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营口市中考模拟试题(一)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祈祷(q1) 骨髓(su)玄虚(xuan)束手无策(shu) B.阻塞(se)滂沱(pang)静谧(mi)不屑置辩(xie) C.倒坍(tan)隐匿(mi)归省(xing)锲而不舍(qie) D.禁锢(jin)长髯(rdn)解剖(poo) 玲珑剔透(t)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真谛 布署 根深蒂固 浑身解数 B.笨绌 室息 大名鼎鼎 黯然失色 C.遏制 金钢钴好高骛远明眸善睐 D.芳馨 选择 韬光养晦 露出马脚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绵长,就像长江、黄河,历经千年风雨,滔滔不绝 B.我们不能对他人妄自菲薄,否则没有人愿意和我们做朋友 C.舞台上,成龙一连串的表演,简直是精彩绝伦,让人眼花缭乱 D.在一百米决赛中,李明首当其冲,跑在队伍的最前面。 4.选出填在下列语段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1)他们的岗位或许并不显贵,但他们的精神弥足珍贵:他们的工作或许并 但他们的品质足以 他们身上展现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 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生动地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双 (2)图书馆是精神的寄托,是不可取代的所在 电子阅读量大大增 加,有成为主流的趋势 不可否认的是,网络内容良莠不齐、泥沙 俱下, 网上阅读门槛较低,对一些缺乏甄别力的青少年来说,难以形成正确的阅读导向 A.(1)惊天动地 感天动地 (2)即使 甚至 所以 B.(1)感天动地惊天动地 (2)尽管 而且 所以 C.(1)感天动地 惊天动地 (2)即使 而且 但 D.(1)惊天动地 感天动地 (2)尽管甚至但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2016 年营口市中考模拟试题(一)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 3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祈.祷 (qí) 骨髓. (suí ) 玄.虚 (xuán ) 束.手无策 (shù) B.阻塞. (sè) 滂.沱 (páng) 静谧. (mì) 不屑.置辩 (xiè ) C.倒坍. (tān) 隐匿. (nì) 归省. (xǐng) 锲.而不舍(qiè) D.禁.锢 (jìn) 长髯. (rán) 解剖. (pāo) 玲珑剔.透 (tī)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真谛 布署 根深蒂固 浑身解数 B.笨绌 窒息 大名鼎鼎 黯然失色 C.遏制 金钢钻 好高骛远 明眸善睐 D.芳馨 选择 韬光养晦 露出马脚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绵长,就像长江、黄河,历经千年风雨,滔滔不绝 ....。 B.我们不能对他人妄自菲薄 ....,否则没有人愿意和我们做朋友。 C.舞台上,成龙一连串的表演,简直是精彩绝伦,让人眼花缭乱 ....。 D.在一百米决赛中,李明首当其冲 ....,跑在队伍的最前面。 4.选出填在下列语段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 1 ) 他 们 的 岗 位 或 许 并 不 显 贵 , 但 他 们 的 精 神 弥 足 珍 贵 ; 他 们 的 工 作 或 许 并 不 , 但他们的品质足以 。他们身上展现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 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生动地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图书馆是精神的寄托,是不可取代的所在。 电子阅读量大大增 加, 有成为主流的趋势, 不可否认的是,网络内容良莠不齐、泥沙 俱下, 网上阅读门槛较低,对一些缺乏甄别力的青少年来说,难以形成正确的阅读导向。 A.(1)惊天动地 感天动地 (2)即使 甚至 所以 B.(1)感天动地 惊天动地 (2)尽管 而且 所以 C.(1)感天动地 惊天动地 (2)即使 而且 但 D.(1)惊天动地 感天动地 (2)尽管 甚至 但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
视野是衡量一个人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到了16岁左右时,年轻人得有 点大视野 ①16岁之后,年轻人会进入一个视野拓展期,②16岁之前的孩子,眼中大多是孩子气的东西;③ 而随着高度的上升,视野会变宽。④在这个阶段,你所看到、接触到以及思考到的,都将会上升 到一个全新的高度,⑤这是16岁左右的年轻人所经历的一般过程。 A.②①④③⑤B.②④⑤③①C.①③②④⑤D.①②⑤③④ 6.对语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2分) A.“新荷才露田田叶,垂柳始曳丝丝烟”。这句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对偶 B.“他由于肯努力,因此进步很快。”一句是转折关系 C.“为了培养学生生活技能,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技能大赛。”句子有语病,修改办法 是:在“举办”前加“学校”。 D.“聪明伶俐”“开飞机”“印象不错”“美丽的花"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7.请结合语境再仿写一句话。(2分) 无助,不怕,只要重燃希望就好:寂寞,不怕,只要调整心态就好 8.名著阅读填(4分) (1)请根据下面提供的“关键”信息,填写对应的内容 关键词:祥子善良 情节提示: (2)“你难道认为,我会留下来甘愿做一个对你来说无足轻重的人?你以为我是一架机 器? 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能够容忍别人把一口面包从我的嘴里抢走,把一滴 生命之水从我被子里泼掉?就因为我穷、低微、不美。我就没有心,没有灵魂? 选段出自英国作家 的小说 9.文言诗文填空。(12分) 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2) 雉从梁上飞。(《十五从军行》 (3)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出行》) (4)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 (5) ,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7)《次北固山下》中描述自然的时序交替中蕴含哲理的句子是 (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中“此事”指的是 (9)《饮酒》中表现诗人与自然的会意和亲近,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的诗句是 二、古诗文阅读(满分20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16分)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
视野是衡量一个人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 所以,到了 16 岁左右时,年轻人得有 点大视野。 ①16 岁之后,年轻人会进入一个视野拓展期, ②16 岁之前的孩子,眼中大多是孩子气的东西; ③ 而随着高度的上升,视野会变宽。 ④在这个阶段,你所看到、接触到以及思考到的,都将会上升 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⑤这是 16 岁左右的年轻人所经历的一般过程。 A.②①④③⑤ B.②④⑤③① C.①③②④⑤ D.①②⑤③④ 6.对语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2 分) A.“新荷才露田田叶,垂柳始曳丝丝烟”。这句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对偶。 B.“他由于肯努力,因此进步很快。”一句是转折关系。 C.“为了培养学生生活技能,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技能大赛。”句子有语病,修改办法 是:在“举办”前加 “学校”。 D.“聪明伶俐”“开飞机”“印象不错”“美丽的花"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7. 请结合语境再仿写一句话。(2 分) 无助,不怕,只要重燃希望就好;寂寞,不怕,只要调整心态就好; , , 。 8.名著阅读填(4 分) (1)请根据下面提供的“关键”信息,填写对应的内容。 关键词:祥子 善良 情节提示: (2)“你难道认为,我会留下来甘愿做一个对你来说无足轻重的人?你以为我是一架机 器?------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能够容忍别人把一口面包从我的嘴里抢走,把一滴 生命之水从我被子里泼掉?就因为我穷、低微、不美。我就没有心,没有灵魂?” 选段出自英国作家 的小说 。 9.文言诗文填空。(12 分) (1) ,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2) ,雉从梁上飞。(《十五从军行 》 (3)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出行》) (4)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 (5) ,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6)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7)《次北固山下》中描述自然的时序交替中蕴含哲理的句子是 , 。 (8)《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中“此事”指的是 , 。 (9)《《饮酒》中表现诗人与自然的会意和亲近,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的诗句是 , 。 二、古诗文阅读(满分 20 分)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16 分)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 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 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 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连焘 鲁仲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 人也,仲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1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二者不可得兼 (2)故患有所不辟也 (3)鲁仲连辞让者三 (4)遂辞平原君而去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2)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12.用“/”为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 13.甲文先设喻引出论点 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证论点。作者所说的 “所欲有甚于生者”指的是 所恶有甚于死者”指的是 文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4分) 14.乙文中的仲连有哪些品质让人敬佩?(2分) (二)阅读下面课外古诗,回答问题。(4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5.这首诗里“远行人”指谁? 16.“抱膝灯前影伴身”,描绘了作者怎样的形象?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文章回答问题。(21分) 故乡的炊烟 (1)许多年前,在我故乡的每一座瓦房或草房的后边,都有一根矗立的烟囱。早晨、午间、傍 晩,每一根烟囱里都会飘出袅袅的炊烟,缓缓地向天空飘荡,村庄里到处都弥漫着柴草燃烧后的那 种淡淡的、糊糊的气息。如果你站在山坡上,把目光凝聚在村庄,你就会看到几十根、上百根烟囱 里冒出的青烟是多么的壮观。这样的景象,比任何一幅山水风景画都优美十倍,让你无法忘却,伴 着你生生世世,永远留在你的记忆深处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 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 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 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连寿。 鲁仲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 人也,仲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1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1)二者不可得兼.. (2)故患有所不辟.也 (3)鲁仲连辞.让者三 (4)遂辞平原君而去.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 分)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2)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12.用“/”为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断两处)(2 分 ) 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 13.甲文先设喻引出论点 ,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证论点。作者所说的 “所欲有甚于生者”指的是 ,“所恶有甚于死者”指的是 。 文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4 分) 14.乙文中的仲连有哪些品质让人敬佩?(2 分 ) (二)阅读下面课外古诗,回答问题。(4 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5.这首诗里“远行人”指谁? 16.“抱膝灯前影伴身”,描绘了作者怎样的形象?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现代文阅读。(40 分) (一)阅读文章回答问题。(21 分) 故乡的炊烟 ⑴许多年前,在我故乡的每一座瓦房或草房的后边,都有一根矗立的烟囱。早晨、午间、傍 晚,每一根烟囱里都会飘出袅袅的炊烟,缓缓地向天空飘荡,村庄里到处都弥漫着柴草燃烧后的那 种淡淡的、糊糊的气息。如果你站在山坡上,把目光凝聚在村庄,你就会看到几十根、上百根烟囱 里冒出的青烟是多么的壮观。这样的景象,比任何一幅山水风景画都优美十倍,让你无法忘却,伴 着你生生世世,永远留在你的记忆深处
(2)在我的印象中,最美的炊烟是清晨的炊烟。清晨的炊烟,淡淡的、蓝蓝的,在村庄的房舍、 绿树上弥漫,很容易让人想起清晨山野树林里飘动的雾霭。偶尔有微风吹来,弥漫在村庄的炊烟便 向蔚蓝的天空飘去,村庄便脱去轻纱般的睡衣,裸露出乡村初醒的清新与美丽。这样的早晨,让人 感到神清气爽,无比的愉悦。 (3)傍晚的炊烟,在我看来,它是一种无声的召唤。炊烟飘起时,其实是在告诉田间劳作的家人 该回家了。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我一直无法弄清楚的是,没有手表的父亲为什么总是那么准时地回 到家中,我常常看到母亲将饭烧好放到桌上的时候,就会看到父亲吆喝着牛走进院内,那时我就觉 得父亲简直就是一只时钟,总是那么准时准点。后来我才知道,父亲之所以那么准时地回家,是因 炊烟的缘故,只要父亲看见炊烟升起,就可以根据回家的路程而断定何时收工。 (4)对于故乡炊烟刻骨铭心的怀念,更多是缘于母亲。因此,一想起炊烟,我就会想起母亲,想 起母亲博大无私的爱。记忆里,炊烟是与烤红薯、烤玉米、烤土豆,甚至是与烤鱼、烤螃蟹联系在 起的。小时候我们家穷,没有富足人家的糖块、饼干之类的零食,因此,母亲常根据季节的变化 为我们烤红薯、玉米、土豆之类的东西,有时候甚至下河捉鱼捉螃蟹来满足我们兄妹的馋嘴。母亲 为我们烤东西的时候总是小心谨慎,翻来覆去地慢慢烤,生怕稍不留心将东西烤糊烤黑。我清晰地 记得母亲烤的红薯、玉米是那样的焦香可口,如今想来,依然满口生香。 (5)可如今,母亲已是七十多岁的人了,而且疾病缠身。记得前年我回家,正好赶上玉米成熟的 时节,母亲对我说:“你小时候最喜欢吃烤玉米了,我给你烤两穗吧!”那天,母亲把多年不用的土 灶又烧了起来,母亲在土灶里小心地烤着玉米,玉米烤熟的时候,母亲长叹一声:“人老了,手脚 不麻利,烤糊了。”吃着母亲烤的玉米,泪水在我的眼眶里打转,我知道,这烤玉米分明是母亲 颗拳拳的慈母之心啊! (6)我不知道故乡的炊烟在其他人心中是一个什么概念,但对我来说,故乡的炊烟是连接我生命 的血脉。如今,生活越来越好,大鱼大肉不断,可我总觉得电饭锅、高压锅里做出的饭菜和炖出的 肉没有乡下的土灶铁锅里做出的饭菜有味。原因在于,我是在故乡的炊烟下长大的,对故乡土灶里 烧出的饭菜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怀念,大概就是这种怀念冲淡了现在饭菜的滋味吧 (7)如今,在我的故乡,你很难看到村庄里飘起的炊烟,因为故乡的瓦房和草房越来越少了,土 灶和烟囱也基本上成了绝迹的候鸟。偶尔飘起的一缕炊烟,似乎在告诉我们,这将是乡村最后的风 景。昔日那几十根、上百根烟囱飘出袅袅炊烟的景象只有永远珍藏在我们的记忆深处。 (⑧)当炊烟渐渐从乡村里消失的时候,当我对故乡的炊烟充满怀念的时候,昔日贫穷落后的 乡村已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乡村城镇化的步伐将越来越大。也许,这就是人类社会向文明发展的必 然趋势吧!尽管如此,我依然是那样强烈地思念故乡的炊烟。因为,故乡的炊烟,曾经是我慈祥的 母亲为我放飞的。 选自《散文选刊》 17.文章第一段说故乡的炊烟“让你无法忘却,伴你今生今世……”,请联系全文,说说 为什么故乡的炊烟让人无法忘却?(3分) 18.赏析第二段中“偶尔有微风吹来,弥漫在村庄的炊烟便向蔚蓝的天空飘去,村庄便 脱去轻纱般的睡衣,裸露出乡村初醒的清新与美丽”这句的表达效果。(3分) 19.文章第(1)段对许多年前故乡的炊烟景象进行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20.文章第(4)段和第(5)段写母亲为我烤玉米的情节,有什么用意?(4分)
⑵在我的印象中,最美的炊烟是清晨的炊烟。清晨的炊烟,淡淡的、蓝蓝的,在村庄的房舍、 绿树上弥漫,很容易让人想起清晨山野树林里飘动的雾霭。偶尔有微风吹来,弥漫在村庄的炊烟便 向蔚蓝的天空飘去,村庄便脱去轻纱般的睡衣,裸露出乡村初醒的清新与美丽。这样的早晨,让人 感到神清气爽,无比的愉悦。 ⑶傍晚的炊烟,在我看来,它是一种无声的召唤。炊烟飘起时,其实是在告诉田间劳作的家人, 该回家了。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我一直无法弄清楚的是,没有手表的父亲为什么总是那么准时地回 到家中,我常常看到母亲将饭烧好放到桌上的时候,就会看到父亲吆喝着牛走进院内,那时我就觉 得父亲简直就是一只时钟,总是那么准时准点。后来我才知道,父亲之所以那么准时地回家,是因 炊烟的缘故,只要父亲看见炊烟升起,就可以根据回家的路程而断定何时收工。 ⑷对于故乡炊烟刻骨铭心的怀念,更多是缘于母亲。因此,一想起炊烟,我就会想起母亲,想 起母亲博大无私的爱。记忆里,炊烟是与烤红薯、烤玉米、烤土豆,甚至是与烤鱼、烤螃蟹联系在 一起的。小时候我们家穷,没有富足人家的糖块、饼干之类的零食,因此,母亲常根据季节的变化 为我们烤红薯、玉米、土豆之类的东西,有时候甚至下河捉鱼捉螃蟹来满足我们兄妹的馋嘴。母亲 为我们烤东西的时候总是小心谨慎,翻来覆去地慢慢烤,生怕稍不留心将东西烤糊烤黑。我清晰地 记得母亲烤的红薯、玉米是那样的焦香可口,如今想来,依然满口生香。 ⑸可如今,母亲已是七十多岁的人了,而且疾病缠身。记得前年我回家,正好赶上玉米成熟的 时节,母亲对我说:“你小时候最喜欢吃烤玉米了,我给你烤两穗吧!”那天,母亲把多年不用的土 灶又烧了起来,母亲在土灶里小心地烤着玉米,玉米烤熟的时候,母亲长叹一声:“人老了,手脚 不麻利,烤糊了。”吃着母亲烤的玉米,泪水在我的眼眶里打转,我知道,这烤玉米分明是母亲一 颗拳拳的慈母之心啊! ⑹我不知道故乡的炊烟在其他人心中是一个什么概念,但对我来说,故乡的炊烟是连接我生命 的血脉。如今,生活越来越好,大鱼大肉不断,可我总觉得电饭锅、高压锅里做出的饭菜和炖出的 肉没有乡下的土灶铁锅里做出的饭菜有味。原因在于,我是在故乡的炊烟下长大的,对故乡土灶里 烧出的饭菜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怀念,大概就是这种怀念冲淡了现在饭菜的滋味吧! ⑺如今,在我的故乡,你很难看到村庄里飘起的炊烟,因为故乡的瓦房和草房越来越少了,土 灶和烟囱也基本上成了绝迹的候鸟。偶尔飘起的一缕炊烟,似乎在告诉我们,这将是乡村最后的风 景。昔日那几十根、上百根烟囱飘出袅袅炊烟的景象只有永远珍藏在我们的记忆深处。 ⑻当炊烟渐渐从乡村里消失的时候,当我对故乡的炊烟充满怀念的时候,昔日贫穷落后的 乡村已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乡村城镇化的步伐将越来越大。也许,这就是人类社会向文明发展的必 然趋势吧!尽管如此,我依然是那样强烈地思念故乡的炊烟。因为,故乡的炊烟,曾经是我慈祥的 母亲为我放飞的。 选自《散文选刊》 17.文章第一段说故乡的炊烟“让你无法忘却,伴你今生今世……”,请联系全文,说说 为什么故乡的炊烟让人无法忘却?(3 分) 18.赏析第二段中 “偶尔有微风吹来,弥漫在村庄的炊烟便向蔚蓝的天空飘去,村庄便 脱去轻纱般的睡衣,裸露出乡村初醒的清新与美丽”这句的表达效果。(3 分) 19.文章第⑴段对许多年前故乡的炊烟景象进行描写有什么作用?(4 分) 20.文章第⑷段和第⑸段写母亲为我烤玉米的情节,有什么用意?(4 分)
21.结合全文,理解“偶尔飘起的一缕炊烟,似乎在告诉我们,这将是村庄最后的风景” 的含义。(4分) 22.联系全文,请说说作者对乡村炊烟渐渐消失的看法。(3分) (二)阅读文章回答问题。(19分) 信仰的力量 李斌 ①高尚的信仰,是净化灵魂的甘露,是战无不胜的力量。 ②翻开历史,不难见到这样耐人寻味的历程:1924年,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号召,要把革命做成 功,便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然而仅仅十几年过去,抗战 “前方吃紧”,国民党要员却在“后方紧吃”,等到抗战胜利,当年的革命理想,更是被抛到了九霄 云外;反观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县长概是民选,官吏如贪污五十元者革职,五百 元的枪毙,余者定罪科罚,严令实行,犯者无情面可袒护优容”。在极其残酷的条件下,坚定信仰 武装起来的革命队伍,赢得了千千万万民众舍生忘死的紧密追随,让“小米加步枪”生发出战胜“飞 机和大炮”的巨大威力。 ③“对信仰的忠诚是爷爷留下的最大财富”,红色情报员钱壮飞的孙子钱泓这样说。相比物质 财富,信仰是更可宝贵的财富,它指引着奋斗的方向,决定着不同的价值抉择。 ④信仰富有,才有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洁白朴素。出生入死的战争年代,方志敏“经手的款 项总在数百万元”,他却不动丝毫,清贫如洗:灯红酒绿的和平时期,杨善洲毕生积蓄只是草帽 砍刀和烟斗,但在后人看来,他们留下的岂止是金山银山。“人生是奉献,不是索取”,“中国航空 发动机之父”吴大观道破天机 ⑤信仰纯洁,方有“只见公仆不见官”的不懈斗志。革命时期,信仰是带头种菜纺线,与群众 块苦、一块过、一块干。建设时期,信仰是身先士卒战风沙斗盐碱,是功高不改忠贞志、位尊难 移公仆心。改革年代,信仰是锐意创新,不惧毁誉不为财;是青春励志,用心坚守在基层;是奉献 到老,退休而不褪色。“活着就该多做事”,北川民政局长王洪发一语中的。 ⑥信仰坚定,方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李大钊信仰怀胸 “不怕死,不要钱,丈夫决不受人怜”。殷夫视反动派的爵禄为“薄纸糊成的高帽”,为革命信仰不 惜兄弟割袍、舍生取义。虽然“抵御诱惑有时比打仗还难”,但“南京路上好八连”却至今葆守“为 人民拒腐蚀”的英雄本色… ⑦毋庸讳言,在多元多样多变的今天,利益至上成为一些人的生存哲学,物质欲望正在侵蚀着 信仰的根基。一些干部在市场冲击和利益诱惑下心为物役、贪污腐化、价值虚无、精神空虚。正因 如此,我们党始终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的建设最重要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 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 会得‘软骨病’。 ⑧人一旦有了高尚的信仰,浮躁的心灵就有了熨帖,繁忙的工作就有了目标,人生的奋斗就有 了意义。从南湖到塞北,从瑞金到北京,从陕北窑洞的兴国之光到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为大多 数人谋幸福”的信仰是一面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帜,是一座抵御诱惑的精神堡垒,更是一种护佑我们 到达彼岸的精神力量。坚守信仰,我们将战无不胜。 (选自2013年5月27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2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4.本文中“高尚的信仰”的具体内容,作者通过引用的方式有过多种表述,请你写出其中的两种 (3分)
21.结合全文,理解 “偶尔飘起的一缕炊烟,似乎在告诉我们,这将是村庄最后的风景” 的含义。(4 分) 22. 联系全文,请说说作者对乡村炊烟渐渐消失的看法。(3 分) (二)阅读文章回答问题。(19 分) 信仰的力量 李斌 ①高尚的信仰,是净化灵魂的甘露,是战无不胜的力量。 ②翻开历史,不难见到这样耐人寻味的历程:1924 年,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号召,要把革命做成 功,便要 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然而仅仅十几年过去,抗战 “前方吃紧”,国民党要员却在“后方紧吃”,等到抗战胜利,当年的革命理想,更是被抛到了九霄 云外;反观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县长概是民选,官吏如贪污五十元者 革职,五百 元的枪毙,余者定罪科罚,严令实行 ,犯者无情面可袒护优容”。在极其残酷的条件下,坚定信仰 武装起来的革命队伍,赢得了千千万万民众舍生忘死的紧密追随,让“小米加步枪”生发出战胜“飞 机和大炮”的巨大威力。 ③“对信仰的忠 诚是爷爷留下的最大财富”,红色情报员钱壮飞的孙 子钱泓这样说。相比物质 财富,信仰是更可宝贵的财富,它指引着奋斗的方向,决定着不同的价值抉择。 ④信仰富有,才有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洁白朴素。出生入死的战争年代,方志敏“经手的款 项总在数百万元”,他却不动丝毫,清贫如洗;灯红酒绿的和平时期,杨善洲毕生积蓄只是草帽、 砍刀和烟斗,但在后人看来,他们留下的岂止是金山银山。“人生是奉献,不是索取”,“中国航空 发动机之父”吴大观道破天机。 ⑤信仰纯洁,方有“只见公仆不见官”的不懈斗志。革命时期,信仰是带头种菜纺线,与群众 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建设时期,信仰是身先士卒战风沙斗盐碱,是功高不改忠贞志、位尊难 移公仆心。改革年代,信仰是锐意创新,不惧毁誉不为财;是青春励志,用心坚守在基层;是奉献 到老,退休而不褪色。“活着就该多做事”,北川民政局长 王洪发 一语中的。 ⑥信仰坚定,方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李大钊信仰怀胸, “不怕死,不要钱,丈夫决不受人怜”。殷夫视反动派的爵禄为“薄纸糊成的高帽”,为革命信仰不 惜兄弟割袍、舍生取义。虽然“抵御诱惑有时比打仗还难”,但“南京路上好八连”却至今葆守“为 人民拒腐蚀”的英雄本色…… ⑦毋庸讳言,在多元多样多变的今天,利益至上成为一些人的生存哲学,物质欲望正在侵蚀着 信仰的根基。一些干部在市场冲击和利益诱惑下心为物役、贪污腐化、价值虚无、精神空虚。正因 如此,我们党始终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的建设最重要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 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 定,精神上就会 ‘缺钙’,就 会得‘软骨病’。” ⑧人一旦有了高尚的信仰,浮躁的心灵就有了熨帖,繁忙的工作就有了目标,人生的奋斗就有 了意义。从南湖到塞北,从瑞金到北京,从陕北窑洞的兴国之光到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为大多 数人谋幸福”的信仰是一面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帜,是一座抵御诱惑的精神堡垒,更是一种护佑我们 到达彼岸的精神力量。坚守信仰,我们将战无不胜。 (选自 2013 年 5 月 27 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2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分) 24.本文中“高尚的信仰”的具体内容,作者通过引用的方式有过多种表述,请你写出其中的两种。 (3 分)
25.本文第②段所使用的主要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4分) 26.请具体分析第④段的论证思路及其作用。(6分) 27.联系全文,说说第⑦段不能删去的原因。(3分) 四、作文。(60分) 28.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一)题目:请以“我拥有 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横线上可填“健康”、“快乐”、“诚信”、“自信”、……) (二)在人生旅途上,无数个明天在等待着我们。对自己、对亲人、对朋友、对家乡、对 祖国,乃至对生存环境,我们都有无尽的期待与畅想,或许是困惑与担忧 请以“明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若选(一):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若选(二):请自拟文题,然后作文 ①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有真情实感,恰当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达到此项要求,评分时可酌情奖励2分)
25.本文第②段所使用的主要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4 分) 26.请具体分析第④段的论证思路及其作用。(6 分) 27.联系全文,说说第⑦段不能删去的原因。(3 分) 四、作文。(60 分) 28.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一)题目:请以“我拥有 ”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横线上可填 “健康”、“快乐”、“诚信”、“自信”、……) (二)在人生旅途上,无数个明天在等待着我们。对自己、对亲人、对朋友、对家乡、对 祖国,乃至对生存环境,我们都有无尽的期待与畅想,或许是困惑与担忧。 请以“明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若选(一):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若选(二):请自拟文题,然后作文。 ①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有真情实感,恰当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 600 字。 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达到此项要求,评分时可酌情奖励 2 分)
语文模拟(一)参考答案 、1.C2.D3.C4.D5.A6.B7.示例一:挫折,不怕,只要勇敢面对就好。示例二:伤心 不怕,只要坚强乐观就好。8.(1)老马因没钱买食物充饥而饿昏,祥子买包子给老马祖孙吃。 (或在寒冷的冬夜给老马祖孙买羊肉馅包子。)(2)夏洛蒂勃朗特《简爱》9.略 、10.(1)即“兼得”,同时获得。(2)通“避”躲避。(3)推辞。(4)离开 11.(1)略(2)天下的士被人们尊重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能替别人排忧解难而不收取任何报酬。 12.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13.舍生而取义者也义不义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 皆有之14.无意名利。1分;功成不居。1分。意思对即可 译文 平原君要封赏鲁仲连,鲁仲连再三推辞,最终也不肯接受。平原君就设宴招待他,喝到酒酣耳热时, 平原君起身向前,献上千金酬谢鲁仲连。鲁仲连笑着说:“杰出之士之所以被天下人崇尚,是因为 他们能替人排除祸患,消释灾难,解决纠纷而不取报酬。如果收取酬劳,那就成了生意人的行为, 我鲁仲连是不忍心那样做的。”于是辞别平原君走了,终身不再相见 15.指诗人自己16.诗人抱着膝盖,对着孤灯,形影相吊一直坐到深夜,表达了作者孤单凄苦和对 家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17.①清晨的炊烟是最美的风景,乡村因它显得清新美丽,人因它感到愉悦。②傍晚的 炊烟是无声的召唤,农家的生活因它而有规律且十分和谐。③故乡的炊烟里更有母亲博大无私的 爱。18.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清晨雾霭笼罩下村庄的清新与美丽,(1分) 让人感到神清气爽,无比愉悦(1分)19.①文章开篇描写了一副故乡炊烟图,用优美的语言刻画出 了故乡炊烟之美。(1分)②这样写既起到了照应文章标题的作用,(1分)又引出下文对故乡炊烟 的深情回忆。(1分)同时也和结尾处思念故乡、感悟母爱亲情呼应。(1分)20.①记忆中的母亲烤 出的是“焦香可口”的玉米,如今年岁已老的母亲烤糊了玉米。但在作者口里,两种玉米吃出的都 是一样的味,一样的情。②作者在这里将两次烤出的玉米构成对比,意在突出母亲的那颗拳拳之 心,那份博大无私的爱。21.随着乡村逐渐城镇化,昔日贫穷落后的乡村已经越来越远,乡村的炊 烟也在渐渐消失,因此偶尔出现的炊烟成为难得一见的风景,昔日炊烟袅袅的景象只能珍藏在记忆 深处了。22.炊烟是乡村的一道风景,寄予了作者对故乡人事的怀念,所以对消失的炊烟作者充满 了深深的怀念之情,但同时作者意识到这又是人类社会向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 23.高尚的信仰,是净化灵魂的甘露,是战无不胜的力量。24.“人生是奉献,不是索取”“活着就 该多做事”“为大多数人谋幸福”25.主要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把历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 各自所走过的不同历程进行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高尚的信仰,是净化灵魂的甘露,是战 无不胜的力量”这一中心论点。26.第四段首先在开头提出了“信仰富有,才有矜持不苟、舍己 为公的洁白朴素”的分论点,接着用方志敏和杨善洲的事例加以具体论证,最后用吴大观的话进行 归结,深化了分论点。这种论证思路作用是使论证更为严密。 27因为前文具体论述了树立高尚信仰的巨大作用,本段则联系当前一些干部在市场冲击和利益诱 惑下丧失信仰的实际,强调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使文章更有现实意义
语文模拟(一)参考答案 一、1.C 2.D 3.C 4.D 5.A 6.B 7. 示例一:挫折,不怕,只要勇敢面对就好。 示例二:伤心, 不怕,只要坚强乐观就好。8.(1)老马因没钱买食物充饥而饿昏,祥子买包子给老马祖孙吃。 ( 或在寒冷的冬夜给老马祖孙买羊肉馅包子。)(2)夏洛蒂 勃朗特 《简 爱》9.略 二、10. (1)即“兼得”,同时获得。 (2)通“避”躲避。(3)推辞。(4)离开 11.(1)略(2)天下的士被人们尊重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能替别人排忧解难而不收取任何报酬。 12. 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 13. 舍生而取义者也 义 不义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 皆有之 14. 无意名利。1 分;功成不居。1 分。意思对即可。 译文 平原君要封赏鲁仲连,鲁仲连再三推辞,最终也不肯接受。平原君就设宴招待他,喝到酒酣耳热时, 平原君起身向前,献上千金酬谢鲁仲连。鲁仲连笑着说:“杰出之士之所以被天下人崇尚,是因为 他们能替人排除祸患,消释灾难,解决纠纷而不取报酬。如果收取酬劳,那就成了生意人的行为, 我鲁仲连是不忍心那样做的。”于是辞别平原君走了,终身不再相见。 15.指诗人自己 16.诗人抱着膝盖,对着孤灯,形影相吊一直坐到深夜,表达了作者孤单凄苦和对 家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三、17.①清晨的炊烟是最美的风景,乡村因它显得清新美丽,人因它感到愉悦。②傍晚的 炊烟是无声的召唤,农家的生活因它而有规律且十分和谐。 ③故乡的炊烟里更有母亲博大无私的 爱。18.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1 分)生动形象地写出清晨雾霭笼罩下村庄的清新与美丽,(1 分) 让人感到神清气爽,无比愉悦(1 分)19.①文章开篇描写了一副故乡炊烟图,用优美的语言刻画出 了故乡炊烟之美。(1 分)②这样写既起到了照应文章标题的作用,(1 分)又引出下文对故乡炊烟 的深情回忆。(1 分)同时也和结尾处思念故乡、感悟母爱亲情呼应。(1 分)20.①记忆中的母亲烤 出的是“焦香可口”的玉米,如今年岁已老的母亲烤糊了玉米。但在作者口里,两种玉米吃出的都 是一样的味,一样的情。 ②作者在这里将两次烤出的玉米构成对比,意在突出母亲的那颗拳拳之 心,那份博大无私的爱。21.随着乡村逐渐城镇化,昔日贫穷落后的乡村已经越来越远,乡村的炊 烟也在渐渐消失,因此偶尔出现的炊烟成为难得一见的风景,昔日炊烟袅袅的景象只能珍藏在记忆 深处了。22.炊烟是乡村的一道风景,寄予了作者对故乡人事的怀念,所以对消失的炊烟作者充满 了深深的怀念之情,但同时作者意识到这又是人类社会向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 23.高尚的信仰,是净化灵魂的甘露,是战无不胜的力量。24.“人生是奉献,不是索取”“活着就 该多做事” “为大多数人谋幸福”25.主要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把历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 各自所走过的不同历程进行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高尚的信仰,是净化灵魂的甘露,是战 无不胜的力量”这一中心论点。 26.第四段首先在开头提出了“信仰富有,才有矜持不苟、舍己 为公的洁白朴素”的分论点,接着用方志敏和杨善洲的事例加以具体论证,最后用吴大观的话进行 归结,深化了分论点。这种论证思路作用是使论证更为严密。 27.因为前文具体论述了树立高尚信仰的巨大作用,本段则联系当前一些干部在市场冲击和利益诱 惑下丧失信仰的实际,强调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使文章更有现实意义。 四、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