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海南省高考压轴卷 语文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知耻与慎独 徐建委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种耻感文化,《中庸》曰:“知耻近乎勇。”《孟子·公孙 丑上》曰:“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礼记·哀公问》曰:“物耻足以振之, 国耻足以兴之。”由此可知,知耻,往往是善念的发源,是事物向着美好一面转 化的开端。 知耻,是一个内化的活动,不需要外在表现的张扬外露,更多是良知的进退取舍。 从这个角度说,知耻是个人化的活动,是不假外力、置身人后时的自我砥砺。 中国文化中还有一个“慎独”的理念,就是独处时,君子该如何表现。慎独大约 是孔子讲学时特别提到的概念,历来为人所传诵的是《中庸》中的那句:“道也 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中庸》论及“慎独”,根据朱熹的解释,日常事有着一以贯之的正道存在,因 此即使自己处在“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世间的正义也是弥漫于此的,君 子更要常怀知耻之心,尤加谨慎于自己的言行,不能因他人的不知而放纵自己的 私欲。这其实就是自我道德和行为的约束,故而是修身的功夫,属于孔子以来所 倡导的士人自我修养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剥除其时代的因素,就其核心主旨来看, 个人的慎独时至今日,仍有很高的践行价值 具体来说,敬畏之心、独知与细微之事是我们今天仍然推重慎独的三个相互关联 的层面。所谓敬畏之心,是对公平与正义,或者说天道的敬畏,现实层面还有法 律。在他人看不到、听不到的地方,法律的约束力并不会削弱,因此我们更应该 对人对事常怀敬畏之心。自己独知之地,可以是他人不了解的地方,因此若从公 共的意义上来解释它,常常处于这种位置的人多是在位之人。在位之人相对于他 者,自然有对权力、资源及其他事项的优先乃至独占之利。那么,对于在位之人 特别是今日的领导干部而言,面对自己权责之内的己所独知之事时,是否怀有对 理、法的敬畏之心,是否遏制了私欲而秉以公心,便是事关一方或多方的大事了 细微之事,存于日用起居之间,虽然不足道,但日日与之相伴,更应有所警醒, 因为离道触法的败落往往萌芽于其中, 《大学》中有传统知识分子最佳的人生路径,即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到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诚心、正意,就是明乎所耻, 就是“三省吾身”,反思有何不妥之处。儒家倡导自修的目的,是在此基础上 鼓励士人去向外的治国、平天下,即所谓的内圣外王之道。这是儒家一个很值得 今天珍视的遗产,就是倡导士人从自我的修养和自律开始,进而致力于天下公事。 个人的道德水准对于其所从事的公事来说,的确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即便法律、 制度再健全,强调个人修养在任何时代都有意义。 《吕氏春秋·自知》篇曰:“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人主 欲自知,则必直士。”这是战国时代的论述,如果我们把“人主”替换成上级领
2016 海南省高考压轴卷 语文 (满分:150 分 时间:150 分钟)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毎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知耻与慎独 徐建委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种耻感文化,《中庸》曰:“知耻近乎勇。”《孟子·公孙 丑上》曰:“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礼记·哀公问》曰:“物耻足以振之, 国耻足以兴之。”由此可知,知耻,往往是善念的发源,是事物向着美好一面转 化的开端。 知耻,是一个内化的活动,不需要外在表现的张扬外露,更多是良知的进退取舍。 从这个角度说,知耻是个人化的活动,是不假外力、置身人后时的自我砥砺。 中国文化中还有一个“慎独”的理念,就是独处时,君子该如何表现。慎独大约 是孔子讲学时特别提到的概念,历来为人所传诵的是《中庸》中的那句:“道也 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中庸》论及“慎独”,根据朱熹的解释,日常事有着一以贯之的正道存在,因 此即使自己处在“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世间的正义也是弥漫于此的,君 子更要常怀知耻之心,尤加谨慎于自己的言行,不能因他人的不知而放纵自己的 私欲。这其实就是自我道德和行为的约束,故而是修身的功夫,属于孔子以来所 倡导的士人自我修养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剥除其时代的因素,就其核心主旨来看, 个人的慎独时至今日,仍有很高的践行价值。 具体来说,敬畏之心、独知与细微之事是我们今天仍然推重慎独的三个相互关联 的层面。所谓敬畏之心,是对公平与正义,或者说天道的敬畏,现实层面还有法 律。在他人看不到、听不到的地方,法律的约束力并不会削弱,因此我们更应该 对人对事常怀敬畏之心。自己独知之地,可以是他人不了解的地方,因此若从公 共的意义上来解释它,常常处于这种位置的人多是在位之人。在位之人相对于他 者,自然有对权力、资源及其他事项的优先乃至独占之利。那么,对于在位之人, 特别是今日的领导干部而言,面对自己权责之内的己所独知之事时,是否怀有对 理、法的敬畏之心,是否遏制了私欲而秉以公心,便是事关一方或多方的大事了。 细微之事,存于日用起居之间,虽然不足道,但日日与之相伴,更应有所警醒, 因为离道触法的败落往往萌芽于其中。 《大学》中有传统知识分子最佳的人生路径,即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到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诚心、正意,就是明乎所耻, 就是“三省吾身”,反思有何不妥之处。儒家倡导自修的目的,是在此基础上, 鼓励士人去向外的治国、平天下,即所谓的内圣外王之道。这是儒家一个很值得 今天珍视的遗产,就是倡导士人从自我的修养和自律开始,进而致力于天下公事。 个人的道德水准对于其所从事的公事来说,的确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即便法律、 制度再健全,强调个人修养在任何时代都有意义。 《吕氏春秋·自知》篇曰:“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人主 欲自知,则必直士。”这是战国时代的论述,如果我们把“人主”替换成上级领
导,这句话的意义便当代化了。这会是慎独的重要补充之义:即除了在自我修养 的层面保持戒惧之心、知耻之心外,对于公事也当保持戒惧,一切以公益福祉为 要,敢于直谏,不应时时揣测上级之意。因此,所谓慎独之道,不仅是自我向内 的道德自律,也是向外的正义追求,即不仅要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完善的人,也 要成为一个直士,一个有道义、敢担当的人,而非一个只求自我保全的世故之徒 (节选自《光明日报》2015年10月14日02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耻是一个良知进退取舍的内化活动,是在内心建立起辨别善恶美丑标准、 树立荣辱观念的自我砥砺活动,是善念的源泉。 B.耻感是一种注重廉耻的心态,产生于外人的观感和自我的反应,来源于外来 强制。孟子把“羞恶之心”视作“四端”之一端 C.朱熹从道德和行为方面解释“慎独”,强调人们在独自居处时,要加强自身 修养,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言行 D.无论是他人已知之地,还是自己独知之地、日常细微之事,我们都应该保持 慎重的警戒和敬畏的态度,避免离道触法而败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传统知识分子最佳的人生路径,具有由己到家再到国到天下的递进阶次,这 种人生理想的起点是从自我的修养和自律开始的。 B.自孔子以来倡导的士人自我修养主张,带有浓厚的个人功利色彩相鲜明的时 代因素。但其核心主旨,对今天仍有很高的践行价值。 C.所谓慎独之道,是一种自我的挑战与修养,也是一种价值取向:自我向内的 道德自律、为公益福祉的正义追求、有担当的责任意识 D.要达到“慎独”境界,必须常怀知耻之心,谨慎自己的言行,不断地提高自 己的修养,不依靠别人的监督,自觉地控制私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王勾践被俘后,“知耻而后勇”。他以耻为鉴,一方面富国强兵,一方面 反求诸己,改过迁善,内省自律,最终一举灭吴,成就霸业。勾践的“卧薪尝胆” 明证了知耻的积极意义。 B.中央提出“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儒家倡导“知耻”一脉相承。新 加坡等国至今保留的鞭刑,不仅通过刑罚惩戒罪犯,更是对罪犯进行耻感教育 令其知耻内省,慎独改过。 C.领导干部要做到清正廉洁,不仅需要上级监督、同级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 监督等他律,更需要内省自律,在自我修养的层面保持慎独,抵制诱惑,情趣髙 雅,以公益福祉为要。 D.人处于世容易陷入矛盾斗争的漩涡,因此需要自我保护。“慎独”为领导干 部保全自我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对下不摆架子,亲近和善;对上揣摩领导意 图,强干有为。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倍周也。履天子之 籍,听天下之断,偃然如固有之,而天下不称贪焉。杀管叔,虚殷国,而天下不 称戾焉。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而天下不称偏焉。教诲开 导成王,使谕于道,而能掩迹于文武。周公归周,反籍于成王,而天下不辍事周
导,这句话的意义便当代化了。这会是慎独的重要补充之义:即除了在自我修养 的层面保持戒惧之心、知耻之心外,对于公事也当保持戒惧,一切以公益福祉为 要,敢于直谏,不应时时揣测上级之意。因此,所谓慎独之道,不仅是自我向内 的道德自律,也是向外的正义追求,即不仅要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完善的人,也 要成为一个直士,一个有道义、敢担当的人,而非一个只求自我保全的世故之徒。 (节选自《光明日报》2015 年 10 月 14 日 02 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耻是一个良知进退取舍的内化活动,是在内心建立起辨别善恶美丑标准、 树立荣辱观念的自我砥砺活动,是善念的源泉。 B.耻感是一种注重廉耻的心态,产生于外人的观感和自我的反应,来源于外来 强制。孟子把“羞恶之心”视作“四端”之一端。 C.朱熹从道德和行为方面解释“慎独”,强调人们在独自居处时,要加强自身 修养,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言行。 D.无论是他人已知之地,还是自己独知之地、日常细微之事,我们都应该保持 慎重的警戒和敬畏的态度,避免离道触法而败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传统知识分子最佳的人生路径,具有由己到家再到国到天下的递进阶次,这 种人生理想的起点是从自我的修养和自律开始的。 B.自孔子以来倡导的士人自我修养主张,带有浓厚的个人功利色彩相鲜明的时 代因素。但其核心主旨,对今天仍有很高的践行价值。 C.所谓慎独之道,是一种自我的挑战与修养,也是一种价值取向:自我向内的 道德自律、为公益福祉的正义追求、有担当的责任意识。 D.要达到“慎独”境界,必须常怀知耻之心,谨慎自己的言行,不断地提高自 己的修养,不依靠别人的监督,自觉地控制私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越王勾践被俘后,“知耻而后勇”。他以耻为鉴,一方面富国强兵,一方面 反求诸己,改过迁善,内省自律,最终一举灭吴,成就霸业。勾践的“卧薪尝胆” 明证了知耻的积极意义。 B.中央提出“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儒家倡导“知耻”一脉相承。新 加坡等国至今保留的鞭刑,不仅通过刑罚惩戒罪犯,更是对罪犯进行耻感教育, 令其知耻内省,慎独改过。 C.领导干部要做到清正廉洁,不仅需要上级监督、同级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 监督等他律,更需要内省自律,在自我修养的层面保持慎独,抵制诱惑,情趣高 雅,以公益福祉为要。 D.人处于世容易陷入矛盾斗争的漩涡,因此需要自我保护。“慎独”为领导干 部保全自我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对下不摆架子,亲近和善;对上揣摩领导意 图,强干有为。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倍周也。履天子之 籍,听天下之断,偃然如固有之,而天下不称贪焉。杀管叔,虚殷国,而天下不 称戾焉。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而天下不称偏焉。教诲开 导成王,使谕于道,而能掩迹于文武。周公归周,反籍于成王,而天下不辍事周;
然而周公北面而朝之。天子也者,不可以少当也,不可以假摄为也:能则天下归 之,是以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离周也 成王冠,成人,周公归周,反籍焉,明不灭主之义也。周公无天下矣;乡有天下, 今无天下,非擅也;成王乡无天下,今有天下,非夺也;变势次序节然也。夫是 之谓大儒之效。 秦昭王问孙卿子曰:“儒无益于人之国。” 孙卿子曰:“儒者法先王,隆礼义,谨乎臣子而致贵其上者也。人主用之,则势 在本朝而宜:不用,则退编百姓而悫①;必为顺下矣。虽穷困冻馁,必不以邪道 为贪;无置锥之地,而明于持社稷之大义。呜呼而莫之能应,然而通乎财万物, 养百姓之经纪。势在人上,则王公之材也;在人下,则社稷之臣,国君之宝也; 虽隐于穷阎漏屋②,人莫不贵之,道诚存也 “仲尼将为司寇,沈犹氏不敢朝饮其羊,公慎氏岀其妻,慎溃氏瑜境而徙,鲁之 粥③牛马者不豫贾④,修正以待之也。居于阙党⑤,阙党之子弟罔不分,有亲者 取多,孝弟以化之也。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儒之为人下如是矣 王曰:“然则其为人上何如?” 孙卿曰:“其为人上也,广大矣!志意定乎内,礼节修乎朝,法则度量正乎官, 忠信爱利形乎下。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不为也。此若义信乎人矣, 通于四海,则天下应之如罐⑥。是何也?则贵名白而天下治也。故近者歌讴而乐 之,远者竭蹶而趋之,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夫是之谓人师。《诗》 曰:‘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夫其为人下也如彼,其为 人上也如此,何谓其无益于人之国也!” 昭王曰:“善!”(节选自《荀子·儒效》 注释:①悫:诚实。②穷阎漏屋:阎:里巷。漏:通“陋”,狭小,简陋。③粥 通“鬻”,卖。④豫贾:虚定高价。⑤阙党:地名。⑥謹:喧哗,形容齐声回答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子也者/不可以少当/也不可以假摄为也/能则天下归之/不能则天下去之/ 是以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离周也。 B.天子也/者不可以少当也/不可以假摄为也/能则天下归/之不能则天下去/之是 以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离周也。 C.天子也者/不可以少当也/不可以假摄为也/能则天下归之/不能则天下去之/ 是以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离周也 D.天子也者/不可以少当也/不可以假摄为也/能则天下归/之不能则天下去/之是 以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离周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崩,是仅对古代帝王死后的委婉称谓。崩、薨、卒、死、没五字都是古时对 人死的称呼,它反映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严格的等级制度 B.冠,即弱冠,又叫及冠、加冠,指男子20岁。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 人的帽子,以示成年。 C.孙卿子,即荀卿,卿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后来为了避汉宣帝刘询讳改称孙 卿子。 D.《诗》是《诗经》的简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到春 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故又称“诗三百”,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 6.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然而周公北面而朝之。天子也者,不可以少当也,不可以假摄为也;能则天下归 之,不能则天下去之,是以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离周也。 成王冠,成人,周公归周,反籍焉,明不灭主之义也。周公无天下矣;乡有天下, 今无天下,非擅也;成王乡无天下,今有天下,非夺也;变势次序节然也。夫是 之谓大儒之效。 秦昭王问孙卿子曰:“儒无益于人之国。” 孙卿子曰:“儒者法先王,隆礼义,谨乎臣子而致贵其上者也。人主用之,则势 在本朝而宜;不用,则退编百姓而悫①;必为顺下矣。虽穷困冻馁,必不以邪道 为贪;无置锥之地,而明于持社稷之大义。呜呼而莫之能应,然而通乎财万物, 养百姓之经纪。势在人上,则王公之材也;在人下,则社稷之臣,国君之宝也; 虽隐于穷阎漏屋②,人莫不贵之,道诚存也。 “仲尼将为司寇,沈犹氏不敢朝饮其羊,公慎氏出其妻,慎溃氏踰境而徙,鲁之 粥③牛马者不豫贾④,修正以待之也。居于阙党⑤,阙党之子弟罔不分,有亲者 取多,孝弟以化之也。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儒之为人下如是矣。” 王曰:“然则其为人上何如?” 孙卿曰:“其为人上也,广大矣!志意定乎内,礼节修乎朝,法则度量正乎官, 忠信爱利形乎下。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不为也。此若义信乎人矣, 通于四海,则天下应之如讙⑥。是何也?则贵名白而天下治也。故近者歌讴而乐 之,远者竭蹶而趋之,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夫是之谓人师。《诗》 曰:‘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夫其为人下也如彼,其为 人上也如此,何谓其无益于人之国也!” 昭王曰:“善!”(节选自《荀子·儒效》) 注释:①悫:诚实。②穷阎漏屋:阎:里巷。漏:通“陋”,狭小,简陋。③粥: 通“鬻”,卖。④豫贾:虚定高价。⑤阙党:地名。⑥讙:喧哗,形容齐声回答。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子也者/不可以少当/也不可以假摄为也/能则天下归之/不能则天下去之/ 是以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离周也。 B.天子也/者不可以少当也/不可以假摄为也/能则天下归/之不能则天下去/之是 以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离周也。 C.天子也者/不可以少当也/不可以假摄为也/能则天下归之/不能则天下去之/ 是以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离周也。 D.天子也者/不可以少当也/不可以假摄为也/能则天下归/之不能则天下去/之是 以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离周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崩,是仅对古代帝王死后的委婉称谓。崩、薨、卒、死、没五字都是古时对 人死的称呼,它反映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严格的等级制度。 B.冠,即弱冠,又叫及冠、加冠,指男子 20 岁。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 人的帽子,以示成年。 C.孙卿子,即荀卿,卿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后来为了避汉宣帝刘询讳改称孙 卿子。 D.《诗》是《诗经》的简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到春 秋中叶的诗歌 305 篇,故又称“诗三百”,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 6.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武王死后,由于成王年纪尚小,周公担心天下有人会背叛周朝,于是自己 登上了王位,后来,周公又把王位还给了成王。 B.孙卿子认为,作为儒者,做臣子则能效法先王,尊崇礼义,做百姓则能诚实 顺服,安分守己。 C.仲尼做司寇时,用孝悌之道教育人们,结果使得商沈氏、公慎氏、慎溃氏等 人都改掉了自己的不良行为,这就是大儒的作用。 D.儒者一旦为官,他们会用礼义制度修治朝廷,并用他们尊贵的名声显赫招引 四方人士前来归服。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杀管叔,虚殷国,而天下不称戾焉 译文 (2)虽穷困冻馁,必不以邪道为贪:无置锥之地,而明于持社稷之大义。 译 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②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1129年,北宋灭亡,高宗即位,立足未稳,金兵南下。苗 傅、刘正彦在杭州胁迫高宗让位。②阑干:星光横斜参差的样子 8.请赏析本诗写景的艺术手法。(5分) 方回在《瀛奎律髓》中将本诗编入了“忠愤”门。请结合全诗分析其缘由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 表达了英雄业绩的流风余韵已荡然无存,自己希望像英雄那样建功立业的雄心壮 志难以实现的惆怅
A.周武王死后,由于成王年纪尚小,周公担心天下有人会背叛周朝,于是自己 登上了王位,后来,周公又把王位还给了成王。 B.孙卿子认为,作为儒者,做臣子则能效法先王,尊崇礼义,做百姓则能诚实 顺服,安分守己。 C.仲尼做司寇时,用孝悌之道教育人们,结果使得商沈氏、公慎氏、慎溃氏等 人都改掉了自己的不良行为,这就是大儒的作用。 D.儒者一旦为官,他们会用礼义制度修治朝廷,并用他们尊贵的名声显赫招引 四方人士前来归服。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杀管叔,虚殷国,而天下不称戾焉。 译 文: 。 (2)虽穷困冻馁,必不以邪道为贪;无置锥之地,而明于持社稷之大义。 译 文: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②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 1129 年,北宋灭亡,高宗即位,立足未稳,金兵南下。苗 傅、刘正彦在杭州胁迫高宗让位。②阑干:星光横斜参差的样子。 8.请赏析本诗写景的艺术手法。(5 分) 9.方回在《瀛奎律髓》中将本诗编入了“忠愤”门。请结合全诗分析其缘由。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英雄业绩的流风余韵已荡然无存,自己希望像英雄那样建功立业的雄心壮 志难以实现的惆怅
(2)杜牧《阿房宫赋》善用铺排,不吝笔墨,但也有的句子惜墨如金,极为精 当,比如 两句, 寥寥数字,写秦始皇大兴土木建造阿房宫,就相当生动传神,极富动态感和气势。 (3)《离骚》中屈原用“ ”表明人 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理想。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道大题中选定其中一个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 题,不得选作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树下 铁凝 自从儿子去北京念大学,一家人得全力以赴供应儿子每月的开销,老于连烟都戒 了,哪儿还能挤出取暖的煤钱。又过了些时候,老同学项珠珠从省会调至老于的 城市,做了这城市的副市长。自此,老于和家人常在电视屏幕上看见她。 老于的老婆说,这个女市长和你不是同学么,能不能跟市长说说,给咱们找两间 有暖气的房。老于说,怕不好开这个口。此时全家正吃晚饭,老于盯住女儿的双 手,手肿着,青一块紫一块的。再看看孩子的耳朵,也冻了。女儿前不久刚参加 全省高中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拿了个第二,回家后她对老于说,她的目标是北 大、清华,非这两个学校不考。明年女儿高中毕业,最关键的一年,老于拿什么 来支持女儿的关键时刻?也许真应该去找老同学项珠珠市长。 老于家中无电话,第二天他特意早些上班,趁同事们还没进教研室,他给项市长 打了电话。电话里的项珠珠很热情,问老于是不是有什么事找她。这边老于连连 说着没事没事真没什么事,声音挺大,就好像谁说有事谁就是诬陷了他似的。那 边项副市长说有事也没关系只要她能帮忙。这边老于仍高声坚持说没事,只是想 见面聊聊。 这晚老于骑了五十分钟自行车,从城郊赶到项副市长家。在项副市长温暖的家中, 项珠珠就穿了一件薄薄的开司米圆领衫。老于一下子意识不到这些,他甚至看不 见客厅里都摆列了些什么。房间阔大,地板很亮,果盘里的水果鲜美,杯中的绿 茶馨香……这些和老于无关,或者,越是置身此情此景,老于便越要使自己的谈 话配得上这气氛和这气氛中的女市长。他于是就谈文学。 他想起中学时的项珠珠是喜欢文学的,初次把陀思妥耶夫斯基介绍给她的正是他 老于。果然,如今的项珠珠对文学仍然保持着并不虚假的爱好,她很轻易地就说 出了一大串当代作家的名字和他们的小说,并和老于探讨这些作家的作品。老于 谈着自己的见解,他发现项珠珠脸上是信服的神态,她的表情使老于很满意自己, 当他满意自己的时候便也开始焦虑:房子呢?房子的请求他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开 口呢。他滔滔不绝地讲着,却也发现自己越来越无法对付自己,心中的另一个老 于在同他捣蛋。他的话题越是宽泛,他说出房子的可能就越是狭窄;他谈话的内 容越是高雅,他的房子问题就越是俗不可耐;他越是想说出房子的事,就越是说 不到房子上去。他不知道他这是怎么了,他在点点滴滴、一分一寸地折磨自己枪 毙自己,他同情自己又痛恨着自己,可是他必须一直往前讲 时间已经十一点了,他的事还没说呢,可他已经没有理由再坐下去了。他站了起 来,项珠珠也站了起来。以她的经验和洞察力,会猜岀他是有求于她的,于是她
(2)杜牧《阿房宫赋》善用铺排,不吝笔墨,但也有的句子惜墨如金,极为精 当,比如 “ , ”两句, 寥寥数字,写秦始皇大兴土木建造阿房宫,就相当生动传神,极富动态感和气势。 (3)《离骚》中屈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人 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理想。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道大题中选定其中一个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 题,不得选作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树下 铁凝 自从儿子去北京念大学,一家人得全力以赴供应儿子每月的开销,老于连烟都戒 了,哪儿还能挤出取暖的煤钱。又过了些时候,老同学项珠珠从省会调至老于的 城市,做了这城市的副市长。自此,老于和家人常在电视屏幕上看见她。 老于的老婆说,这个女市长和你不是同学么,能不能跟市长说说,给咱们找两间 有暖气的房。老于说,怕不好开这个口。此时全家正吃晚饭,老于盯住女儿的双 手,手肿着,青一块紫一块的。再看看孩子的耳朵,也冻了。女儿前不久刚参加 全省高中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拿了个第二,回家后她对老于说,她的目标是北 大、清华,非这两个学校不考。明年女儿高中毕业,最关键的一年,老于拿什么 来支持女儿的关键时刻?也许真应该去找老同学项珠珠市长。 老于家中无电话,第二天他特意早些上班,趁同事们还没进教研室,他给项市长 打了电话。电话里的项珠珠很热情,问老于是不是有什么事找她。这边老于连连 说着没事没事真没什么事,声音挺大,就好像谁说有事谁就是诬陷了他似的。那 边项副市长说有事也没关系只要她能帮忙。这边老于仍高声坚持说没事,只是想 见面聊聊。 这晚老于骑了五十分钟自行车,从城郊赶到项副市长家。在项副市长温暖的家中, 项珠珠就穿了一件薄薄的开司米圆领衫。老于一下子意识不到这些,他甚至看不 见客厅里都摆列了些什么。房间阔大,地板很亮,果盘里的水果鲜美,杯中的绿 茶馨香……这些和老于无关,或者,越是置身此情此景,老于便越要使自己的谈 话配得上这气氛和这气氛中的女市长。他于是就谈文学。 他想起中学时的项珠珠是喜欢文学的,初次把陀思妥耶夫斯基介绍给她的正是他 老于。果然,如今的项珠珠对文学仍然保持着并不虚假的爱好,她很轻易地就说 出了一大串当代作家的名字和他们的小说,并和老于探讨这些作家的作品。老于 谈着自己的见解,他发现项珠珠脸上是信服的神态,她的表情使老于很满意自己, 当他满意自己的时候便也开始焦虑:房子呢?房子的请求他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开 口呢。他滔滔不绝地讲着,却也发现自己越来越无法对付自己,心中的另一个老 于在同他捣蛋。他的话题越是宽泛,他说出房子的可能就越是狭窄;他谈话的内 容越是高雅,他的房子问题就越是俗不可耐;他越是想说出房子的事,就越是说 不到房子上去。他不知道他这是怎么了,他在点点滴滴、一分一寸地折磨自己枪 毙自己,他同情自己又痛恨着自己,可是他必须一直往前讲。 时间已经十一点了,他的事还没说呢,可他已经没有理由再坐下去了。他站了起 来,项珠珠也站了起来。以她的经验和洞察力,会猜出他是有求于她的,于是她
又问老于真的没有别的事么?没有没有没有真的没有……老于边摆手边大步向 门口走,叫人觉得你若再问反而是你对他的不礼貌了。项珠珠没有再问。出得门 来,老于的脑子很乱。他解开棉袄领扣,让冷风吹一吹他那燥热的心。他推起自 行车在便道上走了几步,站在一棵龙盘槐下。他是来求项珠珠解决两间带暖气的 房子的,可他一晚上都说了些什么呀! 他不能再将这请求原封带回家去。他应该说出来,他必得说出来,他鼓动着自己 又朝龙盘槐靠近了一点儿,他把这棵树想成了项珠珠,他对着树说出了他那难以 启齿的请求。他把满心的重负卸在了这棵树下,然后骑车离开了它 老于回到家时,已是夜半时分。他站在院子里没有立即进屋,因为他发觉自己又 把另一个难以启齿的请求带回了家来:他准备请求老婆和女儿再也别让他去请求 副市长了。 (1)下列对小说中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老于想请中学同学项市长帮忙却不好意思开口,但女儿正处于学业的关键阶 段又让他觉得自己必须开口。整个故事就在这两种心理的交叉冲突中展开。 B.作者运用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来刻画老于,如电话联系项市长时“声音挺 大”,“高声坚持说没事”,显示出他说话时的自豪心理。 C.小说使用第三人称全知全能式的视角,灵活的叙述方式,平实细腻的语言描 写,展现了老于内心矛盾复杂的斗争和辛酸无奈的心理。 D.看到项市长家房间阔大,地板很亮,果盘里的水果鲜美,杯中的绿茶馨香· 老于自感寒碜,为迎合项市长的爱好,只好大谈文学 E.老于最后对一棵龙盘槐倾诉,反映了知识分子维护自尊的心理,也直接批评 了当今项市长之类的干部目中无人、脱离群众的现实。 (2)作品的第五段是如何表现老于的心理的?请简要分析。(6分) (3)作品主人公老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4)请结合全文,探究“树”的深刻意蕴。(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叶圣陶:教育为人生 叶圣陶189年出生于苏州,12岁考进留日学者举办的“洋学堂”一一草桥中学。 学校开设的修身、博物、历史、算学、英文、旅行等课程,让叶圣陶感到新奇不 已,也让他开始关心国运,思考救国之路。 他从草桥中学毕业后,即投身教师职业,以期实现以儿童为本位的“为人生”的 教育理想。1917年,他受同学吴宾若之邀,赴甪直镇吴县第五高小任教。在这 里,他与志同道合的同事,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为人生而教育”的乡村教育
又问老于真的没有别的事么?没有没有没有真的没有……老于边摆手边大步向 门口走,叫人觉得你若再问反而是你对他的不礼貌了。项珠珠没有再问。出得门 来,老于的脑子很乱。他解开棉袄领扣,让冷风吹一吹他那燥热的心。他推起自 行车在便道上走了几步,站在一棵龙盘槐下。他是来求项珠珠解决两间带暖气的 房子的,可他一晚上都说了些什么呀! 他不能再将这请求原封带回家去。他应该说出来,他必得说出来,他鼓动着自己 又朝龙盘槐靠近了一点儿,他把这棵树想成了项珠珠,他对着树说出了他那难以 启齿的请求。他把满心的重负卸在了这棵树下,然后骑车离开了它。 老于回到家时,已是夜半时分。他站在院子里没有立即进屋,因为他发觉自己又 把另一个难以启齿的请求带回了家来:他准备请求老婆和女儿再也别让他去请求 副市长了。 (1)下列对小说中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A.老于想请中学同学项市长帮忙却不好意思开口,但女儿正处于学业的关键阶 段又让他觉得自己必须开口。整个故事就在这两种心理的交叉冲突中展开。 B.作者运用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来刻画老于,如电话联系项市长时“声音挺 大”,“高声坚持说没事”,显示出他说话时的自豪心理。 C.小说使用第三人称全知全能式的视角,灵活的叙述方式,平实细腻的语言描 写,展现了老于内心矛盾复杂的斗争和辛酸无奈的心理。 D.看到项市长家房间阔大,地板很亮,果盘里的水果鲜美,杯中的绿茶馨香…… 老于自感寒碜,为迎合项市长的爱好,只好大谈文学。 E.老于最后对一棵龙盘槐倾诉,反映了知识分子维护自尊的心理,也直接批评 了当今项市长之类的干部目中无人、脱离群众的现实。 (2)作品的第五段是如何表现老于的心理的?请简要分析。(6 分) (3)作品主人公老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 分) (4)请结合全文,探究“树”的深刻意蕴。(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叶圣陶:教育为人生 叶圣陶 1894 年出生于苏州,12 岁考进留日学者举办的“洋学堂”——草桥中学。 学校开设的修身、博物、历史、算学、英文、旅行等课程,让叶圣陶感到新奇不 已,也让他开始关心国运,思考救国之路。 他从草桥中学毕业后,即投身教师职业,以期实现以儿童为本位的“为人生”的 教育理想。1917 年,他受同学吴宾若之邀,赴甪直镇吴县第五高小任教。在这 里,他与志同道合的同事,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为人生而教育”的乡村教育
改革实验。甪直的这段经历,使他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就此生根,教师情结就此深 埋 1923年,叶圣陶到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1931年,他主持开明出版社,开始致 力于教材编写。《开明国语课本》就诞生于这一时期。叶圣陶认为:“教育改革 的工具不能不从早预备。”他编写《开明国语课本》,就是希望把教材作为教育 改革的工具与武器。当时很多国文教材语言枯燥,插图呆板,孩子们见了就厌烦, 适合儿童特点的读物极其缺乏。叶圣陶决心改变这种现状。此外,当时的教材偏 重于劝善教孝赏善罚恶的说教,这与叶圣陶“为人生”的理念背道而驰。他将儿 童文学编入国文课本,使儿童乐于阅读,以此唤起其自我意识的觉醒。此后,叶 圣陶又陆续与夏丐尊、吕叔湘、朱自清等人共同编写出版了多套国文教材,对我 国国文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1949年8月,叶圣陶主持草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及《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第一次使用“语文”作为学科名称,拟就了新中国中小学生所学语文课本的总纲 目。新中国成立后沿用至今的语文教学体系,便由叶圣陶主持设计 建国后,叶圣陶出任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肩负全国教育改革的 重任,同时领导着中小学教材的改革和建设。编写教材之余,叶圣陶对语文教学 进行了大量论述。1978年《教育研究》杂志连载了叶圣陶给语文教师的36封书 信,总题为《语文教育书简》,凝聚了其语文教育经验,推动了新时期的教学改 革 尽管事务繁多,但叶圣陶始终没有停止对“教育为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丰子恺画过一幅名为“教育”的漫画。画面上有个做泥人的师傅,正在认真地把 个个泥团往模子里按,“脱出来的泥人个个一模一样”。叶圣陶对此极为赞赏, 说:“受教育的人绝非没有生命的泥团,只管把他们往模子里按,失败是肯定无 疑的。”在他看来,应该强调学生是有个性的人,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一个学 生就是一个世界。我们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千万不可用“一把尺子”来衡 量所有学生,也不能用一种方法对待所有学生 关于教育,叶圣陶思考最多的,就是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在他看来,现代教育 要培养出一个个自由的人,不能再以圣经贤传为教,把受教育者赶上利禄之途, 即“中学教育的目标不外乎教给学生处理生活的一般知识,养成学生处理生活的 般能力,使他能够做一个健全的公民 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教任何 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然而,上世纪70年代末,应试教育刺 痛了叶圣陶。1979年,高考刚恢复,许多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只知道逼学生 做功课。叶圣陶又听到文理分科消息,他对此很不赞同。 不久之后,重点学校也在全国流行起来。对于许多文件和通讯报道都在鼓吹“必 须把重点学校办好”,叶圣陶说,这似乎含有这样一层意思一一对非重点学校可 以要求从宽,办好办不好都无所谓。对此,叶圣陶指出:“教育要为全社会而设 计,教育决不能为挑选少数选手而设计,结果使这些选手光荣显要,站在众人的 头顶上,伸出手来,收受众人的供养。” 让叶圣陶遗憾的是,他于青年时期提出的“教育为人生”的理想,在他步入老年 后,仍然如此遥 (摘编自俞水《叶圣陶:教育为人生》) 相关链接
改革实验。甪直的这段经历,使他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就此生根,教师情结就此深 埋。 1923 年,叶圣陶到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1931 年,他主持开明出版社,开始致 力于教材编写。《开明国语课本》就诞生于这一时期。叶圣陶认为:“教育改革 的工具不能不从早预备。”他编写《开明国语课本》,就是希望把教材作为教育 改革的工具与武器。当时很多国文教材语言枯燥,插图呆板,孩子们见了就厌烦, 适合儿童特点的读物极其缺乏。叶圣陶决心改变这种现状。此外,当时的教材偏 重于劝善教孝赏善罚恶的说教,这与叶圣陶“为人生”的理念背道而驰。他将儿 童文学编入国文课本,使儿童乐于阅读,以此唤起其自我意识的觉醒。此后,叶 圣陶又陆续与夏丐尊、吕叔湘、朱自清等人共同编写出版了多套国文教材,对我 国国文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1949 年 8 月,叶圣陶主持草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及《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第一次使用“语文”作为学科名称,拟就了新中国中小学生所学语文课本的总纲 目。新中国成立后沿用至今的语文教学体系,便由叶圣陶主持设计。 建国后,叶圣陶出任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肩负全国教育改革的 重任,同时领导着中小学教材的改革和建设。编写教材之余,叶圣陶对语文教学 进行了大量论述。1978 年《教育研究》杂志连载了叶圣陶给语文教师的 36 封书 信,总题为《语文教育书简》,凝聚了其语文教育经验,推动了新时期的教学改 革。 尽管事务繁多,但叶圣陶始终没有停止对“教育为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丰子恺画过一幅名为“教育”的漫画。画面上有个做泥人的师傅,正在认真地把 一个个泥团往模子里按,“脱出来的泥人个个一模一样”。叶圣陶对此极为赞赏, 说:“受教育的人绝非没有生命的泥团,只管把他们往模子里按,失败是肯定无 疑的。”在他看来,应该强调学生是有个性的人,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一个学 生就是一个世界。我们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千万不可用“一把尺子”来衡 量所有学生,也不能用一种方法对待所有学生。 关于教育,叶圣陶思考最多的,就是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在他看来,现代教育 要培养出一个个自由的人,不能再以圣经贤传为教,把受教育者赶上利禄之途, 即“中学教育的目标不外乎教给学生处理生活的一般知识,养成学生处理生活的 一般能力,使他能够做一个健全的公民”。 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教任何 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然而,上世纪 70 年代末,应试教育刺 痛了叶圣陶。1979 年,高考刚恢复,许多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只知道逼学生 做功课。叶圣陶又听到文理分科消息,他对此很不赞同。 不久之后,重点学校也在全国流行起来。对于许多文件和通讯报道都在鼓吹“必 须把重点学校办好”,叶圣陶说,这似乎含有这样一层意思——对非重点学校可 以要求从宽,办好办不好都无所谓。对此,叶圣陶指出:“教育要为全社会而设 计,教育决不能为挑选少数选手而设计,结果使这些选手光荣显要,站在众人的 头顶上,伸出手来,收受众人的供养。” 让叶圣陶遗憾的是,他于青年时期提出的“教育为人生”的理想,在他步入老年 后,仍然如此遥 远。 (摘编自俞水《叶圣陶:教育为人生》) 相关链接:
①作为教育家的叶圣陶先生,在教育上虽然没有大部头的著作,不追求理论体系 的构建,但他提出的一些思想和观点,如“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育就是 为了培养习惯”等,以及他对怎样做教师的论述、对语文教育的思考,紧贴教育 教学实践,平实而深刻,是中国教育思想的宝贵财富。(自《对话:他提醒我们 回到原点》) ②叶老说他在商务印书馆当过校对和编辑。商务出过不少青少年知识读物,如《万 有文库》等,还有教科书,都不容许有错别字,否则便会“误人子弟”。(摘自 彦火《与读者交心的叶圣陶》)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草桥中学开设的各种课程,极大地开阔了叶圣陶的眼界:甪直镇的工作经历 也为他一生都为之努力的“为人生”的教育理想奠定了基础。 B.叶圣陶的一生都与教育事业密切相关。他在从事出版行业时,编辑出版了很 多国文教材;任职于教育部时,推动了全国的教育改革。 C.叶圣陶在商务印书馆工作时,对待出版的各种书籍都不允许出现错别字,以 免“误人子弟”,他对待工作的严谨认真的态度由此可见一斑 D.叶圣陶十分重视教材编写工作。他在商务印书馆工作时,开始致力于教材编 写,并且倾尽全力打造了今天仍被人热捧的《开明国语课本》 E.叶圣陶的教育思想不追求理论的系统性,更注重在实践中的运用。他认为 既要教给学生处理生活的一般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2)叶圣陶为什么要编写《开明国语课本》?请结合材料,简述其原因。(6 分) (3)叶圣陶对中国教育有哪些贡献?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 (4)叶圣陶所倡导的“教育为人生”的教育理念在当今社会仍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一理念的理解。(8分)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上海申鑫队在源深体育中心迎战北京国安,尽管保级前景几近令人绝望,但是, 申鑫队没有 仍以饱满的精神迎战北京国安队 ②中国政府处理南海问题证明了中国的实力,同时也表明我们依然面临着许多困 难。我们既没理由 也没理由妄自尊大。 ③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陷入一种心理困境 ,感觉自己处处不如 别人,这是非常有害的。 A.自惭形秽妄自菲薄自暴自弃 B.妄自菲薄自暴自弃自惭形 秽 C.自暴自弃妄自菲薄自惭形秽 D.自暴自弃自惭形秽妄自菲薄 1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用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在“保护优先”价值取向下制定游戏规则 的创新性工作,是对现有制度安排的发展、改革与继承 B.精准扶贫,是为了脱贫。要完善贫困对象,建立电子档案,按照“脱贫即出 返贫纳入”原则实行动态管理
①作为教育家的叶圣陶先生,在教育上虽然没有大部头的著作,不追求理论体系 的构建,但他提出的一些思想和观点,如“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育就是 为了培养习惯”等,以及他对怎样做教师的论述、对语文教育的思考,紧贴教育 教学实践,平实而深刻,是中国教育思想的宝贵财富。(自《对话:他提醒我们 回到原点》) ②叶老说他在商务印书馆当过校对和编辑。商务出过不少青少年知识读物,如《万 有文库》等,还有教科书,都不容许有错别字,否则便会“误人子弟”。(摘自 彦火《与读者交心的叶圣陶》)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草桥中学开设的各种课程,极大地开阔了叶圣陶的眼界;甪直镇的工作经历 也为他一生都为之努力的“为人生”的教育理想奠定了基础。 B.叶圣陶的一生都与教育事业密切相关。他在从事出版行业时,编辑出版了很 多国文教材;任职于教育部时,推动了全国的教育改革。 C.叶圣陶在商务印书馆工作时,对待出版的各种书籍都不允许出现错别字,以 免“误人子弟”,他对待工作的严谨认真的态度由此可见一斑。 D.叶圣陶十分重视教材编写工作。他在商务印书馆工作时,开始致力于教材编 写,并且倾尽全力打造了今天仍被人热捧的《开明国语课本》。 E.叶圣陶的教育思想不追求理论的系统性,更注重在实践中的运用。他认为, 既要教给学生处理生活的一般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2)叶圣陶为什么要编写《开明国语课本》?请结合材料,简述其原因。(6 分) (3)叶圣陶对中国教育有哪些贡献?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 分) (4)叶圣陶所倡导的“教育为人生”的教育理念在当今社会仍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一理念的理解。(8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第 II 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①上海申鑫队在源深体育中心迎战北京国安,尽管保级前景几近令人绝望,但是, 申鑫队没有 ,仍以饱满的精神迎战北京国安队。 ②中国政府处理南海问题证明了中国的实力,同时也表明我们依然面临着许多困 难。我们既没理由 ,也没理由妄自尊大。 ③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陷入一种心理困境: ,感觉自己处处不如 别人,这是非常有害的。 A.自惭形秽 妄自菲薄 自暴自弃 B.妄自菲薄 自暴自弃 自惭形 秽 C.自暴自弃 妄自菲薄 自惭形秽 D. 自暴自弃自惭形秽 妄自菲薄 1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A.用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在“保护优先”价值取向下制定游戏规则 的创新性工作,是对现有制度安排的发展、改革与继承。 B.精准扶贫,是为了脱贫。要完善贫困对象,建立电子档案,按照“脱贫即出, 返贫纳入”原则实行动态管理
C.中国互联网协会6日发布《2015中国互联网产业综述与2016发展趋势报告》 指出,截止2015年11月,我国手机上网用户数已超过9.05亿,再创新高,月 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突破366.5兆。 D.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将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全国平均每千瓦时降低3分钱, 打出去产能、降成本、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结构性优化的“实招”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发展家庭农场, 很多家庭农场由于面积太大,人力、 管理跟不上,导致土地产出率下降。因此,各地必须综合考虑发展水平、农村劳 动力转移程度、农地资源禀赋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规模,切不可贪大求全、盲目 扩张 A.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产生效益,适度规模经营是“底线”,因为实践证明, 家庭农场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 B.适度规模经营是“底线”,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产生效益,但实践也证明, 家庭农场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 C.适度规模经营是“底线”,家庭农场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但实践也证明,只 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产生效益 D.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产生效益,家庭农场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因为实践证 明,适度规模经营是“底线”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5分)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査》课题组对四省市2万名家长和 2万小学生分别进行了家庭教育相关问题的调查。调查显示,逾五成的家庭中子 女教育成为母亲的“独角戏”,三成家庭中① 而父亲担起主要教育职 责的家庭仅占一成,明显说明_②。在亲子沟通中,当子女发脾气时,男孩 家长选择“训斥”和“忍不住动手”的比例高于女孩家长,而选择“冷处理”和 “耐心咨询”的比例低于女孩家长。可见,家长对待男孩的方式更加严厉。由于 ③,男孩在家庭教育中面临困境。 17.下面是康明斯中国四十周年徽标,请你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 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6分) 六、写作(60分) 18.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 限,诗歌除外 随着各种自拍神器的横空出世,借助美颜相机、美图秀秀等自拍软件的神效,矮 穷矬、黑穷丑能瞬间变为高富帅、白富美,这满足了不少男女的爱美之心,但也 有人认为这是对真实的掩盖,是自欺也是欺人。 近日有一款“反美颜”应用软件问世。该软件号称能消除美图效果,将“美丽” 瞬间“打回原形”。不少人坦言,上社交网站再也不用担心被欺骗了,但也有人 认为将真实的生活美化一下又有何妨?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 抄袭
C.中国互联网协会 6 日发布《2015 中国互联网产业综述与 2016 发展趋势报告》 指出,截止 2015 年 11 月,我国手机上网用户数已超过 9.05 亿,再创新高,月 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突破 366.5 兆。 D.2016 年 1 月 1 日起,我国将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全国平均每千瓦时降低 3 分钱, 打出去产能、降成本、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结构性优化的“实招”。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 分)( ) 发展家庭农场, 。很多家庭农场由于面积太大,人力、 管理跟不上,导致土地产出率下降。因此,各地必须综合考虑发展水平、农村劳 动力转移程度、农地资源禀赋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规模,切不可贪大求全、盲目 扩张。 A.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产生效益,适度规模经营是“底线”,因为实践证明, 家庭农场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 B.适度规模经营是“底线”,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产生效益,但实践也证明, 家庭农场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 C.适度规模经营是“底线”,家庭农场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但实践也证明,只 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产生效益 D.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产生效益,家庭农场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因为实践证 明,适度规模经营是“底线”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5 分)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课题组对四省市 2 万名家长和 2 万小学生分别进行了家庭教育相关问题的调查。调查显示,逾五成的家庭中子 女教育成为母亲的“独角戏”,三成家庭中___①_____,而父亲担起主要教育职 责的家庭仅占一成,明显说明__②___。在亲子沟通中,当子女发脾气时,男孩 家长选择“训斥”和“忍不住动手”的比例高于女孩家长,而选择“冷处理”和 “耐心咨询”的比例低于女孩家长。可见,家长对待男孩的方式更加严厉。由于 __③___,男孩在家庭教育中面临困境。 17.下面是康明斯中国四十周年徽标,请你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 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6 分) 六、写作(60 分) 18.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 限,诗歌除外。 随着各种自拍神器的横空出世,借助美颜相机、美图秀秀等自拍软件的神效,矮 穷矬、黑穷丑能瞬间变为高富帅、白富美,这满足了不少男女的爱美之心,但也 有人认为这是对真实的掩盖,是自欺也是欺人。 近日有一款“反美颜”应用软件问世。该软件号称能消除美图效果,将“美丽” 瞬间“打回原形”。不少人坦言,上社交网站再也不用担心被欺骗了,但也有人 认为将真实的生活美化一下又有何妨?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少于 800 字。不得套作、 抄袭
【参考答案】 、1.答案:B(“产生于外人的观感和自我的反应,来源于外来强制”与原文 知耻是个人化的活动,是不假外力、置身人后时的自我砥砺”不符。耻感有内 在表现和外在表现之分,内在表现是内省自律的心理,外在表现是知错就改、择 善从之的言行,耻感并非来源于外力的强制) 2.答案:B(选项表述在原文中无依据。“浓厚的个人功利色彩和鲜明的时代因 素”与原文表述不符,原文表述为“剥除其时代因素” 3.答案:D(文本末强调“慎独之道……不应时时揣测上级之意……而非一个只 求自我保全的世故之徒”,选项表述为“对上揣摩领导意图办事,强干有为 有误) 二、4.C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判断各句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也 者”“也”“归之”的标志性词语进一步判断,也可采用排除法进行判断 本题答案是C。 5.本题考査识记并理解文化常识的能力。 题干中的“仅对古代帝王死后的委婉称谓”错,古代王后死了亦称“崩” 本题答案是A 6.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项,“用孝悌之道教育人们”错,那是孔子在“阙党”时所为 本题答案是C。 7.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在翻译第(1)句时要注意重点词语“虚”“称戾”“焉”等的意思,语言要通 顺 在翻译第(2)句时要注意重点词语“虽”“穷困冻馁”“置”“持”等的意思 语言要通顺。 答案示例:(1)周公杀了管叔,把殷国都城变成了废墟,可是天下的人并不认 为他残暴。(2)即使处境艰难,受冻挨饿,也不会用歪门邪道满足自己的欲望 即使贫穷得没有安身之处,也能深明维护国家的大义 【参考译文】周武王死后,由于成王年纪尚小,周公担心天下有人会背叛周朝, 就撇开成王,继承武王的事业而统治天。周公登王位,处理天下大事,心安理得, 好像这他本来就应该拥有这些权力一样,但是天下的人并不认为周公贪图王位 周公杀了管叔,把殷国都城变成了废墟,可是天下的人并不认为他残暴。周公控 制天下,分封七十一个诸侯国,其中姬姓的占了五十三个,但天下的人并不认为 他偏私。周公教导成王,使他明白礼仪之道,使他能继承先辈的事业。周公把王 位归还给成王,可是天下诸侯继续臣服于周,周公也回到臣位,朝拜成王。天子
【参考答案】 一、1.答案:B(“产生于外人的观感和自我的反应,来源于外来强制”与原文 “知耻是个人化的活动,是不假外力、置身人后时的自我砥砺”不符。耻感有内 在表现和外在表现之分,内在表现是内省自律的心理,外在表现是知错就改、择 善从之的言行,耻感并非来源于外力的强制) 2.答案:B(选项表述在原文中无依据。“浓厚的个人功利色彩和鲜明的时代因 素”与原文表述不符,原文表述为“剥除其时代因素”) 3.答案:D(文本末强调“慎独之道……不应时时揣测上级之意……而非一个只 求自我保全的世故之徒 ”,选项表述为“对上揣摩领导意图办事,强干有为” 有误) 二、4.C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判断各句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也 者”“也”“归之”的标志性词语进一步判断,也可采用排除法进行判断。 本题答案是 C。 5.本题考查识记并理解文化常识的能力。 题干中的“仅对古代帝王死后的委婉称谓”错,古代王后死了亦称“崩”。 本题答案是 A。 6.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 项,“用孝悌之道教育人们”错,那是孔子在“阙党”时所为。 本题答案是 C。 7.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在翻译第(1)句时要注意重点词语“虚”“称戾”“焉”等的意思,语言要通 顺。 在翻译第(2)句时要注意重点词语“虽”“穷困冻馁”“置”“持”等的意思, 语言要通顺。 答案示例:(1)周公杀了管叔,把殷国都城变成了废墟,可是天下的人并不认 为他残暴。(2)即使处境艰难,受冻挨饿,也不会用歪门邪道满足自己的欲望; 即使贫穷得没有安身之处,也能深明维护国家的大义。 【参考译文】周武王死后,由于成王年纪尚小,周公担心天下有人会背叛周朝, 就撇开成王,继承武王的事业而统治天。周公登王位,处理天下大事,心安理得, 好像这他本来就应该拥有这些权力一样,但是天下的人并不认为周公贪图王位。 周公杀了管叔,把殷国都城变成了废墟,可是天下的人并不认为他残暴。周公控 制天下,分封七十一个诸侯国,其中姬姓的占了五十三个,但天下的人并不认为 他偏私。周公教导成王,使他明白礼仪之道,使他能继承先辈的事业。周公把王 位归还给成王,可是天下诸侯继续臣服于周,周公也回到臣位,朝拜成王。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