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幽记》作者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陈 继儒自幼颖异,博学多通,尤工诗善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名重一时。二十几岁时,绝 意科举,隐居于小昆山,后筑室东佘山,闭门著述。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其所作“或刺 取琐言僻事,诠次成书,远近竞相购写”。陈继儒一生涉猎甚广,著述宏富,有《陈眉公全 集》传世。《小窗幽记》为陈继儒编著的修身处世格言,条条都是人生的回味和处世的领悟 体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积极人生态度,有兼容了佛家超凡脱俗和道家清静 无为的智慧,历来被称为修身养、自我提升的佳作 要处理好读书与人生的关系。书籍本身不可能改变世界,但是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可以 改变世界。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 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一 温家宝 集醒篇 、安得一服清凉散,人人解醒 醒食中山之酒,一醉千日,今之昏昏逐逐,无一日醉。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 醉于声色车马。安得一服清凉散,人人解醒。 译文 饮了中山人狄希酿造的酒,可以一醉千日。今日世人迷于俗情世务,终日追逐声色名利,可 说没有一日不在醉乡。好名的人醉于庭官位,好利的人醉于民间财富,豪富的人则醉于妙声 美色、高车、名马。如何才能获得一剂清凉的药,使人人服下获得清醒呢? [评语] 饮了中山酒,要醉上千日,千日之后,还有醒时。而能使世人昏昏逐逐,一生犹不醒的,无 非是以名利作曲、以声色为水,所酿出来的欲望之酒。这种酒初饮时心已昏醉,不知身在何 处。再饮之后因渴而求,求而愈渴,渴而愈求,终至一生性命与之,而不复醒。此时若问“心 在何处?”心已失落在名利声色之中;若问“身在何处?”身已追逐幻影而不止歇。中山酒只 能醉人千日,千日之中不能自主;欲望之酒可以醉人一生,一生之中不能自主,但世上很多 为此至死而不醒的人 酒醉的人,只要给他喝下“醒酒汤”就能清醒,然而,在名利声色中沉醉的人,要如何唤醒他 呢?有什么样的清凉剂能唤醒心的迷醉?也许只有清醒人留下的清醒语吧!在醉梦中做的事 都是纷乱的、幻影的事,只有醒来才能做一些真实的事,因此,“醒'是第一要务,惟有醒了, 生命才可贵,天地宇宙才真实。 二、澹泊之守,镇定之操 澹泊之守,须从浓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过 译文] 淡泊清静的操守,必须在声色富贵的场合中才试得出来。镇静安定的志节,要在纷纷扰扰的 闹境中考验过,才是真工夫 [评语] 莲花被人视为纯洁的象征,是因为它出污泥而不染。一个人心境的澹泊,亦是如此,真正的 恬淡不是未经历过世事的空白,而是经历任何声色豪富的境遇,都能不着于心。有的人在贫 穷中守得住,在富贵中却守不住:有的人在富贵中守得住,在贫穷中却守不住。能够澹泊
《小窗幽记》作者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陈 继儒自幼颖异,博学多通,尤工诗善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名重一时。二十几岁时,绝 意科举,隐居于小昆山,后筑室东佘山,闭门著述。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其所作“或刺 取琐言僻事,诠次成书,远近竞相购写”。陈继儒一生涉猎甚广,著述宏富,有《陈眉公全 集》传世。《小窗幽记》为陈继儒编著的修身处世格言,条条都是人生的回味和处世的领悟。 体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积极人生态度,有兼容了佛家超凡脱俗和道家清静 无为的智慧,历来被称为修身养、自我提升的佳作。 要处理好读书与人生的关系。书籍本身不可能改变世界,但是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可以 改变世界。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 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 —— 温家宝 集醒篇 一、安得一服清凉散,人人解醒 醒食中山之酒,一醉千日,今之昏昏逐逐,无一日醉。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 醉于声色车马。安得一服清凉散,人人解醒。 [译文] 饮了中山人狄希酿造的酒,可以一醉千日。今日世人迷于俗情世务,终日追逐声色名利,可 说没有一日不在醉乡。好名的人醉于庭官位,好利的人醉于民间财富,豪富的人则醉于妙声、 美色、高车、名马。如何才能获得一剂清凉的药,使人人服下获得清醒呢? [评语] 饮了中山酒,要醉上千日,千日之后,还有醒时。而能使世人昏昏逐逐,一生犹不醒的,无 非是以名利作曲、以声色为水,所酿出来的欲望之酒。这种酒初饮时心已昏醉,不知身在何 处。再饮之后因渴而求,求而愈渴,渴而愈求,终至一生性命与之,而不复醒。此时若问“心 在何处?”心已失落在名利声色之中;若问“身在何处?”身已追逐幻影而不止歇。中山酒只 能醉人千日,千日之中不能自主;欲望之酒可以醉人一生,一生之中不能自主,但世上很多 为此至死而不醒的人。 酒醉的人,只要给他喝下“醒酒汤”就能清醒,然而,在名利声色中沉醉的人,要如何唤醒他 呢?有什么样的清凉剂能唤醒心的迷醉?也许只有清醒人留下的清醒语吧!在醉梦中做的事 都是纷乱的、幻影的事,只有醒来才能做一些真实的事,因此,‘醒’是第一要务,惟有醒了, 生命才可贵,天地宇宙才真实。 二、澹泊之守,镇定之操 澹泊之守,须从浓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过。 [译文] 淡泊清静的操守,必须在声色富贵的场合中才试得出来。镇静安定的志节,要在纷纷扰扰的 闹境中考验过,才是真工夫。 [评语] 莲花被人视为纯洁的象征,是因为它出污泥而不染。一个人心境的澹泊,亦是如此,真正的 恬淡不是未经历过世事的空白,而是经历任何声色豪富的境遇,都能不着于心。有的人在贫 穷中守得住,在富贵中却守不住;有的人在富贵中守得住,在贫穷中却守不住。能够澹泊
就是不贪浓艳之境,而这澹泊之心,有的是从修养中得来,也有的是天性如此。 “定”是不动摇的意思,世间的五光十色,惊声软语,足以诱动心志的事物实在太多,而身处 尘世能不动摇的又有几人?大多数人在名利中动摇,在身心的利害中动摇。泰山是不动摇的, 但泰山崩于前,却不能不动摇。动摇的人是受环境的牵动,环境要他向东,他便不能向西。 不动摇的人是不为环境所动的,反之,环境将以他为轴心而转动。在紊乱的环境中能保持安 定的心境,才能掌握自己的方向。 三、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 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要誉不如逃名之为适,矫情不如直节之为真 [译文] 给予他人恩惠,不如报答他人的恩德来得厚道。邀取好的名声,不如逃避名声来得自适。故 意违背常情以自鸣清高,不如坦直的做人来得真实 [评语] 故示他人恩惠以取悦对方称为“市恩”,有买卖的意思,因此,“市恩”大部分是怀有目的的, 或者是安抚,或者是冀望有所回报,这和买卖并无不同,恩中既无情义,也不足以令人感谢 但是,无论是市恩,或是出于诚意的恩惠,总以回报为上。一个人一生承受自他人的恩德不 在少数,报之犹恐未及,岂有时间故示他人恩惠呢?所以,市恩不如报德为厚。而最大的报 德在于以德报之,不在于报惠 所谓盛名累人,人人都想获得名声,并以此为荣,殊不知名声只是一种空洞的声音,虽能满 足某些虚荣感,无形中却会成为一种束缚人的东西。许多知名人士,言行举止战战兢兢,便 是最好的例子,倒不如逃名来得逍遥自在,免除心理上的负担 做人只要真实,保有一己的人格就够了,何必做些假象,不但弄得自己不自在,久而久之, 别人也会不敢信任。所谓“真”,就是出于“诚”,做人要出于诚意,凡是不出于诚意的表现, 就是矫揉造作。 四、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译文 要他人当面赞誉自己,倒不如要他人不要在背后毁谤自己。令对方对自己产生初交的欢喜, 倒不如相交久了而不会令对方产生厌恶感 [评语] 人多是虚伪客套的,要让他人当面赞美自己并不困难,而要他人背后不批评自己,却不是容 易的事。即使有不对的地方,由于碍于情面,或是利害关系,鲜有愿意撕破脸,当面指摘对 方的。在背后就不同了,要他人不骂自己,除非自己不犯错,没有可被人评议之处才能勉强 做到。因此,面前之誉并不表示自己做人成功,背后之誉才算成功。背后之誉远不算完美, 背后无毁更为难得。 人初相识总是充满着一份好奇感和新鲜感,因彼此的契合而欢喜,然而这时的交往就个人而 言,不过是冰山尖端的互望而已。人在初见面时不会把自己的缺点暴露出来,见到的往往只 是好的一面,因此,第一印象远较平日来得完美。但是,日久见人性,一旦新鲜感消失,最 初的亲切感也会因为缺点的增加和距离的拉长而改变 事实上,最初的亲近和欢欣经常只是幻像,必然会遭到破灭。交往长久后的亲切才是真正的 亲切,因为那时整个缺点都已被了解和接受,而能以完整的人格交往,此时的欢喜才是真正 的欢喜。“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一方面要我们不要在初见时掩藏自己, 只以好面目与人交往,这样才不会有日后感到不实的厌恶感
就是不贪浓艳之境,而这澹泊之心,有的是从修养中得来,也有的是天性如此。 “定”是不动摇的意思,世间的五光十色,惊声软语,足以诱动心志的事物实在太多,而身处 尘世能不动摇的又有几人?大多数人在名利中动摇,在身心的利害中动摇。泰山是不动摇的, 但泰山崩于前,却不能不动摇。动摇的人是受环境的牵动,环境要他向东,他便不能向西。 不动摇的人是不为环境所动的,反之,环境将以他为轴心而转动。在紊乱的环境中能保持安 定的心境,才能掌握自己的方向。 三、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 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要誉不如逃名之为适,矫情不如直节之为真。 [译文] 给予他人恩惠,不如报答他人的恩德来得厚道。邀取好的名声,不如逃避名声来得自适。故 意违背常情以自鸣清高,不如坦直的做人来得真实。 [评语] 故示他人恩惠以取悦对方称为“市恩”,有买卖的意思,因此,“市恩”大部分是怀有目的的, 或者是安抚,或者是冀望有所回报,这和买卖并无不同,恩中既无情义,也不足以令人感谢。 但是,无论是市恩,或是出于诚意的恩惠,总以回报为上。一个人一生承受自他人的恩德不 在少数,报之犹恐未及,岂有时间故示他人恩惠呢?所以,市恩不如报德为厚。而最大的报 德在于以德报之,不在于报惠。 所谓盛名累人,人人都想获得名声,并以此为荣,殊不知名声只是一种空洞的声音,虽能满 足某些虚荣感,无形中却会成为一种束缚人的东西。许多知名人士,言行举止战战兢兢,便 是最好的例子,倒不如逃名来得逍遥自在,免除心理上的负担。 做人只要真实,保有一己的人格就够了,何必做些假象,不但弄得自己不自在,久而久之, 别人也会不敢信任。所谓“真”,就是出于“诚”,做人要出于诚意,凡是不出于诚意的表现, 就是矫揉造作。 四、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译文] 要他人当面赞誉自己,倒不如要他人不要在背后毁谤自己。令对方对自己产生初交的欢喜, 倒不如相交久了而不会令对方产生厌恶感。 [评语] 人多是虚伪客套的,要让他人当面赞美自己并不困难,而要他人背后不批评自己,却不是容 易的事。即使有不对的地方,由于碍于情面,或是利害关系,鲜有愿意撕破脸,当面指摘对 方的。在背后就不同了,要他人不骂自己,除非自己不犯错,没有可被人评议之处才能勉强 做到。因此,面前之誉并不表示自己做人成功,背后之誉才算成功。背后之誉远不算完美, 背后无毁更为难得。 人初相识总是充满着一份好奇感和新鲜感,因彼此的契合而欢喜,然而这时的交往就个人而 言,不过是冰山尖端的互望而已。人在初见面时不会把自己的缺点暴露出来,见到的往往只 是好的一面,因此,第一印象远较平日来得完美。但是,日久见人性,一旦新鲜感消失,最 初的亲切感也会因为缺点的增加和距离的拉长而改变。 事实上,最初的亲近和欢欣经常只是幻像,必然会遭到破灭。交往长久后的亲切才是真正的 亲切,因为那时整个缺点都已被了解和接受,而能以完整的人格交往,此时的欢喜才是真正 的欢喜。“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一方面要我们不要在初见时掩藏自己, 只以好面目与人交往,这样才不会有日后感到不实的厌恶感
五、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迎之 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迎之:天劳我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厄我遇,吾亨吾道以通之。 译文] 命运使我的福分淡薄,我便增加的品德来面对它。命运使我的形体劳苦,我便安乐我的心来 弥补它。命运使我的际遇困窘,我便扩充我的道德使它通达 [评语] 福分薄,是指外在的物质环境不丰厚,或者生命的外缘常有缺憾,如果内心没有深厚的修养 往往要怨天尤人,感到不满足。相反地,深厚的心灵修养能使人安然自适,将一切驱出脑际 有时命运会使我们的形体十分劳苦,倘若我们的心也跟着紧张,那真是要身心俱疲了。形体 的疲劳并不能使心灵疲劳,如果将心放在轻松甚至快乐的境界中,那么,即使形体再劳苦, 心情还是偷快的 人的际遇无常,困厄在所难免,此时更不可灰心丧志,不如充实自己的学问,扩充自己的心 胸和道德。困厄的产生,往往是自己能力不够的缘故,若能抱如是想,必能在一种宽阔的心 境下将困厄突破或解决,即使不能解决,有开阔的心胸和通达的道德,至少内心不会因此而 沮丧 六、澹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 澹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捡饰之人,必为放肆者所忌。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 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 译文] 恬静寡欲的人,必定为豪华奢侈的人所怀疑。谨慎而检点的人,必定被行为放肆的人所嫉恨 一个人到了穷途末路,我们应看他当初的本心如何。一切功成行就的人,我们要看他以后要 怎么继续下去。 [评语] 过惯豪华奢侈生活的人,并不相信有人能过淡泊的生活,认为甘于淡泊是沽名钓誉,非出于 本心。吃惯肉的人决不知菜根的香甜,所以他们不免要加以怀疑。行为放肆的人,常要忌恨 那些言行谨慎的人,因为这些人使他不能自在,使得他的放肆有了对照,而令人大起反感。 事实上,检饰的人不过是在自我约束,而放肆的人则不能忍受自己的放肆,所以才要忌恨谨 慎的人 一个人会走到穷途末路,要回溯到他最初的发心,和整个过程中用心的转变。有许多原本成 功的人,后来失败了,就是在成功之后用心有了转变,或是最初发心时便已埋下失败的种籽 一件事情的历久不衰与一个人的发,无非是行其可行而不倒行逆施,加上长久的努力不懈 若是最初心意便不正确,或是成功后改变原有的精勤,那么,即使一时成功,也无法持久, 终将走到事穷势蹙的地步。一个现时十分成功的人,我们也要如此地肯他。得意不可忘形, 上至峰顶还要顺路下至山谷,才不至于困在山顶,跌得鼻青脸肿 七、好丑两得其平,贤愚共受其益 好丑心太明,则物不契;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须是内精明,而外浑厚,使好丑两得其平, 贤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 译文 分别美丑的心太过明确,则无法与事物相契合。分别贤愚的心太过清楚,则无法与人相亲近。 内心应该明白人事的善处与缺失,处事却要仁厚相待,使美丑两方都能得到平等,贤愚都能 受到益处,这才是上天生育我们的德意和心量
五、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迎之 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迎之;天劳我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厄我遇,吾亨吾道以通之。 [译文] 命运使我的福分淡薄,我便增加的品德来面对它。命运使我的形体劳苦,我便安乐我的心来 弥补它。命运使我的际遇困窘,我便扩充我的道德使它通达。 [评语] 福分薄,是指外在的物质环境不丰厚,或者生命的外缘常有缺憾,如果内心没有深厚的修养, 往往要怨天尤人,感到不满足。相反地,深厚的心灵修养能使人安然自适,将一切驱出脑际。 有时命运会使我们的形体十分劳苦,倘若我们的心也跟着紧张,那真是要身心俱疲了。形体 的疲劳并不能使心灵疲劳,如果将心放在轻松甚至快乐的境界中,那么,即使形体再劳苦, 心情还是愉快的。 人的际遇无常,困厄在所难免,此时更不可灰心丧志,不如充实自己的学问,扩充自己的心 胸和道德。困厄的产生,往往是自己能力不够的缘故,若能抱如是想,必能在一种宽阔的心 境下将困厄突破或解决,即使不能解决,有开阔的心胸和通达的道德,至少内心不会因此而 沮丧。 六、澹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 澹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捡饰之人,必为放肆者所忌。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 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 [译文] 恬静寡欲的人,必定为豪华奢侈的人所怀疑。谨慎而检点的人,必定被行为放肆的人所嫉恨。 一个人到了穷途末路,我们应看他当初的本心如何。一切功成行就的人,我们要看他以后要 怎么继续下去。 [评语] 过惯豪华奢侈生活的人,并不相信有人能过淡泊的生活,认为甘于淡泊是沽名钓誉,非出于 本心。吃惯肉的人决不知菜根的香甜,所以他们不免要加以怀疑。行为放肆的人,常要忌恨 那些言行谨慎的人,因为这些人使他不能自在,使得他的放肆有了对照,而令人大起反感。 事实上,检饰的人不过是在自我约束,而放肆的人则不能忍受自己的放肆,所以才要忌恨谨 慎的人。 一个人会走到穷途末路,要回溯到他最初的发心,和整个过程中用心的转变。有许多原本成 功的人,后来失败了,就是在成功之后用心有了转变,或是最初发心时便已埋下失败的种籽。 一件事情的历久不衰与一个人的发,无非是行其可行而不倒行逆施,加上长久的努力不懈。 若是最初心意便不正确,或是成功后改变原有的精勤,那么,即使一时成功,也无法持久, 终将走到事穷势蹙的地步。一个现时十分成功的人,我们也要如此地肯他。得意不可忘形, 上至峰顶还要顺路下至山谷,才不至于困在山顶,跌得鼻青脸肿。 七、好丑两得其平,贤愚共受其益 好丑心太明,则物不契;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须是内精明,而外浑厚,使好丑两得其平, 贤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 [译文] 分别美丑的心太过明确,则无法与事物相契合。分别贤愚的心太过清楚,则无法与人相亲近。 内心应该明白人事的善处与缺失,处事却要仁厚相待,使美丑两方都能得到平等,贤愚都能 受到益处,这才是上天生育我们的德意和心量
[评语] 美丑并无一定的标准,要看个人的喜好而定。如果对事物美丑太过挑剔,则世上没有几件事 是我们能够接受。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善恶美丑原是相对的,如果执着 于自己所相信的美,而不能接受整个世界的本有现象,那便是“与物不契”。相同地,贤愚之 分也是如此,孔子教人不分愚贤不肖,倘若只接受贤者,而摒弃愚者,岂不是使贤者愈贤而 愚者愈愚了吗?普天之下又有几人能成为他人眼中的贤者?尚贤弃愚,难怪要与大多数人不 亲了 处世应当心中明白而外表浑厚,所谓心中明白,就是知道人事的缺失,而外表浑厚,则是悉 数接纳,使贤而骄者谦之,愚而卑者明之,各获其利。就像阳光之化育万物,既照园中牡丹 也照原野小草,使两者皆欣欣向荣,这才是上天的好生之德 八、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终不失性。 [译文] 情爱最难保持长久,所以情感丰富的人终会变得浅薄无情。天性本有一定的常理,所以率性 而为的人终不会失去他的天性。 [评语] 情到深处情转薄”,一方面是因为情甚苦,一方面是因为情爱难久。情是一种执着,因此不 得必苦:情又是一种难以捉摸的思念,因此掌握甚难,再加上生命短暂,环境多变,见人不 见心,见心不见人。能由情爱之中得到短暂欢乐的人毕竟只是少数,而无常迅速,至亲至爱 也敌不过生死的摧残。所以,多情之人在备尝捉弄之后,多半要远离情感,而变得寡情了。 任性并非放肆,而是返观本性而顺随之。人性在未受外界诱惑之前,原是天真淳朴,自由快 乐的。然而,因为种种物欲名利的牵连,知识的分割,很容易便会受到蒙蔽。但这种天性并 未失去,在人摆脱物累,忘却尘劳时,又会炯然呈现。因此,率性而为的人仍不失人的本性 而放肆于美酒声色的人,却恋物而迷失了本性。 九、真廉无名,大巧无术 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所以为贪。大巧无术,用术者,所以为拙。 译文 真正的廉洁是扬弃廉洁的名声,凡是以廉洁自我标榜的人,无非是为了一个“贪”字。最大的 巧妙是不使用任何方法,凡是运用种种技术的人不免是笨拙的。 [评语] 为廉洁而立名,虽不贪利,却是贪名。这和许多人做了好事一定要把名字公布出来是一样的, 无非为了博取一个善字而己。其实,廉洁原是本分,由于有贪官污吏的存在,才使廉洁成了 难得的事。廉声能为世人称道,是因其难得,若是官官都能廉洁,廉洁成了稀松平常的事, 又何必为此而立名呢? 术对一事,此巧不可对彼事,因此,用术之人若为术所困,这个时候,巧术便成了拙术。 真正的巧在来时不立,立而不滞,这样才能应万物而生其术,不因一术而碍万物。所以说大 巧无术,要能兵来将挡,若是滞于术之为用,一旦事出突然,便毫无办法了。 o、厌名利之谭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谭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谭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译文] 好谈山居生活之乐的人,未必真能由山林原野中得到乐趣。好在口头作厌恶名利之论的人
[评语] 美丑并无一定的标准,要看个人的喜好而定。如果对事物美丑太过挑剔,则世上没有几件事 是我们能够接受。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善恶美丑原是相对的,如果执着 于自己所相信的美,而不能接受整个世界的本有现象,那便是“与物不契”。相同地,贤愚之 分也是如此,孔子教人不分愚贤不肖,倘若只接受贤者,而摒弃愚者,岂不是使贤者愈贤而 愚者愈愚了吗?普天之下又有几人能成为他人眼中的贤者?尚贤弃愚,难怪要与大多数人不 亲了。 处世应当心中明白而外表浑厚,所谓心中明白,就是知道人事的缺失,而外表浑厚,则是悉 数接纳,使贤而骄者谦之,愚而卑者明之,各获其利。就像阳光之化育万物,既照园中牡丹, 也照原野小草,使两者皆欣欣向荣,这才是上天的好生之德。 八、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终不失性。 [译文] 情爱最难保持长久,所以情感丰富的人终会变得浅薄无情。天性本有一定的常理,所以率性 而为的人终不会失去他的天性。 [评语] “情到深处情转薄”,一方面是因为情甚苦,一方面是因为情爱难久。情是一种执着,因此不 得必苦;情又是一种难以捉摸的思念,因此掌握甚难,再加上生命短暂,环境多变,见人不 见心,见心不见人。能由情爱之中得到短暂欢乐的人毕竟只是少数,而无常迅速,至亲至爱 也敌不过生死的摧残。所以,多情之人在备尝捉弄之后,多半要远离情感,而变得寡情了。 任性并非放肆,而是返观本性而顺随之。人性在未受外界诱惑之前,原是天真淳朴,自由快 乐的。然而,因为种种物欲名利的牵连,知识的分割,很容易便会受到蒙蔽。但这种天性并 未失去,在人摆脱物累,忘却尘劳时,又会炯然呈现。因此,率性而为的人仍不失人的本性, 而放肆于美酒声色的人,却恋物而迷失了本性。 九、真廉无名,大巧无术 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所以为贪。大巧无术,用术者,所以为拙。 [译文] 真正的廉洁是扬弃廉洁的名声,凡是以廉洁自我标榜的人,无非是为了一个“贪”字。最大的 巧妙是不使用任何方法,凡是运用种种技术的人不免是笨拙的。 [评语] 为廉洁而立名,虽不贪利,却是贪名。这和许多人做了好事一定要把名字公布出来是一样的, 无非为了博取一个善字而已。其实,廉洁原是本分,由于有贪官污吏的存在,才使廉洁成了 难得的事。廉声能为世人称道,是因其难得,若是官官都能廉洁,廉洁成了稀松平常的事, 又何必为此而立名呢? 一术对一事,此巧不可对彼事,因此,用术之人若为术所困,这个时候,巧术便成了拙术。 真正的巧在来时不立,立而不滞,这样才能应万物而生其术,不因一术而碍万物。所以说大 巧无术,要能兵来将挡,若是滞于术之为用,一旦事出突然,便毫无办法了。 一○、厌名利之谭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谭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谭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译文] 好谈山居生活之乐的人,未必真能由山林原野中得到乐趣。好在口头作厌恶名利之论的人
未必真的将名利完全忘却。 [评语] 有许多事情,表面和事实往往相差甚远。就如好谈山林之乐的人,总以久处尘嚣中的人居多 真正了解山林之趣的人,早已身处其境而不返了。有许多乐趣,是言语所不能道尽的,世人 挂在口头以为风雅的,又岂能得到其中的真趣?能谈的不过是耳闻目见的事罢了那些耳不闻 目不见的事,就无从说起了 好作厌名利之论的人,内心不会放下清高之名,这种人虽然较之在名利场中追逐的人高明, 却未必尽忘名利。因为这些人形虽放下而心未放下,口是而心非。名利犹如赌博,是以全部 身心为筹码,去换取空无一物的东西。但名利本身并无过错,错在人为名利而起纷争,错在 人为名利而忘却生命的本质,错在人为名利而伤情害义。就如酒,浅尝即可,过之则醉。然 而普天之下又有几人饮下此酒而不醉?即使是反对名利之人,到底是反对名利的本身呢?还 是反对人对名利的迷恋呢?如果本身已完全对名利不动心,自然能够不受名利的影响。 伏久者,飞必高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 译文] 伏藏甚久的事物,一旦显露出来,必定飞黄腾达:太早开发的事物,往往也会很快的结束。 [评语]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准则,在长久的潜伏下,已将内涵历练得充实饱满,一旦表现出来,必 定充沛淋漓,而能“不飞则已,一飞冲天。”如果没有这些长久的潜伏,又何能“飞必高ˆ呢 开先者,谢独早。”也是很合理的,因为太早开发,各方面无法配合,自然很快就竭尽力量 而凋萎。“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就是因为太早开发,不到中年便都成了平庸的人。倒是那 些年轻时没没无闻的人,在岁月中不断储备实力,而终成了晚成的大器。生命之经验和宝藏 的开发也是如此,就像一罐酒一样,愈陈愈香,要让它在岁月中酝酿、成熟,才会是一罐好 酒 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 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要看他会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儆之,要看他会救。 译文 天要降祸给一个人,必定先降下一些福分使他起骄慢之心,目的要看他是否懂得承受的道理。 天要降福给一个人,必定先降下一些祸事来使他引起警觉,主要是看他有无自救的本领。 [评语] 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又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天道尚且如此,何况人事。 得微福而骄慢,骄慢便是祸根,福本不厚,又以骄慢削之,可见不堪受福,惟有降祸了。骄 慢非但天不降福,人也不助其福,因为人人皆厌恶骄慢之人。天宠既失,人和又无,微福必 无法维持长久。福尽祸来,不堪受福,又何堪受祸?若得微福而不骄,即使是祸来,心也不 惊。受福不骄,受祸不苦,是深明福祸之道,只有不为外物动心的人才能做到。 欲降福而先降祸,是天之善意。不明祸何能降福?一旦福去祸来,又岂能消受得了?先以微 祸儆之,若能救助,即使是他日祸来,也能如此救助。达人处祸不忧,居福不骄,知福祸在 于一己所为天意虽然不测,总之在能自救,心则常保泰然 世人破绽处,多从周旋处见 世人破绽处,多从周旋处见:指摘处,多从爱护处见;艰难处,多从贪恋处见
未必真的将名利完全忘却。 [评语] 有许多事情,表面和事实往往相差甚远。就如好谈山林之乐的人,总以久处尘嚣中的人居多, 真正了解山林之趣的人,早已身处其境而不返了。有许多乐趣,是言语所不能道尽的,世人 挂在口头以为风雅的,又岂能得到其中的真趣?能谈的不过是耳闻目见的事罢了那些耳不闻 目不见的事,就无从说起了。 好作厌名利之论的人,内心不会放下清高之名,这种人虽然较之在名利场中追逐的人高明, 却未必尽忘名利。因为这些人形虽放下而心未放下,口是而心非。名利犹如赌博,是以全部 身心为筹码,去换取空无一物的东西。但名利本身并无过错,错在人为名利而起纷争,错在 人为名利而忘却生命的本质,错在人为名利而伤情害义。就如酒,浅尝即可,过之则醉。然 而普天之下又有几人饮下此酒而不醉?即使是反对名利之人,到底是反对名利的本身呢?还 是反对人对名利的迷恋呢?如果本身已完全对名利不动心,自然能够不受名利的影响。 一一、伏久者,飞必高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 [译文] 伏藏甚久的事物,一旦显露出来,必定飞黄腾达;太早开发的事物,往往也会很快的结束。 [评语]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准则,在长久的潜伏下,已将内涵历练得充实饱满,一旦表现出来,必 定充沛淋漓,而能“不飞则已,一飞冲天。”如果没有这些长久的潜伏,又何能“飞必高”呢? “开先者,谢独早。”也是很合理的,因为太早开发,各方面无法配合,自然很快就竭尽力量 而凋萎。“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就是因为太早开发,不到中年便都成了平庸的人。倒是那 些年轻时没没无闻的人,在岁月中不断储备实力,而终成了晚成的大器。生命之经验和宝藏 的开发也是如此,就像一罐酒一样,愈陈愈香,要让它在岁月中酝酿、成熟,才会是一罐好 酒。 一二、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 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要看他会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儆之,要看他会救。 [译文] 天要降祸给一个人,必定先降下一些福分使他起骄慢之心,目的要看他是否懂得承受的道理。 天要降福给一个人,必定先降下一些祸事来使他引起警觉,主要是看他有无自救的本领。 [评语] 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又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天道尚且如此,何况人事。 得微福而骄慢,骄慢便是祸根,福本不厚,又以骄慢削之,可见不堪受福,惟有降祸了。骄 慢非但天不降福,人也不助其福,因为人人皆厌恶骄慢之人。天宠既失,人和又无,微福必 无法维持长久。福尽祸来,不堪受福,又何堪受祸?若得微福而不骄,即使是祸来,心也不 惊。受福不骄,受祸不苦,是深明福祸之道,只有不为外物动心的人才能做到。 欲降福而先降祸,是天之善意。不明祸何能降福?一旦福去祸来,又岂能消受得了?先以微 祸儆之,若能救助,即使是他日祸来,也能如此救助。达人处祸不忧,居福不骄,知福祸在 于一己所为天意虽然不测,总之在能自救,心则常保泰然。 一三、世人破绽处,多从周旋处见 世人破绽处,多从周旋处见;指摘处,多从爱护处见;艰难处,多从贪恋处见
译文] 世人多在与人交际应酬时,在行为上有了过失。指责对方,是出于爱护的缘故。而会觉得放 不下,则是贪爱留恋所造成 好在人情场上作周旋的人,必定在人情场上见过失。交际应酬,本难面面俱到,此处应付得 了,他处必定不及应付,恁是八面玲珑的人,也难免落得个虚假油滑之名。何况交多必假, 穷于应付,难免虚与委蛇,全天下都是好友,就是圣人也难以做到。周旋到烦人处,恩多反 怨,种种嫌隙生。 爱之故而责之,责备是要他好,如果不爱,任他死活,毫不相关,又何必责之。责也有道, 要责其堪受,以爱语导之。若是不堪接受,那么爱中生怨,责之又有何效。 人情的艰难,往往在于留恋。贪生者畏死,恋情者畏失。大凡着于何处,何处便难:难舍何 处,何处便难。惟有能舍一切难舍,不贪一切可贪的人,才能自由自在行于世间,而不为 切所缚。 四、山栖是胜事 山栖是胜事,稍一萦恋,则亦市朝。书画鉴赏是雅事,稍一贪痴,则亦商贾。诗酒是乐事, 稍一曲人,则亦地狱。好客是豁达事,稍一为俗子所扰,则亦苦海 [译文] 山居本是愉快的事,如果起了贪恋,又与俗世有何不同?爱好书画是高雅的行为,但过于无 厌,跟商人并无二致。作诗饮酒原是乐事,若是屈从他人,敷衍应付,则如同地狱。好客交 友是令心胸舒畅之事,一旦成了俗人喧闹的场所,亦成了苦海 [评讠 山居的本意是要远离尘嚣。如果对山林起了热情,岂不是有违本意吗?每见名山胜景,大兴 土木,原味尽失,加上游人缺乏公德,满地果皮纸屑,那么山林又何异于市场。写字绘画 原本是风雅的事,若必以巨金购置名家之作而后甘,则沦为买卖,雅意尽失,成为炫财傲富 的事 作诗饮酒,要起之于兴,发之于情,倘若既无兴致,又无情趣,徒然为了应付而为之,就十 分痛苦了。好客亦是如此,可以舒展胸怀,若是来者不拒,喧腾一堂,或者俚曲艳调,吆五 喝六,不仅令人头痛,避之犹恐太迟。所以,事不能贪,不能俗,一旦流于贪俗,则与世俗 无异,又何来胜事、雅事、乐事和豁达事之分呢? 一五、轻财聚人,律已服人 轻财足以聚人,律已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译文] 不看重钱财可以集聚众人,约束自己则可以使众人信服,放宽肚量便会得到他人的帮助,凡 事率先去做则可以领导他人 评语 任何事情均有其相成之道,在相处方面,则是指做人的态度。财是众人所希求的,如果太重 视钱财,而将利益一把抓,他人得不到利益,便会离开你。相反地,将利益与他人共沾,甚 至舍弃个人的利益,他人心存感激,自然就不会背叛你,所以说“轻财足以聚人”。自我约束 是使人心悦诚服最重要的方法,因为人人心中都有个平等观念,你能做的事他便能做,如果 不能约束自己,又怎能要他人约束自己。律已甚严,使人心生敬意,自然就肯听从你了。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肚里不能撑船,早就下台鞠躬了。肚量狭窄,必然不能容人, 也无法得到他人的爱戴,而纷纷离去。大厦失去了支柱,岂有不塌之理。因此欲得人才而善
[译文] 世人多在与人交际应酬时,在行为上有了过失。指责对方,是出于爱护的缘故。而会觉得放 不下,则是贪爱留恋所造成。 [评语] 好在人情场上作周旋的人,必定在人情场上见过失。交际应酬,本难面面俱到,此处应付得 了,他处必定不及应付,恁是八面玲珑的人,也难免落得个虚假油滑之名。何况交多必假, 穷于应付,难免虚与委蛇,全天下都是好友,就是圣人也难以做到。周旋到烦人处,恩多反 怨,种种嫌隙生。 爱之故而责之,责备是要他好,如果不爱,任他死活,毫不相关,又何必责之。责也有道, 要责其堪受,以爱语导之。若是不堪接受,那么爱中生怨,责之又有何效。 人情的艰难,往往在于留恋。贪生者畏死,恋情者畏失。大凡着于何处,何处便难;难舍何 处,何处便难。惟有能舍一切难舍,不贪一切可贪的人,才能自由自在行于世间,而不为一 切所缚。 一四、山栖是胜事 山栖是胜事,稍一萦恋,则亦市朝。书画鉴赏是雅事,稍一贪痴,则亦商贾。诗酒是乐事, 稍一曲人,则亦地狱。好客是豁达事,稍一为俗子所扰,则亦苦海。 [译文] 山居本是愉快的事,如果起了贪恋,又与俗世有何不同?爱好书画是高雅的行为,但过于无 厌,跟商人并无二致。作诗饮酒原是乐事,若是屈从他人,敷衍应付,则如同地狱。好客交 友是令心胸舒畅之事,一旦成了俗人喧闹的场所,亦成了苦海。 [评语] 山居的本意是要远离尘嚣。如果对山林起了热情,岂不是有违本意吗?每见名山胜景,大兴 土木,原味尽失,加上游人缺乏公德,满地果皮纸屑,那么山林又何异于市场。写字绘画, 原本是风雅的事,若必以巨金购置名家之作而后甘,则沦为买卖,雅意尽失,成为炫财傲富 的事。 作诗饮酒,要起之于兴,发之于情,倘若既无兴致,又无情趣,徒然为了应付而为之,就十 分痛苦了。好客亦是如此,可以舒展胸怀,若是来者不拒,喧腾一堂,或者俚曲艳调,吆五 喝六,不仅令人头痛,避之犹恐太迟。所以,事不能贪,不能俗,一旦流于贪俗,则与世俗 无异,又何来胜事、雅事、乐事和豁达事之分呢? 一五、轻财聚人,律已服人 轻财足以聚人,律已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译文] 不看重钱财可以集聚众人,约束自己则可以使众人信服,放宽肚量便会得到他人的帮助,凡 事率先去做则可以领导他人。 [评语] 任何事情均有其相成之道,在相处方面,则是指做人的态度。财是众人所希求的,如果太重 视钱财,而将利益一把抓,他人得不到利益,便会离开你。相反地,将利益与他人共沾,甚 至舍弃个人的利益,他人心存感激,自然就不会背叛你,所以说“轻财足以聚人”。自我约束 是使人心悦诚服最重要的方法,因为人人心中都有个平等观念,你能做的事他便能做,如果 不能约束自己,又怎能要他人约束自己。律已甚严,使人心生敬意,自然就肯听从你了。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肚里不能撑船,早就下台鞠躬了。肚量狭窄,必然不能容人, 也无法得到他人的爱戴,而纷纷离去。大厦失去了支柱,岂有不塌之理。因此欲得人才而善
用之,首先要有容人的雅量。凡事带头去做,才足以领导他人。因为,事情来时,多数人都 是犹疑不定,或者不信任,或者畏惧,如果领导的人也如此的话,事情便难望办成。反之, 能洞烛先机,解除疑惑,不畏艰难地去做,那么他人便一扫疑惑,而欣然跟从了 六、将难放怀一放,则万境宽 从极迷处识迷,则到处醒;将难放怀一放,则万境宽。 译文] 在最易令人迷惑的地方识破迷惑,那么无处不是清醒的状态。将最难以放下心怀的事放下, 那么到处都是宽广的路。 [评语] 迷”就是失去了自己的道路。生命中有许多事情会让我们迷惑,智者在未迷失自己之前就已 识破,故而不取:愚者却连一些简单的歧路也不能看出,甚至因此往而不返。倘若能识破这 种虚假,就不会再浸沉其中,可惜人们往往走出这一个迷惑,又进入另一个迷惑之中。就个 人而言,如果最令人沉醉的事物都能一一看破,那么就很少有能让他迷惑的事了,自然就能 处处清醒 让人觉得难以放下的,无非是名利、得失和憎爱。难舍名利的人,如果没有名利便觉得呼吸 困难。生命不可爱,一旦得到名利又怕失去,仍然觉得呼吸困难,生命难可爱。而心怀憎恨 的人眼中看到的人可恨,心中想到的事可恨,连脚下踩的路都会令他生厌,何况是难舍的事。 至于情痴爱圣们,则你爱我不爱,我爱你不爱,好不容易两人相爱了,今天吵架,明天冷淡, 后天又不得不分离 人心牵牵缠缠,天地却始终辽阔。眼前无路往往是心中无路,心中无路则是自己搬来石块挡 道,如果将石块拿走,自然万境宽广,诸事顺遂 七、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译文] 逢到大事和困难的时候,可以看出一个人担负责任的勇气。遇到逆境的时候,可以看出一个 人的胸襟和气度。而逢到喜怒的事时,则可看出一个人的涵养。在与群众同行同止时,也可 看出一个人对事物的见解和认识。 [评语] 一般人遇到自己所不能解决或是无力承担的事时,往往容易采取逃避的态度,或自我保护的 措施。但若人人都采取这样的态度,岂不是无人来担重任了吗?所以,逢着大事或难事时, 便可看出一个人的担当。一有胸襟气度的人,在面临逆境时不会怨天尤人,他能接受顺境, 也能接受逆境,因为他明白世事不可能十全十美,尤其需要人的努力。 喜怒最易使人心动而失去正确的判断力,喜要能不得意忘形,怒要能明白事理,所以有涵养 的人往往不易为喜怒所动,一方面是真正可以喜怒的事并不多,一方面也是怕因喜怒而判断 错误。一般人容易随别人的行止,而和他们做出同样的事,但别人所做的事不一定是对的 真正有识见的人心中自有取舍,而不会盲目地追随 八、以我攻人,不如使人自露 良心在夜气清明之候,真情在箪食豆羹之间。故以我索人,不如使人自反:以我攻人,不如 使人自露 译文] 在夜晚心境平和的时候,容易看出一个人的真心,而真实的情感在简单的饮食生活中,最能
用之,首先要有容人的雅量。凡事带头去做,才足以领导他人。因为,事情来时,多数人都 是犹疑不定,或者不信任,或者畏惧,如果领导的人也如此的话,事情便难望办成。反之, 能洞烛先机,解除疑惑,不畏艰难地去做,那么他人便一扫疑惑,而欣然跟从了。 一六、将难放怀一放,则万境宽 从极迷处识迷,则到处醒;将难放怀一放,则万境宽。 [译文] 在最易令人迷惑的地方识破迷惑,那么无处不是清醒的状态。将最难以放下心怀的事放下, 那么到处都是宽广的路。 [评语] “迷”就是失去了自己的道路。生命中有许多事情会让我们迷惑,智者在未迷失自己之前就已 识破,故而不取;愚者却连一些简单的歧路也不能看出,甚至因此往而不返。倘若能识破这 种虚假,就不会再浸沉其中,可惜人们往往走出这一个迷惑,又进入另一个迷惑之中。就个 人而言,如果最令人沉醉的事物都能一一看破,那么就很少有能让他迷惑的事了,自然就能 处处清醒。 让人觉得难以放下的,无非是名利、得失和憎爱。难舍名利的人,如果没有名利便觉得呼吸 困难。生命不可爱,一旦得到名利又怕失去,仍然觉得呼吸困难,生命难可爱。而心怀憎恨 的人眼中看到的人可恨,心中想到的事可恨,连脚下踩的路都会令他生厌,何况是难舍的事。 至于情痴爱圣们,则你爱我不爱,我爱你不爱,好不容易两人相爱了,今天吵架,明天冷淡, 后天又不得不分离。 人心牵牵缠缠,天地却始终辽阔。眼前无路往往是心中无路,心中无路则是自己搬来石块挡 道,如果将石块拿走,自然万境宽广,诸事顺遂。 一七、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译文] 逢到大事和困难的时候,可以看出一个人担负责任的勇气。遇到逆境的时候,可以看出一个 人的胸襟和气度。而逢到喜怒的事时,则可看出一个人的涵养。在与群众同行同止时,也可 看出一个人对事物的见解和认识。 [评语] 一般人遇到自己所不能解决或是无力承担的事时,往往容易采取逃避的态度,或自我保护的 措施。但若人人都采取这样的态度,岂不是无人来担重任了吗?所以,逢着大事或难事时, 便可看出一个人的担当。一有胸襟气度的人,在面临逆境时不会怨天尤人,他能接受顺境, 也能接受逆境,因为他明白世事不可能十全十美,尤其需要人的努力。 喜怒最易使人心动而失去正确的判断力,喜要能不得意忘形,怒要能明白事理,所以有涵养 的人往往不易为喜怒所动,一方面是真正可以喜怒的事并不多,一方面也是怕因喜怒而判断 错误。一般人容易随别人的行止,而和他们做出同样的事,但别人所做的事不一定是对的, 真正有识见的人心中自有取舍,而不会盲目地追随。 一八、以我攻人,不如使人自露 良心在夜气清明之候,真情在箪食豆羹之间。故以我索人,不如使人自反;以我攻人,不如 使人自露。 [译文] 在夜晚心境平和的时候,容易看出一个人的真心,而真实的情感在简单的饮食生活中,最能
流露出来。因此与其不断去要求人家,不如使其自我反省。与其攻击他人的弱点,不如使其 自我坦白错误 白日喧扰,无暇静想,人较易依一时的欲念而昧理行事。等到万籁俱寂,一灯独坐,细想一 日言行,才觉多有不是,而生惭意。因此,夜气清明时,最容易自我反省 真情不在锦衣玉食,而在箪食豆羹,因为锦衣玉食味浓,人心易贪恋而忘情,箪食豆羹味淡, 人心不生执着反易流露。就如以酒交友多入昏沉悔恨,以茶交友反见情意长久,道理是相近 的 为了改变一个人的行为而不断去要求他,不但自己疲累,他人也会生厌,倒不如让他自觉其 非,才是根治之道。同样的,与其去攻击他人的恶行,使他恼羞成怒,不如使他自惭而向人 坦白,才是最好的办法。如此既不会疲累生厌,也不会令人恼羞成怒,不是一举两得的事吗? 九、宁为随世之庸愚,勿为欺世之豪杰 宁为随世之庸愚,勿为欺世之豪杰 译文] 宁可做一个顺应世人、平庸愚笨的人,也不要做一个欺骗世人、才智高超的人 [评语] 大好大恶之人,往往才智高人一等。多见世人死于欺世的豪杰之手,而不见世人死于庸愚之 口。才智不足,固不足以为论,而才智匹配的人,如果心术不正,专图一己之利,其才智无 非是吃人的工具,如何称得上是豪杰?如王莽、曹操之辈即是。 豪杰之为豪杰,在于能运用才智造众人之福,否则只能称之为枭雄寇盗,所谓欺世之豪杰, 便是指这一类的人而言 一般人不甘做庸愚,而宁愿做豪杰,无非是为了表现自己,少有发心为众人谋福利的,这样 的发心,即使才智足够,难保将来不欺世盗名。倒不如安守平庸,免得贻人口实。豪杰之心 甚苦,不能担其苦的不足以为豪杰。庸愚易为,守善随世,又有几人甘心为之?人贵自知而 不自限,庸愚之徒与欺世之辈相较,却是大大的豪杰呢! 习忙可以销福:得谤可以销名 清福上帝所吝,而习忙可以销福:清名上帝所忌,而得谤可以销名。 译文] 清闲安逸的享受是上天所吝惜给予的,如果使自己习惯于忙碌,则可以减少这种不善的福分 美好的名声是上天所禁忌的,如果受到他人的毁谤,则可以减轻由名声所带来的负担 [评语] 清闲安逸的日子并非人人都能过的,不仅上天不容许如此,人们也不容许太过清闲的人。人 在清闲中容易懒散,逐渐失去生命的活力,甚至生出悲观的思想,这是因为身体闲了,脑子 却不得闲。每见一生辛苦的人,一旦退休下来,却不懂得如何排遣生活,过不了几年,就衰 老而死这是上天吝福呢?还是人不堪无聊么?倘若能够利用这难得的空闲,做些有意义的 事,就不至于如此了,所以说“习忙可以销福!” 名声是不容易维持的,而且也是累人的事。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完美的名声有时也 会带来祸害。因此,如果遭到他人毁谤,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名声既然受损,就不易遭 人嫉妒,而可以摆脱盛名之累,做些自己喜欢的事 二一、人之嗜节,当以德消之 人之嗜节,嗜文章,嗜游侠,如好酒然,易动客气,当以德消之
流露出来。因此与其不断去要求人家,不如使其自我反省。与其攻击他人的弱点,不如使其 自我坦白错误。 [评语] 白日喧扰,无暇静想,人较易依一时的欲念而昧理行事。等到万籁俱寂,一灯独坐,细想一 日言行,才觉多有不是,而生惭意。因此,夜气清明时,最容易自我反省。 真情不在锦衣玉食,而在箪食豆羹,因为锦衣玉食味浓,人心易贪恋而忘情,箪食豆羹味淡, 人心不生执着反易流露。就如以酒交友多入昏沉悔恨,以茶交友反见情意长久,道理是相近 的。 为了改变一个人的行为而不断去要求他,不但自己疲累,他人也会生厌,倒不如让他自觉其 非,才是根治之道。同样的,与其去攻击他人的恶行,使他恼羞成怒,不如使他自惭而向人 坦白,才是最好的办法。如此既不会疲累生厌,也不会令人恼羞成怒,不是一举两得的事吗? 一九、宁为随世之庸愚,勿为欺世之豪杰 宁为随世之庸愚,勿为欺世之豪杰。 [译文] 宁可做一个顺应世人、平庸愚笨的人,也不要做一个欺骗世人、才智高超的人。 [评语] 大好大恶之人,往往才智高人一等。多见世人死于欺世的豪杰之手,而不见世人死于庸愚之 口。才智不足,固不足以为论,而才智匹配的人,如果心术不正,专图一己之利,其才智无 非是吃人的工具,如何称得上是豪杰?如王莽、曹操之辈即是。 豪杰之为豪杰,在于能运用才智造众人之福,否则只能称之为枭雄寇盗,所谓欺世之豪杰, 便是指这一类的人而言。 一般人不甘做庸愚,而宁愿做豪杰,无非是为了表现自己,少有发心为众人谋福利的,这样 的发心,即使才智足够,难保将来不欺世盗名。倒不如安守平庸,免得贻人口实。豪杰之心 甚苦,不能担其苦的不足以为豪杰。庸愚易为,守善随世,又有几人甘心为之?人贵自知而 不自限,庸愚之徒与欺世之辈相较,却是大大的豪杰呢! 二○、习忙可以销福;得谤可以销名 清福上帝所吝,而习忙可以销福;清名上帝所忌,而得谤可以销名。 [译文] 清闲安逸的享受是上天所吝惜给予的,如果使自己习惯于忙碌,则可以减少这种不善的福分。 美好的名声是上天所禁忌的,如果受到他人的毁谤,则可以减轻由名声所带来的负担。 [评语] 清闲安逸的日子并非人人都能过的,不仅上天不容许如此,人们也不容许太过清闲的人。人 在清闲中容易懒散,逐渐失去生命的活力,甚至生出悲观的思想,这是因为身体闲了,脑子 却不得闲。每见一生辛苦的人,一旦退休下来,却不懂得如何排遣生活,过不了几年,就衰 老而死这是上天吝福呢?还是人不堪无聊么?倘若能够利用这难得的空闲,做些有意义的 事,就不至于如此了,所以说“习忙可以销福!” 名声是不容易维持的,而且也是累人的事。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完美的名声有时也 会带来祸害。因此,如果遭到他人毁谤,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名声既然受损,就不易遭 人嫉妒,而可以摆脱盛名之累,做些自己喜欢的事。 二一、人之嗜节,当以德消之 人之嗜节,嗜文章,嗜游侠,如好酒然,易动客气,当以德消之
译文] 人们爱好声名气节,爱好文章辞藻,爱好行侠仗义的人,就像喜好喝酒一般,容易一时兴起, 应该要有道德修养来改变它 评语] 嗜名节的人可以为名节拼命,嗜文章的人可以为一句辞藻反目成仇,而以游侠自任的人却又 打架有余,仗义不足。这些大都是“客气”,也就是不是发自内心的真正喜欢。追根究底,不 过是好面子罢了,于自己亳无裨益。更说不上什么有利他人。凡此种种,无非是缺乏道德修 养所造成的结果。嗜名节、嗜文章、嗜游侠原非坏事,知识名节为的是节操,文章为的是雅 意,游侠为的是义气,若没有清楚的认识,往往行之非真,而虚有其名。如果因为一时兴起 而去接受它,等到厌倦了,又弃之如敝屣,就完全失去原意了,带来的害处可能比益处还大 一念之善,吉神随之 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 [译文] 一个善的念头,可以获得降福的吉神呵护,而一个恶的念头,就会招来为祸作灾的恶鬼,明 白这一点便可以差使鬼神了 [评语] 我们内心的每一个念头,虽不具备吉神恶鬼的形象,由于心念与之相通,心怀善念的人,自 蒙吉神呵护,心怀恶念的人,自与恶鬼同途。任何善恶的念头,未发诸行为之前,在心中已 然自己承受。心中充满恨意的人,心已在地狱;心中充满善意的人,由于善意带来的欢喜 便如同身在天堂 善恶而付诸行为的,在佛家又有三种承受的方式,一是今生承受其果,作奸犯科而遭制裁的 便是此类。另外两种是下一生或是来生再承受。所谓吉神与厉鬼,其实完全在于我们自己。 鬼神不能祸人,福祸惟人自取。为善的人心胸舒坦,本身就是自己的吉神。为恶的人心中充 满蒺藜,本身形同恶鬼,还会有恶鬼不认他为同类,而黏着他吗? 二三、梦里不能张主;泉下安得分明 眉睫线交,梦里便不能张主;眼光落地,泉下又安得分明。 [译文 双眼闭上,在梦里便不能自作主张。眼光落到地下,想到梦中都不能自主,死后又怎能了了 分明呢? [评语] 人在白日凡事诸多主张,追逐声名美色,争强斗胜。但是夜来,眉睫才一交合,或为虎狼所 追逐,或为恶人所包围,或与所爱而分离。即使最亲爱的人,梦中也仿佛对面不识。这与白 日的意气风发,事事必以自己为中心大异其趣。然而,白日的自己又何尝是自己的主人,梦 中以为真实的,白日不也一样以为真实吗?反倒是梦中的自己,说明了自己的渺小。好梦固 然留不得,恶梦也避不去,较之受到种种环境牵制与命运摆布的白日,梦又何尝不是更真实 的一面呢? 佛家说生命有六道轮回,又说死后有四大分离的种种可怕现象,称我们这个色身为幻身,都 是不无道理的。我们所追逐的一切在永恒的时空看来只是渺小的幻影,因此,在面对死亡的 时候,许多事情都可以释怀了 二四、人了了不知了,不知了了是了了 佛只是个了仙,也是个了圣。人了了不知了,不知了了是了了:若知了了,便不了
[译文] 人们爱好声名气节,爱好文章辞藻,爱好行侠仗义的人,就像喜好喝酒一般,容易一时兴起, 应该要有道德修养来改变它。 [评语] 嗜名节的人可以为名节拼命,嗜文章的人可以为一句辞藻反目成仇,而以游侠自任的人却又 打架有余,仗义不足。这些大都是“客气”,也就是不是发自内心的真正喜欢。追根究底,不 过是好面子罢了,于自己毫无裨益。更说不上什么有利他人。凡此种种,无非是缺乏道德修 养所造成的结果。嗜名节、嗜文章、嗜游侠原非坏事,知识名节为的是节操,文章为的是雅 意,游侠为的是义气,若没有清楚的认识,往往行之非真,而虚有其名。如果因为一时兴起 而去接受它,等到厌倦了,又弃之如敝屣,就完全失去原意了,带来的害处可能比益处还大。 二二、一念之善,吉神随之 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 [译文] 一个善的念头,可以获得降福的吉神呵护,而一个恶的念头,就会招来为祸作灾的恶鬼,明 白这一点便可以差使鬼神了。 [评语] 我们内心的每一个念头,虽不具备吉神恶鬼的形象,由于心念与之相通,心怀善念的人,自 蒙吉神呵护,心怀恶念的人,自与恶鬼同途。任何善恶的念头,未发诸行为之前,在心中已 然自己承受。心中充满恨意的人,心已在地狱;心中充满善意的人,由于善意带来的欢喜, 便如同身在天堂。 善恶而付诸行为的,在佛家又有三种承受的方式,一是今生承受其果,作奸犯科而遭制裁的 便是此类。另外两种是下一生或是来生再承受。所谓吉神与厉鬼,其实完全在于我们自己。 鬼神不能祸人,福祸惟人自取。为善的人心胸舒坦,本身就是自己的吉神。为恶的人心中充 满蒺藜,本身形同恶鬼,还会有恶鬼不认他为同类,而黏着他吗? 二三、梦里不能张主;泉下安得分明 眉睫线交,梦里便不能张主;眼光落地,泉下又安得分明。 [译文] 双眼闭上,在梦里便不能自作主张。眼光落到地下,想到梦中都不能自主,死后又怎能了了 分明呢? [评语] 人在白日凡事诸多主张,追逐声名美色,争强斗胜。但是夜来,眉睫才一交合,或为虎狼所 追逐,或为恶人所包围,或与所爱而分离。即使最亲爱的人,梦中也仿佛对面不识。这与白 日的意气风发,事事必以自己为中心大异其趣。然而,白日的自己又何尝是自己的主人,梦 中以为真实的,白日不也一样以为真实吗?反倒是梦中的自己,说明了自己的渺小。好梦固 然留不得,恶梦也避不去,较之受到种种环境牵制与命运摆布的白日,梦又何尝不是更真实 的一面呢? 佛家说生命有六道轮回,又说死后有四大分离的种种可怕现象,称我们这个色身为幻身,都 是不无道理的。我们所追逐的一切在永恒的时空看来只是渺小的幻影,因此,在面对死亡的 时候,许多事情都可以释怀了。 二四、人了了不知了,不知了了是了了 佛只是个了仙,也是个了圣。人了了不知了,不知了了是了了;若知了了,便不了
译文] 佛只是个善于了却执情的神仙,也是个善于了却烦恼的圣人。人们虽然耳聪目明,却不知该 了却一切烦恼,不知凡事放下便已无事,若心中还有放下的念头,便是还未完全放下。 评语] 人自以为很聪明,却不知整日活在烦恼欲望的束缚中而不能自己。很多事情未来时起渴望妄 执,已来时生非分追逐,去后复在心中念念不忘,全不知放下的快乐,而不断地以欲望自我 烦恼東缚 也有人明了到这一点,便躲到山中将心放去,认为这才是放下一切的方法。殊不知这种以为 自知的了了,其实是不了,因为心中还有对放的执着,这个“放”字成了无形的枷锁,使他动 弹不得,不敢接触任何事物。这在佛家看来是小承不究竟的做法,是为佛所呵责的。莲花居 水而不沾水,若为了怕水而种在旱地,它就会枯萎而死。如果在心中能将烦恼根本放下,连 放下的念头也除去,生于世间而不着于世,那就是真的“了了”,也是个人间的了仙。 二五、人我往来,是天下第一快活世界 剖去胸中荆棘以便人我往来,是天下第一快活世界。 译文] 将心中自伤伤人的棘刺去除,开放平易的心胸和人交往,是天下最令人舒畅欢喜的事了 [评语] 一个人的心中一旦存有不平之气,在与人交往时就容易伤人,即使是闭门独处也会伤害自己。 什么是妨碍我们与人交往的荆棘呢?无非是埋藏在人心的不信任、嫉妒和自私,这些造成我 们拒绝将心胸坦诚开放,即使在形体上与他人握手,心却背道而驰。 人是需要友谊的,友谊使我们欢笑、歌唱,更使我们患难与共。友谊就像一扇门,需要自己 去挖掘,你不去扣门,他人如何会为你开启?你不打开,别人又如何进来?同样地,不把屋 内的荆棘除掉,不但自己不能安居,别人又怎肯进来呢? 有一首极可爱的诗歌:“君担簦,我跨马,他日相逢为君下;君乘车,我戴笠,他日相逢下 车揖。”如果能剖去胸中荆棘,获得这样的友情,岂不是天下第一快活的事?整个世界在我 们眼中不是显得更完美吗? 二六、居不必无恶邻 居不必无恶邻。会不必无损友,惟在自持者两得之 译文 选择住家不一定要避开坏邻居,聚会也不一定要除去有害的朋友。如果自己能够把持,那么 即使是恶邻和损友,对自己也是有益的。 [评语] 要找一个全是好人的地方住下,是不可能的事。所谓恶邻,有时是品德恶劣,有时是行为恶 劣。譬如你要睡觉他练鼓,你要读书他唱歌。因为相处在接近的空间里,必定会有趣味相冲 突的时候。但若将垃圾丢在他人门口,或是任由猫狗随地便溺,就令人无法忍受了 众人相聚,难免有一些逢迎拍马,或是言谈粗鄙的人。这些在我们进入社会后,都不难见到。 这时到底是与他们同声相应?还是他饮他的花酒,我喝我的清茶呢? 其实,无论是恶邻或是损友,换一个角度来看,无非是考验我们的涵养和定力。倘若我们与 邻居吵架,也丢垃圾在他家门,放狗在他家拉屎,我们不也成了毫无涵养的恶邻了吗?很多 事情稍加忍耐也就过了,即使交涉也要依理而行。至于损友,那完全就看自己的把持了,如 果定力足够,绝不会被人影响。能善自把持的人,无论是什么样的恶邻或损友,不过是他的 试金石罢了
[译文] 佛只是个善于了却执情的神仙,也是个善于了却烦恼的圣人。人们虽然耳聪目明,却不知该 了却一切烦恼,不知凡事放下便已无事,若心中还有放下的念头,便是还未完全放下。 [评语] 人自以为很聪明,却不知整日活在烦恼欲望的束缚中而不能自己。很多事情未来时起渴望妄 执,已来时生非分追逐,去后复在心中念念不忘,全不知放下的快乐,而不断地以欲望自我 烦恼束缚。 也有人明了到这一点,便躲到山中将心放去,认为这才是放下一切的方法。殊不知这种以为 自知的了了,其实是不了,因为心中还有对放的执着,这个“放”字成了无形的枷锁,使他动 弹不得,不敢接触任何事物。这在佛家看来是小承不究竟的做法,是为佛所呵责的。莲花居 水而不沾水,若为了怕水而种在旱地,它就会枯萎而死。如果在心中能将烦恼根本放下,连 放下的念头也除去,生于世间而不着于世,那就是真的“了了”,也是个人间的了仙。 二五、人我往来,是天下第一快活世界 剖去胸中荆棘以便人我往来,是天下第一快活世界。 [译文] 将心中自伤伤人的棘刺去除,开放平易的心胸和人交往,是天下最令人舒畅欢喜的事了。 [评语] 一个人的心中一旦存有不平之气,在与人交往时就容易伤人,即使是闭门独处也会伤害自己。 什么是妨碍我们与人交往的荆棘呢?无非是埋藏在人心的不信任、嫉妒和自私,这些造成我 们拒绝将心胸坦诚开放,即使在形体上与他人握手,心却背道而驰。 人是需要友谊的,友谊使我们欢笑、歌唱,更使我们患难与共。友谊就像一扇门,需要自己 去挖掘,你不去扣门,他人如何会为你开启?你不打开,别人又如何进来?同样地,不把屋 内的荆棘除掉,不但自己不能安居,别人又怎肯进来呢? 有一首极可爱的诗歌:“君担簦,我跨马,他日相逢为君下;君乘车,我戴笠,他日相逢下 车揖。”如果能剖去胸中荆棘,获得这样的友情,岂不是天下第一快活的事?整个世界在我 们眼中不是显得更完美吗? 二六、居不必无恶邻 居不必无恶邻。会不必无损友,惟在自持者两得之。 [译文] 选择住家不一定要避开坏邻居,聚会也不一定要除去有害的朋友。如果自己能够把持,那么 即使是恶邻和损友,对自己也是有益的。 [评语] 要找一个全是好人的地方住下,是不可能的事。所谓恶邻,有时是品德恶劣,有时是行为恶 劣。譬如你要睡觉他练鼓,你要读书他唱歌。因为相处在接近的空间里,必定会有趣味相冲 突的时候。但若将垃圾丢在他人门口,或是任由猫狗随地便溺,就令人无法忍受了。 众人相聚,难免有一些逢迎拍马,或是言谈粗鄙的人。这些在我们进入社会后,都不难见到。 这时到底是与他们同声相应?还是他饮他的花酒,我喝我的清茶呢? 其实,无论是恶邻或是损友,换一个角度来看,无非是考验我们的涵养和定力。倘若我们与 邻居吵架,也丢垃圾在他家门,放狗在他家拉屎,我们不也成了毫无涵养的恶邻了吗?很多 事情稍加忍耐也就过了,即使交涉也要依理而行。至于损友,那完全就看自己的把持了,如 果定力足够,绝不会被人影响。能善自把持的人,无论是什么样的恶邻或损友,不过是他的 试金石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