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有百万坟墓。 我的故乡,让战火烧尽。 我的故乡,是多么不幸。 我的故乡,有奥斯维辛
我的故乡,有百万坟墓。 我的故乡,让战火烧尽。 我的故乡,是多么不幸。 我的故乡,有奥斯维辛
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 ()罗塔尔
(美)罗森塔尔
了解 奥斯维辛位于波兰南部小波兰省境内,1940年4月27日 德国法西斯头子希姆莱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灭绝人性的杀人 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并于同年6月14日将首批犯人运抵 奥斯维辛。1941年开始对集中营进行了扩建,二战结束时,整 个集中营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除斯塔姆拉格、布热金卡、 莫诺维采三个主要集中营外,还有45个分营。营内采用毒气室 等各种方法屠杀、虐待囚犯,5个焚尸炉平均每天焚尸1万具。 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族的400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太 人最多,达250万。1947年被开辟为国家博物馆。1979年被列 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奥斯维辛”一词演变到现在, 已成为了屠杀和灭绝人性的代名词
奥斯维辛位于波兰南部小波兰省境内, 1940年4月27日, 德国法西斯头子希姆莱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灭绝人性的杀人 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并于同年6月14日将首批犯人运抵 奥斯维辛。1941年开始对集中营进行了扩建,二战结束时, 整 个集中营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除斯塔姆拉格、布热金卡、 莫诺维采三个主要集中营外,还有45个分营。营内采用毒气室 等各种方法屠杀、虐待囚犯,5个焚尸炉平均每天焚尸1万具。 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族的400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太 人最多,达250万。1947年被开辟为国家博物馆。1979年被列 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奥斯维辛”一词演变到现在, 已成为了屠杀和灭绝人性的代名词。 了解
感知 按新闻的导语、背景、主体、结语几方面概括一下这篇 新闻的内容 导语:布热金卡阳光明媚但曾是人间地狱(1--3) 背景:引入奥斯维辛背景材料介绍奥斯维辛可怕的历史 (4---6) 主体:随参观者脚步而行(7-15) 结语:再次强调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16)
按新闻的导语、背景、主体、结语几方面概括一下这篇 新闻的内容 导语:布热金卡阳光明媚但曾是人间地狱(1--3) 背景:引入奥斯维辛背景材料介绍奥斯维辛可怕的历史 (4---6) 主体:随参观者脚步而行(7----15) 结语:再次强调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16) 感知
感知 用一个词来形容罗森塔尔笔下的奥斯维辛给你带来的的感觉。 并且从文中找到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解说这个词。 阴森可怕 惨绝人寰 阴暗恐怖 人间地狱
用一个词来形容罗森塔尔笔下的奥斯维辛给你带来的的感觉。 并且从文中找到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解说这个词。 感知 阴森可怕 惨绝人寰 阴暗恐怖 人间地狱 …………
探究 这篇新闻报道的题目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那么为 什么说没有新闻?作者为什么还要去报道? (1)这里阳光明媚,树影婆娑,儿童嬉笑,一派和平景象,没 有什么新闻。 (2)奥斯维辛早就因它的那段沉重、血腥的历史而为人所知, 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没有什么新闻。 (3)奥斯维辛解放距今已有十四年了,对于追求新闻时效性的 记者来说,的确是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供报道了
这篇新闻报道的题目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那么为 什么说没有新闻?作者为什么还要去报道? 探究 (1)这里阳光明媚,树影婆娑,儿童嬉笑,一派和平景象,没 有什么新闻。 (2)奥斯维辛早就因它的那段沉重、血腥的历史而为人所知, 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没有什么新闻。 (3)奥斯维辛解放距今已有十四年了,对于追求新闻时效性的 记者来说,的确是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供报道了
探究 这篇新闻报道的题目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那么为 什么说没有新闻?作者为什么还要去报道? “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 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 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 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普利策曾说:“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 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守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 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并及时发出警报
这篇新闻报道的题目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那么为 什么说没有新闻?作者为什么还要去报道? 探究 “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一 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 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 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 普利策曾说: “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 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守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 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并及时发出警报。
探究 这篇新闻与我们常见的新闻有什么不同? 不同之处就在于记者在文章中的参与程度不同。我们平 时读报纸所看到的消息主要还是一种客观叙述为主的写法。 而本文有所不同,作者自己参观集中营的感受当成了主要的 内容来写,是一种纯主观性的报道。 在参观过程中,记者的眼光是落在什么上面的? (拍摄角度是什么?)
不同之处就在于记者在文章中的参与程度不同。我们平 时读报纸所看到的消息主要还是一种客观叙述为主的写法。 而本文有所不同,作者自己参观集中营的感受当成了主要的 内容来写,是一种纯主观性的报道。 探究 在参观过程中,记者的眼光是落在什么上面的? (拍摄角度是什么 ?)
探究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残酷遗迹 参观者在集中营里 参观 看见了什么?他们的 众多的参观者(游客 感受和反应是什么? 产生 参观者的感受、反应 观察 记者(罗森塔尔) 在参观过程中,记者的眼光是落在什么上面的? (拍摄角度是什么?)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残酷遗迹 众多的参观者(游客) 参观者的感受、反应 记者(罗森塔尔) 参观 产生 观察 在参观过程中,记者的眼光是落在什么上面的? (拍摄角度是什么 ?) 探究 参观者在集中营里 看见了什么?他们的 感受和反应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