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要市第二中学初二级语文科第周星期导学案 主备人:梁伟成 审核人:覃丹 学习人姓名: 班级: 课题:26.《小石潭记》第1课时 课型:精读课文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掌握文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引导学生巩固学习,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体会课文写景特点,揣摩借景写情的写法,提高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借景写情的写法 导入:杜甫曾有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见,景与情是紧密联系在 一起的。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曾写过永州八记,寄情山水,落笔不俗,视角独特,如 幅优美的山水画展现在我们面前。今天,我们就一同欣赏他的八记之 《小石 潭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 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检查预习 1、请为下列加粗字注音: 如鸣佩( )环(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参()差()披拂往来翕()忽斗()折蛇行 怆()幽邃犬牙差 )互 寂寥 )无人 2、《小石潭记》作者是 字 ,河东人, 代杰出的文学家 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对当时文风的改革 散文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 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 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读准字音,圈出生字、生词。 2、齐读课文,读出感情 四、小组合作,翻译课文。并积累词语。 1、小组交流,依托文本注解、工具书落实字音、词义;教师巡视,师生交流 2、师生共同疏通文意,并积累以下的字、词、句: (1)古今异义: 第1页共5页
第 1 页 共 5 页 高要市第二中学初二级语文科第 周星期 导学案 主备人:梁伟成 审核人:覃 丹 学习人姓名: 班级: 课题:26. 《 小石潭记》第 1 课时 课型: 精读课文 学习目标: 1、 诵读课文,掌握文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引导学生巩固学习,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体会课文写景特点,揣摩借景写情的写法,提高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借景写情的写法。 一、导入:杜甫曾有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见,景与情是紧密联系在 一起的。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曾写过永州八记,寄情山水,落笔不俗,视角独特,如一 幅优美的山水画展现在我们面前。今天,我们就一同欣赏他的八记之一———《小石 潭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 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 检查预习 1、请为下列加粗字注音: 如鸣佩.( )环.( ) 佁.( )然不动 俶.( )尔远逝 参.( )差.( )披拂 往来翕.( )忽 斗.( )折蛇行 悄.( )怆.( )幽邃 犬牙差.( )互 寂寥.( )无人 2、《小石潭记》作者是 字 ,河东人, 代杰出的文学家, 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对当时文风的改革、 散文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 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 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读准字音,圈出生字、生词。 2、齐读课文,读出感情。 四、小组合作,翻译课文。并积累词语。 1、小组交流,依托文本注解、工具书落实字音、词义;教师巡视,师生交流。 2、 师生共同疏通文意,并积累以下的字、词、句: (1) 古今异义:
去:古义( 今义( 怡然:古义 ))) 今义( 小生:古义( 今义( (2)一词多义: 以:①全石以为底( )为:①全石以为底( ②卷石底以出( ②为坻,为屿,( ③以其境过清( 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差:①参差披拂( ②以其境过清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3)翻译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③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五、当堂检测:判断。“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不一定是打比喻。 试分辨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 ①闻水声,如鸣佩环。( ②皆若空游无所依 ③似与游者相乐。 ④天涯若比邻 六:补充:除课下注解为还要掌握以下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心乐之:以为乐 以为:作为以其境:因为 下澈:向下 同乐:快乐 皆若:都好象 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斗折蛇形:名词作状语,像斗一样,像蛇那样 去:离开 凄神寒骨: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 第2页共5页
第 2 页 共 5 页 去: 古义( ) 今义( ) 怡然: 古义( ) 今义( ) 小生: 古义( ) 今义( ) (2) 一词多义 : 以:①全石以为底( ) 为:①全石以为底( ) ②卷石底以出( ) ②为坻,为屿,( ) ③以其境过清( ) 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 差:①参差披拂( ) ②以其境过清( )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 (3) 翻译 : ①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③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五、当堂检测:判断。“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不一定是打比喻。 试分辨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 ① 闻 水 声, 如鸣 佩 环。( ) ②皆 若 空游 无 所依 。 ( ) ③似与游者相乐。 ( ) ④天涯若比邻。 ( ) 六:补充 :除课下注解为还要掌握以下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心乐.之:以……为乐 以为:作为 以其境:因为 下澈:向下 同乐:快乐 皆若:都好象 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斗折蛇形:名词作状语,像斗一样,像蛇那样 去:离开 凄神寒骨: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
七、作业:1.读,背课文。 2、翻译课文。 教学及学习反思 高要市第二中学初二级语文科第周星期导学案 主备人:梁伟成 审核人:覃丹 学习人姓名: 班级: 课题:26.《小石潭记》第2课时课型:精读课文 学习目标:1、精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2、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学习重点:精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学习难点: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复习导入:检查背诵和重点词句掌握情况 二、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1、齐读课文,复述课文、把握课文大意。 2、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清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发现小潭—— 交代同游者 三、精读课文,品析语言,体会情感 1、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原文回答下面问题,比一比谁找的又快又准确,并说出理由。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第3页共5页
第 3 页 共 5 页 七、作业:1.读,背课文。 2、翻译课文。 教学及学习反思: 高要市第二中学初二级语文科第 周星期 导学案 主备人:梁伟成 审核人:覃 丹 学习人姓名: 班级: 课题:26. 《 小石潭记》第 2 课时 课型: 精读课文 学习目标:1、精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2、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学习重点:精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学习难点: 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一、复习导入:检查背诵和重点词句掌握情况。 二、 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1、齐读课文,复述课文、把握课文大意。 2、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清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发现小潭—— ___ —— __ —— ____ ——交代同游者 三、 精读课文,品析语言,体会情感。 1、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原文回答下面问题,比一比谁找的又快又准确,并说出理由。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________ 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 __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______ ____ ___ ____ _____________ _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______ _ _________ _ _________ _____
2、作者以游踪为序采用移步换形,依序写景组织材料。写小石潭,先写“声℃ 后写“形”( 写潭中景物又先写“近观”( ),后写“远望 ),最后概写 ,引发 3、文中的“镜头”与“画面”。点拨:第一段,先声夺人写小石潭的出现,采用了 先声夺人的手法,如“隔篁竹,闻水声”,用“如珮环”的比喻形容水声悦耳,用“心 乐之”的主观感受启动读者的兴趣,然后写“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就十分令人神 往。第二段写潭的游鱼,文字不多,却极其精彩。“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既正面 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4、文中的“对比”和“烘托”点拨: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 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②作者用反衬的手 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5、文中的“景”与“情”: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 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四、拓展延伸欣赏——《钴鋼潭记》 得西山后八日[1],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鲟潭[2],潭西二十五步, 当湍而浚者为鱼梁[3]。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4],负土而出 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5],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 上者,若熊罷之登于山[6]。 [1]西山:在永州(今湖南零陵县)城西五里。[2]钴:烫斗。因潭形似烫斗, 故名钴潭。[3]浚:深。鱼梁:阻水的坝,中间留有空缺,可放置捕鱼的竹篓。 [4]偃蹇(jian简):曲折起伏的样子。[5]嵚(qIn钦)然:山石耸立的样 子。[6]罷(pi皮):熊的一种,体形比熊大,俗称人熊 五、当堂练习 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 2、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 3、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六、小结 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作者以简练的文笔,按游览观察的顺序,抓住景 第4页共5页
第 4 页 共 5 页 2、作者以游踪为序采用移步换形,依序写景组织材料。写小石潭,先写“声”( ),后写“形”( ),写潭中景物又先写“近观”( ),后写“远望”( ),最后概写 ,引发 。 3、文中的“镜头”与“画面”。 点拨:第一段,先声夺人写小石潭的出现,采用了 先声夺人的手法,如“隔篁竹,闻水声”,用“如珮环”的比喻形容水声悦耳,用“心 乐之”的主观感受启动读者的兴趣,然后写“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就十分令人神 往。第二段写潭的游鱼,文字不多,却极其精彩。“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既正面 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4、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点拨: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 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②作者用反衬的手 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5、文中的“景”与“情”: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 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四、拓展延伸 欣赏——《钴鉧潭记》 得西山后八日[1],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2],潭西二十五步, 当湍而浚者为鱼梁[3]。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4],负土而出, 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5],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 上者,若熊羆之登于山[6]。 [1]西山:在永州(今湖南零陵县)城西五里。[2]钴鉧:烫斗。因潭形似烫斗, 故名钴鉧潭。[3]浚:深。鱼梁:阻水的坝,中间留有空缺,可放置捕鱼的竹篓。 [4]偃蹇(jiǎn简):曲折起伏的样子。[5]嵚(qīn钦)然:山石耸立的样 子。[6]羆(pí皮):熊的一种,体形比熊大,俗称人熊。 五、当堂练习 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 2、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 3、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六、小结 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作者以简练的文笔,按游览观察的顺序,抓住景
物特点生动细致地写景状物,文字充满着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寄托了他凄苦忧伤的感 情 七、作业:完成练习册同步习题 教学及学习反思: 第5页共5页
第 5 页 共 5 页 物特点生动细致地写景状物,文字充满着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寄托了他凄苦忧伤的感 情。 七、作业:完成练习册同步习题. 教学及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