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 ◼ 第一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 第二节 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 ◼ 第三节 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 ◼ 第四节 基因工程 ◼ 第五节 菌种的衰退、复壮与保藏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 ◼ 第一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 第二节 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 ◼ 第三节 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 ◼ 第四节 基因工程 ◼ 第五节 菌种的衰退、复壮与保藏
理想的工业发酵菌种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遗传性状稳定; ②生长速度快,不易被噬菌体等异种微生物污染; ③目标产物的产量尽可能接近理论转化率; ④目标产物最好能分泌到细胞外,以降低产物抑制并利 于分离; ⑤尽可能减少产物类似物的产量,以提高目标产物的产 量并利于分离; ⑥培养基成分简单、来源广、价格低廉; ⑦对温度、pH、离子强度、剪切力等环境因素不敏感; ⑧对溶氧的要求低,便于培养及降低能耗
理想的工业发酵菌种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遗传性状稳定; ②生长速度快,不易被噬菌体等异种微生物污染; ③目标产物的产量尽可能接近理论转化率; ④目标产物最好能分泌到细胞外,以降低产物抑制并利 于分离; ⑤尽可能减少产物类似物的产量,以提高目标产物的产 量并利于分离; ⑥培养基成分简单、来源广、价格低廉; ⑦对温度、pH、离子强度、剪切力等环境因素不敏感; ⑧对溶氧的要求低,便于培养及降低能耗
微生物的独特生物学特性: (1)个体的体制极其简单; (2)营养体一般都是单倍体; (3)易于在成分简单的组合培养基上大量生长繁殖; (4)繁殖速度快; (5)易于积累不同的中间代谢产物或终产物; (6)菌落形态特征的可见性和多样性; (7)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群体中各个个体作用的直接性和均一性; (8)易于形成营养缺陷型; (9)各种微生物一般都有相应的病毒; (10)存在多种处于进化过程中的原始有性生殖方式;
微生物的独特生物学特性: (1)个体的体制极其简单; (2)营养体一般都是单倍体; (3)易于在成分简单的组合培养基上大量生长繁殖; (4)繁殖速度快; (5)易于积累不同的中间代谢产物或终产物; (6)菌落形态特征的可见性和多样性; (7)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群体中各个个体作用的直接性和均一性; (8)易于形成营养缺陷型; (9)各种微生物一般都有相应的病毒; (10)存在多种处于进化过程中的原始有性生殖方式;
◼ 微生物是研究现代遗传学和其它许多主要的生 物学基本理论问题中最热衷的研究对象。 ◼ 对微生物遗传规律的深入研究,不仅促进了现 代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学的发展,而且为育 种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促使育种工作 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低效到高效、从随机到定 向、从近缘杂交到远缘杂交的方向发展。 研究微生物遗传学的意义
◼ 微生物是研究现代遗传学和其它许多主要的生 物学基本理论问题中最热衷的研究对象。 ◼ 对微生物遗传规律的深入研究,不仅促进了现 代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学的发展,而且为育 种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促使育种工作 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低效到高效、从随机到定 向、从近缘杂交到远缘杂交的方向发展。 研究微生物遗传学的意义
遗传与变异的概念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体的最本质的属性之一。 遗传(heredity):亲代生物的性状在子代得到表现;亲代生物 传递给子代一套实现与其相同形状的遗传信息。特点: 具稳定性。 遗传型(genotype):又称基因型,指某一生物个体所含有的 全部基因的总和;-是一种内在可能性或潜力。 遗传型 + 环境条件 表型 表型(phenotype):指生物体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和内在 特性的总和;-是一种现实存在,是具一定遗传型 的生物在一定条件下所表现出的具体性状。 代谢 发育
遗传与变异的概念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体的最本质的属性之一。 遗传(heredity):亲代生物的性状在子代得到表现;亲代生物 传递给子代一套实现与其相同形状的遗传信息。特点: 具稳定性。 遗传型(genotype):又称基因型,指某一生物个体所含有的 全部基因的总和;-是一种内在可能性或潜力。 遗传型 + 环境条件 表型 表型(phenotype):指生物体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和内在 特性的总和;-是一种现实存在,是具一定遗传型 的生物在一定条件下所表现出的具体性状。 代谢 发育
变异(variation) : 生物体在外因或内因的作用下,遗传物 质的结构或数量发生改变。 变异的特点:a.在群体中以极低的几率出现,(一般 为10-6~10-10);b.形状变化的幅度大; c. 变化后形成 的新性状是稳定的,可遗传的。 饰变(modification):指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改变而只 发生在转录、转译水平上的表型变化。 特点是:a.几乎整个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发生同样 的变化;b.性状变化的幅度小;c.因遗传物质不变,故饰 变是不遗传的。引起饰变的因素消失后,表型即可恢复。 例如:粘质沙雷氏菌:在25℃下培养,产生深红色的灵杆菌素;在 37℃下培养,不产生色素;如果重新将温度降到25℃,又恢复产色 素的能力。 遗传与变异的概念
变异(variation) : 生物体在外因或内因的作用下,遗传物 质的结构或数量发生改变。 变异的特点:a.在群体中以极低的几率出现,(一般 为10-6~10-10);b.形状变化的幅度大; c. 变化后形成 的新性状是稳定的,可遗传的。 饰变(modification):指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改变而只 发生在转录、转译水平上的表型变化。 特点是:a.几乎整个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发生同样 的变化;b.性状变化的幅度小;c.因遗传物质不变,故饰 变是不遗传的。引起饰变的因素消失后,表型即可恢复。 例如:粘质沙雷氏菌:在25℃下培养,产生深红色的灵杆菌素;在 37℃下培养,不产生色素;如果重新将温度降到25℃,又恢复产色 素的能力。 遗传与变异的概念
第一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 种质连续理论:1883-1889年间Weissmann提出。认为遗传 物质是一种具有特定分子结构的化合物。 ◼ 基因学说:1933年摩尔根(Thomas Hunt Morgan)发现了 染色体,并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提出了基因 学说,使得遗传物质基础的范围缩小到染色体上。 ◼ 但染色体是由核酸和蛋白质两种长链高分子组成。20多种 氨基酸经过不同排列组合,可以演变出的蛋白质数目几乎 可以达到一个天文数字,而核酸的组成却简单得多,一般 仅由4种不同的核苷酸组成,它们通过排列核组合只能产生 较少种类的核酸,因此当时认为决定生物遗传型的染色体 和基因,起活性成分是蛋白质。 ◼ DNA是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的证明:1944年以后,先后有利 用微生物为实验对象进行的三个著名实验的论证(肺炎球 菌的转化试验、噬菌体感染试验、病毒的拆开与重建试 验),才使人们普遍接受核酸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第一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 种质连续理论:1883-1889年间Weissmann提出。认为遗传 物质是一种具有特定分子结构的化合物。 ◼ 基因学说:1933年摩尔根(Thomas Hunt Morgan)发现了 染色体,并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提出了基因 学说,使得遗传物质基础的范围缩小到染色体上。 ◼ 但染色体是由核酸和蛋白质两种长链高分子组成。20多种 氨基酸经过不同排列组合,可以演变出的蛋白质数目几乎 可以达到一个天文数字,而核酸的组成却简单得多,一般 仅由4种不同的核苷酸组成,它们通过排列核组合只能产生 较少种类的核酸,因此当时认为决定生物遗传型的染色体 和基因,起活性成分是蛋白质。 ◼ DNA是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的证明:1944年以后,先后有利 用微生物为实验对象进行的三个著名实验的论证(肺炎球 菌的转化试验、噬菌体感染试验、病毒的拆开与重建试 验),才使人们普遍接受核酸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1928年,Griffith进行了以下几组实验: (1)动物实验 对小鼠注射活RII菌或死SIII菌————小鼠存活 对小鼠注射活SIII菌————————小鼠死亡 对小鼠注射活RII菌和热死SIII菌 ———小鼠死亡 抽取心血 分离 活的SIII菌 一 、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基础的三个经典实验 ◼ (一)经典转化实验(transformation):F.Griffith, ◼ 研究对象:Streptococcus pneumoniae(肺炎双球菌) ◼ SIII型菌株:有荚膜,菌落表面光滑,有致病性 ◼ RII型菌株:无荚膜,菌落表面粗糙,无致病性
1928年,Griffith进行了以下几组实验: (1)动物实验 对小鼠注射活RII菌或死SIII菌————小鼠存活 对小鼠注射活SIII菌————————小鼠死亡 对小鼠注射活RII菌和热死SIII菌 ———小鼠死亡 抽取心血 分离 活的SIII菌 一 、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基础的三个经典实验 ◼ (一)经典转化实验(transformation):F.Griffith, ◼ 研究对象:Streptococcus pneumoniae(肺炎双球菌) ◼ SIII型菌株:有荚膜,菌落表面光滑,有致病性 ◼ RII型菌株:无荚膜,菌落表面粗糙,无致病性
Griffith转化试验示意 混合培养 RII型活菌 SIII型活菌 SIII型热死菌 RII型活菌 SIII型活菌 健康 健康 健康 健康 健康 健康 健康 病死 病死 病死
Griffith转化试验示意 混合培养 RII型活菌 SIII型活菌 SIII型热死菌 RII型活菌 SIII型活菌 健康 健康 健康 健康 健康 健康 健康 病死 病死 病死
(2)细菌培养实验 (3)S型菌的无细胞抽提液试验 以上实验说明:加热杀死的SIII型细菌细胞内可能存在 一种转化物质,它能通过某种方式进入RII型细胞并使RII型细 胞获得稳定的遗传性状,转变为SIII型细胞。 热死SIII菌—————不生长 活 RII 菌—————长出RII菌 热死SIII菌—————长出大量RII菌和10-6SIII菌 活R菌+S菌无细胞抽提液——长出大量R菌 和少量S菌 +活RII菌 平皿培养
(2)细菌培养实验 (3)S型菌的无细胞抽提液试验 以上实验说明:加热杀死的SIII型细菌细胞内可能存在 一种转化物质,它能通过某种方式进入RII型细胞并使RII型细 胞获得稳定的遗传性状,转变为SIII型细胞。 热死SIII菌—————不生长 活 RII 菌—————长出RII菌 热死SIII菌—————长出大量RII菌和10-6SIII菌 活R菌+S菌无细胞抽提液——长出大量R菌 和少量S菌 +活RII菌 平皿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