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检测(每题4分,共计32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4分) A、社稷j粢盛 zi cheng汤放桀jue伐纣zh∂ B、弑君shi走圹 kuang獭ta驱爵que鹯zhan C、溺ni谆谆chun践jian暴之于民bao D、朝觐 zhao jin讼狱song讴歌σu篡zuan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盛在祭器内用来祭祀的谷物。) B、残贼之人谓之一夫。(即独夫,指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 治者。) C、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指帝王死。) D、仁言不如仁声之人人深也(好听的话。)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4分) A、①于传有之。②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B、①得天下有道②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C、①以行与事示之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D、①使之主事,而事治②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4、下列加点的词语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4分)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然而早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牺牲既成,粢盛既洁 D、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
一、基础知识检测(每题 4 分,共计 32 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4 分) A、社稷 jì粢盛 zì chéng 汤放桀 jué伐纣 zhòu B、弑君 shì 走圹 kuàng 獭 tă驱爵 què 鹯 zhān C、溺 nì 谆谆 chún 践 jiàn 暴之于民 bào D、朝觐 zhāo jìn 讼狱 sòng 讴歌ōu 篡 zuàn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4 分) A、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盛在祭器内用来祭祀的谷物。) B、残贼之人谓之一夫。(即独夫,指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 治者。) C、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指帝王死。) D、仁言不如仁声之人人深也(好听的话。)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4 分) A、①于传有之。 ②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B、①得天下有道 ②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C、①以行与事示之 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D、①使之主事,而事治 ②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4、下列加点的词语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4 分)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然而早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C、牺牲既成,粢盛既洁 D、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
5、比较下列句中“为”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是()(4分) ①故为渊驱鱼者,獭也②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 驱矣。 ③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 为轻。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6、下列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4分) A、为丛驱爵者,鹯也 B、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C、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 D、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7、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4分) A、诸侯危社稷,则变置。(诸侯国的国君如果危害到国家,那 么就改立国君。) B、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败坏仁的人叫贼,败坏义的 人叫残) C、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如果没有仁的志向, 必将终身忧愁,以致于死亡。) D、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好的政令不如好的教化更能够嬴得 民心) 8、对下列句子的句间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4分)
5、比较下列句中“为”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是( )(4 分) ①故为渊驱鱼者,獭也 ②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 驱矣。 ③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 为轻。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6、下列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4 分) A、为丛驱爵者,鹯也 B、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C、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 D、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7、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4 分) A、诸侯危社稷,则变置。(诸侯国的国君如果危害到国家,那 么就改立国君。) B、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败坏仁的人叫贼,败坏义的 人叫残) C、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如果没有仁的志向, 必将终身忧愁,以致于死亡。) D、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好的政令不如好的教化更能够赢得 民心) 8、对下列句子的句间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4 分)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③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④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 也,非天与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课内阅读训练(共计40分) )孟子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 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 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 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 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 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 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9、与“得天下有道”一句中“得”字意思相同的是()(4分) A、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B、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C、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D、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10、与“今之欲王者”中“者”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4 分) A、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③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④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 也,非天与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二、课内阅读训练(共计 40 分) ㈠孟子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 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 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 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 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 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 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9、与“得天下有道”一句中“得”字意思相同的是( )(4 分) A、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B、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C、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D、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10、与“今之欲王者”中“者”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4 分) A、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B、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C、言之,貌若甚戚者 D、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11、对下列“之”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4分) ①桀、纣之失天下也②所欲与之聚之③民之归仁也④天下之君⑤ 诸侯皆为之驱矣⑥今之欲王者⑦三年之艾⑧此之谓也 A、①③\④⑦⑤⑥②⑧B、①③\④⑦⑤⑥1②⑧ C、①③\④⑦②⑤⑥\⑧D、①③\④⑦\⑤⑧②⑥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2)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13、本段采用论证方法,论证了 观 在句式上采用了句式,用这种句式的好处是 ○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 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 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 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忪狱者,不之 尧之子而之舜;沤歌者,不沤歌尧之子而沤歌舜。故曰,天也。夫然 后之中国,饯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纂也,非天与也。 《太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14、文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指出并改正。(分) 15、与“舜相尧二十有八载”中“相”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C、言之,貌若甚戚者 D、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11、对下列“之”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4 分) ①桀、纣之失天下也②所欲与之聚之③民之归仁也④天下之君⑤ 诸侯皆为之驱矣⑥今之欲王者⑦三年之艾⑧此之谓也 A、①③\④⑦\⑤⑥\②⑧ B、①③\④⑦\⑤\⑥\②⑧ C、①③\④⑦\②⑤\⑥\⑧ D、①③\④⑦\⑤⑧\②⑥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⑴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⑵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13、本段采用 、 论证方法,论证了 观点。 在句式上采用了 句式,用这种句式的好处是 。 ㈡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 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 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 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忪狱者,不之 尧之子而之舜;沤歌者,不沤歌尧之子而沤歌舜。故曰,天也。夫然 后之中国,饯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纂也,非天与也。 《太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14、文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指出并改正。(4 分) 15、与“舜相尧二十有八载”中“相”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4分) A、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B、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16、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4分)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 兵而走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④表恶其能而不用也⑤籍吏 民,封府库,而待将军⑥不之尧之子而之舜⑦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⑧使之主事而事治 A、①⑤B、③⑥C、②⑧D、④⑦ 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 (2)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纂也,非天与也。 18、本段文字阐述的观点是(用原文回答),在孟子看来决定 着君权的授予,这反映了孟子的思想。(3分) 、课外阅读训练(每题4分,共计28分) 郭子仪 郭汾阳在汾州,尝奏一州县官,而敕不下。判官张昙言于同列, 以令公勋德,而请一吏致阻,是宰相之不知体甚也。汾阳王闻之,谓 僚属曰:“自艰难以来,朝廷姑息方镇武臣,求无不得。以是方镇跋 扈,使朝廷疑之,以致如此。今子仪奏一属官不下,不过是所请不当
(4 分) A、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B、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16、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4 分)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 兵而走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④表恶其能而不用也⑤籍吏 民,封府库,而待将军⑥不之尧之子而之舜⑦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⑧使之主事而事治 A、①⑤ B、③⑥ C、②⑧ D、④⑦ 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⑴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 ⑵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纂也,非天与也。 18、本段文字阐述的观点是 (用原文回答),在孟子看来 决定 着君权的授予,这反映了孟子的 思想。(3 分) 三、课外阅读训练(每题 4 分,共计 28 分) 郭子仪 郭汾阳在汾州,尝奏一州县官,而敕不下。判官张昙言于同列, 以令公勋德,而请一吏致阻,是宰相之不知体甚也。汾阳王闻之,谓 僚属曰:“自艰难以来,朝廷姑息方镇武臣,求无不得。以是方镇跋 扈,使朝廷疑之,以致如此。今子仪奏一属官不下,不过是所请不当
圣意。上恩亲厚,不以武臣待子仪,诸公可以见贺矣!”闻者服其忠 公焉。王在河中,禁无故走马,犯者死。南阳夫人乳母之子抵禁,都 虞候杖杀。诸子泣告于王,言虞候纵横之状,王叱而遣之。明日,对 宾僚吁叹者数四。众皆不晓,徐问之,王曰:“某之诸子,皆奴材也。” 遂告以故曰:“伊不赏父之都虞候,而惜母之阿奶儿,非奴材而何?” 19、文中“郭汾阳在汾州”和“以令公勋德”两句中的“汾阳” 令公”都是对郭子仪的称谓。下列对称谓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官名官名B、官名一般尊称C、别号官名D、爵名官名 文中的“南阳夫人”是主要人物的什么人?()(4分) A、母亲B、妻子C、儿媳D、姊妹 21、文中“以致如此”的“此”指的是()(4分) A、宰相之不知体甚也B、所请不当圣意C、以是方镇跋扈D、 求无不得 2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而敕不下敕:帝王的诏书、命令 B、自艰难以来艰难:艰苦困难 是以方镇跋扈方镇:镇守一方的军区长官 D、言虞候纵横之状纵横:这里指放肆 23、对“上恩亲厚,不以武臣待子仪,诸公可以见贺矣”一句的 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郭子仪认为皇上把他看得比一般方镇更重要,对他格外施恩, 所以诸公应该祝贺皇上
圣意。上恩亲厚,不以武臣待子仪,诸公可以见贺矣!”闻者服其忠 公焉。王在河中,禁无故走马,犯者死。南阳夫人乳母之子抵禁,都 虞候杖杀。诸子泣告于王,言虞候纵横之状,王叱而遣之。明日,对 宾僚吁叹者数四。众皆不晓,徐问之,王曰:“某之诸子,皆奴材也。” 遂告以故曰:“伊不赏父之都虞候,而惜母之阿奶儿,非奴材而何?” 19、文中“郭汾阳在汾州”和“以令公勋德”两句中的“汾阳” “令公”都是对郭子仪的称谓。下列对称谓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官名 官名 B、官名 一般尊称 C、别号 官名 D、爵名 官名 20、文中的“南阳夫人”是主要人物的什么人?( ) (4 分) A、母亲 B、妻子 C、儿媳 D、姊妹 21、文中“以致如此”的“此”指的是( ) (4 分) A、宰相之不知体甚也 B、所请不当圣意 C、以是方镇跋扈 D、 求无不得 2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而敕不下 敕:帝王的诏书、命令 B、自艰难以来 艰难:艰苦困难 C、是以方镇跋扈 方镇:镇守一方的军区长官 D、言虞候纵横之状 纵横:这里指放肆 23、对“上恩亲厚,不以武臣待子仪,诸公可以见贺矣”一句的 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郭子仪认为皇上把他看得比一般方镇更重要,对他格外施恩, 所以诸公应该祝贺皇上
B、郭子仪认为皇上把他看得比一般方镇更重要,对他格外施恩, 所以诸公应该祝贺自己。 C、郭子仪认为皇上对他不像对待一般方镇那样姑息,有求必应 这就是对他亲厚,所以诸公应该祝贺皇上。 D、郭子仪认为皇上对他不像对待一般方镇那样姑息,有求必应, 这就是对他亲厚,所以诸公应该祝贺自己。 2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令公勋德,而请一吏致阻,是宰相之不知体甚也 (2)王在河中,禁无故走马,犯者死 25、“对宾僚吁叹者数四”的原因是() A、奏一州县官,而敕不下B、宰相之不知体甚也 朝廷姑息方镇武臣D、某之诸子,皆奴材也 拓展提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永乐六年举人。五岁见《河图》《洛书》, 即画地以质之父。及长,专心性理。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 读宋儒《太极图》《通书》《西铭》,叹曰:“道在是矣。”笃志研 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事父母至孝,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 烛》一书进之,谓:“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老氏以虚为道, 非率性之道。”父欣然从之。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既葬,庐墓 六年。 端初读谢应芳《辨惑编》,笃好之,一切浮屠、巫觋(x1)、风水
B、郭子仪认为皇上把他看得比一般方镇更重要,对他格外施恩, 所以诸公应该祝贺自己。 C、郭子仪认为皇上对他不像对待一般方镇那样姑息,有求必应, 这就是对他亲厚,所以诸公应该祝贺皇上。 D、郭子仪认为皇上对他不像对待一般方镇那样姑息,有求必应, 这就是对他亲厚,所以诸公应该祝贺自己。 2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以令公勋德,而请一吏致阻,是宰相之不知体甚也 ⑵王在河中,禁无故走马,犯者死。 25、“对宾僚吁叹者数四”的原因是( ) A、奏一州县官,而敕不下 B、宰相之不知体甚也 C、朝廷姑息方镇武臣 D、某之诸子,皆奴材也 拓展提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6 题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永乐六年举人。五岁见《河图》《洛书》, 即画地以质之父。及长,专心性理。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 读宋儒《太极图》《通书》《西铭》,叹曰:“道在是矣。”笃志研 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事父母至孝,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 烛》一书进之,谓:“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老氏以虚为道, 非率性之道。”父欣然从之。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既葬,庐墓 六年。 端初读谢应芳《辨惑编》,笃好之,一切浮屠、巫觋(xí)、风水
时日之说屏不用。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为设里社、里谷坛,使民 祈极。年荒劝振,存活甚众。为霍州学正,修明圣学。诸生服从其教, 郡人皆化之,耻争讼。知府郭晟问为政,端曰:“共公廉乎。公则民 不敢漫,廉则吏不敢欺。”晟拜受。遭艰归,渑池、霍诸生多就墓次 受学。服阕,改薄州学正,霍、薄两邑各上章争之,霍奏先得请 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及见端,退语诸生曰:“学 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末学鲜或及之。 古去‘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诸生得人师矣。”遂避席去。端亦高 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讲明正学 端先后在霍十六载,宣德九年卒官,年五十九。诸生服心丧三年, 霍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贫不能归葬,遂留葬霍 、比较“其”字的意义和用法,选出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其学务躬行实践②其公廉乎③亦讲学于其乡④至其知古今 ⑤端亦高其行谊 A、①句和②句相同,③④⑤句相同。 B、①句和④句相同,③句和⑤句相同,②句与以上四句都不同 、①句和③句相同,④句和⑤句相同,②句与以上四句都不同 D、③句和⑤句相同,①②④句相同。 2、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注音和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笃志研究②坐下著足处③一切浮屠……时日之说屏不用④ 毁淫祠百余 A、笃:坚定著:zh附着屏:ping摒弃淫:惑乱的
时日之说屏不用。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为设里社、里谷坛,使民 祈极。年荒劝振,存活甚众。为霍州学正,修明圣学。诸生服从其教, 郡人皆化之,耻争讼。知府郭晟问为政,端曰:“共公廉乎。公则民 不敢漫,廉则吏不敢欺。”晟拜受。遭艰归,渑池、霍诸生多就墓次 受学。服阕,改薄州学正,霍、薄两邑各上章争之,霍奏先得请。 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及见端,退语诸生曰:“学 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末学鲜或及之。 古去‘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诸生得人师矣。”遂避席去。端亦高 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讲明正学。 端先后在霍十六载,宣德九年卒官,年五十九。诸生服心丧三年, 霍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贫不能归葬,遂留葬霍。 1、比较“其”字的意义和用法,选出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其学务躬行实践 ②其公廉乎 ③亦讲学于其乡 ④至其知古今 ⑤端亦高其行谊 A、①句和②句相同,③④⑤句相同。 B、①句和④句相同,③句和⑤句相同,②句与以上四句都不同。 C、①句和③句相同,④句和⑤句相同,②句与以上四句都不同。 D、③句和⑤句相同,①②④句相同。 2、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注音和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笃志研究 ②坐下著足处 ③一切浮屠……时日之说屏不用 ④ 毁淫祠百余 A、笃:坚定 著:zhù附着 屏:píng 摒弃 淫:惑乱的
B、笃:忠诚著:zhu6附着屏:ping摒弃淫:滥设的 C、笃:坚定著:zhuo踏屏:bing除去淫:滥设的 D、笃:忠诚著:zh踏屏:bing除去淫:惑乱的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年荒劝振劝振:指勉励赈灾 B、就墓次受学墓次:指服丧人的临时住处 C、端亦高其行谊高其行谊:指赞扬他的行为和情谊 D、命诸生延致之延致:指去请…回来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 (2)既葬,庐墓六年 (3)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论 5、选出完全表现曹端至孝、清廉品德的一组内容() ①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 ②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 ③既葬、庐墓六年。 ④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 ⑤年荒劝振,存活甚众 ⑥遭艰归,……服阕,改薄州学正。 ⑦贫不能归,遂留葬霍。 A、①③④⑥B、②③④⑤C、①②⑤⑦D、②③⑥⑦ 6、叙述或评价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笃:忠诚 著:zhuó附着 屏:píng 摒弃 淫:滥设的 C、笃:坚定 著:zhuó踏 屏:bǐng 除去 淫:滥设的 D、笃:忠诚 著:zhù踏 屏:bǐng 除去 淫:惑乱的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年荒劝振 劝振:指勉励赈灾 B、就墓次受学 墓次:指服丧人的临时住处 C、端亦高其行谊 高其行谊:指赞扬他的行为和情谊 D、命诸生延致之 延致:指去请……回来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 ⑵既葬,庐墓六年。 ⑶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论。 5、选出完全表现曹端至孝、清廉品德的一组内容( ) ①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 ②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 ③既葬、庐墓六年。 ④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 ⑤年荒劝振,存活甚众。 ⑥遭艰归,……服阕,改薄州学正。 ⑦贫不能归,遂留葬霍。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⑦ D、②③⑥⑦ 6、叙述或评价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曹端读谢应芳的《辨惑编》后对佛教道教、巫婆神汉、阴阳 先生、凶时吉日的说法都不相信,表现他开始有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 相 B、曹端为百姓设里社、里谷坛,让百姓好祈报收成,在我们看 来仍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C、与曹端同在霍州讲学的李德见到曹端,离开时,对曹端的学 生说了一番话,赞扬曹端学识广博,是难得的人师。表明李德是个有 自知之明的先生。 D、曹端去世,诸生服心丧三年,霍州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 其原因是曹端在霍州十六载,做官时为政公廉。 答案: 积累整合 ji zi cheng jie zhou shi kuang ta que zhan ai shu xu ni zhun jian pu chao jin song ou cuan ji 二、稷(社稷)桀(桀纣)圹(空圹)鹯(鹯鸟)淑(淑女)谆(谆谆) 谡(马谡)粲(粲然)犷(粗犷)颤(颤抖)椒(辣椒)淳(淳朴) 觐(朝觐)讼(诉讼)讴(讴歌)践(实践)篡(篡权)溺(溺爱) 靓(靓丽)忪(惊忪)呕(呕吐)栈(客栈)募(招募)搦(搦管) (1)社稷:土神和谷神,后来代指国家 (2)丘民:指庶民、众民 (3)牺牲:供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粢盛:盛在祭器内用来祭祀的谷物。 (4)然而:这样却 (5)放:流放 (6)传:指传记 (7)一夫:即独夫,指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 (8)道:办法
A、曹端读谢应芳的《辨惑编》后对佛教道教、巫婆神汉、阴阳 先生、凶时吉日的说法都不相信,表现他开始有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 想。 B、曹端为百姓设里社、里谷坛,让百姓好祈报收成,在我们看 来仍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C、与曹端同在霍州讲学的李德见到曹端,离开时,对曹端的学 生说了一番话,赞扬曹端学识广博,是难得的人师。表明李德是个有 自知之明的先生。 D、曹端去世,诸生服心丧三年,霍州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 其原因是曹端在霍州十六载,做官时为政公廉。 答案: 积累整合: 一、jì zì chéng jié zhòu shì kuàng tă què zhān ài shū xū nì zhūn jiàn pù cháo jìn sòng ōu cuàn jiàn 二、稷(社稷) 桀(桀纣) 圹(空圹) 鹯(鹯鸟) 淑(淑女) 谆(谆谆) 谡(马谡) 粲(粲然) 犷(粗犷) 颤(颤抖) 椒(辣椒) 淳(淳朴) 觐(朝觐) 讼(诉讼) 讴(讴歌) 践(实践) 篡(篡权) 溺(溺爱) 靓(靓丽) 忪(惊忪) 呕(呕吐) 栈(客栈) 募(招募) 搦(搦管) 三、(1)社稷:土神和谷神,后来代指国家。 (2)丘民:指庶民、众民。 (3)牺牲:供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粢盛:盛在祭器内用来祭祀的谷物。 (4)然而:这样却 (5)放:流放 (6)传:指传记 (7)一夫:即独夫,指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 (8)道: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