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阅读: 咏山泉 储光義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解析:这是一首山水诗,作者为唐代诗人储光羲。他以写田园山水诗著称,其诗多 描绘农家生活、田园风光,抒写个人情怀、朋友情谊,笔调质朴、自然、生动。《咏山泉》 可谓诗人吟咏山水的著名诗作。 作为一首较为工整的五律,本诗的内容组合与行文结构颇具特色。首联叙事点题,紧 扣“泉”字,起得平和自然。静寂的深山里,一股清泉徐徐流动,给这僻远之所平添一活气 面对此番景象,诗人真想问山泉有无一个让人记得住的名字,可是无从知晓。其既惊喜又遗 憾的心情充溢于字里行间。颔联承接上文,从正面立意,描绘山泉的出俗形象。诗人从广阔 的立体空间着笔,生动地摹绘出山泉的澄澈与灵动:它流淌在平地之时,恰似一面新亮的镜 子将蔚蓝的天宇尽映水底:它飞泻于山下之际,又如潇潇春雨般泼洒半空,煞是壮观。此联 取景清晰,摹象精致,对仗谨严,通过大胆的想象,细腻的刻画,把飘逸的山泉的形象描绘 得生动可感。颈联从反面角度立意,转写山泉遭遇冷落的境况:尽管山泉清净而鲜活,可是 当它流入深涧,水满溢出,分引到小池的时候,山泉原先的那种清澄和,那种灵气,被这窒 息的环境遮盖了,仿佛有谁不愿意看到山泉的“映地”“飞空”。这些描写,意在为后文蓄势 尾联关合全诗,由叙而议,点明诗旨:山泉的。“恬淡”无人关注,可它仍然年复一年,自 洁自清,保持着一尘不染的秉性。 由此看来,《咏山泉》是一首别致的山水诗,其独特的艺术技巧可与王维的《山居秋暝》 相媲美:全诗形象生动,画面清新鲜丽,诗人既泼墨渲染,又精雕细刻,把清泠丰溢的山间 清泉逼真地展示于读者面前。《咏山泉》又是一首有所寄托的咏物诗—一作品采用拟人手法, 寓情于景,写山泉的“不知名”,说山泉的“无人问”;写山泉的“恬淡”,说山泉的“长自 清”这一切,都在暗示人们:r山泉即诗人自己,山泉的特点即诗人要追求的个性,其崇尚 恬淡自然、飘逸出俗的高洁境界了了可观,耐人回味。总之,咏山泉与明心志的高度和谐统 ,使本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削尽常言”。 示柜秸① 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谯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 且有所警,示柜,秸
古诗阅读: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解析: 这是一首山水诗,作者为唐代诗人储光羲。他以写田园山水诗著称,其诗多 描绘农家生活、田园风光,抒写个人情怀、朋友情谊,笔调质朴、自然、生动。《咏山泉》 可谓诗人吟咏山水的著名诗作。 作为一首较为工整的五律,本诗的内容组合与 行文结构颇具特色。首联叙事点题,紧 扣“泉”字,起得平和自然。静寂的深山里,一股清泉徐徐流动,给这僻远之所平添一活气; 面对此番景象,诗人真想问山泉有无一个让人记得住的名字,可是无从知晓。其既惊喜又遗 憾的心情充溢于字里行间。颔联承接上文,从正面立意,描绘山泉的出俗形象。诗人从广阔 的立体空间着笔,生动地摹绘出山泉的澄澈与灵动:它流淌在平地之时,恰似一面新亮的镜 子将蔚蓝的天宇尽映水底;它飞泻于山下之际,又如潇潇春雨般泼洒半空,煞是壮观。此联 取景清晰,摹象精致,对仗谨严,通过大胆的想象,细腻的刻画,把飘逸的山泉的形象描绘 得生动可感。颈联从反面角度立意,转写山泉遭遇冷落的境况:尽管山泉清净而鲜活,可是 当它流入深涧,水满溢出,分引到小池的时候,山泉原先的那种清澄和,那种灵气,被这窒 息的环境遮盖了,仿佛有谁不愿意看到山泉的“映地”“飞空”。这些描写,意在为后文蓄势。 尾联关合全诗,由叙而议,点明诗旨:山泉的 “恬淡”无人关注,可它仍然年复一年,自 洁自清,保持着一尘不染的秉性。 由此看来,《咏山泉》是一首别致的山水诗,其独特的艺术技巧可与王维的《山居秋暝》 相媲美:全诗形象生动,画面清新鲜丽,诗人既泼墨渲染,又精雕细刻,把清泠丰溢的山间 清泉逼真地展示于读者面前。《咏山泉》又是一首有所寄托的咏物诗——作品采用拟人手法, 寓情于景,写山泉的“不知名”,说山泉的“无人问”;写山泉的“恬淡”,说山泉的“长自 清”这一切,都在暗示人们: 山泉即诗人自己,山泉的特点即诗人要追求的个性,其崇尚 恬淡自然、飘逸出俗的高洁境界了了可观,耐人回味。总之,咏山泉与明心志的高度和谐统 一,使本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削尽常言”。 示秬秸○1 张耒[来源:学+科+网Z +X+ X+K ]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遶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 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上五更声欲绝。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释:Φ粔秸:张耒二子张柜、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2.(7分) ①下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C.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去担忧饼冷难卖 D.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二子提出了谆谆告诚,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②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13.这首诗是张未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期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法加以概括, 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不少于200字)(10 12,①【答案】B 【题目解析】选项中″生动形象″还算恰当,但″富于童趣″与全诗感情基调不符,属 于典型的无中生有。 ②【答案】要点一:平实,没有华丽辞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举例:“捧盘出户 ,"市楼东西"等等,均无修饰之语。 要点二:有韵味,写景、叙事,蕴含丰富。举例: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 面描画出了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和关怀,其他如"人未行 的空寂街景、"忧冷饼″的心态表露,均语浅而意深。 【题目解析】事实上,本题4分,平实和韵味大致各占2分,关键问题在于首先答 案要对"平实"和”"韵味"加以相应的解释和定义,在此基础上举例说明才有意义。如此一来, 分值进一步拆分,相信考生丢分不会太多。 13,【答案】教育内容。要点一: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意志坚定,不畏艰辛 要点二:要有追求,持之以恒,勤勉而不懈怠 教育方式。要点一:艺术性,以诗诫子,而不是枯燥说教。要点二:形象性,以卖 饼儿为榜样,激励自己的孩子。 延伸部分略。 【题目解析】。就答案层面而言,教育内容有两个要点("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意志坚 定”、"要有追求”),教育方式也有两个要点("艺术性"和”形象性"),因此今年的评分标 准估计会有调整,去年的"3-4-3″很有可能进行内部微调。至于延伸部分,强调联系实际的 细节″和分析感悟的"篇幅",依然是抢得高分的不二法门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上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释:○1 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12.(7 分) ○1 下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C. 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去担忧饼冷难卖。 D. 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二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2 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4 分) 13.这首诗是张未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期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法加以概括, 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不少于 200 字)(10 12,①【答案】B 【题目解析】选项中"生动形象"还算恰当,但"富于童趣"与全诗感情基调不符,属 于典型的无中生有。 ②【答案】要点一:平实,没有华丽辞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举例:"捧盘出户 ","市楼东西"等等,均无修饰之语。 要点二:有韵味,写景、叙事,蕴含丰富。举例: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 面描画出了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和关怀,其他如"人未行" 的空寂街景、"忧冷饼"的心态表露,均语浅而意深。 【题目解析】事实上,本题 4 分,平实和韵味大致各占 2 分,关键问题在于首先答 案要对"平实"和"韵味"加以相应的解释和定义,在此基础上举例说明才有意义。如此一来, 分值进一步拆分,相信考生丢分不会太多。 13,【答案】教育内容。要点一: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意志坚定,不畏艰辛。 要点二:要有追求,持之以恒,勤勉而不懈怠。 教育方式。要点一:艺术性,以诗诫子,而不是枯燥说教。要点二:形象性,以卖 饼儿为榜样,激励自己的孩子。 延伸部分略。 【题目解析】。就答案层面而言,教育内容有两个要点("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意志坚 定"、"要有追求"),教育方式也有两个要点("艺术性"和"形象 性"),因此今年的评分标 准估计会有调整,去年的"3-4-3"很有可能进行内部微调。至于延伸部分,强调联系实际的" 细节"和分析感悟的"篇幅",依然 是抢得高分的不二法门
晓至湖()上 [清历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白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目。 (选自《清诗选》) 注]⑩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3分) 答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査鉴赏古代文学作品思想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 为E。 【解析】第一小题要从诗歌的意象入手,找出打上作者情感络印的名词,挖掘作者隐含 在“景语”里面的“情语”,此题并不难解。第二小题的诗句通俗易懂,设题相当开放,答 案有好几种,关键要围绕表达技巧进行答题,只要能有根有据,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答案】(1)答题要点:①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②亲近自然:“临水”、 “稍见初日开”等:③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④自由暂不可得的惆帐:“安得”。 (意思对即可。)(2)答题要点: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远写视觉,突出层 次的远近的景致的深阔。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 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 (或幽静、清新)。(其它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冈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窝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 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晓至湖㈠上 [清]历鹗 出郭晓色微, 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 弥漫与天永。 折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 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 泛泛逐清景㈢。 (选自《清诗选》) [注]① 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1) 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3 分) 答: 。 (2)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 分) 答: 。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古代文学作品思想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 为 E。 【解析】第一小题要从诗歌的意象入手,找出打上作者情感络印的名词,挖掘作者隐含 在“景语”里面的“情语”,此题并不难解。第二小题的诗句通俗易懂,设题相当开放,答 案有好几种,关键要围绕表达技巧进行答题,只要能有根有据,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答案】(1)答题要点:①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②亲近自然:“临水”、 “稍见初日开”等;③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④自由暂不可得的惆帐:“安得”。 (意思对即可。)(2)答题要点: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远写视觉,突出层 次的远近的景致的深阔。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 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 (或幽静、清新)。(其它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 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4 分)
【答案提示】此词感情悲伤,认为见面的欢喜抵不上原来的离愁,随着离别又添了新的离别 的悲伤,感情侧重于相见前后的悲伤,只看到了消极的方面:秦词写深沉的爱情,认为感情 只要是长久,就不在乎是否日夜相守,是对离别人的劝慰,侧重于表现情感之深,态度积极。 (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4分) 【答案提示】月、风衬托双星相逢,新欢与旧愁的比较。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衣裳 【注】①引领:伸颈远望 14.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口口诗。(1分) 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明月何皎皎”这一句运用了比兴手法。 B.“客行虽云乐”在诗中有以乐衬哀的效果 C.诗人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来谋篇布局 D.本诗语言浅显,朴素自然,而余味无穷 16.本诗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刻画来传达思想感情,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4分) 14、(1分)古体 15、(3分)A 16、(4分)“我”揽衣而起,出门徘徊,伸颈远望,回房落泪;这些动作写出了“我”夜不 能寐的状态:流露出忧愁、孤独的情绪:表达了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动作1 分,状态1分,情绪1分,情感1分。)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案提示】此词感情悲伤,认为见面的欢喜抵不上原来的离愁,随着离别又添了新的离别 的悲伤,感情侧重于相见前后的悲伤,只看到了消极的方面;秦词写深沉的爱情,认为感情 只要是长久,就不在乎是否日夜相守,是对离别人的劝慰,侧重于表现情感之深,态度积极。 (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4 分) 【答案提示】月、风衬托双星相逢,新欢与旧愁的比较。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①还入房,泪下沾衣裳。 【注】①引领:伸颈远望 14.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诗。(1 分) 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明月何皎皎”这一句运用了比兴手法。 B.“客行虽云乐”在诗中有以乐衬哀的效果。 C.诗人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来谋篇布局。 D.本诗语言浅显,朴素自然,而余味无穷。 16.本诗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刻画来传达思想感情,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4 分) 14、(1 分)古体 15、(3 分)A 16、(4 分)“我”揽衣而起,出门徘徊,伸颈远望,回房落泪;这些动作写出了“我”夜不 能寐的状态;流露出忧愁、孤独的情绪;表达了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动作 1 分,状态 1 分,情绪 1 分,情感 1 分。) 关 河令 周 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 ,云深无雁影③ 。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 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 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 (2) 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 答案:(1)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来写的,上阕写的情景是在日间“渐向溟”时。下阕写作者 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答出以时间为线索1分,能简要说明给 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题干已经提示从两阙的首句看,而上阕的“渐向暝”和下阙的“更深人去”就容易看 出时间线索。 (2)作者在词中表达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侯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 只是无雁影:下阕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梄之愁 更深一层。(答出心情2分,能简析表现的,给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从上阕的“凄冷”、“无雁影”能看到诗人思念亲人却无音信的凄凉心情,下阕“寂静”、 “孤灯”、“酒醒”、“夜永”看到诗人长夜无眠的孤寂心情。 春日秦国怀古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 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 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 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答: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诗歌简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 景色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 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 盛:天色已晩,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 行客之路尽是黄沙。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 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 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在情景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 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颈联采用拟人,写景细致入微 骤雨【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答: 答案:(1) 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来写的,上阕写的情景是在日间“渐向溟”时。下阕写作者 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答出以时间为线索 1 分,能简要说明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题干已经提示从两阙的首句看,而上阕的“渐向暝”和下阙的“更深人去”就容易看 出时间线索。 (2)作者在词中表达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侯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 只是无雁影;下阕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 更深一层。(答出心情 2 分,能简析表现的,给 3 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从上阕的“凄冷”、“无雁影”能看到诗人思念亲人却无音信的凄凉心情,下阕“寂静”、 “孤灯”、“酒醒”、“夜永”看到诗人长夜无眠的孤寂心情。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 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8.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 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 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答: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 ③写哀景抒哀情。 诗歌简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 景色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 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 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 行客之路尽是黄沙。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 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 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在情景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 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颈联采用拟人,写景细致入微。 骤雨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四库全书》 (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 (2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3分) (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四库全书》 (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 (2 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3 分) (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试(天津卷 语文参考答案 (15分,每小题3分) 2.A 二、(9分每小题3分) 7.B 三、(2分,每小题3分) 9.B 11. c 四、〔21分) 13.(8分 (])那个人也一定葵考虑(或审视)自己没有可以推让的人然后再作序 (2)现在我和您共同生活在当今时代 (3)都急切地追求名声,而堆恐人们不知道我 14.(8分) (l〕“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时袭来时的迅延态势 “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 (2)“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 “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变化,隐含牧意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 (3)不好。开篇写暴雨骤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獵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 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重就成了描写心 冲淡了谢的艺术效果, 好。先写牧敢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突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 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而按照现在的顺序,在衰达上略显 突兀。 登城 望湖楼晚景 刘敞 苏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 横风吹雨入楼斜
登 城 望湖楼晚景 刘敞 苏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 横风吹雨入楼斜
重楼闲上倚城隅 壮观应须好句夸。 浅深山色高低树 雨过潮平江海碧, 片江南水墨图。 电光时掣紫金蛇 (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口口口口,《望湖楼晚景》写的 是疾风骤雨。(2分) (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是它们在原诗结构画中的作用。(2 分) (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 渡江 明]张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4分) 答案: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 游落落) 解析:首联起总括作用,从其它三联中归纳出与愁的表现有关的关键词语,进行总结即 (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分) 答案: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解析: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如杜甫《旅夜书怀》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 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本诗也是如此,用沙鸥的到处飞翔衬托作者的孤单漂 泊 诗歌翻译:在这扬子江头我已经是几度经过渡口了,江中的风波还像以前一样作为客人 的我却又添了新愁。在船上,看到向西飞去的白日比我还要忙碌,向南走去的青山冷冷得讥 笑我这个失意的人。独自睡去,却又为思念家乡的梦惊醒,破旧的衣服上还沾有京师的尘土。 朋友都像星星一样零星的散落在各地,面对着江上飞来飞去的沙鸥吟诗,联想到自己孤单漂 泊的情形,心中立刻产生了怆然之情。 春暮西园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重楼闲上倚城隅。 壮观应须好句夸。 浅深山色高低树, 雨过潮平江海碧, 一片江南水墨图。 电光时掣紫金蛇。 (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望湖楼晚景》写的 是疾风骤雨。(2 分) (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是它们在原诗结构画中的作用。(2 分) (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 分) 渡江 [明]张 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4 分) 答案: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 游落落)。 解析:首联起总括作用,从其它三联中归纳出与愁的表现有关的关键词语,进行总结即 可。 (2) 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 分) 答案: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解析: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如杜甫《旅夜书怀》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 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本诗也是如此,用沙鸥的到处飞翔衬托作者的孤单漂 泊。 诗歌翻译:在这扬子江头我已经是几度经过渡口了,江中的风波还像以前一样作为客人 的我却又添了新愁。在船上,看到向西飞去的白日比我还要忙碌,向南走去的青山冷冷得讥 笑我这个失意的人。独自睡去,却又为思念家乡的梦惊醒,破旧的衣服上还沾有京师的尘土。 朋友都像星星一样零星的散落在各地,面对着江上飞来飞去的沙鸥吟诗,联想到自己孤单漂 泊的情形,心中立刻产生了怆然之情。 春暮西园 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答:
10、答案角度提示: 从语言的角度:可分析总体的语言风格:也可抓住“满”“过”“知”等字分析炼字的精当。 从形象的角度:可联系诗中意象做具体分析:也可联系写景益状物分析虚实相生、动静皆备 的特色 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可分析白描、渲染、衬托等艺术手法: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点。 从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角度:可分析作者对“春暮”的态度:也可评价末句暗点“西园”的 用意。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有理也可。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注】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 指叶天经 (1)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3分) 考点:鉴赏诗歌人物形象 答案:诗人客居他乡,在吟诗作赋中淡泊度日,情趣高雅(1分);在杳花春雨时荡舟 寻访“病”“穷”老友,珍视友情(1分);在二月春风时头戴纶巾,身披鶴氅,风流俊逸(1 分 解析:“光阴诗卷”,生活情趣;寻“多病”“固穷”二子,重友情;“试春风”,飘逸 (2)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5分) 考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答案:①此联以“客子”对“杳花”,以“雨声”对“诗卷”,一我一物,一景一情,情 景交融。(3分)②上句写客中吟咏度日的宁静淡泊,下句写杳花春雨的清丽顺适,表达了 诗人的淡泊、闲适之情,意境和谐。(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时既要注意第〓联的字面意义,又 要注意结合上下文的意思,前后勾连,全面理解,切忌孤立作答,望文生义。融情于景、情 景交融的表达技巧,宁静淡泊、顺心适意的感情
10、答案角度提示: 从语言的角度:可分析总体的语言风格;也可抓住“满”“过”“知”等字分析炼字的精当。 从形象的角度:可联系诗中意象做具体分析;也可联系写景益状物分析虚实相生、动静皆备 的特色。 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可分析白描、渲染、衬托等艺术手法;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点。 从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角度:可分析作者对“春暮”的态度;也可评价末句暗点“西园”的 用意。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有理也可。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注】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 指叶天经。 (1)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3 分) 考点:鉴赏诗歌人物形象 答案:诗人客居他乡,在吟诗作赋中淡泊度日,情趣高雅(1 分);在杏花春雨时荡舟 寻访“病”“穷”老友,珍视友情(1 分);在二月春风时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风流俊逸(1 分)。 解析:“光阴诗卷”,生活情趣;寻“多病”“固穷”二子,重友情;“试春风”,飘逸。 (2)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5 分) 考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答案:①此联以“客子”对“杏花”,以“雨声”对“诗卷”,一我一物,一景一情,情 景交融。(3 分)②上句写客中吟咏度日的宁静淡泊,下句写杏花春雨的清丽顺适,表达了 诗人的淡泊、闲适之情,意境和谐。(2 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时既要注意第二联的字面意义,又 要注意结合上下文的意思,前后勾连,全面理解,切忌孤立作答,望文生义。融情于景、情 景交融的表达技巧,宁静淡泊、顺心适意的感情
【赏析】首联诗人从自身写起:早春二月,冰雪初融,春寒料峭,寓居苕溪畔的诗人顿 生怀友、访友之情,于是沿着绿意初起的苕溪向东而行,踏上访友之途。颔联对仗工稳而富 有新意,以“客子”对“杏花”,以“诗卷”对“雨声”,一人一物,一情一景,意象奇特, 物我一体,情景交融;从内容上看,既是对两位友人生活情趣的概括,又是诗人自己生活境 况的写照一一在读诗、吟诗、作诗的生活中安度光阴,在不知不觉中杏花春雨又送来春天的 消息。第三联写禅伯(智老)多病,儒先(天经)固穷,赞颂友人安于贫贱、甘于淡泊的节 操,表达对友人的牵挂。尾联回忆昔日寻访友人时的情景,“轻舟”“纶巾鹤氅”“试春风” 等词语,凸现出三位诗人生气勃发、春风得意的豪迈景象,与前面的“多病”“固穷”等形 成了鲜明对比,一个“忆”字,暗含了诗人的诸多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当年意气风 发的友人而今却“穷”“病”加身。诗人与友人的形象相互交融,二者互为生发,以见三人 心灵之契合,友情之深挚。结构严谨,首尾照应绵密而不露痕迹,以冰雪初融的早春起笔, 以初春时节“试春风”收束,照应巧妙,且加深了诗歌的意境,有荡气回肠之妙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诗歌鉴赏 这是一首山水诗,作者为唐代诗人储光羲。他以写田园山水诗著称,其诗多描绘农 家生活、田园风光,抒写个人情怀、朋友情谊,笔调质朴、自然、生动。《咏山泉》可谓诗 人吟咏山水的著名诗作。 作为一首较为工整的五律,本诗的内容组合与行文结构颇具特色。首联叙事点题,紧扣 泉”字,起得平和自然。静寂的深山里,一股清泉徐徐流动,给这僻远之所平添一活气 面对此番景象,诗人真想问山泉有无一个让人记得住的名字,可是无从知晓。其既惊喜又遗 憾的心情充溢于字里行间。颔联承接上文,从正面立意,描绘山泉的出俗形象。诗人从广阔 的立体空间着笔,生动地摹绘出山泉的澄澈与灵动:它流淌在平地之时,恰似一面新亮的镜 子将蔚蓝的天宇尽映水底:它飞泻于山下之际,又如潇潇春雨般泼洒半空,煞是壮观。此联 取景清晰,摹象精致,对仗谨严,通过大胆的想象,细腻的刻画,把飘逸的山泉的形象描绘 得生动可感。颈联从反面角度立意,转写山泉遭遇冷落的境况:尽管山泉清净而鲜活,可是 当它流入深涧,水满溢出,分引到小池的时候,山泉原先的那种清澄和,那种灵气,被这窒 息的环境遮盖了,仿佛有谁不愿意看到山泉的“映地”“飞空”。这些描写,意在为后文蓄势。 尾联关合全诗,由叙而议,点明诗旨:山泉的“恬淡”无人关注,可它仍然年复一年,自 洁自清,保持着一尘不染的秉性
【赏析】首联诗人从自身写起:早春二月,冰雪初融,春寒料峭,寓居苕溪畔的诗人顿 生怀友、访友之情,于是沿着绿意初起的苕溪向东而行,踏上访友之途。颔联对仗工稳而富 有新意,以“客子”对“杏花”,以“诗卷”对“雨声”,一人一物,一情一景,意象奇特, 物我一体,情景交融;从内容上看,既是对两位友人生活情趣的概括,又是诗人自己生活境 况的写照——在读诗、吟诗、作诗的生活中安度光阴,在不知不觉中杏花春雨又送来春天的 消息。第三联写禅伯(智老)多病,儒先(天经)固穷,赞颂友人安于贫贱、甘于淡泊的节 操,表达对友人的牵挂。尾联回忆昔日寻访友人时的情景,“轻舟”“纶巾鹤氅”“试春风” 等词语,凸现出三位诗人生气勃发、春风得意的豪迈景象,与前面的“多病”“ 固穷”等形 成了鲜明对比,一个“忆”字,暗含了诗人的诸多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当年意气风 发的友人而今却“穷”“病”加身。诗人与友人的形象相互交融,二者互为生发,以见三人 心灵之契合,友情之深挚。结构严谨,首尾照应绵密而不露痕迹,以冰雪初融的早春起笔, 以初春时节“试春风”收束,照应巧妙,且加深了诗歌的意境,有荡气回肠之妙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4、诗歌鉴赏: 这是一首山水诗,作者为唐代诗人储光羲。他以写田园山水诗著称,其诗多描绘农 家生活、田园风光,抒写个人情怀、朋友情谊,笔调质朴、自然、生动。《咏山泉》可谓诗 人吟咏山水的著名诗作。 作为一首较为工整的五律,本诗的内容组合与行文结构颇具特色。首联叙事点题,紧扣 “泉”字,起得平和自然。静寂的深山里,一股清泉徐徐流动,给这僻远之所平添一活气; 面对此番景象,诗人真想问山泉有无一个让人记得住的名字,可是无从知晓。其既惊喜又遗 憾的心情充溢于字里行间。颔联承接上文,从正面立意,描绘山泉的出俗形象。诗人从广阔 的立体空间着笔,生动地摹绘出山泉的澄澈与灵动:它流淌在平地之时,恰似一面新亮的镜 子将蔚蓝的天宇尽映水底;它飞泻于山下之际,又如潇潇春雨般泼洒半空,煞是壮观。此联 取景清晰,摹象精致,对仗谨严,通过大胆的想象,细腻的刻画,把飘逸的山泉的形象描绘 得生动可感。颈联从反面角度立意,转写山泉遭遇冷落的境况:尽管山泉清净而鲜活,可是 当它流入深涧,水满溢出,分引到小池的时候,山泉原先的那种清澄和,那种灵气,被这窒 息的环境遮盖了,仿佛有谁不愿意看到山泉的“映地”“飞空”。这些描写,意在为后文蓄势。 尾联关合全诗,由叙而议,点明诗旨:山泉的 “恬淡”无人关注,可它仍然年复一年,自 洁自清,保持着一尘不染的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