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革兰氏阳性无 芽孢杆菌 ●岳华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第二十章 革兰氏阳性无 芽孢杆菌 ⚫岳 华
●●●●● ●●●● ●●0 ●●● ●●●● b 18.5—1猪丹毒亚急性病例,皮肤疹块,左侧图 像为右侧臀部放大(司树辉)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丹毒丝菌属 本属只有一种,即猪丹毒丝菌,是猪丹毒病 的病原体,通称猪丹毒杆菌。DNA的G十 Cmo%为36~40 形态与染色本菌为直或稍弯曲的细杆菌, 两端钝圆,大小02~04um×0.8~25um,单 在或呈∨形、堆状或短链排列,易形成长丝状。 G+,在老龄培养物中菌体着色能力较差,常呈 阴性。无鞭毛、无荚膜、不产生芽孢。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丹毒丝菌属 本属只有一种,即猪丹毒丝菌,是猪丹毒病 的病原体,通称猪丹毒杆 菌。DNA 的G 十 Cmol/%为36~40。 形态与染色 本菌为直或稍弯曲的细杆菌, 两端钝圆,大小0.2~0.4um×0.8~2.5um,单 在或呈V形、堆状或短链排列,易形成长丝状。 G+,在老龄培养物中菌体着色能力较差,常呈 阴性。无鞭毛、无荚膜、不产生芽孢
菌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培养与生化特性 本菌为微需氧菌。pH在6.7~9.2范围内均 可生长,最适p为7.2~7.6,生长温度为 5~42℃,最适温度为30~37℃。在普通琼脂培 养基和普通肉汤中生长不良,如加入0.2%~ 0.5%葡萄糖或5%~10%血液、血清则生长茂盛; 在血琼脂平皿上经37℃24h培养可形成湿润 光滑、透明、灰白色、露珠样的圆形小菌落, 并形成α溶血环。在麦康凯培养基不生长 在肉汤中呈轻度浑浊,有少量白色黏稠沉淀 不形成菌膜和菌环。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培养与生化特性 本菌为微需氧菌。pH在6.7~9.2范围内均 可生长,最适pH为7.2~7.6,生长温度为 5~42℃,最适温度为30~37℃。在普通琼脂培 养基和普通肉汤中生长不良,如加入0.2%~ 0.5%葡萄糖或5%~10%血液、血清则生长茂盛; 在血琼脂平皿上经37℃24h培养可形成湿润、 光滑、透明、灰白色、露珠样的圆形小菌落, 并形成α 溶血环。在麦康凯培养基不生长。 在肉汤中呈轻度浑浊,有少量白色黏稠沉淀。 不形成菌膜和菌环
在加有5%马血清和1%蛋白胨水的糖培养 基中可发酵葡萄糖、果糖和乳糖,产酸不产气; 不发酵甘露醇、山梨醇、肌醇、水杨素、鼠李 糖、蔗糖、渔藻糖、棉实糖、菊糖。产生HS, 不产生靛基质和接触酶,不分解尿素。甲基红 及ⅤP试验阴性。明胶穿刺生长特殊,沿穿刺线 横向四周生长,如试管刷状,但明胶不液化。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在加有5%马血清和1%蛋白胨水的糖培养 基中可发酵葡萄糖、果糖和乳糖,产酸不产气; 不发酵甘露醇、山梨醇、肌醇、水杨素、鼠李 糖、蔗糖、渔藻糖、棉实糖、菊糖。产生H2S, 不产生靛基质和接触酶,不分解尿素。甲基红 及VP试验阴性。明胶穿刺生长特殊,沿穿刺线 横向四周生长,如试管刷状,但明胶不液化
抵抗力 本菌对腐败和干燥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 在饮水中可存活5d,在污水中可存活15d,在深 埋的尸体中可存活9个月。在病死猪熏制的火腿 中3个月后仍可在深部分离出活菌。对热和直射 光较敏感,70℃经5~15min可完全杀死。对常 用消毒剂抵抗力不强,0.5%甲醛数十分钟可杀 死。用10%生石灰乳或0.1%过氧乙酸涂刷墙壁和 喷洒猪圈是目前较好的消毒方法。本菌可耐 0.2%的苯酚,对青霉素很敏感。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抵抗力 本菌对腐败和干燥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 在饮水中可存活5d,在污水中可存活15d,在深 埋的尸体中可存活9个月。在病死猪熏制的火腿 中3个月后仍可在深部分离出活菌。对热和直射 光较敏感,70℃经5~15min可完全杀死。对常 用消毒剂抵抗力不强,0.5%甲醛数十分钟可杀 死。用10%生石灰乳或0.1%过氧乙酸涂刷墙壁和 喷洒猪圈是目前较好的消毒方法。本菌可耐 0.2%的苯酚,对青霉素很敏感
抗原结构与血清型 本菌最初被分为A、B、N型。现通用阿拉 伯数字为型号,用英文小写字母表示亚型,目 前共有25个血清型和1a、1b及2a、2b亚型。分 型是依据菌体可溶性的耐热肽聚糖的抗原性 大多数菌株为1型和2型(相当于以前的A型和B 型),从急性败血症分离的菌株多为la型,从 亚急性及慢性病病例分离的则多为2型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抗原结构与血清型 本菌最初被分为A、B、N型。现通用阿拉 伯数字为型号,用英文小写字母表示亚型,目 前共有25个血清型和1a、1b及2a、2b亚型。分 型是依据菌体可溶性的耐热肽聚糖的抗原性。 大多数菌株为1型和2型 (相当于以前的A型和B 型),从急性败血症分离的菌株多为la型,从 亚急性及慢性病病例分离的则多为2型
致病机理与致病性 本菌通过消化道感染,进入血流,而后定 殖在局部或引致全身感染。已知无致病力菌株 对消化道上皮细胞黏附力差,且易被吞噬细胞 消化。但致病菌株的黏附素及抗吞噬物质尚不 清楚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致病机理与致病性 本菌通过消化道感染,进入血流,而后定 殖在局部或引致全身感染。已知无致病力菌株 对消化道上皮细胞黏附力差,且易被吞噬细胞 消化。但致病菌株的黏附素及抗吞噬物质尚不 清楚
末发现外毒素,细菌产生的神经氨酸酶是 可能的毒力因子,菌株的毒力与该酶的量有相关 性,酶的存在有助于菌体侵袭宿主细胞。在细菌 神经氨酸酶的作用下,宿主组织黏蛋白、血纤维 蛋白原等被除去N-乙酚神经氨酸,从而减弱了黏 蛋白筹对机体的保护作用。感染动物能产生神经 氨酸酶抗体,已证实实验动物通过对该酶的主动 或被动免疫可获得保护。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末发现外毒素,细菌产生的神经氨酸酶是 可能的毒力因子,菌株的毒力与该酶的量有相关 性,酶的存在有助于菌体侵袭宿主细胞。在细菌 神经氨酸酶的作用下,宿主组织黏蛋白、血纤维 蛋白原等被除去N-乙酚神经氨酸,从而减弱了黏 蛋白筹对机体的保护作用。感染动物能产生神经 氨酸酶抗体,已证实实验动物通过对该酶的主动 或被动免疫可获得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