的山脊如一道锋利的刀刃,挎于腰间 举过头顶。曾有过千姿百态的想象,可是没想到,一座沙子聚成的山,居然能聚得如此坚实如此 刚硬台此有棱有角如此轮廓分明。那沙了是如何一粒粒汇拢堆积聚合又浑然一体地升高壮大的 呢?我读不懂鸣沙山。 (4)脱去鞋袜,光脚走上沙丘。沙极细且柔软,有一种温热的暖意,从脚跟缓缓浮起。沿着 山脊上坡,瘦削的山顶如地平线在远天呼唤。沙中的脚窝很深,却不必担心会陷落,沙窝似有弹 性,席梦思般地托着,起起伏伏,沉沉浮浮,跳着即兴而随意的舞蹈,在自已的身后扔下一长串 荡逸的脚印 (5)忽然恍悟,沙山原来还很温柔。 (6)沙山的温情别有一种表达方式。它从来没有外衣没有包装,没有树林有青苔,只有金沙 连着银沙,一无遮拦地铺陈开去,裸露的身体无需任何一点覆盖,从从容容地展示着它优美的体 态和曲线。坦坦荡荡,清清白白,冷峻中含有几分柔韧,野性中尚有几分羞怯,从春到冬,永远 敞着胸怀,呵护着来往西域的路人。 (7)我惊异我惶惑。我读不懂鸣沙山的性别。 (8)夕阳已完全沉落。月亮从磊漠尽头悄悄升起,沉浸在月色之中的沙山,如海上漂流的冰 峰,烟笼雾绕,白璧无瑕。回望沙峰之顶,沙坡笔陡如削,四壁悬空。山上还有用木头和竹片做 成的滑板,人坐在上面,可以从沙坡上溜溜地滑下来,如同离弦之箭,只要几秒钟的时间就滑到 了山下。只见每个游客滑到山脚,都削下一层沙子。 7
7 3、结合上下文简要描述一下(11)段中“犹豫”一词表现的人物内心活动。(3 分) 4、选文是以 为线索组织材料的。(2 分) 5、阅读全文,简要回答第(10)段中“母亲没去上班”的原因。(3 分) 6、选文用“我”的经历,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3 分) 7、你的身边或许就有与“我”一样有“叛逆倾向”的青年,请你以朋友的身份给他(或她) 写几句赠言,帮助他(或她)走出误区。(3 分)(不得少于 30 字) (七)阅读《沙之聚》一文中的文段,回答下面问题(20 分) 沙之聚 张抗抗 (1)去敦煌不全是为了莫高窟。其实心里惦念了很久的,是茫茫大漠中那座神奇的鸣沙山 ......。 (2)血红的夕阳隐去后,天空纯金一样烁亮。在山脚下能听见沙子呜呜的鸣响伴着月牙泉汩 汩的水声,这鸣沙山就是沙漠中的音乐城。 (3)也许是最初的创造只是出于一声无意的游戏。千古寂寞,朔风把大山和岩石揉成沙砾, 然后又把白灼的细沙重新捍成一座山岩——当鸣沙山成为鸣沙山之时,它已是一群雄健而威武的 西北汉子,壮硕的胸膛上刻着重重深邃而峻峭的线条。绵延的山脊如一道锋利的刀刃,挎于腰间、 举过头顶。曾有过千姿百态的想象,可是没想到,一座沙子聚成的山,居然能聚得如此坚实如此 刚硬台此有棱有角如此轮廓分明。那沙了是如何一粒粒汇拢堆积聚合又浑然一体地升高壮大的 呢?我读不懂鸣沙山。 (4)脱去鞋袜,光脚走上沙丘。沙极细且柔软,有一种温热的暖意,从脚跟缓缓浮起。沿着 山脊上坡,瘦削的山顶如地平线在远天呼唤。沙中的脚窝很深,却不必担心会陷落,沙窝似有弹 性,席梦思般地托着,起起伏伏,沉沉浮浮,跳着即兴而随意的舞蹈,在自已的身后扔下一长串 荡逸的脚印…… (5)忽然恍悟,沙山原来还很温柔。 (6)沙山的温情别有一种表达方式。它从来没有外衣没有包装,没有树林有青苔,只有金沙 连着银沙,一无遮拦地铺陈开去,裸露的身体无需任何一点覆盖,从从容容地展示着它优美的体 态和曲线。坦坦荡荡,清清白白,冷峻中含有几分柔韧,野性中尚有几分羞怯,从春到冬,永远 敞着胸怀,呵护着来往西域的路人。 (7)我惊异我惶惑。我读不懂鸣沙山的性别。 (8)夕阳已完全沉落。月亮从磊漠尽头悄悄升起,沉浸在月色之中的沙山,如海上漂流的冰 峰,烟笼雾绕,白璧无瑕。回望沙峰之顶,沙坡笔陡如削,四壁悬空。山上还有用木头和竹片做 成的滑板,人坐在上面,可以从沙坡上溜溜地滑下来,如同离弦之箭,只要几秒钟的时间就滑到 了山下。只见每个游客滑到山脚,都削下一层沙子
(9)人,生性也许是喜欢玩沙的吧,那是一个童年的游戏,也是成年后过于放纵的渴望。于 是伙伴们都索性纵身跃入沙海… (10)前来膜拜沙山的人,几乎每个人都要从沙山上带走些许沙子,带到山下,带回他来的 那个地方。可是,这鸣沙山它一日日依然如故,巍然耸立,每日里流失的沙子,为什么竟没有使 它低矮下去呢?我仍然读不懂鸣沙山 (11)有人说,当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游人留在鸣沙山上那行行凌乱的脚印,就会消逝 得无踪无影。鸣沙山重又恢复了原状—一杳无人迹的雪峰、缎子般的金沙滩。 (12)是月牙泉的神女,在黑夜里辛劳而奇巧的创作吗?也许是来去无踪的风。是风之手 在人们歇息之时,抚平了沙山的每一道印迹,又将沙子驱赶到它们原来的位置,将它们重新凝聚、 整合、磨砺。每日每日,风都在这样不知疲倦地完成它手中不配的雕塑。所以鸣沙山每天都是新 的。而当人们发现风儿揉捏了修复了再造了沙山时,风,已飘然而去 (13)于是我再次仰视再次攀登鸣沙山。在这西域的吉祥宝地,风,已成为聚合物的一种精 神,一种力量。它来去随缘,挥洒自如,从不刻意而为,却能移山搬山,还能潇洒地在沙山上拨 响它的琴弦。 (14)沙之聚,有自由的风之手。那么人心呢?人心之聚,更求八面来风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有删改) 依据文章(3)到(6)节的内容,简要概括第(7)节中“我读不懂鸣沙山的性别”的原 因。(2分) 2.综观全文,概括出文章所写“神奇的鸣沙山”的三个“神奇”之处。(6分) 3.作者三次写到读不懂鸣沙山,综观全文,感悟作者最终读懂了鸣沙山的什么?(3分) 答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主旨。(2分) 5.文章最后写道:“人心之聚,更求八面来风”请你结合现实谈谈我们需要用什么样的“风” 来凝聚人心。(3分)(不超过60个字) 答 8
8 (9)人,生性也许是喜欢玩沙的吧,那是一个童年的游戏,也是成年后过于放纵的渴望。于 是伙伴们都索性纵身跃入沙海…… (10)前来膜拜沙山的人,几乎每个人都要从沙山上带走些许沙子,带到山下,带回他来的 那个地方。可是,这鸣沙山它一日日依然如故,巍然耸立,每日里流失的沙子,为什么竟没有使 它低矮下去呢?我仍然读不懂鸣沙山。 (11)有人说,当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游人留在鸣沙山上那行行凌乱的脚印,就会消逝 得无踪无影。鸣沙山重又恢复了原状——杳无人迹的雪峰、缎子般的金沙滩。 (12)是月牙泉的神女,在黑夜里辛劳而奇巧的创作吗?也许是来去无踪的风。是风之手, 在人们歇息之时,抚平了沙山的每一道印迹,又将沙子驱赶到它们原来的位置,将它们重新凝聚、 整合、磨砺。每日每日,风都在这样不知疲倦地完成它手中不配的雕塑。所以鸣沙山每天都是新 的。而当人们发现风儿揉捏了修复了再造了沙山时,风,已飘然而去。 (13)于是我再次仰视再次攀登鸣沙山。在这西域的吉祥宝地,风,已成为聚合物的一种精 神,一种力量。它来去随缘,挥洒自如,从不刻意而为,却能移山搬山,还能潇洒地在沙山上拨 响它的琴弦。 (14)沙之聚,有自由的风之手。那么人心呢?人心之聚,更求八面来风。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有删改) 1.依据文章(3)到(6)节的内容,简要概括第(7)节中“我读不懂鸣沙山的性别”的原 因。(2 分) 答: 2.综观全文,概括出文章所写“神奇的鸣沙山”的三个“神奇”之处。(6 分) 答: 3.作者三次写到读不懂鸣沙山,综观全文,感悟作者最终读懂了鸣沙山的什么?(3 分) 答: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主旨。(2 分) 答: 5.文章最后写道:“人心之聚,更求八面来风”请你结合现实谈谈我们需要用什么样的“风” 来凝聚人心。(3 分)(不超过 60 个字) 答:
附答案 2006年秋八年级语文现代文专题形成性测试卷答案 课内部分 (一)《社戏》 3、驾船技术高超;看戏心情急切。 4、视觉、听觉、触觉、嗅觉 5、所见: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 远地向船尾跑去了: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还有几点火;(写一处即可)所闻:而且似乎听到歌吹 6、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先闻其声 7、月夜航船。 (二)《听潮》 1、海睡正面描写 2、因为远处灯塔上的红光镶在黑暗的空间,而眼前的黑暗和远处的红光之间的这段距离容 易使人产生幻觉,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烈追求。 4、俯视:在我们的脚下,破浪请轻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 仰视:星星在头上慵懒地眨着眼睑 远视:远处灯光上的红光镶着黑暗的空间,像是一快红玉 1.①神态描写②动作描写③语言描写2、无名战士3夹着火柴的党证;七根火柴。 4.比喻。第一处生动地刻画出无名战土献出火柴时的郑重态度:第二处无名战士指明了寻 找前方部队的方向,指明了长征前进的方向,表明了无名战士一心向着革命集体,临终仍不忘部 队前进的方向,嘱托战友赶快把火柴给前方部队送去的对革命无限忠诚的思想感情。 5.“模糊”是写失去了战友的悲痛:“清晰”是写对烈士精神的敬仰。 (三)《怀疑与学问》 1、②③④⑤ 2、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3、四个“常常”的内容 4、不能颠倒,因为“学术”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文章按范围的由小到大的顺序来 写,符合一般的逻辑规律和认知习惯 5、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课外部分 (一)《30年的重量》 1.师生交往的事至善至美的师生情 2.贺年片索贺年片一忆贺年片一补贺年片 3.因为作者并不愿意作为“名流”在岁末频繁的社会活动中抛头露面从全文看,这一开头又 是为了反衬出真正在自己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是老师,是为老师补一张贺岁的字画 4.少年时的“我”感觉到老师“学问和人格的亮度
9 附答案 2006 年秋八年级语文现代文专题形成性测试卷答案 一、课内部分 (一)《社戏》 1、点;磕。 2、A 3、驾船技术高超;看戏心情急切。 4、视觉、听觉、触觉、嗅觉 5、所见: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 远地向船尾跑去了;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还有几点火;(写一处即可)所闻:而且似乎听到歌吹 了。 6、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先闻其声。 7、月夜航船。 (二)《听潮》 1、海睡 正面描写 2、因为远处灯塔上的红光镶在黑暗的空间,而眼前的黑暗和远处的红光之间的这段距离容 易使人产生幻觉,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烈追求。 3、C 4、俯视:在我们的脚下,破浪请轻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 仰视:星星在头上慵懒地眨着眼睑 远视:远处灯光上的红光镶着黑暗的空间,像是一快红玉。 5、略 1.①神态描写②动作描写③语言描写 2、无名战士 3 夹着火柴的党证;七根火柴。 4.比喻。第一处生动地刻画出无名战土献出火柴时的郑重态度;第二处无名战士指明了寻 找前方部队的方向,指明了长征前进的方向,表明了无名战士一心向着革命集体,临终仍不忘部 队前进的方向,嘱托战友赶快把火柴给前方部队送去的对革命无限忠诚的思想感情。 5.“模糊”是写失去了战友的悲痛;“清晰”是写对烈士精神的敬仰。 6.略 (三)《怀疑与学问》 1、②③ ④⑤ 2、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3、四个“常常”的内容 4、不能颠倒,因为“学术”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文章按范围的由小到大的顺序来 写,符合一般的逻辑规律和认知习惯。 5、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二、课外部分 (一)《30 年的重量》 1.师生交往的事 至善至美的师生情 2.贺年片 索贺年片一忆贺年片一补贺年片 3.因为作者并不愿意作为“名流”在岁末频繁的社会活动中抛头露面 从全文看,这一开头又 是为了反衬出真正在自己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是老师,是为老师补一张贺岁的字画 4.少年时的“我”感觉到老师“学问和人格的亮度
5.文章结尾一段作者告诉我们的是他几十年来对人生的体悟,是一种从生活实践中概括升华而 来的哲理,是热诚的忠告,是恳切的教诲 6.不落窠臼,耐人寻味。情感虽不是具体的物质,但每个人是可以感觉到它的重量的。作者所 写的师生情积淀了30年,穿越了30年,它的重量自然非同寻常 (二)《我们是一家人》 1、选文记录了“我”在母亲的帮助下,改变了“叛逆倾向”,最后回到了温暖的家的经历 2、(1)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2)向往毛姓女生的单身生活。(或向往自己做主的豪气)(3) 受母亲责怪后,静坐示威,饿了一顿 3、不吃吧,自己正饥饿难忍;吃吧,又怕给家人留下笑柄。 4、“我”对“我们是一家人”这句话认识的变化。5、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 她的孩子走出困境 6、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7、要求有帮助作用,语言通顺、流畅。 (三)沙之聚 1、原因是鸣沙山既有“西北汉子”坚实、刚硬、有棱、有角的阳刚之美,也具有女性般的柔软 优美、坦率的温柔。或原因是鸣沙山既有“西北汉子”雄伟威武,同时也具有女性般的温柔。 2、①一座由一粒粒沙子聚成汇拢又浑然一体地升高壮大的山,居然能聚得如此坚实如此刚硬如 此有棱有角如此轮廓分明。②原本应是荒凉的沙山,却表现出柔软、优美、坦率的温柔。③ 鸣沙山虽不断受损,它竟没有低矮下去,却一日日依然如故,巍然耸立。(或①它坚实刚硬,雄 伟威武。②它温柔羞怯、温情脉脉。③它屡屡受损,却依然巍峨) 3、是风的力量塑造了鸣沙山,并使它保持着原状。(意对即可) 4、作者借写沙之聚写人心之聚,揭示了沙之聚需要风,人心之聚需要一种精神力量。(答出人心 之聚需要一种精神力量的得三分,意对即可) 5、观点清楚,言之有理,有据就得分
10 5.文章结尾一段作者告诉我们的是他几十年来对人生的体悟,是一种从生活实践中概括升华而 来的哲理,是热诚的忠告,是恳切的教诲 6.不落窠臼,耐人寻味。情感虽不是具体的物质,但每个人是可以感觉到它的重量的。作者所 写的师生情积淀了 30 年,穿越了 30 年,它的重量自然非同寻常。 (二)《我们是一家人》 1、选文记录了“我”在母亲的帮助下,改变了“叛逆倾向”,最后回到了温暖的家的经历。 2、(1)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2)向往毛姓女生的单身生活。(或向往自己做主的豪气)(3) 受母亲责怪后,静坐示威,饿了一顿。 3、不吃吧,自己正饥饿难忍;吃吧,又怕给家人留下笑柄。 4、“我”对“我们是一家人”这句话认识的变化。5、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 她的孩子走出困境。 6、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7、要求有帮助作用,语言通顺、流畅。 (三)沙之聚 1、原因是鸣沙山既有“西北汉子”坚实、刚硬、有棱、有角的阳刚之美,也具有女性般的柔软、 优美、坦率的温柔。或原因是鸣沙山既有“西北汉子”雄伟威武,同时也具有女性般的温柔。 2、①一座由一粒粒沙子聚成汇拢又浑然一体地升高壮大的山,居然能聚得如此坚实如此刚硬如 此有棱有角如此轮廓分明。 ②原本应是荒凉的沙山,却表现出柔软、优美、坦率的温柔。 ③ 鸣沙山虽不断受损,它竟没有低矮下去,却一日日依然如故,巍然耸立。(或①它坚实刚硬,雄 伟威武。②它温柔羞怯、温情脉脉。③它屡屡受损,却依然巍峨) 3、是风的力量塑造了鸣沙山,并使它保持着原状。(意对即可) 4、作者借写沙之聚写人心之聚,揭示了沙之聚需要风,人心之聚需要一种精神力量。(答出人心 之聚需要一种精神力量的得三分,意对即可) 5、观点清楚,言之有理,有据就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