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预习、复习 【学习目标】 通过阅读,了解《最后的晩餐》的思想价值、艺术价值、审美价值。 2,学习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评价艺术作品。 3,了解达芬奇绘画艺术成就及在科学方面对人类的贡献,培养健康的审美 情感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达芬奇绘画艺术的成就和对作品的理解。 2,难点: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原文欣赏】 从1482年起,达·芬奇在米兰生活了17年。这时他在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上 进入了一个最成熟也是最繁荣的时期。这幅《最后的晚餐》是他接受米兰圣马利 亚·德烈·格拉契修道院的订件时作的。约从1495年画起,画了3年,这是一个传 统的圣经题材。两个世纪来,许多著名画家在这一题材上尝试过,但都存在某种不 足,首先是人物缺乏心理冲突,故事的戏剧性展开不生动。而达·芬奇这幅画,已扬 弃了过去所有这一题材的表现缺点,从人物的活动、性格、情感和心理反应等特 征上,深化了故事的寓意性,通过耶稣与犹大的冲突反映出人类的正义与邪恶之 间的对立。实际上它所展现的,正是当时意大利社会上凡是正直的人们,都能看到 的光明与黑暗的斗争的缩影。 《最后的晚餐》取材自基督教《新约全书·马太福音》第二十六章《设立圣 餐》的一节,在逾越节的一个晚上,耶稣预知他的死期将临,和他的十二个门徒在 起进晚餐。正在进餐时,耶稣对众门徒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人 要出卖我。门徒们听后,顿时引起闪电般的反应,他们个个感到突兀,有的转身、 有的站起,向主发问:主,是我么?耶稣回答:同我蘸手在盘子里的,就是他要卖我。 犹大就问他:拉比,是我么?耶稣回答:你说的是 在这幅画上,达·芬奇是这样来构思这一题材的,他对称地设计了两边各六 个门徒的形体动作 左边一组由面向耶稣的巴多罗米奥、安德烈、小雅各三人组成。巴多罗米奥 好象怀疑自己的耳朵听错了,从座位上跳起来,手按在桌上,面向耶稣,情绪激动 安德烈双手张开,手指向上。夹在中间的小雅各紧张地由背后伸手到第四个人的 肩上,形成两组间的联系 右边一组由马太、达太和西门组成。三人听了这骇人听闻的消息后,自发地 谈论起什么来,三人的手都伸向画面的中心 中右一组是多马、老雅各、腓力。多马伸出一个指头,好象在问老师:有一个 人要出卖你?和他并坐的老雅各张开两手,作惊奇的表示:这是多么可怕呀!年轻 的腓力则用双手掩着胸部,似乎说:难道在怀疑我对老师有背叛行为吗? 中左一组的彼得、约翰和犹大三人最富有表情,也是画上的主要角色。坐在 耶稣旁边的约翰歪着身子眼睛向下,两手手指交叉,有气无力地放在桌上,作出忧 愁状。性急的彼得,则情绪激昂,他从座上跳起,似乎在问约翰,叛徒是谁?他手中 已握着一把刚切了面包的刀,无意地靠近了犹大的肋部。而对犹大,达·芬奇采取 了特别的表现手法:听了耶稣的话后,犹大情绪紧张,身子稍向后仰,右臂支在桌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预习、复习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最后的晚餐》的思想价值、艺术价值、审美价值。 2,学习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评价艺术作品。 3,了解达芬奇绘画艺术成就及在科学方面对人类的贡献,培养健康的审美 情感。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达芬奇绘画艺术的成就和对作品的理解。 2,难点: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原文欣赏】 从 1482 年起,达•芬奇在米兰生活了 17 年。这时他在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上 进入了一个最成熟也是最繁荣的时期。这幅《最后的晚餐》是他接受米兰圣马利 亚•德烈•格拉契修道院的订件时作的。约从 1495 年画起,画了 3 年,这是一个传 统的圣经题材。两个世纪来,许多著名画家在这一题材上尝试过,但都存在某种不 足,首先是人物缺乏心理冲突,故事的戏剧性展开不生动。而达•芬奇这幅画,已扬 弃了过去所有这一题材的表现缺点,从人物的活动、性格、情感和心理反应等特 征上,深化了故事的寓意性,通过耶稣与犹大的冲突反映出人类的正义与邪恶之 间的对立。实际上它所展现的,正是当时意大利社会上凡是正直的人们,都能看到 的光明与黑暗的斗争的缩影。 《最后的晚餐》取材自基督教《新约全书•马太福音》第二十六章《设立圣 餐》的一节,在逾越节的一个晚上,耶稣预知他的死期将临,和他的十二个门徒在 一起进晚餐。正在进餐时,耶稣对众门徒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人 要出卖我。门徒们听后,顿时引起闪电般的反应,他们个个感到突兀,有的转身、 有的站起,向主发问:主,是我么?耶稣回答:同我蘸手在盘子里的,就是他要卖我。 犹大就问他:拉比,是我么?耶稣回答:你说的是。 在这幅画上,达•芬奇是这样来构思这一题材的,他对称地设计了两边各六 个门徒的形体动作—— 左边一组由面向耶稣的巴多罗米奥、安德烈、小雅各三人组成。巴多罗米奥 好象怀疑自己的耳朵听错了,从座位上跳起来,手按在桌上,面向耶稣,情绪激动; 安德烈双手张开,手指向上。夹在中间的小雅各紧张地由背后伸手到第四个人的 肩上,形成两组间的联系。 右边一组由马太、达太和西门组成。三人听了这骇人听闻的消息后,自发地 谈论起什么来,三人的手都伸向画面的中心。 中右一组是多马、老雅各、腓力。多马伸出一个指头,好象在问老师:有一个 人要出卖你?和他并坐的老雅各张开两手,作惊奇的表示:这是多么可怕呀!年轻 的腓力则用双手掩着胸部,似乎说:难道在怀疑我对老师有背叛行为吗? 中左一组的彼得、约翰和犹大三人最富有表情,也是画上的主要角色。坐在 耶稣旁边的约翰歪着身子眼睛向下,两手手指交叉,有气无力地放在桌上,作出忧 愁状。性急的彼得,则情绪激昂,他从座上跳起,似乎在问约翰,叛徒是谁?他手中 已握着一把刚切了面包的刀,无意地靠近了犹大的肋部。而对犹大,达•芬奇采取 了特别的表现手法:听了耶稣的话后,犹大情绪紧张,身子稍向后仰,右臂支在桌
上,手中油然地去握紧钱袋,露出一种抑制不住的惊恐。这十三个人中,只有犹大 的脸色是灰暗的。 坐在正中央的耶稣推开双手,把头垂向一边,作无可奈何的淡漠表情,这就加 强了两边四组人物的变化节奏感,使场面显得更富有戏剧效果。而这十二个人, 由于各自的年龄、性格和身份不同,他们的惊讶与疑虑表情也得到各自贴切的表 现。人物之间互相呼应,彼此联系,他们的感情不是孤立的,这是大画家达·芬奇最 重要的、也是最成功的心理描写因素。古代所谓多样统一的美学原则,至达·芬奇 的这幅画上才获得了空前有效的体现,其艺术成就也即在此。 在背景与空间处理上,达·芬奇利用食堂壁画的有限空间,用透视法画出画面 的深远感,好象晩餐的场面就发生在这间食堂里。他正确地计算离地透视的距离, 使水平线恰好与画中的人物与桌子构成一致,给观众造成心理的错觉,仿佛人们 亲眼看到了这一幕圣经故事的场面。在这幅画的背景上有成排的间壁、窗子、天 顶和背后墙上的各种装饰,它那向心力的构图是为取得平衡的庄严感的一般法则 运用得不好,很容易形成呆板感。明暗表现是利用了左上壁的窗子投射进来的光 线,所有人物都被画在阳光中,显得十分清晰,唯独犹大的脸和一部分身体仍处在 黑暗的阴影里。这种象征性的暗示,在绘画上正是由达·芬奇开始的。 达·芬奇为这幅画所搜集的资料也是惊人的,三年间,他苦苦追索着各个人物 的模型。教堂的主持人嫌他画得太慢,向教皇告状。一次,达·芬奇不得不对教 皇说:犹大这个形象实在难找。不然,就把教堂主持者的头像用上去算上了。吓 得主持再也不敢去催促他 他作了许多人物速写,最后,他在下层的无赖人物中找到了一个可以充作犹 大的头像。我们从他的许多草稿中,可以测知他全局构思时的思想发展过程。他 在确立每一个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及其经历等特征时,总是一边画,一边记 录一些文字:一个人饮过酒,把杯子放下,头即转向说话者;另一个人合拢双手, 紧蹙双眉看着自己的同伴;另一个人伸出两手的手掌,把肩耸到了耳边,嘴上又 显出惊奇的状态这些形象资料,只有深入地对生活进行观察,才能积累起来,而 艺术家的创新和意图的实现,也必须依靠这些可贵的资料。 画家如此费尽心机地创作,不是仅仅为要画好一节圣经故事,它要通过犹大 的叛变与正义人们的精神反应来隐喻人间的善恶斗争。作为一位伟大的人文主义 艺术家,达·芬奇的民主主义立场在意大利资产阶级上升时期是坚定的。事实上 也证明,他的这幅《最后的晚餐》一直在鼓舞着世界人民为反对邪恶的势力而斗 壁画《最后的晚餐》由于采用油胶混合画法,容易剥落,加上米兰气候潮湿, 二氧化硫与湿空气接触,变成硫酸,逐渐腐蚀壁画。这座建筑物在拿破仑一世时 曾遭军队的破坏,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被英美军队炮击,致使这幅壁画已破损 不堪。为了抢救这幅名画,国际上许多修复专家正在进行修复之中 【作者介绍】 朱伯雄(1932.1—2005.10.10),男,别名羊石,祖籍淅江湖州,出生于上海。 我国著名的美术史论家,教育家,翻译家。1951年考入东北鲁迅文艺学院(即 鲁迅美术学院前身),1953年毕业于东北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1956年毕业于 哈尔滨外语学院俄语系,1967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深造,成为中国第一个美术史 论硕士研究生。1973年任教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历任《美术 译丛》主编、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主任、教授等职。1987年任淅江国际美 术研究会副会长,他还筹建了中国美术学院史论系。朱先生精通英、法、俄等多
上,手中油然地去握紧钱袋,露出一种抑制不住的惊恐。这十三个人中,只有犹大 的脸色是灰暗的。 坐在正中央的耶稣推开双手,把头垂向一边,作无可奈何的淡漠表情,这就加 强了两边四组人物的变化节奏感,使场面显得更富有戏剧效果。而这十二个人, 由于各自的年龄、性格和身份不同,他们的惊讶与疑虑表情也得到各自贴切的表 现。人物之间互相呼应,彼此联系,他们的感情不是孤立的,这是大画家达•芬奇最 重要的、也是最成功的心理描写因素。古代所谓多样统一的美学原则,至达•芬奇 的这幅画上才获得了空前有效的体现,其艺术成就也即在此。 在背景与空间处理上,达•芬奇利用食堂壁画的有限空间,用透视法画出画面 的深远感,好象晚餐的场面就发生在这间食堂里。他正确地计算离地透视的距离, 使水平线恰好与画中的人物与桌子构成一致,给观众造成心理的错觉,仿佛人们 亲眼看到了这一幕圣经故事的场面。在这幅画的背景上有成排的间壁、窗子、天 顶和背后墙上的各种装饰,它那向心力的构图是为取得平衡的庄严感的一般法则, 运用得不好,很容易形成呆板感。明暗表现是利用了左上壁的窗子投射进来的光 线,所有人物都被画在阳光中,显得十分清晰,唯独犹大的脸和一部分身体仍处在 黑暗的阴影里。这种象征性的暗示,在绘画上正是由达•芬奇开始的。 达•芬奇为这幅画所搜集的资料也是惊人的,三年间,他苦苦追索着各个人物 的模型。教堂的主持人嫌他画得太慢,向教皇告状。一次,达•芬奇不得不对教 皇说:犹大这个形象实在难找。不然,就把教堂主持者的头像用上去算上了。吓 得主持再也不敢去催促他。 他作了许多人物速写,最后,他在下层的无赖人物中找到了一个可以充作犹 大的头像。我们从他的许多草稿中,可以测知他全局构思时的思想发展过程。他 在确立每一个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及其经历等特征时,总是一边画,一边记 录一些文字:一个人饮过酒,把杯子放下,头即转向说话者;另一个人合拢双手, 紧蹙双眉看着自己的同伴;另一个人伸出两手的手掌,把肩耸到了耳边,嘴上又 显出惊奇的状态这些形象资料,只有深入地对生活进行观察,才能积累起来,而 艺术家的创新和意图的实现,也必须依靠这些可贵的资料。 画家如此费尽心机地创作,不是仅仅为要画好一节圣经故事,它要通过犹大 的叛变与正义人们的精神反应来隐喻人间的善恶斗争。作为一位伟大的人文主义 艺术家,达•芬奇的民主主义立场在意大利资产阶级上升时期是坚定的。事实上 也证明,他的这幅《最后的晚餐》一直在鼓舞着世界人民为反对邪恶的势力而斗 争。 壁画《最后的晚餐》由于采用油胶混合画法,容易剥落,加上米兰气候潮湿, 二氧化硫与湿空气接触,变成硫酸,逐渐腐蚀壁画。这座建筑物在拿破仑一世时 曾遭军队的破坏,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被英美军队炮击,致使这幅壁画已破损 不堪。为了抢救这幅名画,国际上许多修复专家正在进行修复之中。 【作者介绍】 朱伯雄(1932.1—2005.10.10),男,别名羊石,祖籍浙江湖州,出生于上海。 我国著名的美术史论家,教育家,翻译家。1951 年考入东北鲁迅文艺学院(即 鲁迅美术学院前身),1953 年毕业于东北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1956 年毕业于 哈尔滨外语学院俄语系,1967 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深造,成为中国第一个美术史 论硕士研究生。1973 年任教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历任《美术 译丛》主编、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主任、教授等职。1987 年任浙江国际美 术研究会副会长,他还筹建了中国美术学院史论系。朱先生精通英、法、俄等多
种语言,频繁来往于欧洲、东南亚、美国、苏联,担任美国哈佛大学文理学院美 术史论系客座教授、马来西亚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相关提示】 1,《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著名的油画作品之一。在众多的同类题材的绘 画作品里,此画被公认为空前之作,尤其以构思巧妙,布局卓越,细部写实而引 人入胜,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画面中人物的表情、手势、眼神、行为,都刻 划得精细入微,唯妙唯肖。 2,达芬奇与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合称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他的油画 《最后的晚餐》是里程碑式的巨著,《蒙娜丽莎》是轰动世界的圣品。达芬奇不 仅是个艺术大师,而且是个科学巨匠,他涉猎的范围还有数学、物理学、解剖学 天文学、工程学等。至今,像他这样的全能型巨匠,还没有第二个。所以有人称 他是有史以来最有才华的大师。 【正音正字】 蘸zhan稣su骇 【词语积累】 骇人听闻无可奈何费尽心机 【课文分析】 本文共有13段,从题材、构思、背景与空间的处理、资料是搜集、作品的 意义等方面,介绍和评价了名画《最后的晚餐》。 第1、2段,写《最后的晚餐》虽然取材于传统题材《圣经》,但是他超越 了前人,深化了故事的寓意,表现了人类的正义和邪恶的对立 第3-8段,介绍作品在构思方面对称地设计了门徒的形体动作,人物互相 呼应,彼此联系,体现了“多样统一”的美学原则。这是本文的重点。 第9段,介绍《最后的晚餐》的背景与空间的处理。 第10、11段,写作者为创作《最后的晚餐》,用3年时间追索各个人物的 模型,搜集了惊人的资料,特别是犹大形象。 第12段,写出作者费尽心机地创作,目的是为了隐喻人间的善恶斗争, 第13段,介绍《最后的晚餐》的破损情况,以及对它的抢救和保护, 【思维训练】 1,本文第1、2段的内容是什么? (本文第1、2段,写《最后的晚餐》虽然取材于传统题材《圣经》,但是他 超越了前人,深化了故事的寓意,表现了人类的正义和邪恶的对立。) 2,本文第3一8段,重点写了什么? (本文第3-8段,介绍作品在构思方面对称地设计了门徒的形体动作,人物 互相呼应,彼此联系,体现了“多样统一”的美学原则。) 3,用一句话,归纳第9段的内容。 (第9段,介绍《最后的晚餐》的背景与空间的处理。) 4,本文第10、11段写什么? (第10、11段,写作者为创作《最后的晚餐》,用3年时间追索各个人物的 模型,搜集了惊人的资料,特别是犹大形象。) 5,本文第12段是从哪个方面介绍的? (第12段,写出作者费尽心机地创作,目的是为了隐喻人间的善恶斗争。) 6,本文第13段写了什么内容? (第13段,介绍《最后的晚餐》的破损情况,以及对它的抢救和保护。)
种语言,频繁来往于欧洲、东南亚、美国、苏联,担任美国哈佛大学文理学院美 术史论系客座教授、马来西亚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相关提示】 1,《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著名的油画作品之一。在众多的同类题材的绘 画作品里,此画被公认为空前之作,尤其以构思巧妙,布局卓越,细部写实而引 人入胜,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画面中人物的表情、手势、眼神、行为,都刻 划得精细入微,唯妙唯肖。 2,达芬奇与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合称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他的油画 《最后的晚餐》是里程碑式的巨著,《蒙娜丽莎》是轰动世界的圣品。达芬奇不 仅是个艺术大师,而且是个科学巨匠,他涉猎的范围还有数学、物理学、解剖学、 天文学、工程学等。至今,像他这样的全能型巨匠,还没有第二个。所以有人称 他是有史以来最有才华的大师。 【正音正字】 蘸 zhàn 稣 sū 骇 hài 【词语积累】 骇人听闻 无可奈何 费尽心机 【课文分析】 本文共有 13 段,从题材、构思、背景与空间的处理、资料是搜集、作品的 意义等方面,介绍和评价了名画《最后的晚餐》。 第1、2段,写《最后的晚餐》虽然取材于传统题材《圣经》,但是他超越 了前人,深化了故事的寓意,表现了人类的正义和邪恶的对立。 第3-8段,介绍作品在构思方面对称地设计了门徒的形体动作,人物互相 呼应,彼此联系,体现了“多样统一”的美学原则。这是本文的重点。 第9段,介绍《最后的晚餐》的背景与空间的处理。 第 10、11 段,写作者为创作《最后的晚餐》,用 3 年时间追索各个人物的 模型,搜集了惊人的资料,特别是犹大形象。 第 12 段,写出作者费尽心机地创作,目的是为了隐喻人间的善恶斗争。 第 13 段,介绍《最后的晚餐》的破损情况,以及对它的抢救和保护。 【思维训练】 1,本文第1、2段的内容是什么? ( 本文第1、2段,写《最后的晚餐》虽然取材于传统题材《圣经》,但是他 超越了前人,深化了故事的寓意,表现了人类的正义和邪恶的对立。 ) 2,本文第3-8段,重点写了什么? ( 本文第3-8段,介绍作品在构思方面对称地设计了门徒的形体动作,人物 互相呼应,彼此联系,体现了“多样统一”的美学原则。 ) 3,用一句话,归纳第9段的内容。 ( 第9段,介绍《最后的晚餐》的背景与空间的处理。 ) 4,本文第 10、11 段写什么? ( 第 10、11 段,写作者为创作《最后的晚餐》,用 3 年时间追索各个人物的 模型,搜集了惊人的资料,特别是犹大形象。 ) 5,本文第 12 段是从哪个方面介绍的? ( 第 12 段,写出作者费尽心机地创作,目的是为了隐喻人间的善恶斗争。 ) 6,本文第 13 段写了什么内容? ( 第 13 段,介绍《最后的晚餐》的破损情况,以及对它的抢救和保护。 )
7,本文的重点是什么? (本文的重点是介绍《最后的晚餐》的构思。) 8,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运用了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如介绍作品的构思时,通过动作 描写和神态描写,再现犹大栩栩如生的形象:但是毕竟是绘画作品介绍,所以还 是以说明为主。) 9,“坐在正中央的耶稣推开双手,把头垂向一边,作无可奈何的淡漠表情,这 就加强了两边四组人物的变化节奏感,使场面显得更富有戏剧效果。”从表达方 式如何理解这句话? (前半句是描写、后半句是说明,这句运用了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这里,人物描写是为说明绘画服务的。) 10,《最后的晚餐》在构图、色彩、人物表情、绘画技法上有什么特点? (《最后的晚餐》外在美:高4.6米,宽8.8米,是一巨制,绘于圣玛丽亚 寺院食堂的墙上。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当耶稣与他的十二门徒共进晩餐时, 他说:“你们当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如一石激浪,引起餐桌上一阵骚动。达 芬奇画,表现的正是这骚动的片刻。 画家追求的审美内容及审美效应:立足于观众仰角透视,并把人物设置在画 面前沿。在一张长桌前,正中坐着中心形象耶稣,他的十二门徒左右各坐6人。 每侧又分成3人两组。听到耶稣的话后,门徒们的反应各不相同,其反应通过颇 具个性的神态和姿态表现出来。画中的人物或吃惊、或愤怒、或悲伤、或猜疑 叛徒犹大惊恐不安。端坐的耶稣则神态安详,处于自制的状态,与两边的动态又 形成鲜明的对照。作品避免了画面呆板的对称。) 11,从这幅画你感受到哪些美感?你最喜欢画上的什么?这幅画最精彩的是什 么? 12,达芬奇著名的美术作品和科学贡献有哪些? (提示:达芬奇不仅是画家、雕刻家、首饰家,而且是建筑家、工程师、音乐 家,还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有经验的老师。除了艺术,达芬奇涉猎的范围还有数学、 物理学、解剖学、天文学、工程学等,他是一个全能型巨匠。) 13,达芬奇与其他美术大师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他不仅是一位颇负盛名的艺术大师,又是一位科学家。达芬奇涉猎的范围还 有数学、物理学、解剖学、天文学、工程学等。至今,像他这样的全能型巨匠 还没有第二个。所以有人称他是有史以来最有才华的大师。) 【拓展学习】欣赏《蒙娜丽莎》,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1,你对这幅作品,有什么感受和体验? 2,《蒙娜丽莎》有什么魅力? (多少世纪来,人们一直在谈论画上的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她的微笑的确 神秘:它似乎在变化。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时 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象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 和揶揄。)
7,本文的重点是什么? ( 本文的重点是介绍《最后的晚餐》的构思。 ) 8,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 本文运用了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如介绍作品的构思时,通过动作 描写和神态描写,再现犹大栩栩如生的形象;但是毕竟是绘画作品介绍,所以还 是以说明为主。 ) 9,“坐在正中央的耶稣推开双手,把头垂向一边,作无可奈何的淡漠表情,这 就加强了两边四组人物的变化节奏感,使场面显得更富有戏剧效果。”从表达方 式如何理解这句话? ( 前半句是描写、后半句是说明,这句运用了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这里,人物描写是为说明绘画服务的。 ) 10,《最后的晚餐》在构图、色彩、人物表情、绘画技法上有什么特点? ( 《最后的晚餐》外在美:高 4.6 米,宽 8.8 米,是一巨制,绘于圣玛丽亚 寺院食堂的墙上。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当耶稣与他的十二门徒共进晚餐时, 他说:“你们当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如一石激浪,引起餐桌上一阵骚动。达 芬奇画,表现的正是这骚动的片刻。 画家追求的审美内容及审美效应:立足于观众仰角透视,并把人物设置在画 面前沿。在一张长桌前,正中坐着中心形象耶稣,他的十二门徒左右各坐 6 人。 每侧又分成 3 人两组。听到耶稣的话后,门徒们的反应各不相同,其反应通过颇 具个性的神态和姿态表现出来。画中的人物或吃惊、或愤怒、或悲伤、或猜疑…… 叛徒犹大惊恐不安。端坐的耶稣则神态安详,处于自制的状态,与两边的动态又 形成鲜明的对照。作品避免了画面呆板的对称。 ) 11,从这幅画你感受到哪些美感?你最喜欢画上的什么?这幅画最精彩的是什 么? 12,达芬奇著名的美术作品和科学贡献有哪些? ( 提示:达芬奇不仅是画家、雕刻家、首饰家,而且是建筑家、工程师、音乐 家,还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有经验的老师。除了艺术,达芬奇涉猎的范围还有数学、 物理学、解剖学、天文学、工程学等,他是一个全能型巨匠。 ) 13,达芬奇与其他美术大师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 他不仅是一位颇负盛名的艺术大师,又是一位科学家。达芬奇涉猎的范围还 有数学、物理学、解剖学、天文学、工程学等。至今,像他这样的全能型巨匠, 还没有第二个。所以有人称他是有史以来最有才华的大师。 ) 【拓展学习】欣赏《蒙娜丽莎》,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1,你对这幅作品,有什么感受和体验? 2,《蒙娜丽莎》有什么魅力? ( 多少世纪来,人们一直在谈论画上的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她的微笑的确 神秘:它似乎在变化。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时 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象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 和揶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