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5月28日周日测答案 吴秀山 、默写题(共20分,每空一分) 1、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2、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3、然而不王者4、申之以孝悌 之义,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5、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 矣。6、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豉而望矣7、骐骥一跃,驽马十驾,8、朽木不折:金石可 镂。9、而绝江河。假舆马者君子性非异也10、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 专攻 二、文学常识填空题。(共10分,每空一分) l1春秋末期,儒家 12、轲,亚圣。 13、《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14、韩愈、苏轼 三、课内文言文段阅读。(共42分) 15、B(名词,逃往的军队16、C(名词,愚蠢的人)17、B(以为:ACD均为:以……作 为)18、D(A、方位名词用作状语:B、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变得愚蠢:C、形容词活 用作动词,削弱;D、焚烧,没有活用) 19、翻译:(共9分,每小题3分) ①逐退匈奴七百多里;匈奴人再也不敢南下放牧牲畜,六国遗民也不敢拿起武器报灭国的怨 仇 ②然后依仗华山作为城墙,凭借黄河作为护城河,据守着有亿丈高的城墙,下临深不可测的 护城河,认为是攻不破的险固。 ③又派优秀的将领用强弓守卫战略要地,可靠的臣子率领精锐部队,陈置锐利的武器,缉查 往来行人 20、C(表递进关系) 21、D(A、到……去B、代词,他、她、它们C、置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使 独立的主谓分句变成整个句子的成分)。D、今之众人,“之”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之”置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2、A、古:求学的人:今:有一定学术成就的专业人才。B、古:小的方面;今:六年制 初级启蒙学校。C、古:普通人:今:大多数人。D、古:认为) 23、B(A、代词。代指人、物、事、时间、地点等。可译为:“的”或“的人”;B、人非 生而知之者,代词,可译为:“的”;吾妻之美我者,代词,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原因。C、 代词。用在“今”“昔”等时间词的后面,表示“……的时候”D、代词。放在主语后面, 引出判断 24、翻译:(共9分,每小题3分) ①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啊 ②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那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 ③因而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 为愚人,(原因)大概都出在这里吧? A(恪:谨慎、恭敬) A(第三人称代词,作在句子中作主语或宾语的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译为“他”,不 能加“的”。B.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介词,介绍动作、行为 发生的方式,可译为“通过”。C.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连词,表示递 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D.连词,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就
高一语文 5 月 28 日周日测答案 吴秀山 一、默写题(共 20 分,每空一分) 1、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2、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3、然而不王者 4、申之以孝悌 之义,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5、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 矣。6、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 7、骐骥一跃,驽马十驾,8、朽木不折;金石可 镂。9、而绝江河。假舆马者君子性非异也 10、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 专攻, 二、文学常识填空题。(共 10 分,每空一分) 11 春秋末期,儒家 12、轲,亚圣。 13、《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14、韩愈、苏轼 三、课内文言文段阅读。(共 42 分) 15、B(名词,逃往的军队 16、C(名词,愚蠢的人)17、B(以为;ACD 均为:以……作 为)18、D(A、方位名词用作状语;B、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变得愚蠢;C、形容词活 用作动词,削弱;D、焚烧,没有活用) 19、翻译:(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①逐退匈奴七百多里;匈奴人再也不敢南下放牧牲畜,六国遗民也不敢拿起武器报灭国的怨 仇。 ②然后依仗华山作为城墙,凭借黄河作为护城河,据守着有亿丈高的城墙,下临深不可测的 护城河,认为是攻不破的险固。 ③又派优秀的将领用强弓守卫战略要地,可靠的臣子率领精锐部队,陈置锐利的武器,缉查 往来行人。 20、C(表递进关系) 21、 D (A、到……去 B、代词,他、她、它们 C、置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使 独立的主谓分句变成整个句子的成分)。 D、今之众人,“之”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之”置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2、A、古:求学的人;今:有一定学术成就的专业人才。B、古:小的方面;今:六年制 初级启蒙学校。C、古:普通人;今:大多数人。D、古:认为) 23、B(A、代词。代指人、物、事、时间、地点等。可译为:“的”或“的人”;B、人非 生而知之者,代词,可译为:“的”;吾妻之美我者,代词,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原因。C、 代词。用在“今”“昔”等时间词的后面,表示“……的时候”D、代词。放在主语后面, 引出判断) 24、翻译:(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①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啊。 ②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那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 ③因而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 为愚人,(原因)大概都出在这里吧? 25.A(恪:谨慎、恭敬) 26.A(第三人称代词,作在句子中作主语或宾语的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译为“他”,不 能加“的”。B.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介词,介绍动作、行为 发生的方式,可译为“通过”。C.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连词,表示递 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D.连词,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就
“那么”;连词,表示转折,可译为“却”) 27.(8分)(1)法律是天下最重要的信约,难道可以失信吗? (“律者天下之大信”,应译为判断句:“信”,可译为“信约”,“信用”,应译为名 其可失乎”,应译为反问句:其,副词,可译为“难道”;“失”,应译为动词。共3分, 者天下之大信”句2分,“其可失乎”句1分,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2)陛下不认为我愚昧糊涂,任命我为法官,皇上想要胡乱杀人,怎么能不关我的事呢? (“陛下不以臣愚暗”,“以”,可译为“认为”。“置在法司”,“置”,可译为“放在……的职 位上”,也可译为“任命我担任……职务”。“欲妄杀人”,“妄”,可译为“胡乱”。“岂得不关 臣事”,应译为反问句。共3分,每译错一句扣1分,扣满3分为止,语句不通顺,酌情扣 分) (3)我希望感动皇上(或:苍天,上天)的心,哪里只是说要撼动大树呢(或:怎么能说 是要撼动大树)! “臣望感天心”,“天”,可译为“皇上”,译为“苍天”“上天”亦可通。“何论动木”句, 历来有两种理解。一、“何论”,可译为“哪里只是说”“岂止是说要”、“更不要说”,此处 “何论”,近于“无论魏晋”的“无论”;二、“何论”亦可译为“怎么能说是”,因此此句亦 可译为“怎么能说是要撼动大树”。“动木”,依上下文可译为“撼动大树”。共2分,每句1 分,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附参考译文] 赵绰字士倬,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性格朴实直率刚毅。北周初年担任天官府史,因 为为官谦逊谨慎恭顺辛劳,被提升为夏官府下士。渐渐地因为明智和有才干被上级了解,担 任了内府中士。隋文帝当时任丞相,了解到他清廉正直,荐举他担任了录事参军 隋文帝接受禅让登基,任命赵绰为大理丞。赵绰执法公正,政绩考核连年为优等。每次 向朝廷上报案情,都表现得严肃刚直,渐渐地被皇上礼遇尊重。皇上因为偷盜抢掠难以禁止, 将要改变刑法,加重处罚,赵绰进谏说:“法律是天下最重要的信约,难道可以失信吗?” 皇上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就对他说:“如果你再见到什么情况或听到什么意见,应当多多 地说说。”升任赵绰为大理少卿 刑部侍郎辛亶曾经穿着红色的裤子,俗说这样可以有利于升官,皇上认为这是巫术,要 将他处以斩刑。赵绰说:“依据法律,辛亶不应该定为死罪,我不敢奉旨。”皇上大怒说: 你是只顾怜惜辛亶而不怜惜自己了?”下令让左仆射高颎将赵绰处斩。赵绰说:“陛下宁 可杀了我,也不能杀辛亶。”把赵绰押到朝堂上,脱下他的官服将处以斩刑。皇上派人问赵 绰说:“你终究打算如何?”赵绰回答说:“我一心一意执法,不敢顾借自己的生命。”文 帝气得拂袖而去,过了好久才下令释放了赵绰。第二天,皇上向赵绰道歉,慰劳并鼓励了他 并且赏赐给他绸缎三百匹 当时皇上严禁使用劣质铜钱,有两个人市场上用劣质铜钱换好钱,巡逻的将土逮住了他 们并向皇上报告,皇上下令将他们全部处以斩刑。赵绰进谏说:“这两个人只该判处杖刑 处死他们不合乎法律。”皇上说:“这不关你的事。”赵绰说:“陛下不认为我愚昧糊涂,任命 我为法官,皇上想要胡乱杀人,怎么能不关我的事呢?”皇上说:“一个人想撼动大树却撼 动不了,就应该退下。”赵绰说:“我希望感动皇上的心,哪里只是说要撼动大树呢!”皇上 又说:“喝汤的人,如果汤太热就会放下不喝。天子的权威,你也想要触犯吗?”赵绰一边 下拜,一边更加向前,皇上呵斥他,他也不肯退下。皇上只好退回后殿。书侍御史柳彧又上 奏极力劝谏,皇上这才接受了。皇上认为赵绰有诚实正直之心,常常请他到宫中去议事,有 时遇上皇上和皇后同坐,皇上就叫赵绰也坐下,和他评议朝政的得失 28、文言实词3分B[困:使……窘迫、困窘] 29、文言虚词3分C[连词,均表转折关系,相当于“可是”、“却”。[A、疑问代词
“那么”;连词,表示转折,可译为“却”) 27.(8 分)(1)法律是天下最重要的信约,难道可以失信吗? (“律者天下之大信”,应译为判断句;“信”,可译为“信约”,“信用”,应译为名词。 “其可失乎”,应译为反问句;其,副词,可译为“难道”;“失”,应译为动词。共 3 分,“律 者天下之大信”句 2 分,“其可失乎”句 1 分,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2)陛下不认为我愚昧糊涂,任命我为法官,皇上想要胡乱杀人,怎么能不关我的事呢? (“陛下不以臣愚暗”,“以”,可译为“认为”。“置在法司”,“置”,可译为“放在……的职 位上”,也可译为“任命我担任……职务”。“欲妄杀人”,“妄”,可译为“胡乱”。“岂得不关 臣事”,应译为反问句。共 3 分,每译错一句扣 1 分,扣满 3 分为止,语句不通顺,酌情扣 分) (3)我希望感动皇上(或:苍天,上天)的心,哪里只是说要撼动大树呢(或:怎么能说 是要撼动大树)! “臣望感天心”,“天”,可译为“皇上”,译为“苍天”“上天”亦可通。“何论动木”句, 历来有两种理解。一、“何论”,可译为“哪里只是说”、“岂止是说要”、“更不要说”,此处 “何论”,近于“无论魏晋”的“无论”;二、“何论”亦可译为“怎么能说是”,因此此句亦 可译为“怎么能说是要撼动大树”。“动木”,依上下文可译为“撼动大树”。共 2 分,每句 1 分,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附[参考译文]: 赵绰字士倬,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性格朴实直率刚毅。北周初年担任天官府史,因 为为官谦逊谨慎恭顺辛劳,被提升为夏官府下士。渐渐地因为明智和有才干被上级了解,担 任了内府中士。隋文帝当时任丞相,了解到他清廉正直,荐举他担任了录事参军。 隋文帝接受禅让登基,任命赵绰为大理丞。赵绰执法公正,政绩考核连年为优等。每次 向朝廷上报案情,都表现得严肃刚直,渐渐地被皇上礼遇尊重。皇上因为偷盗抢掠难以禁止, 将要改变刑法,加重处罚,赵绰进谏说:“法律是天下最重要的信约,难道可以失信吗?” 皇上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就对他说:“如果你再见到什么情况或听到什么意见,应当多多 地说说。”升任赵绰为大理少卿。 刑部侍郎辛亶曾经穿着红色的裤子,俗说这样可以有利于升官,皇上认为这是巫术,要 将他处以斩刑。赵绰说:“依据法律,辛亶不应该定为死罪,我不敢奉旨。”皇上大怒说: “你是只顾怜惜辛亶而不怜惜自己了?”下令让左仆射高颎将赵绰处斩。赵绰说:“陛下宁 可杀了我,也不能杀辛亶。”把赵绰押到朝堂上,脱下他的官服将处以斩刑。皇上派人问赵 绰说:“你终究打算如何?”赵绰回答说:“我一心一意执法,不敢顾惜自己的生命。”文 帝气得拂袖而去,过了好久才下令释放了赵绰。第二天,皇上向赵绰道歉,慰劳并鼓励了他, 并且赏赐给他绸缎三百匹。 当时皇上严禁使用劣质铜钱,有两个人市场上用劣质铜钱换好钱,巡逻的将士逮住了他 们并向皇上报告,皇上下令将他们全部处以斩刑。赵绰进谏说:“这两个人只该判处杖刑, 处死他们不合乎法律。”皇上说:“这不关你的事。”赵绰说:“陛下不认为我愚昧糊涂,任命 我为法官,皇上想要胡乱杀人,怎么能不关我的事呢?”皇上说:“一个人想撼动大树却撼 动不了,就应该退下。”赵绰说:“我希望感动皇上的心,哪里只是说要撼动大树呢!”皇上 又说:“喝汤的人,如果汤太热就会放下不喝。天子的权威,你也想要触犯吗?”赵绰一边 下拜,一边更加向前,皇上呵斥他,他也不肯退下。皇上只好退回后殿。书侍御史柳彧又上 奏极力劝谏,皇上这才接受了。皇上认为赵绰有诚实正直之心,常常请他到宫中去议事,有 时遇上皇上和皇后同坐,皇上就叫赵绰也坐下,和他评议朝政的得失。 28、文言实词 3 分 B [困:使……窘迫、困窘] 29、文言虚词 3 分 C [连词,均表转折关系,相当于“可是”、“却”。[A、疑问代词
什么;疑问代词,怎么。B、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的事”;名词, 处所,地方。D、介词,到;介词,比。] 30.翻译画横线的句子(8分) (1)你曾经扬言要代替我作秦国宰相,难道有件事吗?(3分) (“宣言”、“相秦”、“宁……乎”各1分,句子不通顺、连贯的酌情扣分。) (2)范睢于是托言有病请昭王允许他归还相印。(2分) (“谢”、“归”各1分,句子不通顺、连贯的酌情扣分。) 3)然而,范睢、蔡泽二人如果不被厄境所困,又哪能激励自奋呢!(3分) (“困厄”、“恶”、“激”各1分,句子不通顺、连贯的酌情扣分。) |参考译文] 蔡泽是燕国人。游学四方,向各国诸侯求取官位,(都没有获得机会。)到了赵国,蔡泽 被驱逐。又前往韩、魏,在路上,所带行厨炊具又都给别人抢去了,于是蔡泽只好向西进入 秦国。蔡泽准备去见秦昭王。就(用计)先派人扬言,用以激怒秦国宰相范睢,说:“燕人 蔡泽,是天下见识高超、口辩厉害的智慧之人,他一拜见泰王,秦王一定会使你窘迫而(蔡 泽)就会夺取你的相位。”范睢听说后,派人召蔡泽来见。蔡泽进见,却只行长揖之礼而不 下拜,(惹得)范睢本来就不高兴。等到接见后,蔡泽的态度又很倨傲放肆,范睢于是责备 他说:“你曾经扬言要取代我做秦国宰相。难道有这回事吗?请让我听听你的说法!”蔡泽说 “假使像商君、吴起、大夫种那样的结局,也可以作为祈求的愿望吗?”范睢料想蔡泽故意 引用这三人之事,是要用这些说辞来堵住自己的嘴。于是就诡辩地回答说:“为什么不可以! 像这三个人,本来就是仁义的极致,忠诚的标准。因此君子为保持节义可以以身殉难,视死 如归。活着而受辱没,还不如为节义死去而荣耀。士人本来就有杀身成名的,只要仁义所在, 即便死也无所怨恨,为什么不可以!”蔡泽说:“商君、吴起、大夫种作为人臣,做得对;但 那些君主,却错了。所以,世人称这三人尽了忠孝之功却不得好报,难道羡慕他们那样不 得好报而白死么!人们建功立业,难道不期望成全吗!性命和功名都得成全的,还是最好 的愿望。功名可以使后世景仰而性命却失去的,这就次一等了;性命虽得苟全,但声名却蒙 受污辱,这就是最下的一等了。”听到这里,范睢称许蔡泽的话。于是请他入座,待为上宾 过后几天,范睢上朝,把蔡泽的情况向秦昭王作了禀报。秦昭王召见蔡泽,同他谈话,大为 喜悦,拜他为客卿。范睢于是托言有病请昭王允许他归还相印。秦昭王新宠蔡泽,于是授予 蔡泽宰相之职,并在他的辅佐下灭了东周。蔡泽做秦相几个月后,有人说他的坏话,中伤他, 蔡泽害怕被杀,于是就托言有病归还相印,秦昭王封他为纲成君。在秦国十多年,奉事昭王、 孝文王、庄襄王,最后奉事秦始皇。蔡泽作为秦国使者出使燕国,在燕国三年,燕王就把太 子丹送到秦国当了人质。 太史公评论说:韩非子认为“长袖善舞,多钱善贾”,这句话很可信啊。范睢、蔡泽等 世上的一切辩士,虽然游说诸侯,但(大都是)到了头白也没有入仕的机会。这并非他们的 计策拙劣,而是因为游说的力度不大。等到入秦作客,相继取得卿相之位,功垂天下的原因 是(游说力度)强弱形势本来就不一样,凭借不同罢了。辩士也有偶然遇到好机会的:天下 有很多象蔡泽二人一样的贤能之人,却没有遇到好机会:所以就不能尽展他们的才能,(这 样的事)又哪能—一数得尽呢!然而,范睢、蔡泽二人如果不被厄境所困,又哪能激励自 奋呢!
什么;疑问代词,怎么。 B、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的事”;名词, 处所,地方。 D、介词,到;介词,比。] 30. 翻译画横线的句子(8 分) (l)你曾经扬言要代替我作秦国宰相,难道有件事吗?(3 分) (“宣言”、“相秦”、“宁……乎”各 1 分,句子不通顺、连贯的酌情扣分。) (2)范睢于是托言有病请昭王允许他归还相印。(2 分) (“谢”、“归”各 1 分,句子不通顺、连贯的酌情扣分。) (3)然而,范睢、蔡泽二人如果不被厄境所困,又哪能激励自奋呢!(3 分) (“困厄”、“恶”、“激”各 1 分,句子不通顺、连贯的酌情扣分。) [参考译文] 蔡泽是燕国人。游学四方,向各国诸侯求取官位,(都没有获得机会。)到了赵国,蔡泽 被驱逐。又前往韩、魏,在路上,所带行厨炊具又都给别人抢去了,于是蔡泽只好向西进入 秦国。蔡泽准备去见秦昭王。就(用计)先派人扬言,用以激怒秦国宰相范睢,说:“燕人 蔡泽,是天下见识高超、口辩厉害的智慧之人,他一拜见泰王,秦王一定会使你窘迫而(蔡 泽)就会夺取你的相位。”范睢听说后,派人召蔡泽来见。蔡泽进见,却只行长揖之礼而不 下拜,(惹得)范睢本来就不高兴。等到接见后,蔡泽的态度又很倨傲放肆,范睢于是责备 他说:“你曾经扬言要取代我做秦国宰相。难道有这回事吗?请让我听听你的说法!”蔡泽说: “假使像商君、吴起、大夫种那样的结局,也可以作为祈求的愿望吗?”范睢料想蔡泽故意 引用这三人之事,是要用这些说辞来堵住自己的嘴。于是就诡辩地回答说:“为什么不可以! 像这三个人,本来就是仁义的极致,忠诚的标准。因此君子为保持节义可以以身殉难,视死 如归。活着而受辱没,还不如为节义死去而荣耀。士人本来就有杀身成名的,只要仁义所在, 即便死也无所怨恨,为什么不可以!”蔡泽说;“商君、吴起、大夫种作为人臣,做得对;但 那些君主,却错了。所以 ,世人称这三人尽了忠孝之功却不得好报,难道羡慕他们那样不 得好报而白死么!人们建功立业,难道不期望成全吗! 性命和功名都得成全的,还是最好 的愿望。功名可以使后世景仰而性命却失去的,这就次一等了;性命虽得苟全,但声名却蒙 受污辱,这就是最下的一等了。”听到这里,范睢称许蔡泽的话。于是请他入座,待为上宾。 过后几天,范睢上朝,把蔡泽的情况向秦昭王作了禀报。秦昭王召见蔡泽,同他谈话,大为 喜悦,拜他为客卿。范睢于是托言有病请昭王允许他归还相印。秦昭王新宠蔡泽,于是授予 蔡泽宰相之职,并在他的辅佐下灭了东周。蔡泽做秦相几个月后,有人说他的坏话,中伤他, 蔡泽害怕被杀,于是就托言有病归还相印,秦昭王封他为纲成君。在秦国十多年,奉事昭王、 孝文王、庄襄王,最后奉事秦始皇。蔡泽作为秦国使者出使燕国,在燕国三年,燕王就把太 子丹送到秦国当了人质。 太史公评论说:韩非子认为“长袖善舞,多钱善贾”,这句话很可信啊。范睢、蔡泽等 世上的一切辩士,虽然游说诸侯,但(大都是)到了头白也没有入仕的机会。这并非他们的 计策拙劣,而是因为游说的力度不大。等到入秦作客,相继取得卿相之位,功垂天下的原因, 是(游说力度)强弱形势本来就不一样,凭借不同罢了。辩士也有偶然遇到好机会的;天下 有很多象蔡泽二人一样的贤能之人,却没有遇到好机会;所以就不能尽展他们的才能,(这 样的事)又哪能— 一数得尽呢!然而,范睢、蔡泽二人如果不被厄境所困,又哪能激励自 奋呢!