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二中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命题、校对:高二语文备课组 语言文字应用(24分,选择题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桑梓(zhi) 搭讪(shan) 混浊 (hun) 恪尽职守(ke) B.发轫(ren) 悲怆( chuang) 甄别 (zhen) 绿林豪杰(1t) C.黏合(nian) 蛰居(zhe) 驯服 Xun 锲而不舍(qi) D.贫瘠(j1) 游弋(ye) 戕害 (qiang) 熠熠闪光(yi)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寥廓 汗流浃背 灰烬 莫名其妙 B.厮守 纹丝不动 焦燥 含辛茹苦 C.恢弘 无动于忠 文身 惊世骇俗 D.犄角 入不敷出 丰腴 正经危坐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过这一轮欧债危机的折腾,目前市场气氛低落,有的公司股价大幅下挫, 直接影响其融资能力,未来欧美公司的裁员潮将不绝如缕。 B.昂贵的美容护肤品是有钱人的专利,对于经济状况一般或囊中羞涩的年轻人来 说只有望洋兴叹的份。 C.在天灾面前,采取两权相害取其轻的原则恐怕是最正确而有效的措施,只要能 把损失降低到最小,该采取的手段都应当毫不犹豫地采取。 D.最近四个赛季,奥兰多魔术队的战绩总是保持在52胜以上,总体来看非常优 秀,不过在冲击总冠军的道路上却总是铩羽而归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绍兴市兰渚山下的一座普通小亭,由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不但“兰亭 名闻天下,“曲水流觞”也被开发成一个深受游客喜爱的参与性旅游项目 B.主办方围绕以“自强不息”为设计主题,让残运会的圣火化身为100只美丽 的火凤凰,这一“浴火重生”的圣火熄灭过程很有创意。 C.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使母语中独特的文化底蕴 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而且造成了语言的不规范和用词的平庸乏味 D.汽车与人争夺生存空间的问题日渐严重,适当限制汽车的数量,甚至限制已 有汽车的出行,是不得已的选择。 5.根据语意,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的思想愈深刻,我们的感受愈丰富,我们的情感愈细腻,我们借以表达思想 感受和情怀的语汇就愈需要丰富。内心的丰富会表现为语言的丰富,我们词汇的 丰富和新颖(新锐),也就在一定的意义上意味着我们思想的丰富和新锐。我们 可以通过对语言的锤炼来提升我们思想的品质。因 为, A.锤炼思想其实就是锤炼语言 B.我们要锤炼思想,也要锤炼语言 C.锤炼语言其实就是锤炼思想 D.我们要锤炼语言,也要锤炼思想
浙江省杭州二中 2011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命题、校对:高二语文备课组 一.语言文字应用(24 分,选择题每题 3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桑梓(zhǐ) 搭讪(shàn) 混浊 (hún) 恪尽职守(kè) B.发轫(rèn) 悲怆(chuàng) 甄别 (zhēn) 绿林豪杰(lù) C.黏合(nián) 蛰居(zhé) 驯服 (xùn) 锲而不舍(qì) D.贫瘠(jí) 游弋(yè) 戕害 (qiāng) 熠熠闪光(yì)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寥廓 汗流浃背 灰烬 莫名其妙 B.厮守 纹丝不动 焦燥 含辛茹苦 C.恢弘 无动于忠 文身 惊世骇俗 D.犄角 入不敷出 丰腴 正经危坐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经过这一轮欧债危机的折腾,目前市场气氛低落,有的公司股价大幅下挫, 直接影响其融资能力,未来欧美公司的裁员潮将不绝如缕。 B.昂贵的美容护肤品是有钱人的专利,对于经济状况一般或囊中羞涩的年轻人来 说只有望洋兴叹的份。 C. 在天灾面前,采取两权相害取其轻的原则恐怕是最正确而有效的措施,只要能 把损失降低到最小,该采取的手段都应当毫不犹豫地采取。 D. 最近四个赛季,奥兰多魔术队的战绩总是保持在 52 胜以上,总体来看非常优 秀,不过在冲击总冠军的道路上却总是铩羽而归。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绍兴市兰渚山下的一座普通小亭,由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不但“兰亭” 名闻天下,“曲水流觞”也被开发成一个深受游客喜爱的参与性旅游项目。 B.主办方围绕以“自强不息”为设计主题,让残运会的圣火化身为 100 只美丽 的火凤凰,这一“浴火重生”的圣火熄灭过程很有创意。 C.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使母语中独特的文化底蕴 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而且造成了语言的不规范和用词的平庸乏味。 D. 汽车与人争夺生存空间的问题日渐严重,适当限制汽车的数量,甚至限制已 有汽车的出行,是不得已的选择。 5. 根据语意,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的思想愈深刻,我们的感受愈丰富,我们的情感愈细腻,我们借以表达思想、 感受和情怀的语汇就愈需要丰富。内心的丰富会表现为语言的丰富,我们词汇的 丰富和新颖(新锐),也就在一定的意义上意味着我们思想的丰富和新锐。我们 可以通过对语言的锤炼来提升我们思想的品质。因 为, 。 A. 锤炼思想其实就是锤炼语言 B.我们要锤炼思想,也要锤炼语言 C. 锤炼语言其实就是锤炼思想 D.我们要锤炼语言,也要锤炼思想
6.选出对课文内容解释或理解有误的一项 A.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一扫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 情调,诗人笔下的秋景充满生命活力,不仅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感情,也表现 出诗人主宰山河的壮志。 B.《师说》是一篇有锋芒棱角、有论有证、篇幅短小而立论全面的说理文, 充分体现韩愈反对浮靡的文风,倡导古文运动的创作主张 C.《想北平》是一篇“北京味很浓”的散文,老舍先生用通俗、纯洁而又 简洁、亲切的语言写出作者心中的属于他的北京,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真挚感情 D.《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作者由初游西山之抑郁转而再游西山之愉悦,将西 山之怪特美和自己受挫不甘沉沦的人格美相互照应,以此寄托真情 7.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段话。(3分)ks5u 理想是帆,带起前进的船:理想是船,驶向憧憬的海;理想是海,载向 遥远的彼岸。 理 想 8.为下面这则短讯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3分) 阅读,渐渐成为浙商的一种生活方式。“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记者联手省民 营企业发展联合会,对不同行业浙商阅读取向进行了不完全调查 什么样的书他们最喜欢?粗粗梳理一番,我们发现涉猎范围很广,他们既爱看企 业经营管理类图书,也浏览国际营销大师的著作;既读伟人传记,也翻阅明清史 传;既喜国学,也涉猎西方哲人论道。 阅读书目中,接受调查者一致认同,经营管理、营销类图书是必看的。奧康集团 掌门人王振滔喜欢《李嘉诚中国式管理》,康恩贝集团的老总胡季强读过全球顶 尖营销家特劳特写的畅销书《定位》,而宁波金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 韶峰随口能报岀的书籍有美国著名战略学教授波特的《竞争战略》三部曲 不过,每个人的阅读取向还是不尽相同的。正泰集团的南存辉就很爱国学历史类 书籍。他是个“南怀瑾迷”,并请这位国学大师给自己推荐了必读书目。浙江盘 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总裁田宁正透露说,自己最喜爱的是人物传记。 在渐趋浓厚的阅读氛围中,书籍成为最受浙商欢迎的礼物之一。越来越多的企业 家加入阅读群体,在创业的路途上不断从浩瀚书海中汲取基业常青的营养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一)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9-11题。(9分)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 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
6. 选出对课文内容解释或理解有误的一项 A.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一扫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 情调,诗人笔下的秋景充满生命活力,不仅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感情,也表现 出诗人主宰山河的壮志。 B.《师说》是一篇有锋芒棱角、有论有证、篇幅短小而立论全面的说理文, 充分体现韩愈反对浮靡的文风,倡导古文运动的创作主张。 C.《想北平》是一篇“北京味很浓”的散文,老舍先生用通俗、纯洁而又 简洁、亲切的语言写出作者心中的属于他的北京,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真挚感情。 D.《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作者由初游西山之抑郁转而再游西山之愉悦,将西 山之怪特美和自己受挫不甘沉沦的人格美相互照应,以此寄托真情。 7.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段话。(3 分)ks5u 理想是帆,带起前进的船;理想是船,驶向憧憬的海;理想是海,载向 遥远的彼岸。 理 想 8. 为下面这则短讯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 20 个字)(3 分) 阅读,渐渐成为浙商的一种生活方式。“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记者联手省民 营企业发展联合会,对不同行业浙商阅读取向进行了不完全调查。 什么样的书他们最喜欢?粗粗梳理一番,我们发现涉猎范围很广,他们既爱看企 业经营管理类图书,也浏览国际营销大师的著作;既读伟人传记,也翻阅明清史 传;既喜国学,也涉猎西方哲人论道。 阅读书目中,接受调查者一致认同,经营管理、营销类图书是必看的。奥康集团 掌门人王振滔喜欢《李嘉诚中国式管理》,康恩贝集团的老总胡季强读过全球顶 尖营销家特劳特写的畅销书《定位》,而宁波金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 韶峰随口能报出的书籍有美国著名战略学教授波特的《竞争战略》三部曲…… 不过,每个人的阅读取向还是不尽相同的。正泰集团的南存辉就很爱国学历史类 书籍。他是个“南怀瑾迷”,并请这位国学大师给自己推荐了必读书目。浙江盘 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总裁田宁正透露说,自己最喜爱的是人物传记。 在渐趋浓厚的阅读氛围中,书籍成为最受浙商欢迎的礼物之一。越来越多的企业 家加入阅读群体,在创业的路途上不断从浩瀚书海中汲取基业常青的营养。 二.文言文阅读 (18 分) (一)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 9-11 题。(9 分)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 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
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 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 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 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 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 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 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 也欤! (选自韩愈《师说》)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吾师道也:学习 B.是故无贵无贱:无论,不论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许多人 D.君子不齿:不屑一提ks5u 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则群聚而笑之 不知东方之既白 到则披草而坐 C.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 乎 其皆出于此乎? 青,取之于蓝而青 于蓝 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翻译上文中的划线句。(2分) (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翻译下面其它课内语句。(3分)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12-15题。(9分 墨妙亭记 苏轼 熙宁四年十一月,高邮孙莘老自广德移守吴兴。其明年二月,作墨妙亭于府第之 北,逍遥堂之东,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 吴兴自东晋为善地,号为山水清远。其民足于鱼稻蒲莲之利,寡求而不争。宾客 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故凡守郡者,率以风流啸咏、投壶饮酒为事。 自莘老之至,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湖人大饥,将相率亡去。莘老大振廪劝 分,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富有余者,皆争出谷以佐官,所活至不可胜计。 当是时,朝廷方更化立法,使者旁午①,以为莘老当日夜治文书,赴期会,不能 复雍容自得如故事。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又以其余暇,网罗遗逸, 得前人赋咏数百篇,以为《吴兴新集》,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 者,又皆集于此亭。是岁十二月,余以事至湖,周览叹息,而莘老求文为记 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而变 坏,至于功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今乃于此托于彼,是久存者反求助
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 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 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 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 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 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 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 也欤! (选自韩愈《师说》) 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 吾师道也: 学习 B. 是故无贵无贱:无论,不论 C.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许多人 D. 君子不齿:不屑一提 ks5u 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 则群聚而笑之 不知东方之既白 到则披草而坐 C.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D.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 乎? 其皆出于此乎? 青,取之于蓝而青 于蓝 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 翻译上文中的划线句。(2 分) (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翻译下面其它课内语句。(3 分)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二)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 12-15 题。(9 分) 墨妙亭记 苏轼 熙宁四年十一月,高邮孙莘老自广德移守吴兴。其明年二月,作墨妙亭于府第之 北,逍遥堂之东,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 吴兴自东晋为善地,号为山水清远。其民足于鱼稻蒲莲之利,寡求而不争。宾客 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故凡守郡者,率以风流啸咏、投壶饮酒为事。 自莘老之至,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湖人大饥,将相率亡去。莘老大振廪劝 分,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富有余者,皆争出谷以佐官,所活至不可胜计。 当是时,朝廷方更化立法,使者旁午①,以为莘老当日夜治文书,赴期会,不能 复雍容自得如故事。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又以其余暇,网罗遗逸, 得前人赋咏数百篇,以为《吴兴新集》,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 者,又皆集于此亭。是岁十二月,余以事至湖,周览叹息,而莘老求文为记。 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而变 坏,至于功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今乃于此托于彼,是久存者反求助
于速坏。此既昔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 不知命也夫。余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物之有成必有坏,譬 如人之有生必有死,而国之有兴必有亡也。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 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无可奈何而后已此之 谓知命。是亭之作否,无足争者,而其理则不可以不辨。故具载其说,而列其名 物于左云 【注】①旁午:交错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 特:只是 B.上田皆不登 登:(谷物)成 熟 C.躬自抚循劳来 来:回来的灾 民 D.乃为差久 差:略微,颇 13.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率以风流啸咏、投壶饮酒为事 ②故为之文以志 ③所活至不可胜计 ④纵一苇之所如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1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ks5u A.蚓无爪牙之利 B.句读之不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相与枕藉乎舟中 15.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 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无可奈何而后已 此之谓知命。 三.现代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16-18题 古村的雨 费振钟 (1)这样的村庄,已经不多了。它们的渐渐消失,几乎必然。无论人们再怎样 刻意保护,还是敌不过时间的力量。当然,古老的村庄现在在江、淅、皖还有几 座,但是它与周围的一切显然已失去了时代的联系。它的存在,只有一种标本的 意味。它陈列在那儿,每一块砖瓦,每一块石头,甚至每一棵树,都表达了某种 静止和停滞的含义。 (2)沿着兰江南行,不久就可以到达郭洞村。村庄周围有石头垒成的围墙,出 入村庄需要通过一道石门,这是村庄设置的关隘,不仅说明村庄在过去为了安全 而壁垒森严,而且说明村庄封闭式的生活特性。村庄与外界的关联是隐藏的,采 用一种不敞开的保守姿态,过着自足的生活。掩藏村庄的还有围墙外繁茂的树木。 这些树木中不乏千年以上的樟、槐、榆、松,它们对村庄长年累月的遮蔽,使村 庄更加隐秘在一种古老氛围之中。这是某种具有审美性和理想的乌托邦式的遮
于速坏。此既昔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 不知命也夫。余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物之有成必有坏,譬 如人之有生必有死,而国之有兴必有亡也。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 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无可奈何而后已此之 谓知命。是亭之作否,无足争者,而其理则不可以不辨。故具载其说,而列其名 物于左云。 【注】①旁午:交错。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 特:只是 B.上田皆不登 登:(谷物)成 熟 C.躬自抚循劳来 来:回来的灾 民 D.乃为差久 差:略微,颇 13.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 分) ①率以风流啸咏、投壶饮酒为事 ②故为之文以志 ③所活至不可胜计 ④纵一苇之所如 A.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14.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 ks5u A.蚓无爪牙之利 B.句读之不 知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相与枕藉乎舟中 15. 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虽知 其 然而 君 子 之 养 身 也 凡 可 以 久 生 而 缓 死 者 无不 用 其 治 国 也 凡 可 以 存 存而 救 亡者 无 不 为至 于 无可 奈 何 而 后 已 此 之 谓 知 命。 三.现代文阅读(16 分) 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 16-18 题。 古村的雨 费振钟 (1)这样的村庄,已经不多了。它们的渐渐消失,几乎必然。无论人们再怎样 刻意保护,还是敌不过时间的力量。当然,古老的村庄现在在江、浙、皖还有几 座,但是它与周围的一切显然已失去了时代的联系。它的存在,只有一种标本的 意味。它陈列在那儿,每一块砖瓦,每一块石头,甚至每一棵树,都表达了某种 静止和停滞的含义。 (2)沿着兰江南行,不久就可以到达郭洞村。村庄周围有石头垒成的围墙,出 入村庄需要通过一道石门,这是村庄设置的关隘,不仅说明村庄在过去为了安全 而壁垒森严,而且说明村庄封闭式的生活特性。村庄与外界的关联是隐藏的,采 用一种不敞开的保守姿态,过着自足的生活。掩藏村庄的还有围墙外繁茂的树木。 这些树木中不乏千年以上的樟、槐、榆、松,它们对村庄长年累月的遮蔽,使村 庄更加隐秘在一种古老氛围之中。这是某种具有审美性和理想的乌托邦式的遮
蔽,它让我们想起当年的武陵桃花源。古木环合,泉水夹带着野花流过去,只有 道小小的门与外面世界交通,这不是“桃花源”的范式吗?难怪这个村庄又叫 做郭洞村,所谓“洞在青溪何处边”,外面的人要想走进村庄,莫非亦要打探哪 儿才有幽秘的通道? (3)不过,我们走进村庄毫无困难,而村庄的情形也并不像桃花源。它 里面是一群精心修筑的明清风格的民居,大多白墙青瓦。高高笔直的风火墙,连 成一片,隔断了村庄上面的天空,下面则是狭窄的巷道,巷道连接了村庄每座门 户。由于这些门户总是长久关闭着,巷道便空虚而冷寂,因此在村庄我们能够看 到“屋舍俨然”,却不能看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生活情景。人们囿居在 高墙和重门后面,这样一来,村庄无疑增加了更多的私密性质。于是,我们只好 将眼流连在村庄的外表形式上。我们的手指着白墙上面各种形状的漏窗,还有镶 嵌在一座座门楼上的砖雕,以及无数的镂花木刻,我们完全明白了,所有这些无 不是通过能工巧匠的机杼之心,在乡民们封闭幽深的心情和趣味态度外面装饰 了一层“艺术”,从而借了这精致典雅的形式,来蕴藉他们自己紧闭的生活理想。 也许,我们就这样不经意地走进了村庄的本质 (4)实际上,自从这里成为外来者观看之地,村庄的功能就日渐萎缩了,它不 再具有生活价值,而成为观赏对象。似乎这一二百年的精雕细作,便为了今天观 看和欣赏的需要。甚至连村庄自身也愿意将村庄当作一件古旧的艺术品,连同隐 藏在它背后的心情和趣味态度,一起博得一种叫做“文化”的评价和青睐。因此, 它不会主动拒绝外来者的进入,这不仅说明它与“桃花源”不好相比,而且也与 它那幽闭的本质产生了矛盾。因此,我们最后将看到,人在这样的村庄中,已不 像往昔那样被隐藏,而是退出了村庄之外。没有气息,没有生活表情,没有人的 日常活动,村庄就蜕变成空壳和废墟。这时候,村庄正好以“文化”的名义,命 名为“原始生态村”。外来者为了一种“文化”而来。他们长驱直入,到处探头 探脑,然后带着餍足的心情,回到现代世界中打几个文化饱嗝 (5)只有那个春天的早晨,村庄上空,开始飘落微雨,通往村庄的石子路上, 位穿蓑衣戴箬笠的老农民,牵扯了他惟一的那条耕牛走向村外时,身后留下了 串湿漉漉的蹄声,村庄才真实得让我们多一点感动。 16.从全文看,为什么说那些古老村庄的存在,“只有一种标本的意味”?(2 分)第三段末提到的“村庄的本质”指什么?(2分) 17.作者认为郭洞村与“桃花源”,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6分) 18.纵观全文,作者对古村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而文章结尾的“古村微雨图” 又蕴含了本文怎样的主旨?(6分) 四.古诗文鉴赏与默写(12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19-20题。(6分 小园 (清)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蔽,它让我们想起当年的武陵桃花源。古木环合,泉水夹带着野花流过去,只有 一道小小的门与外面世界交通,这不是“桃花源”的范式吗?难怪这个村庄又叫 做郭洞村,所谓“洞在青溪何处边”,外面的人要想走进村庄,莫非亦要打探哪 儿才有幽秘的通道? (3)不过,我们走进村庄毫无困难,而村庄的情形也并不像桃花源。它 里面是一群精心修筑的明清风格的民居,大多白墙青瓦。高高笔直的风火墙,连 成一片,隔断了村庄上面的天空,下面则是狭窄的巷道,巷道连接了村庄每座门 户。由于这些门户总是长久关闭着,巷道便空虚而冷寂,因此在村庄我们能够看 到“屋舍俨然”,却不能看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生活情景。人们囿居在 高墙和重门后面,这样一来,村庄无疑增加了更多的私密性质。于是,我们只好 将眼流连在村庄的外表形式上。我们的手指着白墙上面各种形状的漏窗,还有镶 嵌在一座座门楼上的砖雕,以及无数的镂花木刻,我们完全明白了,所有这些无 一不是通过能工巧匠的机杼之心,在乡民们封闭幽深的心情和趣味态度外面装饰 了一层“艺术”,从而借了这精致典雅的形式,来蕴藉他们自己紧闭的生活理想。 也许,我们就这样不经意地走进了村庄的本质。 (4)实际上,自从这里成为外来者观看之地,村庄的功能就日渐萎缩了,它不 再具有生活价值,而成为观赏对象。似乎这一二百年的精雕细作,便为了今天观 看和欣赏的需要。甚至连村庄自身也愿意将村庄当作一件古旧的艺术品,连同隐 藏在它背后的心情和趣味态度,一起博得一种叫做“文化”的评价和青睐。因此, 它不会主动拒绝外来者的进入,这不仅说明它与“桃花源”不好相比,而且也与 它那幽闭的本质产生了矛盾。因此,我们最后将看到,人在这样的村庄中,已不 像往昔那样被隐藏,而是退出了村庄之外。没有气息,没有生活表情,没有人的 日常活动,村庄就蜕变成空壳和废墟。这时候,村庄正好以“文化”的名义,命 名为“原始生态村”。外来者为了一种“文化”而来。他们长驱直入,到处探头 探脑,然后带着餍足的心情,回到现代世界中打几个文化饱嗝。 (5)只有那个春天的早晨,村庄上空,开始飘落微雨,通往村庄的石子路上, 一位穿蓑衣戴箬笠的老农民,牵扯了他惟一的那条耕牛走向村外时,身后留下了 一串湿漉漉的蹄声,村庄才真实得让我们多一点感动。 16.从全文看,为什么说那些古老村庄的存在,“只有一种标本的意味”?(2 分)第三段末提到的“村庄的本质”指什么?(2 分) 17.作者认为郭洞村与“桃花源”,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6 分) 18. 纵观全文,作者对古村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而文章结尾的“古村微雨图” 又蕴含了本文怎样的主旨?(6 分) 四.古诗文鉴赏与默写(12 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 19-20 题。(6 分) 小园 (清)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19.写出首联写景运用的两种主要表现手法。(2分 20.请简析“小园宜小立”的理由。(4分) (二)课内古诗文默写:(6分,每格1分) 21.(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2)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蟹跪六而二螯, ,用心躁也 (4)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 如 (5)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五.作文:(30分)ks5u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说,要把某个东西设计得很好,你就必须熟悉它,真正了 解它到底是什么。你需要持续投入很大的热情才能真正彻底地明白它,你需要反 复地咀嚼回味,而不只是囫囵吞枣。但是,大多数人不愿意花时间这样做。这就 是我的秘诀—一专注和简单。简单比复杂更难,你必须努力让你的想法变得清晰 明了,让它变得简单。但是,到最后,你会发现它值得你去做。因为一旦你做到 了简单,你就能搬动大山 简单”是乔布斯成功的秘诀。在认识和实践中,对于“简单”,各人有各人的 理解和行事方式。请以“简单”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体裁不限,不少于 700字。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B(A桑梓zi混浊hin C锲而不舍qie D游弋yi) 2.A(B焦躁 C无动于衷 D正襟危坐 3.A(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4.D(A成分赘余B句式杂糅 C语序不当) 5.C 6.D(“由初游西山之抑郁转而再游西山之愉悦”不当) 7.示例:(1)理想是云,化作及时的雨;理想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理想是树, 撑起生命的绿阴 (2)理想是苗,长出生命的树;理想是树,开出生命的花:理想是花,结出 生命的果。 (3)理想是笔,写出人生之光;理想是光,照亮黑暗的街;理想是街,走出成功的 路 8.浙商读书气氛渐浓,管理营销类书籍是必选。(前2分,后1分) 9.C(众人:常人、普通人) 10.A(A取独;B表修饰/表承接;C那些/恐怕,表推测:D比/从)
19.写出首联写景运用的两种主要表现手法。(2 分) 20. 请简析“小园宜小立”的理由。(4 分) (二)课内古诗文默写:( 6 分,每格 1 分) 21.(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 (2)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蟹跪六而二螯, ,用心躁也。 (4)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 如, 。 (5)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 ,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五.作文:(30 分)ks5u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说,要把某个东西设计得很好,你就必须熟悉它,真正了 解它到底是什么。你需要持续投入很大的热情才能真正彻底地明白它,你需要反 复地咀嚼回味,而不只是囫囵吞枣。但是,大多数人不愿意花时间这样做。这就 是我的秘诀——专注和简单。简单比复杂更难,你必须努力让你的想法变得清晰 明了,让它变得简单。但是,到最后,你会发现它值得你去做。因为一旦你做到 了简单,你就能搬动大山。 “简单”是乔布斯成功的秘诀。在认识和实践中,对于“简单”,各人有各人的 理解和行事方式。请以“简单”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体裁不限,不少于 700 字。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1.B(A 桑梓 zǐ 混浊 hùn C 锲而不舍 qiè D 游弋 yì) 2.A(B 焦躁 C 无动于衷 D 正襟危坐) 3.A(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4.D(A 成分赘余 B 句式杂糅 C 语序不当) 5.C 6.D(“由初游西山之抑郁转而再游西山之愉悦”不当) 7.示例:(1)理想是云,化作及时的雨;理想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理想是树, 撑起生命的绿阴。 (2)理想是苗,长出生命的树; 理想是树,开出生命的花;理想是花,结出 生命的果。 (3) 理想是笔,写出人生之光;理想是光,照亮黑暗的街;理想是街,走出成功的 路。 8.浙商读书气氛渐浓, 管理营销类书籍是必选。(前 2 分,后 1 分) 9.C(众人:常人、普通人) 10.A(A 取独;B 表修饰/表承接;C 那些/恐怕,表推测;D 比/从)
11.(1)现在士大夫们的见识竟然反比不上他们,这真让人奇怪啊! (2)何况我和你在江中捕鱼,在沙洲上打柴,和鱼虾做伴,以麋鹿为友 12.A(特:特别) 13.C①把,②用来,③和④都是所字结构) 14.D(例句与D项都是状语后置句,A定语后置,B宾语前置,C被动句) 15.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 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无可奈何而后已/此之谓知命。 16.(1)古老的村庄失去了活力,只是过去村庄的空壳。(意思对即可,也可选 用原文的语句来回答如“古老的村庄与周围的一切已失去了时代的联系,如今只 表达了某种静止和停滞的含义”;“古老的村庄如今功能日渐萎缩,不再具有生 活价值,而成为观赏对象,村庄蜕变成空壳和废墟”等ks5u。)(2分) (2)紧闭的生活理想(或“封闭幽深的心情和趣味”“幽闭”)(2分) 17.相同点:古木环合,泉水夹着野花流去,只有一道小门与外面世界交通的封 闭式环境。(或:过着自给自足的封闭式生活。)(2分) 不同点:(1)人们囿居在髙墙和重门后面,巷道空虚冷寂,不能看到桃花源中“黄 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生活情景。(2)郭洞村不会主动拒绝外来者的进入,自愿 做一件古旧的艺术品,博得外界富有“文化”的评价和青睐;而“桃花源”没有。 (分) 8.(1)悲哀—一向往一一惋惜、失望。(3分) (2)作者认为微雨中老农牵牛走向村外的场景没有修饰,没有“文化”的装点, 是真实自然的。(1分)含蓄地表达了对古村变化的委婉批评,对古村原来风貌 的喜爱赞美。(2分) 9.(1)拟人。(“窥”)(2)动静结合。(水、树和墙为静态,风吹影动 为动态美)(3)融情于景。(写出一点得一分) 20.(1)一二两联内外结合,极写小园绚烂的美景,足以让诗人流连忘返。(2) 三四联中幽竹静立,秋菊傲放,新月无瑕,构成了孤清高洁的意境,此时诗人置 身小园,人与周围景物浑融一体显示出诗人高尚的节操,澄明的胸怀。(这是一 道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主要抓两点:景物美,意境美。各2分) 21.(1)挥斥方遒(2)金就砺则利(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4)凌万 顷之茫然(5)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译文】 煕宁四年(1071)十一月,江苏高邮的孙莘老(孙觉)从广德军任上迁任湖 州知州(相当于古代的吴兴太守)。第二年二月,建了一座墨妙亭位于他的府第北 面、逍遥堂东边,搜集湖州境内东汉以来的古代诗词文章刻石用以充实亭中。 浙江吴兴自从东晋以来就是首善之地,号称是山水清秀。当地百姓凭借 着打鱼、种植水稻、收获莲子蒲草生活富足,很少贪欲而又与世无争。宾客不是 有急事非得到此,一般的不到这里来。所以凡是到这里来的吴兴郡太守,大都是 悠然逍遥,平时把题诗作赋、在投壶中游乐饮酒当成正事 自从孙莘老来到这里,正值当年发大水,连上等良田也没有收成,湖州老百姓饥 饿严重,许多人争相逃亡他乡。孙辛老开仓赈济灾民,劝说有余粮的人家把粮食 分给没粮的百姓,亲自巡视灾情,慰问、安顿回来的灾民,其真情至真至诚。于 是,富裕人家,都争相贡献出自己家的余粮以支持官府,使得灾民免于死亡的不 计其数。正当这时,朝廷推行王安石变法,朝廷派来的使者交错频繁,世人都认
11.(1)现在士大夫们的见识竟然反比不上他们,这真让人奇怪啊! (2)何况我和你在江中捕鱼,在沙洲上打柴,和鱼虾做伴,以麋鹿为友。 12.A(特:特别) 13.C (①把,②用来,③和④都是所字结构) 14.D(例句与 D 项都是状语后置句,A 定语后置,B 宾语前置,C 被动句) 15.虽知其然/ 而君子之养身也/ 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 其治国也/ 凡可 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 至于无可奈何而后已/ 此之谓知命。 16.(1)古老的村庄失去了活力,只是过去村庄的空壳。(意思对即可,也可选 用原文的语句来回答如“古老的村庄与周围的一切已失去了时代的联系,如今只 表达了某种静止和停滞的含义”;“古老的村庄如今功能日渐萎缩,不再具有生 活价值,而成为观赏对象,村庄蜕变成空壳和废墟”等 ks5u。)(2 分) (2)紧闭的生活理想(或“封闭幽深的心情和趣味”“幽闭”)(2 分) 17.相同点:古木环合,泉水夹着野花流去,只有一道小门与外面世界交通的封 闭式环境。(或:过着自给自足的封闭式生活。)(2 分) 不同点:(1)人们囿居在高墙和重门后面,巷道空虚冷寂,不能看到桃花源中“黄 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生活情景。(2)郭洞村不会主动拒绝外来者的进入,自愿 做一件古旧的艺术品,博得外界富有“文化”的评价和青睐;而“桃花源”没有。 (4 分) 18.(1)悲哀——向往——惋惜、失望。(3 分) (2)作者认为微雨中老农牵牛走向村外的场景没有修饰,没有“文化”的装点, 是真实自然的。(1 分)含蓄地表达了对古村变化的委婉批评,对古村原来风貌 的喜爱赞美。(2 分) 19.(1)拟人。(“窥”)(2)动静结合。(水、树和墙为静态,风吹影动 为动态美)(3)融情于景。(写出一点得一分) 20.(1)一二两联内外结合,极写小园绚烂的美景,足以让诗人流连忘返。(2) 三四联中幽竹静立,秋菊傲放,新月无瑕,构成了孤清高洁的意境,此时诗人置 身小园,人与周围景物浑融一体显示出诗人高尚的节操,澄明的胸怀。(这是一 道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主要抓两点:景物美,意境美。各 2 分) 21. (1)挥斥方遒 (2)金就砺则利 (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4)凌万 顷之茫然(5)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译文】 熙宁四年(1071)十一月,江苏高邮的孙莘老(孙觉)从广德军任上迁任湖 州知州(相当于古代的吴兴太守)。第二年二月,建了一座墨妙亭位于他的府第北 面、逍遥堂东边,搜集湖州境内东汉以来的古代诗词文章刻石用以充实亭中。 浙江吴兴自从东晋以来就是首善之地,号称是山水清秀。当地百姓凭借 着打鱼、种植水稻、收获莲子蒲草生活富足,很少贪欲而又与世无争。宾客不是 有急事非得到此,一般的不到这里来。所以凡是到这里来的吴兴郡太守,大都是 悠然逍遥,平时把题诗作赋、在投壶中游乐饮酒当成正事。 自从孙莘老来到这里,正值当年发大水,连上等良田也没有收成,湖州老百姓饥 饿严重,许多人争相逃亡他乡。孙辛老开仓赈济灾民,劝说有余粮的人家把粮食 分给没粮的百姓,亲自巡视灾情,慰问、安顿回来的灾民,其真情至真至诚。于 是,富裕人家,都争相贡献出自己家的余粮以支持官府,使得灾民免于死亡的不 计其数。正当这时,朝廷推行王安石变法,朝廷派来的使者交错频繁,世人都认
为孙莘老肯定会日夜书写文书,到了进见朝廷使臣的时候,也不可能还像以前那 样仍然保持雍容自得的神态。而孙莘老却更加喜欢前来的宾客,诗饮酒以为欢乐, 又利用剩余时间,大力搜集以往的古代诗文,得到前人的诗赋题咏数百篇,汇集 成《吴兴新集》,对于古代刻石字画凡是还存在或者是倾倒残破被抛弃在荒坡野 草当中的,又都搜集到这座亭子当中。这一年的十二月,我因为办公事来到湖州, 巡视一周,为之惊叹,而孙莘老又请我为他写一篇记述文章 有人对我说:凡是事物必有毁灭的时候,而凭借物质形态看似坚固的事物尤其不 能长久。虽然青铜器和历代刻石看起来坚固,但不久也会变坏,至于人们追求的 功名文章,传播给后世,还算比较长久的。如果把可以长久传世的功名文章借助 不多久就变坏的碑刻来保存,实际上是把本来可以长久保存的东西反而借助于速 坏的形态,这是过去人们的一种困惑,而孙莘老又修筑深檐大房子用以严密保存 这些金石碑刻,推测他的意思,好像他不知道事物的这种命运。我认为真正知道 事物命运的人,必定会采取措施,竭尽全力,然后理当如此也就没有可遗憾的了 事物有生成就必然会有坏的时候,正像人生有生就必然有死,国家有兴旺也就必 然会有灭亡。虽然知道这是必然的规律,但有贤德的人修身养性,对于一切有助 于长生而延缓衰老的方法无不利用;治理国家,凡是能够使得国家长久昌盛而能 够挽救灭亡的方法也无不使用,直到实在没有一点办法时才不得不罢休。这就是 所谓的知道命运。这个亭子的建造过程,没有什么可争议的,而其中的道理不能 不辨析一番。所以列举了这些说法,而列举亭子当中所搜藏的文物于左侧
为孙莘老肯定会日夜书写文书,到了进见朝廷使臣的时候,也不可能还像以前那 样仍然保持雍容自得的神态。而孙莘老却更加喜欢前来的宾客,诗饮酒以为欢乐, 又利用剩余时间,大力搜集以往的古代诗文,得到前人的诗赋题咏数百篇,汇集 成《吴兴新集》,对于古代刻石字画凡是还存在或者是倾倒残破被抛弃在荒坡野 草当中的,又都搜集到这座亭子当中。这一年的十二月,我因为办公事来到湖州, 巡视一周,为之惊叹,而孙莘老又请我为他写一篇记述文章。 有人对我说:凡是事物必有毁灭的时候,而凭借物质形态看似坚固的事物尤其不 能长久。虽然青铜器和历代刻石看起来坚固,但不久也会变坏,至于人们追求的 功名文章,传播给后世,还算比较长久的。如果把可以长久传世的功名文章借助 不多久就变坏的碑刻来保存,实际上是把本来可以长久保存的东西反而借助于速 坏的形态,这是过去人们的一种困惑,而孙莘老又修筑深檐大房子用以严密保存 这些金石碑刻,推测他的意思,好像他不知道事物的这种命运。我认为真正知道 事物命运的人,必定会采取措施,竭尽全力,然后理当如此也就没有可遗憾的了。 事物有生成就必然会有坏的时候,正像人生有生就必然有死,国家有兴旺也就必 然会有灭亡。虽然知道这是必然的规律,但有贤德的人修身养性,对于一切有助 于长生而延缓衰老的方法无不利用;治理国家,凡是能够使得国家长久昌盛而能 够挽救灭亡的方法也无不使用,直到实在没有一点办法时才不得不罢休。这就是 所谓的知道命运。这个亭子的建造过程,没有什么可争议的,而其中的道理不能 不辨析一番。所以列举了这些说法,而列举亭子当中所搜藏的文物于左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