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下)26课《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望秋园 【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文言词,学习文言语法,背诵全文,理解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 体味作者的情怀。 2、比较作者等几位古代文人被贬之后的不同态度,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对待人 生挫折的方法。 3、学生自主学习,预习在前,教师点拨、分析在后。通过师生互动、交流 最后取得共识。讲练结合,既抓整体感知,又要突出重点。 【教学重点】 1、学点文言语法,在理解段意的基础上,翻译并背诵全文。 2、掌握本文通过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实现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不得志后的心情,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学安排】两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1、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2、正音、朗读直至熟读。3、掌握积累常用文言实 词虚词,学习词性活用等语法知识。4、学生口头翻译全文,把握文章思路 和内容要点。5、布置作业:书面翻译全文,背诵课文前两段。 【教学步骤】 介绍作者和背景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 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他寄情于山水,常常 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被贬后无 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
人教版八(下)26 课《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望秋园 【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文言词,学习文言语法,背诵全文,理解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 体味作者的情怀。 2、比较作者等几位古代文人被贬之后的不同态度,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对待人 生挫折的方法。 3、学生自主学习,预习在前,教师点拨、分析在后。通过师生互动、交流, 最后取得共识。讲练结合,既抓整体感知,又要突出重点。 【教学重点】 1、 学点文言语法,在理解段意的基础上,翻译并背诵全文。 2、 掌握本文通过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实现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不得志后的心情,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学安排】两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1、 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2、正音、朗读直至熟读。3、掌握积累常用文言实 词虚词,学习词性活用等语法知识。4、学生口头翻译全文,把握文章思路 和内容要点。5、布置作业:书面翻译全文,背诵课文前两段。 【教学步骤】 一、介绍作者和背景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 一。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 805 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 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他寄情于山水,常常 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被贬后无 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
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记:古代 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记事,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正音、朗读直至熟读 《小石潭记》朗读停顿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 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 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 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三、掌握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学习词性活用等语法知识。 古今异义 1.小生:古义:年轻人。(崔氏二小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今义:前往,到某处。 3.闻:古义:听到、听闻。(闻水声)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居:古义:停留。(不可久居)今义:住 5.布:古义:映,显现。(影布石上)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6.许:古义: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数目不确定,等同于现今口语中常说的:“左 右“上下”。(潭中鱼可百许头)今义:允许、准许。 7.佁(yi)然:古义:呆呆的样子。(佁然不动)今义:静止的样子。 8.清:古义:凄清:冷清。(以其境过清今义)今义:清晰,清净等。 9.以为:古义:作为(全石以为底)今义:认为等 词多义 1.可:(1)大约。表示估计数目。(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能够。(明 灭可见:不可久居) 2.从:(1)介词,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随。(隶而从者) 3.清:(1)形容词,清澈。(水尤清冽)(2)形容词,凄清。(以其境过清) 4.差:(1)形容词,长短不一。参差不齐(参差披拂)(2)动词,交错。(其 岸势犬牙差互) 5.见:(1)通“现”,出现。(才美不外见)(2)看见,动词。(明灭可见) 6.乐:(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2)逗乐。(似与游 者相乐) 7.以:(1)介词,因为。(以其境过清)(2)连词,而。(卷quan石底以出)
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记:古代 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记事,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二、正音、朗读直至熟读。 《小石潭记》朗读停顿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 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 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 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三、掌握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学习词性活用等语法知识。 古今异义 1.小生:古义:年轻人。(崔氏二小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今义:前往,到某处。 3.闻:古义:听到、听闻。(闻水声)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居:古义:停留。(不可久居)今义:住。 5.布:古义:映,显现。(影布石上)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6.许:古义: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数目不确定,等同于现今口语中常说的:“左 右”“上下”。(潭中鱼可百许头)今义:允许、准许。 7.佁(yǐ)然:古义:呆呆的样子。(佁然不动)今义:静止的样子。 8.清:古义:凄清;冷清。(以其境过清今义)今义:清晰,清净等。 9.以为:古义:作为(全石以为底)今义:认为等。 一词多义 1.可:(1)大约。表示估计数目。(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能够。(明 灭可见;不可久居) 2.从:(1)介词,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随。(隶而从者) 3.清:(1)形容词,清澈。(水尤清冽)(2)形容词,凄清。(以其境过清) 4.差:(1)形容词,长短不一。参差不齐(参差披拂)(2)动词,交错。(其 岸势犬牙差互) 5.见:(1)通“现”,出现。(才美不外见)(2)看见,动词。(明灭可见) 6.乐:(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2)逗乐。(似与游 者相乐) 7.以:(1)介词,因为。(以其境过清)(2)连词,而。(卷 quan 石底以出)
(3)介词,用把全(quan石以为底) 8.而:不译,(1)表承接关系。(乃记之而去)(2)表并列关系。(隶而从 者)(3)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 9.游:(1)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2)游览。(同游者) 10.环:(1)玉环。(如鸣佩环)(2)环绕。(四面竹树环合) 11.为:(1)动词,作为。(卷(quan)石以为底)(2)动词,成为。(为岩) 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方位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下: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澈:形容词作动词,照到。 5、俶尔远逝。远:形容词作状语,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7.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8.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凄:使动用法,使.凄凉。寒: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寒冷。 10.如鸣佩环。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11.心乐之。乐:意动用法,感到快乐 12.隶而从者。隶:名词作动词,作为随从。从,跟从。 13.似与游者相乐。乐:形容词作动词,逗乐14近岸。近:形容词用作动词 靠近。 15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形容词作量词,大约。 特殊句式 倒装句: 1.如鸣佩环(正确语序:如佩环鸣)好像人身上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石头从水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修辞手法: 1.闻水声,如鸣佩环。(比喻)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 音 2.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拟人)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在与游人相 互逗乐。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比喻)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 错,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省略句: 1.乃记之而去。(省略主语“我”)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 2.斗折蛇行。(省略主语“小溪”)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弯曲。 3.以其境过清。(省略主语“我”)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 4.心乐之。(省略主语“我”)我心里感到很高兴
(3)介词,用把全(quán 石以为底) 8.而:不译,(1)表承接关系。(乃记之而去)(2)表并列关系。(隶而从 者)(3)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 9.游:(1)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2)游览。(同游者) 10.环:(1)玉环。(如鸣佩环)(2)环绕。(四面竹树环合) 11.为:(1)动词,作为。(卷(quán)石以为底)(2)动词,成为。(为岩) 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方位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下: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澈 :形容词作动词,照到。 5、俶尔远逝。远:形容词作状语,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7.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8.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凄:使动用法,使…凄凉。寒: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寒冷。 10.如鸣佩环。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11.心乐之。乐:意动用法,感到快乐。 12.隶而从者。隶:名词作动词,作为随从。从,跟从。 13. 似与游者相乐。乐:形容词作动词,逗乐 14.近岸。近:形容词用作动词, 靠近。 15.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形容词作量词,大约。 特殊句式 倒装句: 1.如鸣佩环(正确语序:如佩环鸣) 好像人身上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 石头从水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修辞手法: 1.闻水声,如鸣佩环。(比喻) 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 音。 2.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拟人) 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在与游人相 互逗乐。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比喻)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 错,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省略句: 1.乃记之而去。(省略主语“我”) 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 2.斗折蛇行。(省略主语“小溪”)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弯曲。 3.以其境过清。(省略主语“我”)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 4. 心乐之。(省略主语“我”)我心里感到很高兴
虚词用法 而(1)不译,表承接关系。(乃记之而去)(2)不译,表并列关系。(隶而从 者)(3)不译,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 四、学生口头翻译全文,把握文章思路和内容要点。 (一)学生根据注释,口头翻译全文。课堂师生互动交流 (二)写作思路与内容要点 本文写景,按游览观察的顺序,思路非常清晰:循声而入发现小石潭,环顾 小石潭的全貌和周围环境,观察了小石潭里的游鱼,远望了小石潭的水源, 最后写离开小石潭的情景。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一和第二段:2、翻译全文,写在作业本上。 六、板书设计(见涂色部分) 七、教学反思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1、检查作业完成情况。2、分别找出描写和议论的语句,重点研讨作者借 描写衬托心情的写法。3、引领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生挫折的方法。4、 拓展阅读训练5、布置作业:背诵课文后两段,学习本文写景方法,写 处风景,300字左右。 【教学步骤】 、检查作业:是否背诵,是否翻译 《小石潭记》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 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髙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 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 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 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 不齐,随风飘拂
虚词用法 而(1)不译,表承接关系。(乃记之而去)(2)不译,表并列关系。(隶而从 者)(3)不译,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 四、学生口头翻译全文,把握文章思路和内容要点。 (一)学生根据注释,口头翻译全文。课堂师生互动交流。 (二)写作思路与内容要点 本文写景,按游览观察的顺序,思路非常清晰:循声而入发现小石潭,环顾 小石潭的全貌和周围环境,观察了小石潭里的游鱼,远望了小石潭的水源, 最后写离开小石潭的情景。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一和第二段;2、翻译全文,写在作业本上。 六、板书设计(见涂色部分) 七、教学反思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1、 检查作业完成情况。2、分别找出描写和议论的语句,重点研讨作者借 描写衬托心情的写法。3、引领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生挫折的方法。4、 拓展阅读训练 5、布置作业:背诵课文后两段,学习本文写景方法,写 一处风景,300 字左右。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是否背诵,是否翻译。 《小石潭记》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 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 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 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 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 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 (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 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 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 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 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 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 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二、课堂活动:学生分别找出描写和议论的语句,重点研讨作者描景的顺序、方 法及作用。 (一)课文写了哪几种景物?按什么顺序写的?抓住景物的什么特征? 闻水声(悦耳)——见石潭(清澈)——观游鱼(逗乐)一—探水源(忽明忽暗) 感氛围(凄清)。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 强的动态的画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 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在人们面前逐渐展开一幅美妙的 图画。【移步换景】 (二)如何描写景物的 写小石潭,处处从“石”字落笔,又表明了它的小面奇秀。从听觉、视觉 和感受等多角度地描绘。“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此文开笔就有声有感 未见其潭,先闻其声,游兴被激发了。“水尤清洌”“青树翠蔓”“日光下彻, 影布石上”“明灭可见”,景物的色彩、光线的明暗变化真切 而清丽。 写景,动静交错。声,是动态的,石,是静态的,“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又是动态的,鱼儿忽静忽动,溪水若静实动,这画面给人以很深的感知度 写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读者领受着这画卷的美又对作者寄予深深的 敬意与同情。这就是艺术的感染力 (三)写景的衬托作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 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而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 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 (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 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 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 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 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 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 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二、课堂活动:学生分别找出描写和议论的语句,重点研讨作者描景的顺序、方 法及作用。 (一)课文写了哪几种景物?按什么顺序写的?抓住景物的什么特征? 闻水声(悦耳)——见石潭(清澈)——观游鱼(逗乐)——探水源(忽明忽暗) ——感氛围(凄清)。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 强的动态的画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 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在人们面前逐渐展开一幅美妙的 图画。【移步换景】 (二)如何描写景物的。 写小石潭,处处从“石”字落笔,又表明了它的小面奇秀。从听觉、视觉 和感受等多角度地描绘。“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此文开笔就有声有感。 未见其潭,先闻其声,游兴被激发了。“水尤清洌”“青树翠蔓”“日光下彻, 影布石上”“明灭可见”,景物的色彩、光线的明暗变化真切 而清丽。 写景,动静交错。声,是动态的,石,是静态的,“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又是动态的,鱼儿忽静忽动,溪水若静实动,这画面给人以很深的感知度。 写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读者领受着这画卷的美又对作者寄予深深的 敬意与同情。这就是艺术的感染力。 (三)写景的衬托作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 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而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 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
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 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小结: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寂,抒发作者贬官失意 后的孤独,凄苦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充满了诗情画意 变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 、渗透德育:结合本文,联系实际,引领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生挫折的方法。 将柳宗元与刘禹锡、苏东坡和陶渊明等古人进行比较,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四、拓展阅读训练:柳宗元《钻鐲潭记》 钴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 暴, 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 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 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髙者而坠之潭,有 声不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啮其涯( (2)以予之亟游也( (3)芟山而更居() (4)气之迥( 2.写出下列加粗词所指代的内容。 (1)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 (2)其颠委势峻() (3)予乐而如其言() (4)行其泉于高者 3.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屈折东流 B.荡击益暴 C.毕至石乃止 D.有泉悬焉 4.翻译。 (1)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 (2)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5.《小石潭记》和本文都出自柳宗元的手笔,都是《永州八记》中的作品,内容也都是写潭 的,但两文的写法有所不同:前文着重写 ,后文着重写 前文主要突出景 物 的特点,后文主要突出景物 的特点;前文抒发了作者的内心情感, 后文透露了当地农民 的生活境况
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 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小结: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寂,抒发作者贬官失意 后的孤独,凄苦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充满了诗情画意, 变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 三、渗透德育:结合本文,联系实际,引领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生挫折的方法。 将柳宗元与刘禹锡、苏东坡和陶渊明等古人进行比较,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四、拓展阅读训练:柳宗元《钴鉧潭记》 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 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 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 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 声不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啮其涯( ) (2)以予之亟游也( ) (3)芟山而更居( ) (4)气之迥( ) 2.写出下列加粗词所指代的内容。 (1)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 ) (2)其颠委势峻( ) (3)予乐而如其言( ) (4)行其泉于高者( ) 3.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__同________。 A.屈折东流 B.荡击益暴 C.毕至石乃止 D.有泉悬焉 4.翻译。 (1)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石潭记》和本文都出自柳宗元的手笔,都是《永州八记》中的作品,内容也都是写潭 的,但两文 的写法有所不同:前文着重写________,后文着重写________;前文主要突出景 物________的特点,后文主要突出景物________的特点;前文抒发了作者________的内心情感, 后文透露了当地农民________的生活境况
【参考答案】1.(1)侵蚀(2)多次,屡次(3)割草这里指开荒(4)辽远,这里指气清 2.(1)指钴鲟潭(2)指冉水(3)那个农民,指住在这里的人(4)指泉水 屈”同“曲 4.(1)冉水的上游和下游流势峻急,冲击得更猛烈(2)是什么使我乐于住在这夷人聚居的 地方而忘记故乡呢?不就是这样优美的钴鋼潭吗? 5.潭的本身,潭源;清幽,清秀:凄苦,困苦 【译文】钴潭,在西山的西面.其开始大概是冉水从南边奔流下来,碰到山 石阻隔,曲折向东流去;其头尾水势峻急,更加激荡,侵蚀岸崖,所以边缘广阔而中 部水深,最后遇有石头停下来:水流形成的旋涡像车轮翻滚以后,慢慢流去.清澈 而平静的水面有十亩.四周树木环绕,上有泉水流下 山上有居住者,因我多次来游玩,刚一敲门就来告诉我:“无法负担越欠越多的官 租私债,(没办法),我想在山上锄草开荒,并愿意卖掉我潭上的田,暂时缓解一下 债”.我很髙兴答应了他的话.我就加高台面,延伸栏杆,疏导高处的泉水使其坠落 入潭中,发出了悦耳的声音.特别是到了中秋时节赏月更为合宜,可以看到天空更 高,视野更加辽远。 是什么使我乐于住在这旷野而忘掉故土?莫非是这钴潭 五、布置作业:背诵课文后两段;学习本文写景方法,写一处风景,300字左右 六、板书设计见涂色部分 七、教学反思
【参考答案】1.(1)侵蚀(2)多次,屡次(3)割草这里指开荒(4)辽远,这里指气清 2.(1)指钴鉧潭(2)指冉水(3)那个农民,指住在这里的人(4)指泉水 3.A “屈”同“曲” 4.(1)冉水的上游和下游流势峻急,冲击得更猛烈(2)是什么使我乐于住在这夷人聚居的 地方而忘记故乡呢?不就是这样优美的钴鉧潭吗? 5.潭的本身,潭源;清幽,清秀;凄苦,困苦 【译文】钴鉧潭,在西山的西面.其开始大概是冉水从南边奔流下来,碰到山 石阻隔,曲折向东流去;其头尾水势峻急,更加激荡,侵蚀岸崖,所以边缘广阔而中 部水深,最后遇有石头停下来;水流形成的旋涡像车轮翻滚以后,慢慢流去.清澈 而平静的水面有十亩.四周树木环绕,上有泉水流下. 山上有居住者,因我多次来游玩,刚一敲门就来告诉我:“无法负担越欠越多的官 租私债,(没办法),我想在山上锄草开荒,并愿意卖掉我潭上的田,暂时缓解一下 债”.我很高兴答应了他的话.我就加高台面,延伸栏杆,疏导高处的泉水使其坠落 入潭中,发出了悦耳的声音.特别是到了中秋时节赏月更为合宜,可以看到天空更 高,视野更加辽远。 是什么使我乐于住在这旷野而忘掉故土?莫非是这钴鉧潭 五、布置作业:背诵课文后两段;学习本文写景方法,写一处风景,300 字左右。 六、板书设计见涂色部分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