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考语文备考手册 纵观安徽近三年中考语文试题,体现了“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的命题改 革意识。试题的学科性、导向性、文本性鲜明,同时区域性特色不断增强。既注 重考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又加强了考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探究能 力 近几年安徽省中考试卷特点 2006年安徽省全面实施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经过几年的摸索,试 卷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逐渐形成比较固定的格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试卷模式 2003年,安徽省首次采用试题卷和答题卷分开的考试方法,便与学生答卷和 老师的阅卷工作。试卷同时分为两大部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在试卷的内容和形 式上进一步与高考接轨。 值得一提的是,从2003年开始,试卷把卷面书写单列出来,赋予了8分的分 值,把汉字书写提升到一个非常重要位次。206年调整为5分,并一直延续到现 在。同时,从2006年始,考生可以带《新华字典》进入考场,也是一个创新的举 措 2、题量与题型 203年到2006年,试卷的题量都在22题左右,2007年到2010年减少到19题, 总体有减少的趋势,从而保证了考生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和答题。近三年中考试 卷中客观题,尤其是选择题逐渐淡出,除古诗文默写外,只需死记硬背的试题逐 渐杜绝。近几年的中考试卷中,选择题难觅踪迹,即使出现所占份额也极小,而 主观题、开放题的分量逐渐加重,这是试卷题型变化的一大显著特点。从2007 年开始,中考命题以稳为主,稳中有变:2008、2009、2010三年的中考试卷的模 式基本上保持“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阅读”和“写作”三部分,另有5分“卷面书 写”,试卷结构基本稳定。 4、阅读题选材 自2003年开始,现代文阅读材料全部来自课外,考查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 的阅读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符合一般认知规律。同时,现代文阅读命题材料全 部选自课外。文言文考查除2006年涉及了一点短小、浅显的课外材料外,均以《课
1 2010中考语文备考手册 纵观安徽近三年中考语文试题,体现了“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的命题改 革意识。试题的学科性、导向性、文本性鲜明,同时区域性特色不断增强。既注 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又加强了考查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探究能 力。 一、近几年安徽省中考试卷特点 2006年安徽省全面实施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经过几年的摸索,试 卷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逐渐形成比较固定的格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试卷模式 2003年,安徽省首次采用试题卷和答题卷分开的考试方法,便与学生答卷和 老师的阅卷工作。试卷同时分为两大部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在试卷的内容和形 式上进一步与高考接轨。 值得一提的是,从2003年开始,试卷把卷面书写单列出来,赋予了8分的分 值,把汉字书写提升到一个非常重要位次。2006年调整为5分,并一直延续到现 在。同时,从2006年始,考生可以带《新华字典》进入考场,也是一个创新的举 措。 2、题量与题型 2003年到2006年,试卷的题量都在22题左右,2007年到2010年减少到19题, 总体有减少的趋势,从而保证了考生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和答题。近三年中考试 卷中客观题,尤其是选择题逐渐淡出,除古诗文默写外,只需死记硬背的试题逐 渐杜绝。近几年的中考试卷中,选择题难觅踪迹,即使出现所占份额也极小,而 主观题、开放题的分量逐渐加重,这是试卷题型变化的一大显著特点。从2007 年开始,中考命题以稳为主,稳中有变:2008、2009、2010三年的中考试卷的模 式基本上保持“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阅读”和“写作”三部分,另有5分“卷面书 写”,试卷结构基本稳定。 4、阅读题选材 自2003年开始,现代文阅读材料全部来自课外,考查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 的阅读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符合一般认知规律。同时,现代文阅读命题材料全 部选自课外。文言文考查除2006年涉及了一点短小、浅显的课外材料外,均以《课
标》推荐的50篇优秀诗文为主 5、试题的综合性 近几年中考试题中,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有所体现。其一、命题的综合性。 近几年以来,中考试卷都有一道综合训练题,命题形式为一个材料下设有多个问 题,综合考査考生的字音字形、结合语境解释词义、关联词的使用、语序的调整 以及句子的仿写等诸多方面的能力,且常与名句默写、名着阅读、名着赏析等内 容相结合考査。一般在“语文积累和综合运用”中呈现。其二、语文综合运用。2008 年至今侧重在考査学生的主观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加入了对病句修改、句序调整 等知识点的考査。如:2008年网络跟帖中的玲玲:“我是被人践踏的小草”改病 句应为“我是被人忽视的小草”、(看不上的小草)。2009年主题班会中的“创立和 谐的校园氛围”改为:“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2010年则是毕业前,班级开展了 以“红烛颂一一献给老师的歌”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让学生参与解决 6、答案的开放性 近几年中考试题都设置了开放型试题,问题设计很合理,答案开放。可灵活 选择答题角度,便于学生自主发挥,只要紧扣语段,运用发散思维,从多角度、 多方面来思考即可。2007年第一大题第二小题写与“光阴荏苒”意思相近的四字短 语(或成语)有:时光流逝、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白驹过隙等多个答案。209 年主题班会以“文明”开头拟宣传标语有:文明象灯塔,为我们的人生航船指明方 向、文明是滋养我成长的甘泉、文明,人生旅途的路标等答案。2010年主题班会 中1、3题只要回答的言之成理即可。 二、2011年中考命题趋向 通过对安徽省近三年来中考试卷和语文考纲、样卷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知 道,2011年我省语文试题仍然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贯彻新课标理念,力求 落实三维目标的要求,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査学生的语 文素养,重点测试阅读和写作能力。具体来说,今年语文的中考命题趋向表现在 1、稳中求新,大同小异 根据相关信息,2011的中考试题仍将分成“语文积累与运用”、“阅读” “写作”、“卷面书写”四大板块,各大题所占分值与去年大体不变。结构稳定, 关注时事热点。试题结构相对稳定,时事热点问题在中考试题中也是会出现的
2 标》推荐的50篇优秀诗文为主。 5、试题的综合性 近几年中考试题中,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有所体现。其一、命题的综合性。 近几年以来,中考试卷都有一道综合训练题,命题形式为一个材料下设有多个问 题,综合考查考生的字音字形、结合语境解释词义、关联词的使用、语序的调整 以及句子的仿写等诸多方面的能力,且常与名句默写、名着阅读、名着赏析等内 容相结合考查。一般在“语文积累和综合运用”中呈现。其二、语文综合运用。2008 年至今侧重在考查学生的主观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加入了对病句修改、句序调整 等知识点的考查。如:2008 年网络跟帖中的玲玲:“我是被人践踏的小草”改病 句应为“我是被人忽视的小草”、(看不上的小草)。2009 年主题班会中的“创立和 谐的校园氛围”改为:“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2010 年则是毕业前,班级开展了 以“红烛颂——献给老师的歌”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让学生参与解决。 6、答案的开放性 近几年中考试题都设置了开放型试题,问题设计很合理,答案开放。可灵活 选择答题角度,便于学生自主发挥,只要紧扣语段,运用发散思维,从多角度、 多方面来思考即可。2007年第一大题第二小题写与“光阴荏苒”意思相近的四字短 语(或成语)有:时光流逝、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白驹过隙等多个答案。2009 年主题班会以“文明”开头拟宣传标语有:文明象灯塔,为我们的人生航船指明方 向、文明是滋养我成长的甘泉、文明,人生旅途的路标等答案。2010年主题班会 中1、3题只要回答的言之成理即可。 二、2011年中考命题趋向 通过对安徽省近三年来中考试卷和语文考纲、样卷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知 道,2011年我省语文试题仍然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贯彻新课标理念,力求 落实三维目标的要求,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查学生的语 文素养,重点测试阅读和写作能力。具体来说,今年语文的中考命题趋向表现在: 1、稳中求新,大同小异 根据相关信息,2011的中考试题仍将分成“语文积累与运用”、“阅读”、 “写作”、“卷面书写”四大板块,各大题所占分值与去年大体不变。结构稳定, 关注时事热点。试题结构相对稳定,时事热点问题在中考试题中也是会出现的
我们必须敏感重视,不能忽视 2、突出基础,强调运用 2011年中考命题覆盖面会将更大,无论基础知识、积累运用、综合性学习, 还是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考察将会更加全面。对语文基础运用的考查是必 不可少的,安徽中考试题更是注重了此项的考查。命题集中且偏难的倾向会逐步 改变。 3、着眼基础,注重能力 试卷侧重对所学基础知识阅读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考察。 现代文阅读注重考查学生整体阅读材料的能力,主观性、开放性试题的分量 明显加大。这类试题都带有明显的共性:那就是鼓励考生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多 角度、开放性地思考问题。 文言文阅读材料,以课内为主。试题主要考查文言文诵读、文言实词以及句 子的理解、文意的把握及内容概括、阅读感受等方面的能力。近年的中考试题中, 除古诗文以外,皆为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课外内容。 作文考査注重个性与全面性。命题继续减少审题障碍,内容更充分地贴近学 生,贴近时代,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发挥,为其展示才华、张扬个性提供了广 阔的舞台。在选材、立意、体裁等方面给了考生比较大的选择余地。从近年的试 题中分析,主观题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其设问的方式也更加灵活,答案也不是唯 的,更多是言之有理即可。 、2011年备考建议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为玉,没有借鉴,就没有鉴别。”作为毕业班的学 生,务必要了解中考考纲说明的范围,细读考纲要求,立足课本兼顾课内外阅读 借鉴各地历年来中考题型,结合自身的实际,制定好毕业复习迎考计划,一般要 实施三轮复习,即第一轮:依据课本,系统归纳。第二轮:专题分讲,精讲精练。 第三轮:综合训练,査缺补漏。做到学习与复习有张有弛,系统细致 1、加强基础知识积累和基本技能训练。打好语文基础的关键在于积累运用。 备考中注意在生活中学语文,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语言,注重语言表达的规范训练。 立足课本,延伸课外。结合考纲,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2、重视阅读训练和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在中考中占比重较大,150分的
3 我们必须敏感重视,不能忽视。 2、突出基础,强调运用 2011年中考命题覆盖面会将更大,无论基础知识、积累运用、综合性学习, 还是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考察将会更加全面。对语文基础运用的考查是必 不可少的,安徽中考试题更是注重了此项的考查。命题集中且偏难的倾向会逐步 改变。 3、着眼基础,注重能力 试卷侧重对所学基础知识阅读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考察。 现代文阅读注重考查学生整体阅读材料的能力,主观性、开放性试题的分量 明显加大。这类试题都带有明显的共性:那就是鼓励考生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多 角度、开放性地思考问题。 文言文阅读材料,以课内为主。试题主要考查文言文诵读、文言实词以及句 子的理解、文意的把握及内容概括、阅读感受等方面的能力。近年的中考试题中, 除古诗文以外,皆为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课外内容。 作文考查注重个性与全面性。命题继续减少审题障碍,内容更充分地贴近学 生,贴近时代,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发挥,为其展示才华、张扬个性提供了广 阔的舞台。在选材、立意、体裁等方面给了考生比较大的选择余地。从近年的试 题中分析,主观题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其设问的方式也更加灵活,答案也不是唯 一的,更多是言之有理即可。 三、2011 年备考建议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为玉,没有借鉴,就没有鉴别。”作为毕业班的学 生,务必要了解中考考纲说明的范围,细读考纲要求,立足课本兼顾课内外阅读, 借鉴各地历年来中考题型,结合自身的实际,制定好毕业复习迎考计划,一般要 实施三轮复习,即第一轮:依据课本,系统归纳。第二轮:专题分讲,精讲精练。 第三轮:综合训练,查缺补漏。做到学习与复习有张有弛,系统细致 。 1、加强基础知识积累和基本技能训练。打好语文基础的关键在于积累运用。 备考中注意在生活中学语文,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语言,注重语言表达的规范训练。 立足课本,延伸课外。结合考纲,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2、重视阅读训练和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在中考中占比重较大,150 分的
试卷就占到了55分。(1)现代文阅读复习要加强文体阅读意识,掌握阅读规律, 加强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探讨硏究等方面的训练,加强分析综合能 力和语言概括、表述能力的训练,还要注重方法的总结和归纳。(2)文言文阅读 在背诵、记准词义的基础上,抓句子的翻译和思想感情的理解,结合练习适当向 课外拓展。 3、加强写作基本功的训练,注重培养求新意识。平时多进行一些片段写作 训练,根据中考作文在立意、内容、语言上的要求,进行单项性训练。在抓好写 作基本功的基础上,多关心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善于挖掘、提炼生活的 “动情点”,力求达到有创意的表达,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 4、有效地使用练习,强化训练应试能力。复习备考是一个由点到面、不断 完善的强化的过程。我们必须系统复习、逐一突破,突出专题、适量训练。 (1)多做“精典题目。选择那些典型的、知识含量大、能力训练强的题目 让“练习题”服从复习计划,这是有效使用练习题的关键。 (2)多做分类练习,少做综合练习。分类练习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可以更好 地配合复习计划,有助于把握知识链,实现“举一反三”。 (3)做题要循序渐进,稳步提髙。应有计划性,先易后难,切忌眼髙手低。 (4)加强答题规范训练。不同的题型有相应的答题要求和答题思路,只有掌 握了其中的技巧,才能在解题中得到高分
4 试卷就占到了 55 分。(1)现代文阅读复习要加强文体阅读意识,掌握阅读规律, 加强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探讨研究等方面的训练,加强分析综合能 力和语言概括、表述能力的训练,还要注重方法的总结和归纳。(2)文言文阅读 在背诵、记准词义的基础上,抓句子的翻译和思想感情的理解,结合练习适当向 课外拓展。 3、加强写作基本功的训练,注重培养求新意识。平时多进行一些片段写作 训练,根据中考作文在立意、内容、语言上的要求,进行单项性训练。在抓好写 作基本功的基础上,多关心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善于挖掘、提炼生活的 “动情点”,力求达到有创意的表达,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 4、有效地使用练习,强化训练应试能力。复习备考是一个由点到面、不断 完善的强化的过程。我们必须系统复习、逐一突破,突出专题、适量训练。 (1)多做“精典”题目。选择那些典型的、知识含量大、能力训练强的题目, 让“练习题”服从复习计划,这是有效使用练习题的关键。 (2)多做分类练习,少做综合练习。分类练习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可以更好 地配合复习计划,有助于把握知识链,实现“举一反三”。 (3)做题要循序渐进,稳步提高。应有计划性,先易后难,切忌眼高手低。 (4)加强答题规范训练。不同的题型有相应的答题要求和答题思路,只有掌 握了其中的技巧,才能在解题中得到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