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示:磁性核在外加磁场中的行为 图1: (1)无外加磁场时,样品中的磁性核任意取向。 (2)放入磁场中,核的磁角动量取向统一,与磁场 方向 平行或反平行
图示:磁性核在外加磁场中的行为 图1: (1)无外加磁场时,样品中的磁性核任意取向。 (2)放入磁场中,核的磁角动量取向统一,与磁场 方向 平行或反平行
图2: (1)无外加磁场时,磁性核的能量相等。 (2)放入磁场中,有与磁场平行(低能量)和反平行 (高能量)两种,出现能量差E=h
图2: (1)无外加磁场时,磁性核的能量相等。 (2)放入磁场中,有与磁场平行(低能量)和反平行 (高能量)两种,出现能量差E=h
用能量等于E的电磁波照射 磁场中的磁性核,则低能级 上的某些核会被激发到高能 级上去(或核自旋由与磁场平 行方向转为反平行),同时高 能级上的某些核会放出能量 返回低能级,产生能级间的 能量转移,此即共振。 NMR利用磁场中的磁性原子核吸收电磁波时 产生的能级分裂与共振现象。 N S N S S N N S
用能量等于E的电磁波照射 磁场中的磁性核,则低能级 上的某些核会被激发到高能 级上去(或核自旋由与磁场平 行方向转为反平行),同时高 能级上的某些核会放出能量 返回低能级,产生能级间的 能量转移,此即共振。 NMR利用磁场中的磁性原子核吸收电磁波时 产生的能级分裂与共振现象。 N S N S S N N S
电磁波与不同种类核的作用 N S N S N S S N S N N 不 S 同 频 率
电磁波与不同种类核的作用 N S N S N S S N S N N 不 S 同 频 率
频率 强 度
频率 强 度
二、NMR发展简史 1924年Pauli W.假设⎯特定的原子核具有自旋和 磁矩,放入磁场中会产生能级分裂 1952年Standford大学的Bloch和Harvard大学的Purcell 独立证实了上述假设。获Nobel Prize 1953年,第一台NMR仪器FT-NMR 1991年 ,Ernst 对高分辨核磁共振方法发展(获Nobel Prize) 2002年 (生物大分子的核磁分析)
二、NMR发展简史 1924年Pauli W.假设⎯特定的原子核具有自旋和 磁矩,放入磁场中会产生能级分裂 1952年Standford大学的Bloch和Harvard大学的Purcell 独立证实了上述假设。获Nobel Prize 1953年,第一台NMR仪器FT-NMR 1991年 ,Ernst 对高分辨核磁共振方法发展(获Nobel Prize) 2002年 (生物大分子的核磁分析)
三、设计NMR仪器的关键考虑 a) NMR产生的外因:外加磁场 b) NMR信号产生的内因:样品是否吸收,由核的种类决定 c) 样品的吸收频率范围:无线电电磁波 d) NMR谱记录:吸收峰频率(化学位移)与峰强度的关系
三、设计NMR仪器的关键考虑 a) NMR产生的外因:外加磁场 b) NMR信号产生的内因:样品是否吸收,由核的种类决定 c) 样品的吸收频率范围:无线电电磁波 d) NMR谱记录:吸收峰频率(化学位移)与峰强度的关系
第二节 核磁共振理论基础 一、 核磁共振的产生 1、 磁性核和非磁性核 自旋角动量与磁矩 磁矩
第二节 核磁共振理论基础 一、 核磁共振的产生 1、 磁性核和非磁性核 自旋角动量与磁矩 磁矩
原子核荷正电,当其绕轴旋转时产生 电流,周围形成磁场,使得原子核存在磁 距μ。 磁距μ与自旋角动量 P成正比,比例 常数为 : = P 称为磁旋比,是原子核的重要属性(见 下页图)。 但是,不是所有的原子核都有磁性
原子核荷正电,当其绕轴旋转时产生 电流,周围形成磁场,使得原子核存在磁 距μ。 磁距μ与自旋角动量 P成正比,比例 常数为 : = P 称为磁旋比,是原子核的重要属性(见 下页图)。 但是,不是所有的原子核都有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