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维中学2010届高三期中考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徇私/驯养咆哮/肖像惬意/提挈济济一堂/无济于事 B.漂白饿殍与会/参与胴体/栋梁拈轻怕重/拈花惹草 C.投奔/奔命着急/着火标识/识别强词夺理/强人所难 D.丧气/沮丧殷实/殷红隽永/隽秀螳臂当车/安步当车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作者将每一块雨花石都画得十分精采,七大八小的雨花石,块块都有不同的颜色、纹路、 机理,仿佛引人进入一个奇妙的色彩世界 B.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国内多数拍卖公司对拍卖的规模和拍品的质量都作了相应的 调整,以规避急剧萎缩的成交量带来的风险。 C.当层层迭迭的葱绿涌入胸怀的时候,雪山突然从缥缈的云雾中显现,神秘如幻影,圣洁 如处子,庄严而慈蔼地望着你,使你止不住地怦怦心跳。 D.中泰两国文化中心为非盈利性机构,旨在积极促进两国在文化、艺术、教育、传播、视 听、社会科学和其他相关领域的合作。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符合句意的一项是( A.您给我们县委出了一道题,看我们县委有没有决心,有没有勇气,像您这样,把化肥分 配中的问题搞个水落石出。(真相大白)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中国这艘巨轮扬帆起航,乘 风破浪,驶向光明灿烂的彼岸。(披荆斩棘)
华维中学 2010 届高三期中考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徇私/ 驯养 咆哮/ 肖像 惬意/ 提挈 济济一堂/无济于事 B.漂白/饿殍 与会/参与 胴体/ 栋梁 拈轻怕重/拈花惹草 C.投奔/奔命 着急/ 着火 标识/ 识别 强词夺理/ 强人所难 D.丧气/沮丧 殷实/ 殷红 隽永/隽秀 螳臂当车/ 安步当车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作者将每一块雨花石都画得十分精采,七大八小的雨花石,块块都有不同的颜色、纹路、 机理,仿佛引人进入一个奇妙的色彩世界。 B.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国内多数拍卖公司对拍卖的规模和拍品的质量都作了相应的 调整,以规避急剧萎缩的成交量带来的风险。 C.当层层迭迭的葱绿涌入胸怀的时候,雪山突然从缥缈的云雾中显现,神秘如幻影,圣洁 如处子,庄严而慈蔼地望着你,使你止不住地怦怦心跳。 D.中泰两国文化中心为非盈利性机构,旨在积极促进两国在文化、艺术、教育、传播、视 听、社会科学和其他相关领域的合作。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符合句意的一项是( ) A.您给我们县委出了一道题,看我们县委有没有决心,有没有勇气,像您这样,把化肥分 配中的问题搞个水落石出。(真相大白) B.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中国这艘巨轮扬帆起航,乘 风破浪,驶向光明灿烂的彼岸。(披荆斩棘)
C.前人提过“移孝作忠”的话,其实真是孝,就无法移作忠,既已移作忠,就不再是孝了 倒是“忠孝不能两全”真正一语破的了。(一针见血) D.柏克和阿伦特等思想家把博爱和同情视为感伤主义,是滥情、不理智的表现,认为结果 会事与愿违,达不到改善弱者境遇的效果。贫困等问题的解决还是要靠政治,而非部分人的 善心。(南辕北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地王大厦是中国当时超高层钢结构工程的代表作,全过程采用计算机控制,智能化程度 在今天也可以堪称先进。 B.在北大中文系教授李零的新书中告诉我们,孔子要求他的弟子们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 艺,将体育运动推到了很高雅的位置上。 C.这款新车是针对年轻人群打造的实用家轿,这款车的整体造型融合当今车坛最时尚的设 计,刀刻般的肩线贯穿整车,充满力量感。 D.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应是一个既立足于当前保稳定发展,又抓住机遇促进结构调整,有 目标、有重点、有抓手,务求实效的行动计划方案。 5.下面是上个世纪一家四代人的姓名,请参照第一代和第二代示例,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 另外两代各自命名的用意,并概括它们共同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3分) 示例1:祖父一代(二三十年代):李有金、李有银、李有财 用意:对财富的向往和追求 示例2:父亲一代(四五十年代):李翻身、李解放、李建国 用意:对新中国、新时代的赞美和热爱 (1)儿女一代(六七十年代):李运动、李文革、李红卫
C.前人提过“移孝作忠”的话,其实真是孝,就无法移作忠,既已移作忠,就不再是孝了。 倒是“忠孝不能两全”真正一语破的了。(一针见血) D.柏克和阿伦特等思想家把博爱和同情视为感伤主义,是滥情、不理智的表现,认为结果 会事与愿违,达不到改善弱者境遇的效果。贫困等问题的解决还是要靠政治,而非部分人的 善心。(南辕北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地王大厦是中国当时超高层钢结构工程的代表作,全过程采用计算机控制,智能化程度 在今天也可以堪称先进。 B.在北大中文系教授李零的新书中告诉我们,孔子要求他的弟子们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 艺,将体育运动推到了很高雅的位置上。 C.这款新车是针对年轻人群打造的实用家轿,这款车的整体造型融合当今车坛最时尚的设 计,刀刻般的肩线贯穿整车,充满力量感。 D.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应是一个既立足于当前保稳定发展,又抓住机遇促进结构调整,有 目标、有重点、有抓手,务求实效的行动计划方案。 5.下面是上个世纪一家四代人的姓名,请参照第一代和第二代示例,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 另外两代各自命名的用意,并概括它们共同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3 分) 示例 1:祖父一代(二三十年代):李有金、李有银、李有财 用意:对财富的向往和追求。 示例 2:父亲一代(四五十年代):李翻身、李解放、李建国 用意:对新中国、新时代的赞美和热爱。 (1)儿女一代(六七十年代):李运动、李文革、李红卫
用意 (2)孙子孙女一代(八九十年代):李约翰、李安娜、李丽莎 用意 (3)共同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 6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三个关键词来描述自己心目中的高三生活。要求语意连贯,有一定 的文采,所选词语必须出现在语段中。字数不少于60字。(4分) 词语:泪水疲惫欢笑执着超越感伤 关键词 正文: 7.“问卷前言”主要是对调查目的、意义等的说明,文字必须简明易懂,能激发起被调查者的 兴趣。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以环保志愿者的身份,为《“你对限塑令’了解多少”问卷调查 表》写一段“问卷前言”。要求语言简洁、得体,交代清楚相关内容,80字左右。(5分) 1902年10月24日,奥地利科学家马克新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当时这无异于一场科技革 命。可令舒施尼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纪念塑料袋“百岁诞辰”时,这项发明被环保组织评为 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2008年6月1日,我国“限塑令”已正式实施,“限塑令”规定 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然而,对“限塑令”认识不到位的人仍为数不少 问卷前言: 现代文阅读(共3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敬畏伦理与社会和谐
用意: (2)孙子孙女一代(八九十年代):李约翰、李安娜、李丽莎 用意: (3)共同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 6.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三个关键词来描述自己心目中的高三生活。要求语意连贯,有一定 的文采,所选词语必须出现在语段中。字数不少于 60 字。(4 分) 词语:泪水 疲惫 欢笑 执着 超越 感伤 关键词: 正文: 7.“问卷前言”主要是对调查目的、意义等的说明,文字必须简明易懂,能激发起被调查者的 兴趣。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以环保志愿者的身份,为《“你对‘限塑令’了解多少”问卷调查 表》写一段“问卷前言”。要求语言简洁、得体,交代清楚相关内容,80 字左右。(5 分) 1902 年 10 月 24 日,奥地利科学家马克新·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当时这无异于一场科技革 命。可令舒施尼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纪念塑料袋“百岁诞辰”时,这项发明被环保组织评为 “20 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2008 年 6 月 1 日,我国“限塑令”已正式实施,“限塑令”规定, 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然而,对“限塑令”认识不到位的人仍为数不少。 问卷前言: 二、现代文阅读(共 32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1 题。(12 分,其中选择题每题 3 分。) 敬畏伦理与社会和谐
在中国,“伦”理”二字的合用,最早见于秦汉之际成书的《札记》:“凡音者,生于人心 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所谓“敬畏伦理”,是指人类在面对具有必然性、神圣性的对象 时所遵循的警示、规约自身言行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敬”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 追求,它促使人们“自强不息”、有所作为;“畏”显示的是一种警示的界限和自省的智慧,它 告诚人类应“厚德载物”、有所不为 敬畏伦理是在人类特有的敬畏感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敬畏感不是与生 俱来的自发情感,即是说它不是单纯依附在人与动物身上的自发的畏惧或恐惧的感觉,而是 在社会中培养的人性情感。它是社会、文化、历史的产物,是一切善恶观念的基础。敬畏感 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生成的过程之中的。敬畏感不是愚昧、猥琐的代名词,而 是人类拥有伦理智慧的象征。没有敬畏感的时代是野蛮的时代,没有敬畏伦理规范的社会是 无序的社会。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客观必然性、不可抗拒性,使得人类有足够的理由去敬 畏它,而不是去冒犯和亵渎它。对必然性的认识、敬重与遵循,有利于人类的发展、社会的 和谐 对和谐与秩序的追求是人性使然,这种追求使得人类必须对自身的言行进行约束和规范 康德对“头上的灿烂星空、心中的道德律令”的敬畏,中国哲人对“天人合一”境界的向往、对 “慎独”敬其在己者”的崇尚,都凸显了敬畏伦理为人类自身立法的恢弘气象。对神圣事物或 力量的敬畏,不仅是人类的伦理义务和责任,而且是人类自身生命情感的内在诉求。 在人类进化的历程中,敬畏伦理警示着人们的思想、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是人类培养理 想人格、安身立命的根本,从而对自然的合理演化、社会的有序发展、人类的文明进化起着 积极的作用。东西方贤哲们大多都表达过他们的“敬畏”之情。孔子曰“君子有三畏”,其首畏 是“畏天命”,即对不可抗拒之必然性的敬畏;老子则表现出对生命本身的敬畏,“吾所以有 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海德格尔认为,“畏之所畏就是世界本身”。正 是出于敬畏之心,出于人性中蕴涵的与宇宙万物共生共荣的内在诉求,人们才崇奉被称为敬 畏伦理的道德规范,并将拥有这种道德品格的人称为君子、圣贤。 当今时代,随着人们认识世界的水平愈来愈高、改造世界的能力愈来愈强,一些人的敬 畏感却愈来愈淡漠,敬畏伦理所具有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也在逐渐弱化。这种趋势的 存在,虽然在某种意义上张扬了人的主体性,但也相应地滋生、助长了人类病态的痴狂,增
在中国,“伦”“理”二字的合用,最早见于秦汉之际成书的《札记》:“凡音者,生于人心 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所谓“敬畏伦理”,是指人类在面对具有必然性、神圣性的对象 时所遵循的警示、规约自身言行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敬”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 追求,它促使人们“自强不息”、有所作为;“畏”显示的是一种警示的界限和自省的智慧,它 告诫人类应“厚德载物”、有所不为。 敬畏伦理是在人类特有的敬畏感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敬畏感不是与生 俱来的自发情感,即是说它不是单纯依附在人与动物身上的自发的畏惧或恐惧的感觉,而是 在社会中培养的人性情感。它是社会、文化、历史的产物,是一切善恶观念的基础。敬畏感 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生成的过程之中的。敬畏感不是愚昧、猥琐的代名词,而 是人类拥有伦理智慧的象征。没有敬畏感的时代是野蛮的时代,没有敬畏伦理规范的社会是 无序的社会。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客观必然性、不可抗拒性,使得人类有足够的理由去敬 畏它,而不是去冒犯和亵渎它。对必然性的认识、敬重与遵循,有利于人类的发展、社会的 和谐。 对和谐与秩序的追求是人性使然,这种追求使得人类必须对自身的言行进行约束和规范。 康德对“头上的灿烂星空、心中的道德律令”的敬畏,中国哲人对“天人合一”境界的向往、对 “慎独”“敬其在己者”的崇尚,都凸显了敬畏伦理为人类自身立法的恢弘气象。对神圣事物或 力量的敬畏,不仅是人类的伦理义务和责任,而且是人类自身生命情感的内在诉求。 在人类进化的历程中,敬畏伦理警示着人们的思想、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是人类培养理 想人格、安身立命的根本,从而对自然的合理演化、社会的有序发展、人类的文明进化起着 积极的作用。东西方贤哲们大多都表达过他们的“敬畏”之情。孔子曰“君子有三畏”,其首畏 是“畏天命”,即对不可抗拒之必然性的敬畏;老子则表现出对生命本身的敬畏,“吾所以有 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海德格尔认为,“畏之所畏就是世界本身”。正 是出于敬畏之心,出于人性中蕴涵的与宇宙万物共生共荣的内在诉求,人们才崇奉被称为敬 畏伦理的道德规范,并将拥有这种道德品格的人称为君子、圣贤。 当今时代,随着人们认识世界的水平愈来愈高、改造世界的能力愈来愈强,一些人的敬 畏感却愈来愈淡漠,敬畏伦理所具有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也在逐渐弱化。这种趋势的 存在,虽然在某种意义上张扬了人的主体性,但也相应地滋生、助长了人类病态的痴狂,增
添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云:“狂性自歇,歇即菩提。”正是人类 明智的“狂性自歇”才使得敬畏伦理的智慧之光普照大地,人类也才不至于亳无顾忌地为所欲 为,进而才得以拥有自己的自然和精神家园 和谐社会的构建有赖于公民的人格完善,而公民的人格完善取决于仁爱之心的培育、社会责 任感的加强、道德境界的提升和对必然性律令的敬畏。人类应该有所敬畏。对敬畏感的褒扬, 并不意味着宣传愚昧与迷信、抹杀人的主体能动性,而是主张对人的主体性加以适度限制 即对人的狂妄浅薄、妄自尊大、不自量力等予以合理规约。这种限制和规约,有助于人类心 灵的净化、人格的完善,特别是在人的主体性已得到极大张扬的今天,尤为必要。 8.下列各项不属于“敬畏伦理”的表现的一项是() A.《礼记》中对“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的记载 B.康德对“头上的灿烂星空、心中的道德律令”的敬畏 C.中国哲人对“慎独”敬其在己者”的崇尚 D.《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中对“狂性自歇,歇即菩提”的表述。 9.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敬畏伦理”是人类用以规约自身言行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人们在它的约束下有所为 或有所不为 B.敬畏伦理是在人类敬畏感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自然、社会、文化和 历史的产物 C.敬畏感始终处于生成的过程之中,它不是愚昧、猥琐的代名词,而是人类拥有伦理智慧 的象征。 D.对和谐与秩序的追求是人性使然,这种追求使得人类必须对自身的言行进行约束和规范。 10.下列关于人类要有“敬畏伦理”的原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添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云:“狂性自歇,歇即菩提。”正是人类 明智的“狂性自歇”才使得敬畏伦理的智慧之光普照大地,人类也才不至于毫无顾忌地为所欲 为,进而才得以拥有自己的自然和精神家园。 和谐社会的构建有赖于公民的人格完善,而公民的人格完善取决于仁爱之心的培育、社会责 任感的加强、道德境界的提升和对必然性律令的敬畏。人类应该有所敬畏。对敬畏感的褒扬, 并不意味着宣传愚昧与迷信、抹杀人的主体能动性,而是主张对人的主体性加以适度限制, 即对人的狂妄浅薄、妄自尊大、不自量力等予以合理规约。这种限制和规约,有助于人类心 灵的净化、人格的完善,特别是在人的主体性已得到极大张扬的今天,尤为必要。 8.下列各项不属于“敬畏伦理”的表现的一项是( ) A.《礼记》中对“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的记载。 B.康德对“头上的灿烂星空、心中的道德律令”的敬畏。 C.中国哲人对“慎独”“敬其在己者”的崇尚。 D.《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中对“狂性自歇,歇即菩提”的表述。 9.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敬畏伦理”是人类用以规约自身言行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人们在它的约束下有所为 或有所不为。 B.敬畏伦理是在人类敬畏感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自然、社会、文化和 历史的产物。 C.敬畏感始终处于生成的过程之中,它不是愚昧、猥琐的代名词,而是人类拥有伦理智慧 的象征。 D.对和谐与秩序的追求是人性使然,这种追求使得人类必须对自身的言行进行约束和规范。 10.下列关于人类要有“敬畏伦理”的原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敬畏伦理”不仅是人类的伦理义务和责任,也是人类自身生命情感的内在诉求。 B.“敬畏伦理”警示着人们的思想,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是人类培养理想人格、安身立命的 根本。 C.当今时代,一些人的敬畏感愈来愈淡漠,“敬畏伦理”所具有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 逐渐弱化,这增添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 D.对敬畏感的褒扬,并不意味着宣传愚昧与迷信、抹杀人的主体能动性,而是主张对人的 主体性加以适度限制。 11.关于构建和谐社会,作者的观点是怎样的?请简单概括。(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母亲的来信苏克拉夫琴科 母亲来信了。 在初来城里的日子里,文卡总是焦急地等待着母亲的信,一收到信,便急不可待地拆开, 贪婪地读着。半年以后,他已是没精打采地拆信了,脸上露出讥诮的冷笑—一信中那老一套 的内容,不消看他也早知道了。母亲每周都寄来一封信,开头总是千篇一律:“我亲爱的宝 贝小文卡,早上(或晚上)好!这是妈妈在给你写信,向你亲切问好,带给你我最美好的祝愿, 祝你健康幸福。我在这封短信里首先要告诉你的是,感谢上帝,我活着,身体也好,这也是 你的愿望。我还急于告诉你:我日子过得挺好"每封信的结尾也没有什么区别:“信快结束 了,好儿子,我恳求你,我祈祷上帝,你别和坏人混在一起,别喝伏特加,要尊敬长者,好 好保重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你是我唯一的亲人,要是你出了什么事,那我就肯定活不成了。 信就写到这里。盼望你的回信,好儿子。吻你。你的妈妈。”因此,文卡只读信的中间一段 一边读一边轻蔑地蹙起眉头,对妈妈的生活兴趣感到不可理解。那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什 么邻居的羊钻进了帕什卡沃罗恩佐的园子里,把他的白菜全啃坏了:什么瓦莉卡乌捷舍娃 没有嫁给斯杰潘·罗什金,而嫁给了科利卡·扎米亚金:什么商店里终于运来了紧俏的小头巾, 这种头巾在这里,在城里,要多少有多少。文卡把看过的信扔进床头柜,然后就忘得
A.“敬畏伦理”不仅是人类的伦理义务和责任,也是人类自身生命情感的内在诉求。 B.“敬畏伦理”警示着人们的思想,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是人类培养理想人格、安身立命的 根本。 C.当今时代,一些人的敬畏感愈来愈淡漠,“敬畏伦理”所具有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 逐渐弱化,这增添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 D.对敬畏感的褒扬,并不意味着宣传愚昧与迷信、抹杀人的主体能动性,而是主张对人的 主体性加以适度限制。 11.关于构建和谐社会,作者的观点是怎样的?请简单概括。(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6 题。(20 分) 母亲的来信 [苏]克拉夫琴科 母亲来信了。 在初来城里的日子里,文卡总是焦急地等待着母亲的信,一收到信,便急不可待地拆开, 贪婪地读着。半年以后,他已是没精打采地拆信了,脸上露出讥诮的冷笑——信中那老一套 的内容,不消看他也早知道了。母亲每周都寄来一封信,开头总是千篇一律:“我亲爱的宝 贝小文卡,早上(或晚上)好!这是妈妈在给你写信,向你亲切问好,带给你我最美好的祝愿, 祝你健康幸福。我在这封短信里首先要告诉你的是,感谢上帝,我活着,身体也好,这也是 你的愿望。我还急于告诉你:我日子过得挺好…"每封信的结尾也没有什么区别:“信快结束 了,好儿子,我恳求你,我祈祷上帝,你别和坏人混在一起,别喝伏特加,要尊敬长者,好 好保重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你是我唯一的亲人,要是你出了什么事,那我就肯定活不成了。 信就写到这里。盼望你的回信,好儿子。吻你。你的妈妈。”因此,文卡只读信的中间一段。 一边读一边轻蔑地蹙起眉头,对妈妈的生活兴趣感到不可理解。那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什 么邻居的羊钻进了帕什卡·沃罗恩佐的园子里,把他的白菜全啃坏了;什么瓦莉卡·乌捷舍娃 没有嫁给斯杰潘·罗什金,而嫁给了科利卡·扎米亚金;什么商店里终于运来了紧俏的小头巾, ——这种头巾在这里,在城里,要多少有多少。文卡把看过的信扔进床头柜,然后就忘得一
干二净,直到收到下一封母亲泪痕斑斑的来信,其中照例是恳求他看在上帝的面上写封回 文卡把刚收到的信塞进衣兜,穿过下班后变得喧闹的宿舍走廊,走进自己的房间。今天 发了工资。小伙子们准备上街:忙着熨衬衫、长裤,打听谁要到哪儿去,跟谁有约会等等。 文卡故意慢吞吞地脱下衣服,洗了澡,换了衣。等同房间的人走光了以后,他锁上房门,坐 到桌前。从口袋里摸出还是第一次领工资后买的记事本和圆珠笔,翻开一页空白纸,沉思起 来恰在一个钟头以前,他在回宿舍的路上遇见一位从家乡来的熟人。相互寒暄几句之后, 那位老乡问了问文卡的工资和生活情况,便含着责备的意味摇着头说:“你应该给母亲寄点 钱去。冬天眼看就到了。家里得请人运木柴,又要劈,又要锯。你母亲只有她那一点点养老 金…你是知道的。”文卡自然是知道的。他咬着嘴唇,在白纸上方的正中仔仔细细地写上 了一个数字:126,然后由上到下画了一条垂直线,在左栏上方写上“支出”,右栏写上“数目 他沉吟片刻,取过日历计算到预支还有多少天,然后在左栏写上:12,右栏写一个乘号和数 字4,得出总数为48。接下去就写得快多了:还债—10,买裤子—30,储蓄—20,电 影、跳舞等—4天,1天2卢布- 剩余—10卢布。文卡哼了一声。10卢布,给母 亲寄去这么个数是很不像话的村里人准会笑话。他摸了摸下巴,毅然划掉“剩余”二字,改 为“零用”,心中叨咕着:“等下次领到预支工资再寄吧。”他放下圆珠笔,把记事本揣进口袋 里,伸了个懒腰,想起了母亲的来信。他打着哈欠看了看表,掏出信封,拆开,抽出信纸。 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 (江苏文艺出版社《微型小说选》,杨实译) 12.请用简明的词语概括文卡这一人物形象特点。(2分) 13文卡对母亲来信的情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为什么会有这个变化?4分) 14.作者在文中安排文卡路遇家乡熟人这一情节,其用意是什么?(4分) 5.请简要赏析“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这 结尾的精妙之处。(4分) 16关于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母亲”,也有人认为是儿子文卡,你的看法是什么?试
干二净,直到收到下一封母亲泪痕斑斑的来信,其中照例是恳求他看在上帝的面上写封回 信。…… 文卡把刚收到的信塞进衣兜,穿过下班后变得喧闹的宿舍走廊,走进自己的房间。今天 发了工资。小伙子们准备上街:忙着熨衬衫、长裤,打听谁要到哪儿去,跟谁有约会等等。 文卡故意慢吞吞地脱下衣服,洗了澡,换了衣。等同房间的人走光了以后,他锁上房门,坐 到桌前。从口袋里摸出还是第一次领工资后买的记事本和圆珠笔,翻开一页空白纸,沉思起 来……恰在一个钟头以前,他在回宿舍的路上遇见一位从家乡来的熟人。相互寒暄几句之后, 那位老乡问了问文卡的工资和生活情况,便含着责备的意味摇着头说:“你应该给母亲寄点 钱去。冬天眼看就到了。家里得请人运木柴,又要劈,又要锯。你母亲只有她那一点点养老 金……你是知道的。”文卡自然是知道的。他咬着嘴唇,在白纸上方的正中仔仔细细地写上 了一个数字:126,然后由上到下画了一条垂直线,在左栏上方写上“支出”,右栏写上“数目”。 他沉吟片刻,取过日历计算到预支还有多少天,然后在左栏写上:12,右栏写一个乘号和数 字 4,得出总数为 48。接下去就写得快多了:还债——10,买裤子——30,储蓄——20,电 影、跳舞等——4 天,l 天 2 卢布——8,剩余——10 卢布。文卡哼了一声。10 卢布,给母 亲寄去这么个数是很不像话的,村里人准会笑话。他摸了摸下巴,毅然划掉“剩余”二字,改 为“零用”,心中叨咕着:“等下次领到预支工资再寄吧。”他放下圆珠笔,把记事本揣进口袋 里,伸了个懒腰,想起了母亲的来信。他打着哈欠看了看表,掏出信封,拆开,抽出信纸。 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 (江苏文艺出版社《微型小说选》,杨实译) 12.请用简明的词语概括文卡这一人物形象特点。(2 分) 13 文卡对母亲来信的情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为什么会有这个变化?(4 分) 14.作者在文中安排文卡路遇家乡熟人这一情节,其用意是什么?(4 分) 15.请简要赏析“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这一 结尾的精妙之处。(4 分) 16 关于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母亲”,也有人认为是儿子文卡,你的看法是什么?试
结合文本加以探讨说明。(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 崔浩,字伯渊,清河人也。少好文学,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关综,时人莫及。太祖以 其工书,常置左右。太祖季年,威严颇峻,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浩独恭勤不 怠,或终日不归。不为穷通改节,皆此类也。 太宗初,拜博士祭酒,赐爵武城子。太宗好阴阳术数,闻浩说《易》及《洪范》五行,善之, 因命浩参观天文,考定疑惑。 神瑞二年,秋谷不登,太史令王亮、苏垣因华阴公主等言谶书国家当治邺,劝太宗迁都。浩 与特进周澹言于太宗曰:“今国家迁都于邺,可救今年之饥,非长久之策也。今居北方,假 令山东有变,轻骑南出,耀威桑梓之中,谁知多少?至春草生,乳酪将出,兼有菜果,足接 来秋。若得中熟,事则济矣。”太宗深然之。复使中贵人问浩、澹曰:“今既糊口无以至来秋, 来秋或复不熟,将如之何?”浩等对曰:“可简穷下之户,诸州就谷。若来秋无年,愿更图也 但不可迁都。”太宗从之,于是分民诣山东三州食,出仓谷以禀之。来年遂大熟。 刘裕死,太宗欲取洛阳。浩曰:“陛下不以刘裕欻起,纳其使贡,裕亦敬事陛下。不幸今死, 乘丧伐之,虽得之不令。《春秋》:晋士丐帅师侵齐,闻齐侯卒,乃还。君子大其不伐丧 以为恩足以感孝子,义足以动诸侯。今宜遣人吊祭,存其孤弱,恤其凶灾,令德之事也。” 不从浩言。 世祖即位,左右忌浩正直,共排毁之。真君十一年六月诛浩 初,浩始弱冠,太原郭逸以女妻之。浩晚成,不曜华采,故时人未知。逸妻王氏,每奇浩才 能,自以为得婿。俄而女亡,王深以伤恨,复以少女继婚。浩非毁佛法,而妻郭氏敬好释典 时时读诵。浩怒,取而焚之,捐灰于厕中。及浩幽执,置之槛内,送于城南,使卫士数十人 溲其上,呼声嗷嗷,闻于行路。自宰司之被戮辱,未有如浩者,世皆以为报应之验也。 【注】①谶书:预言吉凶的带有隐语性质的书
结合文本加以探讨说明。(6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3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7—21 题。(18 分) 崔浩,字伯渊,清河人也。少好文学,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关综,时人莫及。太祖以 其工书,常置左右。太祖季年,威严颇峻,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浩独恭勤不 怠,或终日不归。不为穷通改节,皆此类也。 太宗初,拜博士祭酒,赐爵武城子。太宗好阴阳术数,闻浩说《易》及《洪范》五行,善之, 因命浩参观天文,考定疑惑。 神瑞二年,秋谷不登,太史令王亮、苏垣因华阴公主等言谶书国家当治邺,劝太宗迁都。浩 与特进周澹言于太宗曰:“今国家迁都于邺,可救今年之饥,非长久之策也。今居北方,假 令山东有变,轻骑南出,耀威桑梓之中,谁知多少?至春草生,乳酪将出,兼有菜果,足接 来秋。若得中熟,事则济矣。”太宗深然之。复使中贵人问浩、澹曰:“今既糊口无以至来秋, 来秋或复不熟,将如之何?”浩等对曰:“可简穷下之户,诸州就谷。若来秋无年,愿更图也。 但不可迁都。”太宗从之,于是分民诣山东三州食,出仓谷以禀之。来年遂大熟。 刘裕死,太宗欲取洛阳。浩曰:“陛下不以刘裕欻起,纳其使贡,裕亦敬事陛下。不幸今死, 乘丧伐之,虽得之不令。《春秋》:晋士丐帅师侵齐,闻齐侯卒,乃还。君子大其不伐丧, 以为恩足以感孝子,义足以动诸侯。今宜遣人吊祭,存其孤弱,恤其凶灾,令德之事也。” 不从浩言。 世祖即位,左右忌浩正直,共排毁之。真君十一年六月诛浩。 初,浩始弱冠,太原郭逸以女妻之。浩晚成,不曜华采,故时人未知。逸妻王氏,每奇浩才 能,自以为得婿。俄而女亡,王深以伤恨,复以少女继婚。浩非毁佛法,而妻郭氏敬好释典, 时时读诵。浩怒,取而焚之,捐灰于厕中。及浩幽执,置之槛内,送于城南,使卫士数十人 溲其上,呼声嗷嗷,闻于行路。自宰司之被戮辱,未有如浩者,世皆以为报应之验也。 【注】①谶书:预言吉凶的带有隐语性质的书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简穷下之户,诸州就谷简:挑选B.若来秋无年,愿更图也 年:收成 C.出仓谷以禀之 禀:供给D.自宰司之被戮辱戮:处死 18.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 ②越国以鄙远 B.①太史令王亮、苏垣因华阴公主等言谶书国家当治邺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①今国家迁都于邺 ②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D.①浩怒,取而焚之 ②吾尝跛而望矣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于活用的一项是() A.太宗深然之 B.闻浩说《易》及《洪范》五行,善之。 C.太宗从之 D.太原郭逸以女妻之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浩年少时就非常喜爱文学,天文历法和诸子百家的著作无不涉猎,自认为当时的人没 有能和他相比的。太祖也因为他字写得好,把他安排在自己的身边。 B.崔浩因为精通易经和五行学说,被太宗委以重任,参观天文,考定疑惑。在是否迁都 事上,他从实际出发,深谋远虑,提出合理建议,深得太宗信任。 C.崔浩坚决反对太宗趁刘裕之死攻打洛阳,因为刘裕对太宗可谓忠心耿耿。同时崔浩引经 据典,指出此时出兵实为不义之举,但是终未能说服太宗 D.崔浩深得岳母赏识,但他不能知恩图报,妻子喜欢佛典,他就将佛典烧毁丢于厕所之中, 结果囚禁后遭人溺尿。文中流露的这种因果报应的思想是不可取的
1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简穷下之户,诸州就谷 简:挑选 B.若来秋无年,愿更图也 年:收成 C.出仓谷以禀之 禀:供给 D.自宰司之被戮辱 戮:处死 18.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 ②越国以鄙远 B.①太史令王亮、苏垣因华阴公主等言谶书国家当治邺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①今国家迁都于邺 ②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D.①浩怒,取而焚之 ②吾尝跂而望矣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于活用的一项是( ) A.太宗深然之。 B.闻浩说《易》及《洪范》五行,善之。 C.太宗从之。 D.太原郭逸以女妻之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浩年少时就非常喜爱文学,天文历法和诸子百家的著作无不涉猎,自认为当时的人没 有能和他相比的。太祖也因为他字写得好,把他安排在自己的身边。 B.崔浩因为精通易经和五行学说,被太宗委以重任,参观天文,考定疑惑。在是否迁都一 事上,他从实际出发,深谋远虑,提出合理建议,深得太宗信任。 C.崔浩坚决反对太宗趁刘裕之死攻打洛阳,因为刘裕对太宗可谓忠心耿耿。同时崔浩引经 据典,指出此时出兵实为不义之举,但是终未能说服太宗。 D.崔浩深得岳母赏识,但他不能知恩图报,妻子喜欢佛典,他就将佛典烧毁丢于厕所之中, 结果囚禁后遭人溺尿。文中流露的这种因果报应的思想是不可取的
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假令山东有变,轻骑南出,耀威桑梓之中,谁知多少?(3分) (2)今宜遣人吊祭,存其孤弱,恤其凶灾,令德之事也。(3分)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22-23题。(6分) 湖口①望庐山瀑布水(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注释:①湖口:指鄱阳湖口 这首诗炼字传神,其中的“落”字就写得精妙。请简析它的妙处。(2分) 23、现代学者俞阶云曾赞张诗中的“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两句为:“以健笔写奇景”。 请具体赏析这两句诗。(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 唯弟子不能学也。”(734)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78) 细析这两章内容,对于教育学生之事,孔子的态度有何矛盾之处?如何理解此矛盾? 2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2)故木受绳则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假令山东有变,轻骑南出,耀威桑梓之中,谁知多少?(3 分) (2)今宜遣人吊祭,存其孤弱,恤其凶灾,令德之事也。(3 分)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22—23 题。(6 分) 湖口①望庐山瀑布水(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注释:①湖口:指鄱阳湖口。 22、这首诗炼字传神,其中的“落”字就写得精妙。请简析它的妙处。(2 分) 23、现代学者俞阶云曾赞张诗中的“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两句为:“以健笔写奇景”。 请具体赏析这两句诗。(4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 分)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 唯弟子不能学也。”(7·34)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8) 细析这两章内容,对于教育学生之事,孔子的态度有何矛盾之处?如何理解此矛盾? 2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 (1)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 。 (2)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