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东阳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A.鞭笞/整饬弹劾/隔阂哄堂大笑/一哄而散 B.棱角/菱角扑朔/追溯载舟覆舟/载入史册 C.徜徉/佯装隽永/镌刻刚愎自用/无裨于事 D.聒躁/恬静亢奋/伉俪引吭髙歌/沆瀣一气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装潢 偃旗息鼓 繁文缛节 唉声叹气 B.通谍 殒身不恤 提纲挈领 功亏一篑 C.掂量 真知卓见 胸无城府 殚精竭虑 D.荫庇 推心置腹 穷兵渎武 川流不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长沙市沃尔玛、家乐福几家门店销售“改期”食品行为,当地工商局给 予了没收违法所得、收缴货物、罚款等处罚。这板子打得不免太轻了 B.近年来,我国志愿者活动如火如荼,尽管初始稚步,但既然已经开始了,且 方向是正确的,总有一天会逐渐热闹起来。 C.儿童天性顽皮、好动,做事粗心大意,犯点小错误也是不足为训的,因此, 作为父母不要求全责备。 D.在企业中讲“以人为本”,工人们最喜欢看到的是真实具体的行动,得到实 实在在的利益,而不是把“以人为本”挂在口头上,干打雷不下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网络的神奇魔力迅速改变着世界。人们享受网络的诸种便利的同时,也不时 遭遇网络谣言的伤害甚至侵扰 B.浙江省检察机关对今年省内发生的两起血铅超标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 严肃处理,追究了19名相关人员的纪律责任 C.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着眼于实现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 问题。 D.历史的积累无疑是“川酒”质量优良的基础。从明清时期开始,四川就已普 遍酿造蒸馏酒,使用特质的窖池进行固态发酵。如今传世的还有泸州、宜宾的老 窖池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内容,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间有味是清欢”,当一个人可以 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 味,或者一个人在路边的石头里看出了比钻石更引人的滋味……这就是“清 欢”。清欢之所以好,是因为它对生活的无求,是它不讲究物质的条件。“清欢” 的境界很高,它不同于李白的“ ”那样的自我放逐;也不同 于杜甫的“ ”这样心事悲痛 A.品味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 岂终极 B.品味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 岂终极 C.品位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英雄有时亦如此,邂逅岂即 非良图
浙江省东阳 2014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4 分,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A.鞭笞/整饬 弹劾/隔阂 哄堂大笑/一哄而散 B.棱角/菱角 扑朔/追溯 载舟覆舟/载入史册 C.徜徉/佯装 隽永/镌刻 刚愎自用/无裨于事 D.聒躁/恬静 亢奋/伉俪 引吭高歌/沆瀣一气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装潢 偃旗息鼓 繁文缛节 唉声叹气 B.通谍 殒身不恤 提纲挈领 功亏一篑 C.掂量 真知卓见 胸无城府 殚精竭虑 D.荫庇 推心置腹 穷兵渎武 川流不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长沙市沃尔玛、家乐福几家门店销售“改期”食品行为,当地工商局给 予了没收违法所得、收缴货物、罚款等处罚。这板子打得不免太轻了。 B.近年来,我国志愿者活动如火如荼,尽管初始稚步,但既然已经开始了,且 方向是正确的,总有一天会逐渐热闹起来。 C.儿童天性顽皮、好动,做事粗心大意,犯点小错误也是不足为训的,因此, 作为父母不要求全责备。 D. 在企业中讲“ 以人为本”,工人们最喜欢看到的是真实具体的行动,得到实 实在在的利益,而不是把“以人为本”挂在口头上,干打雷不下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网络的神奇魔力迅速改变着世界。人们享受网络的诸种便利的同时,也不时 遭遇网络谣言的伤害甚至侵扰。 B.浙江省检察机关对今年省内发生的两起血铅超标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 严肃处理,追究了 19 名相关人员的纪律责任。 C.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着眼于实现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 问题。 D.历史的积累无疑是“川酒”质量优良的基础。从明清时期开始,四川就已普 遍酿造蒸馏酒,使用特质的窖池进行固态发酵。如今传世的还有泸州、宜宾的老 窖池。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内容,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间有味是清欢”,当一个人可以 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 味,或者一个人在路边的石头里看出了比钻石更引人的滋味……这就是“清 欢”。清欢之所以好,是因为它对生活的无求,是它不讲究物质的条件。“清欢” 的境界很高,它不同于李白的“ ”那样的自我放逐;也不同 于杜甫的“ ”这样心事悲痛。 A.品味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 岂终极 B.品味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 岂终极 C.品位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英雄有时亦如此,邂逅岂即 非良图
D.品位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英雄有时亦如此,邂逅岂即 非良图 6.根据语境,指出下面画线句子的言外之意。(4分) 作家刘震云在得知自己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时正在市场买菜,他在接受采访时 说:“当时我在犹豫,是买西红柿还是买茄子,因为西红柿比茄子贵。这时,出 版社的人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我获奖了,我当即决定一一买西红柿!当天中午 吃的是鸡蛋西红柿面,味道跟平时吃的一样,没有任何的区别,鸡蛋就是鸡蛋 西红柿就是西红柿 7.艾佛山昨天发了一条关于“幸福”的微博,内容如下: 在一片火红的夕阳下,遥远的小山包上,坐着两位老人,他们的脸上雕刻着岁月 的痕迹,头发渲染了时间的颜色,可是他们的手却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互相依靠 着,彼此发出会意的一笑 你在生活中有类似的见闻吗?请你也写一条这样的微博。(5分) 要求:(1)字数不得少于60字;(2)要求有细节;(③3)至少用到一种修辞手法。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0题。(9分) 书法美学意象差异的形成 探寻书法美学意象差异的形成原因,应该追溯到时代美学潮流。六朝书法家多为 门阀士族,以登临山水、留恋诗酒之余为书,耳闻丝竹管弦、郎侬唱和的靡靡艳 歌,目睹山明水秀、鸟语花香的绮丽风光,再将所感受到的社会风貌和自然景物 亦即客观事物的优美形象融入书法,自然要“以流美为能”;唐人自北朝以来历 经战火兵燹之乱,整个社会长期存在的以金戈铁马为美的尚武精神,熏陶熔铸了 大批有名或无名的书法家的美学思想。他们与关陇健儿朝夕相处(或许书法家本 人就是其中一员),对后者那种质朴豪放的性格和威武强健的形象久已耳濡目染, 加之习见深峻的山泽、广阔的原野、天苍苍野茫茫、胡马嘶风、悲笳动月、旌旗 耀日、佛像凌空,其阔大的气势、粗犷的线条、强劲的节奏、豪迈的风度、威严 的姿态,经过形象思维的感受,提炼而融入书法艺术,自然会使传统的书法形象 脱胎换骨,面目一新,而形成唐代书法家特有之雄峻坚实的风格。初唐时代审美 兴趣重心的回归,更促使了唐代书法家自主意识的流露和唐代书法美学模式的建 立。当然,打破六朝权威的迷信,并不意味着对江南先进文明与文化遗产的全面 排斥和简单否定。如张怀瓘对右军各体书法,还以推崇居多,仅就草书、章草二 体提出异议,可见还是以继承为主。但这勇敢的不同意见,却如春雷惊蛰,向世 人宣告着美学领域的复苏。“若所见与诸子雷同,则何烦有论?今制品格以代权 衡,于物于情,不饶不损。惟以理伏,颇能面质,冀合规于玄匠,殊不顾于聋俗, 夫聋俗无眼有耳,但闻是逸少,必暗然悬伏,何必须见?见与不见,一也。”这 以其标新立异骇世惊俗的直言谠论、令人顿开茅塞的美学鉴赏与批评标准,振奋 着昔日不遗余力地推崇六朝模式、今朝却非打破六朝框架不能求得自身之发展的 唐人的精神,鼓励和引导着唐人向那似乎已由前人走得烂熟其实还是尚未可知的 领域去开拓和探索 8.根据原文,对书法美学意象差异形成的最根本原因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A.书法家的出身背景不同,六朝书法家多为门阀士族,唐朝书法家多与关陇健 儿有联系
D.品位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英雄有时亦如此,邂逅岂即 非良图 6.根据语境,指出下面画线句子的言外之意。(4 分) 作家刘震云在得知自己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时正在市场买菜,他在接受采访时 说:“当时我在犹豫,是买西红柿还是买茄子,因为西红柿比茄子贵。这时,出 版社的人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我获奖了,我当即决定——买西红柿!当天中午 吃的是鸡蛋西红柿面,味道跟平时吃的一样,没有任何的区别,鸡蛋就是鸡蛋, 西红柿就是西红柿。” 7.艾佛山昨天发了一条关于“幸福”的微博,内容如下: 在一片火红的夕阳下,遥远的小山包上,坐着两位老人,他们的脸上雕刻着岁月 的痕迹,头发渲染了时间的颜色,可是他们的手却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互相依靠 着,彼此发出会意的一笑。 你在生活中有类似的见闻吗?请你也写一条这样的微博。(5 分) 要求:(1)字数不得少于 60 字;(2)要求有细节;(3)至少用到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 29 分,其中选择题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8-10 题。(9 分) 书法美学意象差异的形成 探寻书法美学意象差异的形成原因,应该追溯到时代美学潮流。六朝书法家多为 门阀士族,以登临山水、留恋诗酒之余为书,耳闻丝竹管弦、郎侬唱和的靡靡艳 歌,目睹山明水秀、鸟语花香的绮丽风光,再将所感受到的社会风貌和自然景物 亦即客观事物的优美形象融入书法,自然要“以流美为能”;唐人自北朝以来历 经战火兵燹之乱,整个社会长期存在的以金戈铁马为美的尚武精神,熏陶熔铸了 大批有名或无名的书法家的美学思想。他们与关陇健儿朝夕相处(或许书法家本 人就是其中一员),对后者那种质朴豪放的性格和威武强健的形象久已耳濡目染, 加之习见深峻的山泽、广阔的原野、天苍苍野茫茫、胡马嘶风、悲笳动月、旌旗 耀日、佛像凌空,其阔大的气势、粗犷的线条、强劲的节奏、豪迈的风度、威严 的姿态,经过形象思维的感受,提炼而融入书法艺术,自然会使传统的书法形象 脱胎换骨,面目一新,而形成唐代书法家特有之雄峻坚实的风格。初唐时代审美 兴趣重心的回归,更促使了唐代书法家自主意识的流露和唐代书法美学模式的建 立。当然,打破六朝权威的迷信,并不意味着对江南先进文明与文化遗产的全面 排斥和简单否定。如张怀瓘对右军各体书法,还以推崇居多,仅就草书、章草二 体提出异议,可见还是以继承为主。但这勇敢的不同意见,却如春雷惊蛰,向世 人宣告着美学领域的复苏。“若所见与诸子雷同,则何烦有论?今制品格以代权 衡,于物于情,不饶不损。惟以理伏,颇能面质,冀合规于玄匠,殊不顾于聋俗, 夫聋俗无眼有耳,但闻是逸少,必暗然悬伏,何必须见?见与不见,一也。”这 以其标新立异骇世惊俗的直言谠论、令人顿开茅塞的美学鉴赏与批评标准,振奋 着昔日不遗余力地推崇六朝模式、今朝却非打破六朝框架不能求得自身之发展的 唐人的精神,鼓励和引导着唐人向那似乎已由前人走得烂熟其实还是尚未可知的 领域去开拓和探索。 8.根据原文,对书法美学意象差异形成的最根本原因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A.书法家的出身背景不同,六朝书法家多为门阀士族,唐朝书法家多与关陇健 儿有联系
B.书法家的美学主张不同,六朝书法家“以流美为能”,唐朝书法家崇尚雄峻 坚实的美。 C.书法家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不同的社会背景影响了书法家的美学思想 D.后世书法家追求一种标新立异、惊世骇俗的美学鉴赏与批评标准。 9.下列对“初唐时代审美兴趣重心的回归”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唐的审美思想表现为对柔靡香软、醉生梦死的六朝之风的扬弃,崇尚雄峻 坚实的壮美风格。 B.初唐审美思想经历了一段对六朝之风的背离之后,又走上继承风韵和美的传 统之路 C.初唐审美思想打破六朝权威迷信,走出靡靡艳歌式的框架,崇尚质朴豪放和 威武强健。 D.初唐审美思想融入了时代内涵,向那似乎已由前人走得烂熟其实还是尚未可 知的领域开拓和探索。 0.根据文意,请写出你对“书法美学意象”这一概念的准确理解。(3分) 书法美学意象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行走在乡间的音乐 安庆 ①最早接触和认可的艺人是那些走街串巷,身上背着二胡扛着木头箱子的盲人。 他们手里握着棍子,敲在乡间的土路上,心很静地走,路上的尘土被长棍敲打出 一星一星的泥点,风吹着,他们义无反顾地走在四邻八乡的路上,一生也不知道 自己的脸被吹成了什么样子,走累了随便找个地方歇歇。乡间的夜晚静下来,乡 村的电还是稀罕物,家家还都备着煤油灯,我听见瞎子的梆子还当当地响。母亲 说:瞎子没有吃饱或者没有找到住的地方。我站在门口往瞎子坐的地方瞅,听 阵阵一声声沉闷的梆子把夜敲得愈来愈深。后来,梆子声停了,我知道他被领走 了,没有棍子声,棍子的一端被领他的人牵在手里。 ②这是我最初对艺人的感觉和记忆 ③我喜欢他们坐在树荫下拉二胡的样子。 ④他们的身旁有树叶、有阳光、有月色,甚至有跟着主人来听书的狗或者有被主 人牵在手里的驴。不需要搭台,不需要灯光,他们是最不奢侈的艺人,他们的心 里有灯,多复杂的简谱都在心里记着。我相信盲人眼前的世界很净,他们看到的 都是纯粹的东西,路上有男人和女人走过全凭他们的知觉,一头驴或者一头猪的 走过全凭他们的知觉,一片树叶、十片树叶的飘落全凭他们的知觉,一个季节走 过的程度全凭他们的知觉。 ⑤我记得一个叫“萧瞎”的人,先是大家叫他小萧,后来我长大的时候他变成了 老萧。他每年都要到我们村里来几趟,差不多是按季节来的,他会说我上次来的 是春天,这次来麦子已经收过了。他会算农时,知道农忙时没有人顾上和他聊天、 听他拉弦子、唱坠子、说书。他坐在十字路口,有几个人走来,站在他身边的老 霍问他:走过来的是男还是女?他把弦停下来,须臾间说:三个男的两个女的。 真准,这就是靠耳朵行走靠耳朵生活的智慧。萧瞎书说得不算好,但他二胡拉得 好,清清亮亮,缠缠绵绵,惟妙惟肖。有一曲沉郁悠扬的二胡,后来我才知道它 是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在一个深夜,我站在远处,忽然被这首二胡曲打动
B.书法家的美学主张不同,六朝书法家“以流美为能”,唐朝书法家崇尚雄峻 坚实的美。 C.书法家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不同的社会背景影响了书法家的美学思想。 D.后世书法家追求一种标新立异、惊世骇俗的美学鉴赏与批评标准。 9.下列对“初唐时代审美兴趣重心的回归”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唐的审美思想表现为对柔靡香软、醉生梦死的六朝之风的扬弃,崇尚雄峻 坚实的壮美风格。 B.初唐审美思想经历了一段对六朝之风的背离之后,又走上继承风韵和美的传 统之路。 C.初唐审美思想打破六朝权威迷信,走出靡靡艳歌式的框架,崇尚质朴豪放和 威武强健。 D.初唐审美思想融入了时代内涵,向那似乎已由前人走得烂熟其实还是尚未可 知的领域开拓和探索。 10.根据文意,请写出你对“书法美学意象”这一概念的准确理解。(3 分) 书法美学意象 是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1-15 题。(20 分) 行走在乡间的音乐 安 庆 ①最早接触和认可的艺人是那些走街串巷,身上背着二胡扛着木头箱子的盲人。 他们手里握着棍子,敲在乡间的土路上,心很静地走,路上的尘土被长棍敲打出 一星一星的泥点,风吹着,他们义无反顾地走在四邻八乡的路上,一生也不知道 自己的脸被吹成了什么样子,走累了随便找个地方歇歇。乡间的夜晚静下来,乡 村的电还是稀罕物,家家还都备着煤油灯,我听见瞎子的梆子还当当地响。母亲 说:瞎子没有吃饱或者没有找到住的地方。我站在门口往瞎子坐的地方瞅,听一 阵阵一声声沉闷的梆子把夜敲得愈来愈深。后来,梆子声停了,我知道他被领走 了,没有棍子声,棍子的一端被领他的人牵在手里。 ②这是我最初对艺人的感觉和记忆。 ③我喜欢他们坐在树荫下拉二胡的样子。 ④他们的身旁有树叶、有阳光、有月色,甚至有跟着主人来听书的狗或者有被主 人牵在手里的驴。不需要搭台,不需要灯光,他们是最不奢侈的艺人,他们的心 里有灯,多复杂的简谱都在心里记着。我相信盲人眼前的世界很净,他们看到的 都是纯粹的东西,路上有男人和女人走过全凭他们的知觉,一头驴或者一头猪的 走过全凭他们的知觉,一片树叶、十片树叶的飘落全凭他们的知觉,一个季节走 过的程度全凭他们的知觉。 ⑤我记得一个叫“萧瞎”的人,先是大家叫他小萧,后来我长大的时候他变成了 老萧。他每年都要到我们村里来几趟,差不多是按季节来的,他会说我上次来的 是春天,这次来麦子已经收过了。他会算农时,知道农忙时没有人顾上和他聊天、 听他拉弦子、唱坠子、说书。他坐在十字路口,有几个人走来,站在他身边的老 霍问他:走过来的是男还是女?他把弦停下来,须臾间说:三个男的两个女的。 真准,这就是靠耳朵行走靠耳朵生活的智慧。萧瞎书说得不算好,但他二胡拉得 好,清清亮亮,缠缠绵绵,惟妙惟肖。有一曲沉郁悠扬的二胡,后来我才知道它 是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在一个深夜,我站在远处,忽然被这首二胡曲打动
了,我听出了一种深藏于心的东西。我问萧瞎,他说:这也是一个盲人拉成的名 曲,盲人名叫阿炳,很多年前一个流浪街头的艺人,他会拉几百首乐曲,可留下 的只有几首。就是从此我开始喜欢阿炳的,至今我常放的乐曲里肯定少不了《 泉映月》。后来,我又喜欢上了他的《听松》《寒春风曲》;喜欢上了另外的 胡曲《良宵》《将军令》《病中吟》等,电视上如果有二胡演奏我常会痴迷地坐 着不动 ⑥萧瞎的故事很多。比如说一次下大雨,道路上有很厚的积水,他不敢走,求别 人拉他过去。人说:那你得有啥表示!他说我一个没眼的人咋表示?人说:你不 是会学驴叫吗?他只得学了,仰着头,根呱根呱,根呱,他一边“叫”着,手牵 在了别人的手里。还有,他喜欢上了某村的一个寡妇,晚上住在离寡妇近的牲口 屋里,用竹竿去敲寡妇的门。寡妇在屋里纳闷,不开门。他掏出装在布兜里的二 胡,拉出叽叽叽老鼠的叫声,狗的叫声。吱呀一声,门终于开了。后来那寡妇跟 了他,走街串巷,竹竿始终攥在女人的手里,他挣来的钱大都被寡妇给了她上学 的儿子,那个儿子最后考上了一所大学。孩子在学校学的竟然也是乐器,主攻的 就是二胡,据说现在是一家乐团里的二胡手。这应该是萧瞎最大的善举了。 ⑦后来,乡村的电逐渐正常了,各家各户基本都有了电视,乡间流浪的艺人越来 越少了,街头的二胡声很难听到了。萧瞎也不再一年四季来俺村了。这时候萧瞎 已成了一个算卦很神的人,名声传得很大。我和一个朋友也去找他算过,他住在 个小院子里,屋子很窄,那个女人坐在他身边,帮他收钱。他坐在小桌子边, 手头搁着的不是二胡,而是一套卦签。看不见眼珠的眼不时耸动着,额头跟着频 繁地动。他老了,满脸的沧桑,已经看不出他当年的调皮、风趣。在他身边没有 看到二胡。一个乡间艺人的音乐流失了 ⑧他当年怎样给我算的我已经忘了。 ⑨但他的生命是以悲剧收场的。他依靠算卦挣了很多钱,小院里每天都站着等他 晃动卦签的人,都是希图从卦签中得到求助的。他竟然死于非命,一天夜晚两个 年轻人爬进了他的院子,他很机灵,听见了,寡妇那天正好回了娘家。他抓起床 头的竹竿,但无济于事。他藏在一个什么地方的钱被翻到了,他爬起来,被偷钱 者推倒,他死在了床下……案后来破了,但一个曾经的行走的艺人就此结束了他 的一生,一个乡间的艺人最后毁在了钱上,一个诱惑很多人的卦仙没有算出来自 己要遭的祸。他留下了被偷的钱和一个小院,那个小院现在不知道归谁了 ⑩想起他的结局我总会怏怏的,有时候站在暮色里支着耳朵,总觉得还会有他的 梆子声悠悠地传来,失望的夜里,回味少年的岁月会忽然怅然,总觉得我的乡村 失去了什么,我会又一次站在乡村的夜里,时光无声,夜色无边,不知道自己究 竟想找到什么… ①在我心里依然保留着少年时代的二胡声。 2怀念的也许更是二胡声中的时光。 11.解说第④段“他们的心里有灯”和第⑤段“我听出了一种深藏于心的东 西”两句中加点词“灯”和“东西”所指代的内容。(2分) 12.文章第⑥段写萧瞎找媳妇和孩子考上大学且主攻二胡专业这两件事的用意何 在?(4分)
了,我听出了一种深藏于心的东西。我问萧瞎,他说:这也是一个盲人拉成的名 曲,盲人名叫阿炳,很多年前一个流浪街头的艺人,他会拉几百首乐曲,可留下 的只有几首。就是从此我开始喜欢阿炳的,至今我常放的乐曲里肯定少不了《二 泉映月》。后来,我又喜欢上了他的《听松》《寒春风曲》;喜欢上了另外的二 胡曲《良宵》《将军令》《病中吟》等,电视上如果有二胡演奏我常会痴迷地坐 着不动。 ⑥萧瞎的故事很多。比如说一次下大雨,道路上有很厚的积水,他不敢走,求别 人拉他过去。人说:那你得有啥表示!他说我一个没眼的人咋表示?人说:你不 是会学驴叫吗?他只得学了,仰着头,根呱根呱,根呱,他一边“叫”着,手牵 在了别人的手里。还有,他喜欢上了某村的一个寡妇,晚上住在离寡妇近的牲口 屋里,用竹竿去敲寡妇的门。寡妇在屋里纳闷,不开门。他掏出装在布兜里的二 胡,拉出叽叽叽老鼠的叫声,狗的叫声。吱呀一声,门终于开了。后来那寡妇跟 了他,走街串巷,竹竿始终攥在女人的手里,他挣来的钱大都被寡妇给了她上学 的儿子,那个儿子最后考上了一所大学。孩子在学校学的竟然也是乐器,主攻的 就是二胡,据说现在是一家乐团里的二胡手。这应该是萧瞎最大的善举了。 ⑦后来,乡村的电逐渐正常了,各家各户基本都有了电视,乡间流浪的艺人越来 越少了,街头的二胡声很难听到了。萧瞎也不再一年四季来俺村了。这时候萧瞎 已成了一个算卦很神的人,名声传得很大。我和一个朋友也去找他算过,他住在 一个小院子里,屋子很窄,那个女人坐在他身边,帮他收钱。他坐在小桌子边, 手头搁着的不是二胡,而是一套卦签。看不见眼珠的眼不时耸动着,额头跟着频 繁地动。他老了,满脸的沧桑,已经看不出他当年的调皮、风趣。在他身边没有 看到二胡。一个乡间艺人的音乐流失了。 ⑧他当年怎样给我算的我已经忘了。 ⑨但他的生命是以悲剧收场的。他依靠算卦挣了很多钱,小院里每天都站着等他 晃动卦签的人,都是希图从卦签中得到求助的。他竟然死于非命,一天夜晚两个 年轻人爬进了他的院子,他很机灵,听见了,寡妇那天正好回了娘家。他抓起床 头的竹竿,但无济于事。他藏在一个什么地方的钱被翻到了,他爬起来,被偷钱 者推倒,他死在了床下……案后来破了,但一个曾经的行走的艺人就此结束了他 的一生,一个乡间的艺人最后毁在了钱上,一个诱惑很多人的卦仙没有算出来自 己要遭的祸。他留下了被偷的钱和一个小院,那个小院现在不知道归谁了。 ⑩想起他的结局我总会怏怏的,有时候站在暮色里支着耳朵,总觉得还会有他的 梆子声悠悠地传来,失望的夜里,回味少年的岁月会忽然怅然,总觉得我的乡村 失去了什么,我会又一次站在乡村的夜里,时光无声,夜色无边,不知道自己究 竟想找到什么…… ⑪在我心里依然保留着少年时代的二胡声。 ⑫怀念的也许更是二胡声中的时光 。 11. 解说第④段“他们的心里有灯”和第⑤段“ 我听出了一种深藏于心的东 西”两句中加点词“灯”和“东西”所指代的内容。(2 分) 12.文章第⑥段写萧瞎找媳妇和孩子考上大学且主攻二胡专业这两件事的用意何 在?(4 分)
13.巧用对比是本文的特色,请找出文中的对比并简析其作用。(4分) 14.本文的语言表达有什么特色?请结合文章作具体赏析。(5分) 15.请结合现实,探究追忆“乡间音乐”的意义。(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吾彦,字士则,吴郡吴人也。出自寒微,有文武才干。身长八尺,手格猛兽,旅 力绝群。仕吴为通江吏。时将军薛珝杖节南征,军容甚盛,彦观之,慨然而叹。 有善相者刘札谓之曰:“以君之相,后当至此,不足慕也。”初为小将,给吴大 司马陆抗。抗奇其勇略,将拔用之,患众情不允,乃会诸将,密使人阳狂拔刀跳 跃而来,坐上诸将皆惧而走,唯彦不动,举几御之,众服其勇,乃擢用焉 稍迁建平太守。时王濬将伐吴,造船于蜀,彦觉之,请增兵为备,皓不从彦乃辄 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丕 能克乃退舍礼之 武帝吴亡,彦始归降,武帝以为金城太守。帝尝从容问:“孙皓所以亡国者何 也?”曰:“吴主英俊,宰辅贤明。”帝笑曰:“君明臣贤,何为亡国?”彦曰: “天禄永终,历数有属,所以为陛下擒。此盖天时,岂人事也!”张华时在坐, 谓彦曰:“君为吴将,积有岁年,蔑尔无闻,窃所惑矣。”彦厉声曰:“陛下知 我,而卿不闻乎?”帝甚嘉之 迁雁门太守,时顺阳王畅骄纵,前后内史皆诬之以罪。乃彦为顺阳内史,彦清 身率下,威刑严肃,众皆畏惧。畅不能诬,乃更荐之,冀其去职。迁员外散骑常 侍。帝尝问彦:“陆喜、陆抗二人谁多也?”彦对曰:“道德名望,抗不及喜 立功立事,喜不及抗。 中都会交州刺史陶璜卒,以彦为南中都督、交州刺史。重饷陆机兄弟,机将受 之,云曰:“彦本微贱,为先公所拔,而答诏不善,安可受之!”机乃止。因此 每毁之。长沙孝廉尹虞谓机等曰:“自古由贱而兴者,乃有帝王,何但公卿。若 何元干、侯孝明、唐儒宗、张义允等,并起自寒役,皆内侍外镇,人无讥者。卿 以士则答诏小有不善,毁之无已,吾恐南人皆将去卿,卿便独坐也。”于是机等 意始解,毁言渐息矣。 初,陶璜之死也,九真戍兵作乱,逐其太守,九真贼帅赵祉围郡城,彦悉讨平 之。在镇二十余年,威恩宣著,南州宁靖。自表求代,征为大长秋。卒于 选自《晋书·吾彦传》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A.抗奇其勇略 感到惊奇 B.彦清身率下,威刑严 肃 率领 C.乃更荐之 改变 D.陆喜、陆 抗二人谁多也 优秀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 是 此盖天时,岂人事也 乃更荐之
13.巧用对比是本文的特色,请找出文中的对比并简析其作用。(4 分) 14.本文的语言表达有什么特色?请结合文章作具体赏析。(5 分) 15.请结合现实,探究追忆“乡间音乐”的意义。(5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7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20 题。(19 分) 吾彦,字士则,吴郡吴人也。出自寒微,有文武才干。身长八尺,手格猛兽,旅 力绝群。仕吴为通江吏。时将军薛珝杖节南征,军容甚盛,彦观之,慨然而叹。 有善相者刘札谓之曰:“以君之相,后当至此,不足慕也。”初为小将,给吴大 司马陆抗。抗奇其勇略,将拔用之,患众情不允,乃会诸将,密使人阳狂拔刀跳 跃而来,坐上诸将皆惧而走,唯彦不动,举几御之,众服其勇,乃擢用焉。 稍迁建平太守。时王濬将伐吴,造船于蜀,彦觉之,请增兵为备,皓不从彦乃辄 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 能克乃退舍礼之。 武帝吴亡,彦始归降,武帝以为金城太守。帝尝从容问:“孙皓所以亡国者何 也?”曰:“吴主英俊,宰辅贤明。”帝笑曰:“君明臣贤,何为亡国?”彦曰: “天禄永终,历数有属,所以为陛下擒。此盖天时,岂人事也!”张华时在坐, 谓彦曰:“君为吴将,积有岁年,蔑尔无闻,窃所惑矣。”彦厉声曰:“陛下知 我,而卿不闻乎?”帝甚嘉之。 迁雁门太守,时顺阳王畅骄纵,前后内史皆诬之以罪。乃彦为顺阳内史,彦清 身率下,威刑严肃,众皆畏惧。畅不能诬,乃更荐之,冀其去职。迁员外散骑常 侍。帝尝问彦:“陆喜、陆抗二人谁多也?”彦对曰:“道德名望,抗不及喜; 立功立事,喜不及抗。” 中都会交州刺史陶璜卒,以彦为南中都督、交州刺史。重饷陆机兄弟,机将受 之,云曰:“彦本微贱,为先公所拔,而答诏不善,安可受之!”机乃止。因此 每毁之。长沙孝廉尹虞谓机等曰:“自古由贱而兴者,乃有帝王,何但公卿。若 何元干、侯孝明、唐儒宗、张义允等,并起自寒役,皆内侍外镇,人无讥者。卿 以士则答诏小有不善,毁之无已,吾恐南人皆将去卿,卿便独坐也。”于是机等 意始解,毁言渐息矣。 初,陶璜之死也,九真戍兵作乱,逐其太守,九真贼帅赵祉围郡城,彦悉讨平 之。在镇二十余年,威恩宣著,南州宁靖。自表求代,征为大长秋。卒于 官。 ——选自《晋书·吾彦传》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A.抗奇其勇略 对······ 感到惊奇 B.彦清身率下,威刑严 肃 率领 C.乃更荐之 改变 D.陆喜、陆 抗二人谁多也 优秀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 是 A . 此盖天时,岂人事也 B. 乃更荐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 矣 臣乃敢上璧 C. 蔑尔无闻,窃所惑矣 D. 以君之相,后当 至此 此先汉所以兴隆 也B是 以勇气闻于诸侯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吾彦虽出身寒微,但面对突袭,他举几御之,英勇无比,陆抗提拔了他,众人 没有谁不服的。 B.吾彦在回皇帝问话时客观指出陆抗和陆喜的不足,但陆抗的两个儿子陆机和陆 云因而心生怨恨,总是诋毁吾彦,后来在长沙孝廉尹虞的劝导下,才消除了对吾 彦的恨意 C.吾彦清身率下,威刑严肃,众人都畏惧他。顺阳王畅纵使骄纵也不能诬蔑他, 而且举荐他到其它地方当官。 D.孙皓不接纳吾彦的建议而导致了吴国的灭亡,但武帝问吾彦吴国为何亡时,他 却说“吴主英俊,宰辅贤明”,可见他对先主的忠诚。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 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乃会诸将,密使人阳狂拔刀跳跃而来,坐上诸将皆惧而走(4分 (2)彦本微贱,为先公所拔,而答诏不善,安可受之(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21-22题。(7分) 庾楼晓望 (唐)白居易 独凭朱槛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竹雾晓笼衔岭月,蘋风暖送过 江春 子城阴处犹残雪,衙鼓声前 未有尘 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少望 乡人。 [注]①此诗为白居易被贬江州期间所作。②子城:指大城所属的内城。③衙鼓: 衙门中用以召集官吏的鼓 21.诗题和颔联均有“晓”字,请列出诗中其他表示这一时间的若干词语。(2 分) 22.此诗三联写景,一联抒情。有人认为诗中情景交融、衔接自然,也有人认为 诗中情景不够协调。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5分)
师道之不传也久 矣 臣乃敢上璧 C. 蔑尔无闻,窃所惑矣 D. 以君之相,后当 至此 此先汉所以兴隆 也 以勇气闻于诸侯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是 A.吾彦虽出身寒微,但面对突袭,他举几御之,英勇无比,陆抗提拔了他,众人 没有谁不服的。 B.吾彦在回皇帝问话时客观指出陆抗和陆喜的不足,但陆抗的两个儿子陆机和陆 云因而心生怨恨,总是诋毁吾彦,后来在长沙孝廉尹虞的劝导下,才消除了对吾 彦的恨意 C.吾彦清身率下,威刑严肃,众人都畏惧他。顺阳王畅纵使骄纵也不能诬蔑他, 而且举荐他到其它地方当官。 D.孙皓不接纳吾彦的建议而导致了吴国的灭亡,但武帝问吾彦吴国为何亡时,他 却说“吴主英俊,宰辅贤明”,可见他对先主的忠诚。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 或见攻而拔唯彦坚 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 20.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 分) (1)乃会诸将,密使人阳狂拔刀跳跃而来,坐上诸将皆惧而走(4 分) (2)彦本微贱,为先公所拔,而答诏不善,安可受之(3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 21—22 题。(7 分) 庾楼晓望① (唐)白居易 独凭朱槛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竹雾晓笼衔岭月,蘋风暖送过 江春。 子城②阴处犹残雪,衙鼓③声前 未有尘。 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少望 乡人。 [注] ①此诗为白居易被 贬江州期间所作。②子城:指大城所属的内城。③衙鼓: 衙门中用以召集官吏的鼓。 21.诗题和颔联均有“晓”字,请列出诗中其他表示这一时间的若干词语。(2 分) 22.此诗三联写景,一联抒情。有人认为诗中情景交融、衔接自然,也有人认为 诗中情景不够协调。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5 分)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论语·述而》) 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此俱出父母之怀衽,然男子受贺 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故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 而况无父子之泽乎? (《韩非子》) [注]①怀衽:怀抱。②泽:恩惠 23.根据上述两段文字,分别概括孔子和韩非子的“义利观”。(2分) 24.请对这两种“义利观”作简要评析。(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盖均无贫,和 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2)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惑矣!(韩愈《师说》) (3)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王勃《滕王阁序》) (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人道是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李白《行路难》) 四、作文(60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尼采曾说,处世之道应该是: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 这个世界真美好。这是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或 体验呢?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东阳2013年下学期期中高三语文答案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 23——24 题。(5 分)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 (《论语·述而》) 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此俱出父母之怀衽①,然男子受贺, 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故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 而况无父子之泽②乎? (《韩非子》) [注] ①怀衽:怀抱。②泽:恩惠。 23.根据上述两段文字,分别概括孔子和韩非子的“义利观”。(2 分) 24. 请对这两种“义利观”作简要评析。(3 分) (四)古诗文默写(6 分) 2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 (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均无贫,和 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2)爱其子,择师而教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惑矣!(韩愈《师说》) (3)北海虽赊,扶摇可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___________,人道是、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四、作文(60 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尼采曾说,处世之道应该是: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 这个世界真美好。这是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或 体验呢?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东阳 2013 年下学期期中高三语文答案
1.B(本题重点考查形近字的读音,B项,1eng/ing;shuo/su;zoi/z6i.A项依读:ch/chi he/he;hong/ hong. C项依次:yong/ yong: juan/ june bi/bi,D项依次读:guo/ tian: kong/kn 2.A(B通牒:c真知灼见:D穷兵黩武) 3.D[解析]D.干打雷不下雨:比喻只有声势,没有实际行动.口语中也指人在哭的时候很大 声,但是不掉眼泪,A.不免:副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未免, 同一些词语搭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前面所说的情况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 意味,应该用“未免”,B.如火如茶:荼,茅草的白花。像火那样紅,像荣那样白。原比喻军容 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用在此处不合逻辑。C.不足为训:不值得 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与语境不符, 4.D(A.语序不当,“伤害”与“侵扰”颠倒顺序。B.动宾搭配不当,“事件”可以处理,但是不 能“教育”C成分残缺,“服务”后面缺宾語中心词,应该加“的目标”) 6.[答案]虽然我获奖了,但我还是原来的我,(2分)不会因为获奖而有什么本 质的变化。(2分) [解析]分析画线句子的言外之意时要注意具体语境。这个语段是叙述刘震云在 得知自己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时的平常心态。刘震云是拿鸡蛋和西红柿作比 方,表明自己的生活并不因为获奖而有所变化。 7.示例:(1)修鞋工在快乐地鼓捣着那台有点破旧的补鞋机,滴滴答答响个不停,仿佛一支酣畅 的旋律在流淌。即使从早到晚一桩生意都没有,他也总是笑眯眯的。 (2)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少妇,静静地坐在草坪上织毛衣,嘴角挂着知足的笑意,线和针在她纤 细臼嫩的手指欢快地穿梭。这种穿梭,明显不同于煕熈攘攘的人群或者首尾相继的车队所形成 的那种。 评分标准:①主题必须是“幸福”,1分;②有细节描写,2分:③用到一种修辞手法,1分; D语言连贯,1分:⑤少于60字,却少10字扣1分,注意:此题不作仿句方面的要求 8.C[解析]从文章中可以看出,选项中所列都与“原因”有关,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因素, 其他都是由这个原因引来的,要分清源与流的关系。 9.B[解析]需要对所选文段进行全面理解,关键是理解“回归”是指回到什么地方,“那似乎 已由前人走得烂熟其实还是尚未可知的领域”就是回归之地。从文章看,唐人是在继承的基础上 建立新的审美标准,不可能是彻底回到六朝,所以能很明确地看出B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10.书法美学意象是指书法家将感受到的社会风貌和自然景物即客观事物的形象 提炼并融入书法艺术所创造出来的体现某种风格的书法形象。(概念核心“体现 某种风格的书法形象”1分,创作主体“书法家”或“书家”1分,基本特征“客 观形象与艺术创作的融合”1分;概念表述不清或语句表达不通的酌情扣分) 11.“灯”,指的是纯净的心灵世界,“东西”指代的是饱受苦难却乐观积极的 心态(或对艺术的执著,不屈的人生态度等等,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 12.前者说明了萧瞎敢爱、敢于追求人生的幸福以及机智、风趣等性格:后者说 明萧瞎的艺术影响,传统文化已经得以传承,又让我们看到了乡间音乐的希望和 生生不息。(每点2分) 13.本文有三处对比:将村民热衷听二胡时的满足与冷落二胡亲近电视后的茫然 作比;将萧瞎早年拉二胡和后来算卦对比;将萧瞎贫穷、幸福的生活与富裕、飞 来横祸对比,以此说明,人们为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放弃了精神,这是“舍本 逐末”之举。文章巧妙运用对比,不仅突出了事物和人物的鲜明特征,而且鲜明
6.[答案] 虽然我获奖了,但我还是原来的我,(2 分)不会因为获奖而有什么本 质的变化。(2 分) [解析] 分析画线句子的言外之意时要注意具体语境。这个语段是叙述刘震云在 得知自己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时的平常心态。刘震云是拿鸡蛋和西红柿作比 方,表明自己的生活并不因为获奖而有所变化。 10.书法美学意象是指书法家将感受到的社会风貌和自然景物即客观事物的形象 提炼并融入书法艺术所创造出来的体现某种风格的书法形象。(概念核心“体现 某种风格的书法形象”1 分,创作主体“书法家”或“书家”1 分,基本特征“客 观形象与艺术创作的融合”1 分;概念表述不清或语句表达不通的酌情扣分) 11.“灯”,指的是纯净的心灵世界,“东西”指代的是饱受苦难却乐观积极的 心态(或对艺术的执著,不屈的人生态度等等,意思对即可)。(每点 1 分) 12.前者说明了萧瞎敢爱、敢于追求人生的幸福以及机智、风趣等性格;后者说 明萧瞎的艺术影响,传统文化已经得以传承,又让我们看到了乡间音乐的希望和 生生不息。(每点 2 分) 13.本文有三处对比:将村民热衷听二胡时的满足与冷落二胡亲近电视后的茫然 作比;将萧瞎早年拉二胡和后来算卦对比;将萧瞎贫穷、幸福的生活与富裕、飞 来横祸对比,以此说明,人们为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放弃了精神,这是“舍本 逐末”之举。文章巧妙运用对比,不仅突出了事物和人物的鲜明特征,而且鲜明
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了文章的思想倾向。(写出两处对比2分,分析 2分) 14.平淡、朴素、口语化的语言在文中处处皆是,读来有味。(2分)写萧瞎“身 上背着二胡扛着木头箱子”“拉出叽叽叽老鼠的叫声”,寥寥数语道出了他的身 份和聪慧:写百姓“你不是会学驴叫吗”,道出了泼皮式的刁难和萧瞎生存的艰 辛;写听曲“他们的身旁有树叶、有阳光、有月色,甚至有跟着主人来听书的狗 或者有被主人牵在手里的驴”,好一幅静谧、安闲的画卷,这里没有权贵,没有 歧视,没有施舍,只有对艺术和艺术家的崇敬与仰视。(3分) 15.①乡间音乐曾经让我们找到了纯粹的灵魂,人们在安静、闲暇时去思索人生 与世界,这正是现在浮躁的现代生活所缺少的;②乡间音乐是一种精致的、纯正 的、原汁原味的音乐,它的发展和传承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艺术就应该少一点物 质,少一点功利。(写出1点3分,2点5分,言之成理即可) 16、B。解析:(率:作…表率) 17、D。解析:(副词,A、句末语气助词,句中表停顿。B、副词,就:副词,才。C、所+动词, 构成所字结构:所+,表原因。D、介词,凭借 18、D。解析:(吴国的灭亡与孙皓不接纳吾彦的建议,在文中没有因果关系。) 19、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橫断江路伋师临境鷟江请堿眢望风降附/见攻而拔雕彦竖守/众 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 20、(1)陆抗于是召集各位将领,暗中派人假装疯狂拿着刀冲过来,在座的各位将领都害怕得 走了。(会、阳、走、句意各1分) (2)吾彦本来贫寒,受我们父亲的提拔,可是回答皇上间话时有贬毁我们的父亲之意,怎么能接 受他的东西呢!”(为…所、安、句意各1分,“不善”译为“不好”也可) 21.①凌晨:②初明:③衔岭月:④鼓声前。塔答出①或②给1分,答出③或④给1分) 22.观点一:此诗情由景出,衔接自然。理由:前两联之景清新明快,颈联之景 则略显冷清寂寥。景中所含情绪的变化反映了诗人被贬江州期间挥之不去的思乡 恋阙之情,为尾联抒情作了铺垫。 观点二:此诗情景关系不够协调。理由:前两联所写山光水色、竹雾岭月、暖风 春意,给人以清新愉悦之感,而颈联写景平淡。诗中之景未能与深沉忧伤的望乡 之情融为一体,情感的抒发显得突兀。(观点明确1分,言之成理4分) 23.孔子:重义并不排斥利,韩非子:只重利院完全排斥义。(答对一方面得1分) 24.孔子注重义,但并不反对正当的求利,主张见利思义(获利应以守义为前提),反对见利忘义 韩非子认为每个人都是为了追逐利,君臣父子之间只有利,没有义,理想的义利限应该是义利统 一的,孔子的观点应该提倡:韩非子的观点完全是功利主义,否定了道德和文化款育,使人们争 名夺利,给社会带来危害,不足取。(3个要点各1分,大意相近即可) 25.(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3)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4)故垒西边三国周郎赤壁(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6.这一材料作文题在叙述尼采从半高处去感受世界的美好后,用“其实,站在 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或体验呢?” 这一问句提示我们感受世界的美好不仅在半高处,也可在山的不同角度去感受。 所以,我们可以循着命题者的提示从不同角度思考,写出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可
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了文章的思想倾向。(写出两处对比 2 分,分析 2 分) 14.平淡、朴素、口语化的语言在文中处处皆是,读来有味。(2 分)写萧瞎“身 上背着二胡扛着木头箱子”“拉出叽叽叽老鼠的叫声”,寥寥数语道出了他的身 份和聪慧;写百姓“你不是会学驴叫吗”,道出了泼皮式的刁难和萧瞎生存的艰 辛;写听曲“他们的身旁有树叶、有阳光、有月色,甚至有跟着主人来听书的狗 或者有被主人牵在手里的驴”,好一幅静谧、安闲的画卷,这里没有权贵,没有 歧视,没有施舍,只有对艺术和艺术家的崇敬与仰视。(3 分) 15.①乡间音乐曾经让我们找到了纯粹的灵魂,人们在安静、闲暇时去思索人生 与世界,这正是现在浮躁的现代生活所缺少的;②乡间音乐是一种精致的、纯正 的、原汁原味的音乐,它的发展和传承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艺术就应该少一点物 质,少一点功利。(写出 1 点 3 分,2 点 5 分,言之成理即可) 22.观点一:此诗情由景出,衔接自然。理由:前两联之景清新明快,颈联之景 则略显冷清寂寥。景中所含情绪的变化反映了诗人被贬江州期间挥之不去的思乡 恋阙之情,为尾联抒情作了铺垫。 观点二:此诗情景关系不够协调。理由:前两联所写山光水色、竹雾岭月、暖风 春意,给人以清新愉悦之感,而颈联写景平淡。诗中之景未能与深沉忧伤的望乡 之情融为一体,情感的抒发显得突兀。(观点明确 1 分,言之成理 4 分) 26.这一材料作文题在叙述尼采从半高处去感受世界的美好后,用 “其实,站在 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或体验呢?” 这一问句提示我们感受世界的美好不仅在半高处,也可在山的不同角度去感受。 所以,我们可以循着命题者的提示从不同角度思考,写出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可
以立意为:从半高处看,这个世界真美好。半高处有余地,留有美好的想象和向 往,而不是一览无余。在文学、艺术上,半高处则表现为含蓄。文学艺术留白, 可激发欣赏者的审美活动。如果把“半高处”比喻人生的旅途中,那么,我们会 明白“美在途中”。因为生命中绝大部份的风景总是在途中,生命主要是为了经 历。也可立意为:从山顶看,美尽收眼底。依据一些诗句可以思考某些理由,从 山顶看,是为了“欲穷千里目”,目光远大、心胸开阔,就会感受世界的美好 从山顶看,可“一览众山小”,就会感受、认识到自己的美好,增强自信心;从 山顶看,则“不畏浮云遮望眼”,头脑清醒,不受蒙蔽,才会感受生活真实的美。 还可立意为:从山脚、山腰、山顶多角度、多层次观察,会感受世界更美好。所 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善于变换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便异彩纷呈 其实,从山脚看,也可感受世界的美好。观察事物往往取决于人的态度,如果居 高临下,则目中无人,有了有色眼镜,何谈世界的美好。那么,从山脚看,则象 征谦卑的态度,如此才能像庄子笔下“知丑”的河伯那样感受大海的美。而且, 从山脚看,则象征谦卑的态度,如此才能像庄子笔下“知丑”的河伯那样感受大 海的美。而且,从山脚看,才能从事物的根基上感受实实在在的美好。 文言文参考翻译 吾彦,字士则,是吴郡吴县人,出身贫寒家庭,兼有文武之才,身高八尺,徒手能杀死凶猛 的野兽,体力无人能比。出仕吴国担任通江更。当时将军薛珝执持旄节征,军队队伍非常壮观, 吾彦看了之后感慨而叹。有个擅长看相的人刘札对他说:“凭你的相貌,以后应当到达这个官职, 不足以羡慕他。”开始时只做了一个小的头目,受吴国大司马陆抗差。陆抗对他勇敢和谋略感到 惊奇,准备提拔重用他,又担心大家不赞问,于是召集各位将领,暗中派人假装疯狂拿着刀跳窜 过来,在座的各位将领都害怕得逃走了,只有吾彦坐着不动,举起几案来抵挡刺客。大家都佩服 吾鳶的勇敢,于是陆抗提拔重用了他。 不久吾彦升迁做了建平郡的太守。当时王濬准备攻打吴国,在蜀地建造战船,吾 彦觉察到了这件事,请求增派兵力加强防备,孙皓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吾彦于是 铸造铁链阻断江面。等到王濬的军队逼近边境时,沿江的许多城镇都纷纷投降归 顺,或都被攻占沦陷,只有吾彦仍坚守建平。王濬的大军攻不下建平,只好后退 三十里,以礼相待。 吴国灭亡后,吾彦才归降。晋武帝让他做金城太守。武帝曾经随意问:“孙皓亡 国的原因是什么?”吾彦回答说:“吴主孙皓英明雄俊,才能杰出,宰相大臣们 才德出众,明达事理。”武帝笑着说:“如果国君明达,大臣贤德,为什么会亡 国呢?”吾彦说:“上天赐给吴主的禄位总有终了的时候,吴国的命运也有期限, 所以吴主被陛下您所擒获。这大概是天命吧,怎能是人为之事呢!”张华当时也 在坐,对吾彦说:“你做吴国大将,加起来的时间也有几年了,人们蔑视你的无 闻,这是我感到迷惑的地方。”吾彦大声而严厉地说:“陛下了解我,你没有听 说吗?”武帝很赞许他 调到雁门担任太守,顺阳王孙畅骄横放纵,以前的内史皆被他诬陷因而获罪。到 了吾彦担任顺阳内史时,清廉自律,充当属下的榜样,依法办事,严厉肃穆,大 家都很敬畏恐惧。孙畅不能够诬陷他,就改变推荐他,希望吾彦除去顺阳内史的 官职。后来吾彦升为员外散骑常侍。武帝曾经问吾彦说:“陆喜、陆抗两个人
以立意为:从半高处看,这个世界真美好。半高处有余地,留有美好的想象和向 往,而不是一览无余。在文学、艺术上,半高处则表现为含蓄。文学艺术留白, 可激发欣赏者的审美活动。如果把“半高处”比喻人生的旅途中,那么,我们会 明白“美在途中”。因为生命中绝大部份的风景总是在途中,生命主要是为了经 历。也可立意为:从山顶看,美尽收眼底。依据一些诗句可以思考某些理由,从 山顶看,是为了“欲穷千里目”,目光远大、心胸开阔,就会感受世界的美好; 从山顶看,可“一览众山小”,就会感受、认识到自己的美好,增强自信心;从 山顶看,则“不畏浮云遮望眼”,头脑清醒,不受蒙蔽,才会感受生活真实的美。 还可立意为:从山脚、山腰、山顶多角度、多层次观察,会感受世界更美好。所 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善于变换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便异彩纷呈。 其实,从山脚看,也可感受世界的美好。观察事物往往取决于人的态度,如果居 高临下,则目中无人,有了有色眼镜,何谈世界的美好。那么,从山脚看,则象 征谦卑的态度,如此才能像庄子笔下“知丑”的河伯那样感受大海的美。而且, 从山脚看,则象征谦卑的态度,如此才能像庄子笔下“知丑”的河伯那样感受大 海的美。而且,从山脚看,才能从事物的根基上感受实实在在的美好。 文言文参考翻译 不久吾彦升迁做了建平郡的太守。当时王濬准备攻打吴国,在蜀地建造战船,吾 彦觉察到了这件事,请求增派兵力加强防备,孙皓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吾彦于是 铸造铁链阻断江面。等到王濬的军队逼近边境时,沿江的许多城镇都纷纷投降归 顺,或都被攻占沦陷,只有吾彦仍坚守建平。王濬的大军攻不下建平,只好后退 三十里,以礼相待。 吴国灭亡后,吾彦才归降。晋武帝让他做金城太守。武帝曾经随意问:“孙皓亡 国的原因是什么?”吾彦回答说:“吴主孙皓英明雄俊,才能杰出,宰相大臣们 才德出众,明达事理。”武帝笑着说:“如果国君明达,大臣贤德,为什么会亡 国呢?”吾彦说:“上天赐给吴主的禄位总有终了的时候,吴国的命运也有期限, 所以吴主被陛下您所擒获。这大概是天命吧,怎能是人为之事呢!”张华当时也 在坐,对吾彦说:“你做吴国大将,加起来的时间也有几年了,人们蔑视你的无 闻,这是我感到迷惑的地方。”吾彦大声而严厉地说:“陛下了解我,你没有听 说吗?”武帝很赞许他。 调到雁门担任太守,顺阳王孙畅骄横放纵,以前的内史皆被他诬陷因而获罪。到 了吾彦担任顺阳内史时,清廉自律,充当属下的榜样,依法办事,严厉肃穆,大 家都很敬畏恐惧。孙畅不能够诬陷他,就改变推荐他,希望吾彦除去顺阳内史的 官职。后来吾彦升为员外散骑常侍。武帝曾经问吾彦说: “陆喜、陆抗两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